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
抗结核药物的应用及不良反应处理

PZA 适宜空腹,EBM不受影响
PZA; 空腹利于PZAMB; 口服后75—80%经胃肠道吸收, 但进食对吸收和血药浓度影响较小
抗结核药物的应用
1、初治结核病的治疗 2、复治结核病的治疗 3、耐药、耐多药和严重耐多药结核病
标准短化方案制定的理论基础
化疗主要根据结核病灶中的四种生物学机理
A、菌群为代谢旺盛,快速繁殖的菌群,多存在于空洞壁或干酪病灶内 ,此菌群常造成病灶迅速进展,但对多数抗结核药物敏感,其中INH、 RFP作用最强。
B、菌群为存在于巨噬细胞内酸性环境中生长缓慢的菌群。PZA最敏感, INH、RFP略敏感
1、口服每日用量:3-4片,3次/日
2、需联合杀菌药组成治疗方案。
固定剂量复合剂
–固定剂量复合制剂(简称FDC)为多种抗结核药 品,按照一定的剂量配方制成的一种复合制剂, 其剂型可为片剂或胶囊。
–我国目前批准生产了FDC不同抗结核药品剂量的 二联方HR、三联方HRZ和四联方HREZ等
组合 RFP+INH EB+INH
RFP+INH+PZA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FDC剂量和剂型
剂型 每日服药
间歇治疗(3次/周)
150mg+75mg 片剂
300mg+150mg
150mg+150mg
胶囊剂 60mg+30mg
60mg+60mg
片剂 400mg+150mg
片剂 150mg+75mg+400mg 150mg+150mg+500mg
- 其他:变态反应、胃肠反应。
利福平 (rifampicin) 又名 (rifampin),简称RFP
常见抗结核药物的用途和副作用

常见抗结核药物的用途和副作用抗结核病药物是治疗结核病的首选药物,主要包括常用的四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四种药物的用途和副作用。
一、异烟肼异烟肼是治疗结核病最重要的药物之一。
它通过抑制结核杆菌细胞壁合成,阻断其生物学活性。
异烟肼广泛应用于结核病的治疗和预防。
用途:1. 治疗结核病:异烟肼是联合用药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常与利福平、吡嗪酰胺等其他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
2. 结核病预防:对结核病高危人群,如接触结核患者的人员、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等,异烟肼可用于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副作用:1. 肝脏损害:长期使用异烟肼会导致肝脏损害,表现为肝酶升高、肝功能异常等。
2. 神经系统反应:少数患者使用异烟肼会出现周围神经炎症状,如感觉异常、手脚麻木等。
3. 过敏反应:个别人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皮疹和关节炎等。
二、利福平利福平是一种广谱抗结核药物,对结核杆菌有强效杀菌作用。
它能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从而阻断其生物学活性。
用途:1. 治疗活动性肺结核:利福平常与异烟肼、吡嗪酰胺等药物联合使用,构成基础抗结核药物联合疗法。
2. 复杂结核病治疗:对于一些存在耐药菌株或合并其他感染的结核病患者,利福平常用于复杂治疗方案中。
副作用:1. 肝脏损害:长期使用利福平可引起肝功能异常,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2. 消化道反应: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3. 骨髓抑制:少数患者使用利福平会出现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贫血等。
三、吡嗪酰胺吡嗪酰胺是一种常用的联合用药,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
它通过干扰细菌的脂质代谢和核酸合成,抑制结核杆菌的增殖。
用途:1. 结核病治疗:吡嗪酰胺常与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联合使用,构成基础抗结核药物联合疗法。
2. 复杂结核病治疗:对于一些耐药菌株感染的结核病患者,吡嗪酰胺可作为复杂治疗方案中的一部分。
副作用:1. 神经系统反应:使用吡嗪酰胺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如头晕、头痛等。
抗结核药治疗方案

抗结核药治疗方案引言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目前,抗结核药物是治疗结核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及其治疗方案。
药物种类1.合用药物强直抗结核药物:以异烟肼、利福平为主,具有杀菌作用,是治疗结核病的首选药物。
利福平:具有很强的抗结核杀菌作用。
2.辅助用药物吡嗪酰胺:与异烟肼共同使用,具有协同杀菌作用。
呋塞米:合用于重症肺结核患者,具有抗炎作用。
利福喷丁胺:用于治疗骨结核、淋巴结结核等。
治疗方案根据结核病的不同类型及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药物的耐药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下面是常见的治疗方案。
初治方案1.标准治疗方案(4种药物联合治疗)–异烟肼 + 利福平 + 吡嗪酰胺 + 利福喷丁胺–异烟肼:300mg/日,口服–利福平:600mg/日,口服–吡嗪酰胺:25mg/日,口服–利福喷丁胺:600mg/日,口服–治疗周期为6个月,前两个月为疗程,之后维持治疗4个月。
2.加用地巴唑方案–在标准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地巴唑–异烟肼 + 利福平 + 吡嗪酰胺 + 利福喷丁胺 + 地巴唑–地巴唑:600mg/日,口服–治疗周期延长至9个月复治方案1.复治方案(5种药物联合治疗)–异烟肼 + 利福平 + 吡嗪酰胺 + 利福喷丁胺 + 乙胺丁醇–乙胺丁醇:750mg/日,口服–治疗周期为12个月,前两个月为疗程,之后维持治疗10个月。
–针对耐多药结核病或广泛耐药结核病,根据耐药情况加用其他药物。
用药注意事项1.药物剂量:根据患者情况确定药物剂量,遵循医生的指导。
2.药物联合:合理搭配药物,避免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3.用药时间:按照治疗方案规定的时间完成全程治疗,避免过早停药。
4.用药时间间隔:药物的用药时间间隔要均匀分布,不可忽略。
5.副作用:监测药物的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6.药物相互作用:注意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论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结核病的类型,以及药物的耐药情况来制定。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ppt

氨苯砜是最早用于治疗麻风的 抗麻风病药,具有抗炎和免疫
抑制作用。
利福平
利福平是一种广谱抗菌药,对 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均有较 强的抗菌作用。
氯法齐明
氯法齐明是一种抗菌药,对麻 风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同时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
乙胺丁醇
乙胺丁醇是一种抗菌药,对结 核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同时对麻风杆菌也有一定的抗
抗结核病药的疗效评估
临床试验
01
新药的疗效需要通过临床试验进行评估,比较新药与现有药物
的疗效和安全性。
耐药性检测
02
通过检测结核病菌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
,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患者随访
03
长期随访患者,观察其病情变化和预后情况,可以全面评估药
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02 抗麻风病药
抗麻风病药的种类
05 结论
对抗结核病和麻风病的认识
01
结核病和麻风病是两种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对人类的健 康造成严重威胁。
02
结核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盗汗等 。
03
麻风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常见症状包括皮肤损伤、麻木、疼痛等。
04
两种疾病的治疗都需要长期、联合用药,以彻底杀死病原体,防止耐 药性的产生。
联合用药的可能性
抗结核病药的联合使用
为了增强疗效并延缓耐药性的产生,研究如何合理地联合使用抗结核病药物是 未来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合理的药物配伍,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缩短治疗周期。
抗麻风病药的联合疗法
针对麻风病的治疗,探索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是一 个重要的方向。通过合理的药物组合,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复发。
药理学抗结核病药

(2)中疗程方案 (12个月) 常用于营养不良、恶性病且免疫功能 低下者。
(3)长疗程方案 (18~24个月) 常用于复发者和有其他合并症者。对 不规则治疗而耐药者可三药合用。
最常用的治疗方案为短疗程方案。
第二节 抗麻风药
一、 抗麻风药 氨苯砜(dapsone,DDS)
【抗菌作用】对麻风杆菌有较强的抑菌 作用。由于氨苯砜毒性较大,故不适于作 为一般抗菌药物应用。 抗菌机制与磺胺类药相似。 麻风杆菌能对本类药物产生耐药性。
【作用机制】
抑制分枝杆菌酸(mycolic acid)的合成, 使细菌丧失耐酸性、疏水性和增殖能 力而最终死亡。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完全, 分布广泛,穿透力强,透过血脑屏
障,脑脊液内浓度与血药浓度相近; 可渗入关节腔、腹水、胸水、纤维 化或干酪化的结核病灶中。
多在肝中被乙酰化成乙酰异烟肼, 少量以原形经肾排泄。
四、结核病的药物治疗原则
1)早期应用 结核病早期,因病变 部位血液供应丰富,药物易被输送 抵达病变部,达到较高效浓度并渗 入菌体。早期病灶内细菌生长繁殖 旺盛,对药物敏感性高。因此可获 得良好疗效。
2)联合用药 可提高疗效,降低毒 性,延缓耐药,交叉消灭耐药菌株, 不至造成优势菌的治疗失败和复发。 至于是2药或3药甚至4药合用,哪个 方案好?应依病情、既往用药史、 结核菌对药物的敏感性而定。 3)足量用药 为充分发挥药效,防 止或延耐药性的产生,用药剂量要 足,但一些不良反应严重的药物,
2)肝毒性 中老年人、快乙酰化型 者较多见,转氨酶升高。肝功能不良 者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 1.异烟肼可抑制苯妥英钠、双香豆素
类抗凝血药与交感胺等的代谢,导致这 些药物的血药浓度升高,作用增强。
抗结核药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抗结核药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威胁着全球公共卫生。
为了有效治疗结核病,抗结核药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本文将对抗结核药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进行探讨。
一、抗结核药的适应症1. 一线药物一线抗结核药是指常用于治疗结核病的首选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这些药物适用于以下情况:- 经微生物学或组织学证实的肺结核病患者;- 结核病伴有全身性症状,如发热、盗汗等;- 结核病患者属于结核菌感染高风险群体。
2. 二线药物二线抗结核药是指在一线治疗无效或耐药时使用的药物,包括嗪酰胺、庆大霉素、氟喹诺酮等。
这些药物适用于以下情况:- 经检测出耐药菌株的结核病患者;- 一线治疗无效的结核病患者。
二、抗结核药的使用说明1. 药物选择与方案根据结核菌的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使用。
一般情况下,应同时使用两种及以上具有抗结核活性的药物,以减少药物耐药性的发生。
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以及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
2. 长期治疗结核病的治疗通常需要长期进行,一般为6个月以上的标准治疗期。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示规律服药,并完成整个疗程,即使症状减轻或消失也不得擅自停药。
如果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评估和调整药物剂量。
3. 不良反应与监测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肝功能损害、视神经炎等。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肝功能、视力等方面的监测。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医生并进行调整。
4. 注意事项在服用抗结核药物期间,患者应遵循以下注意事项:- 避免同时使用与抗结核药物相互作用的其他药物;- 饮食应注意营养均衡,避免食用对肝肾功能有不良影响的食物;-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
结语:抗结核药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是确保结核病患者获得有效治疗的重要依据。
在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时,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案进行服药,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抗结核药的使用原则

结核病是指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通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结核病的用药原则主要包括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等五大原则。
1、早期:结核病患者常见治疗药物包括利福平片、异烟肼片、盐酸乙胺丁醇片等抗结核药物,对结核病患者首先需要注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病情持续进展,进而加大治疗的难度;
2、适量:由于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较大,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晕、嗜睡、乏力、视力减退等,因此服用抗结核药物的时候需要严格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服用,不可自行盲目大量用药;
3、联合:对于结核病患者还需要遵医嘱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或者延缓耐药性的出现,还可以提高杀菌的效果,更有利于结核病患者的治疗;
4、规律:结核病患者在使用药物时还需要注意严格在医生的指导下规律服药,不可自行随意调整用药或者停药,以免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而延长病情恢复的时间;
5、全程:初治结核病患者疗程通常需要持续6-9个月,而复治的结核病患者通常需要遵医嘱适当延长疗程,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不良反应:少、轻,但长期应用有:
1.神经系统毒性
周围神经炎:多见于营养不良及慢代谢型患者,表现为手、脚震 颤、麻木,同服维生素B6可治疗及预防。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用药过量所致,出现头痛、头晕、兴奋和视 神经炎,严重可致中毒性脑病或精神病。
1.不易进入脑脊液及细胞内。 2.只有抑菌作用 3.引起耐药性缓慢,与异烟肼和链霉素合用,可延缓耐药性
产生,不宜与利福平合用,因可影响利福平吸收。 4.抑菌机制是通过竞争性抑制二氢蝶酸合成酶,干扰细菌的
叶酸合成,使蛋白质合成受阻 5.常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长期大量损害肝脏。
乙硫异烟胺(ethionamide)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 药
PPT文档演模板
2023/5/11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第一节 抗结核药 Anti-tuberculosis drugs
分类
1.第一线抗结核病药:
疗效高、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较易接受。 如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等。
2.第二线抗结核病药:
毒性较大、疗效较差,用于一线药耐药或与其它抗结 核病药配伍。如:对氨基水杨酸、乙硫异烟胺、卡那 霉素、卷曲霉素、环丝氨酸等。
G+、G-、结核分枝杆菌
PPT文档演模板
抗结核病药及抗麻风病药
•四、抗结核病药的应用原则
1.早期用药 多渗出性反应 结核菌代谢旺盛 2.联合用药 提高疗效、降低毒性、延缓耐药性
一般:二联 异烟肼 + 利福平 严重:三联 异烟肼 + 链霉素 + 吡嗪酰胺
3.规范用药 4.全程督导 坚持全疗程规律用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年代后:随着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大量 抗结核药的出现,化学疗法逐渐成为治疗结核病 的主要手段,并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疗效。治愈 率曾达90%,甚至100%。 但近年来,由于多药耐药性结核杆菌的感染及治 疗不规范等多种原因,使结核病疫情回升,范围 变广,重新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传染病。
抗TB药分类:
O 11 10 NH 7 8
12 CH3
H3C 4
9 O 26 O 2 27 CH3 3 1 O OH
N
N
N
CH3
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DNA依赖的RNA聚合酶(DDRP) -达到抑菌和杀菌的作用 DDRP的抑制导致在RNA起始链的阻断 RNA聚合酶(DDRP)结构中 -蛋白质的芳香氨基酸 -含两个Zn原子的酯酶
临床应用 各种类型结核病 联用 麻风病 耐药金葡菌等敏感菌引起感染 脑膜炎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脑膜炎 胆道感染 眼药水治疗砂眼、结膜炎等
不良反应
胃肠刺激反应 较常见 肝损害 少数人出现,用药期间要定期检查肝 功能 与异烟肼合用时发生率增加 过敏反应 致畸胎作用 孕期禁用 其代谢产物为砖红色,故可使粪、尿、泪、痰、汗 液呈红色,应告知病人,以免病人惊恐
抑制分枝杆菌细胞壁分枝菌酸合成,减弱结核 杆菌的耐酸能力;抑制结核分枝杆菌膜磷脂的 合成,改变膜通透性 有杀菌和抑菌作用 易产生耐药性,强调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增强疗效,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代谢
(1)主要代谢物为N-乙酰异烟肼 异烟肼乙酰化速度因基因差异而不同,故使用 剂量因按病人需要调节 (2)具有肝毒性-乙酰肼
(1)强化治疗期,约需3个月,选用强效药联合, 二联、三联或四联,尽快控制症状,使痰菌转 阴,促进病灶吸收稳定。
1.长期疗法
( 2 )巩固治疗期,一般 1~1.5 年,单用异烟肼 或联合用药,以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对空洞型、干酪性、粟粒性结核和结核 性脑膜炎用药不少于2~3年。
2. 短程疗法 6个月 (1)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治疗2个月。 (2)异烟肼、利福平,治疗4个月。 治愈率高、复发率低、耐药性少、安全性高
(二)盐酸乙胺丁醇
Ethambutolhydrochloride
1 结构和化学名
(2R,2R’)-(+)2,2’-(1,2-乙二亚氨基)双-1-丁醇二盐酸盐
4 CH3 OH 1
3 3` H3C 4` 2` NH CH * 1` OH
2 CH NH *
理化性质
鉴别:NaOH溶液与CuSO4试液反应, -生成深蓝色络合物 代谢 代谢为醇,进一步氧化为酸。 用途 治疗对异烟肼,链霉素有耐药性 肺结核 多与异烟肼,链霉素合用。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 染病。根据临床应用及作用特点可分为两类: 一线药: 异烟肼 利福平 链霉素 吡嗪酰胺 乙胺丁醇 二线药: 氨硫脲 卷曲霉素 对氨水杨酸 乙硫异烟胺 卡那霉素
前者疗效较高、不良反应较少;后者毒性较大、 疗效较差,主要与其他抗结核病药配伍,用于对 一线抗结核药产生耐药性或不能使用一线药的患 者。 近年来,又开发研制出一些疗效好、毒副作用相 对较轻的抗TB药,如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
H3COOC H3C O 24 25 CH3 19 20 CH3 17 H3C 21 OH OH H3C 4 OH 5 O 26 O 2 27 CH3 3 1 O
CH3
14 13 O 11 12 CH3
OH 6
10 NH 7 8 N N N CH3
9 OH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快、完全,食物或PAS同服可减 少吸(同服需间隔8——12小时) 穿透力强,体内分布广 经乙酰化代谢,与INH有协同作用 肝药酶诱导剂,能加速避孕药等代谢 主要从胆汁排泄 分泌物(尿、粪、泪液、痰等)呈桔红色
第二节
抗结核药
Tuberculostatic
毛远博
结核病治疗进展 20世纪30年代前:治疗结核病主要采取休息、增 加营养提高抵抗力、多吸新鲜空气相结合的卫生 营养疗法。由于缺乏有效的抗结核杆菌药,其治 疗受到了根本性的限制,治愈率仅25%,死亡率位 居所有疾病之首。 30~50年代:以上述营养疗法为基础,用物理方 法压缩肺组织促进病灶愈合,治愈率上升至40%左 右。
常用三联
严重肺结核病如粟粒性结核、结核性脑 膜炎宜采用三联或四联: 异烟肼 + 利福平 + 乙胺丁醇 异烟肼 + 乙胺丁醇 + 链霉素 异烟肼 + 链霉素 +对氨基水杨酸
3. 全程规律合理用药 结核杆菌可长期处于静止状态, 需要长期规律用药,使细菌在浸润生长期被抑 制或杀灭,避免复发。 1.长期疗法
第二节
抗结核病药应用原则
1. 早期用药
(1) 早期病灶内结核杆菌生长繁殖旺盛,对药 物敏感。
(2) 病灶内血流供应充分,药物易于渗入。
(3) 发病初期机体抵抗力强,有助于控制病变 的进展。
2. 联合用药 目的: ① 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② 减少每种药物用量,降低毒性。 ③ 延缓耐药性,杀灭耐药菌。 采用二联、三联或四联。
O O NH NH CH3
O H2N NH CH3
N
用途
对结核杆菌有抑制杀灭的作用 -各类活动型结核病 -特别适合于结核性脑膜炎 单用 早期、轻症结核病或预防给药 联用 其他类型的结核病
不良反应与防治
长期应用有 ① 外周神经炎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INH致Vit B6 缺乏,用Vit B6 少量预防 ② 肝损害 乙酰化产物—单乙酰异烟肼(肝毒物) 快乙酰化多见,定期复查肝功能
氨基糖苷类 –链霉素、卡那霉素 利福霉素 环丝氨酸 紫霉素 卷曲霉素
二 代表药
Hale Waihona Puke 异烟肼Isonizid * 乙胺丁醇 吡嗪酰胺 对氨基水杨酸 利福霉素 链霉素
( 一)
异烟肼Isonizid * (雷米封rimifon)
1
•
结构与化学名 4-吡啶甲酰肼
(4-Pyridinecarboxylic acid hydrazide)
S N NH NH2
O
NH
NH2
HN O
CH3
N
N
氨硫脲
异烟醛缩氨硫
异烟肼
作用特点
① 高效、价廉 ② 口服吸收好 ③ 分子量小,穿透力强 ④ 大部分经乙酰化代谢,存在快、慢乙酰 化代谢型,影响药物疗效和毒性的发生率和程 度 ⑤ 为肝药酶抑制剂,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抗菌机制
链霉素 ( Streptomycin )
最早应用的抗结核药。抗结核作用仅次于 异烟肼和利福平。 1. 穿透力弱,不易进入细胞内及纤维化、干 酪化和厚壁空洞病灶,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对 结核性脑膜炎疗效差。 2. 对浸润性肺结核、粟粒性肺结核疗效好。
链霉素 ( Streptomycin )
3.易产生耐药性,必须联合用药。 4.长期应用,应注意对第8对脑神经的毒性。 5. 用于重症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播散性 结核,作为联合用药的一种。
CH3
CH3
14 13
OH OH 5 OH 6
O 11 10 NH 7 9 8 R
利福霉素
大环内酰胺抗生素
12 CH3
H3C 4
O 26 O 2
3 1 O R
27 CH3
由链丝菌发酵液中分离出的利福霉素A、B、C、D、 E等物质 结构特征(1)27个碳原子的大环内酰胺, (2)萘核, (3)平面芳香核与立体脂肪链连成桥环
对氨基水杨酸 5. 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10%~30%),但毒性小。 (1) 胃肠道反应 (2) 易在尿中析出结晶损害肾脏,碱化尿液 可防止,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3) 抑制凝血酶原生成,与口服抗凝血药合 用时应注意出血。
H3 COOC H3C 21 H3C O 24 25
CH3 19 20 OH
抗菌谱 3. G+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 球菌作用 强。
4. G—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有效。
5.高浓度对天花病毒、沙眼衣原体有抑制作用。
对利福霉素SV结构改造得利福平
H3 COOC H3C H3C O 24 25 21
CH3 19 20 OH
CH3
CH3
14 13
OH OH 5 OH 6
一 抗结核药分类(合成抗结核药和抗结核抗生素)
1 合成抗结核药:
异烟肼(Isonizid) 对氨基水杨酸 (Para-aminosalicylic Acid) 乙胺丁醇(Ethambutol hydrochloride)
O NH2 NH N
NH2 O OH OH
CH3
NH H3C OH
NH
OH
2 抗结核抗生素:
的
抗菌机制 对繁殖期结核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耐药性 不易产生耐药性 主要与异烟肼、利福平合用 不良反应 较少 长期—球后视神经炎,与剂量有关每日15mg/kg, 发生率低 定期作眼科检查
吡嗪酰胺(pyrazinamide, PZA)
特点: 口服吸收迅速 酸性环境中作用增强,能在细胞内有效杀 死结核杆菌 易产生耐药性 长期大量应用有肝毒性,联合用药参与短 程疗法,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对氨基水杨酸 ( Para—aminosalicylic Acid,PAS) 1. 不易透人细胞和脑脊液 ( 除脑膜炎时 )。 2. 在肝内乙酰化灭活,与异烟肼合用,可竞 争乙酰化酶,使异烟肼游离浓度增高,产生协 同作用。 3. 耐药性形成缓慢,停药后可较快恢复敏感 性。 4. 常与异烟肼合用,治疗各种结核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