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损伤听觉系统
工作场所噪声的危害与预防(三篇)

工作场所噪声的危害与预防概述:工作场所噪声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产生的各种噪音,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一定的危害。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听觉、心理、生理和社会方面。
因此,预防工作场所噪声对维护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工作场所噪声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预防。
一、工作场所噪声的危害1.听觉损伤噪声是最常见的职业健康风险因素之一,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会引起听觉损伤。
职业性噪声暴露可导致噪声诱发性耳聋,患者会出现听觉阈下降,频率辨别降低,听力损失等症状。
根据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每年有数百万的工人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成为听力受损的高风险人群。
2.心理疾病噪声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会增加患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等心理疾病的风险。
研究表明,噪声会导致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厌烦、易怒等心理反应,并可能影响人们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效率。
3.生理损伤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中,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
噪声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肌肉紧张等生理反应,影响生理平衡,增加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
4.社会影响噪声不仅会对个人产生危害,也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影响。
高噪声环境会干扰居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影响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此外,噪声也会影响音乐、讲话、电视等媒体的传播效果,降低人们的文化生活质量。
二、预防和控制噪声的措施为了减少并控制工作场所的噪声,降低对工作人员的危害。
需要采取以下预防和控制措施:1.技术控制技术控制是减少噪声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降低噪声源的声音产生量、提高声音传播的效率等方法来降低噪声水平。
例如,在机械设备上安装隔音罩、清洗和维护设备、优化生产和工艺过程等措施。
2.管理控制管理控制是通过合理的组织管理来减少噪声的危害。
可以通过调整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编排工作轮班,控制工作强度和工作节奏来降低工作场所的噪声水平。
此外,还应建立噪声监测和控制的管理制度,定期检测工作场所的噪声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噪音对人体的危害

噪音对人体的危害阅读精选(1):噪音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损伤听觉系统噪音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损伤听觉系统。
当噪音强度超过100分贝时,即能造成听觉损伤。
轻度听觉损伤主要表现为轻度耳鸣,若进一步发展,可在必须程度上影响语言听力,致使工作、学习、生活中感到听觉困难。
有时一次强烈的噪音可致暂时性的两耳全聋,同时感到剧烈耳鸣并有眩晕。
此外,噪音对人体其他系统也有影响,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甚至出现血压不稳定或肢端供血不足,发生营养障碍性疾病,心律不齐等。
噪音对婴幼儿、青少年和孕妇的不良影响更为严重。
噪音常用的表示单位是”分贝”。
l~140分贝是人的听觉的全部范围。
1分贝是听觉能够分辨出来的最小的音的强度,而140分贝则是人耳能够忍受的最大限度。
家庭中的噪音主要来自于音响设备、电视机等家用电器。
预防噪音危害的关键,在于控制和消除噪音源。
已有感音性耳聋或严重神经衰弱者,更应注意避开噪音什么是噪音?噪音污染对人有什么危害?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噪音污染主要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噪音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损害听力。
有检测证明: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若是在摇滚音乐厅,半小时后,人的听力就会受损。
·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证明: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
·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
·影响睡眠,造成疲倦。
阅读精选(2):有哪些当你尚在梦乡,就被马路上的汽车声吵醒;当你正想埋头工作,却被邻居装修的电锯声扰得心烦意乱;当你忙碌了一天,刚想坐在沙发上看会儿电视,窗外秧歌队的锣鼓声又起;夜深人静,附近迪厅的喧嚣却仍让你在床上辗转反侧……生活在无所不在的噪声包围之中,谁能有好情绪又能不影响学习与工作?噪声被称为“水、气、声、渣”环境污染四大因素之一。
噪声污染的危害

噪声污染的危害噪声污染对人、动物、仪器仪表以及建筑物均构成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
噪声危害主要包括:⑴噪声对听力的损伤噪声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是听力损伤。
人们在进入强噪声环境时,暴露一段时间,会感到双耳难受,甚至会出现头痛等感觉。
离开噪声环境到安静的场所休息一段时间,听力就会逐渐恢复正常。
这种现象叫做暂时性听阈偏移,又称听觉疲劳。
但是,如果人们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听觉疲劳不能得到及时恢复,且内耳器官会发生器质性病变,即形成永久性听阈偏移,又称噪声性耳聋。
若人突然暴露于极其强烈的噪声环境中,听觉器官会发生急剧外伤,引起鼓膜破裂出血,迷路出血,螺旋器从基底膜急性剥离,可能使人耳完全失去听力,即出现暴震性耳聋。
有研究表明,噪声污染是引起老年性耳聋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听力的损伤也与生活的环境及从事的职业有关,如农村老年性耳聋发病率较城市为低,纺织厂工人、锻工及铁匠与同龄人相比听力损伤更多。
⑵噪声能诱发多种疾病因为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以致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故噪声除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外,还会给人体其它系统带来危害。
由于噪声的作用,会产生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全身疲乏无力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
长期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与低噪声环境下的情况相比,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要高2~3倍。
可见噪声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
噪声也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使肠胃病和溃疡病发病率升高。
此外,噪声对视觉器官、内分泌机能及胎儿的正常发育等方面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在高噪声中工作和生活的人们,一般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诱发一些疾病,但也和个人的体质因素有关,不可一概而论。
⑶噪声对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干扰噪声对人的睡眠影响极大,人即使在睡眠中,听觉也要承受噪声的刺激。
噪声会导致多梦、易惊醒、睡眠质量下降等,突然的噪声对睡眠的影响更为突出。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随着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筑的发展,以及人口密度的增加,家庭设施(音响、空调、电视机等)的增多,环境噪声日益严重,它已成为污染人类社会环境的一大公害。
噪声具有局部性、暂时性和多发性的特点。
噪声不仅会影响听力,而且还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有人称噪声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
噪声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干扰休息和睡眠、影响工作效率①干扰休息和睡眠。
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
但噪声使人不得安宁,难以休息和入睡。
当人辗转不能入睡时,便会心态紧张,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剧,大脑兴奋不止,第二天就会感到疲倦,或四肢无力。
从而影响到工作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得神经衰弱症,表现为失眠、耳鸣、疲劳。
人进入睡眠之后,即使是40-50分贝较轻的噪声干扰,也会从熟睡状态变成半熟睡状态。
人在熟睡状态时,大脑活动是缓慢而有规律的,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而半熟睡状态时,大脑仍处于紧张、活跃的阶段,这就会使人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体力的恢复。
②使工作效率降低。
研究发现,噪声超过85分贝,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人们会感觉到吵闹,因而无法专心地工作,结果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二)损伤听觉、视觉器官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从飞机里下来或从锻压车间出来,耳朵总是嗡嗡作响,甚至听不清对方说话的声音,过一会儿才会恢复。
这种现象叫做听觉疲劳,是人体听觉器官对外界环境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如果人长时间遭受强烈噪声作用,听力就会减弱,进而导致听觉器官的器质性损伤,造成听力下降。
①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
据测定,超过115 分贝的噪声还会造成耳聋。
据临床医学统计,若在80分贝以上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者可达50%。
医学专家研究认为,家庭噪音是造成儿童聋哑的病因之一。
噪声对儿童身心健康危害更大。
因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各组织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不论是体内的胎儿还是刚出世的孩子,噪声均可损伤听觉器官,使听力减退或丧失。
水厂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目录一、液氯 (1)1、健康危害 (1)2、预防措施 (1)3、泄漏应急处置 (2)二、噪声 (2)1、健康危害 (2)2、噪声源 (2)3、预防措施 (3)4、噪声危害防护具体实施方案 (4)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一、液氯1、健康危害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毒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
皮肤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
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2、预防措施(1)呼吸系统防护:空气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
(2)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3)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4)身体防护: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
(5)其它防护: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毕沐浴更衣,注意个人卫生。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3、泄漏应急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溶液。
也可将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应急处理措施。
二、噪声1、健康危害健噪音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损伤听觉系统。
当噪音强度超过100分贝时,即能造成听觉损伤。
轻度听觉损伤主要表现为轻度耳鸣,若进一步发展,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听力,致使工作、学习、生活中感到听觉困难。
职业性噪声的危害及防护(三篇)

职业性噪声的危害及防护职业性噪声是指工作环境中产生的噪声,对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会导致职业聋、心理压力增加、工作效率下降等问题。
因此,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职业性噪声对职工的听力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职业性耳聋的发生。
长时间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中,会对听觉系统造成损害,甚至引起耳膜穿孔、鼓室缺损等问题。
职业性耳聋是一种渐进性的听力损害,一旦发生就无法治愈。
因此,对于具有高噪声暴露风险的工作环境,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戴上耳塞、耳罩等。
其次,职业性噪声还会对职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长时间处在噪声环境中,会导致人的情绪波动,增加工作的焦虑和压力。
研究表明,噪声会干扰人的集中注意力和思维能力,降低工作效率和判断力。
因此,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隔音设备、定期维护设备等方式减少噪声的产生。
此外,职业性噪声还会对职工的身体健康产生一系列的危害。
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中,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此外,噪声还会影响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健康,导致胃病、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生。
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来减轻噪声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为了防护职工免受职业性噪声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首先,建立有效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包括对工作环境的定期检测和评估,以及对职工健康状况的监测。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噪声问题,保护职工的健康。
其次,要加强职工的健康教育,提高对职业性噪声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培训和教育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方法,如戴耳塞、耳罩等,以及掌握噪声暴露的防范措施。
此外,改善工作环境也是关键。
采取隔音设备、吸声材料等技术手段,减少噪声的传播和产生。
此外,控制噪声源的频率和强度也是重要的手段。
这可以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选用低噪声设备等方式实现。
综上所述,职业性噪声对职工的危害非常严重,会对听力健康、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职业噪音的危害和防护

职业噪音的危害和防护职业噪音是指在工作环境中产生的噪音,通常是由机器设备、工具、车辆等引起的。
职业噪音不仅噪声强度高,也会长时间持续存在,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减少职业噪音带来的不良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首先,职业噪音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听觉损伤:长时间接触高强度的噪音会损伤人的听觉系统,造成临时或永久性的听力损伤。
这种听力损伤可能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听力丧失。
2.心血管系统影响:长期接触高强度的噪音会引起身体的应激反应,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长时间处于这种应激状态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心脏病、高血压等。
3.神经系统影响:噪音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会使大脑皮层的功能受到影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反应迟钝等症状。
4.睡眠障碍:长期接触高强度的噪音会干扰人的正常睡眠,使得睡眠质量下降。
睡眠障碍会引起疲劳、精神不振,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5.心理健康问题:噪音对心理健康也会造成严重影响,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为了防止职业噪音对工作人员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工作环境改善: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噪音产生,可以有效降低职业噪音的危害。
可以采取隔音措施,如安装隔音墙、采用隔音设备等,减少噪音传播。
另外,也可以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减少噪音源数量等方式来改善工作环境。
2.个体防护:工作人员可以佩戴安全耳塞或耳罩等个体防护装备,减少噪音的侵入。
这些个体防护装备可以有效减少噪音对听觉系统的伤害。
3.工作时间控制:尽量控制工作人员在噪音环境中的工作时间。
可以通过轮班制度或分段工作的方式,减少工作人员长时间暴露在噪音环境中的时间。
4.教育宣传:加强职业噪音的危害宣传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对职业噪音的认知,并提醒他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同时,也需要提供必要的培训,教会工作人员如何正确使用个体防护装备等。
噪音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损伤听觉系统

噪音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损伤听觉系统。
当噪音强度超过100分贝时,即能造成听觉损伤。
轻度听觉损伤主要表现为轻度耳鸣,若进一步发展,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听力,致使工作、学习、生活中感到听觉困难。
有时一次强烈的噪音可致暂时性的两耳全聋,同时感到剧烈耳鸣并有眩晕。
此外,噪音对人体其他系统也有影响,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甚至出现血压不稳定或肢端供血不足,发生营养障碍性疾病,心律不齐等。
噪音对婴幼儿、青少年和孕妇的不良影响更为严重。
噪音常用的表示单位是"分贝"。
l~140分贝是人的听觉的全部范围。
1分贝是听觉能够分辨出来的最小的音的强度,而140分贝则是人耳能够忍受的最大限度。
家庭中的噪音主要来自于音响设备、电视机等家用电器。
预防噪音危害的关键,在于控制和消除噪音源。
已有感音性耳聋或严重神经衰弱者,更应注意避开噪音什么是噪音?噪音污染对人有什么危害?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噪音污染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噪音、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早市和人的大声说话等。
噪音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损害听力。
有检测表明: 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 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 若是在摇滚音乐厅, 半小时后, 人的听力就会受损。
·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 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 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
·影响人的神经系统, 使人急躁、易怒。
·影响睡眠, 造成疲倦。
分贝值表示的是什么?分贝值表示的是声音的量度单位。
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是0-10分贝。
分贝值每上升10,表示音量增加10倍,即从1分贝到20分贝表示音量增加了100倍。
人低声耳语约为30分贝,大声说话为60-70分贝。
分贝值在60以下为无害区,60-110为过渡区,110以上是有害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噪音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损伤听觉系统。
当噪音强度超过100分贝时,即能造成听觉损伤。
轻度听觉损伤主要表现为轻度耳鸣,若进一步发展,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听力,致使工作、学习、生活中感到听觉困难。
有时一次强烈的噪音可致暂时性的两耳全聋,同时感到剧烈耳鸣并有眩晕。
此外,噪音对人体其他系统也有影响,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甚至出现血压不稳定或肢端供血不足,发生营养障碍性疾病,心律不齐等。
噪音对婴幼儿、青少年和孕妇的不良影响更为严重。
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噪音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损害听力。
有检测表明: 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 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 若是在摇滚音乐厅, 半小时后, 人的听力就会受损。
·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 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 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
·影响人的神经系统, 使人急躁、易怒。
·影响睡眠, 造成疲倦。
分贝值表示的是什么?分贝值表示的是声音的量度单位。
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是0-10分贝。
分贝值每上升10,表示音量增加10倍,即从1分贝到20分贝表示音量增加了100倍。
人低声耳语约为30分贝,大声说话为60-70分贝。
分贝值在60以下为无害区,60-110为过渡区,110以上是有害区。
汽车噪音为80-100分贝,电视机伴音可达85分贝,人们长期生活在85-90分贝的噪音环境中,就会得“噪音病”。
电锯声是110分贝。
喷气式飞机的声音约为130分贝。
当声音达到120分贝时,人耳便感到疼痛。
影响人于生物的生活,使人得疾病
噪音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损害听力。
有关资料表明: 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 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 若是在摇滚音乐厅, 半小时后, 人的听力就会受损;若在80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的可能性可达50%。
2、噪音损害视力
噪音会严重影响听觉器官,甚至使人丧失听力,尽人皆知。
然而,耳朵与眼睛之间有着微妙的内在“联系”,当噪音作用于听觉器官时,也会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而“波及”视觉器官,使人的视力减弱。
研究指出,噪音可使色觉、色视野发生异常。
调查发现,在接触稳态噪音的80名工人中,出现红、绿、白三色视野缩小者竟高达80%,比对照组增加85%。
噪音对视力的影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在安静明亮的商店购物时,显得愉快和镇静,买东西能做到挑选精细购买齐全。
而在高音喇叭大声播放快节奏的流行音乐(一些所谓的流
行音乐,只不过是震耳欲聋的强噪音)时购物,往往烦燥不安,眼花缭乱,甚至会混胡乱交易,该买的未买,买了的因识别不细也不满意。
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燥音影响视力造成的的。
3、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我国对城市噪音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 地区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贝, 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
4、影响人的神经系统, 使人急躁、易怒。
科学研究发现,噪音可刺激神经系统,使之产生抑制,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还会引起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头晕、耳鸣、记忆力衰退、视力降低等)。
5、影响睡眠, 造成疲倦。
噪声对睡眠的危害:突然的噪声在40分贝时,可使10%的人惊醒,达到60分贝时,可使70%的人惊醒。
从心理方面来说,噪音首先会引起睡眠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等心理症状,然后导致心情烦乱,情绪不稳,乃至忍耐性降低,脾气暴躁,最后产生高血压、溃疡、糖尿病等一系列的疾病。
心理学上将这种病症称为心身疾病,意指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上的疾病。
李博士还介绍,噪音引起心身疾病的几率是相当大的,而且治疗比较困难,需要比较长的调养恢复期,给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噪音对人体的直接危害表现在:破坏人体神经,使血管产生痉挛,加速毛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加快衰老期的到来。
在临床诊断上:病人的外在表现是整个人情绪不好,烦躁不安,说话声音很大;最常见的病症是耳鸣、耳痛、听力下降、头昏、头痛和噪音性耳聋;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婴幼儿来说,噪音危害尤其明显。
经常处在嘈杂环境中的婴儿不仅听力受到损伤,智力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由于噪音造成的是感音神经性损伤和毛细胞损伤,很难对其进行修复.
有关专家认为噪音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噪音量(分贝)对人体影响:举例0-50分贝:舒适,细语声;50-90分贝:妨碍睡眠、难过、焦虑;90-130分贝:耳朵发痒、耳朵疼痛;130分贝以上:耳膜破裂、耳聋。
噪音的危害
在飞机场的附近,母鸡不会下蛋;乐队演奏的乐曲极度刺耳,可以使观众突然晕倒,这些都是噪音引起的。
从生物学的观点看,凡是人们不需要的,令人烦躁的声音都是噪音。
从物理学的观点看,噪音是指声强和频率杂乱无章,没有规律的声音。
环境噪音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及社会生活。
在城市里,交通噪音对居民影响最大。
噪音的影响和
危害主要有:一是影响听力,听力的损伤程度与在噪音环境中暴露的时间有关,在85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噪声性耳聋发病率可达5%。
二是影响学习工作,干扰睡眠。
在噪音环境下,医生为病人听诊时正确率仅为8%。
如噪音达到100到200分贝时几乎每个人都会从睡梦中醒过来。
三是影响心血管功能和内分泌系统。
这主要表现在心动过速,心律不齐,血压过高。
四是危害中枢神经系统。
在强噪声环境中,会出现头痛,耳鸣多梦,记忆力减退,全身无力等症状。
五是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有人做过调查,在噪音环境下的儿童的智力比在安静环境下的儿童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