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馆诊断 小儿遗尿应辨证论治
全国名老中医治小儿遗尿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治小儿遗尿经验*导读:黄明志,已故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医儿科专家。
遗尿又称遗溺,俗称尿床,指5岁以上儿童夜间或白天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黄明志,已故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医儿科专家。
遗尿又称遗溺,俗称尿床,指5岁以上儿童夜间或白天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
黄老运用中药内服配合外治疗法治疗该病,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总结其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探病因,重责肺脾肾。
历代医家多认为,遗尿的发生是由于肾与膀胱虚冷所致。
《幼幼集成》云:睡中自出者谓之尿床,此皆肾与膀胱虚寒也。
故历代医家多从肾虚、膀胱失约着手,采用温肾固涩的治法。
黄老认为此理论不够全面。
因为遗尿的发生与肺、脾也有密切关系,肺主治节,为水之上源,具有上调水道、下输膀胱之职,肺虚则治节失司,令膀胱失约而发病,故《杂病源流犀烛》云:缘肺主气,以下降生水,输于膀胱,肺不能为气化之主,故溺不禁也。
脾主固摄,为水液运化之枢纽,脾虚则固摄无权,令水湿不化,直趋下焦而令自遗。
因此,《金匮》云:肺脾气虚,不能约束水道而病不禁者上虚不能制下者也。
临床观察发现;许多患儿有沉睡不易唤醒、或唤醒后仍神智昏朦等症状,考虑可能与心神有关。
总之,黄老认为,遗尿的发生虽责于肾虚膀胱失约,但与肺脾气虚也有密切关系,久病也可累及于心。
2.立治法,重下兼顾上中。
根据对该病的病因认识,黄老提出,治疗本病当肺、脾、肾三脏同治,临证时,依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立证的不同,再施以不同的侧重,同时酌加清心开窍之品。
据其多年的临床经验,拟止遗方以治之,该方肺脾肾三脏同治,开敛固涩并用,并随症加减,适应于一般遗尿患儿。
其组方如下:炙麻黄3克,煨白果9克,补骨脂、台乌药、桑螵蛸、石菖蒲、覆盆子各10克,太子参、生山药、生黄芪、益智仁各15克,鹿角霜(冲服)6克。
方中炙麻黄开宣肺气,煨白果收敛肺气,一开一敛,令肺行宣肃之职;石菖蒲、益智仁醒脑开窍,化痰浊而利心智,使不易唤醒的患儿一叫便知;生山药一味,肺脾肾三脏同补,上补肺、中健睥、下固肾,乃平补之佳品,药中之王道也;补骨脂、覆盆子、桑螵蛸补肾固涩,缩泉止遗;乌药、鹿角霜温肾阳,以助膀胱之气化;黄芪、太子参益肺气,令脾行固涩运化水湿之职。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
小儿遗尿是指儿童在控制尿液排出的能力正常发育之后,仍然出现尿床或者尿湿衣裤
的现象。
中医认为小儿遗尿多由于肾气不足、心肾不交等原因引起,所以在治疗上要针对
中医辨证进行治疗。
中医辨证分类是基于中医病理理论的,根据病人的病情表现和体质特点,辨别病人属
于何种证型,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针对小儿遗尿,常见的证型有湿热内蕴证、心
肾不交证、脾肾阳虚证等。
对于湿热内蕴证型的小儿遗尿,中医主要采用清热湿、利尿排湿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
中药有苦参、茵陈、黄连等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药物。
临床研究显示,通过中药治疗,可
以显著改善尿频尿急、尿床尿湿等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心肾不交证型的小儿遗尿,中医主要采用补肾固阳、安神定志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中
药有杞菊地黄丸、大腹皮、益心安神丸等具有补肾壮阳、安神定志作用的药物。
研究发现,通过中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儿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改善睡眠质量和情绪稳定性,达
到治疗小儿遗尿的效果。
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针对不同的证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治
疗小儿遗尿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需要运用中药的特点,疗程较长,因此家长
应与医生密切合作,坚持治疗,配合饮食、作息等方面的调节,才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由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期,辨证施治应注重个体差异,避免使用有激素、镇静剂等不良副
作用的药物,以保证儿童的健康安全。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小儿遗尿,又称夜尿遗失、遗尿症,是指患儿在夜间睡眠时未能自觉地控制大小便功能,表现为在睡梦中突然尿失禁,足量的尿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排出,给患儿及家庭带来了不便和困扰。
遗尿多发生于睡眠深度时,甚至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影响其健康成长。
遗尿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先天遗传、生活环境、心理因素、身体发育等有一定关系,但中医认为主要与脾肾不足、肝郁胁迫、心神不宁等相关。
中医治疗小儿遗尿主要从辨证施治入手,采用中医药调理法治疗。
一、中医辨证治疗小儿遗尿的基本原则1. 辨证施治:中医认为小儿遗尿的病因较复杂,需从脾肾虚弱、肝郁胁迫、心神不宁等方面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特点,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调理治疗。
2. 中西医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小儿遗尿的也可结合西药治疗。
辅助运用一些中成药、中药颗粒或者采用一些西药辅助治疗,有效缓解小儿遗尿的症状。
3. 个性化治疗:小儿遗尿患儿的情况各异,治疗需因人而异。
医生应在充分了解患儿病情、体质、生活习惯等基础上,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 脾肾虚弱型:表现为小便次数增多,夜尿量多,面色晦黯,容易疲乏乏力,舌质淡白,脉象沉迟。
可选用四物汤、六味地黄丸等益气补肾的中药进行治疗。
2. 肝郁胁迫型:患儿有明显的情绪波动,易激动或易怒,夜间尿频、尿急、尿不尽,舌质偏红,脉象弦滑。
可以应用柴胡疏肝散等疏肝解郁的中药进行治疗。
3. 心神不宁型:患儿情志不宁,易受惊恐,易惊醒,夜间迷梦、口渴、多汗、舌质红,脉象细数。
可以选用安神补心汤等镇静安神的中药进行治疗。
1. 观察对象:从某医院门诊收集了100例符合小儿遗尿诊断标准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范围为5-10岁,平均年龄7.5岁。
2. 治疗分组:将患儿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每组50例。
中药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案,西药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案。
3. 治疗周期:治疗周期为3个月,每月随访1次。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
小儿遗尿,指的是5岁以上的儿童在夜间睡眠时无法控制尿液的排泄,导致床上发生
尿液溢出的现象。
中医认为,小儿遗尿属于病症,与脾肾不足、肝郁气滞等相关,因此可
以通过中医辨证施治来改善症状。
一、常见辨证及治法
1. 脾肾不足型
辨证特点:患儿大便溏泄,面色萎黄,舌苔白而腻,脉细无力。
治疗方法:益气固脱,健脾益肾。
可配合服用六君子汤等中药进行调理。
二、实证治疗效果观察
1. 脾肾不足型
中医辨证治疗侧重于补气固脱,健脾益肾,通过调理脾肾功能,改善小儿遗尿症状。
实验证明,中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同时可以改善脾功能,增强体质,
降低复发率。
2. 肝郁气滞型
中医辨证治疗侧重于疏肝解郁,理气安神,通过调理肝气,舒缓情绪,改善小儿遗尿
症状。
实验证明,中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夜间遗尿发生的次数,同时可以
减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三、综合疗法的优势
针对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综合疗法具有较好的疗效。
常用的辅助治疗包括针灸、推拿、艾灸等,配合中药治疗可以进一步促进病情的改善。
还需注意平时的饮食调理,避
免食用寒凉、刺激性食物,保持规律作息,加强锻炼等。
小儿遗尿属于中医可调治的范围,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表明,中药治疗可以有效改
善脾肾不足、肝郁气滞、肾阳虚等症状,进而提高小儿的尿液控制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综合疗法的应用有助于进一步促进病情的康复。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小儿遗尿,又称夜尿症,是指小儿在睡眠中出现尿液失禁的情况。
这种病症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困扰,也给家长带来很大的焦虑和困扰。
中医认为小儿遗尿是由于脾肾阳虚或肝郁脾虚引起的,中医辨证治疗小儿遗尿效果良好,下面将结合临床实际,探讨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
一、对比研究对象1.1 对照组: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小儿遗尿患者6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5~10岁。
均采用西医药物治疗。
二、治疗方法2.1 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药物治疗,主要使用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类药物。
2.2 观察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一般采用益气健脾、固肾止遗的治疗原则,常用的中药有参苓白术散、健脾益肾丸等。
三、观察指标3.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小儿遗尿病情是否有所改善,包括频次、量的减少等。
3.2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观察小儿的夜间睡眠质量是否改善,以及是否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
3.3 不良反应情况:观察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四、观察结果4.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对照组中,有30例病情有所改善,占50%;观察组中,有50例病情有所改善,占83.3%。
观察组的病情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4.3 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对照组中,有7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占11.7%;观察组中,有4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占6.7%。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五、结论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中医辨证治疗小儿遗尿的效果优于西医药物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可以从调节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调理,对根本治疗小儿遗尿病症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中医辨证治疗在小儿遗尿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六、参考文献1. 张永平. 《小儿遗尿治疗新进展》. 中华现代儿科杂志. 2018(12):123-126.以上便是对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的简要说明,通过这项临床观察发现,中医辨证治疗在小儿遗尿疾病的治疗中有着显著的疗效,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辨证治疗小儿遗尿的研究和推广。
小儿遗尿中医辩证与治疗

小儿遗尿中医辩证与治疗
夫哥小课堂第101期
很多父母问夫哥,自己的孩子七岁了遗尿怎么办?
小儿遗尿一般都是睡觉的时候,不受控制,醒来后发现,多半由于肾阳不足啊,或者心肾不交,心主火,肾主水,水火不相交,心火不能温肾水,肾水不能济心火,这个时候心神不能内收,阳不入阴,那么应该滋肾宁心。
给大家带来个方子:孔圣枕中丹加减。
龙骨15克,龟板15克,炙远志6克,石菖蒲6克,覆盆子10克,桑螵蛸10克。
方解:
龙骨龟板一定要先煎,龙骨质重能够平肝潜阳,安神定志,固涩止遗。
龟板滋阴潜阳,益肾强骨,炙远志安神益智,石菖蒲安神定志,醒脾开胃。
前四味药为孔圣枕中丹。
加上覆盆子,种子的药一般对肾特别好,补肾固精,健脑益智。
桑螵蛸补肾助阳,固精缩尿作用。
一副熬两袋,早晚饭后服用一袋,如果遗尿严重可以中午和晚上服用。
坚持一段时间呢效果显著。
这期小课堂就到这里了,关注夫哥不迷路
祝福天下人身体康健。
如果您有问题可以留言,
大家相互探讨,利益苍生。
扫码即可沟通
私人订做:丸(大蜜丸/水蜜丸),散剂,膏方,丹,药酒,汤剂。
遗尿中医辩证论治

遗尿中医辩证论治遗尿中医辩证论治来源:老中医在线发布:laozhongyi遗尿是指5岁以上的小儿不能自主控制排屎,经常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
遗尿可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两种,前者是指持续的或持久的遗尿,其间控制排尿的时期从未超过1年;后者是指小儿控制排尿至少1年,但继后又出现遗尿。
据国外报道,约15%一20%的5岁儿童, 5%的10岁儿童,2%的12^~14岁儿童患遗尿症,即使至青少年后期或成人期,也还有l%一2%出入患遗尿症。
夜间遗尿的儿童中,男孩是女孩的2倍,且有明显的家族倾向。
未经治疗的遗尿症,每年有15%的儿童自行缓解。
本病大多病程长,或反复发作,重症病例白天睡眠中也会发生遗尿,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与生长发育。
中医学对本病有较全面的认识,《素问·宣明五气》明确指出:“膀胱不约为遗尿”,《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尿床候》也说:“夫人有于睡眠不觉尿出者,是其禀质阴气偏盛,阳气偏虚者,则膀胱肾气俱冷。
不能温制于水,则小便多,或不禁而遗尿。
”嗣后,历代医家均认为小儿遗尿多系虚寒所致,常用温补之法。
现代对本病的认识有了深入的了解,内服外敷、针推并施的综合疗法,不仅提高了本病的治疗效果,而且使本病的理法方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病因病机】一、病因1。
禀赋不足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肾气不足,下元虚寒,则闭藏失职,膀胱气化功能失调,而发生遗尿。
2。
病后失调大病久病之后,失于调养,致使脾运失健,肺气虚弱,“上虚不能制下”而遗尿。
3。
湿热内蕴或因疾病影响,或因饮食失调,以致湿热内蕴,郁于肝经,肝经疏泄失利,移热于膀胱而致遗尿。
4。
情志失调突然受到惊吓,或因小儿自幼缺乏教育,没有养成良好的夜间排尿习惯;或因小儿白天嬉戏过度,夜间睡眠过深,呼唤不应;或骤然更换新环境等,均可造成遗尿。
5。
其它因素少数患儿是由于器质性病变所致,如蛲虫病、尿道畸形、脊柱裂(隐性或伴有脊髓膨出)、脊髓炎、脊髓损伤、癫痫、大脑发育不全及膀胱容积小等。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

小儿遗尿的中医辨证治疗效果观察
遗尿是儿童常见的病症之一,中医学认为遗尿有多种病因,如脾虚湿盛、肾阳虚弱、肝肾不足、气血不足等,而不同的病因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
本文通过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小儿遗尿的效果,探讨不同的辨证方法和治疗方案。
1. 根据五脏旺相辨证治疗
五脏旺相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根据患儿的五脏虚弱程度来选择药方。
对于脾胃虚弱型的遗尿,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包括人参15g、白术15g、茯苓15g、炙甘草9g、泽泻15g、车前子30g。
此方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可增强脾胃功能,降低湿气,改善遗尿的症状。
2. 根据病情辨证治疗
根据病情辨证治疗是指根据患儿的病情发展而进行治疗,如临床上多见的肝肾不足型遗尿,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包括山药30g、茯苓30g、泽泻30g、熟地黄30g、枸杞子30g、牛膝30g、丹皮15g、龙骨30g、牡蛎30g。
此方能补肾益气,固涩止泻,改善遗尿症状。
3. 应用外用治疗
中医外用治疗是针对常见皮肤小儿病症,如黏液病、湿疹、疹痒等进行治疗。
对于遗尿症状明显的小儿,可使用温灸等外用方法治疗,如使用艾灸治疗,用艾叶加热后放在足背部灸穴位,如中府、关元、三阴交等穴位。
艾灸能温暖肾经,补益气血,调和脉络,对小儿遗尿症状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综上所述,在中医辨证治疗小儿遗尿时,应根据患儿的病因和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
中草药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应按照医嘱正确使用,同时积极配合生活护理和行为治疗,如控制喝水量、适当加强运动等,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医馆诊断小儿遗尿应辨证论治
导语:小孩儿如果3岁之后还是会发生尿床现象,作为家长要警惕了,这可能是小儿遗尿。
那么,什么是小儿遗尿?它有其他的症状吗?中医该如何治疗呢...
小孩儿如果3岁之后还是会发生尿床现象,作为家长要警惕了,这可能是小儿遗尿。
那么,什么是小儿遗尿?它有其他的症状吗?中医该如何治疗呢?
病因病机
下元虚寒,肾气不足:小儿因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虚弱导致肾气不足,下元虚冷,不能温养膀胱,膀胱气化功能失调,闭藏失职,不能约制水道,而为遗尿。
肺脾气虚:肺脾气虚时,上虚不能制下,下虚不能上承,致使无权约束水道,则小便自遗,或睡中小便自出。
肝经湿热:肝经湿热郁结,热郁化火,迫注膀胱而致遗尿。
辨证论治
1.下元虚寒证
[证候]睡中经常遗尿,多则一夜数次,面目少华,神疲乏力,肢凉怕冷,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而频数,舌质淡,苔薄白,脉沉无力。
[治法]温补肾阳,固涩小便。
[方药]桑螵蛸散合缩泉丸。
主要药物: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板、乌药、益智仁、山药。
伴痰湿内蕴、困寐不醒者,加胆南星、半夏、石菖蒲、远志以化痰浊、开窍醒神;伴纳差、便溏者,加党参、白术、茯苓、山楂以健脾和中助运。
2.脾肺气虚证
[证候]睡中遗尿,量不多但次数频,舌白神倦,懒言少动,纳少便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