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现状及治疗进展解析
2024年结核病医院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结核病医院市场分析现状概述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病原体感染所导致的传染病。
在全球范围内,结核病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虽然结核病的发病率在近年来有所下降,但仍然存在许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本文将对结核病医院市场进行分析,探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结核病医院市场规模庞大。
全球每年约有1000万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有1400万人确诊患有结核病。
结核病的高发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
这些地区由于医疗资源的匮乏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结核病医院市场需求较大。
竞争环境结核病医院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在结核病医院市场上,各类医院齐聚,包括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以及专科结核病医院。
在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综合医院,它们拥有更完善的设施和更广泛的诊疗范围。
然而,专科结核病医院因其对结核病的专业化治疗和管理,也一直是市场上的有力竞争对手。
主要挑战结核病医院市场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医疗资源不均衡分布导致了结核病患者就医困难。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偏远地区缺乏合适的医疗设施和人员,导致结核病患者无法及时就医。
其次,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问题也对市场带来了挑战。
随着药物的滥用和患者不合理的用药,耐药结核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这给医院的诊疗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市场发展机会尽管结核病医院市场面临挑战,但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机会。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结核病医院的需求也在增长。
其次,医疗技术的进步为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出现,有望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增加市场需求。
此外,政府和国际组织对结核病防治的投入不断增加,也为市场提供了更多支持和发展机会。
建议为了在结核病医院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医院管理者可以考虑以下建议:1.提升服务质量: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和人员管理,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和忠诚度。
2023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结核病报告》解读

2023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结核病报告》解读1摘要2023年11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该报告围绕全球结核病疫情负担、登记报告、治疗转归、创新进展等内容展示了全球结核病防控工作的基本要点。
作者通过对该报告的全球结核病负担、诊疗现状等方面进行解读,为结核病领域工作者全面了解全球结核病疫情现状、防控策略、行动及进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结核;研究;总结性报告结核病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传染病“杀手”之一,每年导致上千万人口发病,每天仍然有超过3500人死于这种可预防、可治愈、通过空气传播的疾病。
目前全球结核病防控成效距离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和联合国(United Nations, UN) 提出的“终止结核病策略”目标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需要采取紧急行动。
2023年11月7日,WHO通过《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发布了全球最新的结核病疫情形势,以及抗击结核病行动的成效。
目前,全球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服务规模已经显著恢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结核病防治服务的不利影响也开始扭转。
本文通过对全球报告中重要内容进行解读,为我国结核病防治领域专业人员掌握前沿动态提供参考。
一、全球结核病疫情负担(一) 全球结核病估算发病情况2022年,全球结核病估算发病患者为1060万例(95%CI: 990~1140万),高于2021年的1030万例和2020年的1000万例。
其中55%为男性,33%为女性,0~14岁的儿童占12%。
2022年全球结核病估算发病率为133/10万(95%CI:124/10万~143/10万),较2020—2022年间增加了3.9%,与2015年相比的发病率净降幅仅为8.7%,距离WHO “终止结核病策略”的“2025年设定的下降50%”的里程碑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全球各国结核病流行的严重程度差异较大。
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占全球所有发病总数的87%,其中印度(27%)、印度尼西亚(10%)、中国(7.1%)、菲律宾(7.0%)、巴基斯坦(5.7%)、尼日利亚(4.5%)、孟加拉国(3.6%)和刚果(3.0%) 等8个国家占全球发病总数的2/3以上。
结核病流行现状及其对策

我国的结核病疫情呈现“三高 ”的特点:高感染率、高患病
率、高死亡率。
我国的结核病疫情主要集中在 农村地区,农民是主要的发病
人群。
结核病高发群体及原因分析
结核病高发群体主要包括
老年人、儿童、青少年、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等。
结核病高发的原因主要包括
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医疗资源不足 等。
耐药结核病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等原因,耐药结核菌株不断出现,给 结核病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结核病防治宣传教育不足
目前,我国对结核病的宣传教育力度还不够,公众对结 核病的认知度不高,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导致一些患者 错过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机会。
对我国未来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建议与展望
加强结核病防治宣传教育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
• 结核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一个结核病患者咳嗽、打喷嚏 或说话时,可以释放出含有结核菌的飞沫。如果这些飞沫被 健康人吸入,结核菌就会在体内繁殖,导致感染。
结核病的症状与诊断
• 结核病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痛、发热、夜间盗汗、体重减轻等。诊断结核病需要进行胸部X光、CT、血液检查和 痰液检查等。
02
结核病流行现状
全球结核病疫情
结核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 题,每年约有800万新发病例 ,其中约250万人死亡。
结核病在许多国家仍是主要的 传染病之一,特别是在中低收 入国家。
全球结核病疫情的分布不均衡 ,一些地区的疫情较为严重。
我国结核病疫情
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 之一,每年约有新发病例90万
03
结核病诊断与治疗水 平提高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结核 病诊断与治疗水平逐步提高,尤其是 耐药结核病的诊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 升。
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一直以来都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
虽然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仍然存在许多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结核病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并探讨其对临床实践的影响。
一、结核病的诊断进展近年来,结核病的诊断技术得到了不断改进和更新,以提高其准确性和敏感性。
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进展:1. 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分子诊断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测序,已被广泛应用于结核病的诊断。
这些技术可以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的DNA,从而提高了病原体的检出率。
此外,分子诊断技术还可以检测结核菌的耐药基因,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结核药物治疗。
2. 图像学诊断技术的改进传统的结核病诊断主要依靠胸部X射线和CT扫描结果。
然而,这些技术在早期病例和病灶部位不典型的病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等图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病灶定位变得更加精确。
3. 快速诊断试剂的研发为了满足迅速、准确诊断结核病的需求,许多快速诊断试剂被研发出来并广泛应用。
这些试剂基于免疫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原理,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其代谢产物、抗结核药物和结核菌的抗药性。
二、结核病的治疗进展结核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治疗,但易感或耐药菌株的出现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
针对这些挑战,研究人员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包括以下方面:1. 新型药物的研发近年来,一些新型抗结核药物被开发出来,并已经逐渐用于临床治疗。
例如,耐药结核病的治疗常常需要使用二线抗结核药物,但其疗效和耐受性有限。
而新型药物,如利福平和庆大霉素,对耐药菌株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还有一些正在研发中的新药物,被寄予了厚望。
2. 治疗方案的个体化结核病治疗的个体化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
根据患者的耐药情况和疗效监测,制定更为科学的治疗方案。
肺结核患者精准医疗的现状与前景

肺结核患者精准医疗的现状与前景肺结核(Tuberculosis,简称TB)是一种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通常侵犯肺部的疾病,它对全球公共卫生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精准医疗是一种以个体基因组、表型、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因素为基础的,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高效健康管理方法。
本文将探讨肺结核患者精准医疗的现状与前景。
一、现状1. 肺结核流行病学根据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1/4的人类携带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其中多数人无症状。
然而,每年仍然有约1000万人被诊断为患有肺结核,其中大多数是来自低中收入国家。
肺结核不仅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十大死因之一,而且在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的合并下,体内细菌易于变异,导致耐药性结核菌株等问题日益突出。
2. 精准医疗在肺结核诊治中的应用精准医疗在肺结核的诊治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方面,应用基因组学方法可以帮助确定与结核病相关的基因、异常突变等因素,并为控制疾病发展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应用各种新兴的检测方法,如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分析(IS6110-RFLP)、吸入分析、定量PCR等方法可以更准确、更快速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的存在和药物敏感性,有助于更加精准地制定治疗方案。
此外,近年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联合疗法中药物的种类和剂量的优化方案,极大的提高了疗效。
二、前景1. 个性化治疗——精准医疗的未来结核病早期发病症状不明显,一旦发展到肺结核晚期,治疗难度和风险大大提高。
精准医疗的应用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早期发现并分析感染源并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选择性,提高治疗策略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而且整体精准医疗可以实现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特别是在针对药物的敏感性判断方面,可以通过检测样本DNA的遗传变异来精确地确定药物的效果,避免抗药性肺结核的产生。
目前,应用于肺结核精准医疗的临床试验正在积极推进中。
2. 抗药性结核菌的挑战和应对随着剂量和疗程的增加,许多药物已经失效。
结核病治疗的进展与挑战

结核病治疗的进展与挑战第一章结核病简介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呼吸系统,也可侵犯其他器官。
结核病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每年有数百万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其中超过1.4万人死亡。
这种疾病可导致肺部疾病、盆腔炎症、骨髓炎以及脑和肾结核等多种疾病。
目前,结核病的传染性和复发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也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从而使得治疗结核病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
第二章结核病的治疗进展目前,结核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初始治疗,旨在通过使用多种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这种治疗方法在许多地区都非常有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药物副作用和治疗时间较长等。
第二种治疗方式是“耐药性结核病”的治疗,这种治疗是特别针对那些对常规治疗不起反应或难以治疗的患者设计的。
这种治疗依赖于使用强效药物,如二线抗结核药物。
新型药物的出现,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结核病的治疗方法。
其中,以往最常用的药物是“利福平”和“异烟肼”,这些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导致患者的心脏、肝脏和肾脏等器官出现不良反应。
新型药物可以将治疗时间缩短至6到9个月,同时有效减少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第三章结核病治疗的挑战尽管在结核病治疗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但仍存在许多挑战。
首先,许多地区资源匮乏,而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和移民等因素,结核病的传染性也在上升,这就限制了在一些资源贫乏的地区实施有效的结核病治疗计划的可能性。
其次,结核病完全治愈的难度比较大,因为该疾病易于复发。
有人估计,40%的病例都发生了复发。
药物副作用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对治疗的质量和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高,需要使用更强效的药物来控制疾病,但这些药物往往伴随着更多的副作用。
结核病治疗落后地区存在极大的医疗困难,比如缺乏人力、医疗设施和药品等方面的支持。
此外,疫苗的研制和推广不够,也阻碍了结核病治疗进程的发展。
第四章结论结核病治疗领域的进展和挑战是众所周知的。
结核病防治现状及预防控制策略

结核病防治现状及预防控制策略结核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经常引起人们的关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超过1000万人感染结核杆菌,其中约有150万人死亡。
尽管结核病的发病率在过去数十年中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我们来了解一下结核病的现状。
结核病是由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病。
该病在患者的呼吸道中传播,通常通过飞沫传播给他人。
结核病的症状包括持续性咳嗽、咳痰、胸痛、咳血、乏力、体重减轻等。
尽管结核病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但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结核病的流行情况更为严重。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传播,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加强结核病的预防工作。
预防结核病的关键是提高人们的防护意识。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公众传达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帮助人们正确使用口罩和保持室内通风等。
对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监狱人员、流动人口等进行定期的结核病筛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和治疗感染者,减少结核病的传播。
加强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化的诊断技术和药物治疗方案可以帮助患者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和传染给他人。
建立健全的结核病监测系统,加强对结核病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可以帮助卫生部门及时发现结核病的流行趋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加强对结核杆菌的耐药监测也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结核杆菌的耐药现象日益严重,传统的治疗方案已经不再适用于一些患者。
及时了解结核杆菌的耐药情况,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资源投入也是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关键。
结核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没有国家或地区可以独立解决。
只有通过国际间的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和资源,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传播。
预防和控制结核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加强对结核病的监测和耐药监测、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资源投入,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减少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人民的健康。
结核病防治工作总结:形势、问题、对策

结核病防治工作总结:形势、问题、对策2023年的全球结核病情况依旧不容乐观。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1000万人感染结核杆菌,其中约有1.5百万人死亡。
在全球结核病的发病率排名中,印度、中国和俄罗斯一直占据前三甲。
2015年,全球结核病的发病率已降至每10万人中的61例,目标是在2035年将其降至每10万人中的10例。
我国作为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也一直是我国预防和控制的重点。
虽然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的结核病控制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面对。
一、形势1.结核病疫情形势依旧严峻。
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每年新增病例数约占全球总数的1/4,结核病疫情形势依旧十分严峻。
2.结核病患者的治疗不规范。
我国许多地方在结核病治疗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抗结核药物的使用不规范、疗程不充分等原因导致治疗失败和病情加重。
3.结核病病原学检测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将痰液培养法作为结核病的诊断方法,但该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出结论。
与此同时,PCR技术在结核病病原学检测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问题1.结核病预防和治疗成本较高。
许多病人难以承受巨额的医疗费用,甚至在治疗过程中因缺少资金导致病情加重。
2.结核病的控制工作存在盲区。
在一些地方,结核病控制工作仍未受到重视,缺少专业人员、设备和资金。
3.结核病的消除工作还需加强。
虽然我国的结核病控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核病消除任务已完成。
控制结核病需要艰苦的努力和不断的投入。
三、对策1.推动我国结核病控制战略实施。
整合资金、技术等资源,加大结核病防治力度、增强管理能力,从源头上控制结核病的传播。
2.建立我国结核病基层卫生体系。
加强基层卫生机构结核病防治工作,建立有效的结核病控制机制,提高预防、诊断和治疗能力。
3.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
针对不同人群推出不同的宣传教育方案,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同时加强结核病预防和控制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ng KC,et al(Hong Kong,2004)
12183例肺结核完成治疗 113例30个月复发、复发率 0.9%
2H3R3Z3/4H3R3
培养(+)、空洞(+)
(RFB, B)
固定剂量复合剂
(Fixed-dose combination ,FDC)
卫非特(Rifater)
HRZ
卫非宁(Rifinah)
HR
Rimstar 4FDC
HRZE
费安
HRZ
费宁
HR
菲苏
HRZ
菲宁
HR
力克肺疾(Dipasic) HP
抗结核治疗的目标
1. 治愈病人 2. 降低病死率 3. 减少、消灭传染源 4. 防止复发 5. 防止获得性耐药菌株产生
结核病化学治疗的三大作用
1. 早期杀菌活性(EBA, early bactericidal activity) 迅速杀伤结核菌、最大限度降低传染性 INH 、RFP、SM、 EMB…
2. 灭菌活性 (Sterilization) 消灭组织内(包括细胞内)的持留菌,最大限 度减少复发 RFP PZA INH…
用药方式
全程每日用药 强化期每日用药
全程间歇用药
WHO及我国推荐方案
初治菌阳肺结核 2HRZS(E)/4HR 2HRZS(E)/4HRE 2HRZS(E)/4H3R3 2H3R3Z3S3(E3)/4H3R3 2HRZ/4HR 2月末痰菌阴转率80%,6月痰菌阴转率95%-100%, 2-5年复发率<3%
30月长强化期 全程延长 与每日治疗方案比较: 复发危险增加(OR 3.92 )
1.1% 3.8% 0.5%
痰菌阴转时间 2月 3月 >3月
复发率 2.1% 5.3% 8.8%
二、对复治方案的异议
2HRZES/6HRE 2HRZES/ 6H3R3E3 3H3R3Z3E3S3/5H3R3E3
肌肉 皮下组织 水泡液 盆腔组织 巨噬细胞
BAY 12-8039/011134
Gatifloxacin(加替沙星)
MIC Cmax
0.25mg/L 3.8mg/L
T/S
肺组织
4.09
AM
26.5
CSF
0.36
骨组织
0
0.26
Gosling RD, et al (2003)
EBA (log10CFU)
对初始耐药或获得性耐药而导致治疗失败或 复发的复治病例疗效是不满意的 应根据药敏结果加用3种敏感药物
三、菌阴肺结核化疗方案的修正
菌阴肺结核在活动性肺结核中占多数 菌阴肺结核包括一部分培(+)肺结核 菌阴肺结核不予治疗者50-70%发展为菌阳肺
结核 HIV(+)/AIDS合并肺结核者菌阴者较多 原发耐药率增加
二线药物
卡那/丁胺卡那霉素 卷曲霉素 乙(丙)硫异烟胺 对氨硫酸 环丝氨酸 氯苯吩嗪
(KM, K及AK, A) (CPM, C) (ETH, PTH) (PAS) (CS) (Clofazimine, CL)
氟喹诺酮类: 左氧氟沙星
莫西沙星 加替沙星
(LVFX) (MOFX) (GAFX)
利福类: 利福布汀
结核病现状及治疗进展
我国结核病现状
结核病是成年人单一传染病的首位死因 全球每年新发结核病人1000万 全球每年死于结核病200万 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疫情国家之一,
病人总数仅低于印度而居第二位
我国结核病疫情的特点:
1. 疫情下降缓慢 年递减率 4.5% (1979-1990年) 5.4% (1990-2000年)
莫西沙星
拜复乐独特作用机制——双重靶位
左氧氟沙星 莫西沙星
单一作用靶位
拓扑异构酶Ⅳ
拓扑异构酶Ⅱ
拓扑异构酶Ⅳ
而莫西沙星对已出现第一步突变的菌株仍然有效 左氧氟沙星对产生第一步突变的菌株( parC突变)无效
拜复乐®的安全性良好-肝肾双通道代谢与消除
每日一次莫西沙星400mg,24小时维持有效浓度
血药浓度达峰迅速, 仅为0.5-1小时
口服生物利用度高达91% 半衰期长达12小时 24小时血药浓度仍高于
常见主要致病菌的MIC90
拜复乐®对靶组织穿透力强
拜复乐®静脉输注后在各组织中的最高浓度 mg/L(mg/kg)
41.9
42
10.25
静脉给药
4
1.2
2
1.0
1.7
0
常见致病菌MIC (<0. 5 mg/L)
既往方案: 2HRZ/2HR; 4HR; 4HRE
2003年WHO方案: 2HRZE/4HR; 2HRZE/6HE
四、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
耐药、耐多药结核病的严重性
2000年WHO/IUATLD64个国家耐药监测及72个国家预测 资料估算 MDR-TB新病例 273,000病例
2003年我国6个省的耐药监测 新发病例中MDR-TB占2.1-10.4% 复治病例中MDR-TB占17.5-36.6%
MIC90 MPC
Cmax MPC/Cmax
RFP 0.02 >80 INH 0.06 20 MOFX 0.037 2.5
9.5 >8 7.6 2.6 4.5 0.55
Valerio G , et al (2003)
6HRM(20例,不能接受标准治疗者) 2HRZS/6HRE (20例) M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ALT↑) 第15天灭菌 疗效两组相同 HRM方案耐受性佳
= MICa Combination MICb Combination
+
MICa alone
MICb alone
FIC ≤0.5 协同作用 FIC = 1-4 无关 FIC >4.0 拮抗
1. 近期疗效 50%、70%、80%。 2. 病人耐受性差: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3. 复发率高 4. 是原发性耐多药结核病的传染源
结核病治疗应争取
初治成功、减少复发 复治成功、防止演变为耐药、耐多药结核病
五、新抗结核药物研制、开发
A、 利福类药物体外抗结核活性(ug/ml)
RFP RFT RFB
MIC90 (LVFX) MIC90 (LVFX)
MTB
1.0ug/ml
0.5ug/ml
MDR-TB
2.0ug/ml
1.0ug/ml
Moxifloxacin(莫西沙星)
MIC 0.25mg/L 口服400mg后血峰值浓度3.1-4.5mg/L AUC 35mg h/L AUC/MIC>125hrs (OFLX 100hrs) 半衰期 12小时 支气管粘膜浓度 1.56mg/L 肺泡巨噬细胞浓度 56.7mg/L
利福布汀(RFB,Rifabutin)
对初治肺结核与RFP疗效相同 10-33%耐RFP菌株有效 肺组织浓度/血浆浓度=2-8 达峰浓度低于利福平
苯恶嗪利福霉素(KRM-48,Rifalazil)
抗结核活性最强、MIC、MBC低于RFP、RFB 对巨噬细胞内结核菌抗菌活性最强
B 氟喹诺酮类
MIC
OFLX LVFX MOFX GAFX
0.25-2.0 0.25-0.5 0.12-0.5 0.25
MIC90
0.5-4.0 0.25-0.5 0.5 0.5
MBC(ug/ml)
1.0-2.0 1.0
Pracharktam R, et al(2001,泰国)
109临床分离株(MTB 62,MDR-TB 47株)
2. 全人口结核感染率 44.5% 高于既往的估算(1/3)
3. 老年肺结核病人增多 >60岁 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占总病人数40.9%
患病率高峰逐渐后移
1979年
65岁组
1990年
70岁组
2000年
75岁组
4. 耐药及耐多药结核病问题突出
初始耐药率
18.6%
获得性耐药率
46.5%
耐多药率(≥HR) 10.5%
MOFX (8例)
0.53
INH (12例)
0.77
RFP (12例)
0.28
EBA(MOFX)> OFLX> CPFX
(INH)
(MOFX)
(RFP)
RFT INH MOFX 的抗生素后效应(PAE) (是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当药物浓度下降低于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消除后,细菌的生长仍受到持
) 续抑制的效应
(ug/ml) RFT (20)
(10) INH (2) MOFX (2) MOFX (1) RFT+INH RFT+MOFX INH+MOFX
PAE(h) 104 75.3 19.3 0.3 0 136.5 59.0 8.3
MOFX的防止突变浓度 (MPC是防止第一步耐药突变菌株选择性增殖所需的最低抗菌药浓度 )(临床分离株)
MIC 0.39-1.56 0.195-0.39 0.03-0.06
MBC
MBC/MIC
0.78-3.125 2.46
0.195-0.78 2.38
0.125-0.25 4
利福喷汀(RFT)
MIC、MBC>RFP 2-10倍 有效血药浓度 5-6天(RFP2.0天) PAE 104小时(+INH 136.5小时) 对RFP低耐菌株有效
初始MDR率 7.6%
获得MDR率 17.1%
200万菌阳肺结核病人 ¼为耐药病例
5. 非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增高 11.1% (49/466株) 5% (1982) (HIV/AIDS的因素尚未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