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如何计算工龄工资
事业单位工龄工资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工龄工资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激励、激励人们不断提高工作业绩,促进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类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行政人员等所有工作人员。
三、工龄工资计算方法1. 工作时间计算:(1) 事业单位工作时间以入职日期为参考,单位按实际月份为计算单位,不满一月的按一月计算。
(2) 事业单位工作时间应连续计算,中途离职再次入职按重新计算工作时间。
2. 工资发放规则:(1) 本制度规定的工龄工资发放以月为单位,于每月工资结算日一并发放。
(2) 月度工资计算以正常的工作日为准,不包括非工作时间。
3. 工龄工资调整:(1) 工龄工资自启动工龄算起发放,每满一年工龄增加按规定发放工龄工资调整。
(2) 工龄工资调整遵循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工资调整政策。
四、工龄工资标准工龄工资标准参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经单位领导与工会代表协商确定,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五、工龄工资管理1. 工龄工资计算依据:(1) 员工工龄工资计算基数以基本工资为基础,根据单位规定的工资标准按固定比例逐年递增发放。
(2) 工龄工资发放按照员工实际工龄逐年计算,自入职之日起累计计算。
(3) 工龄工资发放包括年度度工龄工资和月度工龄工资。
(4) 工龄工资调整具体时间和比例由单位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确定。
2. 工龄工资发放:(1) 工龄工资发放以计算工龄为准,发放周期以月为单位,每月的工龄工资将在工资日一并发放。
(2) 工龄工资发放标准如遇单位工资标准提高时,工龄工资提高也实行同等幅度提高。
3. 工龄工资标准管理:(1) 有新员工进入单位的,根据工作时间计算录用工龄工资。
(2) 对已有员工的工龄工资标准做出相互调整,经领导批准后执行。
4. 工龄工资调整:(1) 工龄工资调整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和单位的工资调整政策,具体调整时间、调整幅度由单位内部确定。
如何计算退休工龄工资

如何计算退休工龄工资退休工龄工资是指由企事业单位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和退休前的工资水平计算出的退休后的工资待遇。
它是退休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从计算公式、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等方面介绍如何计算退休工龄工资。
首先,计算退休工龄工资的公式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之一:1.计算工资的平均值退休工龄工资一般会根据最近几年的工资进行计算,具体的公式为:退休工龄工资=近几年工资总额/近几年工资的月数其中,近几年一般取3-5年之间的工资作为计算基数。
这种方式计算出来的退休工龄工资相对简单,但可能会受到最近几年工资波动的影响。
2.计算工资的按比例此方式是将工资的按比例进行计算,具体公式如下:退休工龄工资=标准工资×工作年限/职工总工龄其中,标准工资可以是公司规定的最低工资或者退休前的平均工资,工作年限是指退休前的工作年限,职工总工龄是指从参加工作至退休的总工龄。
这种方式计算较为准确,体现了员工的工作年限对退休工资的影响。
其次,工作年限是计算退休工龄工资的一个重要因素。
工作年限越长,退休工资越高。
一般来说,工作年限是退休工龄工资计算中的核心指标之一、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确保工作年限与退休前的工作实际相符,以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最后,工资水平也是计算退休工龄工资的关键要素。
工资水平越高,退休工资越高。
工资水平一般是根据退休前员工的实际工资来确定的,可以是最近三年或五年的平均工资,也可以是企事业单位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确保工资水平的准确性。
除了以上提到的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退休工龄工资的计算,如就业地区的经济水平、个人缴纳的社保金额等。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建议根据具体退休制度和政策要求进行计算。
总结起来,计算退休工龄工资一般根据工资的计算公式、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进行。
工资的计算可以根据工资的平均值或按比例进行,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是计算的关键因素,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事业单位职工工龄计算方法

事业单位职工工龄计算方法事业单位是指在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等组织中,以雇佣关系为主要特征,由国家或地方政府负责聘用和管理的劳动者。
事业单位职工工龄计算方法是为了准确计算职工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年限,对于职工的晋升、福利待遇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工龄计算基础事业单位职工的工龄计算基础以入职日期为准。
入职日期是指职工正式签订劳动合同或任职文件的那一天。
职工离职后重新入职时,新的入职日期将取代上一次入职的日期作为工龄计算基础。
二、工龄计算方法1.不计算间断工龄:如果职工在离职后重新入职,新的入职日期将取代上一次入职的日期作为工龄计算基础,其中间断期间的工龄不计入。
2.计算转岗工龄:如果职工在事业单位内部转岗,工龄会继续计算,不会有中断。
转岗指的是职工从某个岗位调动到另一个岗位,但仍在同一个事业单位内工作。
3.计算跨单位工龄:如果职工在不同的事业单位之间转岗,工龄可以累计计算。
但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事业单位出具的离职证明、入职证明等。
4.计算休假工龄:职工在享受法定带薪年休假期间,工龄可以计算。
但一般情况下,不计算其他休假期间的工龄。
5.计算内退工龄:对于老年职工因身体健康等原因选择内退的,工龄可以计算。
但需要经过事业单位的审核,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三、工龄计算效果事业单位职工工龄计算的结果会影响到职工的晋升、福利待遇等方面。
一般来说,工龄越长,职工在事业单位内部的晋升机会就越大。
同时,工龄也是确定职工年假天数、退休金计算等的重要依据。
四、工龄计算注意事项1.工龄计算的准确性对职工的个人权益十分重要,因此在入职时要确保相关的劳动合同或任职文件完整、准确。
2.职工在离职或转岗时,要及时向原工作单位申请开具离职证明、工作证明等文件,作为未来计算工龄的证据。
3.职工在内退时,需要提供相关的医疗证明或事业单位的审核意见。
4.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工龄计算制度和档案管理体系,确保工龄计算的公正和准确性。
五、总结事业单位职工的工龄计算方法是确保职工个人权益的重要环节。
事业单位工龄工资每一年加多少 附最新工资表格

事业单位工龄工资每一年加多少附最新工资表一、事业单位工龄工资计算标准1、这次调整工龄津贴标准的范围是实行结构工资制度的机关、事业单位。
2、机关、事业单位的在职正式工作人员,其工龄津贴标准由现行的每工作一年0.5元调整为1元。
工龄津贴按本人实际工龄计发。
3、已达到国家规定的离退休年龄未办理离退休手续的人员,属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批准继续工作的,可以按实际工龄计发工龄津贴;其余均按本人达到国家规定离退休年龄时的工龄计发工龄津贴。
4、相应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离休、退休人员的待遇,具体办法是:对参加了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的,按本人离退休前的实际工龄和调整后的标准计算原工龄津贴数额,纳入离退休费基数。
对未参加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的,按本人离退休前的实际工龄和每工作一年1元的标准增加离退休费基数。
二、工龄计算方式1、连续计算法,也叫工龄连续计算。
例如,某职工从甲单位调到乙单位工作,其在甲、乙两个单位的工作时间应不间断地计算为连续工龄。
如果职工被错误处理,后经复查、平反,其受错误处理的时间可与错误处理前连续计算工龄的时间和平反后的工作时间,连续计算为连续工龄。
2、合并计算法,也叫合并计算连续工龄。
是指职工的工作经历中,一般非本人主观原因间断了一段时间,把这段间断的时间扣除,间断前后两段工作时间合并计算。
如精简退职的工人和职员,退职前和重新参加工作后的连续工作时间可合并计算。
3、工龄折算法。
从事特殊工种和特殊工作环境工作的工人,连续工龄可进行折算。
如井下矿工或固定在华氏32度以下的低温工作场所或在华氏100度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工作的职工,计算其连续工龄时,每在此种场所工作一年,可作一年零三个月计算。
在提炼或制造铅、汞、砒、磷、酸的工业中以及化学、兵工等工业中,直接从事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职工,在计算其连续工龄时,每从事此种工作一年,作一年零六个月计算。
在计算一般工龄时,应包括本企业工龄在内,但计算连续工龄时不应包括一般工龄(一般来说,因个人原因间断工作的,其间断前的工作时间只能计算为一般工龄)。
事业单位工龄工资每一年加多少

1
1
事业单位工龄工资每一年加多少
工龄工资是按照职工工龄的时间长短来领取不同的金额。
机关、事业单位的在职正式工作人员,其工龄津贴标准由现行的每工作一年0.5
元调整为1元。
工龄津贴按本人实际工龄计发。
工龄计算方式
1、连续计算法,也叫工龄连续计算。
例如,某职工从甲单位调到乙单位工作,其在甲、乙两个单位的工作时间应不间断地计算为连续工龄。
如果职工被错误处理,后经复查、平反,其受错误处理的时间可与错误处理前连续计算工龄的时间和平反后的工作时间,连续计算为连续工龄。
2、合并计算法,也叫合并计算连续工龄。
是指职工的工作经历中,一般非本人主观原因间断了一段时间,把这段间断的时间扣除,间断前后两段工作时间合并计算。
如精简退职的工人和职员,退职前和重新参加工作后的连续工作时间可合并计算。
3、工龄折算法。
从事特殊工种和特殊工作环境工作的工人,连续工龄可进行折算。
如井下矿工或固定在华氏32度以下的低温工作场所或在华氏100度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工作的职工,计算其连续工龄时,每在此种场所工作一年,可作一年零三个月计算。
在提炼或制造铅、汞、砒、磷、酸的工业中以及化学、兵工等工业中,直接从事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职工,在计算其连续工龄时,每从事此种工作一年,作一年零六个月计算。
事业单位工龄工资每一年加多少。
事业单位职工工龄计算方法

事业单位职工工龄计算方法工龄是指职工在事业单位工作期间所累计的工作年限。
计算工龄的方法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职工的权益和待遇。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事业单位职工工龄计算方法。
一、通用的工龄计算方法在大多数事业单位中,工龄通常是根据以下两个因素来计算的:1. 入职时间:这是职工正式成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时间。
2. 经过的工作年限:这是指职工实际在事业单位内工作的年限。
具体的工龄计算方法如下:1. 计算入职时间:入职时间是指职工正式成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那一天。
这一天可以通过入职文件、合同或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确定。
2. 计算经过的工作年限:经过的工作年限是指职工在事业单位内工作的累计年限。
通常情况下,每满一年工作可确定一年的工龄。
二、特殊情况的工龄计算方法除了通用的工龄计算方法外,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需要特别处理:1. 跨单位工作年限的计算:如果职工在事业单位之间有过工作间断、跳槽或调动的情况,这时的工龄计算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工龄的计算应该包括在不同单位工作的年限总和。
2. 参与过试用期的计算:如果职工在事业单位内先经历了试用期,那么试用期内的工作年限可以纳入计算范围,作为工龄的一部分。
具体的计算方法可以按照实际工作年限计算,或按照试用期年限计算,根据哪个更有利于职工来确定。
3. 学习、培训期的计算:如果职工在事业单位内参与了学习、培训或其他训练活动,这些时间通常也可以计算入工龄。
具体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事业单位的规定来确定。
三、工龄计算的实施为了准确计算职工的工龄,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体系。
档案中应包括职工的入职时间、跨单位工作年限、试用期情况、学习培训记录等相关信息。
同时,相关部门应制定明确的工龄计算政策,确保计算方法的公平性和一致性。
事业单位职工工龄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对于维护职工权益和激励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采用通用计算方法,并对特殊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可以有效保障职工的工龄权益,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龄计算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龄计算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龄计算一、工龄1、一般工龄“一般工龄,又称劳动年限,系指工人职员以工资收入为生活之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而言。
如给资本家当雇员或在私人商店当店员等都可计算为一般工龄。
在计算一般工龄时,应包括本企业工龄在内。
”在1978年以前,一般工龄是作为享受退休待遇的一个必需条件。
在1978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中,取消了对一般工龄的规定。
从此,在劳动保险实际工作中已不再使用一般工龄这一概念。
2、本企业工龄《修正草案》第39条规定“本企业工龄应以工人、职员在本企业连续工作的时间计算,如曾离职,应以最后一次回本企业工作之日算起。
”同时又规定,经组织调动工作者,其调动前后的本企业工龄应连续计算;在敌伪及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为反对其统治压迫而被迫离职,后又复职或转入其他企业工作的,其离职前与复职后或转入其他企业的本企业工龄,均应连续计算;转入企业工作的专门从事革命工作者及革命军人,其从事革命工作的年限及军龄,均应作为本企业工龄计算。
但是,工人、职员在敌伪及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充任把头、监工、厂警、矿警等职务者,其从事该项职务的时间,一律不做本企业工龄计算。
本企业工龄只适用于企业单位,它是作为计发病假待遇和退休、退职待遇的一个条件。
3、连续工龄连续工龄是指职工在全民、集体所有制企业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连续从事符合工龄计算规定工作的时间。
1958年国务院公布实行的《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中,没有用“本企业工龄”而是使用了“连续工龄”。
该规定第九条规定,“本规定所说的连续工龄的计算办法,企业的工人、职员,按照《修正草案》计算本企业工龄的规定办理;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按照《国务院关于处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退休时计算工作年限的暂行规定》办理”。
从此以后,“连续工龄”就代替了“本企业工龄”,“本企业工龄”实际上就不再用了。
事业单位退休的工龄工资是多少怎么算

事业单位退休的工龄工资是多少?怎么算?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一直有一个疑惑,我的退休工龄要怎么计算?我的退休工资是多少?社会在不断变化,对工人工作时长期限的相关规定也在不断变化着,对于退休后的工资数额也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提升。
JY135在本文中主要介绍事业单位退休工龄工资是多少。
一、工龄的计算方法1、连续计算法,也叫工龄连续计算。
例如,某职工从甲单位调到乙单位工作,其在甲、乙两个单位的工作时间应不间断地计算为连续工龄。
如果职工被错误处理,后经复查、平反,其受错误处理的时间可与错误处理前连续计算工龄的时间和平反后的工作时间,连续计算为连续工龄。
2、合并计算法,也叫合并计算连续工龄。
是指职工的工作经历中,一般非本人主观原因间断了一段时间,把这段间断的时间扣除,间断前后两段工作时间合并计算。
如精简退职的工人和职员,退职前和重新参加工作后的连续工作时间可合并计算。
3、工龄折算法。
从事特殊工种和特殊工作环境工作的工人,连续工龄可进行折算。
如井下矿工或固定在华氏32度以下的低温工作场所或在华氏100度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工作的职工,计算其连续工龄时,每在此种场所工作一年,可作一年零三个月计算。
在提炼或制造铅、汞、砒、磷、酸的工业中以及化学、兵工等工业中,直接从事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职工,在计算其连续工龄时,每从事此种工作一年,作一年零六个月计算。
二、事业单位工龄津贴标准1、这次调整工龄津贴标准的范围是实行结构工资制度的机关、事业单位。
2、机关、事业单位的在职正式工作人员,其工龄津贴标准由现行的每工作一年0.5元调整为1元。
工龄津贴按本人实际工龄3、已达到国家规定的离退休年龄未办理离退休手续的人员,属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批准继续工作的,可以按实际工龄计发工龄津贴;其余均按本人达到国家规定离退休年龄时的工龄计发工龄津贴。
4、相应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离休、退休人员的待遇,具体办法是:对参加了1985年工资制度改革的,按本人离退休前的实际工龄和调整后的标准计算原工龄津贴数额,纳入离退休费基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遇到劳动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机关事业单位如何计算工龄工资每个人都会经历到社会找工作的时候,目前我国的招工单位有千百万家,而面试的我们的单位,可能是民营企业或者外企,也可能是机关事业单位。
那如果我们的工作单位正好是机关事业单位的时候,你知道机关事业单位如何计算工龄工资吗?下面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相关知识。
机关事业单位的工龄计算方法:1、连续计算法,也叫工龄连续计算。
例如,某职工从甲单位调到乙单位工作,其在甲、乙两个单位的工作时间应不间断地计算为连续工龄。
如果职工被错误处理,后经复查、平反,其受错误处理的时间可与错误处理前连续计算工龄的时间和平反后的工作时间,连续计算为连续工龄。
2、合并计算法,也叫合并计算连续工龄。
是指职工的工作经历中,一般非本人主观原因间断了一段时间,把这段间断的时间扣除,间断前后两段工作时间合并计算。
如精简退职的工人和职员,退职前和重新参加工作后的连续工作时间可合并计算。
3、工龄折算法。
从事特殊工种和特殊工作环境工作的工人,连续工龄可进行折算。
如井下矿工或固定在华氏32度以下的低温工作场所或在华氏100度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工作的职工,计算其连续工龄时,每在此种场所工作一年,可作一年零三个月计算。
在提炼或制造铅、汞、砒、磷、酸的工业中以及化学、兵工等工业中,直接从事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职工,在计算其连续工龄时,每从事此种工作一年,作一年零六个月计算。
在计算一般工龄时,应包括本企业工龄在内,但计算连续工龄时不应包括一般工龄(一般来说,因个人原因间断工作的,其间断前的工作时间只能计算为一般工龄)。
确定职工保险福利待遇和是否具备退休条件时,一般只用连续工龄。
所以一般工龄已经失去意义。
实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以后,以实际缴费年限作为退休和计发养老保险待遇的依据,之前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
工作年限或连续工龄计算应按国发[1978]104号文件的规定计算,即“满”一个周年才能算一年。
企业买断职工工龄合法么?《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16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制度,缴纳社会保险费”(72条)。
可见,企业必须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保险费。
如果企业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员工即使不能迅速重新就业,也能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而不存在员工离开单位就没人管的问题,因此也就无须“买断工龄”。
但现在仍有一些国有企业无视国家政策法规的明文禁止,在安置富余人员时还采用“买断工龄”的做法。
针对这一现象,为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时,严格禁止企业采取“买断工龄”形式将员工推向社会。
买断工龄应当视为协商解除劳动关系,应当适用如下规定确定赔偿标准:《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动部1994年12月3日发布)第五条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
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第十条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除全额发给经济补偿金外,还须按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百分之五十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
第十一条本办法中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是指企业正常生产情况下劳动者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
用人单位依据本办法第六条、第八条、第九条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的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按企业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
通过上面的详细解答,我们知道了机关事业单位如何计算工龄工资。
作为一位劳动者,不过我们的工作是什么,只要做的事情合法,在一家公司工作直至退休以后,都能享受国家相关规定的权益和义务。
我们要学会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样才能在这个社会立足。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国保监会党委调/l/bx/712998.html∙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发《国务院关于调/l/bx/712997.html∙交强险实施后车祸赔付怎计算/l/bx/712996.html∙没有受益人时保险金如何给付/l/bx/712995.html∙关于2018年度偿付能力报告编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l/bx/712994.html∙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生效期与承保日期差六天的歧异纠纷/l/bx/712993.html∙哪些行为属于保险欺诈行为/l/bx/712992.html∙中共中央统战部 /l/bx/712991.html∙变更受益人须经被保险人同意/l/bx/712990.html∙保险经纪 /l/bx/712989.html∙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机动车第三者责任/l/bx/712988.html∙应收分保准备金与有关原保险合同能否相互抵消/l/bx/712987.html∙关于同意人寿险保费免交水利建设基金的批复/l/bx/712986.html∙财政部 /l/bx/712985.html∙旅游买什么保险好 /l/bx/712984.html ∙购买少儿险要注意什么/l/bx/712983.html∙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短期意外伤害保险/l/bx/712982.html∙美国:借力资本市场 /l/bx/712981.html ∙金融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享有什么监督检查职权/l/bx/712980.html∙产品责任是怎么构成的/l/bx/712979.html∙投保人履行的义务 /l/bx/712978.html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不能自行改变社会保/l/bx/712977.html∙无证驾驶发生交通事故后的保险责任/l/bx/712976.html∙当心 /l/bx/712975.html∙投保汽车险巧对比九大种类/l/bx/712974.html∙服务顾问具体是做什么的/l/bx/712973.html∙交通事故肇事者赔偿后保险公司是否适用损害填补原则/l/bx/712972.html∙中国保监会关于履行有关入世承诺的公告/l/bx/712971.html∙保险公司董事 /l/bx/712970.html∙投保机动车辆险时,应如何确定保险金额/l/bx/712969.html∙关于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业务不宜征收地方/l/bx/712968.html∙相互保险公司与股份制保险公司的区别有哪些/l/bx/712967.html∙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保险监管报/l/bx/712966.html∙对保险人不得以诉讼方法要求投保人支付保险费/l/bx/712965.html∙财产保险合同书范本2018最新的原则和形式/l/bx/712964.html∙过错行为致使保险人不能行使代位求偿权法律后果/l/bx/712963.html∙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保险公司开办境内外汇同业/l/bx/712962.html∙仓储物的保险赔偿金及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案例分析/l/bx/712961.html∙旅游保险保什么 /l/bx/712960.html∙关于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恩施/l/bx/712959.html∙财政部 /l/bx/712958.html∙对保险人降低保险费/l/bx/712957.html∙保险法告知义务主观要件问题/l/bx/712956.html∙走出赔偿三大误区买险赔偿有技巧/l/bx/712955.html∙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保险资金运/l/bx/712954.html∙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工/l/bx/712953.html∙合同效力恢复条件的法律规定2018最新/l/bx/712952.html∙交通事故交强险赔偿/l/bx/712951.html∙对人身保险中投保人对哪些人员具有保险利益/l/bx/712950.html∙投保人主的需明消费存在什么问你题呢/l/bx/712949.html∙关于进一步遏制保险公司通过虚开中介发票非法/l/bx/712948.html∙被扶养人生活费的赔偿标准问题/l/bx/712947.html∙影响保险合同效力的原因/l/bx/712946.html∙如何向保险公司索要交通事故的赔偿/l/bx/712945.html∙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保险业重大/l/bx/712944.html∙怎样参加医疗险知识问答/l/bx/712943.html∙履行赔付义务 /l/bx/712942.html∙迟交人寿保险的保险费会有什么后果/l/bx/712941.html∙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航空意外保险/l/bx/712940.html∙转发人民银行《关于保险公司保险金存款问题的/l/bx/712939.html∙商业医疗保险 /l/bx/712938.html∙什么是保险合同的定义/l/bx/712937.htm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新开办的一/l/bx/712936.html∙交通事故保险理赔的基本流程和常识/l/bx/712935.html∙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财产保险部转发建设部/l/bx/712934.html∙按需选择重疾险 /l/bx/712933.html∙关于贯彻执行《关于适当调整国家机关和部分事/l/bx/712932.html∙保险公司终止其业务活动/l/bx/712931.html∙人身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时相关事项有哪些/l/bx/712930.html∙保险专家支招中低收入家庭投保技巧/l/bx/712929.html∙保险公司的设立,撤销及解散/l/bx/712928.html∙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计算机2000年/l/bx/712927.html∙他人毁坏财物后能否要求其和保险公司一起赔偿/l/bx/712926.html∙机动车辆保险的范围有什么/l/bx/712925.html∙保险代理人如何交营业税/l/bx/712924.html∙关于调整海上作业艰苦津贴和鼓励出海的通知/l/bx/712923.html∙人身保险合同有哪些特点/l/bx/712922.html∙旅行社保了责任险游客还用买意外险吗/l/bx/712921.html∙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关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天津市/l/bx/712920.html∙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公布资金运用收益信息行/l/bx/712919.html∙关于对《海洋运输货物保险》中“发货人责任”/l/bx/712918.html∙4s店强制买保险怎么办/l/bx/712917.html∙人寿保险的种类 /l/bx/712916.html∙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发布七大信息须披露/l/bx/712915.html∙巨灾风险证券化在中国/l/bx/712914.html∙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重大事项报告规定/l/bx/712913.html∙投保日期的填写 /l/bx/712912.html∙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纳税地点/l/bx/712911.html∙申请设立保险公司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l/bx/712910.html∙关于收取保险业务监管费有关事项的通知/l/bx/712909.html∙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广西壮族自治/l/bx/712908.html∙哪些属于保险公司赔偿的范围/l/bx/712907.html∙深圳市社会保险条例/l/bx/712906.html∙部分参保人暂无法用医保/l/bx/712905.html∙对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的资格/l/bx/712904.html∙关于财产保险投标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l/bx/712903.html∙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保险中介机构对外/l/bx/712902.html∙为什么会导致保险合同终止/l/bx/712901.html∙分红保险红利来源及分配/l/bx/712900.html乙的诉讼请求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l/bx/712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