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常用接口芯片介绍

合集下载

chap6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六章——I、O接口和总线

chap6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六章——I、O接口和总线

第六章I/O接口和总线本章介绍1.I/O接口I/O接口的功能简单的输入输出接口芯片I/O端口及其寻址方式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PC机的I/O地址分配2.总线IBM PC总线AT总线或ISA总线6-1、I/O接口一.I/O接口的功能1.采用I/O接口的必要性计算机和外设之间的信息交换带来一些问题:速度不匹配信号电平不匹配信号格式不匹配时序不匹配因此I/O设备不能直接与CPU的系统总线相连,必须在CPU与外设之间设置专门的接口电路来解决这些问题。

可编程输入输出接口芯片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通用的可编程接口芯片,可用它们来方便地构成接口电路。

后面几章将介绍常见的可编程I/O接口芯片的原理、编程方法及与CPU的连接方法。

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8253可编程外围接口芯片8255A串行通信和可编程接口芯片8253AA/D和D/A转换芯片。

本章介绍最常用的简单I/O接口芯片,主要有缓冲器(Buffer)和锁存器(Latch)。

二、简单的输入输出接口芯片1.缓冲器74LS244和74LS245连接在总线上的缓冲器都具有三态输出能力。

在CPU或I/O接口电路需要输入输出数据时,在它的使能控制端EN(或G)作用一个低电平脉冲,使它的内部的各缓冲单元接通,即处在输出0或1的透明状态。

数据被送上总线。

当使能脉冲撤除后,它处于高阻态。

这时,各缓冲单元像一个断开的开关,等于将它所连接的电路从总线脱开。

74LS244和74LS245就是最常用的数据缓冲器。

除缓冲作用外,它们还能提高总线的驱动能力。

8个三态缓冲单元,分成两组,分别由门控信号为低电平时,数据传送;高电平时,输出高阻态。

单向缓冲器,只能从端。

OE 2.锁存器74LS3731. I/O端口1.数据端口(Data Port)用来存放CPU与外设之间交换的数据,长度一般为1-2个字节,主要起缓冲作用。

2.状态端口(Status Port)用来指示外设的当前状态。

以太网接口芯片

以太网接口芯片

以太网接口芯片以太网接口芯片是指用于以太网通信的接口芯片,主要功能是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本文将对以太网接口芯片进行详细的介绍。

以太网接口芯片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常用的接口类型之一,它用来连接计算机与以太网之间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以太网接口芯片通常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两个主要部分。

发送器是以太网接口芯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将计算机中的数据转换成电信号发送到网络中。

发送器通常包括物理层接口电路、调制解调器、编码解码器等功能模块。

物理层接口电路主要负责将计算机中的二进制数据转换成电信号,调制解调器主要用来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编码解码器用来对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

接收器是以太网接口芯片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接收网络中的数据并将其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格式。

接收器通常包括物理层接口电路、解调器、解码器等功能模块。

物理层接口电路主要负责将接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计算机中的数字数据,解调器主要用来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解码器用来对信号进行解码。

除了发送器和接收器,以太网接口芯片还包括一些辅助功能模块,例如MAC(媒体访问控制)子层和PHY(物理层)子层。

MAC子层主要负责控制数据的传输、接收和发送的顺序等功能,而PHY子层主要负责处理物理层的数据传输和接收。

以太网接口芯片使用的是IEEE802.3协议标准,该标准定义了以太网的物理特性、数据传输方式和数据格式等。

以太网接口芯片通常支持多种不同传输速率,例如10Mbps、100Mbps和1Gbps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太网接口芯片的传输速率也在不断提高。

以太网接口芯片广泛应用于各种计算机设备和网络设备中,例如个人电脑、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

它们在计算机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实现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

总的来说,以太网接口芯片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常用的接口类型之一,它通过发送器和接收器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以太网接口芯片使用的是IEEE802.3协议标准,支持多种不同传输速率。

常用接口芯片及应用

常用接口芯片及应用

常用接口芯片及应用1. 介绍接口芯片是计算机系统中用于连接各个设备和外部接口的重要组件。

它们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并且支持各种不同的接口标准和协议。

在现代电子产品中,常用接口芯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计算机、通信、汽车、工业控制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接口芯片以及它们的应用。

2. USB接口芯片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机接口标准,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和计算机主机。

USB接口芯片通常包括USB控制器和USB PHY(Physical Layer)两部分。

USB控制器负责处理USB协议的逻辑层,而USB PHY负责处理USB物理层的电信号转换。

USB接口芯片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打印机、扫描仪、摄像头、音频设备等。

3. Ethernet接口芯片Ethernet(以太网)是一种用于局域网(LAN)的常用接口标准。

Ethernet接口芯片通常包括MAC(Media Access Control)子层和物理层接口部分。

它们可以支持不同的以太网速度和传输介质,如10/100/1000 Mbps和光纤、双绞线等。

Ethernet接口芯片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网络存储设备等。

4. HDMI接口芯片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是一种用于高清视频和音频传输的接口标准。

HDMI接口芯片通常包括HDMI控制器和HDMI PHY两部分。

HDMI控制器负责处理HDMI协议的逻辑层,而HDMI PHY负责处理HDMI物理层的电信号转换。

HDMI接口芯片广泛应用于高清电视、投影仪、显示器等设备。

5. SPI接口芯片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用于外围设备和微控制器之间的串行通信接口。

SPI接口芯片通常包括SPI控制器和SPI PHY两部分。

SPI控制器负责处理SPI协议的逻辑层,而SPI PHY负责处理SPI物理层的电信号转换。

常用USB芯片介绍(转串口、SPI、单片机读写U盘)

常用USB芯片介绍(转串口、SPI、单片机读写U盘)

常用USB芯片介绍(转串口、SPI、单片机读写U盘)USB1.1:CH375 有HOST和SLAVE两种方式,即可以当主机去控制别的USB设备,如U盘等,又可以被PC控制。

CH372 只有设备模式,不能控制别的USB设备USB2.0:内部不含单片机核的USB芯片:CY7C68001 CYPRESSFT245BM FTDI内部含有单片机核的USB芯片:CY7C68013 CYPRESS 有3种(56针,100针,128针)USB OTG:CY7C67200、CY7C67300, 内含16位的RISC MCU,输出16位的数据。

为全速的USB接口TD1120 集成全速主机高速从机,TransDimension公司生产GL824 没有下到DATASHEET,不过网上都有资料,应该是高速的USB HUB:AT43301 一个上行4个下行,为USB1.1接口GL850A 一个上行4个下行,为USB2.0接口以下这些HUB是网上弄来的,还没有查过,有要用到的去查查看吧:Alcor Micro AU2916,AU9412AtmEl AT43301,AT43311FDTI FT8U2100AXIntel 8x930Hx,8x931HxKC TecHnology KC82C160,KC82C169Motorola MC141555,MC141556PHilips PDIUSBH11,PDIUSBH12Sola Electronics MSE9701,MSE9712TI TUSB204613USAR Systems UR3HCGNHWinbond W81C180,W82C620PS:1、USB协议规USB通信遵守严格的主从模式,即必须是主-从,不能主-主或从-从。

(很多人都知道,但考虑设计的时候没有注意到)2、USB HUB是USB设备,只能接USB主机,比如以上的OTG 的芯片,不能接非USB主机的芯片,比如CY7C68013.但是HUB接主机芯片以后,该芯片直接确定为主机模式,不能再设为从机。

USB接口芯片汇总

USB接口芯片汇总

USB接口芯片汇总USB接口芯片汇总USB接口芯片汇总通用串行总线USB是连接计算机与具有USB接口的多种外设之间通信的串行总线。

现在可供选择的具有USB接口功能的芯片很多,主要分为3大类。

第1类是需要外接微处理器的USB芯片。

例如朗讯的USS820/825、松下的USBN9602/ USBN9603 /USBN9604及Philips公司PDIUSBDll/12等,其优点是芯片价格便宜,便于用户使用熟悉的微控制器进行开发,其缺点是会受所选控制器的. CH375限制且需要开发底层驱动。

第2类是集成了微处理器的芯片。

例如Cypress公司的基于8051的EZ_USB系列,基于PIC的16C7X5系列等,其优点是开发者熟悉这些通用微控制器的结构,且指令集的资料丰富,易于开发。

其缺点是需要单独开发系统,成本较高,并且需要编写底层驱动程序。

这种单片机的价格也较为昂贵,芯片的可选范围较小第3类是USB桥接芯片。

例如南京沁恒公司的USB桥接芯片CH34l、Silicon公司的的USB转UART桥接芯片CP2102系列等,此类芯片价格便宜、开发简单。

芯片CP2102是一种高度集成的USB转UART桥接器,它包含有USB2.O全速功能控制器、USB收发器、振荡器和带有全部的调制解调器控制信号的异步串行数据总线(UART)。

该芯片的全部功能集成在一个5 mm×5 mm的QFN28封装的IC中。

总之:第一类和第二类芯片通常都需要自己开发驱动程序,为开发的工作增加了许多的工作量。

采用桥接芯片进行USB接口开发的好处在于可以省去驱动程序的开发工作,利用虚拟串口的驱动程序,USB接口在客户端以标准串口的形式呈现,这样应用程序便可使用串口控件进行USB接口的开发。

简言之,这种方式在物理链路上是USB 接口的形式,在功能层则以串口的形式存在。

但这种方式较为适合对传输速率要求不是很高的场合。

比较三种方式的优劣,可以看出第三种方式是扩展USB接口最为简单的方法。

第六章 MCS-51系统扩展技术2(8255、74LS)

第六章  MCS-51系统扩展技术2(8255、74LS)

3、MCS-51系统扩展示意图 、 系统扩展示意图
单 片 微 型 机 原 理 与 应 用
为了唯一地选中外部某一存储单元(I/O接口芯片已作为数据存储器的一 接口芯片已作为数据存储器的一 为了唯一地选中外部某一存储单元 部分),必须进行两种选择:一是必须选择出该存储器芯片(或 接口芯片 接口芯片), 部分 ,必须进行两种选择:一是必须选择出该存储器芯片 或I/O接口芯片 , 称为片选;二是必须选择出该芯片中的某一存储单元(或 接口芯片中的寄 称为片选;二是必须选择出该芯片中的某一存储单元 或I/O接口芯片中的寄 存器),称为字选。 存器 ,称为字选。 常用的选址方法有两种:线选法和译码法, 常用的选址方法有两种:线选法和译码法,其中译码法又分为全译码和 部分译码两种。 部分译码两种。
四、部分译码法
单 片 微 型 机 原 理 与 应 用
以上也可采用全译码法, 以上也可采用全译码法,电路更简单
五、扩展存储器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1. 地址锁存器的选用 2. MCS-51对存储容量的要求 对存储容量的要求 3. 地址线的连接和地址译码方式 4. 工作速度匹配
单 片 微 型 机 原 理 与 应 用
第二节 程序存储器的扩展
一、 常用的程序存储器
单 片 微 型 机 原 理 与 应 用
1. EPROM芯片 芯片 ROM芯片分为 类,即掩膜 芯片分为3类 即掩膜ROM、可编程 芯片分为 、可编程PROM和可擦除 和可擦除 可编程ROM(包括 包括EPROM和E2PROM)。前面两组在实际中使用 可编程 包括 和 。 得很少,因此这里只介绍最常用的可擦除可编程ROM。 得很少,因此这里只介绍最常用的可擦除可编程 。 EPROM芯片:可通过专用的紫外线光源进行照射以擦除其 芯片: 芯片 原有内容,而后用专门的编程器向其写入新的内容。 原有内容,而后用专门的编程器向其写入新的内容。 E2PROM芯片:电可擦除 。 芯片: 芯片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第一章:微机系统概述1.1 微机的发展历程1.2 微机系统的组成1.3 微机的基本工作原理1.4 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第二章:微处理器2.1 微处理器的结构与功能2.2 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2.3 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2.4 微处理器的编程方法第三章:存储器3.1 存储器的分类与功能3.2 随机存储器(RAM)3.3 只读存储器(ROM)3.4 存储器扩展与接口技术第四章:输入/输出接口技术4.1 I/O接口的基本概念4.2 I/O接口的地址译码方式4.3 I/O接口的数据传输方式4.4 常用I/O接口芯片介绍第五章:中断系统5.1 中断系统的基本概念5.2 中断源与中断处理5.3 中断响应过程5.4 中断控制器及其应用第六章:总线技术6.1 总线的概念与分类6.2 总线接口与传输协议6.3 总线扩展技术6.4 PCI总线与PCI Express总线第七章:串行通信接口7.1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7.2 串行通信的接口标准7.3 串行通信接口电路设计7.4 USB串行通信接口第八章:定时器/计数器8.1 定时器/计数器的基本概念8.2 定时器/计数器的原理与编程8.3 定时器/计数器的应用实例8.4 高精度定时器/计数器的设计第九章:DMA控制9.1 DMA的基本概念与原理9.2 DMA控制器的工作方式9.3 DMA传输过程与编程9.4 DMA在微机系统中的应用第十章:微机系统的设计与应用10.1 微机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10.2 微机系统硬件设计方法10.3 微机系统软件设计方法10.4 微机系统应用实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微机系统概述难点解析:理解微机系统中各个组件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掌握性能指标的计算和评估方法。

二、微处理器难点解析:掌握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解指令系统的作用和编程方法。

三、存储器难点解析:区分不同类型的存储器,理解它们的功能和用途,掌握存储器扩展和接口技术。

常用芯片引脚图

常用芯片引脚图

附录三常用芯片引脚图一、 单片机类1、MCS-51芯片介绍:MCS-51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 公司开发的8位单片机,又可以分为多个子系列。

MCS-51系列单片机共有40条引脚,包括32条I/O 接口引脚、4条控制引脚、2条电源引脚、2条时钟引脚。

引脚说明: P0.0~P0.7:P0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存储器扩展时的地址/数据复用口。

P1.0~P1.7:P1口8位口线,通用I/O 接口无第二功能。

P2.0~P2.7:P2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存储器扩展时传送高8位地址。

P3.0~P3.7:P3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为单片机的控制信号。

ALE/ PROG :地址锁存允许/编程脉冲输入信号线(输出信号)PSEN :片外程序存储器开发信号引脚(输出信号)EA/Vpp :片外程序存储器使用信号引脚/编程电源输入引脚RST/VPD :复位/备用电源引脚2、MCS-96芯片介绍:MCS-96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 公司继MCS-51系列单片机之后推出的16位单片机系列。

它含有比较丰富的软、硬件资源,适用于要求较高的实时控制场合。

它分为48引脚和68引脚两种,以48引脚居多。

引脚说明:RXD/P2.1 TXD/P2.0:串行数据传出分发送和接受引脚,同时也作为P2口的两条口线HS1.0~HS1.3:高速输入器的输入端HS0.0~HS0.5:高速输出器的输出端(有两个和HS1共用)Vcc :主电源引脚(+5V )Vss :数字电路地引脚(0V )Vpd :内部RAM 备用电源引脚(+5V )V REF :A/D 转换器基准电源引脚(+5V )AGND :A/D 转换器参考地引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039383736353433323130292827262524232221P1.0P1.1P1.2P1.3P1.4P1.5P1.6P1.7RST RXD/P3.0TXD/P3.1INT0/P3.2INT1/P3.3T0/P3.4T1/P3.5WR/P3.6RD/P3.7XTAL2XTAL1V SS V CC P0.0/AD 0P0.1/AD 1P0.2/AD 2P0.3/AD 3P0.4/AD 4P0.5/AD 5P0.6/AD 6P0.7/AD 7EA/V PP ALE/PROG PSENP2.7/A 15P2.6/A 14P2.5/A 13P2.4/A 12P2.3/A 11P2.2/A 10P2.1/A 9P2.0/A 8803180518751XTAL1、XTAL2:内部振荡器反相器输入、输出端,常外接晶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7=0
PC 2-0 1:入 0:出
INTE 1 PC7 PC6
口A Mode 2 口B Mode
1:入 0:出
口B
INTE 2
PC4 PC5
STB A IBF A PC2-PC0
MOD E2 S TROB ED B IDIRE CTIO NAL BUS I /O
PC 2-0
• 模式2:双向总线定时
1 0
CONTROL WORD FOR PORT C BIT SET/RESET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X
PORT C SET/RESET FLAG

X DONT CARE
X
BIT SET/RESET
1 0 SET RESET
PORTC BIT SELECT
0 0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1 1 0 1 0 1 0 1 0 1 PC0 PC1 PC2 PC3 PC4 PC5 PC6 PC7
8 D7
1 0 0 1 1 0 1
D0
1
A D7D0 8 825 5 4
PA7-PA0 PC7-PC4
mode0
A 入
C 高 入
组 B B 入 : mode0
C 低 . 入
c
B
4 8 PC3-PC0 PB7-PB0
MODE1: Strobed I/0 PORT A : INPUT D7
1 0 1 1 1/0 X X X INTE A
MODE 2 WR OBF
OU T
B1-DIRECTIONAL
BUS
INTR ACK STB IBF PA7-PA0 RD
CP U DA TA BUS DA TA FRO M PE RIP HER AL TO 825 5 DA TA FRO M 82 55 TO PER IPH ERA L
IN
OUT
INTR ACR
OUTPUT TO
PERIPHERAL
OUTPUT VALID
CPU DATA BUS
INTE
PROGRAMMED
PC6=1 (PORT A), PC2=1(PORT B)
• 模式2:带选通的双向总线。 只有口A可设成此方式。
D7
1 1 X X X 1/0 1/0
D0
1/0
PC2
INTR A 8 PA7-PA0 OBFA ACKA
TEST CONDITIONS
I O L =2.5ma I O L =1.7ma I O H =-400WA I O H =-200WA
VOL(PER) OUTPUT LOW VOLTAGE(PER.PORT) VOH(DB) OUTPUT HIGH VOLTAGE(DATA BUS) VOH(PER) OUTPUT LOW VOLTAGE(PER.PORT) Iil 2.4V 2.4V
第六章 常用接口芯片介绍
• 8255A • 8253 • 8251A
8255A可编程并行接口 1. 并行接口电路: • 微处理器与I/O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时均需经过 接口电路实现系统与设备互连的匹配。 • 并行接口电路中每个信息位有自己的传输线, 一个数据字节各位可并行传送,速度快,控 制简单。由于电气特性的限制,传输距离不 能太长。 • 8255A是通用的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功能强, 使用灵活。适合一些并行输入/输出设备的使 用。
•口C按位置1和置0控制字 向控制口输出此控制字可实现对口C各位单独置1、置0, 即位操作。
5. 8255A并行接口三种工作模式 • 模式0:基本输入/输出端口,无应答信号, A、B、C均可设成此模式。
MODE0:
one of the 16 different input/output configurations
0
0 1 1 X 1 X
0
1 0 1 X 1 X
1
1 1 1 X 0 1
0
0 0 0 X 1 1
0
0 0 0 1 0 0
DTAT BUS = PORT A
DTAT BUS = PORT B DTAT BUS = PORT C DTAT BUS = CONTROL PORT DTAT BUS = 3 - STATE ILLEGAL CONDITION DTAT BUS = 3 - STATE
I/O
D5
I/O
D3
INTRA
D2
INTEB
D1
OBFB
D0
INTRB
OUTPUT GROUP A D5
IBFA
D7
D6
INTE1
D4
INTE2
D3
INTRA
D2
GROUP B D1
D0
MODE2
OBFA
GROUP A
GROUP B (MODE 0,MODE1)
• 模式1、模式2状态字
• 模式1状态字
I/0 PC3-PC0
RD
WR
B U S
A0 A1
RESET CS
READ/ WRITE CON TROL LOGIC
o
GROUP B CON TROL
GROUP B PORT B (8)
I/0 PB7-PB0
2.
8255A并行接口逻辑框图
• 三个独立的8位I/O端口,口A、口B、口C。 • 口A有输入、输出锁存器及输出缓冲器。 • 口B与口C有输入、输出缓冲器及输出锁 存器。 • 在实现高级的传输协议时,口C的8条线 分为两组,每组4条线,分别作为口A与 口B在传输时的控制信号线。 • 口C的8条线可独立进行置1/置0的操作。 • 口A、口B、口C及控制字口共占4个设备 号。
FROM PERIPHERAL
INTE PROGRAMMED PC4=1 (PORT A) PC2=1(PORT B)
• 模式1:输出
PA 7-0
PC7
M ODE1 STROB ED I/0 POR T A : OU TPUT
D7
1 0 1 0 I/O X X
OBFA ACKA
D0
X
INTE A
PC6
COUNTER #2
CL K2 GA TE2 OU T2
3. 8253编程模型
DATA BUS
D7-DO
CONTROL WORD REGISTER CR M (8) CR L (8)
COUNTER#0 COUNTER REG.(CR) CE L (8)
CLK O GATE0 OUT0
RD WR
RD WR
INTR B
PC4
I/O
OBFA INTEA
INTR A INTEB OBFB
GROUP A
GROUP B
•模式2状态字
PC7
MODE 2 PC6
STATUS WORD FORMAT PC4
INTE2
PC5
IBFA
PC3
INTR A
PC2
PC1
PC0
OBFA INTE1
• 8255A直流电气特性
8255A
4.
8255A并行接口的控制字
• 工作模式选择控制字: 口A有三种工作模式,口B有二种工作模式。 口C独立使用时只有一个工作模式,与口A、口B 配合使用时,作为控制信号线。 三种工作模式命名为:模式0、模式1及模式2。 模式 0 为基本I/O端口,模式1为带选通的I/O 端口,模式 2 为带选通的双向I/O端口。 口A可工作在三种模式下,口B可工作在模式 0 与模式 1下,口C可工作在模式0下或作为控制 线配合口A、口B工作。
0 0
1
0 1
PORT B = INPU T PORT B = OUTPU T
0
1 X
GROUP B PORT A=INPUT PORT A=OUTPUT 1 0 0 1
MODE SELECT MOD E 0 MOD E 1
PORT C (UPPER) = INPUT PORT C (UPPER) = OU TPUT
D0
8 PORT A
MODE1
A 入 PC 6,7
1: IN 0: OUT
PC4 PC5
STB A IBF A
5. 8255A并行接口三种工作模式 • 模式1:带选通的I/O端口,数据传输采用 应答方式,口A、口B可工作在此方式下, 征用口C部分位作为应答信号。
PORTB: D7
1 X X X X 1 1 X INTE B
MODE 1 PC7 INPUT MODE: I/O PC6 I/O STATUS WORD FORMAT PC5
IBFA
PC4
INTEA
PC3
PC2
PC1 IBFB
PC0
INTR B
INTR A INTEB
GROUP A PC7 OUTPUT MODE: PC6 PC5
I/O
GROUP B PC3 PC2 PC1 PC0
4. 8253操作与编址
CS RD WR A1 0 0 0 0 0 0 0 0 1 0 1 1 1 1 0 0 0 0 X 1 0 0 0 0 1 1 1 1 X 1 0 0 1 1 0 0 1 1 X X
口 A mode 1
A 1:入 出 0:出
PC 4,5
PC3
INTRA 2
PC 4,5
8
PB 7-0
POR T B :
D7
1 X X X
OU TPUT
D0
X 1 0 X INTE B
PORT PC1 A OBFB
PC2
ACKB
Mode 1
口B
B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