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 中医有药方
肾着汤合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一例儿童遗尿案例

肾着汤合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一例儿童遗尿案例肾着汤合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一例儿童遗尿案例晚上尿多,遗尿6年余。
这是一个10岁的小学生,从4岁开始,每天都需要叫几次起来小便,不叫的话就会尿床,6年了几乎每天晚上都是如此,去了诸多医院治疗,均没有很好的效果,也没有其他的不适症状,食欲也很好,发育正常,大便也正常,偶尔有口臭。
刻症:遗尿,没有其他不适,偶有口臭,纳可,大便正常,舌质淡,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细。
拟诊:太阴病里虚寒。
拟方:肾着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干姜、茯苓、白术、炙甘草、菟丝子、芡实、金樱子、巴戟天、山茱萸、桂枝、白芍、龙骨、牡蛎、大枣、覆盆子,中药7剂,水煎服。
二诊:服以上药后,晚上小便睡前去一次,几乎不用叫醒上厕所了,也不会遗尿了,就按照原方继续调理。
按语思考;患者经过一诊的治疗总体有效了,说明药是对症了,患者没有其他的适,但是遗尿和小便多说明有里虚寒,有肾气的固涩不足。
肾着汤也叫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第16条: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古人以腰属肾,湿痹在腰,故名为肾着。
腰背寒湿,故其人身体重而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肿状,但反不渴而小便自利,与一般的水气病不同,水不在胃,故饮食如故。
这个小便频多,晚上明显,有遗尿,说明病在下焦,所以此患者治疗是以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来治疗。
茯苓、白术并用,温中祛寒,所以治小便自利,小便频数,干姜重用,配合茯苓、白术更治太阴里虚寒。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在此的用意是根据《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8条:夫失精家,小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10岁的儿童当然不是失精家,我们可以根据这条去推论,遗尿,遗精、失精,都是因为固涩不好了,肾气不固了,营卫不和所致,所以在此用上了桂枝龙骨牡蛎汤。
中医医案——小儿遗尿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小儿推拿手法治疗小儿遗尿病案:王某,男,6岁。
主诉:不自觉排尿,每夜2-4次。
病史:患儿3岁时,父母发现其夜间不自觉排尿,于当地医院中药治疗,有所改善,近一年症状反复发作。
今来我院门诊就诊。
初诊:患儿体质虚弱,精神紧张,面色苍白,精神不振,四肢欠温,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
肾脏B超无明显异常,尿常规无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小儿遗尿辨证审机:肾气亏虚,气化失常。
治法:补中益气,温肾固涩。
补脾经200次、肺经100次、推三关200次,揉少腹(关元、气海、中极)15分钟,按揉百会20次,按揉三阴交10次,补肾经100次,揉肾俞10次,揉命门10次,擦腰骶部2分钟。
每日一次,每周5次为一疗程。
二诊:治疗1个疗程后,患儿夜尿次数明显减少,每夜1-3次,无明显不适。
继续目前治疗方案。
补脾经100次、肺经100次、推三关100次,揉少腹(关元、气海、中极)10分钟,按揉百会20次,按揉三阴交10次,补肾经100次,揉肾俞10次,揉命门10次,擦腰骶部2分钟,捏脊3-5次。
三诊:2个疗程后,患儿夜尿规律,饮食良好,二便正常。
精神状态良好,面色转为红润,舌质淡红,舌苔薄白。
随访2个月,遗尿未犯。
按语小儿遗尿又称为尿床,多发生于3-5周岁以上小儿,睡中不自主排尿,醒后自觉。
中医学认为,人体尿液的生成及排泄多与肺、脾、肾及膀胱等脏气不固有密切关系。
肾阳不足、膀胱虚冷而失约为其根本原因,同时肺脾虚弱,不能约束水道而患遗尿。
故《灵枢经》有云:“膀胱不约为遗溺”。
本例病案运用推拿手法施于患儿特定部位的穴位,通过对机体的相应调节,达到治疗效果。
补脾经、肺经、推三关可健运脾胃,补益肺脾之虚。
按揉百会、三阴交,可以通调水道、提升温阳,以助脾胃运化。
揉少腹、揉命门、揉肾俞、补肾经、擦腰骶部等手法温补肾气,固涩下元,调和气血阴阳的运行及脏腑机体功能,使三焦的气化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提高大脑皮层对排尿反射的敏感性,协调联系周围神经及自主神经,调节膀胱功能。
小孩尿床的治疗偏方

小孩尿床的治疗偏方1、葱白7个切碎,与硫黄粉3克共捣成糊状,敷于脐部,纱布固定,每2日换1次,一般连用5~6次即愈。
2、五倍子、肉桂各等分,研细末,以葱汁调和均匀,敷于脐部,纱布固定,每2日换1次。
3、五倍子、何首乌各3克,共研细末,醋调后敷脐部,纱布覆盖,每晚换药1次,连用3~5次。
4、生姜30克捣成泥状,炮附子6克,补骨脂12克,共研细末合为膏状,敷于脐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5天换药1次,2~9次可愈。
5、麻黄2份,益智仁1份,肉桂1份,共研细末,用瓷瓶或玻璃器皿贮存,勿令泄气。
每次取3克,以少量食醋调成饼状,敷于足心,外用胶布固定,36小时后取下,间隔6~12小时再以上药填脐。
敷3次后改为每周填脐1次,连用2次,以巩固疗效。
6、牡蛎6克,陈艾叶15克,百部9克,花椒6克,共研细末,装入布袋内即成,也可用公丁香10粒,八角3个,桂圆核3个,益智仁lO克,共研细末,装入布袋内。
制成的药袋可系于患儿腹部,5~7日换1个药袋,直至痊愈。
7、川断、狗脊、女贞子各30克,党参、茯苓各20克,甘草5克,水煎足浴,先熏后洗,每次15~30分钟,每晚1次,可连用数晚。
8、车前子30克,包煎服或代茶饮。
9、桑螵蛸、益智仁、各15克,党参10克,黄芪、覆盆子、杜仲、川芎、赤芍、红花、牛膝、菟丝子、制香附各9克,当归12克。
水煎服。
10、益智仁24个研碎,食盐少许,水煎服。
11、硫磺6克,葱白1根,共捣如泥,敷于脐上。
12、党参15克,橘皮、紫苏叶各10克,水煎取液加砂糖,代茶饮。
13、益智仁、乌药、山药各等份,共为末,黄酒为丸。
每次10克。
日服2-3次。
14、盐炒补骨脂、益智仁各60克,共研末,分6包。
每晨用米汤泡服1包成人6天1疗程。
15、益智仁15克,猪膀胱1只,水煎睡前温服食。
16、黄芪18克,党参、茯苓、桑螵蛸各12克,覆盆子30克,菟丝子15克,枸杞12克,山药20克,益智仁5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
仲景小方治疗小儿遗尿

仲景小方治疗小儿遗尿
【指导教师】郭炜,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
麻杏石甘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原文中记载“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提示我们麻杏石甘汤在仲景方中主要治疗外感风邪,邪热壅肺。
在临床上也是治疗多种肺炎的常用方。
尤其是治疗小儿肺炎等肺部疾病尤为有效。
小儿遗尿是指五岁以上小儿除器质性病变外,表现为不能自主控制排尿,而在睡梦中常常遗尿而不能察觉,在醒后才能知道的一种病症。
中医一般认为水藏化于肾脏,主二便,肾气充足,固摄有力才能使尿液自主排出,膀胱得肾阳的温煦才可气化津液,开阖水液。
肺热郁闭,长久而来,肺的宣降功能失调,使得一身水液流动失常,上不开水道则下膀胱无以开合,而小儿长而未全,全而未壮就尤为易发。
而朱丹溪也曾写“小便不禁者,属热属虚。
”则需要麻杏石甘汤清凉之法。
注意,本方应用的小儿遗尿患儿一般伴有肺部症状,如咯痰、咳嗽、气喘等肺壅闭不畅的症状才可以辩证使用此方。
麻杏石甘汤方:麻黄9g 杏仁9g 甘草6g 石膏18g。
【中医偏方】小儿遗尿方集

【中医偏方】小儿遗尿方集【中医偏方】小儿遗尿方集翟德山据《中医中药秘方网》文整理编辑2013-06-29中医穴位疗法治小儿遗尿遗尿是指3岁以上小儿睡眠中以不自主排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儿科常见病,俗称“尿床”。
该病常反复发作,虽然预防后较好,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为肾气不足,下元虚冷或病后体弱,脾肺气虚致三焦气化不利,肺、脾、肾三经之气不固,膀胱失约而成。
少数患儿因肝经湿热,疏泄失常,火热内迫,热迫膀胱,膀胱不藏而引起。
西医学认为兴奋、惊恐、过度疲劳,或对新环境不适应而精神紧张,或缺乏照顾及训练,或膀胱容量小等原因均可导致膀胱括约肌功能失调而发生遗尿。
其中约有10%的患儿具有遗传倾向。
推拿治疗1.治疗原则该病的治疗原则为温肾固涩。
虚证辅以健脾益气,实证佐以疏肝清热。
2.基本操作(1)患儿取家长抱坐位或仰卧位:补肾水300次;用全掌摩全腹,尤以下腹部为主,约5~8分钟;按揉气海、丹田、中极、三阴交,每穴约半分钟。
(2)患儿取俯卧位:捏脊3~5遍,按揉肺俞、脾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每穴约半分钟;揉龟尾100次;擦命门、肾俞、八髎,以透热为度。
3.辨证施治(1)下元虚寒:补肾水300次,揉肾顶300次,推三关100次,揉外劳宫100次;用较为轻柔的手法逆时针方向摩全腹延长到10~15分钟,按揉神阙、气海、丹田、中极,每穴约半分钟;揉龟尾200次,推上七节骨100次;擦命门、肾俞、八髎,以透热为度。
(2)肺脾气虚:补肺经300次,补脾土200次,补肾水300次,按揉板门100次;按揉百会200次;逆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按揉气海、关元、丹田、足三里、三阴交,每穴约半分钟;捏脊3~5遍,按揉肺俞、脾俞、肾俞、膀胱俞,每穴约半分钟;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3)肝经郁热:补肾水300次,清肝木100次,清心火100次,清大肠经100次,清小肠经300次;按弦走搓摩30次;用食指、中指自上而下推足膀胱经100次,推三阴交100次;推涌泉100次;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小儿尿床神效偏方

小儿尿床神效偏方
宝宝尿床是一件让家长非常头疼的一件大事,特别是当孩子长到两三岁的时候,家长已经不再给孩子用尿不湿了,此时尿床将给晚间的休息带来很大的麻烦。
其实民间有一个非常有效果的偏方。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将桑螵蛸(即螳螂子的卵鞘)1-2枚焙熟或者烤熟后,将螳螂子嚼细吮吸其中的卵黄咽下,然后将鞘壳残渣吐掉,一次即可见效,重者隔天再吃一次,极少有人需要吃三次的。
桑螵蛸治小儿尿床神效。
注意:桑螵蛸一定要是秋天采的,谷雨节后采的多是空壳,中间没有卵黄。
桑螵蛸(中药)
功效分类:收涩药、补肾药。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肝经;肾经;膀胱经。
功效: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主治:遗精、早泄、阳痿、遗尿、尿频、小便失禁、白浊、带下。
对于服用桑螵蛸有困难的患儿。
还可用另一种方法,效果也很好,但比服用桑螵蛸弱一点。
具体如下:
每天早上空腹吃一个熟鹌鹑蛋,连吃2周,大多患儿可以治愈。
鹌鹑蛋煮熟后要剩热吃,如果儿童年龄或体重偏大可服用两到三个鹌鹑蛋。
鹌鹑蛋(中药)
功效:补虚,健脾。
主治:体虚肺痨,胃脘痛,肋膜炎,失眠。
中医儿科学孩子大小便失禁中医这样调理

中医儿科学孩子大小便失禁中医这样调理孩子大小便失禁是让家长颇为头疼的问题,不仅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还可能给孩子的心理带来阴影。
在中医儿科学中,对于孩子大小便失禁有着独特的调理方法。
中医认为,孩子大小便失禁的原因较为复杂。
首先,先天禀赋不足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孩子在先天发育过程中,肾气亏虚,就会影响肾对二便的固摄作用,从而导致大小便失禁。
其次,后天的调养不当也不容忽视。
比如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肥甘厚味,损伤了脾胃功能,使得脾失健运,无法正常运化水湿,水湿下注,也可能引发大小便失禁。
再者,孩子受到惊吓、情志不舒,导致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同样会影响二便的正常排泄。
对于肾气亏虚引起的大小便失禁,中医调理重在补肾固涩。
可以选用一些具有补肾作用的中药,如熟地、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杜仲等。
熟地能够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山茱萸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的功效;山药能健脾补肾;菟丝子和杜仲则可以补肾阳、强筋骨。
这些中药相互配伍,可以起到补肾气、固摄二便的作用。
同时,还可以配合一些食疗方法,比如让孩子多吃一些核桃、黑豆、黑芝麻等具有补肾作用的食物。
脾胃虚弱导致的大小便失禁,调理的重点在于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常用的中药有白术、茯苓、党参、黄芪、薏苡仁等。
白术能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党参和黄芪可以补中益气;薏苡仁则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作用。
在饮食方面,可以给孩子多喝一些山药粥、南瓜粥等,以健脾养胃。
如果是情志因素引起的大小便失禁,中医会注重疏肝理气。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白芍、郁金、青皮等。
柴胡能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柔肝;郁金行气解郁;青皮疏肝破气。
此外,家长要注意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避免孩子过度紧张和焦虑。
除了中药调理,中医的外治法对于孩子大小便失禁也有不错的效果。
比如艾灸,通过艾灸关元、气海、肾俞、命门等穴位,可以温补肾阳、培元固本,增强肾的固摄功能。
按摩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家长可以轻轻按摩孩子的腹部,顺时针方向揉动,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功能。
遗尿实用秘验方

遗尿实用秘验方遗尿实用秘验方遗尿又称尿床,是小儿熟睡中小便不知觉,醒后方觉的一种疾病。
若婴幼儿时期,由于生理上经脉未盛,气血未充,脏腑未坚,智力未全,对排尿的自控能力较差;学龄前儿童也常因白天游戏过度、精神疲劳、睡前多饮等原因亦可偶然发生遗尿,均不属病态。
超过3岁,特别是5岁以上幼童,不能自主控制排尿,熟睡时经常遗尿,轻者数夜一次,重者可1夜数次,则为病态。
【验方1】莲子30克,芡实30克,大枣10克。
将3味加水煮汤。
代茶饮服,每日3次。
【验方2】芡实15克,金樱子、菟丝子、车前子(包)各10克。
煎汤取上清汁,分早、晚2次服,连服3剂。
【验方3】韭菜子3克,覆盆子5克,黑豆10克。
将3味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用大火煮沸后转用小火慢炖即成。
每日服1~2次。
【验方4】益智仁6克,金樱子6克,乌药5克。
将3味加500毫升水煎成250毫升。
代茶饮,每日1剂。
【验方5】芡实50克,金樱子20克。
将金樱子煮取汁100毫升,加入芡实和适量水,煮成稀粥。
每日服2次,温热食用。
【验方6】山药250克,山茱萸15克。
山药洗净去皮,捣烂如泥状,加入山茱萸用笼屉蒸熟吃。
【验方7】核桃仁数只煨熟,打碎外壳,取仁30克,温热米酒30毫升,晚睡前趁热送服,连服5次。
【验方8】硫黄30克,葱120克。
将硫黄研末,与葱共捣如泥状,烘热后装入纱布袋,敷脐部,用纱布包裹。
每晚1次,连敷7日。
【验方9】鲜花生叶10克,山药10克,甘草2克。
将3味加水煎服,每日1~2次。
【验方10】车前子12克,锁阳3克,黑小豆12克,小茴香6克。
将药物加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验方11】韭菜根25克。
将韭菜根洗净后放入干净纱布中绞取汁液,煮开。
代茶饮,每日1次,连服5日。
【验方12】刺猬皮120克,益智仁60克。
将刺猬皮焙干与益智仁共研细末,炼蜜为赤小豆大小的丸,每日早、晚各服5丸,小儿减量,白开水送服,连服2周为1个疗程。
【验方13】蛤蚧2只,去头、足、鳞;黄酒500毫升,浸7日后服,每次1~2汤匙,每日2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遗尿中医有药方
小儿遗尿,是指3岁以上儿童,在睡眠中不自觉地小便自遗。
儿童遗尿症多因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功能不成熟或精神行为因素导致排尿控制功能失调引起;祖国医学认为,遗尿的发生主要与膀胱,肾脾肺脏腑有关,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功能未臻成熟,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致肺脾肾功能失常,水液代谢、固摄障碍而致病,小儿“肾常虚”,肾气不足,则不能化气行水,固摄无权,影响膀胱开合;小儿“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脾气亏虚,脾失健运,水液运化失常;肺气虚,肺失宣肃,水道失摄,故肺脾气虚导致水液的传输、代谢、摄固失常而致本病。
《诸病源候论》说:“膀胱为津液之腑,既冷气衰弱,不能约水,故遗尿也”;认为脾肺肾与膀胱虚寒为主要原因。
我们选“缩泉丸加味”,取益智仁温肾纳气,暧脾摄津,固涩缩尿为君药;台乌温散下焦虚冷,以助膀胱气化,固涩小便为臣药;山药健脾补肾而涩精气为佐使药;炒白术健脾益气,炙黄芪温补膀胱之阳气,桂枝温经通阳,气化膀胱,共奏温补脾肾祛虚寒,肾气复而膀胱约束有权,遗尿则愈。
配合西药谷维素、维生素B 1 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654-2增加膀胱括约肌功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故中西医结合治疗遗尿症疗效比单纯西药组优越,值得临床应用,更好地为患儿解除疾苦,以利身心健康。
中药方:益智仁10g,乌药10g,淮山药15g,炙黄芪15g,炒白术510g,桂枝5-10g,水煎内服,每日1次.(3至10岁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