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纪地质图
第2章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问题

雪冻风化
大
流水作用
流水作用 小
风化作用
平原的高度分类
海拔高度(m) >600
600~200
200~0 海平面以下
名 称 例子
地质作用特征
高 原 云贵高原、伊朗高原、蒙 剥蚀、侵蚀、谷地
古高原
重力作用
高平原 中法兰西平原、巴西中部 平原
低平原 华北平原、杭嘉沪平原 洼 地 吐鲁番低地、死海低地
外力堆积、洪泛、 河岸侵蚀、海蚀和 海积。
基本形态—— 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 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
形态组合—— 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 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 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3.地貌形态测量指标
①高度:绝对高度(即海拔高度),从图上读取。 相对高度(2种地貌的比高)。
②坡度:坡度主要反映在地形面上。
一般的划分等级为: 陡 坡:坡角>50° 中等坡:坡角25~50° 缓 坡:坡角<25°
Ⅱ.大型地貌
-山地:由山岭和山谷组成。山地高度分类见 表。成因上可以分为构造山地、剥蚀山地。 丘陵:海小于500m的高地与洼地相间排列 的地貌组合。成因上与山地有密切联系。 平原:地势平坦、高差小,或略有起伏的 大面积地貌组合。高度分类见表。成因分类 包括构造平原、剥蚀平原、堆积平原。
山地的高度分类
3.50
全球气候
出现黄土
变干冷 真马出现 堆积 青藏高原周边出现大量砾石沉积
全球气候 变干冷 构造活动加剧 冰川发育 北大西洋出现冰屑沉积
地质 Ma B.P. 华 北地 区
时代
松
河湖 沉积
黄土
早 更
山泥
午
(新 1
河
城
第二章地貌学基本概念PPT课件

2021
86
复习资料:地质年代确定的基本原理
• 地层层序律
2021
87
复习资料:地质年代确定的基本原理
• 生物层序律
– 岩石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称为化石,它是在岩 层中保留下来的古生物记录。由于生物进化总 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种演化规律是不可逆 的。因此,可利用一些演化 较快、存在时间短、 分布较广、特征明显的生物化石和生物化石的 组合,作为划分相对地质年代的依据。每一个 地质时代都有其特征的标准化石或化石组合。 下图为 根据化石确定不同地区地层是否为同一 时代的地层的示意图。
• 例如:坳谷发展的阶段性
– 切沟 – 冲沟 – 坳谷
2021
84
5. 地貌的年代及发展
• 现代地貌与古地貌
– 现代地貌—— 指全新世(≤1万年)的地貌,和 当地的气候一致。
– 古地貌—— 指地质历史上形成的地貌,参与现 代地形,和当时的古气候一致。
• 如江汉平原的丘陵之上,多堆积风化红土,为炎热 气候条件下形成(N2),现在的气候为温暖较湿
2021
51
3. 地貌的成因
• 内外地质营力在地貌上的表现
– 地壳的连续上升
• 作用强度越来越大,造成大峡谷,稳定期短
– 地壳间歇性上升
• 分水岭与河谷高度不变,形成多级阶地或夷 平面
– 长期稳定
• 随时间延伸,分水岭降低,河谷降低,分水 岭接近河谷,宽河谷,低小丘陵
2021
52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从图上可以看出,两头的作用力比较单纯,仅 一种营力,复杂的是中小型地貌,既有外力作 用,也有内力作用
2021
43
2021
44
3. 地貌的成因
• 影响地貌形成发展的因素
各类地质图

一、地质图的种类与基本内容用规定的符号、线条、色彩来反映一个地区地质条件与地质历史发展的图件,叫地质图。
它就是依据野外探明与收集的各种地质勘测资料,按一定比例投影在地形底图上编制而成的,就是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一)地质图的种类1、普通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及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图件,称为普通地质图,简称地质图。
在一张普通地质图上,除了地质平面图(主图)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地质剖面图与综合地层柱状图,普通地质图就是编制其它专门性地质图的基本图件。
按工作的详细程度与工作阶段不同,地质图可分为大比例尺的(>1:25000)、中比例尺的〔1:5000~1:10万〕、小比例尺的(1:20万~1:100万)。
在工程建设中,一般就是大比例尺的地质图。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类型、岩性及其形成时代、地貌单元的类型与形态特征的一种专门性地质图,称为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3、水文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总的水文地质条件或某一个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的地质图件,称为水文地质图。
4、工程地质图工程地质图就是各种工程建筑物专用的地质图,如房屋建筑工程地质图、水库坝址工程地质图、铁路工程地质图等。
工程地质图一般就是以普通地质图为基础,只就是增添了各种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内容。
如在地下洞室纵断面工程地质图上,要表示出围岩的类别、地下水量、影响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各种地质因素等。
(二)地质图的基本内容1、平面地质图平面地质图又称为主图,就是地质图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地理概况:图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坐标线)、主要居民点(城镇、乡村所在地)、地形、地貌特征等。
一般地质现象:地层、岩性、产状、断层等。
特殊地质现象:崩塌、滑坡,泥石流、喀斯特、泉及主要蚀变现象。
2、地质剖面图在平面图上,选择一条至数条有代表性的图切剖面,以表示岩性、褶皱、断层的空间展布形态及产状、地貌特征等。
第四纪黄土剖面多元古土壤形成发育信息的揭示

第39卷第5期土 壤 学 报V ol139,N o15 2002年9月ACT A PE DO LOG IC A SI NIC A Sep.,2002第四纪黄土剖面多元古土壤形成发育信息的揭示3唐克丽 贺秀斌(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 712100)摘 要 以时间尺度20万年以来的洛川黄土剖面为研究对象。
采用间隔30~50cm 的密集采样,通过土样的物理、化学、矿物组成和孢粉分析及土壤微形态镜鉴的综合研究,对第四纪生物气候环境演变提出了新的见解。
对原以代表干冷环境沉积为主的黄土地层(L),揭示了内伏半干旱环境的演化及相应的土壤发育过程;对原以代表暖湿环境的红褐色古土壤层,揭示了内伏干旱、半干旱环境的演化及干旱与湿润型孢粉共存的矛盾实质。
研究证示:深厚的黄土剖面是在第四纪生物—气候环境演变过程中,通过黄土沉积、成壤强弱交替演化,形成发育的由不同土壤类型组成的特殊的多元古土壤剖面体系。
关键词 黄土剖面,密集采样,多元古土壤,第四纪环境新信息中图分类号 S151、+3黄土高原深厚的黄土剖面储存了240万年以来丰厚的地学—生物学信息,我国黄土研究的成就为世界所瞩目[1~3]。
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融合地质学、土壤学和生态学成就进一步揭示这些信息,对黄土剖面的土壤发育过程及第四纪环境演变,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80年代初,我们根据古土壤分布特征,将古土壤划分为埋藏型、残积型及残余型三种类型。
研究证示黄土剖面中古土壤条带均属埋藏型古土壤[4]。
武功 土剖面中的红褐色粘化层属浅层埋藏型古土壤,其上部覆盖层除人为耕作施加的土粪外,主要是近三千年来新的黄土沉积物。
通过鉴别土壤中原生和次生碳酸盐及光性粘粒的微形态特征,恢复了古土壤成壤期的环境背景,首次提出黄土剖面中曾发育有森林型土壤的证示[5];同时发现代表干冷气候的黄土层(L),也经历了一定的成壤过程,基本上属草原型土壤[5,6]。
地质年代与动植物进化图片

地质年代与动植物进化图片地质年代距今年代植物的进化动物的进化代纪世元古代前寒武纪50亿年~6亿年6亿年前,海洋中才出现各种不同种类的动植物。
原始细菌及兰绿藻20亿年前的叠藻层(兰藻类)聚环藻(Collenia)放射虫及草履虫多细胞动物出现恰尼海鳃(Charniodiscus)古生代寒武纪6亿年~5亿年藻类时代无脊椎动物时代三叶虫出现奇异虫(Paradoxides)後古杯(Metakdetes) 奥陶纪5亿年~4.3亿年藻类时代奥陶纪的孢子化石乳孔藻(Mastopora)软体、甲壳动物、鱼类(无颌类)出现弓角石(Cyrtoceras)刺球果藻(Acanthochonia) 链珊瑚(Halysites) 志留纪4.3亿年~4亿年植物从水中登陆,志留纪中期的光蕨顶囊蕨(Cooksonia)鱼类(无颌类)时代拟蟹鲎(Paracarcinosoma)泥盆纪裸蕨类植物时代泥盆纪前期植被鱼类时代(有颌类),泥盆纪後期原裸子植物古羊齿古羊齿(Archaeopteris)鳍甲鱼(Pteraspis)手棘鱼(Cheiracanthus)沟鳞鱼(Bothriolepis) 石炭纪蕨类植物时代两棲动物时代,向爬虫类进化石炭纪的沼泽地林栉羊齿(Pecoteris)巨头龙(Megalocephalus) 二叠纪2.8亿年~2.25亿年裸子植物时代真羊齿(Alethopteris)舌羊齿(Glossopteris)笠头螈(Diplocaulus)幻螈(Apateon)中生代三叠纪2.25亿年~1.9亿年蕨类植物和针叶树形成森林叉蕨(Dicroidium)矽化木(Silicified Wood)爬行类时代孔耐蜥(Kuehneosuchus)侏罗纪1.9亿年~1.35亿年世界爷(Sequoiadendron)红杉(Sequoia)恐龙繁盛,原始鸟类出现鲸龙(Cetiosaurus)松型球果(Pityostrobus)威氏苏铁(Williamsonia)同龙(Homesaurus)始祖鸟(Archaeopteryx)双兽(Amblotherium) 白垩纪1.35亿年~6500万年被子植物时代拟桦(Betulites)恐龙,爬虫类大灭绝雷巴琪龙(Rebbachisaurus)白垩纪的花化石白垩纪前期的亚热带植物三角龙(Triceratops)似棘龙(Parasaurolophus)新生代第三纪古新世6500万年~5400万年银杏(Ginkgo)槭(acer)哺乳类动物时代纹齿兽(Taeniolabis)古蝙蝠(Palaeochiropteryx) 始新世5400万年~3800万年渐新世3800万年~2500万年中新世2500万年~700万年上新世700万年~250万年尼巴(Nipa)枫香(Liquidambar)鬣齿兽(Hyaenodon)四齿象(Tetralophodon)弓头鲸(Balaena)第四纪更新世250万年~1万年现代植物现代动物及人类时代大睡鼠(Leithia)智人(Homo SapiensSapiens)全新世1万年~现在。
工程地质(课件)第三章地质构造

34/63
产状三要素(elements of attitude)
走向(strike):岩层面和 任一假想水平面交线的延 伸方向。 倾向(dip):岩层的倾斜 方向。与走向线垂直。只 有一个。 倾角(dip angle):岩层 层面与水平面的最大锐角。
35/63
产状三要素(elements of attitude)
9/63
各种内力地质作用是相互关连的—
—
构造运动形成断裂,引起地震,并为岩浆活
动创造通道。 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引起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在内力地质作用中起主导地位。
10/63
外力地质作用:
由太阳辐射能引起,产生大气环流,形成水的循 环,动植物生长,在运动的过程中改造地表。
11/63
外力地质作用的营力:
64/63
第六节 地质图
一、地质图(geological map)的类型:
普通地质图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工程地质图 水文地质图 地质平面图 地质剖面图 地层柱状图
65/63
二、地质图规格
地质平面图应有图名、图例、比例尺、 编制单位和编制日期等。 比例尺的大小反映了图的精度,比例尺越大, 图的精度越高,对地质条件的反映也越详细、 越准确。
• 岩石学方法:利用岩层的原生构造现象 判断新老层位方向。 • 小构造方法:观察由于层间扭动引起内 小构造方法 部小构造现象。 古生物方法:判断年代序列
45/63
六、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对隧道工程
46/63
六、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
• 对深路堑和高边坡
山坡岩层地质构造的影响 a-向斜山;b-背斜山;c-单斜山 1-有利情况;2-不利情况
13/63
搬运(transportation)
断层

12/63
二、地质年代
13/63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相对地质年代?什么是绝对地质年代?
地层的相对地质年代是怎样确定的? 2.地质年代单位和时间地层单位的含义及相互关 系怎样? 3.熟悉地质年代表及第四纪地质年代的划分。 4.什么是地壳运动及地质构造?两者的关系如何?
14/63
常称这种节理为裂隙。
构造节理:由构造运动产生的构造应力形成的节理。
分为剪节理(受剪、扭应力)和张节理(受张应力)。
35/63
三、断裂构造
裂 隙 发 育 程 度 分 级 表
一定
36/63
三、断裂构造
节理调查、统计和表示方法:
选择代表性的基岩露头,对一定面积内的裂隙进行测量。
裂隙野外测量记录表
裂隙玫瑰图
不同产状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水平构造
直立构造
57/63
二、地质条件在地质图上的反映
倾斜构造(V字形法则)
1.倾向反,同弯曲且曲率小。
58/63
二、地质条件在地质图上的反映
2. 倾向同,倾角大,反弯曲。
• 缓慢蠕动(蠕滑型)-不直接产生地震。
发生在强度较低的软岩中,断层带锁固能力弱, 危害小。
52/63
四、活断层
活断层对工程的危害:
1.直接危害跨越该断层的建筑物
例:宁夏石嘴山市红果子沟和河北蓟县境内的两段长 城被错断。
2.伴有地震发生的活断层使较大范围的建筑物摧 毁
例:1906年美国旧金山地震中,圣.安德烈斯断裂导 致一座27m高的水坝溃坝。
的倾斜角度的大小。
20/63
一、水平构造与倾斜构造
岩层产状 的表示方法
地质地形图的种类及其识别方法

地质地形图的种类及其识别方法一、地质图的种类和基本内容用规定的符号、线条、色彩来反映一个地区地质条件和地质历史发展的图件,叫地质图。
它是依据野外探明和收集的各种地质勘测资料,按一定比例投影在地形底图上编制而成的,是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一)地质图的种类1、普通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及地质发展历史的基本图件,称为普通地质图,简称地质图。
在一张普通地质图上,除了地质平面图(主图)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个地质剖面图和综合地层柱状图,普通地质图是编制其它专门性地质图的基本图件。
按工作的详细程度和工作阶段不同,地质图可分为大比例尺的(>1:25000)、中比例尺的〔1:5000~1:10万〕、小比例尺的(1:20万~1:100万)。
在工程建设中,一般是大比例尺的地质图。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主要反映一个地区的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类型、岩性及其形成时代、地貌单元的类型和形态特征的一种专门性地质图,称为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
3、水文地质图以一定比例尺地地形图为底图,反映一个地区总的水文地质条件或某一个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规律的地质图件,称为水文地质图。
4、工程地质图工程地质图是各种工程建筑物专用的地质图,如房屋建筑工程地质图、水库坝址工程地质图、铁路工程地质图等。
工程地质图一般是以普通地质图为基础,只是增添了各种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内容。
如在地下洞室纵断面工程地质图上,要表示出围岩的类别、地下水量、影响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各种地质因素等。
(二)地质图的基本内容1、平面地质图平面地质图又称为主图,是地质图的主体部分,主要包括:地理概况:图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坐标线)、主要居民点(城镇、乡村所在地)、地形、地貌特征等。
一般地质现象:地层、岩性、产状、断层等。
特殊地质现象:崩塌、滑坡,泥石流、喀斯特、泉及主要蚀变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3. 2.1用经过简化和整饰后的1:50 000地理作底图。
D3.2.2以实际材料图为基础,将第四纪地质图表示的内容转绘在地理底图上,编制图框外的岩石地
层单位说明、地质剖面图和图例。对第四纪地层发育且能反映第四纪沉积演化历史的地段,可放大比例尺编制第四纪地质图,作为1:50 000地质图框外的角图或报告插图。并加以整饰成1:25 000第四纪
岩顶界面等深线的需要。
C2.2.4钻孔的选取要合理。无法核查的钻孔资料不应选用。
C2.3风化壳分布图
C2. 3. 1测区风化壳发育时,编制风化壳分布图。
C2. 3. 2以钻孔分布图作底图,选择控制风化壳分布的工程,补注出风化壳厚度,用内插法勾绘出风化
壳等厚线和边界线等。通过分析圈出矿化范围和基岩,以及可能存在的断层等。
塑归同一地貌单元,对调查区地貌定性分级划界,采用实践和点划线表示,并标注其符号和编号。编制图
框外地貌单元说明、地貌剖面图和图例。对地貌类型发育且能反映地貌演化历史的地段,可放大比例尺
编制地貌图,作为1:50 000地貌图框外的角图或报告插图。并加以整饰成1 : 50 000地貌图。
D4. 2. 4将1 : 50 000地貌图内容清绘成1 : 50 000薄膜黑线图,在保证精度要求条件下与1:50 000
地质草图。
D3.2-3将第四纪地质草图内容缩绘成1 1 50 000第四纪地质图薄膜黑线图,在保证精度要求条件下
与1:50 000地理薄膜黑线图套印成图(参考附录c基岩地质图编制方法)。
D4第四纪地貌图的编制
D4.1本细则规定所编制的地貌图为普通地貌图。其表示内容应为地貌形态(形态部位、形态类型、形
1 mm,二者保持整倍数。
c3蓦岩地质图的编制
C3.1应以1:25 000实际材料图为基础,以地质资料为主,结合工程揭露、物(化)探和遥感解译资料,
进行综合分析和推断编制。
C3.2以缩小为1:50 000的盖层等厚度或基岩顶界面等深度图为底图,编制基岩地质图(前第四系基
岩地质图)。若上第三系,下第三系,白要系等红层厚度薄,岩性单一,构造简单,钻孔已能控制,物探资料
D2.2根据第四纪地质图、地貌图的需要,合理取舍地理要素,以保证图面清晰、层次清楚、避让得当、重点突出。同时应与地质图、基岩地质图的要求紧密结合,尽量做到三者统一,地理底图公用。
D2.3基本等高距的选取,以能显示测区的基本地貌形态和主要特征为原则。一般图上两条等高线的间距不小于。.5 mm,必须是国家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整倍数。同一幅图只能采取一种等高距,相邻两幅图的基本等高距必须是整倍数关系。一般高山、中高山、中低山、丘陵、平原区的基本等高距可采用
充分的情况下,尚可编制前上第三系,前下第三系或前白奎系基岩地质图。
C3.3将基岩露头区和覆盖区的各种地质构造要素,按GB 958的规定图例转绘到底图上,地质界线或
断裂系统,按不同性质分为确定的、推测的表示。覆盖层下地质界线的标定用内插法,由控制其界线的相
邻工程间内插或用地质体的厚度内插;边缘工程根据其所在工程位置(或深度)依产状(即剖面)的自然
C2.4覆盖层等厚度或基岩顶界面等深度图
C2.4. 1以钻孔分布图作底图,圈出基岩露头区范围,根据钻孔和物探资料,综合分析推断不同层次覆
盖层的厚度或基岩顶界面深度,用内插或外推的方法,勾绘各覆盖层的等厚线图或基岩顶界面等深线
图。
c2. 4. 2等厚距或等深距,可依各图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两条等厚线或等深线的平面距离不小于
探测网,剖面测线及测点位置、编号,工程揭露位置及图面统一编号等。
C2.1. 3采用钻探时,应编制钻孔一览表,表中应列出钻孔位置,编号,孔口标高(或坐标),风化壳顶面
高程及厚度,基岩顶界面高程,定向取心位置及测量产状等。
C2.2钻孔分布图
C2. 2门钻孔分布图是根据实测钻孔及收集以往钻探资料综合编制而成。
120 m,80 m,40 m,20 m和lo m。由于浅覆盖区大多位于平原、低山丘陵区,地势较平坦,当基本等高距未能充分反映地貌特征时,可适可加绘间曲线和助曲线。图上每平方分米标注3-4个等高线注记。
D3第四纪地质图的编制
D3.1第四纪地质图表示内容及方法
D3门.,基岩区范围及其符号
D3门2第四纪地层(正式和非正式岩石地层)、岩浆岩以符号表示。
D3.1.7第四系等厚线,并适当标注等厚线注记(可与基岩地
D3.1. 8新构造运动迹象(如褶皱、断裂及火山机构)、灾害地质及其符号。
D3门.9确定第四纪地层时代,地层对比的重要化石和有关古人类活动遗迹地点及符号。
D3门.10重要的矿层(体)、温(冷)泉、矿泉及其符号。
D3. 1.11重要的测试样品采集地及符号。
D4.2地貌图的编制方法
D4. 2.1用简化和整饰后的1:50 000地理图作底图。
D4. 2. 2根据航、卫片详细解译和野外实地调绘的成果,将不同成因形态地貌类型的界线分别圈出,并
标注不同成因形态地貌类型名称的符号。
D4. 2.3具有相同的成因、相似的发育阶段,同一营力作用、相似的物质组分和地貌展布形态的地貌类
C2. 2. 2以简化的1:25 000地形图作为底图,将选用的钻孔位置按地理坐标标定在图上,并标明钻孔
所揭示的地层层序(或岩体),深度(或厚度)。当收集的钻孔资料个别孔坐标位置不详,可考虑地理要素
加以校核,并统一编号。
C2.2. 3钻孔在图面上的分布尽量均匀,合理,以满足地质构造的分析推断和勾绘覆盖层等厚线或基
第四纪地质图、地貌图((1:50 000)的编制方法
(参考件)
D1第四纪地质图,是反映第四纪沉积物与第四纪火山岩的岩性、时代、成因类型及第四纪地质构造现象的图件。地貌图是反映地貌形态、成因、物质组成和地貌年龄的图件,是反映一般地貌特征,表现某一地区特有的、有一定规律出现的地貌现象的图件。
D1.1地貌与第四纪地层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应根据基岩区出露大小、第四系及地貌发育程度和任务要求编制。第四纪地质图与地貌图可单独编制,亦可合编。当地表第四纪地层发育,岩石地层单位多,基岩区面积较大,第四纪残坡积层发育时,需分别单独编制第四纪地质图和地貌图。当地表第四纪地层单位少,基岩区面积小,第四纪残坡积层不发育,分布零星时,第四系与基岩可合编一张地质图;当地表
(绿色)
貌
冲积一洪积平原
嶂谷、峡谷袭夺河风口、冲积沙滩与沙岗、厚层坡积物的切沟、切穿坡面沉积层的冲沟、平原岗地
C2.1实际材料图
C2.1.1实际材料图是编制基岩地质图及其他辅助图件的基础,比例尺应与野外工作用图一致。
C2门.2图面表示内容应包括:基岩露头点、化石点,采集各类样品及同位素测年样品位置及编号,物
地理薄膜黑线图套印成图(参考附录c基岩地质图编制方法)。
D5附表:地貌形态成因分级表和地貌形态分类参考表(见表D1与表D2)
表D1地貌形态成因分级表(地貌、系统分级)
一级
二级分类三级分类
四级分类
分类
熔岩台地
一火
裂隙式喷发
熔岩丘陵
{金
熔岩谷、火山锥(带有火山口湖的、带有完整火山口、带有破火山
1山
I红口的)、低平火山丘、熔岩滴丘、胎火山丘、泥火山、熔岩丘、熔岩盆
D3.1. 3出露地表的第四纪岩石地层单位的物质成分,采用综合性的岩性花纹表示。
D3门.4组成第四纪地层沉积物的成因类型,采用符号表示。
D3.1.5第四纪地层界线及岩相界线,以实线(虚线)和点线表示,以示区别。
D3. 1. 6控制第四纪地层层序、厚度、岩相的钻孔、槽、井及其编号(可与基岩地质图、钻孔分布图合并编制),并在报告中附钻孔简表等。
火山丘陵
陆一地
地、熔岩流、熔岩洞、熔岩陡崖熔岩柱
中心式喷发
火河
冲积平原河漫滩(高、低)、古河漫滩、自然堤、洼地、冲积扇、洪积扇、决口
流
河谷平原
扇、泥石流扇、常流河床、季节性河床、泥石流河床、古河道、古沼
堆积的
地
洪积平原泽阶地、牛扼湖、V字型谷、平底谷U字U字型谷叠置谷、裂点、隘谷或
延伸确定。工程点位置,实测的按工程坐标标定;未实测的,根据地形、地物结合物探测网及地质一物
(化)探剖面上相对应的位置标定。产状要素,应分别定向岩心测量与物探定量解释用不用符号标注。还
应有代表性的化石产地,年龄
态复合体、形态组合)、地貌特征(形态计量、物质组成、地貌动力、地貌成因、地貌年龄、地貌组合、构造地
貌)以及不同级别的地貌类型及其界线。
D4门1地貌成因形态分类、分级系统及地貌分类、分级及其图例,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均采用形
态成因多级分类原则。地貌成因形态分类、分级系统参考附表。可系统反映地貌类型之间的成因序列和
因果关系。又依其分布的规模,先宏观后微观,先群体后个体。不同成因性质的各级系列,通过图面的类
型组合完整地反映区域总体地貌特征。同时既要充分表达主要的地貌类型,又要符合制图要求。各地区
可根据图例编制原则加以补充。地貌图图例可参考《中国1:1 000 000地貌图制图规范》(1987年科学
出版社出版)。
岩石地层单位多(包括第四系),地貌类型较多,图面内容复杂,难以表示时,第四纪地质图与地貌图应各自单独编制。反之,可合编一张第四纪地质及地貌图。
D1.2第四纪地质图、地貌图的编制可分为地理底图编制和第四纪地质图、地貌图的编制三部分。
D2地理底图的编制
D2.1 1 : 50 00。第四纪地质图、地貌图的地理底图,是用同比例尺的简化地形图为地理底图。要求能准确反映调查区的地形特征为原则。其编制方法按照DZ/T 0157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