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学图书馆设计说明(附图)
【任务】毕业设计某高校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

【关键字】任务毕业设计课题——某高校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一)项目名称:高校图书馆建筑方案设计(二)建设地点:中国南方某市(三)项目概述某高校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扩大办学规模,完善教学环境,征得有关部门批准,决定易地兴建新校区。
根据校园规划,拟在校区中心建图书馆一座,规模为藏书62万册。
建筑面积为。
(四)用地概况该项目位于校园内,居校园自校门至教学主楼中轴线的校园中心绿化广场东侧。
该地段四周环以校园道路,东侧隔绿化带为学生生活区,图书馆以南的校园中轴线两侧为教学区。
该地段地势平坦,占地约1.5hm²。
(五)规划设计要求1、规划建筑退让西侧道路红线不得小于,退让东侧道路红线不得小于,退让南、北两侧道路红线各不得小于。
2、建筑覆盖率不得大于40%。
3、规划建筑高度不得大于24m,以二—五层为宜。
4、做好场地的环境设计,做好交通人流组织设计,考虑非机动车的停放。
5、规划布局功能分区合理,空间形式规整。
6、做好无障碍设计。
(六)建筑组成及设计要求1、书库区(1)基本书库1250 m²(320册/ m²)计40万册;(2)报刊库1410 m²(156册/ m²)计22万册。
2、阅览区(1)综合期刊阅览室480 m²;(2)专业期刊阅览室480 m²;(3)中文图书室480 m²;(4)外文图书室480 m²;(5)参考阅览室240 m²;(6)电子文献阅览室240 m²;(7)教师研究室12X12 m²;(8)学生自修室2X240 m²。
3、采编区及办公区(1)采购20 m²;(2)中文编目60 m²;(3)外文编目60 m²;(4)装订40 m²;(5)馆长40 m²;(6)办公2X40 m²;(7)接待兼会议80 m²;(8)监控中心80 m²;(9)保安20 m²;(10)储藏40 m²。
图书馆建筑设计说明

广东商学院图书馆大楼建筑设计说明一、设计理念:“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1、暨南大学是一所闻名海内外的侨校,暨大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信息中心、教育中心和学习中心,应充分体现出暨大的历史传统,显现出它所承载的暨大精神和文化品质特征。
创造出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西方进步与东方文明,个性化与开放性相结合的侨校图书馆形象。
2、暨大图书馆作为暨大校园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应能充分体现校区总体规划的意图,结合环境使其成为校区中轴线上的亮点,带动周边的建筑群,互成为一个整体,使校园中轴线得以加强和延续。
3、图书馆的内部空间应符合现代图书馆的先进模式,通过人性化的布局,体现出开放平面下的共享与交流、高效与便捷;通过具有适应性和互换性的布局,体现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信息化、智能化为基础,体现出藏书、借阅和网络一体化的现代管理模式。
4、通过对阳光、空气、景观等自然要素的导入,同时结合通风、采光、防晒等节能的措施,在生态的层面上创造出适宜于阅读的空间环境。
5、在设计中重视环境保护,对基地内的珍贵树种予以保护,尽量减少对树种的砍伐。
积极采取措施做到节能,并避免环境污染。
二、总平面设计:1、图书馆用地位于暨大校园的南北中轴线上,并处于校园的中心位置,北面、东面和西面是一组组学校教学办公建筑群,周边环境优美宁静,能充分显现出图书馆的静谥和恢宏的气势。
本工程根据基地的特征,为了强调出其标志性的地位,把建筑总平面沿校园轴线呈工字形对称布局,东面和西面的平面根据基地内保留树种的位置作出局部退让。
将主立面朝向南面的中心绿化广场展开。
2、建筑物沿南北向总长约117.10米,沿东西向总长约60米,总平面呈工字形,主要功能用房沿南北向布置,公共交通部分和中庭位于工字形的中部,东西两侧形成两个开口天井。
整个布局既能增大自然采光和通风面,又能避免过多的东西晒,并且有效地能尽可能多地保留基地内原有的珍贵树种。
3、本方案结合周围的环境特征,以及图书馆的功能要求,以平面分流和立体分流的方式,综合安排各使用功能的流线和出入口。
图书馆管理系统设计说明书

图书馆管理系统设计说明书陕西师范大学可视化大作业报告课程名称:可视化程序设计学院名称:计算机科学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设计题目:图书馆管理系统班级:11级计算机一班学号:姓名:教师姓名:图书馆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目的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追求信息化,以防在信息时代落伍,而普通高校也如此,图书馆是高校师生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
因此一个健全的图书管理系统就必不可少,图书管理系统的使用大大的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很好的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个开发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影响因素多的复杂系统工程,因此制定一个完善、可行、合理的开发计划,不仅是系统开发成功的保证,而且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降低成本。
由于在过去人们对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质的手工处理之上的,而用手工进行图书借阅管理存在多种弊端,其中包括图书过于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对于图书借阅情况如:借阅天数、超过限定借阅时间等等的统计和核实,往往采用对借阅卡的人工查询进行,对借阅天数等用人工计算、手抄进行。
信息处理工作量大,容易出错;由于数据繁多,容易丢失,且不易查找。
总的来说缺乏系统、规范的管理手段人们操控起来是很困难的;因此,使用电子化的管理手段将是大势所趋,建立一个图书管理系统也是图书管理部门提高工作效益的有效手段。
系统能够合理高效地利用图书资源,使得图书借阅更加的科学合理。
二设计思想对于一个图书管理系统来说,图书的查询及数据的维护管理是其中的核心环节。
在现现行的图书管理中存在几个共同的问题:1、图书种类过多,数据庞大;这是几乎所有图书馆都会遇到的共同问题,各种不同种类的图书馆为这些图书入库,进行添加于维护增加了很多的难题,对这些数据的反复输入,往往造成庞大的工作量和较低的效率。
2、查询图书困难,每天的借阅情况,读者借阅的到期、还书情况,各项数据的汇总和统计情况必须由管理员统计上报,图书库总管理员才能考虑对图书馆的硬件如某类书的需求数量进行改变已向上级申报。
贵州大学花溪校园中心图书馆初步设计方案说明

贵州大学花溪校园中心图书馆初步设计方案说明设计说明目录第一章设计总说明第二章总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设计第四章结构设计第五章给排水设计第六章强电设计第七章弱电设计第八章暖通空调设计第九章消防设计第十章人防设计第十一章环保设计第十二章卫生防疫第十三章劳动保护第十四章节能设计第一章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况贵州大学是中国西南最为著名的综合大学之一,花溪校区是学校新校区,位于贵大花溪北校区西侧。
中心图书馆位于规划核心区域,是校区标志建筑。
中心图书馆基地位于校园主轴上,西侧临近校内绿化山体,其余三面相对平坦。
中心图书馆东侧为校园礼仪入口,面向城市干道花二线,承担着塑造校园形象的重任;东北、东南侧为规划中人工湖面,林木葱郁,景致优美。
中心图书馆基地位于校园几个片区的核心,南侧和北侧为生活组团,也是读者人流汇聚方向。
中心图书馆总建筑面积59539平方米;地上10层,建筑面积53287平方米,地下一层,面积6252平方米;建筑高度53.2米。
藏书量180万册,阅览座位数9000个。
二、设计依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 -95】(2005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2005年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2009】(2009年版)《贵州大学花溪校园扩建工程图书馆建设项目调整方案的皮肤》黔发改社会【2010】1881号贵州大学花溪校园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黔环审【2009】9号)贵阳市规划局对中心图书馆规划报批方案的批复意见业主提供的测绘资料、地形图“贵州大学花溪校园第三标段”设计任务书贵州大学花溪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贵州省建筑设计院建设单位对方案的修改意见国家和贵州省现行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设计规范三、设计等级建筑类别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贵州大学花溪校园中心图书馆”属于一类高层公共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
图书馆报规设计说明.

图书馆报规设计说明.建筑设计说明1.项⽬背景荆州市图书馆位于沙北新区荆州市⾏政中⼼南侧,东临江汉路,南接荆沙⼤道,西侧为荆州市⽂化中⼼⼊⼝景观⼴场,北⾯为市政⼴场景观⽔系。
图书馆总建筑⾯积:22467平⽅⽶,建筑⾼度:23.4⽶。
2.设计构思图书馆设计⼒图融⼊主体周边环境并与之发⽣积极的关系,北侧⼤体量的⾏政服务中⼼塔楼及裙楼成为图书馆在城市总体空间对话上的参照。
图书馆建筑⾼度控制在24⽶,⾯宽控制在72⽶,试图在建筑体量控制上形成与⾏政中⼼组成的⼀主两次的城市空间关系。
在设计思路上,图书馆采⽤“堆砌的书籍”为基本设想,建筑形体通过⼏个“书本”的交接堆砌形成“回”字型中庭布局。
在南侧⼊⼝空间,通过顶层抽柱处理,形成图书馆的⼊⼝空廊,在丰富⼊⼝层次的同时,⼤⼤加强建筑⾯向市民⼴场的整体性。
图书馆空间除了满⾜图书馆⼀般的主要功能外,同时设计师在空间的布局设计上增加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利⽤空间在⽔平、垂直⽅位的融合实现空间的流动设计。
科学报告厅位于图书馆东侧,设单独的对外⼊⼝和贵宾⼊⼝。
在⽴⾯设计上,设计在不同⽴⾯通过不同⽅式加以整合,⽴⾯上的⼤量开窗布局结合窗外的独特格栅设计,使得建筑内外各楼层外瞭具有良好的中央景观视野。
图书馆⼊⼝设置通⾼门庭,架空庭院与内庭的屋顶平台形成⼀个⽴体化的庭院布局。
在平⾯布局上,交通空间和服务空间相对集中,使得平⾯具有良好的灵活性,以适应未来建筑功能变化的需求。
3.交通组织3.1车⾏流线整个图书馆⽤地范围设计两个车⾏出⼊⼝,分别从江汉路和市政⽂化中⼼内部道路引进,满⾜消防需求,为解决图书馆车辆的停放需求,在靠近科学报告厅侧布置部分地⾯停车位,⼤量停车靠⽂化中⼼地下车库解决。
3.2⼈⾏流线图书馆主⼊⼝⾯向荆沙⼤道,在东侧的会议中⼼设有单独的⼊⼝及贵宾⼊⼝。
图书馆办公及后勤⼊⼝布置在图书馆的北侧,各股⼈流流线不交叉。
4.建筑功能图书馆地下⼀层布置设备⽤房等,⼀层为⼊⼝层,布置⼊⼝门庭,⽬录检索、出纳、信息服务中⼼、⾃助借阅、科学会议厅、多功能展厅等。
某高校图书馆建筑结构施工图(配计算书)

图书馆设计任务书

河南农业大学龙子湖校区图书馆设计任务书一、设计总说明河南农业大学龙子湖校区图书馆是龙子湖校区二期建设项目的子项。
二、工程规模1.建筑占地面积:约6680平方米2.总建筑面积:33029平方米(不含地下室,设计面积可控制在±5%)3. 层数: 11层4. 抗震设防烈度:按河南省及郑州市规定三、总平面设计在校区总体规划中,以公共教学组团和院系教学组团,围绕图书馆形成教学核心区。
室外场地宽阔,下设有地下室,在图书馆的南侧形成了一个外向型的、尺度宜人的校园聚会场所——校园主广场。
在图书馆北侧的中轴线上,围合成了一个层次丰富的校园水系景观交往空间。
四、平面设计1.图书馆主体部分建成大开间、全开放、模块化、借阅合一、智能化、复合型文献信息中心,同时要适应数字化图书馆的需要。
要充分考虑读者人流、图书物流、管理工作流三者的协调,应将读者与工作区分开,采用智能化管理,实现无障碍读者服务。
2.主入口大厅内设电子液晶显示屏、门禁系统;图书、报刊采用借阅合一模式布局。
3.淡化图书的收藏。
地下一层除设备间外,设计成密集书库供图书馆收藏书籍。
4.功能用房包括图书采编、信息中心(办公室、网络机房、电教室)、统一还书厅、借书厅、计算机书目检索厅、新书展览厅、校史馆、图书馆网络机房、藏借阅一体阅览室、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及影视报告厅、图书馆集中办公区(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档案馆办公室及档案库等。
5.藏借阅一体阅览室根据规划藏书数量合理确定阅览座位,设置读者讨论室及工作人员业务工作室。
6.在门厅、走廊应有合适的滞留空间及衣帽、书包存放柜位置。
公共滞留空间处应考虑电视、电话、计算机网络通信、检索系统,综合布线自成体系并与校园网联通。
每层应有安置网络设备的布线通道和网管中心室。
7.在合理位置设置文化、科技、美术展览走廊。
8.顶层的局部设计成开放式、花园式的空间,并设置部分小开间的研究讨论室。
9.根据各用房功能,按有关规范具体设计要求设计,部分楼层可根据使用功能适当挑空。
图书馆设计说明

图书馆设计说明南京财经大学仙林校区图书馆设计说明第一章建筑一、项目概况在建中的南京财经大学仙林校区是未来南京财经大学的主要校区,学生规模为15000人。
目前一期工程建设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以确保今年九月份进驻新生。
根据总体规划和财经大学的发展需要,二期工程设计现已招投标,拟建的图书馆处于二期工程的中心位置,是校区较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设计依据1. 南京财经大学仙林校区图书馆设计任务书及其相关资料。
2. 南京财经大学仙林校区总体规划。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规范、规定:“民用建筑通则”、“民用建筑防火规范”等。
三、总体目标1. 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变化。
高等教育的内涵,由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以人的发展和素质培养为中心的开放式教育转化。
2. 以生态环境意识为指导,行为环境和形象环境有机结合,尊重自然,结合地形,以高起点的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创造一个现代化的校园环境。
3. 以信息时代特征为指导,反映信息教育和教学智能化的特点,改善各系独立封闭的布置,把单幢布置与集中布局相结合,以适应学科交叉的教学科研模式,创造一个资源共享,联系便捷的智能型校园科研教学环境。
4. 形象标志性,反映南京悠久历史文脉,反映时代特色营造个性化的学院环境氛围,加强校园环境的整体性。
四、设计构思二十一世纪的大学应承担怎样的职能,在商品经济年代一座经济类大学应如何取向,图书馆应面对怎样的挑战,是本方案设计中思考的问题。
从基地环境特征与财经大学图书馆的形象定位,共同构成了本方案构思的出发点。
图书馆建成后将成为财大校园的中心建筑,具有标志性的地位。
而今天,商品经济大潮下象牙塔中的莘莘学子,应以何种态度面对学术,面对这样一座图书馆?经济是一门学以致用的学科,然而,同样需要严谨的学术态度。
今天,城市景观中充斥着的夸张炫技、令人目眩的建筑样式,绝不应出现在一座高等学府的学术核心地带。
深色给人以稳重深沉的印象,使人联想起本质与事物的内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山林苑大学仙林校区图书馆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
一、项目概况
在建中的东山林苑大学仙林校区是未来东山林苑大学的主要校区,学生规模为15000人。
目前一期工程建设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以确保今年九月份进驻新生。
根据总体规划和财经大学的发展需要,二期工程设计现已招投标,拟建的图书馆处于二期工程的中心位置,是校区较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设计依据
1.东山林苑大学仙林校区图书馆设计任务书及其相关资料。
2.东山林苑大学仙林校区总体规划。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规范、规定:“民用建筑通则”、“民用建筑防火规范”等。
三、总体目标
1. 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顺应教育内涵变化。
高等教育的内涵,由传统的教师对学
生的单向灌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以人的发展和素质培养为中心的开放式教育转化。
2. 以生态环境意识为指导,行为环境和形象环境有机结合,尊重自然,结合地形,以
高起点的环境艺术及景观设计创造一个现代化的校园环境。
3. 以信息时代特征为指导,反映信息教育和教学智能化的特点,改善各系独立封闭的
布置,把单幢布置与集中布局相结合,以适应学科交叉的教学科研模式,创造一个资源共享,联系便捷的智能型校园科研教学环境。
4. 形象标志性,反映南京悠久历史文脉,反映时代特色营造个性化的学院环境氛围,加强校园环境的整体性。
四、设计构思
二十一世纪的大学应承担怎样的职能,在商品经济年代一座经济类大学应如何取向,图书馆应面对怎样的挑战,是本方案设计中思考的问题。
从基地环境特征与财经大学图书馆的形象定位,共同构成了本方案构思的出发点。
图书馆建成后将成为财大校园的中心建筑,具有标志性的地位。
而今天,商品经济大潮下象牙塔中的莘
莘学子,应以何种态度面对学术,面对这样一座图书馆?经济是一门学以致用的学科,然而,同样需要严谨的学术态度。
今天,城市景观中充斥着的夸张炫技、令人目眩的建筑样式,绝不应出现在一座高等学府的学术核心地带。
深色给人以稳重深沉的印象,使人联想起本质与事物的内核。
而图书馆处于校区主轴线的尽端,北倚山峦叠嶂,前面是开阔的中心广场和延伸的轴线大道,距离成为观看图书馆建筑的主导因素之一。
因此,图书馆采用了有强烈雕塑感的实体形态,而避免了形体的琐碎变化,而左端结合顶层报告厅的空间特点,屋顶微微上扬,既呼应了山体的起伏,又成为教学楼空间序列的一个收头。
(一)功能布局
1.功能分布
主要功能区块围绕入口中庭、大面积阅览室、及主要书库、报告厅等设置在西侧,东侧以辅助空间、办公、研究为主,底层设置自修教室、读者餐厅、及书库、管理用房等。
二层设置主入口大厅(含电脑目录检索),展示陈列及中、外图书阅览。
三层设置期刊阅览、网络阅览、自修教室等。
四层设置教师阅览、样本过刊、工具书阅览及研究区域。
五层设置报告厅、音乐欣赏厅、多媒体视听室及办公管理区域,在东侧考虑报告厅层高较高,通过设置办公区域夹层有效地利用了空间。
2.交通流线体系
通过分开设置办公、读者学术报告及内部书库流线,保证了众多复杂的交通流线互不干扰,各司其职。
读者主要从二层平台进入目录大厅,再分至各个阅览室。
在书库一侧设置车行入口,设置货梯一部,可以保证书本进出图书馆,同时内部办公人员也使用这一出口。
考虑到五层报告厅结构合理,便集中人流可能对阅鉴区形成一定程度的干扰,因此在底层设置独立的报告厅出入口,直接乘电梯到达五楼学术报告区。
而平时各层也可使用这一电梯。
通过较均匀地分布交通核及疏散楼梯体系,保证了高效、安全的交通及消防疏散体系。
室外交通体系人车分流,车行由西北角进入,在近建筑处形成小的回车及停车广场,保证中心广场的步行使用,在建筑底层局部架空设置自行车停放。
(二)空间特色
建筑内部空间丰富多彩,通过独特的室内空间创造通透和趣味性的效果,入口处二层和四层高的室内中庭及通透的视觉效果,营造出别具特色的主入口空间,建筑内的天井、内院体系既造成了室内外空间的穿插、渗透,又解决了自然采光和通风的问题。
在报告厅部分采用天桥进入的形式,创造出光影变化丰富和具戏剧性的空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