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你怎么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
2019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 英雄如星,照亮后路

2019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英雄如星,照亮后路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来,恶搞之风盛行。
黄继光被恶搞成一不小心堵住枪口,邱少云被恶搞成被毒蛇咬伤不能动弹,董存瑞被恶搞成炸药包上有万能胶甩手不脱……各种各样的恶搞充斥着网络。
郁达夫曾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也有人说:“英雄是黑暗中的指明灯,是照亮我们前行的灯塔。
我们要铭记为中华民族事业作出贡献的英雄们。
”更有人说:“英雄应该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你的生活,畅想未来,写一篇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范文展示】英雄如星,照亮后路没有一个国家生来就是文明开化的,当一个初生的国家如同婴儿般在时间的长流中蹒跚而行时,需要一个坚强的臂膀给予它力量,一双智慧的眼睛,指引它方向。
在印度,圣雄甘地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让受尽压迫的殖民地居民拥有了独立与自主的权利,使他们摆脱受人奴役的日子,真正的主宰了自己的生命。
在印度独立后,新生的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各地流血冲突事件不断。
当时已78岁高龄的甘地,以绝食为代价,换取这个国家的安宁与冷静,正是这样无私而伟大的行为,使印度的生命得以延续。
他用他瘦弱的脊梁背负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量,缓慢而坚定地前行。
在英法百年战争时期,有一抹紫色的火焰点燃了人们因血色而浑浊的双眼。
那是被侵略者残酷绑上火刑柱的圣女贞德,她燃烧的衣裙连同她坚毅不屈的脸庞,深深地映在每一位法国士兵的眼里。
于是他们呐喊,他们战斗,他们要让贞德长眠于祖国的土地,而不是耻辱的、被侵吞的,属于敌国的土地上。
于是那火焰成为旗帜,成为支撑国家重新站起的脊柱。
而最初,她只是个农村的少女,在四起的战火下,无家可归,对故上的热爱,唤起了她心中的勇气与信念,于是她换上男装,拿起武器,即使面对死亡,也只轻蔑一笑,她是个普通人,也是个英雄,国难当头,每个抗争的人,都是英雄.正是因为这无数平凡又普通的英雄,使得法国在战火的侵袭下,坚强地挺了过去,当人们走在静谧的塞纳河边,仍旧会感叹地说起曾经那个勇敢的奥尔良少女。
2019年全国卷Ⅱ高考作文解题立意及2篇范文

2019年全国卷Ⅱ高考作文解题立意及2篇范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
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
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人文底蕴:人文关怀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勤于反思责任担当: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社会责任审题限制性1.内容限制。
写作内容必须限定在青年人勇于担当爱国、建国、报国、强国的责任背景之下。
作文材料中“国”是个热词,第一段材料共162字,其中9次提到“国”,分别为“中国青年”“爱国革命运动”“中国人”“新中国青年”“祖国”“报国”“青春中国”“强国”“中国青年”。
另外,材料中的“中华民族”也和“国”相关,所以,“国”就是材料中的关键词,所写内容必须在“国”之内。
“国”与材料任务中祖国建设发展的五个关键时间点,共同构成了材料的主要框架,突出了高考语文“新时代”的特点。
作为国家事业接班人的高三学子,将来要承担起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所以了解关心祖国形势发展与明确个人未来价值取向十分必要。
2.写作对象和阅读对象限制。
2019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你怎么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

2019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你怎么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在一场讲座中,用神话故事来解读中华民族的信仰特征:“我们的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而在中国神话里,火是他们钻木取火,坚韧不拔摩擦出来的。
面对末日洪水,我们躲进诺亚方舟,他们的祖先大禹战胜了洪水;太阳神是绝对的权威,而中国的夸父却因为太阳太热去逐日,要摘下太阳,虽然他最后累死了;在另一个故事里后羿终于将太阳射了下来。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谈谈你对“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是如何理解的。
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实践创新:解决问题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审题限制性1.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题干中已经明确了写作任务:谈谈你对“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是如何理解的。
文章必须围绕“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展开,如果在写作过程中离开此要求即为跑题。
2.“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此引导语要求考生由以上材料联想同质材料,全面深入地展开思考,以完成题目规定的的任务。
3.材料中有西方神话,有中国神话,考生必须从中国神话里解读“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不得否定其内容,其他神话也只能作为对比材料出现。
开放性1.考生可以“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的内涵有:人定胜天,开拓进取,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等,考生可以历史故事、传统文化、名人事例等解读其丰富的内涵,结合新时代需求畅谈青年一代应如何坚守并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以丰富其内涵,注入更多的时代精华。
2.联想是自由的。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凡能表现“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的内容均切题,具有无限开放性。
3.“自定文体”即没有文体限制,从“联想”角度可以写散文,从“理解”角度可以写议论文,也可尝试鲁迅《故事新编》的写法。
信仰主题高考作文(5篇)

信仰主题高考作文(5篇)信仰主题高考作文(5篇)文艺复兴时期的乔尔丹诺·布鲁洛为了坚持科学真理,进一步的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论,然而科学并没有战胜愚昧,并且遭到了天主教人的追杀,被钉于十字架前,誓死不屈的他烈火焚身却没有放弃信仰,任高呼科学真理。
他言道:“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的。
”他用生命坚定了自己的信仰:愚昧不会永远战胜真理!“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这是屈原的信仰。
面对饥寒交迫的老百姓,面对昏庸的统治者,追求信仰的他,纵身跃入滔滔不绝的江水中,成为后世可歌可泣的人物。
与之相反,渔父没有信仰,只能成为苟活于乱世之中的蝼蚁,肉体活着,灵魂已死,以失。
即使有生之欢愉,也是可悲的。
所以他只能被用来衬托屈原,为后世的人所唾弃,这就是没有信仰的结果。
信仰对人有很大的作用,文天祥有国的信仰而名垂青史,屈原追求内心的信仰而名扬后世,哥白尼信仰“日心说”而成为科学革命之父,亚瑟信仰骑士精神而成为骑士王。
威廉·詹姆斯说过:“信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众多的力量之一,若是没有它,便意味着崩溃。
”当下,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疲乏,单调与无味,我们的心时时刻刻被各种痛苦所掩灭着。
但是,我们可以做出选择,我们应留住最初的信仰,重新审视脚下的路。
那样,我们会坚定地正确地跨出每一步,并且是充满着快乐的。
云层之上,一只追求信仰的儿扶摇直上。
信仰主题优秀高考作文800字篇3诗人徐志摩以“爱”“自由”“美”为人生比不可少的信仰。
我以为极佳。
爱的提灯爱的信仰,将是你的提灯,把前方的路,一步照亮。
德兰修女从不向媒体宣传自己,可她的爱却洒满了人生的每一条道路。
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最平凡的事。
”是爱,照亮了德兰修女的一生。
我们着,那么,信仰爱吧,惟有付出爱,才能得到爱,才能让人生充满祥和与美好。
谈信仰高三作文900字议论文

谈信仰高三作文900字议论文中华民族的信仰没有欧洲的冒险,没有美洲的激昂,没有非洲的方茂,中国有的只是一颗拼搏的心。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以信仰为话题的高中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信仰为话题的高中作文篇1人都有信仰,虽然它是个很玄的东西,但每个人都会有。
每个人对信仰保持不同的态度。
有的人,去祭拜;有的人,在推崇;有的人却是不屑一顾。
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信仰足够虔诚。
我也有我的信仰,那是单纯的,本应置于洁白无瑕的王座上的,此刻却宛如被弃置于污秽当中——考上大学。
单纯的信仰,被当做竞争之物。
各种手段,各种幕后都在将那单纯、洁白,一点一点的抹黑。
或许是我不太勇敢,没有勇气去挑战那个名叫英语的,困扰我初中三年的梦魇;或许,是我不太自信,没有信心去挪开那块叫物理的大石;或许,是我不太勤奋,懒惰到不去唤回那个名叫悲伤的孩子。
真正的勇敢,即使被重重宿命包裹,也要破茧而出。
真正的信仰,即使在渺茫的黑夜,也能放万丈光芒,那是勇敢者的破茧,那是理想者的燃烧,那是信仰者的光芒。
时间,过得太久太久。
久到那个名叫悲伤的孩子都忘记了,信仰的存在。
古代,信仰神明之力,以为神明是万能的,人人信仰着,既为真神。
因为信,岁_月才会去祭拜;因为信,所以才有了神。
神,仅仅是古时人们精神的寄托。
现代,人们都说相信科学,但又有多少人信仰危机。
信仰之力,只要你够虔诚,够努力,那么它就是真的,它就可以让你成功。
只要你够努力。
我总是在最最悲伤最最疲乏时仰望天空,看看飘飘荡荡的云朵,看看睡醒的星星。
然后就有了动力,仿佛是星星给予我动力,但却并非这样。
天空,是我们信仰之地。
我刚进高中时,就抱着一定要考上大学的信念。
我们记得那一天,晚霞被夕阳烧的火红,我站在走廊上,许下了我三年的心愿---“考上大学”。
我信念坚定,我会努力刻苦,我会选择辛劳,我愿意辛苦三年,只求三年之后,为自己,为家人。
那时的我信念坚定到几近顽固的地步,但是一个月后,我的信念开始动摇,接着信念崩坏,最终的信念被凝固。
高考作文主题训练传承民族信仰,共铸华夏未来

作文主题训练------传承民族信仰,共铸华夏未来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被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发源于罗马帝国,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佛教起源于古印度:有人说,中华民族是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
材料二:老子不相信苍天会赐福于人,认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于是,钻木取火、大禹治水、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一个又一个神话故事,都留下了“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鲜明的民族烙印。
材料三:始于2019年底的新冠病毒疫情,短时间内即蔓延全国。
在这场旷世灾情面前,全国人民空前团结,无数医护人员,公务人员甚至普通公民,都化身意志坚定的战士。
媒体人白岩松说:“疫情的数字给我们震动,逆行的面孔却给了我们最深的感动。
”结合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2年,时任《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的卢新宁应母校北京大学之邀,以学姐的身份于北大中文系的毕业典礼发表演讲《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
她说:“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20多年的社会生活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怀疑的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请你面向青年读者,为《中国青年报》的“青年先锋”栏目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真正的快乐是什么?马克思17岁中学毕业时就写下: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任何重负所压倒。
方志敏烈士英勇就义前慷慨陈词:“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申论作文崇尚信仰

申论作文崇尚信仰信仰的重要性信仰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信仰的崇尚能够给人们带来希望、力量和方向,让人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能够顺利度过。
然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物质追求的浓厚氛围,使得信仰逐渐被人们忽视和冷落。
本文旨在探讨崇尚信仰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观点。
首先,崇尚信仰有助于塑造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信仰是道德行为的根基,它能够给予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人们秉持善良、正直、诚实等美德。
在信仰的指引下,人们能够明辨是非,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道德问题,最终形成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
其次,崇尚信仰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灵的安慰和宁静。
在现代社会,人们时常面临各种压力和困扰,心灵上的空虚和疲惫成为现象。
而信仰能够给予人们精神上的抚慰和支持。
无论是对于宗教信仰的虔诚还是对于人生理念的坚信,信仰都能够帮助人们摆脱负面情绪和焦虑,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安定。
再次,崇尚信仰能够激发人们的奋斗和进取精神。
信仰是人们追求自我完善和进步的动力源泉。
在信仰的激励下,人们会具备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决心,为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努力。
信仰使得人们拥有勇往直前的精神,能够跨越困难和障碍,取得更大的成就。
最后,崇尚信仰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信仰能够激发人们对公共利益的关注和投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法治、积极参与社会事务。
当人们都具备信仰并且以信仰为指导时,个体的道德行为将与整体社会的利益保持一致。
这样的社会将呈现出和谐、稳定的局面,并推动社会进步。
综上所述,崇尚信仰对于个人和社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们应当意识到信仰的价值,不仅要用行动去宣扬和践行信仰,更要在心灵深处投入并崇尚信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有信仰、有希望、有力量的社会,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做出贡献。
2019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你怎么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

2019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你怎么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2019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你怎么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在一场讲座中,用神话故事来解读中华民族的信仰特征:“我们的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而在中国神话里,火是他们钻木取火,坚韧不拔摩擦出来的。
面对末日洪水,我们躲进诺亚方舟,他们的祖先大禹战胜了洪水;太阳神是绝对的权威,而中国的夸父却因为太阳太热去逐日,要摘下太阳,虽然他最后累死了;在另一个故事里后羿终于将太阳射了下来。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谈谈你对“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是如何理解的。
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实践创新:解决问题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审题限制性盛哉华夏,文化一脉相承;壮哉中国,精神薪火相传。
在神话与传说中,我们钻木取火、大禹治水、夸父逐日;在现实与生活里,中华儿女顶天立地、不为天制、开拓进取。
我们从不畏惧自然的挑战,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即是我们的底气。
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一言,是从文化现象上感知到了这种精神信仰的与众不同,然纵览历史与现实,“人定胜天”的精神理念始终推动着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
涝灾害苗,有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对“祸水”进行整治;地震频发,张衡着力观测研究而发明了地动仪。
灾害只是一时的,中华儿女深知这一点,不过分痛心于损失和伤情,而是擦去泪水、究其本源,为以后的预防与治理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自然的挑战在人民的奋斗中转变成通往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其中精神信仰可谓是前行的指南,是黑暗中的那簇滚滚火光。
相较于战胜自然,华夏子孙更倾向于使自然为人类生存发展服务,在和谐共处中谋求新发展。
山坡种不了庄稼?农民们栽上果树,建起梯田,笑语盈盈;大海行不通车辆?人们建起海底隧道,竣工通车,汽笛声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你怎么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在一场讲座中,用神话故事来解读中华民族的信仰特征:“我们的神话里,火是上帝赐予的;希腊神话里,火是普罗米修斯偷来的;而在中国神话里,火是他们钻木取火,坚韧不拔摩擦出来的。
面对末日洪水,我们躲进诺亚方舟,他们的祖先大禹战胜了洪水;太阳神是绝对的权威,而中国的夸父却因为太阳太热去逐日,要摘下太阳,虽然他最后累死了;在另一个故事里后羿终于将太阳射了下来。
”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谈谈你对“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是如何理解的。
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作文;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
实践创新:解决问题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
审题
限制性
1.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题干中已经明确了写作任务:谈谈你对“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是如何理解的。
文章必须围绕“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展开,如果在写作过程中离开此要求即为跑题。
2.“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此引导语要求考生由以上材料联想同质材料,全面深入地展开思考,以完成题目规定的的任务。
3.材料中有西方神话,有中国神话,考生必须从中国神话里解读“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不得否定其内容,其他神话也只能作为对比材料出现。
开放性
1.考生可以“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的内涵有:人定胜天,开拓进取,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等,考生可以历史故事、传统文化、名人事例等解读其丰富的内涵,结合新时代需求畅谈青年一代应如何坚守并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以丰富其内涵,注入更多的时代精华。
2.联想是自由的。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凡能表现“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的内容均切题,具有无限开放性。
3.“自定文体”即没有文体限制,从“联想”角度可以写散文,从“理解”角度可以写议论文,也可尝试鲁迅《故事新编》的写法。
解题
材料中把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进行了对比。
在西方,上帝赐火,普罗米修斯盗火,人们把生存和发展的希望寄托于“神”;在中国,钻木取火,大禹治水,夸父逐日,后羿射日,人们迎难而上,不畏艰险,不为天制,勇于与灾难、自然、环境抗争,中国人凭借双手生活,依靠自己生存,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信仰。
参考立意
1.勇于抗争,成就华夏民族精神。
2.对抗灾难,生生不息。
3.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唯我中华。
4.永不服输,猛志常在。
5.坚守华夏信仰,屹立民族之林。
……
范文展示
不为天制,开拓进取
——浅谈对中华民族精神信仰的理解
盛哉华夏,文化一脉相承;壮哉中国,精神薪火相传。
在神话与传说中,我们钻木取火、大禹治水、夸父逐日;在现实与生活里,中华儿女顶天立地、不为天制、开拓进取。
我们从不畏惧自然的挑战,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即是我们的底气。
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一言,是从文化现象上感知到了这种精神信仰的与众不同,然纵览历史与现实,“人定胜天”的精神理念始终推动着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
涝灾害苗,有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对“祸水”进行整治;地震频发,张衡着力观测研究而发明了地动仪。
灾害只是一时的,中华儿女深知这一点,不过分痛心于损失和伤情,而是擦去泪水、究其本源,为以后的预防与治理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自然的挑战在人民的奋斗中转变成通往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其中精神信仰可谓是前行的指南,是黑暗中的那簇滚滚火光。
相较于战胜自然,华夏子孙更倾向于使自然为人类生存发展服务,在和谐共处中谋求新发展。
山坡种不了庄稼?农民们栽上果树,建起梯田,笑语盈盈;大海行不通车辆?人们建起海底隧道,竣工通车,汽笛声声。
自然并非原本就是人们生活的障碍,而是取决于人类如何发挥其智慧与创造力来“为我所用”。
“因地制宜,依时而变”,同样是中华民族精神信仰的重要体现。
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是在与自然的较量中铸就的。
汶川地震几乎摧毁了这座城市,而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十年
之后,汶川重新容光焕发;前些天山东暴雨,全国的“菜篮子”寿光深受其害,然而我们上下一心,在国家的指导下,在人民的奋斗中,生产得以回归正轨。
我们之所以不怕自然灾害,是因为有民族的精神信仰在心中熊熊燃烧:越是悲苦,越是心心相连;越是悲苦,越是手手相牵。
有言曰:“人可以被打败,但不能被打倒。
”中华民族走到今天诚如斯言。
中国古代有逐日的夸父,有刀耕火种的神农氏,有熔石补天的女娲……今天,有飞天的杨利伟,有去沙漠水种稻的袁隆平,有制造中国天眼的南仁东……
不为天制,开拓进取,让民族精神信仰之花开在你我心间,让中华大地芬芳永恒。
点评
本文思路清晰、立意深刻,既写了人定胜天,战胜自然的民族精神,又写了对自然的改造利用,与其和谐共处的行动,具有辩证看问题的思维。
分析全面,推理严密,且关注时事,分析问题时有自己独到而深刻的见解。
情感丰富而真挚,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民族精神信仰的自豪感。
语言铿锵有力,打磨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