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链球菌素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乳酸链球菌素在食品中的应用分析

乳酸链球菌素在食品中的应用分析

乳酸链球菌素在食品中的应用分析首先,乳酸链球菌素可以用作食品防腐剂。

由于其抗菌和抗氧化性能,乳酸链球菌素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在肉制品、乳制品和面包等食品生产中添加适量的乳酸链球菌素,可以有效地控制食品中的细菌污染,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乳酸链球菌素也可作为食品调味剂使用。

乳酸链球菌素具有酸甜的口感,在调味食品中添加乳酸链球菌素可以增加食品的口味和口感,提高消费者的食欲。

此外,乳酸链球菌素还可以增加食品的酸度,改善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此外,乳酸链球菌素还可用于食品发酵过程中。

作为一种发酵剂,乳酸链球菌素可以促进食品的发酵过程,改善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例如,在制作酸奶和奶酪等乳制品时,添加一定量的乳酸链球菌素可以促进乳糖的发酵转化,产生酸味和风味,提高产品的品质。

同时,乳酸链球菌素还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保持食品的卫生安全。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应用外,乳酸链球菌素还可以用于食品的添加剂和营养补充剂。

乳酸链球菌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可以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

在一些营养食品和保健品中添加乳酸链球菌素,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强人体健康。

此外,乳酸链球菌素还可以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增加食品的可溶性纤维含量,改善肠道菌群平衡,对于促进消化和保护胃肠道健康有积极作用。

总之,乳酸链球菌素在食品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在食品防腐、调味、发酵、添加剂和营养补充剂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生物制造技术的应用,乳酸链球菌素在食品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乳酸链球菌素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乳酸链球菌素在乳制品中的应用

乳酸链球菌素在乳制品中的应用乳品与营养?乳酸链球菌素在乳制品中的应用夏云梯(浙江省银象生物化工厂)乳酸链球菌素,亦称乳链菌肽或音译为尼辛,是某些乳酸链球菌产生的一种多肽物质,在人体内可降解为各种氨基酸.它是一种高效,无毒,安全,无副作用的天然食品防腐剂.在鲜乳及乳制品中使用乳酸链球菌素,方法简便.先将乳酸链球菌素用水或O.o2M盐酸溶解,配成5%-6%的水悬液.然后,按设定比例直接加^乳中搅拌均匀即可.每克乳酸链球菌素的效价约为100万Iu,一般使用剂量约为0.05—0.15g/kg乳酸链球菌素.影响乳酸链球菌素在乳制品中,有效防腐作用的因素有:乳及乳制品污染的程度及菌相,乳制品的水分和pH值,加工的工艺及条件,包装材料,环境的卫生状况,贷架期的长短及贮藏温度等.应用实例:牛奶保鲜:奶牛牧场往往远离加工点和居民区,在炎热的夏季,长距离的运输会使鲜奶变质.造成经济损失.在鲜奶中加八0.05g/kg乳酸链球菌素,可使鲜奶的保质期延长1倍无抗生素奶:人们使用抗生素来防治奶牛的乳房炎.不论直接注射到牛乳房中或在饲料中添加,鲜奶中均含有残留抗生素,长期食用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残留抗生索还对乳酸苗有抑制作用,也不宜用作制备酸奶的原料.研究显示,用乳酸链球苗素替代抗生素预防牛乳房炎效果良好. 因此,用乳酸链球苗素替代抗生素防治牛乳房炎已在欧美等国推广如在奥地利,1升无抗生素奶的售价为63便士,而普通牛奶只需55便士.在瑞典,吉乳酸链球菌素而不含残留抗生素的牛奶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巴氏消毒奶:据报道,添加0.03—0.05g/kg乳酸链球菌素在巴氏消毒奶中,保质期可延长2倍. 另据南京农大试验显示,添加0.1g/kg乳酸链球菌素的巴氏消毒奶,在4下贮存,保持期为7天.第l4天微生物总数才超标,而对照组只有3天的一26一保质期高温灭菌奶:研究发现,耐热芽孢杆菌的孢子,虽经高温灭菌,仍有少数孢于残留.有人试验,牛奶经121℃高温,灭菌l3.5分钟后,在55℃条件下,每天以10%的速率腐败;若加入适量乳酸链球菌素,在同样条件下,则可完全控制腐败的发生据南京农大的试验表明,当乳酸链球菌素的添加量为O.1g/kg,经H5℃灭菌10分钟,高温灭菌奶的合格率为100%干醅:乳酸链球菌素是最早用于干酪的防腐剂有报道说,将乳酸链球菌素抗性菌和乳酸链球菌素产生菌混台用作千酪发酵剂,可使干酪的优质品率达9o%以上,而用常规的方法的优质率仅有41%泳淇淋:在乳品厂,随处都有李斯特氏菌的存在,2O世纪80年代,在美国,曾因李斯特氏菌v的污染,使几种冰淇淋和其他含糖乳制品被销毁,造成美国乳品业几百万美元的损失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这种病愿菌的危害是非常必要的.美国学者研究了乳酸链球菌素对球淇淋中李斯特氏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添加0.014g/kg乳酸链球菌素的冰淇淋样品中,乳酸链球菌素对李斯特氏菌有显着的抑制作用,细菌数明显减少,在一18℃下,冷藏3个月,束发现有李斯特氏菌的再生.而未添加乳酸链球菌素的冰淇淋样品,在同样的条件下,李斯特氏菌的活细胞数保持不变,没有明显受损或死亡.酸奶天然凝固型酸奶,营养丰富,又台有活性乳酸菌,虽采用无苗包装,低温贮藏,低温销售(4℃),也只有7天左右的保质期.利用乳酸链球菌素防止酸奶的污染,延长保质期,很多生产企业都在进行试验,但成功的报道不多.原因是,生产酸奶的发酵剂是由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构成,乳酸链球菌素对这两种革兰氏阳性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据南昌大学的试验表明,若生产酸奶不质量管理?乳品测定的准确度分析一,准确度分析王金华(农业部乳品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乳品仪器分析的准确度是测定值与真值的差异程度,它反映一定条件下测定方法和计算误差的总量,以及一定概率测定值的可信度.由于样品的真值无法确定,测定值只是真值的逼近值,因此以标准品中某组分的配制浓度作为真值,通过测试及计算确定标准品测定准确度.当样品测定与标准品测定处于重复性条件下时,就可确定样品测定准确度.乳品仪器分析时在测定值与真值组成的直角坐标图中可绘得直线方程的函数(见图1).测定准确度可由下式给出:(Xi-t1)=(Xi—x)+(x—Y)+(y-t1) (1)其中:X一第i次测定值R一真值x一平均测定值Y一由平均测定值计算的真值可见,测定准确度(x.一R)等于精确度(—,校正准确度(x-y)以及计算准确度(y-l~)之和.寞值RY围1测定准确度分析围精确度反映了测定过程中的随机误差,它由标准偏差来衡量: r—————=——————————s=Vl主(一x)[n一1)………….'(2)在重复性条件下可行95%置信水平的重复性区间Ir添加稳定剂,乳酸链球菌素的添加量控制在O.5g/k异以下,不影响酸奶的正常发酵,但不能延长保质期;当添加量大于O5g/k'g时,在3~6小时内酸奶不能凝固,也不能达到规定的酸度(≥7O.T).发酵迟缓的原因是.由于乳酸链球菌素添加量的增加,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阻碍了酸奶的正常发酵.但在实际生产中,都在添加适量的酸奶稳定剂.试验显示,酸奶中选用CMC,复合稳定剂A或B作稳定剂,再添加O.2g/kg乳酸链球菌素,在常温下,酸奶的保质期可以达到6天.若添加量增加到0.5g/kg,酸奶的保质期又可延长到8天.而对照组只有4天.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上述稳定剂的存在,改善了酸奶的组织状态,防止了乳清的分离.奶粉复原的乳制品:对那些缺乏新鲜牛奶的地区,或因微生物的荇染引起水源不洁的地区,用奶粉配制的复原乳及原乳制品,同样会遇到与鲜乳相同的(如细菌污染,对热处理敏感等)问题,添加乳酸链球菌素也可充分发挥其有效的防腐作用,延长保质期.奶油制品:此类产品的形态及腐败时的状况与一般乳制品类似.产品乳化层的稳定与特征通常与产品的处理条件和加热状况有关.如用加热来延长保质期,效果不如一般乳制品.若添加乳酸链球菌素于奶油制品中,可有效改善配进和储存条件.其他乳制品:据美国的实验显示,添加乳酸链球菌素于低脂牛奶,脱脂乳,调味乳中,虽放置于45℃下,仍能使保存期限延长至6周.添加0.08~ 0.1g/kg乳酸链球菌素于罐装无糖炼乳中,可降低炼乳的过度热加工,减少热加工时问1O分钟. 一27—。

乳酸链球菌素抑菌原理

乳酸链球菌素抑菌原理

乳酸链球菌素抑菌原理
乳酸链球菌素,又称为乳链菌肽(Nisin),是由乳酸链球菌发酵产生的一种天然生物抗菌肽。

它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够有效抑制大部分革兰氏阳性菌及其芽孢的生长和繁殖,特别是对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肉毒杆菌等细菌抑制作用明显。

因此,乳酸链球菌素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作为防腐剂。

乳酸链球菌素的抑菌原理主要基于其对细胞膜的干扰作用。

乳酸链球菌素能够吸附到细胞膜上,并在细胞膜上形成孔洞,导致细胞内的物质泄漏和胞外水分子的进入。

这种作用会引起细胞自溶,养分流失和膜电位下降,最终导致致病菌和腐败菌细胞的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乳酸链球菌素对革兰氏阴性菌、酵母和霉菌没有抑制作用,专门针对革兰氏阳性菌,特别是细菌芽孢。

此外,在人体肠道内,乳酸链球菌素很快被胰凝乳蛋白酶水解成氨基酸,不会对人体肠道内正常菌群产生不良影响,也不会产生如其他抗菌素所出现的抗性问题或交叉抗性。

因此,乳酸链球菌素被认为是一种高效、无毒、安全、无副作用的天然食品防腐剂。

乳酸链球菌素在乳制品、罐头制品、鱼类制品和酒精饮料等食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确保食品的卫生质量和延长保质期。

同时,由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乳酸链球菌素也被认为是未来食品防腐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Nisin在食品防腐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Nisin在食品防腐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止, 己有 5 0多个 国家和地 区批 准 N s in作为一 种天然 i
食品防腐剂使 用t 19 年 1 1 2 90 1 。 月 9日, 国卫生部食 我
品监督厅 签发了在 国内使 用 N s in作为食 品保 藏剂 的 i
使用合格证 明书并 于 2 0 0 0年研究生产翻 1 9 ;9 0年 3 月 2 Ns 91 in被列 入 国标 G 7 0 8 3, i B2 6 — 6的 】9 9 0年增 补
从而转 变 为具 有 生物活 性 的 Ns , in活性 分子 常 in Ns i i
目前 ,对于 Ns in抑制革兰 阳性 菌的机理存 在不 i 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Ns in的杀菌机制与脱氢丙 i 氨酸 ( H 和 p 甲基脱氢丙氨酸 ( H ) D A) 一 D B 密切相关 , 因 为 Ns in中的 D A和 D B能够 与敏感 菌株细胞膜 中 i H H 某些 酶 的巯 基发生 作用 , 释放细胞 质 , 造成 敏感菌 细 胞裂解 。另一种观点认为 Ns in的作用机制主要 是消 i 耗敏感细胞的质子驱动力 ( r o o v reP F , Po n te oc ,M ) t m i f 可 以抑制 细菌细胞壁 中肽 聚糖 的生物合成 , 使细胞 膜
Ns in是一种 白色易流动粉末 , 用时需 溶于水或 i 使
液体 中, 同 p 不 H下溶解度也不同。 如在一般水中(H= p
7 的溶 解度 约为 4 . m / , 00 o LH 1 , ) 90 gL 在 .2m l C 中 溶 / 解 度 为 1 8 ,g 。纯 Ns .  ̄/ 10 L in的活性 约为 4 x O I/ i 0 l Ug
品 (R S, e eay rcg i d a—a 。至 目前为 G A gnrl —eon e — ssf 1 U l z e

乳酸菌的研究进展

乳酸菌的研究进展
ph值降低可缩短肠内容物在肠道的滞留时间使变异原如一葡萄糖苷酶一葡萄糖苷酸酶硝基还原酶偶氮还原酶和7一脱羟基酶等及早排出体43破坏致癌物抑制产生致癌物质的细菌增殖抑制硝胺产生或抑制涉及硝胺合成的硝基还原酶如干酪乳杆菌能抑制乳酪中硝酸盐转化为硝酸胺嗜酸乳杆菌可显著降低高肉食大鼠粪便硝酸基和述
乳酸菌的研究进展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动物防疫检疫站 叶 红 曾 敏
[摘 要] 乳酸菌是应用最早、 最广泛的饲用微生态制剂, 具有多种益生作用。本文从乳酸菌的粘附、 活性物质、 免疫赋活作用、 抗肿 降低胆固醇和降血压作用进行综述, 为开发新型绿色的饲用乳酸菌奠定扎实的基础。 瘤作用、 [关键词] 乳酸菌 活性物质 可溶性肽 1. 竞争性排斥病原菌的粘附 乳酸菌能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结合,占据有害菌肠粘膜上皮细胞结 从人体分离的嗜酸乳杆 合位点, 对有害菌起屏障作用。Conway [1]报道, 菌 (L. acidophilus ADH)对人的回肠上皮细胞和猪的回肠上皮细胞都具 有较好的粘附性,且粘附率显著高于从乳制品中分离的保加利亚乳杆 菌(L. 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 thermophilus), 对猪的结肠和盲肠上皮 细胞的粘附率也以嗜酸乳杆菌最高, 嗜热链球菌显著低于两株乳杆菌。 Conway 同时还指出实验中的乳酸菌的粘附都是非特异性的 。Gopal 报 道三株饲用微生态制剂菌株, 鼠李糖乳杆菌 (L. rhamnosus DR20), 嗜酸 乳杆菌(L. acidophilus HN017)和乳酸双歧杆菌(B. lactisDR10)对人肠道上 皮细胞系 HT- 29, Caco- 2 和 HT29- MTX 有极强的粘附力,而且三株乳 H7 对肠细胞的侵袭能力和细胞结合能力 。 酸菌都能降低 E.coli O157: Pascual 发现用浓度为 l05CFU. g- 1 的唾液乳杆菌(L. salivanus)饲喂新生 雏鸡可有效预防肠道中沙门氏菌的定植。 Coconnier [2]报道人源嗜酸乳杆 从而抑制幽门螺杆菌对肠 菌 LB 菌株能吸附于结肠细胞系 HT29- MTX, 细胞的吸附。 2. 产生多种活性物质 2.1 酸性物质 乳酸菌发酵糖类产生大量的酸, 如乳酸 、 乙酸 、 丙酸等, 降低肠道 pH 值, 抑制致病菌的生长。 乳酸菌产生的有机酸使肠内 pH 及 Eh 下降, 对肠道致病菌如痢疾杆菌、 沙门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氏菌、 艰难梭菌等有拮抗作用。低 pH 及 Eh 能促进肠道蠕动, 调整肠道的菌 短链脂肪酸和乳酸能抑制腐败细菌的生长, 从而减少了这些物 群失调。 质产生的毒胺 、 靛基质 、 吲哚 、 氨、 粪臭素 、 硫化氢 、 致癌物质和其它毒 短链脂 物, 还能减少氨的吸收及尿素的生成而对肾功能不全者有疗效。 铁、 镁的吸收和代谢, 短链脂肪酸被吸 肪酸能改善一些金属离子如钙、 收后, 它的代谢产物在各种器官中被利用。 例如丁酸盐可被结肠表皮细 丙酸盐和部分醋酸盐可被肝脏所利用, 部分醋酸盐 胞所利用, 乳酸盐、 可被肌肉和周围组织所利用,所以短链脂肪酸可能在调节内源性代谢 方面起重要作用。 醋酸盐、 丙酸盐和乳酸盐也可能对降低血中极低密度 脂蛋白和胆固醇起一定的作用。 据 Sorrels 报道, 明串珠菌 (Leuconostoc citrovorum)代谢产生的乙酸 和乳酸对沙门氏菌有抑菌效果,其中乙酸起了主要作用。Michinaga O gawa 实验证明乳杆菌对 STEC(Shiga toxin- 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起 从仔猪 抑制作用的主要是乳杆菌产生的乳酸和 pH 值的降低。经报道, 小肠分离的 6 株乳杆菌对 ETEC (K88、 K99、 987P ) 有抑制作用, 且发挥 作用的抑菌物质是有机酸, 而不是细菌素或过氧化氢。 乳酸菌产生的过氧化氢, 对致病菌有抑菌作用。嗜酸乳杆菌、 乳酸乳 杆菌(L- lactis)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pentosaceus)、 乳酸片球菌(P- acidilactici)和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产生过氧化氢, 对 金黄色葡萄球菌、 假单胞杆菌等致病菌起抑制作用。 2.2 可溶性肽 乳酸菌素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它对其它相近种类的细菌具 有抑制作用, 乳酸菌素一般是带正电荷的小分子蛋白(30~60 个氨基酸 具有高等电点和亲水特性。根据化学结构, 可将乳酸菌素大致分 残基), 为四类。 第一类是 Lantibiotics, 分子量小于 5kDa, 具有羊毛硫氨酸(Lanthionine)或 β- 甲基羊毛硫氨酸(β- methyllanthionine)基团。如 Nisin。 第二类是肽类细菌素, 分子量小于 10kDa, 具有膜活性的肽, 如 pediocin P A- 1。这类细菌素又可分为三个亚类: ①N- 末端氨基酸序列为 - Thr- Gly- Asn- Gly- Val- Xaa- Cys, 具有抗 Listeria 的活性; ②孔道复合物 由两个不同的肽的寡聚体形成; ③能被硫醇激活, 活性基团要求有还原 性半胱氨酸残基。 第三类是蛋白质细菌素,分子量大于 10kDa,热不稳定性的蛋白 质。 第四类是复合型细菌素, 除蛋白质外, 还含有碳水化合物或类脂基 团。 第二、 三、 四类细菌素不含 lanthionine 基团, 因此被称为非 lanthionine 细菌素(non- lanthionine- containing- bacteriocin)。 乳酸菌素(Lactobacillin)一般对近缘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生长具有 抑制作用, 可以防止某些腐败菌和病原菌的生长 。由于乳酸菌素能在 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液中的酶所分解 。 因此, 被认为是一种高效、 安全 的天然代谢产物。 根据研究报道乳酸菌素包括乳酸链球菌素 (Nisin ) , 双 球菌素 (Diploccins ) , 乳链菌素 (Lactostrepcins ) , 乳球菌素 (Lactococcins ) , 足球菌素 (Pediocins )及 乳 菌 素 (Lacticin 3147 ) , 此外, 还 有 Lactocins、 Lactacins、 Entercin ll46、 Helveticin J、 Sakacin A、 Mesentericin Y105 及 Plantaricin 423 等。这些细菌素有抑制沙门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 志贺氏 菌的作用[3]。 大多数已知的细菌素只对相同革兰氏染色的细菌有抑菌作用, 比 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 如某些乳球菌产生的多肽细菌素(Nisin), 菌、 芽抱杆菌和乳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但对革兰氏阴性菌无效。但 随着研究的深入, 发现许多细菌素作用范围很广。 那淑敏[4]报道, 嗜酸乳 杆菌产生一种广谱抗菌肽 AP311,对致病性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 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Bernet- Camard 报道, 粘附于人类肠道的嗜酸乳 杆菌 LA1 分泌的一种抑菌物质 LA I- SCS 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 性菌也都有抑制作用,但这种活性物质是否应归入抗生素类物质还在 争议之中。 3. 免疫赋活作用 多种乳酸菌如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和酸奶中常用的保加利亚乳 杆菌 、 嗜热链球菌均在体外实验中被证明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 。 Donnet 等[5]实验证明含 107 个 /mL 保加利亚乳杆菌的酸奶引起人体血 液中单核细胞的吞噬活性和白细胞呼吸爆发作用的显著增加 。 Tejada- simon 等发现用 109 个 /mL 嗜酸乳杆菌给小鼠灌胃 8h,取其腹膜巨 噬细胞培养, 所产生的 INF- α 明显上升。 Pollman 给无菌仔猪口服嗜酸 乳杆菌后, 可引起白细胞数量和血清总蛋白 (主要是球蛋白 )浓度的提 高。Herich 报道, 饲喂干酪乳杆菌后仔猪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细胞数显 著增加。Shiffrin 等报道了来源于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的双歧杆菌热 致死菌体对 IgA 产生有增强作用。嗜酸乳杆菌、 干酪乳杆菌、 植物乳杆 经 菌等菌体食用后可活化单核巨噬细胞的活性, 增强全身性免疫应答。 IgE, T 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产生, 从 常食用酸奶可促使免疫球蛋白 IgG, 而有免疫增强效果, 主要是酸奶中的乳酸菌起作用。 4. 抗肿瘤作用 乳酸菌抗肿瘤作用是由于肠道菌群的改善,抑制了致癌物质的产 生, 一般认为, 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增强了机体免疫功能, 抑制了癌细 胞的增殖。乳酸菌的抗癌特性可归纳为四类。 4.1 对肿瘤细胞抑制 通过吸附、 抑制、 去除等途径来减少致癌物质和致癌物前体。 4.2 降低肠道内 pH pH 值降低,可使与致癌作用有关的酶活性及胆汁酸水解活性降 低, 因为这些酶能催化致癌前体物质转化为致癌物质。 pH 值降低, 可缩 短肠内容物在肠道的滞留时间,使变异原如 β 一葡萄糖苷酶、 β 一葡 硝基还原酶、 偶氮还原酶和 7α 一脱羟基酶等及早排出体 萄糖苷酸酶、 外。 4.3 破坏致癌物 抑制产生致癌物质的细菌增殖,抑制硝胺产生或抑制涉及硝胺合 成的硝基还原酶, 如干酪乳杆菌能抑制乳酪中硝酸盐转化为硝酸胺, 嗜 酸乳杆菌可显著降低高肉食大鼠粪便硝酸基和氮基还原酶的活性。 4.4 抗突变活性 致癌作用是通过致癌物诱导动物细胞开始的,一些乳酸菌能抑制 通过乳酸菌可以使变异原诱导染色体异常减少 80%。 动物细胞的突变。 如 Hosono 报道, 保加利亚乳杆菌 、 乳酸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发酵乳 对各种变异原性物质诱导的细胞突变有抑制作用。 5. 降低胆固醇 吸收方式, 降解胆固 乳酸菌有抑制胆固醇合成的作用。通过消化、 嗜酸乳杆菌在体外试验中有降 醇和胆酸, 减少动物体内胆固醇的含量。 低胆固醇的作用,动物试验同样证明了嗜酸乳杆菌具有降低猪血清胆 固醇的功能。Taranto 等给实验鼠吃乳杆菌, 其总胆固醇下降 20%, 三甘 油脂下降 33 %, LDH/HDL 降低 17%。 乳酸菌能降低胆固醇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大量研究认为乳酸菌可 产生 3-羟基戊-3-甲基二酸 (HMG), 从而抑制了胆固醇合成时所必 需的羟基戊二酰辅酶 A 还原酶活性;发酵乳中的乳清酸衍生的代谢产 物可降低胆固醇浓度;乳酸菌可将胆固醇有效的同化或将其捕住使之 不能进入血液; 由于乳酸菌可使胆汁酸盐脱抱合而变得难于吸收。 6. 降血压作用 乳酸菌具有降血压作用, 这在几种乳酸菌中已有报道, 并且起作用 的物质也各不相同。高血压患者口服干酪乳杆菌的菌体自溶物的热水 每天两次, 每次 400mg, 连续 3 个月后血压明显下降: 粪肠 抽提液(LEx), 球菌 FK- 23 热水抽提液也具有降低血压的效果,且对正常的血压完全 没有影响,进一步分析结果证实起作用的物质是分子量在 10000 ~ 70000Da 的 RNA。 瑞士乳杆菌发酵的酸奶也具有降低血压的功能, 有效 物质是两个小肽 Val- Pro- Pro(VPP)和 Ile- Pro- Pro(IPP)。 研究认为这两个 小肽形成的空间结构和降血压药物络活喜主成份结构很相似。 此外, 乳酸菌还可以通过束缚抗原、 破坏抗原而减轻过敏反应症状 ) (下转第 402 页 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而有助于延缓衰老。

Sephadex G-25对乳酸链球菌素溶液脱盐的研究

Sephadex G-25对乳酸链球菌素溶液脱盐的研究

C ia t e nt t o amaet aId sy S ag a 2 0 4 ) hn a st e f h r cui ln ut , hn h i 0 0 0 Std ep oeso e ft ea n t no i n sr c jci os yt rcs f l l rd sl ai f s .Meh d T esmpela . v u h g e i i o ni to s h a l o d
径 比 对 脱 盐 效 果 的 影 响 。结 果 确 定 了乳 酸 链 球 菌 素 的 最 佳 脱 盐 工艺 为 :色 谱 柱 高 径 比1 :,加 样 体 积 为 每 毫 升 凝 胶01 料 5l . mL
液、加样量为每毫升凝胶7 0I ×1 U、用p 34 的醋酸缓冲溶 液在06 / n H .5 . mLmi流速下洗脱 。在此条件下 ,乳酸链球菌素 的脱盐收率
Co cu i n S p a e 2 a p r t ii n at fe t ey n l so e h d x G. 5c n s a a en s a d s l e f c i l . e n v
Ke r Nii Se ha x G一 ; s ln to vwo ds sn; p de 25 De ai a i n
中国抗生素杂志21年3 0 2 月第 3 卷 第 3 7 期
文 章编 号 : 10 —6 92 1)30 1—4 0 18 8 (0 20 —2 20
S p a e 2 对 乳 酸 链 球 菌 素 溶 液 脱 盐 的研 究 e h d xG一5
陈娟 郑 玉果 赵波 许炜 赵文杰 朱 宝泉
(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上海 医药工业研究院,创 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 室,上海 ,2 0 4 ) 0 0 0 摘要 :目的 研究 乳酸链球 菌素的凝胶 过滤脱 盐法。方法 比较在Sp ae .5 上加样量 、加 样体积、洗脱 流速 和高 eh dxG 2 柱

生物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在食品中的应用

生物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在食品中的应用

⽣物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在⾷品中的应⽤乳酸链球菌素(Nisin)Nisin是通过现代⽣物技术,从乳酸乳球菌发酵产物中提取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多肽物质。

Nisin的主要特点:◤ Nisin进⼊⼈体即被体内蛋⽩酶分解为多种氨基酸,⽆残留,安全可靠。

◤可降低⾷品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减少⾷品营养破坏。

◤对引起⾷物腐败的阳性菌,尤其是耐热芽孢有强烈的抑制作⽤。

乳酸链球菌素是⼀种世界公认的、安全的天然⽣物性⾷品防腐剂和抗菌剂,主要⽤于乳和乳制品、⾁和⾁制品的防腐保鲜。

乳酸链球菌素的发现要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1928年,LA.Rogers等美国研究⼈员⾸先报道了乳酸链球菌代谢产物能抑制其他乳酸菌的⽣长。

1947年,A.T.R.Mattick等⼈发现⾎清学N群中的⼀些乳酸链球菌能产⽣蛋⽩类抑菌物质,并从乳酸链球菌发酵液中制备出了这种多肽物质,由于是N群中的乳酸菌所产⽣的抑菌物质,故命名为N-inhibitory Substance,即N群抑菌物质,简称为Nisin。

Nisin是乳酸链球菌的⼀种天然产物,对远超过⾷品应⽤量的乳酸链球菌素的毒性研究表明,它是⽆毒的。

由于其对蛋⽩⽔解酶(α-胰蛋⽩酶)特别敏感,因此⾷⽤后在消化道内即可很快被蛋⽩⽔解酶⽔解成氨基酸。

1953年,乳酸链球菌素的第⼀批商业产品Nisaplin在英国⾯市;1969年,FAO/WHO⾷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批准乳酸链球菌素可作为⼀种⾷品添加剂;1988年,美国⾷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也正式批准将乳酸链球菌素应⽤于⾷品中;1990年,我国卫⽣部⾷品监督部门签发了乳酸链球菌素在中国的使⽤合格证明书。

⽬前已有50多个国家批注允许使⽤乳酸链球菌素。

法规安全作为⼀种世界公认的安全的⾷品防腐剂,很多国家对Nisin 在⾷品中的添加量都不作任何限制。

拟增加使⽤范围和⽤量:▷ 04.02.02.03腌渍蔬菜、04.02.02.04蔬菜罐头、04.03.02加⼯⾷⽤菌和藻类,最⼤⽤量为800mg/kg;▷ 07.01⾯包、07.02糕点,最⼤⽤量为500mg/kg。

天然食品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

天然食品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

天然食品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2009-3-23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缪存影(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金华321004)摘要:本文介绍了乳酸链球菌素的理化性质、抗菌机理、安全性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了乳酸链球菌素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食品防腐剂;乳酸链球菌素;抗菌机理;检测方法;应用防腐剂作为食品保鲜和贮藏的重要食品添加剂,其安全性日益受到食品加工行业的关注与重视。

在食品加工中采用纯天然的食品防腐剂、保鲜剂,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绿色食品,这将是防腐剂研究开发领域的重点。

乳酸链球菌素(Nisin)是一种乳酸菌代谢所产生的具有很强杀菌作用的天然代谢产物,被认为是一种高效、天然、绿色食品防腐剂。

1 乳酸链球菌素的研究开发动态早在1928年,美国学者Rogers和Whitter首先发现乳酸链球菌的代谢产物能抑制乳酸杆菌的生长;1933年,Whitehead及其合作者观察到,野生乳酸链球菌能抑制干酪制作中乳酸菌的生长和酸的产生,并发现抑制乳酸菌生长的乳酸链球菌代谢产物实质上是一种多肽,并分离出这种物质;1947年,Mattick和Hirsch研究发现血清学N群中的一些乳酸链球菌产生具有蛋白质性质的抑制物,证明该物质可抑制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并将其命名为“NISIN”,取自“Ninhibitorv substance”。

1953年乳酸链球菌素的第一批商业产品——Nisaplin在英国面市,Nisin作为商品进入市场;196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确认Nisin可作为食品添加剂;1971年,Gross和Morell阐明了Nisin分子的完整结构;1988年,Buchman等克隆了编码Nisin前体的结构基因并测定了DNA序列;1991年,Mulders等发现Nisin有2个天然变异体——NisinA和NisinZ。

我国于1990年开始批准使用Nis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1.2006乳酸链球菌素(Nisin)是世界上公认安全的防腐剂,是一种由微生物代谢所产生的具有很强杀菌作用的天然代谢产物。

乳酸链球菌素本身具有许多优良性质:首先,容易被人体消化道中的一些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所降解,不会在体内蓄积而引起不良反应,并且对食品的色、香、味等无不良影响[1-2]。

使用它还可以降低杀菌温度,减少热处理时间,因此能改进食品的营养价值、风味、结构、颜色等性状,同时还可节省能耗。

Nisin本身具有热稳定性,并耐酸、耐低温贮藏,Nisin作为一种理想的天然防腐剂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乳酸链球菌素的研究现状1.1乳酸链球菌素的分子结构乳酸链球菌素(Nisin)的分子式为C143H228N42O37S7,含有34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3510Da。

Nisin在天然状态下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为NisinA和NisinZ[3],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氨基酸顺序中第27位氨基酸不同,在NisinA中是组氨酸,在NisinZ中是天冬氨酸,在其基因结构上的第148位脱氧核苷酸不同是造成差别的根本原因。

一般而言,在同样浓度下,NisinZ的溶解度和抑菌能力比NisinA要强。

1.2乳酸链球菌素的性质1.2.1物理和化学性质Nisin的溶解性、稳定性都与溶液的pH值密切相关。

Nisin的溶解度随pH值的下降而提高,pH值2.5时溶解度为12%,pH值为5.0时下降到4%,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几乎不溶解[4]。

实验结果表明,Nisin在酸性条件下极为稳定,pH2.0条件下可耐受高温处理(121℃,15min),而无活力损失,而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即发生失活。

1.2.2生物学特性当α-胰蛋白酶、胰酶制剂和枯草杆菌肽作用Nisin后,会使其失去活性,但羧肽酶A、羧肽酶E、肠肽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Nisin无作用。

Hurst报道,Nisin对α-凝乳蛋白酶、胰酶、李红,赵春燕*(沈阳农业大学,沈阳110161)摘要:乳酸链球菌素是某些乳链球菌产生的一种多肽物质,是一种高效、无毒副作用的天然生物防腐剂。

综述了乳酸链球菌素的研究开发与生产应用进展。

关键词:乳酸链球菌素;防腐剂;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TS20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989(2006)01-0075-04ResearchanddevelopmentofnisinLIHong,ZHAOChun-yan(Sheny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Shenyang110161)Abstract:NisinisanantibacterialmultipeptideproducedbycertainstrainofLactococcuslactis.Itisahigh-effi-ciencyandnopoisonouseffectnaturalbiopreservative.Thispapercomprehensivedescribedresearchexploita-tionandprogressaboutproduceandappliesofnisin.Keywords:nisin;preservative;researchandprogress乳酸链球菌素的研究进展收稿日期:2005-07-30*通讯作者基金项目:沈阳农业大学青年教师科技基金(2003)项目。

作者简介:李红(1979-),女,辽宁铁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微生物资源。

75No.1.2006消化酶、唾液酶等很敏感,但对粗制凝乳酶、脂酶、淀粉酶不敏感,在酸性条件下,100℃、10min对链酶蛋白酶不敏感[5]。

1.3乳酸链球菌素的抑菌谱Nisin能抑制大部分革兰阳性菌及其芽孢的生长和繁殖,如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以及梭状芽孢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的细菌,特别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肉毒杆菌作用明显[6]。

在一定条件下,如冷冻、加热、降低pH值、EDTA处理等,乳酸链球菌素亦可抑制一些革兰阴性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假单胞菌等的生长。

1.4乳酸链球菌素的抑菌机理Nisin的抑菌机理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并不断取得突破。

其抑菌作用主要是杀菌,而非抑菌或溶菌。

Nisin对营养细胞的作用主要是在细胞膜上,它可以抑制细菌细胞壁中肽聚糖等的生物合成,使细胞膜和磷脂化合物的合成受阻,导致细胞内物质外泄,引起细胞裂解[7]。

1.5Nisin合成的遗传学研究编码Nisin的遗传密码的确切位置有两种理论,一种认为它与质粒连锁,另一种则认为是在染色体上。

支持前一种观点的主要证据有:1947年,Kozak研究产Nisin菌株的突变现象时发现,若先以原黄素或溴乙啶诱变并进行高温处理,再以NTG进行诱变,未检测到回复突变株。

并据此推测Nisin基因可能位于质粒上。

进一步研究发现,Nisin的产生与一个17.5MDa的质粒有关。

1991年,Kaletta和Entian从乳酸链球菌素6F3的质粒中成功克隆到了编码Nisin的结构基因。

但是,另一些研究者认为Nisin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有实验证明一些产Nisin的菌株并不存在质粒[8]。

对Nisin基因定位的研究最近取得的一些突破性进展,一些研究者根据对染色体的缺失与杂交实验提出Nisin结构基因与染色体上的一个可接合转移的转座子有关。

Horn等人则提出Nisin基因存在于一个70kb大小的转座子Tn5301中,同时另一些研究者的工作也证实了这个转座子的存在,且发现Nisin基因座是不稳定的。

这些发现可能提示我们Nisin基因位于一个可转座于质粒和染色体上的转座子中,在不同的菌株中,Nisin基因的位置不一定相同[9]。

1988年,Nisin基因首次被克隆出来。

不同于大部分的多肽类抗生素,Nisin前体蛋白是由核糖体合成,经过一系列包括脱水、硫环形成等复杂的翻译后加工过程,最终形成有活性的成熟Nisin分子[10]。

对Nisin遗传学研究的深入,将使我们有可能定向改变Nisin的溶解度、稳定性、抑菌范围等,对于Nisin的应用前景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Nisin生产与应用研究进展2.1Nisin产生菌的筛选目前主要是利用Nisin产生菌中nip+nisrsuc+紧密连锁的原理,在添加乳链菌肽、蔗糖及溴甲酚紫的选择培养基上,从牛奶样品中定向筛选Nisin产生菌[11]。

也有通过检测在BCP-CaCO3培养基中溶钙圈大小而间接选择Nisin生产菌方法的报道。

2.2Nisin的发酵生产在Nisin的生产中,主要是以乳链球菌和乳酸乳球菌作为生产菌,通过诱变方法获得高产菌株,并通过改变培养基配方以进一步提高产量。

其中,对培养基配方的研究进行的较为活跃。

一方面,可以扩大Nisin应用,另一方面,对营养与产量关系的研究有助于了解Nisin生物合成的途径和调控方式[12]。

2.3发酵产物的提取工艺2.3.1有机溶剂法利用正丙醇作为主要的溶剂,因此也称正丙醇法。

它利用正丙醇、丙酮、乙酸等有机溶剂沉淀Nisin,利用KH2PO4等进行盐析[13],反复沉淀、溶解的过程,是一种经典方法,但其缺点是回收率低,回收产物活性低。

1960年Hawley等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提取Nisin。

该法是先向发酵液中加入0.1%Tween-80,然后从发酵液底部鼓气使产生大量的气泡,Nisin本身具有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因而伴随泡沫被鼓出,收集并破碎泡沫后,用丙酮沉淀,最后将沉淀干燥测活,比活仅为1.4×106IU/g。

与正丙醇法相比鼓气吹泡法较容易形成规模化生产,操作简单,试剂消耗量少,但产品纯度低,回收率也不理想。

2.3.2吸附法随着对乳链菌肽分子性质的研究,科研工作者发现产Nisin的乳酸菌对Nisin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14]。

1971年Bailey等利用Nisin与菌体吸附特性先回收菌体,然后再获取Nisin提取液,再将其经过柱层析纯化Nisin。

1992年Yang等对菌体吸附法的吸附及解吸附条件作了进一步研究[15],发现如果对吸附及解吸附选择合适的pH,无需破碎菌体就可大量提取回收Nisin。

其结果是最佳吸附pH为6.5,而解吸附最佳pH为2.5。

1996年Jason等通过对Nisin与菌体吸附的深入研究,大胆地提出了一种设想,就是利用菌体对Nisin在高pH吸附、低pH解吸附的特性,构建一种固定化细胞柱,将含Nisin的粗品通过固定化细胞,Nisin就被吸附从而达到分离浓缩的目的。

另一种吸附法是应用一些吸附剂在合适条件下No.1.2006使其与Nisin吸附以达到提取纯化的目的。

吸附剂包括硅酸、二氧化钛、硅化合物(硅酸钙、二氧化硅、硅藻土等)。

2.3.3柱层析法现在应用于分离纯化Nisin的介质较多,并且均可达到纯化的目的,但是由于所选前处理的方法不同,使得需要过柱的数目也不同[16]。

1995年我国山东大学刘稳等应用中空纤维超滤、非极性大孔网状吸附树脂XAD-2层析、CM-SephadexC-25层析和SephadexC-50分子筛层析等步骤纯化Nisin,分析其纯度不低于95%,比活为2.6×107IU/g,总回收率为20.6%。

1995年Rod-riguez等采用Sepharose介质纯化Nisin,该法的预处理是用(NH4)2SO4沉淀浓缩Nisin,然后依次通过Sp-Sepharose柱层析、Octyl-SepharoseCl-4B柱层析及PepRpcHR5/5C2/C18反向柱层析等步骤纯化Nisin[17]。

1996年陈秀珠等应用正丙醇提取法将Nisin浓缩后再用CM-SephadexC-25层析一步纯化了Nisin,其比活为3.99×107IU/g,回收率41.7%。

1997年Suarez等又将一种传统的层析方法—免疫亲和层析应用分离纯化Nisin并且获得了成功[18]。

该法是用AD10杂交瘤细胞制备Nisin的单克隆抗体,并将其通过N-羟基琥珀酸亚胺葡聚糖柱,在一定条件下抗体与葡聚糖偶联,然后将Nisin发酵液除菌后进行柱层析。

最终活性回收率可达72.7%,应用ReRpcHR5/5C2/C18反向柱层析鉴定其纯度与Nisin标准品接近。

这种利用抗体-抗原特异吸附性所设计的免疫亲和层析法纯化Nisin不仅操作过程简单,而且速度快,特异性好,重复性强。

但其缺点是Nisin的单克隆抗体较难获得。

2.4发酵产物的效价检测Nisin可以抑制G+菌的生长,可用微球菌作检测菌,测量其抑菌圈直径。

Nisin在中性溶液中的溶解度远小于其在酸性溶液中的溶解度,这样使得它在琼脂平板中扩散受影响。

虽有一些方法,如用还原酶活性抑制剂、测定牛奶中酸产物的量、或测定OD值(比浊法)等可以作为衡量Nisin量的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