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全部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及例题解析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及例题解析

本资料分为简单概括版(上半部分)和重点精析版(下半部分)第一单元位置(1)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先横着数,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一个数;再竖着数,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二个数。

(第几行,第几列)第二单元分数乘法(1)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与分子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2)分数乘以分数:用分子乘以分子的积作分子,分母乘以分母的积做分子。

(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3)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顺序:Ⅰ、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Ⅱ、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Ⅲ、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4)分数乘法运算定律⒈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a×b=b×a⒉先乘前两个数,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再乘第一个数,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c=a×( b×c)⒊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⒋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减,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5.. 25×4=100 125×8=1000 25×8=200 125×4=500(5) 规律(比较大小要用到):1、一个数(0除外)乘以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2、一个数(0除外)乘以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3、一个数(0除外)乘以1,积等于这个数。

第一个数(6)谁是谁的几分之几,就用第一个数除以第二个数,用分数表示就是第二个数。

(7)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分之几。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部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部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部知识点一、分数1、理解分数概念:分数是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是分开的,分母是分子所在的总数,表示两个整数之间的比重;特征:分子与分母之间的比值;作用:用分数可以表示出一个数介于两个整数之间的任何数;2、运算(1)相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相同分数的加减法:将分子加减即可。

(2)不同分母分数的加减不同分数的加减法:先将分母统一,然后将分子加减即可。

(3)分数的乘除运算将两个分数相乘:将分子和分母分别相乘即可;将两个分数相除:将分子和分母交换再相乘即可。

三、根式1、根式的定义根式又称亚分式、立方根式,是表示平方根(或立方根)的一种式子。

是包含开方符号的一种数学运算表达式,它是一种特殊的正分式或正亚分式。

2、根式的展开展开根式:乘方法;联立根式:开根号法;3、根式的乘除运算二次方根式的乘法:将乘方的同类项相乘;三次方根式的乘法:将系数相乘,连分数乘积的分子、分母乘积;二次方根式的除法:把被除式减去除数,得出商;三次方根式的除法:把被除式分为分子和分母,把除数分为分子和分母,再分别将这两个分子和两个分母相乘,得到商;四、几何成比例1、定义几何成比例是指在一个相同的几何图形内,测量出的条形(或弧形)长或圆的半径之间,呈现出等比例。

2、求出成比例比求出比例比:将所测量出的两个数分别除以其中最小的一个数,得出两个数之间的比例比;3、判断几何图形是否成比例判断几何图形是否成比例:将该图形内测量出的长度和半径分别除以其中最小的一个,若所得到的两个数之间的比例比相同,即可判断该图形成比例;五、统计与概率1、统计统计是指收集与分析文字、表格或图表中的数字信息,以便准确地反映其情况。

它包括:(1)收集与分析数据;(2)求出变量的均值、方差、离差等;(3)使用中心弦图、直方图、折线图等工具绘制出数据的分布情况;(4)根据数据判断变量的特征;(5)利用函数描述数据的变化规律。

2、概率概率:指在多次实验中,当发生某一事件时的可能性大小。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六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第一单元:位置1、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2、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

如数对(3,2)中的“3”表示第三列,“2”表示第二行。

3、物体平移前后顶点的位置变化:(1)图形向左或向右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列,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行,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变了,第二个数没有变;(2)图形向上或下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行,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列,数对中的第一个数没有变,第二个数变了。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1、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2、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注意: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注意:一个大于0的数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大于0的数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

3、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级运算从左往右进行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又有加减,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3)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数。

4、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

(1)乘法交换律:a×b=b×a(2)乘法结合律:(a×b)×c=a×(b×c)(3)乘法分配律:(a+b)×c=a×c+b×c5、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计算。

6、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求分数的倒数是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求整数的倒数是把整数看作分子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和位置。

注意: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7、真分数的倒数一定都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一定都小于或等于1。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大全

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大全

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大全一、整数整数的概念:正整数、负整数、零整数的加减法:同号相加减、异号相加减绝对值的概念和性质:非负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其相反数数轴及其运用:用数轴表示整数的大小关系和加减运算二、小数小数的概念:小数点及其后面的数值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百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小数的大小比较:位置定理和数线图的运用小数的加减运算:按位对齐,逐位相加减小数与整数的加减乘除:转化为分数进行运算小数的乘法:结合律和转化为整数的乘法小数的除法:借助乘法计算和精确除法十分位、百分位和千分位的概念三、分数分数的概念:分子、分母、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读法和写法:整数转化为分数,分数转化为整数或小数分数的比较:相等,大小关系分数的加减法:通分,按位相加减分数的乘除法:分数乘法与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分数与整数的加减乘除:转化为分数进行运算分数的化简与扩展:约分和通分分数的混合运算:加减乘除的综合运用四、几何图形点、直线和线段的概念平面和封闭曲线的概念多边形的概念: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平行线和垂直线的判定方法直角、钝角和锐角的概念正方形、长方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圆的概念:圆心、半径和直径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体积和表面积的概念:长方体、正方体和正方柱体五、数据与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表格和图表的制作数据的描述和分析: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和平均数折线图和条形图的绘制和分析频数和频率的概念: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六、算术的综合运用多步运算的应用:综合运用加减乘除应用题的解决方法:读懂题目,分析问题,设变量,列算式“解方程”概念与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方程运用以上就是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大全。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同学们可以对整数、小数、分数、几何图形、数据与统计以及算术的综合运用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巩固,掌握这些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油!。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绝对经典)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绝对经典)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单元位置1、行和列的意义: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2、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3、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

用括号把代表列和行的数字或字母括起来,再用逗号隔开。

例如:(7,9)表示第七列第九行。

4、两个数对,前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列上。

如:(2,4)和(2,7)都在第2列上。

5、两个数对,后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行上。

如:(3,6)和(1,6)都在第6行上。

6、物体向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各数。

物体向上、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各数。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得简便运算。

例如:512×6,表示:6个512相加是多少,还表示512的6倍是多少。

2、一个数(小数、分数、整数)乘分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不相同,是表示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6×512,表示:6的512是多少。

2 7×512,表示:27的512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1、整数和分数相乘:整数和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分数和分数相乘: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3、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再乘,得数必须是最简分数。

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三)、分数大小的比较:1、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真分数,所得的积小于它本身。

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假分数,所得的积等于或大于它本身。

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带分数,所得的积大于它本身。

2、如果几个不为0的数与不同分数相乘的积相等,那么与大分数相乘的因数反而小,与小分数相乘的因数反而大。

(四)、解决实际问题。

1分数应用题一般解题步行骤。

(1)找出含有分率的关键句。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数与代数一、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整数和分母约分)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二)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三)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四)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ac+bc=(a+b)×c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详细见重难点分解)(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1、找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 或“占”、“是”、“比”的后面2、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 。

3、写数量关系式技巧:(1)“的”相当于“×”(乘号)“占”、“是”、“比”“相当于”相当于“=”(等号)(2)分率前是“的”: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3)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单位“1”的量×(1±分率)=分率的对应量二、分数除法(一)倒数1、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

(要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求倒数的方法:(原数与倒数之间不要写等号哦)(1)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2)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整数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2.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乘整数。

二、分数乘分数1.意义:表示求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计算方法: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三、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简算1.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3.合理地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变得简便。

四、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解题规律:一个数×几分之几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一、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1.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先用量角器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用直尺来确定图上距离,最后找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上名称。

二、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每走一步,都要说清从哪里走(观测点),向哪个方向走多远的距离。

三、绘制简单的路线图1.确定方向标和单位长度。

2.以起点为观测点,从起点出发,根据描述确定所走的方向和距离。

每走一段路,都要重新确定新的观测点。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一、倒数的认识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的方法: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也可以用1除以这个数来求。

二、分数除法1.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计算方法: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三、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的解法1.除法:多少÷一个数2.方程解法:设这个数为x,几分之几× x = 多少四、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的解法1.除法:多少÷(1±几分之几)2.方程解法:设这个数为x,x ±几分之几× x = 多少第四单元比一、比的意义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1500字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一、整数运算1.正整数和负整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整数的比较与排序;3.整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4.整数的乘方运算;5.整数的混合运算。

二、分数运算1.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分数的比较与排序;3.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4.分数的混合运算。

三、小数运算1.小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小数的比较与排序;3.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4.小数的混合运算。

四、不等关系及解不等式1.不等关系的概念及符号表示;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3.解包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五、算式的变形与等式的解1.算式的相等关系;2.算式的变形与等式的解。

六、数与代数式1.数、代数(变量)和代数式的概念;2.代数式的数值计算和变量计算;3.图形与代数式的关系。

七、几何图形1.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2.平行线、垂直线、相交线的判定;3.平面图形的分类与分析;4.几何图形的投影。

八、图形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与判定;2.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与判定;3.两种对称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九、运算律和运算法则1.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2.数的运算律;3.运算法则的应用。

十、数量关系1.相等关系的图象表示;2.比例关系的概念及图象表示;3.百分数的概念及图象表示。

十一、统计与概率1.统计图表的读取和制作;2.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应用;3.概率的理解和计算;4.概率问题的应用分析。

以上就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全部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学生就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得心应手,顺利完成各种题目的解答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汇总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2.形体相同点不同点关系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的大小棱长长方体 6 12 8一般都是长方形,有时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平行的四条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 6 12 8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六个面的面积相等六条棱长都相等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12条棱有3组,每组的四条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4+宽×4+高×4=(长+宽+高)×4长方体放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3.正方体的展开(不能出现田字格)1).“141型”,中间一行4个图:作侧面,上下两个各作为上下底面,•共有6种基本图形。

2).“231型”,中间3个作侧面,共3种基本图形。

见上图3).“222”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4).“33”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4.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

由于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所以可以先求出前面、后面和下面三个面的面积,再乘以2,就可以求出表面积了。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2+长×高×2+宽×高×2=(长×宽+长×高+宽×高)×2正方体的六个面完全相同,所以计算时只要算出其中的一个面,再乘6就可以了。

正方体的表面积= 棱长×棱长×65.在解决一些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想清楚要算几个面。

在解答时,可以把这几个面的面积分别算出来,再相加,也可以先算出六个面的面积总和,再减去不需要的那个(些)面。

一个抽屉有5个面,分别是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底面。

所以做这样一个抽屉所需要的木板,只要算出这5个面的面积就可以了。

通风管顾名思义是通风用的,没有底面。

所以只要算四个侧面就可以了。

(注意:一般是最小的口通风)(1)具有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油箱、罐头盒、纸箱子等;(2)具有五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水池、鱼缸等;(3)具有四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水管、烟囱等。

6(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2)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像这个长方体木箱的体积除了里面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外,还有做成木箱的木板的体积。

一个物体的体积要比一个物体的容积大,因为体积还包括自身材料的体积。

7.体积(容积)单位。

(1)用列表的形式来表述体积单位的大小,以利于记忆。

体积与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分米=1升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是1000,因为1升是1立方分米,1毫升是1立方厘米。

升和毫升相比,升是高级单位,毫升是低级单位,把高级单位的数量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量,都要乘相应的进率。

8.因为长方体的体积都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它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宽=高,因而它的体积是由棱长决定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是两条棱长决定的,即长方体底面积=长×宽;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所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又可以说是由底面积和高决定的,它们的体积=底面积×高。

(1)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2)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3)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9.求这根长方体木料的体积要用“底面积×高”,从中间截成两段,表面积实质上增加了两个底面,如图。

两个面的面积和是12平方分米,一个面的面积是6平方分米。

本题求体积用的公式是“底面积×高”,也可以说用的是“横截面积×长”。

另外对于把一个长方体截成两段,截了一次,增加了两个面,如果是截成三段,就是截了两次,增加了四个面。

也就是说每截一次,增加两个面。

10.综合运用体积单位、长度单位的知识。

将一个大的形体分成一个小的形体。

将小正方体紧紧地排成一排,能排多少米,实际上就是将这些小正方体的棱长加起来,看有多长。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米= 1000立方分米,所以能分成1000个。

顺次紧紧地排成一排,那么就能排成1000分米,1000分米= 100米。

11、正方体的棱长扩大n倍,表面积就扩大n²倍,体积就扩大n³倍。

12、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把一个涂色正方体的每条棱n等分,切成同样大的小正方体(1)三面涂色的正方体有8个,都在大正方体顶点位置;(2)两面涂色的正方体有12(n-2),都在大正方体棱的位置,所以个数一定是12的倍数(3)一面涂色的正方体有6(n-2)2,都在大正方体面的位置,所以个数一定是6的倍数(4)没有涂色的正方体有(n-2)3,都在大正方体的内部。

(5)在大正方体顶点处挖去小正方体,表面积不变(6)在大正方体棱上挖去小正方体,表面积变大,每挖去一个小正方体就比原来多2个面。

(7)在大正方体面上挖去小正方体,表面积变大,每挖去一个小正方体就比原来多4个面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1.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表示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分数和整数相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如果整数能与分数的分母约分,要先约分,再计算。

4.在解答有关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时要找准单位“1”的量。

数量关系式是:单位“1” ×分率 = 分率对应的量5.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几倍)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完全相同:用一个数乘几分之几。

解题思路中是把一个数看作单位“1”,这也就提示我们解答分数应用题时先要找准单位“1”。

同样,我们在画线段图时,也应该先画出单位“1”的量。

在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找准单位“1”的量,还要知道分率对应的量是什么?一般来讲,题目中分率如果是多(少)的分率,那么分率对应的量就是多的部分(少)。

6.根据“实际产量比计划节约了54”,写出一个数量关系式 计划产量×54 = 实际产量比计划节约的产量7.分数和分数相乘,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分数和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8.因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所以分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

9.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得出的积再和第三个数相乘。

但为了简便,可以先把所有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约分,再把约分后的分子和分母相乘。

10.一个数和真分数相乘,所得的积小于这个数;一个数和假分数相乘,所得的积大于或等于这个数。

11.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时,可以借助于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

在画线段图时,先画单位“1”的量。

数量关系式是:单位“1” ×分率 = 分率对应的量。

12.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13.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自然数的倒数都是分子为1的真分数,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

14.典型例题 例11公顷,请你在图中表示出21公顷的32,结果是多少公顷?分析与解:这个题目要分层次思考,一步一步展开。

(1)21公顷是1公顷的21(1公顷的一半);(2)1公顷的2,就是将213份,表示出2份。

第一种解法21第二种解法:21 21公顷的32 21公顷21公顷的3221公顷的32是大长方形的62,21×32 = 62(公顷)或21×32 = 31(公顷) 例2、一袋大米重25千克,先吃去这袋大米的51,又吃去51千克,两次一共吃去多少千克?分析与解:求两次共吃去多少千克,要用第一次吃的千克数加上第二次吃的千克数;第一次吃了这袋大米的51,是把这袋大米看作单位“1”,即吃去25千克的51;第二次吃去51千克。

先求出第一次吃去多少千克。

25 ×51 = 5(千克) 5 + 51 = 551(千克) 答:两次一共吃去551千克。

点评:这一题的关键就是正确理解题目中两个51所表示的不同含义,第一个51表示是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分率;而第二个51表示的是51千克,是具体的量。

要先求出第一天的51所对应的量再直接加上第二天吃的51千克就可以了。

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区分,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再进行解答。

例3、填空。

( )× 94 = 7 × ( )= ( )× 165 = 0.8 × ( ) 分析与解:这是一道连等式填空。

从题中可以看出,四道乘法算式的积都要相等,但是都等于几呢?题目中没有明确的要求,说明有多种填法。

但是要解答得又对又快,可以从倒数的意义入手,即考虑每个算式的积都是1,这样,在相应的括号里只填上与之相乘的那个数的倒数就可以了。

如果题目中明确给出了一个确定的数值作为积,那么解答此题时就只能一道一道地去思考解答了。

( 49 )× 94 = 7 × ( 71 )= ( 116 )× 165 = 0.8 × ( 45 )已知a×373 =1112 ×b=1515 ×c ,并且a 、b 、c 都不等于0,把a 、b 、c 这三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说明理由。

假设a×373 =1112 ×b=1515 ×c = 1 那么a =163 、b=1112 、c= 1 那么 a <c <b例4、(1)一根钢管截成两段,第一段占53,第二段长53米。

哪一根长? 分析与解: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把题意表示出来。

线段图如下: 第一段占53 第二段长53米通过线段图可以看出,第一段占53,第二段占 1 -53 = 52 , 53 > 52 。

答:第一段长一些。

(2)两根一样长的钢管,第一根截去53,第二根截去53米。

哪一根剩下的长?(无法比较)(3)两根1米长的钢管,第一根截去53,第二根截去53米。

哪一根剩下的长?(一样长)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1.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数的分子除以整数,但不能总得到整数的商,所以通常把分数除以整数转化成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2.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3.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4.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5.一个数除以真分数所得的商大于这个数;一个数除以假分数,所得的商小于或等于这个数。

65÷2表示的意义是(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65,与其中一个因数是2,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一台榨油机53小时榨油2524吨,平均每小时榨油多少吨?榨1吨油要多少小时? 2524÷53 = 58(吨) 1 ÷58 = 85(小时)答:平均每小时榨油58吨,榨1吨油要85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