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在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理论在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理论在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管理中的应用总结,由护士长在每日晨会中予以通报并组织学习。
每月对当月留置针护理缺陷进行分析讨论,将成功的经验纳入儿科外周静脉留置针护理管理标准中,将尚存在的问题作为下一个PDCA循环工作的重要内容。
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非计划拔管以及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出院前向患儿家属发放留置针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该量表是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制定,本研究中测得其Cronbach′α系数为0.853,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该量表共20个条目,包括留置针知识宣教、留置期间并发症预防及留置期间巡视等方面的内容,各条目采用likert 1~5级评分法,满分100分,≥80分为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60分为不满意。
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度。
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非计划拔管率的比较观察组患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2 两组患儿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3.1 采用PDCA循环理论对患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护理能有效延长留置时间,降低非计划拔管率《输液治疗护理时间标准》规定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为72~96 h[9]。
由于患儿自身或留置期间护理不当等原因,缩短了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非计划拔管率升高[10]。
PDCA循环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本文通过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从而得出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规范护士的操作,保证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安全。
标签:PDCA;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护理管理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钢针的替代品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输液治疗中,但在临床中常因管理不当,出现药物外渗,堵管,穿刺点出血、红肿等并发症,造成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
PDCA循环管理方法是一切管理活动中,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所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工作的循环过程[1]。
为了规范护理操作、减少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我科从2013年4月开始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到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经过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科室以收治消化科疾病为主,现有床位50张,全科护士14名,我科住院病人平均每天有50人,每天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平均20人左右。
1.2方法1.2.1计划阶段(P)1.2.1.1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1)2013年4月1日至9日,护士长和科室质控组成员随机抽查80名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通过与患者或家属交谈的方式收集与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有关的问题,采用因果分析图法[2]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导致留置针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问题为套管堵塞和静脉炎。
(2)原因分析护士因素(主要原因):①护士血管选择不当,放置留置针时操作粗暴致血管损伤。
②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引起细菌感染。
③护士对可能发生的异常认识不足,处理不及时。
不重视患者主诉,出现异常未及时拔管。
④年轻护士对静脉留置针的宣教不全面具体,未评估患者及家属的掌握度。
⑤带教老师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年轻护士指导不到位。
⑥冲管、封管方法不正确。
冲管不彻底致药物滞留在局部血管。
患者因素:①患者未完全理解宣教的要点,依从性不够。
②患者活动量过大,放置留置针手臂用力提重物致回血过多。
PDCA在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中的应用护理课件

PDCA循环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PDCA循环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能够系统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 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局限性
PDCA循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 和责任心。同时,PDCA循环的应用 也需要医院管理层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
CHAPTER 02
PDCA在静脉留置针规范管 理中的应用
减少资源浪费
合理使用敷料、消毒用品等资源 ,避免浪费,提高护理成本效益
。
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因留置针问题导致的护理中 断或延迟,提高整体护理效率。
CHAPTER 04
PDCA在静脉留置针规范管 理中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计划阶段
对护士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技能培训,提高护士 的技能水平;优化穿刺环境,确保光线充足、操 作空间宽敞;向患者介绍穿刺过程,降低患者的 紧张情绪。
计划阶段(P)
01
02
03
04
总结问题
分析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存 在的问题,如留置时间过长、
感染风险增加等。
制定计划
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包括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培
训等措施。
设定目标
明确改进目标,如降低感染率 、提高留置针使用安全性等。
制定方案
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人 员分工、时间安排等。
案例三:优化静脉留置针护理流程
计划阶段
执行阶段
对现有的静脉留置针护理流程进行分析, 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根据分析结果,对护理流程进行优化,改 进各个环节的操作方式和方法。
检查阶段
行动阶段
对优化后的护理流程进行检查和评估,确 保流程得到有效执行。
pdca在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中的应用

第5页
阶段P 1.3 搜集和组织数据
一、纳入标准
①静脉留置留置时间≤72 h; ②留置静脉留置针未二次更
换
二、排除标准
①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72 h; ②留置静脉留置针期间屡次更换
静脉留置针
pdca在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中的应用
第6页
19 年 10 月 --19 年 12 月
共调查 108 例患者留 置针情况,总调查项目数 为 756 项,发生不合格项 目 117 项,不合格率为 15.5%。
① 置管前宣传教育: 置管前向患者详细解释静脉留置针使用目标、方法和必要性,让患者接收并 配合此项治疗。
② 合理选择穿刺部位: 尽可能选择有弹性、无静脉瓣与血流丰富血管,防止易于固定或关节处血 管,通常以前臂掌侧静脉为主。
老年长久卧床患
A
者,尽可能不选择
下肢静脉
pdca在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中的应用
颈外动脉或股静脉
第23页
延长管 “U”型…
改善前后两组数据对比
29
未按规 范固定…
22 16
贴膜方
68
法不细…
29
未首选
21
前臂穿…
56
留置针
74
留置时…
21
0
10
20
30
40
50
60
70
pdca在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中的应用
88
80
90
100
第24页
不足之处
科室组员年轻护士 多,经验少,知识面窄, 不能对全部问题确定对策 并实施。
pdca在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中的应用
第9页
针对此次活动改进重点贴膜不牢 靠、管腔内回血、渗血,三个问题 点进行原因分析,并绘制原因分析 关联图,共确定 20 个末端原因.并 经过投票选出 5 个要因进行真因验证。
PDCA在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中的应用

存在的问题
计划阶段的问题
在计划阶段,可能存在对静脉留置针 规范管理目标设定不明确,计划制定 不合理等问题。
执行阶段的问题
在执行阶段,可能存在对计划的执行 力度不够,相关人员对计划的了解和 掌握程度不足等问题。
检查阶段的问题
在检查阶段,可能存在对执行效果的 评估不及时,评估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处理阶段的问题
统一标准,及时评估效果
及时反馈,落实改进措施
在检查阶段,应建立统一的评估标准,及 时对执行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 题并进行改进。
在处理阶段,应及时对检查结果进行反馈 ,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并确保改进措施的落实到位。
05
结论
PDCA循环在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中具有重要价值
PDCA循环管理方法有助于提高 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的效果,降 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
执行阶段
按照计划执行任务,确保计划 的落实。
检查阶段
对执行结果进行检查、评估, 发现问题和不足。
行动阶段
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总结经 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并付诸
Hale Waihona Puke 实践。02PDCA在静脉留置针规范 管理中的应用
Plan阶段:制定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计划
制定计划
明确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的目标、要求和流程,制定相应的管理 制度和操作规程。
满意度。
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 个阶段的不断循环,PDCA有助 于不断完善静脉留置针的管理流
程,提高管理效率。
PDCA循环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从而确保静脉留置针使用的安全
性。
需进一步推广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
由于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静脉留置针规范管理 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效果,因此应该进一步推 广应用该方法。
PDCA在静脉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PDCA在静脉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3-24T03:15:05.338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2期作者:滕海英周雪梅施贵宁陈国连[导读] 为进一步提高静脉导管维护质量,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高静脉导管维护正确率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 530021)【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提高静脉导管维护质量,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高静脉导管维护正确率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方法:通过对全院各科进行静脉治疗横断面调查及对护士进行静脉导管维护知识问卷调查,实施PDCA循环法改进,比较实施前后效果。
结果:PDCA改善后护士对静脉导管固定与维护理论知识掌握合格率由58.44%提高到81.76%,静脉导管维护的正确率由47.58%提高到82.67%,并发症发生率由3.74%降低至2.58%,与改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DCA循环法用于静脉治疗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护士对静脉导管维护知识及操作技能掌握,提高静脉治疗质量,保证输液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静脉导管;PDCA循环法;冲封管【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32-0233-03静脉治疗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临床常用静脉导管主要包括外周静脉导管、PICC、CVC、输液港等[1]。
导管维护包括静脉导管的更换与拔除、静脉导管穿刺部位的护理及敷料更换,冲封管等[2]。
静脉导管维护的正确率是指同一时间检查静脉导管维护正确的例数占检查静脉导管总数的比例。
PDCA循环是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的关于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通过进行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等工作的循环过程,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益。
目前,PDCA循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管理、健康教育等各个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摘要背景:静脉留置针是医院常见的医疗操作,但由于患者个体差异以及操作人员技能水平的影响,静脉留置针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100例各类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方式,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观察组的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操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得到较大的提高。
同时,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有效降低了非计划性的再次插管率(P<0.05)。
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有效提高操作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再次插管率,对临床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模式;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再次插管率;操作质量一、引言静脉留置针是医院常见的医疗操作,被广泛应用于患者输液、输血、营养支持等治疗中。
然而,由于患者个体差异以及操作人员技能水平的影响,静脉留置针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局部感染、输液反应等。
因此,提高静脉留置针操作的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当前临床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一种经典的管理方法,由日本质量管理学者兼松板正夫在上世纪40年代提出。
它由四个步骤组成: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通过循环不断地反复应用,并不断地改进方法和技能,以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
因其简单易行、灵活有效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技术操作中。
本研究旨在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高操作质量和减少并发症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材料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某医院住院并行静脉留置针操作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的标准为年龄≥18岁,需静脉留置针操作的患者。
PDCA循环在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黄小玲;陈梦云;杨素敏;曾雅燕;李玉琴【期刊名称】《现代临床护理》【年(卷),期】2013(000)011【摘要】目的探讨PDCA(plan-do-check-action cycle,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方法了解留置针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规范护士的操作,完善静脉输液相关管理制度,制订敷贴和管道维护细节管理流程,对实施方法进行检查。
结果 PDCA循环管理方法实施后,敷贴固定和管道维护不规范及堵管发生率均较管理前低,管理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有效规范护士的操作,保证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安全。
【总页数】3页(P54-56)【作者】黄小玲;陈梦云;杨素敏;曾雅燕;李玉琴【作者单位】揭阳市人民医院,广东揭阳,522000;揭阳市人民医院,广东揭阳,522000;揭阳市人民医院,广东揭阳,522000;揭阳市人民医院,广东揭阳,522000;揭阳市人民医院,广东揭阳,5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相关文献】1.PDCA循环在外周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J], 钱宇;彭娜;陈颖2.静脉治疗质控小组在提高儿科病房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J], 方继红;武凤芹;杨媛媛;唐艳华;谢国萍3.PDCA循环法在门急诊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J], 孙树英4.PDCA循环在介入手术室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J], 石燕5.风险管理在住院患儿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J], 肖晓琴;麦玉娟;张春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生次数
百分比( %)
累计百分比( %)
阶段P 1.4 设定目标和测量方法
1、圈能力为:77% 2、目标值=现况值-( 现况 值×改善重点×圈能力)
3、将活动目标设定为留置 针留置不规范率由改善前 的 15.5%下降至 6.2%。
阶段P 2.分析影响因素
针对本次活动改善重点贴膜不牢 固、管腔内回血、渗血,三个问题 点进行原因分析,并绘制原因分析 关联图,共确定 20 个末端因素.并 通过投票选出 5 个要因进行4
22%
3
贴膜方法不细化
查看留置针是否在贴 膜中间
现场调查
留置针是在贴膜中 间
刘晓月
2019.12.14
68%
4
未
首选前臂穿刺
经过以
上
查看留置针的位
真因验证,
置
小
组
现场调查
确定上
留置针 50%穿刺位
述 因 素置在均前为臂导 致
朱瑞瑞
留置针
2019.12.14
留置不规
21%
5
范留置的针真留置因时,间应查对看依留置次针采留取置时对间策
长
是否在 3 天之内
。现场调查
留置针留置时间是 在 3 天之内
张鑫鑫
2019.12.14
74%
阶段P 4.2、拟定活动方案
小组拟定甘特图制定活 动计划,计划本次PDCA活 动周期为 7个月。合理安排 各项活动的完成日期,并确 定各个阶段的主要负责人。 其间每月召开讨论会2 次。
活开始动时计间划, 遗甘留特图
原因原, 2因3/,111/2
开持始续时天间数, 找出
问题问, 题23,/108/15
持续天数
持续天数, 遗留 问题, 15
持续天数, 纳入 标准, 1
持续天数, 检查 效果, 15
目录
计划:确定方针和目标,确定活动计划 执行:实地去做,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 行动:对结果处理,予以推广、总结
余蓓 武静 吴伟伟 汪洁 齐叶叶 刘晓月 方丽红 朱瑞瑞 张鑫鑫
PDCA小组成员一般情况
职位名称
主管护师 护师 护师 护师 护师 护师 护师 护师 护士
专业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护理
职务
护士长 质控组长 责任组长 责任组长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静脉治疗实践标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
累计百分比( %), 穿刺点渗 不全, 86.33
血, 77.78 累计百分比( %), 贴膜不牢
发生次数, 管腔内回血, 55 百分比( %), 管腔内回血, 47.01累计百分比( %), 管腔内回
固, 66.67
血, 47.01
发生次百数分, 贴比膜( %不)牢, 贴固膜, 2不3牢固, 19.66 发生次百数分, 穿比刺( %点1)1渗,.穿1血1发刺, 生1点3次渗百数血分,,日比期( %书)写,8日.5不5期全发书, 1生写0次不百数全分,, “比Y”(头%未)7,.向6“Y9外”头, 未9 发向百生外分次,比数( %, 其), 他其,他7, 5.98
B
适用于外周循环不
C
上行静脉补液与
下肢静脉
良类型患者。
穿刺。
阶段C 实施针对性护理
③ 正确选择留置针: 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 18G~24G 型号的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选择原 则为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选择短、细的留置针。
④ 掌握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技能: 选定血管,常规消毒,以 30°将外套管和针芯穿刺进入血管,待回血后,调 低穿刺角度至 10°,向血管内继续刺入约 2 mm ;退出针芯,连接肝素帽,用一 次性透明敷贴固定针管及延长管,合理调节滴速。组织护理人员通过定期培训 形式提高对留置针穿刺技术的熟练掌握度,以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血管损伤。
阶段C 实施针对性护理
⑤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在使用静脉留置针前应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是否严密,核对灭菌期有无 过期。对穿刺位置进行消毒,应用碘伏由内向外、螺旋状涂抹。穿刺过程中必 须严格按照无菌要求操作,防止穿刺部位感染,穿刺后及时覆盖无菌敷料。
阶段C 实施针对性护理
① 置管前宣教: 置管前向患者详细解释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目的、方法和必要性,让患者接受 并配合此项治疗。
② 合理选择穿刺部位: 尽可能的选择有弹性、无静脉瓣与血流丰富的血管,避免易于固定或关节处 血管,通常以前臂掌侧静脉为主。
老年长期卧床患
颈外动脉或股静脉
杜绝在瘫痪肢体
A
者,尽可能不选择
PDCA在静脉留置针 规范管理中的运用
汇报科室:呼吸内科 汇报人:武静
目录
计划:确定方针和目标,确定活动计划 执行:实地去做,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 行动:对结果处理,予以推广、总结
阶段P 1.2 成立PDCA小组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姓名
真因验证计划表
序号 末端因素
确认内容
确认方法
确认标准
负责人
完成日期
未达 标率
1
延长管“U”型 查看无针接头是否高
固定要求不细化
于穿刺点
现场调查
纵轴和横轴方向无 针接头均高于穿刺
点
齐叶叶
2019.12.14
88%
2
未按规范固定卡 查看卡子是否固定在
子
留置针延长管根部
现场调查
卡子是固定在留置 针延长管根部
静脉留置针
19 年 10 月
--19 年 12 月
共调查 108 例患者留 置针情况,总调查项目数 为 756 项,发生不合格项 目 117 项,不合格率为 15.5%。
改善前留置针留置不合格项目( n = 117)
累计百分比( %), 其他, 100 累计百分比( %), “Y”头未向
累计百分比( %), 日期书写 外, 94.02
在静脉留置过程中,出现留置针管腔回血、贴膜卷翘、皮肤渗 血等情况,均为不合格。
留置针不合格率 = 不合格项目数/检查项目数 × 样 本 总 数 ×100%。
阶段P 1.3 收集和组织数据
一、纳入标准
①静脉留置留置时间≤72 h; ②留置静脉留置针未二次更
换
二、排除标准
①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72 h; ②留置静脉留置针期间多次更换
问题, 24/4/4
开始时间, 纳入
标准, 24/4/3
开始时间, 检查
效果, 24/3/18
开始时间, 执行
持续天数, 执行
计划, 23/12/17
计划, 90
开始时间, 制定持续天数, 制定
措施, 23/12/16 措施, 1
开始时间, 确定持续天数, 确定
主因, 23/12/2 主因, 14
开持始续时天间数, , 分分析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