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历史教材
中班美术教案大白菜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美术教案大白菜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案:大白菜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幼儿园中班美术》第五章第二节“大白菜”。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认识大白菜,了解大白菜的外形特征和生长环境;2. 学习绘画大白菜的方法和技巧;3. 创作自己的大白菜画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白菜的外形特征和生长环境,增长知识。
2. 通过绘画大白菜,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食物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大白菜,学会绘画大白菜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细节处理得当,使作品更具生动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大白菜实物或图片、画纸、水彩笔、颜料等。
学具:画纸、水彩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大白菜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白菜的外形特征,了解大白菜的生长环境。
2. 讲解:简要讲解大白菜的外形特征,如叶子、茎、根等,以及生长环境。
3. 示范:教师现场绘画大白菜,讲解绘画方法和技巧,如如何画叶子、茎、根等。
4. 练习: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方法和技巧,自行绘画大白菜。
5. 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互相欣赏、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大白菜的特征、绘画方法和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蔬菜,选择一种蔬菜进行绘画。
2. 作业要求:注意蔬菜的外形特征,运用所学绘画方法和技巧,使作品具有生动感。
3.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将作品带来学校,互相欣赏、交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绘画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然事物,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案结束。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了解大白菜的外形特征和生长环境是本节课的重点。
因为只有了解了大白菜的特征,学生才能在绘画过程中准确地表现出来。
《大白菜那些事儿—市场配置资源》课例点评

知识文库 第22期171《大白菜那些事儿—市场配置资源》课例点评卢丽华1 教材和学情分析 这节优质课是《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市场配置资源》。
之前学生在第一单元《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课中学习了供求与价格的关系,这些知识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本框题重点介绍了市场经济的一般性理论,让学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有一个宏观的、初步的认识。
上好本框题,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经济活动是在什么样的宏观背景下进行的,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从学情方面看,高一学生通过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体验,从而会产生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的资源如何配置、市场秩序和市场经济的局限性等问题有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但是这些问题比较抽象、综合性比较强,使得学生掌握本课知识有较大的困难。
为此,教学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实现教学重难点的逐层突破;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身边社会生活,逐渐养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2 教学过程分析本课中唐敏老师以“大白菜”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北京人的影响的微观角度切入,一例到底讲授市场配置资源的内容。
立意新颖、不落俗套;逻辑连贯、脉络清晰;贴近生活、以小见大。
2.1 导入唐敏老师用齐白石的一首诗导入了课堂主题:“牡丹为花中之王,荔枝为百果之先,独不论 为百蔬之王,何也”,紧扣学习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发散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2 新课讲授(1)计划经济时代——“当家菜”大白菜角色的转换,浓缩着国家经济体制的变迁。
在计划经济年代,“大白菜可是有着“当家菜”之称。
”教师向同学们提问,“在今天再普通不过的大白菜,当时的政府进行限量分级供应? ”学生很自然的回答,是因为稀少,百姓的需求太大。
由学生自主思考得出关键词,比较自然顺畅。
(2)市场经济时代——“家常菜”教师通过模拟白菜种子市场买卖的活动,让学生作为买方,从价格、质量、品种、销量、种植技术等方面获取市场信息进行判断。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共53张PPT)

D 2、关于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
B. 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生产方式
C.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
D.有利于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C 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
的最高评价( ) 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
• B 五千年左右
• C 七、八千年 • D 一万年左右
D
课堂练习
• 2、从世界范围看,农业起源中心主要有以下三个
• A 西亚、中南美洲和东亚
• B 西亚、中南美洲和东欧
• C 西欧、中南美洲和东亚
• D 西亚、拉丁美洲和东亚
A
课堂练习
• 3、中国原始农业在种植业方面,北方以()为主, 南方以()为主。
它也是将土地开成一 条条沟和垄,因为第一 年种在沟里,第二年在 垄上开沟,垄和沟轮换 耕种﹐所以称代田法。
耕耙耱技术
耕耙耱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的一种精耕细 作技术,在北方是耕耙耱,在南方是耕耙技 术。
耕是指耕地;耙是指把土块弄碎;耱是用 荆条等编成的一种农具平整土地。
耙
耱
都江堰全景
外江 内江
鱼嘴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 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 都江堰。 (余秋雨)
玉米、甘薯
羊驼
水稻、粟
狗、猪、鸡、 水牛
(二)奴隶社会的农业 (夏、商、西周)
1、生产工具: 耒耜、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农具) 2、生产技术: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3、农作物: 粟、稻、黍、稷、麦、桑、麻 等 4、土地制度: 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5、耕作方式: 集体耕作
中班美术教案大白菜教案及教学反思

中班美术教案大白菜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美术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美》,详细内容为“大白菜”一课。
通过观察大白菜的形态、颜色,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大白菜的形态、颜色特点,学会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大白菜。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发现美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大白菜的形态、颜色特点的表现。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大白菜的美,并将其表现在绘画作品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白菜实物、图片、绘画工具。
2. 学具:画纸、水彩笔、油画棒、调色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大白菜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提出问题:“大家看看这个大白菜是什么颜色的?它的形状像什么?”(引导幼儿观察、思考)2. 讲解:教师结合教材,讲解大白菜的形态、颜色特点,并进行绘画示范。
3. 实践:幼儿根据观察和示范,自行绘画大白菜。
4. 互动: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疑问,给予鼓励和肯定。
5. 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交流。
六、板书设计1. 大白菜实物、图片2. 绘画步骤3. 作品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以大白菜为主题的画。
2. 答案:幼儿根据课堂所学,自行创作一幅大白菜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其他蔬菜的形态、颜色,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鼓励幼儿将作品分享给家人,增进亲子互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和实践环节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在于大白菜的形态、颜色特点的表现,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大白菜的美,并将其表现在绘画作品中。
这一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大白菜的形态、颜色特点,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准确讲解和示范。
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第一单元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石锛
骨箭头
骨渔叉
陶埙
陶纺轮
仰韶文化时期是氏族社会的兴盛时期。 距今6000多年的早期墓地中,墓葬规模和 随葬品数量看不出显著差别,氏族成员之 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贫富分化。
到了距今50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晚期, 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出现明显的差别。
仰韶文化彩陶
仰韶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制作彩陶。人们制作陶器的时候, 在泥坯表面用矿物颜料绘出图案,经过烧制,陶器表面就留 下了彩色纹样,称为“彩陶”。仰韶文化彩陶分布广泛,主 要在黄河中游地区,影响范围可达黄河上游、下游,以及长 江流域和西辽河流域。仰韶文化彩陶的跨区域发展是我国史 前文化大繁荣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黄河中游地区史前文化 对周围影响的反映。
原始农业是怎样的呢?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意义。 2.通过了解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知道我国
原始社会时期稻作农业的繁荣。 3.了解半坡人的生产生活,知道我国仰韶文
化、大汶口文化的社会特征。 4.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
依据。
新课展开 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1.背景
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观察并说出长江、 黄河流域新石器 时代的重要遗址。
长江流域:良渚遗址、河姆 渡遗址等;
黄河流域:半坡遗址、陶寺 遗址、大汶口遗址等。
3.意义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促进了人类定居生活。 人们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原始 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原始农业为古 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下列哪些现象表明了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请在□内画“√”。
√□农作物的出现 √□家畜饲养 √□定居生活
√□磨制石器
幼儿园观察与探究《大白菜的生长》教案

幼儿园观察与探究《大白菜的生长》教案幼儿园观察与探究《大白菜的生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探究,引导幼儿了解大白菜的生长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
3. 提高幼儿的自然科学素养。
4. 激发幼儿对自然的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大白菜的生长过程。
2. 大白菜的生活习性。
3. 大白菜的营养和食用方法。
三、教学准备:1. 大白菜的种子和芽。
2. 土壤和种植盆。
3. 盆栽土和肥料。
4. 纸张和笔。
5. 镜子和手镜。
6. 医用手套和消毒液。
四、教学过程:1. 探究大白菜的生长过程(1)活动目的:通过观察大白菜的生长过程,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和环境需求。
(2)活动内容:a. 观察种子和芽。
幼儿手握种子和芽,感受它们的大小和质地。
b. 种植大白菜。
幼儿将种子放入土壤中,浇水并施肥,观察大白菜的生长过程。
c. 比较生长速度。
幼儿比较不同的大白菜,观察它们的生长速度和形态。
d. 观察营养特点。
幼儿观察大白菜的营养特点,如颜色、味道、质地等。
(3)教学方式:实践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
2. 探究大白菜的生活习性。
(1)活动目的:通过探究大白菜的生活习性,了解它生长所需环境和“性格”。
(2)活动内容:a. 观察生活习性。
幼儿观察大白菜的生长位置、叶子形态、花朵结构等,探究其生活习性。
b. 探究大白菜喜欢的环境。
幼儿探究大白菜生长所需的环境和温度。
c. 观察大白菜的散热方式。
幼儿观察大白菜的散热方式,如气孔和叶面蒸腾。
(3)教学方式:实践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
3.探究大白菜的营养与食用方法(1)活动目的:了解大白菜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
(2)活动内容:a. 识别大白菜的营养成分。
幼儿排列出大白菜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质等。
b. 了解大白菜的食用方式。
幼儿通过观察和尝试,探究大白菜的食用方式,如切丝、拌凉菜等。
c. 应用大白菜。
幼儿可以做出美味的大白菜汤、饺子等。
(3)教学方式:实践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

二、先民家园
(二)仰韶文化的代表——半坡
仰韶文化时期是原始氏族社会的大发展时期。
• 仰韶文化发现了多处公共墓地,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无显著 差别,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阶级分化。
河 南
河南灵宝西 坡遗址的大
灵
房子,可能
宝
是氏族首领
西
居住或处理
坡
事务的场所。
遗
址 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发现的大房子复原图
(一)稻作农业的代表——河姆渡
原始畜牧业
出土的陶猪
遗址中出土的猪下颌骨、狗面骨
刻有猪纹的陶盆
二、先民家园
(一)稻作农业的代表——河姆渡
原始手工业
玉器
陶器
漆碗
骨哨
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器
二、先民家园
(二)仰韶文化的代表——半坡
根据教材第12页,完成表格
距今约6000年 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半地穴式圆型房屋
饰品,甚至还有透雕刻花的骨梳和象
牙雕筒等工艺品。它们与葬在同一墓
地而几乎一无所有的墓葬形成鲜明的
对比……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所处时间 距今约6300-4500年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于黄河下游
和淮河中下游地区 主要特征 制作出较为精致陶器
大汶口文化 涡纹彩陶壶
大汶口文化云 雷纹彩陶釡
三、满天星斗
3.
陶猪
有了固定
4. 的食物、
用品来源
陶罐
陶灶
定居生活
聚落发展
开始制作使用陶器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 发明。远古先民在生活中发
现泥土有可塑性,经过火烧后 会变得坚硬。于是,他们把用 泥捏成的容器放在火堆中烧,
最早的陶器出现了。陶器的 制作和使用,对人类的生 活有重要意义。
2024秋季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件

自己的活动来丰富生活,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 在原始农业、手工业、家畜饲养业相继得到一定的发展之后,人类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就日渐丰
富……氏族首领往往就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权力,想方设法化公为私……氏族社会的公有制便遭到破坏,私
有制便产生,进而导致阶级的产生。一旦阶级和阶级矛盾在氏族社会中出现,人类社会的历史,便开始向
考古学家还发现多处 仰韶文化的公共墓地, 其墓葬规模和随葬品 数量看不出显著差别
氏族成员之间地 位平等,没有明 显的贫富分化
山东章丘焦家遗址 出土的大汶口随葬 品——成套陶器
当时同一群体内部 已经出现了贫富分 化,加快了迈向文 明社会的步伐
拓展延伸:阅读材料,探究中华文明的起源。
材料一 原始农耕的出现,使我们的先人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第一次通过
半坡人生活的黄河流域,冬季较冷,夏季较热,河 流较少,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有利于防寒保暖。
学习任务三
比较河姆渡人与半坡人
河姆渡人
半坡人
生活年代 生活地点 地处流域
距今约7000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长江流域
距今约6000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
黄河流域
不同点
原始 农作物 农业 农具
原始畜牧业
水稻 磨制石器,骨耜 以猪、狗为主
房屋建筑 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
粮食作物 生产工具 家畜饲养
生活用具
水稻 骨耜
以猪、狗为主 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 骨哨;象牙雕刻、漆器
学习任务二 房屋建筑——干栏式建筑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 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 了重要影响
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白菜的栽培历史
是我国的原产和特产蔬菜,全国各地普遍栽培,以华北地区为主要产区。
大白菜以其细嫩甘脆、汁白如乳的品质,易种植、耐储藏的特性,在我国的蔬菜生产和消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们秋冬季节餐桌上的美味佳蔬。
在北方,大白菜被称为“当家菜”、“半年菜”,现已先后引种世界各地。
在日本,大白菜叫做“唐人菜”、“山东菜”;在欧美,有人把大白菜叫做“中
国甘蓝”。
白菜原产于中国北方,引种
南方,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十九
世纪传入日本、欧美各国。
南方
的大白菜是北方引种的,其品种
有乌金白、蚕白菜、鸡冠白、雪
里青等,都是优良品种。
白菜含
有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
钙、磷等矿物质以及大量粗纤维,用于炖、炒、熘、拌以及做馅、配菜都可以。
特别是白菜含较多维生素,与肉类同食,
既可增添肉的鲜美味,又可减少肉中的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类物质,减少亚硝酸胺的产生。
正如俗语说的:“肉中就数猪肉美,菜里唯有白菜鲜。
”白菜除供熟食之外,还可以加工为菜干或制成腌制品,例如河北的“京冬菜”就是用白菜制作的名闻全国的地方特产。
大白菜虽然起源于我国,但它既不象韭、姜、蒜等蔬菜,在古典文献上可以找到悠久确实的记录,也不象有些原产于中国的蔬菜,在你听说过国宴名菜开水白菜吗?
嗨,大家好,你知道我
是从哪来吗?
山川野间仍有原始的野生种类可寻。
遍览古籍,元代以前并无关于大白菜记载的典籍。
根据考证,我国大白菜的历史较短,自元代以后历经明清两朝,迄今约七、八百年,农学家对大白菜深入研究的结论是:它是由南方的小白菜和北方的芜菁天然杂交演化而来的。
因此,要探究大白菜的来历,必须从小白菜和芜菁的源头说起。
小白菜,又名青菜、油菜、普通白菜等,古时称“菘”。
原产中国南方。
最早的历史记载从西晋开始;芜菁,又称蔓菁,是一种根用芥菜,俗称“辣疙瘩”,原产我国,以西北、华北为主产区。
芜菁在我国的栽培年代较久,在先秦文献《诗经》中已被记载,称为“葑菁”,西汉《范胜之书》的蔬菜专篇中亦有“芜菁”的收录。
东汉已普遍栽培,桓帝时曾有“横水为灾,五谷不登,令所伤郡国,皆种蔓菁以充饥”的记述。
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小白菜和芜菁的产地不同,且在南北引种过程中有发生性状变异的情况,但鉴于当时科技尚不发达,因此人们也就无从知晓小白菜和芜菁的变异是由什么因素所引起的了。
史至元代,才有大白菜的出现。
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上第一次将所谓的“菘”直接叫做白菜,并精细绘制成图,从他所描绘的白菜形态来看,已经不再是塌地而生的小白菜了,而是外叶向上拢起,其抱合状态已经进化为结球的大白菜类型了。
但不能割裂和漠视的是,从晋到元这漫长的历史,是大白菜在进化过程中经历的从内因到外因、从量变到质变、从偶然到必然引发突变的重要阶段。
同时,这一时期的战乱动荡,人民迁徙,南北文化交流,农作物的交互种植,对大白菜的演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元朝以后,记述大白菜的典籍渐多,明王世懋著《广百川学海》在“果
蔬疏”一节介绍了大白菜的定义和产地,
并推荐“燕地黄芽菜”是著名品种。
清弘书等所著《授
时通考》中赞美大白菜“脆美无滓”,还确切指出:
黄芽菜是白菜的别种,决不能与小白菜混为一谈。
丁
宜曾在《农圃便览》中对大白菜作了较明确的论述,
他把大白菜称之为“窝心大白菜”。
他介绍了山东地
区立秋种小雪收的栽培经验,还介绍霜降后可用草绳将外叶捆起以保白菜是我国原产蔬菜,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据考证,在我国新石器时期的西安半坡原始村
落遗址发现白菜种子
护球叶的方法。
现代农业科技证明,小白菜和芜菁均属十字花科芸薹属的不同亚种,而十字花科蔬菜最易天然杂交,尤其小白菜和芜菁的亲缘关系最近,基本染色体组相同,彼此间天然杂交可育率达百分之百,其亲本后代也能正常生长和繁殖,而且,大白菜的生物特征又介于小白菜和芜菁之间。
蔬菜专家对这两种蔬菜进行人工杂交的结果,也佐证了大白菜是小白菜和芜菁杂交的产物。
农学家的进一步推论是:一则由于小白菜和芜菁南北相互引种,两种蔬菜又是同期开花,其亲缘关系又极为密切,在天然受粉的情况下,完全可能天然杂交,出现杂交后代。
二则这种杂交后代,属半耐寒性蔬菜,它既要求气候凉爽湿润、昼夜温差适宜,又不遭受冻害,日照、雨量等均符合结球的外界环境条件。
而华北的秋季气候、温度和弱碱性土壤特性正符合这些要求,而且又经近千年的进化和培育,才终于出现了结球结实的大白菜。
在此需要申明的是,笔者以为,今人称大白菜为“菘”或“菘菜”是一种误称,应该予以澄清改正。
综上所述,我们现在所食用的大白菜的高级变种——结球大白菜,是经历无数次演化和历代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辛勤培育的结果。
当代的大白菜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可谓五彩纷呈,今非昔比。
它的品系已发展到四个变种和结球变种三个生态型的一千余个品种。
大白菜的适应性更强,成为祖国大江南北举国种植的“国菜”。
更令人感到振奋的是,随着农业科技的日新月异,反季节的耐热大白菜和彩色大白菜也相继问世了。
大白菜个大体壮、物美价廉、营养丰富,令人久吃不厌。
它一经问世,备受人们喜爱。
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写到:“白菜,味甘,温,无毒。
主通肠利胃,除胸中烦,解酒毒。
”明朝王世懋对大白菜很赏识,认为是蔬菜中的神品。
清朝吴其睿说北方大白菜运到南方之后:“竞相争购、味胜于肉,不胫而走。
”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品评吃大白菜的好处说:“甘平养胃,荤素皆宜,味胜珍馐。
”清史学家柯劭忞作《种胶州白菜》诗:“翠叶中饱白玉肪,严冬冰雪亦甘香。
”鲁迅在《滕野先生》中褒奖的“胶菜”即是山东青岛的著名特产,当年的“胶菜”物以稀为贵,运到南方被商家用红头绳系住菜根招摇销售。
现代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对大白菜钟爱有
加,在他的《辣椒白菜》图中很为大白菜鸣不平,他慨然题词:“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先,独不论白菜为菜之王,何也?”从此,大白菜乃“菜中之王”的美名,广为传颂认同。
老百姓的大白菜情结更浓,常见的民谚道:“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
”日本人评价大白菜:“性质极优,其味甜美,质极柔脆,诸菜中之最良品
读完上面的短文,你对白菜有了哪些认识?说给同伴听听。
大白菜在我国的发展史,要注意举证哟
调查我国白菜有什么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