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经济学(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一、考试要求:1、要求准确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达到经济管理各专业学生本科毕业的基本要求。
2、学会借助数学工具,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解决我国实际经济生活中的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上的现实经济问题。
二、考试内容:1.引论(1)了解经济学及其方法论的基本内涵(2)掌握稀缺性、经济与经济体制等基本概念2.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了解微观经济学的特点(2)掌握需求、需求量、供给、供给量、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等基本概念(3)学会运用需求定理、供给定理、供求定理、弹性理论分析问题3.效用论(1)了解不确定性和风险、需求曲线与边际替代率(2)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效用最大化原则、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3)着重掌握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及其图示4.生产论(1)了解扩展线、厂商(2)掌握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3)着重掌握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规模报酬5.成本论(1)了解成本及其相关概念(2)掌握各种短期成本及其关系、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与长期边际成本、短期产量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6.完全竞争市场(1)了解厂商和市场的类型(2)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与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7.不完全竞争市场(1)了解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的含义及特征(2)掌握完全垄断市场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垄断竞争市场厂商的均衡及实现、寡头垄断市场厂商的均衡及模型(3)着重掌握不同类型市场经济效率的比较8.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1)了解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卖方垄断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买方垄断情况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2)掌握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3)掌握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9.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1)了解一般均衡理论的发展和现状、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社会福利函数(2)掌握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10.博弈论初步(1)了解博弈论的含义和条件、混合策略均衡(2)掌握纳什均衡11.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1)掌握市场失灵、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及其表现(2)掌握治理市场失灵的相关微观经济政策1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2)掌握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国民收入五个总量指标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核算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名义GDP和实际GDP13.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1)了解均衡产出(2)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乘数论、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14.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1)了解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2)掌握投资的决定、IS曲线、LM曲线(3)着重掌握IS---LM模型及其分析方法15.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了解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特殊含义(2)掌握总需求曲线、总供给的一般说明、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和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对现实的解释16.失业与通货膨胀(1)了解失业的描述和经济学解释(2)掌握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通货膨胀的描述及分类、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17.宏观经济政策(1)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涵义、供给管理的政策(2)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货币政策及其效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3)学会运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分析相关经济问题18.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了解汇率和对外贸易相关概念(2)掌握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及其应用19.经济增长(1)了解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2)掌握增长核算、新古典增长理论、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20.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了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和基本假设、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2)掌握名义粘性、新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及其对经济波动的解释三、参考书目1、《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6版2、《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6版。
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F1103 科目名称:气象雷达原理一、考试要求主要考查学生对气象雷达发现气象目标、估计气象目标参数的物理基础的理解,对雷达发射机、接收机、终端显示器和天线控制设备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的理解与掌握;对气象雷达测距、测角、测速的基本原理和各种实现方法的理解及雷达气象方程,气象目标强度、速度、极化信息提取的原理和方法的理解,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1.气象雷达概念及气象雷达系统基础雷达的作用原理;雷达目标测量的物理基础;电磁波波段的划分;雷达的基本组成、作用及工作过程;主要战技指标的定义与相互关系。
常用气象雷达系统分类、主要功能及基本工作过程。
2.气象雷达工作原理(1)发射机的类型、组成和主要技术指标及特点,脉冲调制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刚性开关和软性开关调制器的分析方法和计算,固态发射机的组成和性能特点;(2)接收机的作用、主要组成和工作原理,带宽、灵敏度、噪声、噪声系数的定义、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典型的增益控制电路、频率控制电路及频率源的工作原理,混频器、检波器的工作原理,数字中频接收技术,高放、中放的功能及特点;(3)A(A/R)型、PPI型、RHI型等常规显示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光栅扫描显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4)天线控制系统组成、作用及其工作原理,驱动电机的工作原理,速度反馈及角度反馈工作原理,轴角变换的原理,性能指标及其分析。
3.气象雷达测量原理(1)脉冲法测距原理,解距离模糊的方法,调频法测距、相位法测距的基本原理,自动距离跟踪原理,数字式自动距离跟踪电路结构和工作过程;(2)振幅法、相位法测角的基本原理,天线波束扫描的方式方法,相控阵雷达的基本原理,单脉冲雷达自动测角系统的原理、结构和主要特点;(3)多普勒效应在雷达目标速度测量中的应用,速度模糊的原理和方法,气象目标回波多普勒频谱特征参数的定义、物理意义及其提取方法;(4)气象目标的基本特性,雷达气象方程与其中各因子对雷达探测的影响,地物杂波的特性及抑制地杂波的方法,气象回波视频积分的实现方法,距离订正的原理,气象目标速度、极化信息的提取方法。
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专业课考试大纲

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专业课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材料物理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考试要求:本课程要求掌握材料结构-功能-性质的相互关系,掌握材料物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了解材料物理的固体结构基础理论、基本检测方法及其原理、材料的导电理论、半导体材料的几大物理特性及其应用,以及材料各性能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变化规律。
二、考试内容:1.固体结构基础(1)掌握凝聚态材料基本结构与物理性质。
如七大晶系、晶面间距、致密度、面密度等基本晶体结构参数。
(2)掌握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和极化键的特点,及相关晶体材料的特性,会灵活分析。
(3)掌握晶体、非晶体、准晶体、液晶的结构特征和对称性、力学性质,他们之间的异同点。
(4)掌握从衍射法和图像法分析材料结构特点的方法及原理。
2.材料的导电物理(1)掌握导电物理涉及到的三种基本理论的演变以及特点和作用。
(2)掌握一些基本导电物理的参数意义,包括载流子的概念、能带理论的概念,会用能带理论来分析典型金属材料的导电行为。
(3)掌握材料物理的一些导电特性的原理及其应用,如P-N结、余辉效应、LED、激光半导体、光伏特性等。
(4)掌握材料之间的接触理论,理解TiO2光分解水的基本原理,以及N\P 型半导体与金属的接触。
(5)掌握超导体的基本历史、概念和特征,如完全导电性、完全抗磁性、三大性能指标等。
3. 电介质物理(1)掌握电介质物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包括介质的极化、介质的损耗、介电强度等参数的物理概念及其与物质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
(2)掌握介质损耗和频率、温度的关系;掌握介质在电场中的破坏和介电强度的概念,了解击穿的类型(包括热击穿、电击穿、局部放电击穿插)及其理论基础.三、参考书目《材料物理》第一、二、五、六章,王国梅等编著,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0年考研专业课复试大纲

舞蹈教育
专业技能
学科教学 (音乐) 045111
不区分研究方向
专业技能及 面试
面试 试讲
1.中国民族民
间舞(要求:
两个不同民族
综合能力 测试
的民间舞组合, 组合不可同自 己表演的舞蹈
剧目为同一民
族。)
2.舞蹈基训。
(控制组合或
跳跃组合,二
选一。)
1.基本乐理 2.视唱练耳
1
二、复试内容与要求
音乐
专业
研究 方向
科目一(专业技能)100 分
科目二 英语 (面试) 20
100 分 分
声乐表演
美声唱法演唱中外歌曲六首,要求涵盖歌剧咏叹调两 首(中外作品均可)、两首艺术歌曲(一首中国作品, 一首外国作品)、两首近现代创作歌曲,要求用两种 不同国家的原文演唱外国作品不低于两首。
民族唱法演唱歌曲六首,要求涵盖中国民族歌剧选段、 戏曲选段、中国民歌、创作民歌。
器乐表演
背谱演奏作品四首,下列内容选考其一: 1. 管弦乐器。要求练习曲一首、大、中型乐曲二首和 奏鸣曲或协奏曲的一个乐章。 2. 中国乐器。要求大、中型以上含不同时期的作品四 首。
现场抽签 回答问题
口试
钢琴表演
背谱演奏中外作品四首。涵盖练习曲、复调、奏鸣曲、 中外乐曲。练习曲要求演奏肖邦(作品 10 之 3、6, 作品 25 之 2、7、9 除外)、李斯特或其它相应水平以 上的练习曲,奏鸣曲要求至少一个快板乐章。
试讲:时 长 15 分 钟,试讲 口试 内容自选。
3
作曲
1.提交原创作品三首。 2、演奏钢琴曲 1 首,车尔尼 849 程度以上(含)作品。
少数民族 音乐传承
音乐教育
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笔试考试大纲

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笔试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钻井工程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考试要求:重点考查钻井工程的各个工艺环节和技术措施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计算。
主要包括钻井的工程地质条件、钻进工具、钻井液、钻进参数优选、井眼轨道设计及轨迹控制、油气井压力控制,固井和完井等。
二、考试内容:1.钻井的工程地质条件(1)地下压力特征:基本概念(静液压力、上覆岩层压力、地层压力、基岩应力、地层破裂压力、当量密度);异常压力成因和地质条件;地层压力评价方法、步骤与计算(声波时差法、dc指数法);地层漏失试验及地层破裂压力计算等。
(2)岩石的工程力学性质:岩石的机械性质;井底压力条件下岩石的机械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岩石的研磨性;岩石的可钻性等。
2.钻井工具(1)钻头:工作指标;牙轮钻头、PDC钻头结构及破岩原理、选型与使用方法等。
(2)钻柱:钻柱组成及功用;钻柱设计计算等。
3.钻进参数优选(1)钻进过程中各参数间的基本关系:影响钻速的主要因素及规律等。
(2)水力参数优化设计:钻头水力特性;提高钻头水力参数的途径;水力参数优化设计步骤;最大钻头水功率条件下排量和喷嘴直径优选等。
4.井眼轨道设计与轨迹控制(1)井眼轨迹描述:井眼轨迹的基本概念;井眼轨迹的图示法;常用井眼轨迹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等。
(2)直井防斜技术:井斜原因;满眼钻具组合、钟摆钻具组合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方法等。
(3)定向井井眼轨道设计:井眼轨道设计基本原则等。
(4)定向井造斜工具及轨迹控制:造斜工具;扭方位相关概念及计算等。
5.油气井压力控制(1)井眼与地层压力系统:基本概念(激动压力、抽汲压力、平衡压力钻井、欠平衡压力钻井);井筒压力平衡条件等。
(2)地层流体侵入与检测:地层流体侵入原因、征兆、检测方法等。
(3)地层流体侵入控制:关井的基本方法;压井方法及压井基本参数的计算等。
6.固井与完井(1)井身结构设计:套管分类及作用;井身结构设计的原则;确定套管层次和下深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计算等。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业务课考试大纲及要求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业务课考试大纲及要求广西艺术学院2019年9月25日目录2020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业务课考试要求 (5)考试科目:艺术管理学概论代码:301 (9)考试科目:教育基本原理代码:302 (14)考试科目:艺术美学代码:303 (16)考试科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代码:304 (17)考试科目: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代码:305 (20)考试科目:视唱练耳2 代码:306 (23)考试科目:民族音乐概论代码:307 (24)考试科目:民族民间音乐代码:308 (29)考试科目:音乐学论文写作代码:309 (33)考试科目:美术教学论代码:310 (34)考试科目:音乐史学基础理论代码:311 (38)考试科目:和声写作代码:312 (40)考试科目:指挥代码:313 (43)考试科目:视唱练耳1 代码:314 (44)考试科目:音乐学基础理论代码:315 (46)考试科目:影视评论写作代码:316 (47)考试科目:中国民间舞教学法代码:317 (48)考试科目:民族舞蹈历史与理论代码:318 (50)考试科目:舞蹈编导基础理论代码:320 (53)考试科目:文艺基础知识代码:321 (54)考试科目:表演理论与实践代码:322 (56)考试科目:播音主持理论与实践代码:325 (58)考试科目:中国画论代码:332 (60)考试科目:外国美术史代码:335 (61)考试科目:中国民间美术概论代码:338 (62)考试科目:影视文化分析代码:343 (63)考试科目:新媒体理论与实务代码:344 (65)考试科目:命题写作代码:346 (67)考试科目:命题写作代码:347 (70)考试科目:艺术文献翻译笔译代码:348 (71)考试科目:跨文化传播实务代码:349 (73)考试科目:专业论文写作代码:350 (75)考试科目:命题写作代码:351 (78)考试科目:新闻写作代码:352 (80)考试科目:专业论文写作代码:354 (85)考试科目:专业论文写作代码:401 (86)考试科目:专业论文写作代码:402 (87)考试科目:专业论文写作代码:403 (88)考试科目:专业论文写作代码:404 (89)考试科目:专业论文写作代码:405 (90)考试科目:专业论文写作代码:406 (91)考试科目:音乐学论文写作代码:408 (92)考试科目:音乐教育与教学法代码:409 (93)考试科目:复调学代码:413 (95)考试科目:音乐鉴赏代码:416 (97)考试科目:命题论文写作代码:417 (99)考试科目:评论写作代码:435 (100)考试科目:编演小品代码:436 (101)考试科目:中国工艺美术史代码:438 (102)考试科目:播音主持专业技能代码:439 (103)考试科目:机试与听辨代码:441 (104)考试科目:专业论文代码:446 (105)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专题命题写作代码:452 (106)考试科目:文化遗产学代码:457 (107)考试科目:东南亚美术代码:459 (113)考试科目:民艺学代码:463 (116)考试科目:命题作品分镜脚本设计代码:468 (117)考试科目:传播学理论与实务代码:470 (118)考试科目:专业论文写作代码:476 (119)考试科目:评论写作代码:503 (120)2020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业务课考试要求327音频项目设计:回答关于录音艺术专业基础知识方面的简答题。
华北电力大学2020年硕士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华北电力大学2020年硕士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管理概论管理概论含管理学、技术经济学、物流管理三个部分。
考生须对照下表,根据报考专业要求,选择两个部分作答。
一、管理学部分:1、考试的总体要求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及方法解决实际中的一般管理问题。
2、考试的内容①基本概念:要求准确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如管理、沟通、组织等②基本理论及应用掌握管理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管理的作用、原理、方法、特性及管理的发展趋势等基本内容;了解熟悉管理思想发展史;掌握管理五大职能的基本理论及方法;掌握沟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基本知识。
③会综合运用管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一般管理问题。
3、考试的题型判断题、名词解释、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4、参考书目《管理学》,李彦斌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二、技术经济学部分:1、考试的总体要求掌握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项目技术经济评价的指标和评价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及方法分析技术经济问题。
2、考试的内容①基本概念:资金时间价值、现金流量及其构成、技术经济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不确定性分析、投资项目财务分析、设备更新。
②计算与综合分析:资金等值计算、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及其应用、不确定性分析、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财务分析。
3、考试的题型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和论述题。
4、参考书目《工业技术经济学》第三版,傅家骥、仝允桓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三、物流管理部分:1、考试的总体要求熟悉常见的物流活动和工作对象,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及方法解决物流管理问题。
2、考试的内容①基本概念:物流、仓储、库存、配送、配送中心、流通加工、运输、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绿色物流、逆向物流、ERP、JIT 等。
②基本理论及应用:会综合运用物流管理知识分析现有的物流和供应链问题,会用物流理论解释和解决实际中物流管理问题。
3、考试的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计算题。
华北电力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华北电力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通信原理及现代交换技术一、考试的总体要求1.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现代通信所采用的各种交换方式的基本原理和相关交换网络技术,了解当前交换技术、通信网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考试的内容(一)通信原理部分1.基础知识:概率论基础知识(相关函数、均值、方差等)、解析信号、频带信号与带通系统、随机信号的功率谱分析、窄带平稳高斯噪声及信号特征。
2.模拟调制:DSB-SC、AM、SSB、VSB、FM的基本原理、频谱分析、调制解调过程、抗噪声性能分析。
3.数字基带传输:数字基带基带信号,PAM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分析,多电平传输系统;数字基带信号的接收念,奈奎斯特准则,升余弦滚降,最佳基带系统,眼图。
了解均衡的基本原理及评估准则,线路码型的作用和编码规则,部分响应系统,最优判决门限。
4.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信号空间及最佳接收理论,各类数字调制(包括OOK、2FSK、PSK、2DPSK,MQAM)的基本原理、频谱分析、误码性能分析等。
5.信源及信源编码:信息熵、量化(量化的概念、量化信噪比、均匀量化)。
了解对数压扩、A率13折线编码、TDM、PCM系统原理、增量调制原理;6.信道及信道容量:信道容量(二元无记忆对称信道、AWGN信道)的分析计算、无失真信道传输条件。
了解平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时延扩展、相干带宽。
(二)现代交换技术部分1. 基本概念:了解交换在通信网中的重要性,了解现代交换技术的发展过程及趋势,了解交换技术的分类,理解各种交换技术的特点。
掌握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差异。
2.交换单元和交换网络的结构:CLOS网络、DNS网络和BANYAN 网络的基本原理,交换单元和交换网络的工作原理, T接线器和S 接线器及由所构成的TST网络的工作原理。
3. 交换机基本工作原理:理解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系统结构,掌握模拟用户电路的功能,理解号码识别、摘挂机识别基本原理,了解数字中继器及数字中继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单(双)音频信号的产生原理,了解数字音频信号的基本原理,掌握程控交换机软件的组成,掌握呼叫处理的过程及特点,了解呼叫处理能力值的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F1101 科目名称:天气学
一. 考试要求
主要考查学生对锋面系统、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副热带高压、热带天气系统、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概念、结构、天气及发生发展机制和移动规律的理解与掌握;对大气环流、亚洲季风环流系统、中国大型降水过程的概况及形成维持机制的理解与掌握;以及综合运用天气学理论分析天气、天气系统、天气过程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气团和锋
气团和锋面的概念,锋的空间结构特征,锋面坡度及其天气学意义,锋附近要素场分布特征,锋面天气形成条件及锋面天气模式,锋的生消、移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温带气旋
温带气旋的概念,温带气旋的静力结构、动力结构及大尺度气流的分布,温带气旋的天气分布,温带气旋的发生发展机制,西风带槽脊系统的结构、发展和移动规律,西南涡与热低压的基本特征、结构、天气及发生发展。
3.冷空气活动和冷高压
冷高压和冷空气活动的概况,冷高压的静力结构和动力结构、天气分布,冷高压的发生发展机制,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的结构及变化,寒潮天气过程的基本天气形势和特征。
4.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大气环流的平均温度场、平均水平环流、平均纬向环流、平均经圈环流,热带低纬大气环流概况,极地大气环流概况,大气环流的形成和维持,高空急流的概念、结构及其对天气的影响,西风带大型波动的概念、结构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东亚环流的基本特征。
5.亚洲季风环流
亚洲季风环流系统的基本概念,亚洲季风环流系统成员及其天气,亚洲季风环流系统的爆发、活跃和中断,亚洲季风环流系统的成因与维持机制,亚洲季风环流系统季节内振荡变化特征,亚洲季风环流系统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6.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高压基本概念,青藏高压、太平洋高压等副热带高压的形成维持机制,青藏高压、太平洋高压等副热带高压的静力结构、动力结构,青藏高压、太平洋高压等副热带高压的天气分布特点,掌握青藏高压、太平洋高压等副热带高压的活动规律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江淮切变线的特征及天气影响。
7.热带天气系统概述
低纬度大气运动特征和天气特点,热带辐合带的概念、结构和形成机制,热带辐合带的活动、天气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东风波的概念、结构和形成机制,东风波的活动、天气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赤道反气旋的概念、结构、活动和天气,高空冷涡的概念、结构、活动和天气。
8.热带气旋
全球热带气旋活动概况及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活动特征,热带气旋的温度场、气压场、流场、台风眼和螺旋云带等结构,热带气旋的天气,热带气旋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机制,影响热带气旋移动的基本因子及分析方法。
9.中小尺度天气系统
中小尺度天气和天气系统的基本特征,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结构和天气,影响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触发机制,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的主要天气形势,主要对流性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概念和发生发展机制。
10.中国大型降水过程
中国大型降水天气过程概况,大型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因子,华南前汛期降水的环流特征和影响天气系统,江淮梅雨的气候概况,江淮梅雨大尺度环流特征、梅雨锋的结构及影响梅雨的大尺度天气系统,华北和东北雨季降水的气候概况、环流特征及影响天气系统,长江中下游春季连阴雨的环流概况,暴雨形成的基本条件、影响暴雨的中尺度天气系统,高低空急流对暴雨形成的作用,了解地形对暴雨的影响。
三、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2小时,满分100分。
题型包括:填空题(约20分)、名词解释(约20分)、问答题(约60分)。
四、参考书目
1.《天气学》,朱益民等编著,国防科技大学自编教材,2017年,第1版。
2.《天气学原理与方法》,朱乾根等编著,气象出版社,2007年,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