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作品欣赏:马的任性与姿态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悲鸿的中国画开现代中国画风⽓之先,尽管在形态上与⼈们习见的传统绘画有很⼤的差异,但却并不影响⼈们的接受,因为其表现⼿法是中国画的,仍符合⼈们的审美习惯。
马是徐悲鸿绘画的标志性题材,具有鲜明的个⼈风格,可以说⽆⼈不知。
徐悲鸿对马⾮常熟悉,其作品中的马千姿百态,古⼈未曾画过的⾓度和动态,在徐悲鸿笔下都有精彩的表现。
徐悲鸿有⾼超的造型能⼒,在笔墨上同样有着深厚的造诣,表现在他的画中,笔墨与造型结合得恰到好处,⽆论酣畅淋漓的挥写还是细部的勾勒,都那么熨帖。
徐悲鸿的奔马往往因时因事有感⽽作,激情寓于笔墨间,具有动⼈⼼魄的⼒量。
此图之奔马以⽔墨为之,奋蹄振鬣,⼀往直前,直欲破壁⽽出,境界颇近杜诗“所向⽆空阔,真堪托死⽣”之句。
值得⼀提的是,徐悲鸿书法受康有为影响,把碑写得⽣动活脱,或稚拙雄肆,或平淡冲和,实有出蓝之势,卓然成家,惜为画名所掩,⽽于画中题款或可略见⼀斑。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悲鸿《奔马》赏析
徐悲鸿《奔马》是这位古老艺术家最著名的作品,是他绘画艺术的经典之作。
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徐悲鸿的高超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幅画的主题是三匹马的奔腾,给人一种震撼的印象。
画中的马的体型完美,线条流畅,画面中散发出一种激情的力量,尤其是那三匹奔腾的马,更是暴力而慑人,使整幅画充满生机和力量。
画面上还有一些农事和农具,它们起着修饰作用,更加彰显了农民艰苦奋斗的生活现实。
有一匹马带着重载而疲倦而行,清晰反映出苦难和勉励。
另外三匹奔马,则体现出昂扬向上和抗拒苦难的精神力量。
此外,徐悲鸿还在画面中采用了朴素但不失热闹的构图手法,充分体现新式的绘画艺术技巧。
他刻画的马的姿势、动作、表情,全都十分真实、深情弥漫,使得画面完整活泼自然、带有生命力。
而他用色更是灵动,把空气教照到了画面中,使得画面活跃有力。
《奔马》画中的艺术技巧,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徐悲鸿的绘画魅力。
他的画面富有感染力,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取精神上的力量,这是徐悲鸿绘画艺术最大的魅力所在。
《奔马》是徐悲鸿绘画艺术的典范之作,它将他的创作理念的高度融入到画面中,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力量和生动性,充分彰显了现代艺术的精髓。
它不仅是中国古老的艺术精神的完美结合,也是绘画艺术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徐悲鸿的马

徐悲鸿的马
马,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图腾之一;马,是大自然仅有的“风之精灵”。
而现在,徐悲
鸿的画马的名篇,则赶上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徐悲鸿笔下的马,堪称旷世绝作,比如说《奔马图》中的那匹马,就刻画得十分传神:这匹马足下生风、扬尾前行,显得十分矫健。
它是那样的俊美、强健和威风;它的腿强壮
有力,坚硬得有如尖刀,力透纸背;它自由奔放、叱咤风云,宛如战场上一位猛将,想要
把所有的敌人给踏得粉身碎骨!它又是那样潇洒自如,犹如在草原上与朋友们嬉戏玩耍的
少年。
这马昴首扬尾,泰然自若,在草原上小跑着,极为生动健美。
再说说那两匹亲密无
间的马吧:它们相约前行,正在草原上交头接耳;两马并行,仿佛在讨论什么重要的事,
庄重而又严肃。
再看看这匹仰天长啸的骏马吧:这匹马在一处山顶仰望着远方的`日月星辰,一旦看到自己喜欢的景象,它便欢欣鼓舞,用后蹄直立起来,前脚收到胸前,朝着自
己喜欢的景象嘶鸣,仿佛是想让那些美丽的景色听见它的呼唤,在天空中多停留一会儿,
让它能够有多一点时间看自己钟爱的风景……还有那群飞奔的骏马:它们前呼后应,争先
恐后,象一群勇猛的战士正在冲向敌人阵地;我仿佛听见马蹄声声,号角阵阵,铁马金戈
中挥洒壮志豪情!
徐悲鸿的马不仅生动,较之唐三彩马还多了一份活力。
唐三彩马的陶器十分死板,只
是硬邦邦的东站在那里,死气沉沉的。
而徐悲鸿笔下的马则截然不同――这些马动作多样、神态各有不同、生气勃勃,真是“此马只顺天上存有”啊!
啊,徐悲鸿的马不同凡响;做人,就要做这样不同凡响的人!。
徐悲鸿《八骏图》赏析

徐悲鸿《八骏图》赏析徐悲鸿(1895-1953)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江苏宜兴人。
少时刻苦学画,后留学法国。
曾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法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以及苏联展览,是新中国第一批到苏联列宾美院学习的画家。
抗日战争期间,屡以已作在国外展售,得款救济祖国难民;并参加民主运动。
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
擅长油画、中国画,尤精素描。
人物造型注重写实以传达神情。
曾创作《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寓有进步思想的历史画。
所画花鸟、风景、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誉中外。
他一生致力于国画的改革,而体现他国画改革最高成就的就是他的国画《奔马》。
集国画的写意风格与西画的严谨结构于一身,画出的马不但有中国画的意境,也有西画的严谨结构关系。
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徐悲鸿的马独步画坛,无人能与之相颉颃。
在他个人的艺术成就中,也以画马的成就最为卓著。
他非常注重写生,关于马的写生画稿不下千幅,学过马的解剖。
对马的骨骼、肌肉、组织了如指掌,同时,他还熟悉马的性格脾气,这为他后来创作各种姿态的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徐悲鸿自已也说道:“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下过极长时间的功夫,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方能有得。
”从而能够成马在胸,游刃有余地去捕捉瞬间即逝的动态神情,得心应手地采用前人不敢涉猎的大角度透视,创作出来的崭新艺术形象。
《八骏图》是徐悲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八骏为题材,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在绘画技法上,是极为成功的中西融合的产物,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
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
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体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了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
徐悲鸿马的鉴赏300字

徐悲鸿马的鉴赏300字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画家,而他的马画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徐悲鸿的马画以其独特的笔墨风格和精湛的技巧而著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徐悲鸿的马画常常以铅笔素描为基础,再用墨笔细化,呈现出细腻而有力的线条。
他善于捕捉马的动态和力量感,将马的姿态和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
他的马画不仅仅是形象的再现,更是对马的灵魂和气质的诠释。
他将马的威武、奔放和自由的特质完美地表现了出来。
除了线条的运用,徐悲鸿的马画还注重墨色的运用。
他善于运用墨的浓淡来表现马的肌理和光影效果。
他的马画常常以重墨的笔法来勾勒出马的轮廓和肌理,使其更加立体和有质感。
同时,他也擅长运用淡墨或水墨来表现马毛的柔软和丰盈。
这种运用墨的技巧使得他的马画更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徐悲鸿的马画还注重色彩的运用。
他常常使用红、黄、白等鲜明的色彩来点缀马的身体,使马画更加生动和饱满。
他的色彩运用既突出了马的力量感和活力,也表现了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他的马画给人以温暖和喜悦的感觉。
总的来说,徐悲鸿的马画以其独特的笔墨风格和精湛的技巧,展现了马的力量、美丽和自由。
他的马画不仅仅是对马的形象再现,更
是对生命力和精神追求的表达。
徐悲鸿的马画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

徐悲鸿《奔马图》赏析
吉林省博物院藏有一幅徐悲鸿的《奔马图》(见图),此幅绘画奔马的造型准确、笔墨生动,充分发挥了中国绘画的笔墨效果,又融进了西洋绘画的明暗和透视方法。
画中的奔马不用线描法,采用了写意画法并注重画出马的精神风貌,表达画家的深刻寓意。
徐悲鸿先生笔下的马多是不带缰辔的,那奔放不羁的马,正是广大劳动人民渴望自由的象征。
在那“万马齐喑”的年代里,广大劳动人民自然十分喜爱徐悲鸿的马。
画中四蹄腾空的奔马,长鬃飘拂,马尾十分舒展,表现出挺拔奔放、自由不羁的精神。
该画款识为:筱泉先生惠教,悲鸿作于昆明壬午春画。
钤印:徐悲鸿。
徐悲鸿在谈到他画马的经验时说:“速写稿不下千余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的骨架、肌肉、组织。
夫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乃能有得。
”正是这些深厚的基础和辛勤的劳动,使他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象马”来,才有可能超越前人
构筑的高度,为中国绘画作出新的贡献。
徐悲鸿奔马图观后感1000字

徐悲鸿奔马图观后感1000字《徐悲鸿奔马图》展示了一匹奔马的画面,奔马飞驰于无垠的草原之上,长鬃迎风飘舞,昂扬向上,傲视苍穹。
那跃动而起、潇洒而又充满动感的身姿,那蕴涵着雄浑、激越的气概,犹如一只矫健有力的雄鹰在天地间纵情翱翔。
它体态丰腴,肌肉结实,四蹄有力,腿蹄微微向内收敛,犹如骑手腾身奋起,用尽全力奔跑一样。
它两耳竖立,四蹄飞扬,背部弯曲呈弓形,表现出超越尘俗、桀骜不驯的精神状态。
此画之所以得名为《奔马》,因为徐悲鸿把奔马的特点和活力淋漓尽致的描绘出来。
我们看,它长长的脖子高高的扬起,四肢强健有力,步伐稳重,它神采奕奕,没有一丝倦意,紧盯前方,好像随时都会腾空而起。
它的尾巴高高的翘起,好像还打了个小卷儿,再配上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神气极了!每次想到这里,我就忍不住赞叹:“真不愧是画马的高手啊!”首先看这幅画的构图:在最前方的是作者,他目光注视着前方,右臂扬起,并且指着远处;他的头戴白色的帽子,上面扎着一条红领带,身穿蓝色的长袍,脚上穿着黑色的鞋子,白色的袜子和红色的围巾,很显然,他正在向远方眺望;他的左边站着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旁边的应该是廖静文的妹妹徐庆平女士;左侧的位置站着的是观众,由近及远,看上去人数还很多呢!因为作品里还有一些隐藏的内容,比如说……哦!原来人数还少了两个!原来这两个人正在吃着东西,也许是因为肚子饿了,所以只能吃着东西吧!从这幅画里我发现了许多:其中有最喜欢的也有最不喜欢的,当然还有最伤心的……我想:一个艺术家,想要创造出优秀的作品,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他们的工作是不容易的,同样的,画画也是这样。
我们应该向这位著名的画家学习,学习他坚持不懈的毅力,刻苦勤奋的态度,以及对工作的热爱。
学习他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并且将这种态度渗透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只有这样,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更要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做贡献,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
奔马图主观评价

奔马图评价
徐悲鸿一生画马无数,但是不管马的形态是什么样的,都是生机勃勃,奋进向上的,是生命力和精神力的展现。
首先,从《奔马图》的视觉造型元素上看,马自由,无缰绳、马鞍。
徐悲鸿早年留学时,曾接触西方的解剖学和透视学,所以在后期画马的形象时,更加注重表现马的结构处理和肌体刻画。
和中国画技法结合后,利用水墨的浓淡巧妙地处理马的轮廓性和体积的关系,使马脱离传统画作呆板无神的形态。
其次,从笔墨表现形式上看,徐悲鸿以国画中的笔墨黑、白、灰三色刻画物体,设色空灵,虚实相生。
《奔马图》采取中国古代绘画的媒介,同时兼具西方绘画的影子,让画面中的马兼具空间感,以大块颜色来概括“形”。
对于马,在艺术中自古便有不同形式的表现形式,秦兵马俑以雕塑形式展现马之雄姿、秩序、整齐;西汉时期的《马踏飞燕》《马踏匈奴》,傲立群雄、藐视一切;北魏《狩猎图》人马合一;唐代《虢国夫人游春图》中的马雍容、安详;清代的马安静、温和,而徐悲鸿笔下的马奔腾、有力、自由,其与其想表达的爱国精神相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