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病新型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结核病新药研发进展

药肺 结核 治疗有效 的抗 结核病新药。 开发抗结核 病 新药 的主要 目标 包 括寻找 快速作 用 药
物, 以期 能够缩短 现行肺 结核长治疗期 , 及开发对耐药结核
杆 菌有 活性药物 、 对持 续性 和休 眠性结核杆 菌均具 活 开发
性药物等。尽管 目前 抗结 核病药 物开发管 线有限 , 但还 是
・
54 1
上海医药
20 0 8年
第2 9卷
第 1 期 1
l 硝基 咪唑 类化合 物 由 R 34 v57基 因编码 酶的催化下被结核杆菌代谢性地激活 , 许多硝基眯唑类化 合物 ( 别是咪 唑并 嗯唑和 咪唑并 进而才 能发挥 抗 结核杆 菌 活性 。O C一 663在 5m / g 特 P 78 g k
( C =00 6 gm ) MI .0 / L
・ ・
二芳基 喹啉类化合 物/ M 2 7 T C 0
・
对耐药结核杆菌有优异的体外活性
m ) L
( C = 00 - .9 MI . 1 0 0
・
在结核杆菌感染小 鼠和天竺 鼠中呈 良好的体内活性
・
对休眠性结核杆菌具有体 内杀菌活性 T 2 7正处 I MC 0 I A期临床研究阶段 对多药耐药结核杆菌有好的体外活性 治疗多药耐药肺结核患者有效
抗结核病新药研发进展
肺结核仍是全球最 常见和最 严重 的感染性 疾病 之一 。 世界 卫生 组织 估 计 , 球 每年 新诊 出肺 结核 病 例数 约 达 全
80 人 , 8万 每年 有近 10万人 死 于该 病 。肺 结 核 的发生 率 6 逐 年上升 , 而多药耐药( 特别是 泛耐药 ) 结 核的发生 率也 肺 在全球许 多地 区持续升高 , 由此成 为全球 一大严 重公共 卫 生问题 。相 比之下 , 新药 的开 发却滞 后于 肺结 核的治疗 和 预 防需求 。 自4 0多年前 利福 平 (im i) ra pn 上市后 , f 全球 范 围内仅批 准了利福布丁 (ib t ) raui 和利 福喷丁 (i pni ) f n raet e f n 菌感染患者化学 预防及 对难治性肺结核即多药耐药和泛耐
抗结核病新药研发进展

抗结核病新药研发进展抗结核病新药研发进展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肺部,但也可以影响其他部位。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2019年全球有10百万人患有结核病,其中有1.4百万人死亡。
结核病问题仍然是世界面临的健康挑战之一。
现有的结核病药物疗法需要长期治疗,并且长期的药物使用会导致耐药性出现。
本文将介绍一些新的抗结核病药物的研发进展。
BedaquilineBedaquiline是一种新型结核病药物,于2012年获得欧盟批准,并于2013年在美国上市。
它是第一个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结核病药物,用于治疗多药耐药结核病和广泛耐药结核病。
Bedaquiline通过抑制ATP合成降低菌体代谢,从而达到抗击结核菌的作用。
据研究表明,Bedaquiline治疗广泛或多药耐药结核病的疗效显著,获得了全球医学专家的认可。
PretomanirPretomanir是一种结核病新药,于2019年5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
它与Bedauiline和Linezolid组合使用,三药联合治疗对于治愈多药耐药结核病的患者有很大的帮助。
Pretomanir通过抑制mycolic acid合成来杀死结核菌,并显著提高了治愈患者的疗效。
研究表明,Pretomanir联合使用Bedauiline和Linezolid,可以缩短治疗的周期,减少药物使用的时间和副作用。
SutezolidSutezolid是一种治疗结核病的新型药物。
它和生物反应修饰剂Liniskin组合使用,可以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和副作用时间。
Sutezolid具有广泛的抗微生物谱,对多种微生物菌株具有杀菌作用,同时具有良好的组织渗透性,可以在肺部和外周组织中起到作用。
有研究显示Sutezolid可以在八周内治愈多重耐药结核病。
TBAJ-587TBAJ-587是一种针对结核病的新型药物。
它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从而杀死结核菌,研究显示,TBAJ-587能够在低浓度下杀死菌体,减少治疗的时间和副作用。
耐药结核病流行现状及抗结核药物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 R 9 7 8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6 — 1 5 3 3 ( 2 0 1 3 ) 1 3 . 0 0 0 3 . 0 5
Th e e p i d e mi c s t a t u s o f d r u g - r e s i s t a n t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a n d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a n i- t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d r u g s
XU Yi n . ME NG Xi a n mi n 一 . ZHANG Yo n g x i n 3
( 1 . S h a n g h a i P u b l i c He a l t h C l i n i c a l C e n t e r , F u d a n U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2 0 1 5 0 8 , C h i n a ; 2 . S c h o o l o f P h a r ma c y ,
・
专 家 论 坛
・
耐药结核病流 行现状及抗结核药物研 究进展
许 寅 孟现 民 张永信 。 2 0 1 5 0 8; 2 . 复旦 大学药学院 ( 1 . 复旦 大 学附属公共卫 生临床 中心 上 海
上 海 2 0 1 2 0 3; 3 . 复旦 大学 附属华 山医院 上海 2 0 0 0 4 0 )
摘 要 我 国是全球 2 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 的国家之一 ,同时也是全球 2 7个耐 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 国家之一。耐 多药结核病在许 多国家已成为主要公共卫 生问题 ,而研发新 型抗 结核 药物是 有效遏 制结核病 流行 和提 高结核病防治效果 的重要环 节之 一。本文介 绍结核 病、尤其是耐 多药结核病的流行现状 以及抗结核药物研发的最新进展 。
新型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

氟 喹诺酮 类药 物 中的第 三 、 药 物有 不少具 有 较强 的抗 结核 四代
分枝 杆菌 活性 。环丙 沙 星 已作 为抗结 核 药应 用于 临床 , 司帕沙 星属
于第 三代 喹诺 酮类 药物 , 核 杆 的作用 与异 烟肼 、 福平 相 当 , 对结 利 由 于 其具 有光 毒 性 , 床应 用受 到 一定 限制 ; 临 莫西 沙 星 、 加替 沙 星[ 6 1 和
罗 红霉 素 、 阿奇 霉素 、I4 8其 中罗红 霉 素抗 结核 分枝 杆 菌作 用最 G24 ,
强。 与利福平 和异烟肼 有协 同作 用 。 I48由 A bt 司开发 , G 24 bo 公 t 现处 于 临床前研 究 阶段。此类 药物有 良好 的药动 学特征 , 口服易 吸收 , 组
织穿透 眭好 , 组织 细胞 内浓度高 于血 药浓度 , 有 中等 长的半 衰期 。 并 2 氨基糖 苷类 . 4 此类 药物 中应用 较多 的有 阿米 卡星 、 异帕 米星 、 巴龙 霉素 。 中 其 阿米 卡星是 卡那 霉素 引入 氨基 羟 丁酰链 的半合 成 品 , 体外 抗结 核 杆 菌 的活性 高于卡 那霉 素 , 主要 用 于抗耐 药 结核 杆菌 。异 帕米 星是 庆 大 霉 素 B和 卡那霉 素 A 的结合 物 ,对 耐阿 米卡 星的结 核杆 菌有效 。 巴龙霉 素是从 链 霉菌 培养 液 中获得 的一 种 氨基糖 苷类 药 物 , 链霉 与
天然 抗结 核药物 —— 硫乙 酰霉 素 , 种低 分 子量化 合 物在 体 内和体 这
外 均 具有 抗 结核 能力 , 耐 药结 核 分枝 杆 菌亦 有 作用 , 研 制始 于 对 该 20 年 , 计进 入 临床应用 尚需数 年。 01 估
1 肽类 . 3
肺结核治疗进展

肺结核治疗进展肺结核(Tuberculosis,简称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近年来,肺结核的治疗进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本文将就肺结核治疗的新方法、药物和疫苗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新的治疗方法1. 全球核心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计划:此计划旨在提高耐多药结核治疗成功率。
通过联合使用包括里法布星、布达拉胺和异烟肼等在内的有效药物,从而减少药物耐药性。
2. 微生物组学: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索结核菌的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特征,以实现精准治疗和个体化治疗。
3. 快速诊断和检测技术: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进步,如PCR和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检测变得更加快速准确,为及时进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新的抗结核药物1. 利福平:这种新型抗结核药物可广泛应用于多种结核菌感染,特别是对多药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2. 抗结核新药开发: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开发更多种类、更高效和更安全的抗结核药物,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并应对药物耐药性的挑战。
三、肺结核疫苗研究进展1. BCG疫苗改良:BCG疫苗是目前最常用的预防结核病的疫苗,但其有效性存在一定限制。
研究人员正努力改良BCG疫苗,以提高保护效果和持久性。
2. 新型疫苗研发:目前,针对结核菌特定抗原的新型疫苗正在研发阶段,这些疫苗有望在预防肺结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上取得突破。
四、肺结核治疗策略1. 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包括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给药时间和剂量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2. 药物依从性:提醒病人按照医嘱规定规律服药,并监测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治疗的成功率。
3. 综合治疗:结合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健康教育,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健康。
总结: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合作的加强,肺结核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新的治疗方法、抗结核药物和疫苗的研究不断推进,为肺结核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抗结核病药的研究进展

哚奎 宁唑酮生物碱 , 其对敏感或耐药结核杆菌活性均高于异烟 肼,其作用机制可能为 D A嵌入剂, N 并可能存在毒性问题【】 1。 0 2 利福霉素类 随着利福平的发现 ,各国研究机构相继开发 . 9 了数个具有抗结核活性的利福霉素衍生物 ,如利福喷丁、利福 拉齐、利福布丁等 。利福喷丁于 19 年在美 国获得批准用于 98 治疗结核病 。利福布丁为利福霉素的螺旋哌啶衍生物,对结核 杆菌的抑菌作用比利福平约强 4 。主要用于分枝杆菌的肺部 倍 感染,对利福平耐药的结核杆菌菌株亦有效。利福拉齐 比利福 平具有更强 的杀菌作用 , 口服吸收好 , 对结核分枝杆菌 的 MI C比利福平强 6 4倍 ,而半衰期长达 6h 1 0t。 6 21 新 大环 内酯类 新大环内酯类药物是内酯环大小或取代 . O 类型与红霉素不同的半合成衍生物 ,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结核杆 菌作用 ,用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 。主 要衍生物以第二代的罗红霉素,克拉霉素, 阿齐霉素和第三代的 泰利霉素为代表,其中罗红霉素抗结核分枝杆菌作用最强[ 6 】 。 21 氨基糖苷类 氨基糖苷类中应用较多的有阿米卡星 ,异 . 1 帕米星 ,巴龙霉素等。阿米卡星是在卡那霉素结构 中的链霉胺 部分引入氨基羟丁酰链 , 其体外抗结核活性高于卡那霉素。异 帕米星是庆大霉素 B和卡那霉素 A的结合物 , 抗菌活性不如 阿米卡星, 但对耐阿米卡星的结核菌株有效。巴龙霉素是从链 霉菌培养液中获得的,主要用于多药耐药结核病的治疗[ 。 1 0 ] 2 2 喹诺 酮类 喹诺酮类药物属化学合成抗 菌药。其 中 . 1 第三 和第 四代有不少具有较强的抗结杆菌作用 ,而且与其他抗结核 药之间无交叉耐药性。 目前这类药物已成为耐药结核病的主要 选用对象。如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 ,左氟沙星,氧 氟沙星 ,司帕沙星等具有较强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 。 四 1 第 l 1 代氟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和加仑诺沙星等显示更
抗结核药物的研究新进展

结核病 ( b ruoi T ) t e ls , B 是结核分 枝杆菌 ( c b — u物 ( Vs联 用 能有 效 治疗 H V/ B感染 ; AR ) I MT
c r m tbru s , B  ̄ 起 的仅次 于艾滋病 ( I S t i ec l i MT ) l eu u os AD )
O C 6 6 3 MC 0 、L 一 8 8 S 一 0 。 P 一7 8 、T 2 7 L 3 5 和 Q 19
关键词:结核病 ;抗结核药物 ;结核分枝杆菌;多耐药结核病
中 图 分 类号 :R 7 - 9 83 文献 标 识 码 :A
Pr g e si t i so ntt o r s n s ud e fa iube c o g n s r ul usa e t
q no o e , ir m i a o e , ir l ui ln s py r e , xa o i i o sa im i s And i i to u e e p o sn ui l n s n toi d z l s d a y q no i e , rols o z ld n ne nd d a ne . n r d c d n w r mii g t
Cui b n, o Sh ng h aa d Ja g Xi o li Yu— i Ca e — u n i n a —e
(i u nId silntue f t it sC ma t n l h r cuiaG opC roa o , h n d 10 2 Sc a utaIstt Ani oi , h i a P amaet l ru op rt n C eg u6 0 5 ) h n r i o b c Na o c i
a dS 1 9aemo ep o sn . n O. r r r miig 0
利福平药物的研究进展

利福平药物的研究进展(石家庄学院化工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5)摘要:利福平为利福霉素类半合成广谱抗菌药,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均有抗菌活性,在临床上要紧用来作为肺结核病的医治药物。
本文要紧介绍了利福平药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利福霉素利福平(rifampicin,RIF)为利福霉素类半合成抗生素衍生物,是目前医治结核病最有效的药物之一。
该药对结核分枝杆菌和部份非结核分枝杆菌(包括麻风分枝杆菌等)在宿主细胞内外均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利福平与依托DNA的RNA多聚酶的β亚单位牢固结合,抑制细菌RNA的合成,避免该酶与DNA连接,从而阻断RNA转录进程,使DNA和蛋白的合成停止。
一、利福平的发觉进程利福平发明于1965年,利福平的发觉使结核病的医治又发生了一次更大的飞跃, 有的专家对利福平的抗结核作用评判超级高,以为此刻抗痨医治已进入利福平常代,并以为过去要手术医治的结核病,有了利福平完全能够不需手术而把病情操纵下来。
咱们在实际工作中,已证明利福平是一种专门好的抗痨药。
二、利福平的理化性质利福平(Rifampicin ,RFP)-1-哌嗪基)亚氨基]甲基]-利福霉素。
本品为鲜红色或暗红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在氯仿中易溶,在甲醇中溶解{2}.利福平为脂溶性药物,在水中%)[4]RFP的结构式如下:利福平的紫外吸收特点:取干燥至恒重的RFP适量,加甲醇制成必然浓度的溶液,以甲醇作空白,于200~600nm的波长范围内进行紫外光谱扫描,结果如以下图【3】:3、利福平的药理及药效利福平为利福霉素类半合成广谱抗菌药,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均有抗菌活性。
该药对结核分枝杆菌和部份非结核分枝杆菌(包括麻风分枝杆菌等)在宿主细胞内外均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利福平对需氧革兰阳性菌具良好抗菌作用,包括葡萄球菌产酶株及甲氧西林耐药株、肺炎链球菌、其他链球菌属、肠球菌属、李斯特菌属、炭疽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白喉杆菌、厌氧球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结核病新型药物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2-10-15T09:08:46.3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1稿作者:夏寅娟顾新刚(通讯作者)吴旸沈慧芳[导读] 综上所述,人类针对结核病的斗争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梁伟坤(广西梧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广西梧州 543000)【中图分类号】R9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1-0367-03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 简称结核菌) 引发的传染性疾病, 由于抗结核药物的应用, 结核病一度得到有效控制。
最早出现的有效抗结核病药是链霉素。
对氨基水杨酸钠被应用于临床后发现, 链霉素加对氨基水杨酸钠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其中任何一种,而且可以防止结核杆菌产生耐药性。
发明异烟肼后对单用异烟肼和联用异烟肼+ 对氨基水杨酸钠或链霉素进行对比试验, 结果再次证明了联合用药的优势。
于是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著名的结核病“标准”化疗方案, 即链霉素+ 异烟肼+ 对氨基水杨酸钠, 后者可根据药源和患者的耐受性将其中的对氨基水杨酸钠替换为乙胺丁醇或氨硫脲。
20 世纪70 年代, 随着利福平进入临床应用以及对吡嗪酰胺的重新认识, 短程化疗成为结核病治疗研究的最大热点,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1 世纪抗结核病药物研究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利福霉素类( 包括利福布丁、苯并噁嗪利福霉素和利福喷丁) 和氟喹诺酮类( 包括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司氟沙星和洛美沙星) 这两大类药物, 尤以后者更为突出。
其他常用的抗结核病药物有吡嗪酰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阿米卡星、巴龙霉素)、结核放线菌素N - 吩嗪类药物( 氯苯吩嗪) 等。
现阶段,我国面临的主要挑战是耐药结核与HIV 相关结核。
虽然形势严峻,但是针对上述挑战的一些很有前途的新药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的各个阶段,为抗结核药物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就这些新药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1 利福霉素类传统的利福霉素是一类重要的抗结核药物, 对其结构进行改造得到了利福平、利福定、利福喷丁等高效、长效药物。
其中, 利福喷丁是我国最早开发的抗结核药物, 其抗菌谱与利福平相似。
新利福霉素类衍生物具有血浆半衰期长、抗菌活性强等优点,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1.1 利福布汀利福布汀为一种半合成的利福霉素-S 螺旋哌啶衍生物,其亲脂性、透过细胞膜和干扰DNA 生物合成的能力优于利福平。
Senol 等[1]发现,利福平和利福布汀的交叉耐药性为73.1%,利福布汀抗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MI C 值较利福平抗利福布汀敏感或耐药菌株的MI C 值高3 ~ 4 倍。
1.2 利福拉吉利福拉吉[2,3] 为苯并噁嗪利福霉素类衍化物之一,其抗结核分枝杆菌的MIC 值为利福平的1/16 ~ 1/64,为利福布汀的1/4 ~ 1/8,杀菌作用更强,对耐利福平菌株也有一定的杀菌活性。
2 氟喹诺酮类药物目前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包括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
此类药物通过对MT B 具有不同程度的杀菌活性,主要通过作用于MTB 的DNA 旋转酶,阻止DNA 的复制、转录而杀菌。
其抗结核作用强弱依次为:莫西沙星> 左氧氟沙星> 氧氟沙星。
加替沙星可获得与莫西沙星相似的效果,加替沙星由于对糖代谢影响较大,已将其从常规抗结核药物中去除[4]。
新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不断发展, 使得此类药物对结核杆菌有较好的抑制及杀灭作用, 缩短结核病的疗程,价格低且副作用小, 与其它抗结核药物不产生交叉耐药性, 受到广泛重视。
莫西沙星对结核分支杆菌具有高度的杀菌活性,与异烟肼相仿,其抗结核分支杆菌的MIC 值为0.125 ~ 0.5mg/L,对耐药菌株的MIC 值为2 ~ >4mg/L,莫西沙星对快速增殖期结核分枝杆菌病活性优于左氧氟沙星,而对静止期的抗菌效果率低于左氧氟沙星[5,6]。
此外,莫西沙杀星杀菌活性与异烟肼相仿,优于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7]。
3 大环内酯类传统的大环内酯类药物中抗结核分支杆菌作用最强的是罗红霉素,与异烟肼或利福平合用有协同作用, 其它如甲红霉素、阿奇霉素主要用于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治疗。
作用机制是与细菌体内核蛋白体的S O S亚基可逆性结合, 干扰蛋白质的合成[8]。
新型大环内酯类药物具有口服生物利用度好,肺组织浓度分布高、低毒,不良反应少,其中以泰利霉素最具代表性。
3.1 克拉霉素克拉霉素[3,9-11] 为红霉素的6- 氧甲醇衍生物。
其特点为脂溶性好,易透过结核分枝杆菌的脂质层, 组织细胞内浓度高, 酸稳定性强, 在吞噬溶酶体酸性环境中可长期保持活性, 在同类药物中其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最强。
克拉霉素抗敏感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MI C 值为0.25 ~2.0mg/L, 抗耐药菌株的值为2.0 ~ 32mg/L, 目前临床上已将其作为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一种重要药物。
3.2 泰利霉素泰利霉素为酮环内酯类抗生素,属第3 代中最早上市的品种,其与细菌核糖体的结合力较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强6 ~ 10 倍,并克服了细菌膜外流的耐药机制。
该药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达57%,血浆半衰期约10h。
该药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仍有一定抗菌活性,为耐药结核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4]。
4 氨基糖苷类传统的氨基糖苷类药物中应用较多的有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
链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在结核病的治疗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因其可产生耳毒性和肾毒性, 现仅用作二线抗结核药物。
卡那霉素由于其毒性而不适合长期抗结核治疗, 正逐渐被阿米卡星替代。
阿米卡星作为二线抗结核药物, 其用于体外抗结核分支杆菌, 虽然表现出为一种高效能杀菌药,对大多数的结核分支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4 ~8mg/L。
但阿米卡星也有耳、肾毒性,老年人或有肾脏疾病的患者需慎用。
4.1 巴龙霉素巴龙霉素是从链霉素培养液中获得的一种氨基糖苷类药物,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与链霉素和卡那霉素交叉耐药, 对结核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2]。
4.2 卷曲霉素卷曲霉素分子式为C25H46N14O11S,相对分子量为750.78。
卷曲霉素属多肽类药物,对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病具有杀菌作用,适用于治疗复治、耐药结核病[4]。
卷曲霉素为WH O 推荐的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二线药物, 系从卷须链丝菌的培养中分离而得, 为杀菌药, 对缓慢生长、静止菌群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联合药敏试验发现, 卷曲霉素与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钠、丙硫异烟胺等抗结核药之间无交叉耐药, 耐药性菌种的观察: 对于单耐链霉素者仍有效,对于卡那霉素为相对耐药, 对上述7 种药物耐药的结核菌, 卷曲霉素仍然有效[13]。
5 硝基咪唑吡喃类此类药物中具代表性的当属P A -824,它是一种新型的硝基咪唑吡喃类药物,相对分子量为359。
此类化合物没用致突变性, 对耐多药的结核分支杆菌的分裂期和静止期有较高的抑制活性, 其抗各种结核分枝杆菌敏感菌株的MI C 值均小于0.015 ~ 0.250m g / L , 与异烟肼的0.03~ 0.06m g / L 相仿,在众多的分支杆菌中该药仅对集合分枝杆菌病复合群具有抗菌活性。
此类化合物被公认是近年来抗结核病药物的重大发现[14]。
6 唑酮类药物唑酮类为一类相对较新的抗菌药物, 其作用机制为与细菌70S 核糖体启动复合物结合, 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奈唑利得为合成的噁唑酮类抗菌药,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 口服400m g 后1.5h 达峰值,C m a x为8 ~ 10mg/L,血浆半衰期为4.4 ~ 5.2h,肺泡上皮表面衬液、肺泡巨噬细胞和支气管粘膜中的浓度分别为25.1、8.1 和10.7m g / L。
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 奈唑利得抗结核分枝杆菌的MIC 值为0.125 ~1mg/L, 对敏感菌株和耐药菌株具有同等的抗菌活性, 对快速增殖期和静止期菌群均有抗菌作用[5,6,15-17]。
7 硫内酯霉素硫内酯霉素属于硫内酯类化合物, 从诺卡菌属菌株中分离得到的天然抗结核药物, TLM 抑制脂肪酸和分枝杆菌酸的合成, 特异性的抑制分支杆菌酰基载体蛋白依赖的脂肪酸合成酶Ⅱ。
可杀灭细胞内结核杆菌,在体内、外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目前正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18]。
8 SQ109S Q109 是2001 年从基于1, 2- 乙二胺药效基团的63238 个乙胺丁醇类似物中筛选出的最具抗菌潜力的新药[19-20]。
该药渗透系数为13.14×10cm-6/s,提示肠道吸收较好[20]。
而且体外实验中,SQ109 表现出与利福平和异烟肼的协同作用,与其它一线药联合也未见拮抗作用[23]。
尤其与R I F 联合时,在极低浓度下,对结核杆菌生长的抑制率超过99%,更重要的是对耐RIF 菌株同样有效[23]。
小鼠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虽然生物利用度较低,但是靶器官药物浓度至少120 倍于血浆药物浓度,足以维持抗菌活性,并且集中分布于肺脏和脾脏,其次是肾脏,用药期间药物浓度可10 倍于MI C,半衰期达3.5 ~ 5.2h [21]。
体外实验和小鼠试验证实,该药对EMB 耐药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 C ) 为0.99~ 1.4μmol/L,对异烟肼耐药株的MIC1.4μmol/L,对利福平耐药株的MIC 不超过0.7μmol/L[20]。
体内活性试验发现,SQ109 用量为1 ~10mg / k g 产生的疗效相当于乙胺丁醇用量为100m g / k g 的疗效,并且连续使用6 周的总体疗效优于异烟肼[20]。
小鼠试验也证实,作为乙胺丁醇的替代物,无论用于慢性结核的三联用药方案( 异烟肼+ 利福平) 还是强化治疗的四联用药方案( 异烟肼+ 利福平+ 吡嗪酰胺),S Q109 都优于乙胺丁醇[22]。
9 OPC-67683另一种与P A -824 类似的药物是硝基- 二氢- 咪唑噁唑类衍生物[24]。
分子式为C25H25N4F3O6,分子量为534.48D a,呈弱水溶性[25],命名为O P C -67683。
药动学动物试验显示,该药口服生物利用度约为35% ~ 60%,主要分布在肝、肾、心、肺等脏器,与目前一线抗结核药物比较,O P C -67683 的血浆药物浓度最低而半衰期最长[24,26]。
对67 例临床分离菌株的敏感性检测得到该药的MI C90 为0.012μ g / m L (0.006~ 0.024μg/mL),远远低于相同条件下的利福平[MIC90 为0.288μg/mL (0.05 ~ 0.78μg/mL)]、异烟肼[MIC90 为0.099μg/mL (0.05 ~0.78μg/mL)]、乙胺丁醇[MIC90 为3.636μg/mL (0.078 ~ 6.25μg/mL)] 和链霉素[MIC90 为2.938μg/mL (0.39 ~6.25μg/mL)],同时对以上耐药菌株的MIC 值也在0.01203 ~ 0.0134μg/mL,说明OPC-67683 即使对耐药菌株也保持了高度的抗菌活性[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