《马氏文通序》15页PPT

合集下载

马氏文通序

马氏文通序

马氏文通序:昔古圣开物成务,废结绳而造书契,于是文字兴焉。

夫依类象形之谓文,形声相益之谓字;阅世递变而相沿,讹谬至不可殚极。

上古渺矣;汉承秦火,郑许辈起,务究元本,而小学乃权舆焉。

自汉而降,小学旁分,各有专门。

欧阳永叔曰:“《尔雅》出于汉世,正名物讲说资之,于是有训诂之学;许慎作《说文》,于是有偏旁之学,篆隶古文,为体各异,于是又字书之学;五声异律,清浊相生,而孙炎始作字音,于是有音韵之学。

”吴敬甫分三家:一曰体制,二曰训诂,三曰音韵。

胡元瑞谓“小学一端,门径十数,有博于文者、义者、音者、迹者、考者、评者。

”统类而要删之,不外训诂、音韵、字书三者学而已。

三者之学,至我朝始称大备,凡诂释之难,点画之细,音韵之微,靡不详稽旁证,求其至当。

然其得失异同,匿庸与嗜奇者,又往往互相主奴,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则以字形字声,阅世而不能不变,今欲于屡变之后以返求夫未变之先,难矣。

盖所以证其未变之形与声者,第据此已变者耳;藉令沿源讨流,悉其元本所是正者,一字之疑、一音之讹、一画之误已耳。

殊不知古先造字,点画音韵,千变万化,其赋以形而命以声者,原无不变之理;而所以形其形而声其声,以神其形声之用者,要有一成之律贯乎其中,历千古而无或少变。

盖形与声之最易变者,就每字言之;而形声变而犹有不变者,就集字成句言之也。

《易》曰:“艮其辅,言有序。

”《诗》曰:“出言有章。

”曰“有序”,曰“有章”,即此有形有声之字,施之于用、各得其宜而著为文者也。

《传》曰:“物相杂故曰文。

”《释名》谓“会集众采以成锦绣,会集众字以成词谊,如文绣然也。

”今字形字声之最易变者,则载籍极博,转使学者无所适从矣;而会集众字以成文,其道终不变者,则古无传焉。

士生今日而不读书为文章而已,士生今日而读书为文章,将发古人之所未发而又与学者以易知易能,其道奚从哉?《学记》谓“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

其《疏》云:“离经,谓离析经理,使章句断绝也。

”《通雅》引作“离经辨句”,谓“丽于六经使时习之,先辨其句读也。

马建忠和《马氏文通》28页PPT

马建忠和《马氏文通》28页PPT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马建忠和《马氏文通》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马氏文通序

-马氏文通序


慨夫蒙子入塾,首授以《四 子书》,听其终日伊吾;及 少长也,则为之师者,就书 衍说[19]。至于逐字之部分 类别,与夫字与字相配成句 之义,且同一字也,有弁于 句首者,有殿于句尾者,以 及句读先后参差之所以然, 塾师固昧然也[20]。而一二 经师自命与攻乎古文词者, 语之及此,罔不曰此在神而 明之耳,未可以言传也[21]。 噫嘻!此岂非循其当然而不 求其所以然之蔽也哉!后生 学者,将何考艺而问道焉!
马氏文通序
126班15--28号整理制作 (第二组)
目录
作品简介
作者简述 马氏文通序 马氏文通后序 感想总结
作品简介

《马氏文通》是马建忠编著的一本书籍,该书是中 国关于汉语语法的第一部系统性著作。这本著作开 建了中国的语法学。该书以古汉语为研究对象,把 西方的语法学成功地引进中国,创立了第一个完整 的汉语语法体系,奠定了中国现代语言学的第一块 基石。《马氏文通》融汇汉语传统和外来的理论方 法研究汉语自己的问题,在学习外来理论和方法上 树立了一个典范。马建忠参照拉丁语法体系,同时 参照中国关于虚字的一些说法,经过长期的整理、 搜集创建了一套汉语的语法体系。

让人感慨的是小学生去私塾上课, 开始就教《四书》,听见他们整 天说着“伊伊吾吾”的话;等到 长大后,当了私塾先生,也只能 就其经文推衍义理。对于逐字住 句批区分词性及词在句中的词法 成分,字与词之间相匹配形成的 语义;对于一个字,有的时候放 在句首,有时批在句尾,句读间 的先后顺序完全参差不齐 ,形成 这样的原因 是私塾先生的愚昧无 知。那些以经师自命的人研究经 文、古文词汇,言之如何通晓, 没有一个不说是在于凭心灵来体 会明白,无人能说出其中的道理。 唉,这和那些知道道路却不知道 理如何推晓有什么区别?后来的 人,又将如何探求语法学问?

-马氏文通序

-马氏文通序

的,句子意思清楚,字不会有错。用 一个语法规律可以驾驭千万类语句。 话说回来,刘氏并没有发现振本知以 的道理。
❖ 慨夫蒙子入塾,首授以《四 ❖ 让人感慨的是小学生去私塾上课,
子书》,听其终日伊吾;及 开始就教《四书》,听见他们整
少长也,则为之师者,就书 衍说[19]。至于逐字之部分 类别,与夫字与字相配成句
经,使是习之,先辨其句读也。”徐
音豆[17]。皇甫茂正云:“读书 未知句度,下视服杜。”[18]度, 即读,所谓句心也。然则古人小 学,必先讲解经理,断绝句读也 明矣。夫知所以断绝句读,必先 知所以集字成句成读之义。刘氏
邈说郑注中的“读”字音“豆”,皇 甫茂正说;“读书却不知道句度,对不 起郑玄”。度,就是读,所说的是句 心,如此说来,那么古代小学就必定 行讲解经书语句关系,断绝句读,就 是明白无疑的了。哪里知道所说的断 绝句读,必定要先知晓集字成句成读
如文绣然也。”今字形字声之最易变
文章,古代是没有文字记载的。
者,则载籍极博,转使学者无所适从
矣,而会集众字以成文,其道终不变
者,则古无传焉[12]。
❖ 士生今日而不读书为文章则已, ❖ 儒生们现在不读书就做文章也就罢了,
士生今日而读书为文章,将发古
儒生们现在读书了做文章,将能够学
人之所未发而又与学者以易知易 能,其道奚从哉[13]?《学记》 谓“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 视离经辨志。”[14]其《疏》云: “离经,谓离析经理,使章句断 绝也。”[15]《通雅》引作“离
耳。藉令沿源讨流,悉其元本所是正
明未变的形与声,但是因为这个原因已经
者,一字之疑、一音之讹、一画之误 已耳[8]。殊不知古先造字,点画音 韵,千变万化,其赋以形而命以声者, 原无不变之理,而所以形其形而声其 声,以神其形声之用者,要有一成之 律贯乎其中,历千古而无或少变。盖

第23课《马说》课件精品PPT(共39张PPT)

第23课《马说》课件精品PPT(共39张PPT)

一日,伯乐见一匹马拉盐 车而上山,其马瘦弱,蹄伸膝 折,灰汗交流。伯乐大惊,知 道此为名曰骐骥的千里马,立 即将其解下,脱衣为马披上, 此马仰首而鸣,声达于天,如 金石之声。伯乐买下此马,精 心饲养,一年后,此马体形如 龙,毛色闪亮,两目如炬。齐、 秦诸国遣使持金来购,伯乐谢 绝,将它赠给墨翟。墨翟乘此 马翻山越岭,如行平地,世人 方知伯乐为良马之知音。
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 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千里马的悲惨命运。
“祇”“骈”两句可以交换位置吗?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 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 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定语后置
吃一次 有时 吃尽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
顺承
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
转折
所以 即使
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
。 “只”,被动用法,
仅仅 被辱。

一并 在
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凭借 著称
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具体是怎样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
两者对举。 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
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
(结论) 不 知 马
策之不以其道 (表现一)
辱于奴隶 人之手
食之不能尽其材 (表现二)
力不足, 才美不 外见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表现三)
骈死于 槽枥之 间
且欲与常 马等不可 得(被埋 没)
善于发现人才的人
有才能的人
愚昧无知、埋没 人才的统治者
揭露了统治者的愚昧无知、 昏庸无能,表现了作者怀 才不遇的愤懑。
第一个被成为伯乐的人,本 名叫孙阳,春秋时期郜国(今山 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人,春秋时 著名畜牧兽医。善相马,写出了 中国历史第一部相马学著作《伯 乐相马经》(《相马经》),并 为秦国富国强兵立下汗马功劳。 他在相马过程中,学会了给马看 病,并写出了兽医第一部针灸书 《伯乐针经》,成为民间兽医用 针之重要依据。

第一章导论、第二章词本位代表-马氏文通(xiugai) - 副本

第一章导论、第二章词本位代表-马氏文通(xiugai) - 副本

第五章 词组本位——《语法答 问》、《语法讲义》
一、汉语语法的特点 二、词类 三、句法成分和特殊句式 四、句法分析方法 五、语法体系 六、语法研究的原则 —— 形式与意义的 结合 七、汉语语法研究的基点——词组

第六章 语法分析方法的集大 成——《八十年代的中国语法 研究》




6、止词:凡名代之字,后乎外动而为其行所及者, 曰止词(25页)。 7、 表词:静字为语词者,曰表词。(26页) 8 、次:凡名代诸字在句读中所序之位,曰次。 (27页)实字卷之三详论“次”。 9、主次:凡名代诸字为句读之起词者,其所处位 曰主次。 10 、宾次:凡名代诸字为句读之止词者,其所处 位曰宾次。 11 、正次:凡数名连用而意有偏正者,则正意位 后,谓之正次。

5、 语词:凡以言起词所有之动静者,曰语 词。(24页) 字之为语词者,动字居多,而动即行也。既 曰行矣,则行必有所自发者,亦必有所止。 (25页) 内动:凡动之行仍存乎发者之内着,曰内动 字,省曰内动(25页)。 外动:凡动之行发而止乎外者,曰外动字, 省曰外动(25页)。


1、刘叔新词汇学理论 2、符淮青词汇学理论 3、张志毅词汇学理论 3、其他青年学者词汇学理论

第十二章 辞书学
辞书学基本理论 辞书编纂现代化

二、学习方法
1、深入钻研原著,搞清楚原著的理论来 源,以及与汉语研究结合后的发展,以 及前后的继承关系。 2、联系实际进行研究,用事实说明原 著的贡献及不足,以及对现在研究的影 响。
(6)借鉴与创新相结合。三个平面理
论是“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立 足革新,不断探索”的结果,既来源 于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又吸取了传 统语法、结构主义、转换生成语法和 格语法的长处,并充分利用了现代语 义和语用学的成果,更是基于汉语缺 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这一特点提出 的,三个平面理论,是新时期语法学 中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范例。

《马氏文通》

《马氏文通》

不足
1. 概念混乱。一方面袭用旧名, 一方面又赋予新 的含义, 却未作严格定义,导致新旧概念混为一谈,使读 者无所适从。 2.“削足适履”。马建忠自己说这本书是模仿葛朗 玛而作,不免以拉丁语法来描绘汉语语法, 所以常常拿汉 语来比附拉丁语。不免有照搬照抄之嫌。 3. 缺乏对句子结构成分的层次认识。《马氏文通》 对汉语中词组的重要性的认识极为不足, 并不适当地扩大 了“读”的范围, 把“读”和“句”放在一个平面上分析, 因而不能准确地认识句子内部的结构层次关系, 如许多复 句也被塞进了“句读”相连的结构。
《马氏文通》的语法体系
一、字类
(一)字分两大类 《文通》把“字”先划分为“实字”和“虚字”两类。 (二)实字分五类 “名字”、“代字”、“动字”、“静字”、“状字”。 (三)虚字分四类 “介字”、“连字”、“助字”、“叹字”。
二、句子成分
(一)起词和语词 (二)止词和表词 (三)司词和加词 (四)转词 (五)前词和后词 (六)断词和状词
1
三、位次 (一)“次”有两个要点:( 1 )是名字、代 字的位次;(2)是它们在句读中的位次。 (二)主次与宾次 (三)正次和偏次 四、句读 所谓句就是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所谓读大致 是主谓结构的词组和主谓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 语法著作。尝试运用更加规范的术语来解释 古代汉语的语法现象,首次建立了一个比较 全面系统的语法体系。 优点: 1. 行文内容的安排符合逻辑。比如先 讲实字,次讲虚字,再讲句读,合乎科学知 识的逻辑程序。 2. 运用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比如先 提出界说,再举例说明,这是演绎法的运用; 在列举大量例证之后,再加以概括,这是归 3 纳法的应用。
4

《马氏文通序》17页PPT

《马氏文通序》17页PPT
《马氏文通序》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END
1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