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小儿夜哭闹的偏方

合集下载

小儿夜啼民间灵验方法

小儿夜啼民间灵验方法

小儿夜啼民间灵验方法小儿夜啼,是许多家长头痛的问题。

孩子夜间啼哭,不仅影响了孩子的休息,也给家长带来了困扰。

在民间,有许多被认为是灵验的小儿夜啼方法,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民间灵验方法。

首先,民间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使用姜汁按摩。

将生姜捣成汁,然后在孩子的太阳穴、脚心等穴位进行按摩,可以有效缓解孩子的夜啼情况。

姜汁按摩温和舒缓,对于一些因为身体不适或者情绪不稳定导致的夜啼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其次,一些家长会选择使用风油精来帮助缓解小儿夜啼。

在孩子的床铺上滴上适量的风油精,可以起到一定的镇静作用,帮助孩子入睡。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风油精时要避免接触到孩子的皮肤,以免引起过敏反应。

此外,一些家长也会选择使用传统的民间草药来帮助孩子缓解夜啼。

比如,枸杞子煮水喝,枸杞子具有滋补肝肾、明目益智的功效,可以帮助孩子调节身体状况,缓解夜啼。

另外,菊花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菊花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帮助孩子放松情绪,促进入睡。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民间偏方被认为具有一定的缓解小儿夜啼的效果。

比如,在孩子的床头放上一把新鲜的蒜头,据说可以避邪镇宅,帮助孩子安稳入睡。

又如,在孩子的床下放上一块红绸布,也被认为可以驱邪镇宅,帮助孩子安稳睡眠。

总的来说,民间有许多被认为是灵验的小儿夜啼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在使用这些方法时需要谨慎对待,避免因为个体差异而产生不良反应。

同时,如果孩子的夜啼情况持续存在,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指导。

希望以上介绍的民间灵验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夜哭的道医治疗方法

孩子夜哭的道医治疗方法

孩子夜哭的道医治疗方法
孩子夜惊啼哭,吵闹不安。

这种现象,西医束手无策。

传统道医有个秘传的方法,叫做“金水镇魄”。

治疗方法:就是用水煮金子,给孩子饮用煮过金子的水,夜惊之病就会痊愈。

当然,金子要货真价实。

如果是金饰品的话,那就得纯金饰品,不能用18K的包金,那不行。

不必担心服用金子煮的水,会不会像吞金自杀那样出危险,放心,是不会的。

按照科学的物理理论,金是不会溶于水的,水中绝对找不到金分子,但是水的能量属性却发生了改变,到底变成了什么呢?现代科学无法回答,但是道学和传统中医的理论可以解释。

用金子煮过的水,金子的能量就释放在水中,水就变成了纯阳之水,这种水就是阴阳五行中金与水的混合物,金能生水,母子一体,金气十足。

由于肺属金而且藏魄,七魄属阴,肺金不足,那么七魄就不能安居于肺中休息,就会因各种因素的诱发,出现逃逸、乱跑出体不归的现象,魂魄不安,孩子就容易夜惊啼哭。

以金补金,以金水安肺魄,夜惊啼哭的毛病也就好了。

这种运用五行气运论,改变水的五行能量属性的办法,虽然物理学和化学无法解释其中的原理,但是慧观却能观察到水的能量场态色泽都发生了改变。

道医学和传统中医(纯正),正是基于内证慧观,诞生了对常人而言是匪夷所思的特效治疗方法。

很灵很灵的老偏方(小孩夜啼)

很灵很灵的老偏方(小孩夜啼)

很灵很灵的老偏方(小孩夜啼)症状:小孩受惊夜间哭闹偏方:五倍子1.5克,研成细末,用老陈醋调成膏状,外敷脐中,用胶布固定,贴10~12小时。

每日换药一次,连敷3天见效。

小孩晚上哭闹,是许多新妈妈最头疼的。

尤其是还在上班的妈妈,白天累了一天,晚上还不能休息。

很多姐妹生孩子之后,比以前瘦了很多,原因就是这个。

我表姐的孩子,从四个月大时就有夜啼的毛病,白天还好好的,到了夜晚常突然惊醒,哭闹一两个小时,表姐简直烦透了,换尿布、喂奶、安抚……婆婆也在一边出主意,可几乎没一个管用,最厉害的时候,一直哭到天亮,连声音都嘶了。

后来,表姐打电话向我诉苦,我一边安慰,一边提醒她,别小看孩子哭闹的问题,小孩夜间哭闹,不单单是睡前过饱过饥、被褥太厚、尿布湿了等生理因素引起的,它还可能是某种疾病的表现,如急性中耳炎、蛲虫病、软骨病等,一定要带孩子上医院检查一下。

表姐听了我的劝,上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没查出什么疾病,脉象唇舌没异常变化,也不缺钙,这是怎么回事呢?表姐又说,这孩子白天午觉和精神都好,胃口也照常,便便也正常。

但只要到了晚上,肯定睡不踏实,常在梦中惊醒,醒来哭得脸色泛青,紧紧抱住她不放,运气好也要安抚很久才会入睡。

中医认为,小孩夜间哭闹一般是中焦虚寒、心经积热、恐惧惊吓所致,寒则痛而啼,热则烦而啼,惊则神不安而啼。

根据表姐的描述,我想这个孩子应该是受惊夜啼,于是我建议她试一个小偏方:取五倍子1.5克,研成细末,用老陈醋调成膏状外敷在肚脐中心的神阙穴,再用胶布固定,贴10~12小时。

每日换药一次,连敷3天可见效。

小孩夜间哭闹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因热扰心神而烦躁哭闹的孩子最多见,但也有不少是因为突受惊恐而引起。

现代医学认为,惊吓是由于小孩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外界的变化,特别是声音的变化不能作出正常反应而引起。

中医则认为小孩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心气虚,胆气弱,肾气亏,易受外界的干扰,有时看到什么可怕的东西、听到什么异常声响,或受到其他外来刺激,都可能会引起小孩惊恐而气机逆乱、神志不安,这很容易被家长忽视。

小儿夜啼民间灵验方法

小儿夜啼民间灵验方法

小儿夜啼民间灵验方法小儿夜啼,是指婴幼儿在夜间睡眠中频繁哭闹的现象。

对于许多父母来说,孩子的夜啼是一种常见的困扰,不仅影响了孩子的睡眠质量,也给家庭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在民间,有许多关于小儿夜啼的民间灵验方法,虽然这些方法并非科学依据,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有一定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儿夜啼的民间灵验方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可以尝试给孩子做一些按摩。

在孩子入睡前,可以给孩子做一些轻柔的按摩,比如按摩孩子的背部、腿部等部位,这样可以促进孩子的血液循环,放松孩子的身体,有助于缓解小儿夜啼的情况。

其次,可以尝试给孩子使用一些民间的草药。

比如可以用枸杞子、百合、枣子等熬制成汤水给孩子喝,这些草药有一定的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帮助孩子放松情绪,促进入睡。

另外,可以尝试给孩子做一些音乐疗法。

在孩子入睡前,可以播放一些柔和的音乐,比如轻音乐、儿童音乐等,这些音乐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帮助孩子进入梦乡。

此外,可以尝试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

有些小儿夜啼是由于孩子的作息时间不规律所导致的,因此可以尝试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缓解小儿夜啼的情况。

最后,可以尝试给孩子使用一些民间的驱邪物品。

在一些地方,人们会给孩子戴上一些护身符、挂一些驱邪的物品,认为这样可以驱赶孩子身上的不好的气场,有助于缓解小儿夜啼的情况。

总的来说,小儿夜啼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民间有许多的灵验方法,虽然这些方法并非科学依据,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有一定的效果。

当然,在使用这些方法的时候,也需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孩子的方法,帮助孩子缓解小儿夜啼的情况。

希望以上介绍的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儿夜啼症效验良方

小儿夜啼症效验良方

小儿夜啼症效验良方小儿夜啼是指婴幼儿入夜啼哭不已,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但白天能安静入睡的一种病症。

多见于新生儿及6个月内的小婴儿。

可由虫积、腹痛、腹胀、肛门瘙痒、小儿消化功能紊乱、婴儿高级神经系统兴奋抑制失衡、受惊、病后失于调养等原因引起。

中医称为“夜啼症”',认为其发病多与小儿脾脏虚寒、心(肝)经积热暴受惊恐等有关。

方一蝉蜕甘草汤【主治】:小儿夜啼,其表现为入睡后惊动易醒、醒后啼哭不止,或夜间突然啼哭,似见异物状,精神不安,睡中时作惊惕,面色青灰,脉象急数。

【方药】:蝉蜕7个(去头爪),炙甘草15克。

【加减】:夜啼属脾寒者,上方可再加艾叶1克,煎服;如心经热甚者,可另加竹叶3克,沸水泡或煎水服。

【制用法】:加水250毫升左右,煮沸后慢火煮约10分钟,取液150毫升左右,1天分2~3次服完,每日1剂,可连服2~3剂。

【编按】:甘草、蝉蜕二味煎水服,对治疗小儿夜啼有较好效果。

蝉蜕,俗称蝉壳,具有散风热、透疹、定惊的功效;炙甘草能补脾和胃、宁心安神、缓急止痛,常用于脾胃虚弱、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及四肢挛急疼痛等。

二味相伍,共奏祛风解痉、定惊安神之效。

本方对小儿因惊恐引起的夜啼效果最佳。

连服2剂无效,应考虑小儿夜哭与其他疾病有关,最好到医院求医问药。

验方由成都中医药大学蒲昭和提供[蒲昭和.蝉蜕甘草治小儿夜啼[J].家庭医学,2021,(10):53]方二中药敷脐方1、将丁香、肉桂、吴茱萸各等份,研为细末,取适量药粉填脐,外用胶布固定,1~2日换药1次,每晚热敷15~20min。

用于小儿伏卧,曲腰而啼,下半夜尤甚,啼声低微,四肢欠温,小便多。

2、蝉蜕、栀子、朱砂各等份,研为细末填脐,外用胶布固定,1~2天换药1次。

用于小儿仰卧,见灯火或上半夜啼哭尤甚,啼声响亮,烦躁不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3、朱砂、珍珠粉、五味子各等份研为细末,取少许药粉填脐,外用胶布固定,1~2天换药1次。

民间小儿夜啼偏方

民间小儿夜啼偏方

民间小儿夜啼偏方
小儿夜啼
家里有孩子的父母,相信都经历过小儿夜啼的问题,就是宝宝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出现间接性哭闹或者抽泣,夜啼多见于新生儿及1岁以内的小婴儿,出现小儿夜啼的原因应该有很多,如果家里的宝宝出现了夜啼的情况,父母不可着急,观察孩子,检查是否哪里不舒服,出现夜啼,很多父母会采用按摩推拿来治疗,大家不妨试试民间治疗夜啼的偏方。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秘方1
组方:朱砂适量。

心用法:把朱砂研成极细末。

用时,以水调湿朱砂,在小儿临睡前,用适量药末敷于小儿神阙及劳宫、风池等穴。

每晚1次。

秘方2
组方:酸枣仁、川黄连、乌梅、焦山楂各9克,麦冬3克,生大黄6克(后下)。

用法:将上药水煎,分3次口服,每日1剂。

3剂为1个疗程。

秘方3
组方:灯芯草、麻油适量。

用法:将灯芯草麻油烧成灰,毎晚睡前将灰搽于小儿两眉毛上。

秘方4
组方:牵牛子7粒。

用法:上药研末,用温水调成糊状,备于临睡前敷于肚脐上,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秘方5
组方:木通2.5克,生地黄4.5克,黄连、甘草、灯芯草各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加白蜜、沸水,调和成饼。

敷贴两手心劳宫穴上。

孩子一般不会无缘无故哭泣,如果他哭个不停,一定是让他感觉不舒服了,那么此时父母应细心检查一下,只有找到原因并及时解决
问题,孩子才能进入甜美的梦乡。

我们要先要弄清楚能引起孩子夜啼的原因有哪些,再针对具体情况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小孩夜里啼哭的简单化解方法

小孩夜里啼哭的简单化解方法

小孩夜里啼哭的简单化解方法
我们知道小孩是有阴阳眼的,是可以看见任何东西的,所以小孩夜里哭就是看见了不干净的东西,当然也有另外方面的原因,比如小孩的确是不舒服,或者是小孩刚来到这个世界,对这个陌生的环境,阳间最有恐惧。

化解方法:1、如果夜里睡觉的时候突然哭,可以把枕头拍打三下,然后翻个面给小孩枕上.
2、如果夜里啼哭不止,用男人左脚上的鞋子作势在小孩身上拍打,然后丢出去,如果是农村,直接丢出去就可以,如果是楼房,就要丢到入户门外。

3、小孩经常啼哭,用桃木枝叶把卧室里都扫一遍,然后屋中也放一些桃木枝条。

牵牛子治小儿夜啼真绝

牵牛子治小儿夜啼真绝

牵牛子治小儿夜啼真绝牵牛子治小儿夜啼真绝在人间上以牵牛子治疗小儿夜啼症的方法十分简单,取7粒捣碎,用温水调成糊状,临睡前敷在小儿肚脐上,再用胶布固定。

一般敷后当夜就能止哭。

这种方法适用于白天饮食、嬉玩如常,黑夜入睡后则开始哭闹,天明即止,而经医院检查无其他异常的小儿。

外用牵牛子能治疗这种小儿夜啼的原因,虽然现在还未找到解切的阐释,但其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

长风几万里牵牛子需要用几天?听说芦根是小儿夜间磨牙好使,不知道有谁试过?医道同人我老早就听过此方法了,但始终不知是合原理,所以一直没在临床用过。

谁知道是啥原理,请说一说,让我明白明白。

sjf1366很多小儿夜啼是因为孩子入睡后肠胃功能亢进,肠绞痛引起的。

而牵牛子是泻下药,促进肠道规律蠕动,减轻痉挛,肚子不痛孩子就不出现夜啼了。

应该是这个原因。

仅供参考。

viaer本品所含牵牛子苷在肠内遇胆汁及肠液分解出牵牛子素,刺激肠道,增进蠕动,导致强烈的泻下这是药理分析viaer本品所含牵牛子苷在肠内遇胆汁及肠液分解出牵牛子素,刺激肠道,增进蠕动,导致强烈的泻下这是药理分析shihuang2000【炮制】炒牵牛子:将净牵牛子置锅内加热,炒至微鼓起,取出放凉。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牵牛子,入水中淘,取沉者晒干,拌酒蒸,从巳至未,晒干,临用春去黑皮。

"②《纲目》:"牵牛子,今多只碾取头末,去皮麸不用,亦有半生半熟用者。

" 【性味】苦辛,寒,有毒。

①《别录》:"苦,寒,有毒。

"②《药性沦》:"味甘,有小毒。

"③《日华子本草》:"味苦莶。

"【归经】入肺,肾,大、小肠经。

①《纲目》:"走气分,通三焦,达右肾命门。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大、小肠二经。

"③《本草通玄》:"入肺,大、小肠。

"④《本草新编》:"入脾与大、小肠,兼通膀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多小儿都是白天好好的,可一到晚上就哭闹不停,甚至有的会每夜定时啼哭,活脱脱一“夜哭郎”。

这种情况常见于1周岁以内的婴儿,医学上称为“小儿夜啼”。

啼哭是新生儿及婴儿表达要求和痛苦的方式。

当孩子饥饿、口渴、尿布潮湿、衣着过冷或过热时,都会出现哭闹。

但这些都会在家长及时采取喂食、安抚亲昵和更换潮湿尿布等方式后停止。

而“小儿夜啼”一证,说明孩子幼小的身心出现了其他问题。

中医学大致把小儿夜啼的常见原因分为三种。

一是脾寒腹痛。

夜间属阴,脾属于至阴,所以一到晚上小儿脾寒就加重,因腹痛而啼哭。

这样的小儿时哭时止,一阵一阵的,当腹痛缓解了可能就会稍稍睡会,过不多久又哭闹,且哭声低弱。

平时大便稀薄。

这种情况需要温脾散寒,母亲也要忌食寒凉,以免通过喂乳把寒凉之气传给孩子。

小儿心经积热。

夜间属阴,心火过亢,阴不能潜阳,所以夜里不能入睡,啼哭不止。

这有可能是母亲在孕期脾气急躁,或平时喜欢吃过于燥热炙烤的食物,或吃了大量温热的补药,把蕴蓄之热传给了胎儿。

这需要给孩子清清心火,通过泻火来安神。

三是小儿受了惊吓,心神不宁,容易在睡梦中惊悸醒来啼哭不止,治疗适宜镇静安神。

治疗小儿夜啼,中医有很多小偏方。

比如三十六计中有一计为“金蝉脱壳”,这个“蝉壳”其实就是一味灵丹妙药。

中医把蝉壳称为蝉蜕,就是蝉蛹在羽化时蜕下的外壳。

蝉蜕味咸、甘,性寒,无毒,入肺、肝经,是重要的辛凉解表中药。

蝉蜕入药特别有意思。

根据中医里“同气相求”的原理,蝉为土木余气所化,饮风露而不食,气清虚,味甘性寒,所以能够除风热,用于风热感冒;其性善蜕,可用来退目翳;因蜕为壳,所以能治疮疡、瘙痒等皮肤病;蝉声音清响,而蝉蜕可治疗喑哑失音;蝉的叫声虽响亮,但特点却是昼鸣夜息,所以它能止小儿夜啼,古书多有记载,真是无不神奇。

而现在医学则认为,蝉蜕含有的成分具有镇静、镇痛、抗惊厥的效果,因此对啼哭的小儿有安神宁心的作用。

在明代医书《万病回春》里,有一方名为“蝉花散”,正适用于治疗小儿夜啼。

方法:蝉蜕7个,去掉头、翅、足,洗去土,晒干,只取蝉蜕的下半截,研为细末,用薄荷叶煎好的汤调入少许酒,于小儿饭后送服。

可每天分次服
用。

如果觉得研末比较麻烦,再给大家推一个办法。

用蝉蜕3个,薄荷3克。

蝉蜕去头、足,洗净,与薄荷放入碗中加适量清水,隔水蒸出汁液,取汁分次给孩子饮服。

连用数天。

除了内服,还可以采用敷脐的办法。

取黑牵牛子7粒,捣碎,用温水调成糊状,睡前敷在小儿肚脐上,覆盖纱布,用胶布固定,第2天早上除去。

每天1次。

牵牛子就是牵牛花的成熟种子,要选用黑色的,味苦性寒,最适用于夜啼伴有烦躁不安、面红、手足心热,大便干燥的小儿,一般用一两次就可见效。

小儿夜啼既有它的原因,自然也就可以预防。

作为家长或准家长,一定要从各方面注意。

比如小儿冷暖不知调节,所以要注意给孩子防寒保暖,衣被也不能过暖;孕妇及正在母乳喂养的母亲,不可吃的太寒凉或太过性热辛辣,特别是孕妇或小婴儿不能受惊吓。

如果孩子出现了夜啼,千万不要因哄不好孩子变得急躁去吓唬孩子,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对孩子也要有耐心。

你可以尝试的小偏方
偏方一:蝉蜕7个,去头、足,洗去土,取下半截,研为细,用薄荷叶煎好的汤调入少许酒,于饭后送服。

(出自龚廷贤的《万病回春》之“蝉花散”)
偏方二:黑牵牛子7粒,捣碎,用温水调成糊状,睡前敷在小儿肚脐上,覆盖纱布,用胶布固定,第2天早上除去。

每天1次。

偏方三:净蝉蜕5个,焙黄,研为细末。

6个月以内小儿,每以少许药末撒在乳头上,令其吸吮;6个月至1岁者,每周3克,加适量砂糖调服,4小时1次。

夜啼停止后2天停药。

偏方四:酸枣仁5克。

煮汤饮服,连用数天。

偏方五:五倍子30克,研成细末,每晚取适量药末,用小儿自己的唾液调为糊状,敷于肚脐上,用胶布固定,第2天清晨去掉。

每天1次。

偏方六:五倍子1。

5克,加适量清水煎煮成浓汁80毫升,睡前饮服。

每天1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