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种子的形成、发育和成熟分析
初中植物发育知识点总结

初中植物发育知识点总结植物发育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过程,是指植物从种子萌发到成熟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植物发育涉及到植物形态、生理、生态等多方面的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掌握一些基本的植物发育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一、种子的萌发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种子的萌发是植物发育的开始。
种子萌发的过程包括种子吸水、种子壳裂开、根系伸出、幼苗成长等阶段。
种子萌发的过程受到水分、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植物对这些因素的要求也不同。
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的过程,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能量来源。
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包括光依赖期和暗期两个阶段。
光合作用产生的光合产物为植物提供了碳水化合物和氧气,是维持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
三、植物生长素植物生长素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调节物质,包括赤霉素、生长素、脱落酸等。
这些植物生长素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植物的形态、植物器官的发育等方面,对植物发育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四、植物生长的生物节律植物生长呈现出一定的生物节律,受到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反应也各不相同,比如一些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晚释放氧气,而一些植物只在夜间进行呼吸作用。
五、受精和种子的形成受精是植物生殖的关键步骤之一,是雄性生殖细胞和雌性生殖细胞结合的过程。
受精后,雌蕊内的胚珠发育成为种子。
种子中含有胚芽和种皮,种子的形成是植物繁殖的重要过程,也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
六、植物的营养植物的营养需要同时来源于土壤和空气中,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质元素,通过叶片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这些营养物质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
七、植物的生长环境植物生长环境包括土壤、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这些因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不同类型的植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不尽相同,有的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有的植物喜欢潮湿的环境,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种植和护理植物。
牧草种子学第三章牧草种子的形成发育

第四节 牧草种子的成熟
牧草种子成熟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 形态上的成熟和生理上的成熟,只具备其 中的一个条件时,就不能称为种子的真正 成熟。
完全成熟的种子应具备以下基本特点:
①养料输送已经停止,种子所含干物质已不再增 加,即种子的千粒重已达最高限度;
②种子含水量减少到一定指标,如豆科牧草含水 量达35~36%,禾本科牧草含水量达40~45%; ③种子的硬度增高,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增强;
一、开花
牧草的花芽分化中雄蕊的花药发育成熟或 雌蕊的胚囊发育成熟后,包被雌雄蕊的花 器官展开,使雄蕊或雌蕊(或两者同时) 暴露出来称为开花,即指花器官发育完全 至成熟花粉从花药中释放出来的过程。
(一)花期
一株牧草从第一朵花开放到最后一朵花开 毕所用的时间称为花期。一般禾本科牧草 花期较短,为5—15天,豆科牧草花期较长, 如首蓿可延续1~2个月。
豆科牧草在其营养阶段,茎尖最幼的腋芽原基常出现于从 顶端数第三叶原基的叶腋处,通常第一和第二叶原基的叶 腋处不会出现腋芽原基,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阶段转变 的第一个形态上的变化就是第一叶原基的叶腋处出现了类 似于腋芽原基的突起,第一叶原基与其叶腋处的突起构成 了形态上的”双峰结构”。第一叶原基叶腋处的突起实质 上就是花序原基,很快发育为花序。
(二)双受精过程
当花粉管生长时,如果是属于三核花粉粒,1个营 养细胞核和2个精细胞都流入花粉管;如为二核花 粉粒,则营养核和生殖细胞流人花粉管,生殖细 胞在花粉管中有丝分裂1次,形成2个精细胞。
两精细胞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细胞结合受精称为 双受精。精和卵受精形成二倍体合子,将来发育 为胚;中央细胞受精后形成三倍体的出生胚乳核, 将来发育成胚乳。
第一节 牧草开花、传粉受精
种子的发育、果实的形成及果皮的结构 (植物学)(共86张PPT)

〔1〕肉果〔fleshy fruit〕
① 浆果(berry): 由复雌蕊的上位子房或下位子房发育而成。 外果皮薄,中、内果皮多汁,皆肉质化。 如葡萄、番茄、柿、香蕉等的果实。
② 核果(fleshy fruit)
由单雌蕊或复雌蕊的上位子房或下位子房发育而成,具有坚硬 果核。
中果皮疏松髓质,内果皮膜质,分为假设干室,室内充满含汁的长形丝状 细胞,由子房内壁的毛茸发育而成。 ② 核果:通常由单雌蕊发育而成,内含一枚种子,三层果皮性质不同。 ③ 梨果:子房下位,果实由花筒和心皮局部愈合形成。
〔2〕干果:果实成熟后,果皮
① 裂果:果皮开裂
枯燥
A、荚果:单心皮发育而成,两个缝线开裂
沿心皮〔或子房室〕间的隔膜开裂,但子房室 的隔膜仍与中轴连接, 如牵牛等的果实;
孔裂( porous dehiscence):
果实成熟,心皮上方裂成一个小孔,种子由小孔中因风吹摇动而 散出,如虞美人、金鱼草的果实;
盖裂(circumscissile dehiscence):
果实成熟后,沿果实的中部或中上部作横裂,成一盖状 脱落,
第一节 种子的发育
种子的形成
种子的形成:包括胚,胚乳和种皮的 形成。
它们分别由受精卵,受精的极核和珠被 发育而来。
胚珠 → 种子
胚囊
受精极核 → 胚乳
胚珠 珠心〔吸收〕受精卵 → 胚
珠被
→ 种皮
种子
一、胚的发育
由受精卵发育为胚的过程中要经过 两个阶段:休眠阶段和原胚阶段
休 眠:卵受精后,产生一层纤维素的壁, 便进入休眠状态。休眠期的长短,一般 几小时,也有的长达几个月。
〔2〕非纯由子房发育而成——假果〔南瓜, 苹果〕
种子萌发的过程ppt课件

27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5、胚乳---提供营养
14
大
家
豆腐富含蛋白质,是人们 喜爱的食品,你知道豆腐
谈
是由什么种子的哪一部分
加工而成的么?
15
动脑想
面粉主要是由小麦种子的哪个部 分加工而成的?
16
都有种皮和胚;(胚包括胚芽、 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
无胚乳,有两片 子叶,子叶贮存 营养
有胚乳,有一 片子叶,胚乳 贮存营养
3
蚕豆
4
5
动手动脑
1.菜豆的观察 请同学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花生
6
菜豆种子的结构
种皮 种脐
种皮 胚根 胚轴 胚芽 胚
子叶
返回
7
子叶提供营养物质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胚根——发育成根 8
胚轴——发育连接茎和根的部分
9
你知道了吗? 连胚接轴
发胚育芽成茎叶
胚生物幼体
双子发叶胚育根成植根 物
17
你见过的其他植物的种子,哪些与菜豆种 子的结构相同?哪些差别很大?
18
上图分别是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1是__种_皮__(其中玉米还包括_果__皮_ );2是 _子__叶_ ;3是_胚__芽_ ;4是胚__轴__ ;5是_胚__根_ ;6是_胚___ ;7 是_胚__乳_ 。
2.种子中能发育成新植物幼体的是:( A )
A.胚 B.胚芽 C.子叶
D.胚根
3.在大豆种子的结构中,连接两个豆瓣的结构 是:( B )
A.胚根 B.胚轴 C.胚乳 D.子叶
《植物学》11-第 九 章 种子、果实的发育及类型

23
24
瓠果(pepo) :葫芦科植物的果实 果皮肉质部分由子房和花托共同发育, 果皮肉质部分由子房和花托共同发育, 一室,多籽。食用部分: 一室,多籽。食用部分: 冬瓜为果皮; 冬瓜为果皮 西瓜主要为胎座。 西瓜主要为胎座。
25
柑果(hesperidium, 橙果 橙果) 柑果
合生心皮多室、 合生心皮多室、中轴 胎座子房发育而成。 胎座子房发育而成。 外果皮海绵状, 外果皮海绵状,有 油囊; 油囊; 中果皮白色,松软; 中果皮白色,松软; 内果皮薄,分室, 内果皮薄,分室,其 皮毛肉质化成囊状, 皮毛肉质化成囊状,充满 各室,形成“橘瓣” 各室,形成“橘瓣”,为所 食部分。 食部分。
7Hale Waihona Puke 小麦胚的发育: 小麦胚的发育: 合子的第一次分裂,常是倾斜的横分裂, 合子的第一次分裂,常是倾斜的横分裂, 形成一个顶细胞和一个基细胞 顶细胞和一个基细胞。 形成一个顶细胞和一个基细胞。接着顶细胞进 行倾斜的纵分裂,基细胞性倾斜的横分裂, 行倾斜的纵分裂,基细胞性倾斜的横分裂,形 四个细胞的原胚;而后原胚进行各向分裂, 成四个细胞的原胚;而后原胚进行各向分裂, 增大胚的体积,形成梨形胚,上部膨大,为胚 增大胚的体积,形成梨形胚,上部膨大, 梨形胚 体前身,下部细长,发育成胚柄。 体前身,下部细长,发育成胚柄。在胚的中上 部一侧出现一个凹沟,凹沟以上部分, 部一侧出现一个凹沟,凹沟以上部分,将来形 成盾片的主要部分和胚芽鞘的大部分。 成盾片的主要部分和胚芽鞘的大部分。凹沟处 将来形成胚芽鞘的其余部分和胚芽、胚轴、 将来形成胚芽鞘的其余部分和胚芽、胚轴、胚 根、胚根鞘和外胚叶,而凹沟的基部形成盾片 胚根鞘和外胚叶, 的下部。 的下部。
33
紫 荆 大 豆
12植物生理学课件讲义_第九章

9、关于植物衰老的原因有哪些假说及主要观点?
10、导致脱落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11、植物器官脱落时的生物化学变化是什么?
12、脱落与植物激素的关系如何?
纤维素酶,果胶酶,过氧化物酶
(三)影响脱落的内外因素 1.植物激素与脱落:IAA、ABA、ETH 2.外界条件 光、温度、水分、氧气、矿质营养 (四)脱落的调控 1.应用生长调节剂 2.改善肥水条件 3.基因工程
第九章
一、名词解释
思考题
呼吸骤变、单性结实、休眠、衰老、脱落
二、简答题
1、种子成熟时会发生哪些生理生化变化?
(2)脂肪的变化:油料种子,由糖类转为脂肪→油 脂; 脂肪种子或油料种子在成熟过程中,脂肪代谢有 以下特点: 1)油料种子在成熟过程中,脂肪含量不断提高, 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应降低,因此脂肪是由碳水化 合物转化而来的。 2)油料种子在成熟初期形成大量的游离脂肪酸, 随着种子成熟,游离脂肪酸用于合成脂肪,使种 子的酸价(中和1克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KOH的 毫克数)逐渐降低。 3)在种子成熟过程中,碘价(指100克油脂所能 吸收碘的克数)逐渐升高,即在种子成熟初期先 合成饱和脂肪酸,然后在去饱和酶的作用下转化 为不饱和脂肪酸。
桃、苹果、李、杏、芒果、番茄、西瓜、白兰 瓜、哈密瓜、无花果、香蕉等。 (2)非跃变型果实:不发生跃变;
又可分为呼吸渐减型和呼吸后期上升型。 呼吸渐减型: 指果实在成熟期,呼吸强度 一直在稳定地下降着,其间没有明显的升高期, 如草莓、葡萄、柑桔、樱桃、黄瓜等。
跃变型果实和非跃变型果实
在乙烯生成的特性和对乙烯的反应方面也有重要的区别。 变型果实中乙烯生成有两个调节系统。系统Ⅰ负责呼吸 跃变前果实中低速率的基础乙烯生成;系统Ⅱ负责呼吸 跃变时乙烯的自我催化释放,其乙烯释放效率很高。 非跃变型果实成熟过程中只有系统Ⅰ,缺乏系统Ⅱ,乙 烯生成速率低而平衡。 两种类型果实对乙烯反应的区别在于:对于跃变型果实, 外源乙烯只在跃变前起作用,诱导呼吸上升;同时启动 系统Ⅱ,形成乙烯自我催化,促进乙烯大量释放,但不 改变呼吸跃变顶峰的高度,且与处理用乙烯浓度关系不 大,其反应是不可逆的。对于非跃变型果实外源乙烯在 整个成熟期间都能促进呼吸作用增强,且与处理乙烯的 浓度密切相关,其反应是可逆的。同时,外源乙烯不能 促进内源乙烯增加。
第三单元第一章种子的萌发和芽的发育知识点2021-2022学年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第一章种子的萌发和芽的发育第一节种子萌发的过程一、种子的结构1、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由和构成,单子叶植物的种子由、和构成。
双子叶植物的和单子叶植物的都比较肥厚,里面贮存这较多的种子萌发所需的。
2、3、二、种子萌发过程1、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1)菜豆种子接触水分后便,种皮且增加,从而使外界的容易进入,(2)在酶的作用下,贮存在中的分解成,供吸收利用。
(3)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4)也在伸长,并弯曲着拱出地面,将带出地面,(5)不久展开,露出,继续发育,形成和。
这时就生长成幼苗了。
2、玉米种子萌发过程:(1)玉米种子吸收水分后,(2)中的营养物质通过转运给、和。
(3)突破种皮发育成,(4)伸长,(5)胚芽发育成和,进而长成幼苗。
3、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植物体的,胚芽发育成,所以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
三、播种1、一般的、的种子要播种的深些的、的种子要播种的浅些四、拓展1、花生豌豆主要吃的子叶,大米面粉主要吃的胚乳2、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含量减少,总质量增加,这是因为萌发过程中吸收大量水分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1、、、是种子萌发所必须的外界条件。
2、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主要是、、且。
3、种子的休眠是的表现4、种子的发芽率是指占的百分率。
发芽率=( ÷ ) ×100%种子的发芽率在才能播种使用拓展1、(1)播种之前先松土:为了(2)浇水:为了(3)春播:为了(4)地膜覆盖:为了2、种子萌发与阳光、土地是否肥沃无关3、种大米不能萌发:因为胚被破坏了,大米是胚乳部分。
第三节芽的发育一、芽的分类植物的芽有不同类型,按着生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和。
按将来发育情况的不同,可分为、和。
将来发育成,将来发育成,将来发育成和。
、通常比叶芽肥大,比较容易区分二、叶芽的发育于是叶芽发育成。
三、顶端优势1、定义:旺盛生长时,会抑制生长。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顶芽停止生长,侧芽就会迅速生长。
这种优先生长,抑制生长发育的现象,叫做。
植物生理学010生长生理

1三基点 2 温周期现象:植物生长需要一定昼夜温度变化 称作温周期现象。
(三)水分 (四)矿质营养 N :叶肥、徒长;C:积累糖;
(五)植物激素 GA:茎生长;CCC:抑制
第四节 植物各部分生长的相关性
(一)定义
植株不同部分的生长既相互制约,又 相互依赖、相 互促进这种现象称作生长的相关性。
分裂间期:G1、S、G2;分裂期:M期 前中后末
细胞周期控制:关键酶是依赖细胞周期蛋白的蛋
白激酶(CDK)。
细胞周期蛋白(cyclin):活化CDK;CG1 CM CDK 活性调节:(周期控制图)
1 、细胞周期蛋白的合成与破坏;
2 、CDK分子内关键氨基酸残基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二)生化变化 1 DNA 2 RNA 和蛋白质 G1期上升,S期急剧上升,G2期
5 植株再生:从愈伤组织重新分化出完整植株的过
程称为植株再生。
胚状体途径:是指外植体按胚胎发生方式形成再生
植株的过程。 胚状体:在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细胞经过类似有性生 殖中胚胎发生 (图9) 的过程而形成的能独立发育成完 整植株的类似于胚的结构,将这种结构称为胚状体。
器官发生途径:先从外植体诱导出器官而后再诱导
提取物、椰乳等。
(三)培养方式 固体培养 液体悬浮培养
悬滴培养 浅层培养细胞固定化培养
(四)培养条件 温度:23-28℃,昼夜温差;
光照;氧气
(五)操作过程
1 配制培养基并灭菌 2 选取外植体并灭菌 3 接种 4 培养 5 继代 6 分化 7 移栽
(六)应用
1 理论研究 2 基因工程 3 育种 4 繁殖 5 脱毒 6 种质保存 7 代谢物生产
白激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