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小儿遗尿体会

合集下载

肾着汤合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一例儿童遗尿案例

肾着汤合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一例儿童遗尿案例

肾着汤合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一例儿童遗尿案例肾着汤合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一例儿童遗尿案例晚上尿多,遗尿6年余。

这是一个10岁的小学生,从4岁开始,每天都需要叫几次起来小便,不叫的话就会尿床,6年了几乎每天晚上都是如此,去了诸多医院治疗,均没有很好的效果,也没有其他的不适症状,食欲也很好,发育正常,大便也正常,偶尔有口臭。

刻症:遗尿,没有其他不适,偶有口臭,纳可,大便正常,舌质淡,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细。

拟诊:太阴病里虚寒。

拟方:肾着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

干姜、茯苓、白术、炙甘草、菟丝子、芡实、金樱子、巴戟天、山茱萸、桂枝、白芍、龙骨、牡蛎、大枣、覆盆子,中药7剂,水煎服。

二诊:服以上药后,晚上小便睡前去一次,几乎不用叫醒上厕所了,也不会遗尿了,就按照原方继续调理。

按语思考;患者经过一诊的治疗总体有效了,说明药是对症了,患者没有其他的适,但是遗尿和小便多说明有里虚寒,有肾气的固涩不足。

肾着汤也叫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第16条: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古人以腰属肾,湿痹在腰,故名为肾着。

腰背寒湿,故其人身体重而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肿状,但反不渴而小便自利,与一般的水气病不同,水不在胃,故饮食如故。

这个小便频多,晚上明显,有遗尿,说明病在下焦,所以此患者治疗是以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来治疗。

茯苓、白术并用,温中祛寒,所以治小便自利,小便频数,干姜重用,配合茯苓、白术更治太阴里虚寒。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在此的用意是根据《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8条:夫失精家,小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10岁的儿童当然不是失精家,我们可以根据这条去推论,遗尿,遗精、失精,都是因为固涩不好了,肾气不固了,营卫不和所致,所以在此用上了桂枝龙骨牡蛎汤。

小儿遗尿

小儿遗尿
1)探病因,重责肺脾肾:遗尿的发生虽责于肾虚膀胱失约,但与肺脾气虚也有密切关系,久病也可累及于心。
2)立治法,重下兼顾上中:治疗时当肺、脾、肾三脏同治,临症时,依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立症的不同,再施以不同的侧重,同时酌加清心开窍之品。
3)自拟“止遗方”:据其多年的临床经验而拟。该方肺脾肾三脏同治,开敛固涩并用,并随症减,适应于一切遗尿患儿,其组方如下:
2.2 小儿的体质特点
(1)稚阴稚阳
《温病条辨?解儿难》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稚”为幼小、柔弱之意;“阴”泛指小儿有形之体,包括肌肤、皮毛、脏腑、筋骨、经络、血脉、津液等物质基础;“阳”则指建立在小儿形质之上的生理功能。现代医家将稚阴稚阳释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其病理意义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即小儿抵御病邪侵袭的能力较成人差而易生病;患病后病情变化较快,往往可形成一种寒热虚实错综复杂的病况,即“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小儿遗尿症(enuresis in children)是指小儿(≥5岁)睡眠状态下不自主排尿≥2次/周,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遗尿。原发性遗尿症是指尿床从婴儿期开始,未曾有持续6个月以上的不尿床期,约占80%;继发性遗尿症是指6个月以上的不尿床期后再次出现尿床。
2.中医对小儿遗尿的认识
2.1 尿液的正常代谢过程
治疗当温补肾阳,固涩小便。方选菟丝子散加减。
(2)从气论治—肺脾气虚,上不制下
膀胱失约是导致遗尿的最终病机。然而影响膀胱失约的不独为肾,其他脏亦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载“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可见,肺气不足也能引起遗尿。
炙麻黄3-6 g,煨白果9-15 g,补骨脂、台乌药各10-15 g,太子参15-30 g,石菖蒲、覆盆子各10-15 g,生山药15-30 g,桑螵蛸10-15 g,生黄芪、益智仁各15-30 g,鹿角霜(冲服)6-9 g。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遗尿是指在睡眠中,因膀胱肌肉张力降低而导致尿液不受意识控制,在床上或裤裆里发生了尿失禁。

对于儿童来说,遗尿是一种常见病症。

中医医学认为,遗尿可以由多种原因导致,常见的病因有脾肾两虚、湿热内蕴等。

本文旨在探讨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对小儿遗尿进行治疗的疗效观察。

一、治疗方法1. 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施治是中医学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之一,它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对于小儿遗尿的辨证施治,主要根据不同的证候进行治疗。

一般来说,治疗小儿遗尿时,要先辨证,再施治。

常见的中医辨证方法有望闻问切和望诊法。

其中,望闻问切辨证施治方法较为常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脾肾两虚型脾肾两虚型是小儿遗尿症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特点为小便清长,夜间多梦,神疲乏力,面色暗淡,舌质淡红,苔白薄,脉细弱等。

针对这种证候,可以采用中药养心丸等进行治疗。

(2)湿热内蕴型(3)膀胱气虚型2. 饮食调理中医饮食调理是中医辨证施治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治疗小儿遗尿病症时,还应注意合理的饮食调理,尤其在脾肝肾的调理上要做好。

具体措施包括少食辛辣刺激的食品,多食富含蛋白质、钙、锌、镁等微量元素的食品,如瘦肉、鸡蛋、鲤鱼等。

此外,还需要控制饮食中的过多的糖分和盐分等。

3.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锻炼对于小儿遗尿的防治效果也是非常重要的。

运动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增强肌肉弹性和控制膀胱肌肉的力量。

适合小儿进行的运动方式包括游泳、跑步、慢跑、骑自行车等。

二、疗效观察在上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对25例小儿遗尿患者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疗效观察。

结果如下:1. 治愈:17例,治愈率68%。

2. 显效:5例,显效率20%。

疗程结束后,患儿的尿床次数明显减少,已基本摆脱了遗尿困扰。

经过对病例的分析,发现治愈率高的患儿均采用了中药治疗,口味由辛温转化为甘平后,病情好转明显。

显效率和有效率较低的患儿主要因为辨证不精确或抓药不当所致。

无效率的患儿病情较为严重,考虑改变治疗方案。

如何用中医法治疗小儿遗尿[1]

如何用中医法治疗小儿遗尿[1]

如何用中医法治疗小儿遗尿1. 引言小儿遗尿,即夜间尿床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

在中医眼中,小儿遗尿多属于肾虚失韧或湿热蕴结所致。

本文将介绍中医方法治疗小儿遗尿的原理、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2. 中医理论与小儿遗尿关系中医认为,小儿遗尿与肾脏功能不完善有关,主要与肾虚失韧或湿热蕴结有关。

肾虚失韧是指肾脏功能不健全,无法控制尿液排出,而湿热蕴结则是指湿气和热气在膀胱中滞留,导致尿频、尿急、尿不尽等症状。

因此,通过调理肾脏功能和祛除湿热,可以有效治疗小儿遗尿。

3.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方法3.1 营养调理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来增强肾脏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调理方法:•增加补肾食品的摄入,如黑豆、黑芝麻、核桃等。

•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生姜、葱蒜等。

•多饮水,多吃蔬果,并注意合理搭配。

3.2 中草药调理中草药是中医治疗小儿遗尿常用的方法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中药方剂:•四神汤:由黄柏、连翘、栀子、茯苓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排湿的作用。

•左金丸:由当归、黄耆、黄芪等中药组成,具有补益肾脏、调节体内阴阳平衡的作用。

中药调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选药和剂量,最好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3.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可以有效缓解小儿遗尿的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针灸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肩窝下,是调节脾胃和益气补阳的穴位。

•脾俞:位于背部脊椎最突起的点上,是调理脾胃功能的穴位。

•肾俞:位于背部腰部最突起的点上,是调理肾脏功能的穴位。

针灸疗法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3.4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有效方法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按摩方法:•肚脐周围按摩: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肚脐周围,可以刺激脾胃功能和肾脏功能。

•穴位按摩:按摩足三里、脾俞和肾俞等穴位,可以调节相应的脏腑功能。

推拿按摩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中医儿科学孩子大小便失禁中医这样调理

中医儿科学孩子大小便失禁中医这样调理

中医儿科学孩子大小便失禁中医这样调理孩子大小便失禁是让家长颇为头疼的问题,不仅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还可能给孩子的心理带来阴影。

在中医儿科学中,对于孩子大小便失禁有着独特的调理方法。

中医认为,孩子大小便失禁的原因较为复杂。

首先,先天禀赋不足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孩子在先天发育过程中,肾气亏虚,就会影响肾对二便的固摄作用,从而导致大小便失禁。

其次,后天的调养不当也不容忽视。

比如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肥甘厚味,损伤了脾胃功能,使得脾失健运,无法正常运化水湿,水湿下注,也可能引发大小便失禁。

再者,孩子受到惊吓、情志不舒,导致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同样会影响二便的正常排泄。

对于肾气亏虚引起的大小便失禁,中医调理重在补肾固涩。

可以选用一些具有补肾作用的中药,如熟地、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杜仲等。

熟地能够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山茱萸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的功效;山药能健脾补肾;菟丝子和杜仲则可以补肾阳、强筋骨。

这些中药相互配伍,可以起到补肾气、固摄二便的作用。

同时,还可以配合一些食疗方法,比如让孩子多吃一些核桃、黑豆、黑芝麻等具有补肾作用的食物。

脾胃虚弱导致的大小便失禁,调理的重点在于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常用的中药有白术、茯苓、党参、黄芪、薏苡仁等。

白术能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党参和黄芪可以补中益气;薏苡仁则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作用。

在饮食方面,可以给孩子多喝一些山药粥、南瓜粥等,以健脾养胃。

如果是情志因素引起的大小便失禁,中医会注重疏肝理气。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白芍、郁金、青皮等。

柴胡能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柔肝;郁金行气解郁;青皮疏肝破气。

此外,家长要注意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避免孩子过度紧张和焦虑。

除了中药调理,中医的外治法对于孩子大小便失禁也有不错的效果。

比如艾灸,通过艾灸关元、气海、肾俞、命门等穴位,可以温补肾阳、培元固本,增强肾的固摄功能。

按摩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家长可以轻轻按摩孩子的腹部,顺时针方向揉动,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功能。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原发性遗尿疗效观察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原发性遗尿疗效观察
肾与活血并重之法 , 一方面补肾可以促进胰 腺再 生及 分泌功能 ,
明: 丹参有扩张血管 , 增加微循 环血 流的作用 ; 川芎 、 桃仁 、 红花 能增加微血管开放数 目和微循 环血流 的速度 ; 黄芪为补气诸 药
之最, 力专性走 , 行全身 ; 周 当归养血柔 筋 , 润脉道 而通络 ; 濡 水
关键词 : 小儿原发性遗尿症 ; 中医药疗法 ; 遗尿散 外敷 ; 醒脾 养儿颗粒 内服
中图分类号 :2 2 R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0一 7 4 20 ) 5— 07— 2 1o O o (o9 0 03 0
小儿遗尿是指 患儿夜 间睡眠 中小 便 自遗不知 , 醒后 方觉的
增加组织对胰 岛素的敏感性 , 促进对 葡萄糖的利用 , 降低 血糖 ,
调节脂代谢 。另一方面活血化瘀可以有效地降低 患者血液粘稠 度, 改善糖 、 脂肪的代谢 , 复正常 的血循环及神经营养 , 恢 从而达
到治 疗 的 目的 。补 肾 活血 通 络 汤 方 中 山 茱 萸 、 地 滋 补 肾 阴 . 生 二
6岁者 , 每次4 , 日3次; l g每 7一 5岁者 , 每次 6 8 , 日2次。 — g每 内服外敷组 : 用遗尿散外 敷和醒脾 养儿 颗粒 口服。服法 采
与剂量同上。
共观察治疗 2 o o 6年元 月 一 08年元月在我 院门诊治疗 的 20
三组均临睡前 2小时禁水及食含水分较多的食物。3 0天为
使周 围神经的缺血状态得到改善 , 且能降低血糖 , 从而获得满 意
的治 疗 效 果 。
( 收稿 日期 :0 9一 1 2 编辑 : 2 0 O —1 邵企红 )
湖北 中医杂志

3 ・ 8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小儿遗尿,也称尿床,是指在儿童已经达到控制排尿的年龄(通常为5~6岁)后,仍然发生无意识的尿液排出现象。

小儿遗尿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给患儿和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传统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的方法丰富多样,疗效明显,受到了患儿家长的认可和信赖。

中医认为,小儿遗尿的发生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膀胱功能失调。

其中主要原因有“肾虚”、“脾虚”、“胃火”、“湿热”等因素。

针对不同的病因,中医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例如中药治疗、针灸、艾灸、推拿等。

一、中药治疗:中医认为,小儿遗尿的发生与脾肾功能失衡密切相关。

通过选择具有滋补脾肾、固涩止泻功效的中草药,以调节脾肾功能,加强膀胱控制能力,对小儿遗尿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熟地、山药、枸杞子、茯苓、白术等。

家长需要根据中医医生的指导,合理选择中药材,按照医嘱的方法和用量进行煎煮服用。

二、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对小儿遗尿也有良好的疗效。

通过选穴调理脾肾,增强脾肾功能,改善膀胱的控制能力。

常用的穴位有关元、神阙、足三里等。

家长可以选择到正规的中医针灸诊所,寻求专业中医师的帮助,进行针灸治疗。

三、艾灸治疗:艾灸是一种通过燃烧艾条,对特定穴位进行热疗的中医治疗方法。

艾灸可以温经散寒,调理脾肾功能,改善膀胱的控制能力。

家长可以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掌握艾灸的方法和要领,进行家庭艾灸治疗。

四、推拿治疗:儿童推拿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小儿疾病的中医方法。

根据中医理论,通过推拿按摩调理脾肾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脾肾功能,改善膀胱控制能力。

推拿手法温和,适合小儿接受。

家长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推拿手法,在家进行治疗。

在中医治疗小儿遗尿过程中,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及时就医:发现小儿遗尿症状后,应及时到正规的中医诊所就诊,寻求专业中医医师的帮助。

医师会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配合治疗:家长需要积极配合中医医师的治疗,如按时服用中药、进行针灸、艾灸或推拿治疗,同时调整饮食、生活习惯等。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夜晚遗尿怎么办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 夜晚遗尿怎么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夜晚遗尿怎么办
导语:小朋友长大了,家长都会认为小儿不会有尿床的现象,偶尔出现也不在意,其实这个属于遗尿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症状加重,今天就来给家长们
小朋友长大了,家长都会认为小儿不会有尿床的现象,偶尔出现也不在意,其实这个属于遗尿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症状加重,今天就来给家长们介绍一下小儿遗尿的原因,相信大家看完之后会有启发。

小儿遗尿是什么原因
1.遗传因素
夜遗尿通常在家族中显性遗传,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机率尿床。

若父母一方有曾为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有
1/2的机率患病。

2.疾病因素
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

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

3.睡眠很深
不能及时醒来排尿。

4.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
由于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夜遗尿患者随年龄的增长,症状或许有所改善,停止尿床;但停止夜遗尿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甚至有1%的人进入青春期后还继续尿床。

小儿遗尿的偏方
1、炙麻黄、五味子、山药、益智仁各10克。

先用适量清水浸泡30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尿反复3—4影夜,白天多动少静,性情急躁,神情
恍惚,健忘,记忆力不集中,夜寐则深沉,不易唤醒,形 体瘦小,舌质淡红,脉细数,证属心肾不交,心气不足虚 热内扰,心志不能下达于肾,肾失闭藏而致遗尿,治以 补养肾心,交通心肾,方用桑螵蛸散为基本,方中桑螵 蛸、党参、茯神、当归、龙骨、龟板补养心肾;石菖蒲、远 志、通窍醒神,交通心肾;桑螵蛸收敛止遗,服14剂,后 患儿出现唇红、舌糜,舌边尖红、脉数。证属心火偏旺, 加黄连、木通、灯心草、生地即合导赤散之意,用5剂 后,症状明显缓解,夜尿次数减少1—2次,家长夜间时 唤患儿起夜,加之用药合针炙、捏脊疗法联合治疗,半 年后夜尿1次/d,后随访半年无复发。 3讨论 d,JL遗尿一证发现三焦的气化,肺脾肾三脏的功 能,特别是肺肾两脏功能在d,JL遗尿治疗中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故而补益肺脾肾p J。此外,针对四类型 但睡中遗尿,呼之不醒,或醒而朦胧不清者,可见于各 型之中,用药均可加用石菖蒲、远志,用以醒神止遗,单 方应用也有效,据《名医别录》中记载有石菖蒲“止小 便利”的记载,《范汪方》中:“治小便一El一夜数十行, 石菖蒲、黄连二物等分,治筛,酒服方寸匕”,《滇南本 草》记载远志能“缩小便”,治“滑精不禁”。《本草逢 原》对石菖蒲、远志这种止遗缩小便的功效,解释为养 心气、益肾阳。桑螵蛸、益智仁是治疗d,JL遗尿常用药 物且疗效很好,二药温肾固脬,收敛止遗,虽性味偏温, 但不辛热,也可用于各证型的遗尿。麻黄治疗遗尿,除 肝经温热证外,其余各证均可配用,特别是在温补睥 肾、固涩收敛的方剂中加入麻黄,能提高疗效。有临床 证明。患儿服药后,不仅夜间易于唤醒或自醒,而且小 便次数减少。 祖国医学认为∞J:尿液的生成与排泄,与气化、水 道和膀胱有关。五脏中肺为水之上源,脾居于中焦,主 运化水湿,肾为水之下源,三脏之气盛衰与否,直接影 响尿液排泄的正常与否。遗尿的成因与上述因素有 关,但总以肺脾肾三脏之气虚阳虚,不能通调水道,致
万方数据
2010年第38卷第3期
V01.38.No.3.2010





・63・
A(.ta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甘草59。服药7剂后,遗尿略减2—3次/夜,咳轻、咽 红减,舌淡苔薄腻、脉沉缓,以上为基础加入煅龙骨 lOg,又服7剂。后遗尿l~2次/夜,咳止,舌淡苔根略 腻、脉沉缓,原方去陈皮加煅龙骨lOg,狗脊59,又服3 付。后遗尿已轻,偶遗尿,尿利,但哭闹、焦虑、舌淡苔 白、脉沉缓,以原方为基础加煅龙骨lOg,炒枣仁lOg, 柏子仁lOg,又服14付,后遗尿消失、腹痛消失,不易 感冒,以原方为基础,调剂,汤药又服一月停药,后制成 蜜丸,半年后见d,JL体壮,后未发遗尿。 病例二何××,女,7岁,该患儿遗尿7年,睡中

・62・




2010年第38卷第3期
V01.38,No.3,icine and Pharmacology
中医药治疗小儿遗尿体会
张良,谢宁。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关键词:小儿遗尿;中医药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392(2010)03—0062—02 泉丸;从心论治用交通心肾佐以收摄法,常用方剂桑螵 蛸散(桑螵蛸、党参、茯神、远志、当归、龟板、龙骨,)心 火偏旺可加导赤散;从肝论治用疏肝清热、佐以利湿 法,常用方剂龙胆泻肝汤(龙胆草、山栀、黄芪、泽泻、 车前、柴胡、当归、生地黄、甘草);还有从肺论治而有 宣肺、温肺、清肺、益肺等法。 现代医家治疗本病过程中体会四型中以肝经湿热 型较少见,而其它三型较为多。尤以下元虚寒、肺脾气 虚为多。导师治疗本病以补益脾肾,固摄小便为原则。 温补肾阳药以补肾壮阳,肾气足则固摄有权,膀胱开阖 有度,遗尿自去;再用健脾及芳香化湿药以利于温补肾 阳药之力,用补肾健脾、固摄小便法必须以补而不腻, 不敛邪,用芳香化湿药而不温燥,这样使肾阳得以温 补,膀胱得湿煦,固摄有权,膀胱开阖有度,遗尿自去。 故拟方如下: 黄芪lOg,茯苓309,焦术59,炒山药lOg,桑螵蛸 159,鸡内金59,益智109,川断59,寄生59,砂仁59,石 菖蒲59,远志59,金樱子lOg,莲肉109。 方义:缩泉丸(山药、乌药、益智仁)合桑螵蛸散 (桑螵蛸、党参、茯苓、龙骨、龟板、石菖蒲、远志、当归) 之义。方中桑螵蛸、远志、石菖蒲、党参、当归补养心 肾;石菖蒲、远志通窍醒神,交通心肾;桑螵蛸收敛止 遗,白术、淮山药、茯苓补气健脾,增强运化功能;益智 仁温脾暖肾,兼有固摄之功;乌药行气暖脬,振奋膀胱, 与酸敛固肾的金樱子相合,能温阳化气,暖肾固脬,遗 尿可止,以本方为基础临证疗效尚好。 2典型病例 病例一赖X X,男,5岁,遗尿5年,几乎每夜均 遗尿,冬季寒凉之时尤甚,常一夜三四次,平素体质差, 易感冒咳嗽,形体瘦小,面色萎黄,纳少,时有腹痛,喜 温喜按,溏便无味,尾骶片示:无脊椎裂,舌淡苔白、脉
[1] [2] [3] 朱锦善.中医儿科临证心法[J].中国农村医学,199"/,25(3):5—7. 吴敏.遗尿症的中医辨证治疗研究及发展的切入点[J].中国中西 医结合杂志,2003.23(10):792. 乐鸣.中药治疗d'JL遗尿体会[J].实用I临床医学,2002,3(6):144.
[4]张良,宋立群.中医药治疗:bJL遗尿概况[J].中医药学报,2006, 34(I):34—36. [5]万力生./bJL遗尿症病因的再认识[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
收稿日期:2009一ll一20 修回日期:2010—01—10
小儿遗尿是指3岁以上的A;JL在睡中小便自遗, 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本病的发病率较高,据统计每 年超过3000万,约占学龄前儿童的5%一12%,以3~ 10岁d,JL较为多见,也有延至青年、成人者。3岁以下 的婴幼儿由于经脉未盛,脏腑未坚,智力未全,可引起 遗尿;或年龄虽3岁以上,因白天游戏过度,过于疲劳, 睡前饮水过多,而引起暂时性遗尿,或偶发一二次遗 尿,均不属病变。本病的预后良好,但长期不愈,可使 儿童精神抑郁,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当予重视。 目前西医治疗遗尿症常用盐酸丙米嗪、山莨菪碱、 遗尿丁、盐酸阿替丁等…,但有一定副作用,易停药后 反复发作,近年来用精氨酸加压素疗效提高,副作用减 少但价格较贵,不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停药后远期疗效 尚不稳定。相比较而言中医药在本病治疗上有其独特 优势所在,远期疗效肯定。 l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 中医辨证治疗有其独特优势旧j,《素问・宣明五 气论》中已有“膀胱……不约为遗尿”的记载,历代医 家也多认为本病发生为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肾气 不足,下元不固;也可因后天失养,病后失调,肺脾气 虚;或由肺脾及肾,导致肾虚;或心肾不交,水火不济, 心志不能下达于肾,肾虚不能主水,则膀胱不能固其水 液。也可因湿热内蕴,郁于肝经,热迫膀胱而致遗尿。 由此可见遗尿一证,不仅与肾和膀胱相关,同时涉及 肺、脾、肝、心、三焦、小肠等脏腑…。因此中医治疗应 据四诊所得而辨证用药,综上临床从肾论治用补肾固 摄下元法,常用方剂为固堤丸合桑螵蛸散(桑螵蛸、菟 丝子、覆盆子、益智仁、黄芪、党参、白果等);从脾论治 用健脾益气升阳同摄法,常用方剂补中益气汤(黄芪、 白术、陈皮、升麻、当归、柴胡、甘草、生姜、大枣)合缩
弱。证属脾肾两虚、阳气虚弱,治宜:补肾健脾止遗,方 药:太子参lOg,焦白术59,炒山药lOg,桑蛸159,鸡内 金59,葛根59,益智仁lOg,川断59,寄生59,焦山楂 lOg,榔片59,砂仁59,藿香59,石菖蒲59,陈皮lOg,炙
作者简介:张良(1977一),女,2009级博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谢宁(1957一),男,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 向:中医药防治老年病。
埋线及注射、敷脐、磁疗等)取效。如骶椎隐裂,或脊 柱裂,大脑发育不全,以及膀胱容积过小畸形等,其中
骶椎隐裂患儿引起遗尿证较多见,临床对服药疗效不 佳者,应予拍腹平片等检杳予以鉴别。体会:d,JL遗尿 一证,祖国医学文献早有论述,如《内经》中所论对本 论述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包括含义有二:一指排尿不能 自控而遗尿之症,二指d,JL睡中遗尿,醒后方觉的病 证。后人进一步发展了内经的理论,巢元方在《诸病 源候论》中,把睡中不觉尿出单列一病,指出:“夫人有 于睡眠不觉尿出者,是其禀质阴气偏盛,阳气偏虚,则 肾与膀胱俱冷,不能温制于水,则小便多,或不禁而遗 尿。”今人多遵从此说,故跟从导师辩论治疗此病从温 补脾肾人手,因益先天、补后天,止遗缩尿才可扶正同 本,巩同疗效。此外,本病的调护也十分重要,必须予 以重视。首先要耐心教育引导,树立治疗信心,不斥责 患儿,克服与消除各种顾虑和精神紧张。其次,白天勿 过度疲劳,适当游戏,傍晚后少饮水,临睡前排空小便, 使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再次,要适时地在每次遗 尿之前唤醒患儿使其主动排尿,并坚持一段时间。最 后,治疗取效后应巩固治疗1—2月,以防复发 总之,中医学认为本病责之肺脾肾三脏之虚及湿热 下注膀胱,治当同本止遗,或先治其标,再治其本,并注意 鉴别诊断,辨证治疗,必要时配合外治法,常获良效。 参考文献:
膀胱不能约束尿液而遗。内蕴热邪或外感热邪,与脾 湿相合,湿热下注于膀胱,或感染蛲虫,内扰膀胱,也可 导致本病发生,故列为一型。无论何型遗尿,均与膀胱 有关。肺脾肾肝等脏腑异常皆可导致膀胱不约发生本 病,但病位在膀胱。正如《内经》所云:“膀胱不约为遗 溺”。 现代医家多认为本病有虚实为因,但临床观察以 虚证为多,湿热下注型虽不少见,但在遗尿病中,所占 比例尚小,并且其本多为虚证,仅临床表现标实而已。 治疗时待其湿热已祛,仍需健脾固本,此为“正气存 内,邪不可干”之意。 本病多为脏腑功能障碍,一般见效快、疗效 好H。5 J。若为器质性病变,则仅靠中药效果较差,可适 当配合其他辅助疗法(外治法、针灸、推拿、按摩、穴位
(1):18—19,26.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