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 同义词讲义
群文件七: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

•
• • • • • • • • •
这里的自动机器并没有准确地发挥作用…… (伏契克《二六七号牢房》) (方纪《挥手之间》) “发扬”是发展和提倡的意思。所“发扬”的是过去已存在的东 西。常跟“ 精神、传统、风格、作风、思想、民主、正气、风尚、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 (闻一多《最后一次的讲演》)
• •
它们都可以表示不遵守、不依从的意 思,但“违背”着重指背离,不遵守、 不实行。如:“不能违背自己的诺言”。 “违反”着重指背离而相对立,或向 反 面去做,词义 比“违背”稍重。如: “违反科学”、“违反劳动纪律”。
(3)
• 例如:“局面”和“场面”:这两个名词, 都可以表示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出现的情况, 但意义范围和使用范围都有差别 • “局面”指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着眼于 全局,所指范围大,时间长。一 般用于政治、 经济、军事、革命和生产等方面的形势和大事 • 开国之初,生机蓬勃,虽然百废待兴,但已 经是万紫千红的局面。(徐迟《地质之光》) • 眼上,又下了一场透雨,秋后的丰收局面, 也大体可以确定下来了 。(竣青《海滨仲夏 夜》)
•
• •
②
这两个词都是动词,又可用作名词。它们都表示牵挂、重视和 爱护的感情。但两个词 • “关心”指(对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适用的对象 较广。如: • 我对不起总理对我的关心……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 ……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关心 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
• • •
•
• •Biblioteka “场面”一般指戏剧、电影、电视文学作品和生活 中,在一定时间、场合下 构成的情景。着眼于局部, 这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场面:一条高大整齐的“山岭” 把 两个山头联 在一起,一条条巨蟒似的卷扬机趴在大
词汇—同音词、同义词、反义词(现代汉语课件)

同义词的类型和作用
三、同义词的作用
(1) 使语言表达的更精确、严密 那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
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 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同义词的类型和作用
三、同义词的作用
(2) 使语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避免重复单调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 不是平凡的树”。
反义词的性质和分类
4.一个多义词和几个词构成反义词
少
幼
白
成功
老
新
黑
失败
嫩
红
胜利
反义词的运用
反义词的运用
反义词的运用
(一)反义词的作用
1.运用反义词,可以揭示事物的矛盾,形 成意思的鲜明对照和映衬,从而把事物的 特点深刻地表示出来。
例:“科学知识都是由浅而深,由近而远, 由简单而复杂,由低级而高级,一步步地 发展起来的。”
反义词的运用
(二)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
1.积极义的反义词在使用时可以 涵盖消极义的反义词 高——矮 深——浅 宽——窄 长——短 厚——薄 密——疏
反义词的运用
2. 使用频率不一样 坚强——软弱 清晰——模糊 深刻——肤浅 “很坚强”,“十分坚强”,“最坚强” “很软弱”,“十分软弱”,“最软弱” “很不坚强”,“十分不坚强”,“最不坚强” 否定时不会这样说 “很不软弱”,“十分不软弱”,“最不软弱”
“容声冰箱,天下无霜” “咳不容缓”
同音词
同音词的概念
某一语言词汇中语音相 同而意义不同的一组词。
同音词
同音词的类型
(1)异形同音词 九酒久韭 优惠--幽会 家境--佳境 正式--正视--正事
浅论现代汉语同义词

浅论现代汉语同义词摘要: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词汇异常丰富,有着大量的同义词。
而在现代汉语中,同义词的研究仍然是一大热门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现代汉语同义词的发展、类型、作用以及同义词的辨析角度及方法。
关键词:同义词;发展;类型;作用;辨析角度;方法引言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是反映一个义位的词的横向组合系统。
一种语言的词汇中,同义词的丰富发达,是这种语言发展水平高,表现力强的标志。
现代汉语中有大量的同义词。
同一事物,同一现象,有时可有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同义词。
比如表示“看”的动作,就有“看、瞧、瞅、盯、瞟、瞪、瞥、窥、望、观察、观光、观摩、观看、看望、看见、眺望、仰视、俯视、平视、斜视、鸟瞰、东张西望”等等意义相近的词。
同义词的大量存在,为我们准确地反映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贴切而细微地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感情,或者为表现不同的语言风格,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所以我们要学会辨析同义词,对于同义词的用法,意义有一个准确的理解,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同义词的发展用不同的词指称相同或相近的事物,这些词的词义就是相同关系,有这样关系的一组词称为同义词。
上古汉语词汇发展的表现之一是有了丰富的同义词。
据统计,上古汉语同义词不下1000多组。
到了中古,汉语同义词进一步发展,同义词的构成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首先是词义变化形成同义关系。
有的词上古并不同义,由于词义演变的结果,某一个词产生了另一词所具有的意义,或者两个词引申出同一个意义,于是变成了同义词。
例如:灰—尘,“灰”本指物体燃烧后剩下的粉末状的东西。
《庄子·齐物论》“形固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六朝时引申出“尘土”义。
《代挽歌》“彭韩及廉蔺,畴昔已成灰。
”于是“灰”与“尘”产生同义关系。
两者连用为复音词“灰尘”。
其次是新词与旧词形成同义关系。
中古产生的新词跟上古已有的某一个词意义相同。
例如:“满、盈、拍”“满”和“盈”古今都有“充满”义。
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

同义词的辨析汉语的同义词非常多,这是语言高度发达的表现;但也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善于辨析,从而准确地加以运用。
一般说来,同义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差别:1.意义方面的差别(1)表现重点不同。
例如“安定”和“稳定”都有平静正常、没有变动的意思,都可以用于形势、生活和人的情绪,但“安定”含有平安、安好之意,如“我们要维护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局面”。
“稳定”更强调平稳、无大变化,如“这位病人现在病情比较稳定”。
再如:“假冒”和“伪劣”都有所售商品以次充好的意思。
“假冒”侧重指商品冒充名牌,如“请认清商标,谨防假冒”。
“伪劣”侧重指质量低劣,如“怪不得老出毛病,原来是伪劣产品”。
(2)范围大小不同。
例如“心情”、“心境”和“心绪”都指内心的思想感情。
“心情”泛指思想感情所处的状态,意义范围较广,书面、口头都常常使用。
如“心情激动”、“愉快的心情”。
“心境”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境况,意义范围较窄,多用于书面。
如“小张家乡闹水灾,近来心境不好”。
“心绪”主要指萦回不断的思绪,或复杂的内心感情,意义范围较窄,也多用于书面。
如“他担心高考落榜,一直心绪不宁”。
再如:“生命”和“性命”都指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
“生命”意义范围较广,而且引申用于政治、艺术、体育运动以及其他有活力的事物,如“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同样值得学习”。
“性命”多指人,也指动物,意义范围较窄,多用于口头,如“亏得躲闪快,要不我这条性命就没了”。
(3)语意轻重不同。
例如“违背”、“违反”、“违犯”和“违抗”都有不遵从的意思。
“违背”指背离、不遵守、不实行,语意较轻,常用于协议、诺言、良心等,如“他这个人说话算数,从不违背自己的承诺”。
“违反”指不符合,向反面去做。
它有的地方可以和“违背”互换,但总的说来,语意较重,常用于理论、原则、规章、制度等,如“他违反校规,受到了记过处分”。
“违犯”不是一般的违背、违反,且有触犯、抵触之意,性质严重得多,常用于政策、法令、法规、纪律等,如“党纪国法不容违犯”。
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归类整理(二)

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归类整理(二)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归类整理(二)2012-12-29H01、化装、化妆:“化装”有两个意思:(1)假扮;(2)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形象而修饰容貌。
“化妆”的含义:(1)特指艺术范畴,适用对象是指特定的表演者,有通过修饰、打扮而改变原来面貌的意思。
该词义与“化装”是可以通用的。
(2)指生活化妆,有用脂粉等妆饰品修饰容颜,使容貌美丽的意思。
前者侧重于装扮,后者侧重于打扮。
02、含糊(含胡)、模糊(模胡):前者指(1)不明确、不清晰;(2)不认真、马虎;(3)示弱(多用于否定)。
后者指(1)不分明、不清楚;(2)混淆。
03、侯、候:“侯”,可以指统属于天子的国君,秦汉以后,“侯”也指仅次于王的爵位;古时士大夫间也常以“侯”作为尊称,“侯”相当于今天的“君”。
“候”一般指“等候”“等待”,也可指“问好”,还可指随时变化的情状,如“时候”“气候”“火候”等。
04、痕迹、踪迹:前者指(1)物体留下的印记;(2)残存的迹象。
后者指行动所留下的痕迹,重在行动后留下的。
05、合计、核计:前者指(1)盘算,商量;(2)合在一起计算。
后者指核算(成本)。
06、焕发、激发:前者指(1)光彩四射;(2)振作。
后者指刺激使兴奋。
07、荒芜、荒废:前者指(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后者指(1)该种而没有耕种;(2)荒疏(学业等);(3)不利用,浪费(时间)。
J01、拣、捡:使用范围不同,“拣”字有两种解释:(1)挑选、选择,如拣良种、拣菜、挑肥拣瘦等;(2)拾取,如拣破烂、拣到一只皮包等。
“捡”字只有一种解释:拾取。
当“拣”是“拾取”的意思时,这两个字是通用的。
02、坚苦、艰苦:“坚”有坚固、坚定、坚决的意思,在“坚苦”中取“坚定”之意,“坚苦”就是“坚忍刻苦”。
所以,“坚苦”一般喻指一个人在非常困难的环境或条件下,坚守岗位或坚持学习的坚强意志;而“艰苦”专指环境或条件状况不好,如环境艰苦,条件艰苦等。
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

• • • • •
(2)语体色彩不同。 语体色彩不同。 语体色彩不同
•
口语体和书面语体,二者本来没有绝对的界 限,因为在语言实践中两方面共同应用的词很 多 。不过,书面语一般都是经过文学加工的, 同时受古代文学语言的影响较大,常常表现出 一 种特殊的风格色彩,跟日常生活用语的意味 不同,因此可以把书面语体和口语体分为两类。 这对于我们从语体风格色彩的异同上来辨析同 义词,也就比较容易掌握。
•
• •
“场面”一般指戏剧、电影、电视文学作品和生活 中,在一定时间、场合下 构成的情景。着眼于局部, 所指范围小,时间短。如:
这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场面:一条高大整齐的“山岭” 把 两个山头联 在一起,一条条巨蟒似的卷扬机趴在大 坝上,砂土、石块像长了腿,自动地流到坝顶上。 • (王愿坚《普通劳动者》) • 那是盛大的节日赛会的场面。 • (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 有的有集体与个体的区别。 ③有的有集体与个体的区别。 • 有些同义词所指的事物相同,但有的词指的是 集体的、概括的,有的词指的是个别的、具体 的。例如: • 书籍——书树木——树 • 词汇——词信件——信 • 纸张——纸布匹——布 • 人口——人花卉——花 • 湖泊——湖池沼——池
周总理正亲切地注视着我,目光中充满了关切,充 满了爱护,像在询问:同志,碰着了吗?受伤没有? (《一件珍贵的衬衫》) • 这里“爱护”是就革命长辈上对下而说的。常说的 还有“爱护人民”、“爱护集体” 、“爱护儿童”、 “爱护荣誉”、“爱护公共财物”、“爱 护工具”、 “爱护庄稼”等等。它既可适用于具体的人或事物, 也可用于抽象的东西。对具 体的人,多适用于上对下 说。 • “爱戴”指敬爱、尊崇和拥护。它只适用于人,而 且只用于下级对上级、群 众对领袖、小辈对长辈、学 生对老师或一般群众对英雄模范人物。如: • 那是标志着全国人民对伟大领袖衷心爱戴的歌…… (吴伯箫《歌声》) •
【现代汉语词汇讲解】同义词、反义词和同音词(可编辑)

【现代汉语词汇讲解】同义词、反义词和同音词(可编辑)第四节同义词、反义词和同音词一、同义词 (一)什么是同义词,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同义词。
同义词也有某些细微的差别。
例如:“庆祝”“庆贺”“祝贺”,都有以一定方式对喜庆的事情表示美好心意的意思,但略有不同。
“庆祝”着重表示喜庆或纪念,多用于隆重的事情,方式常常是群众性活动。
“庆贺”着重表示贺喜,适用范围较广,不限于集体,也适用于个人,方式多种多样。
“祝贺”着重表示美好的祝愿,对象也较广,方式或是文字的,或是口头的。
同义词数量很多。
同义词从音节看,有些是单音词同义,如“缺”和“少”、“封”和“闭”,有些是单音词和双音词同义,如“学”和“学习”、“信”和“相信”,不过最多的还是双音的同义词。
双音同义词有三种情况: 1(构成的成分不同: 立即――马上疏忽――大意幽默――风趣掩饰――遮盖凌晨――黎明冷静――镇定 2(构成成分有部分相同(这一类最多): 询问――咨询帮助――赞助策动――策划阻碍――障碍发愤――发奋友情――友谊 3(构成成分相同,但顺序不同: 刷洗――洗刷菜蔬――蔬菜合适――适合灵魂――魂灵感情――情感讲演――演讲要注意多义词有几个意义,这几个意义常常各自有自已的同义词,所以我们说一个多义词的同义词实际上二者之间是局部的同义。
例如“痛快”一词,在“你这个人办事很痛快”这个句子里,“痛快”与“爽快”“直率”同义;在“今天玩得真痛快”这个句子里,“痛快”与“开心”“尽兴”同义。
又如“平常”一词,在“他外貌平常,可是精明能干”这个句子里,“平常”和“普通”“一般”同义;在“平常他这会儿早来了”这个句子里,“平常”和“平时”“通常”同义。
具有意义的共同性是构成同义词的基础,否则就不能视为同义词。
例如:“改善”和“改良”是同义词,都有在原基础上改得好一些,使能更符合人们愿望的意思;而“改动”跟它们就不是同义词。
“改动”表示改换、变动,适用的对象、范围也不一样。
现代汉语第二版课件4.4同义词和反义词

“生”和“死亡”存在反义性,但前一个是单音节,后 一个是双音节,不能构成反义词。
➢ 3.有些词在意义上并没有明显的对立关系,但在一定情 况下,人们会在主观上将它们对立,经常对举使用,久而 久之就形成了一组反义词。
1.理性意义的差别 (1)意义的重心不同
鞭挞—抨击 同:都指用语言批判不好的人、言行或现象等。 别:“鞭挞”强调像鞭打一样着实而重重地批判;
“抨击”强调用评论的方式进行批判。
(2)意义的轻重程度不同
爱好—嗜好 同:都表示对某种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对某种事物
所具有的浓厚兴趣。 别:“爱好”的意义程度较轻,“嗜好”的程度重。
2.色彩方面的差别 (1)感情色彩不同
坚强—顽强 同:都指不易为外力动摇。 别:前者为褒义词,后者是中性词。
(2)语体色彩不同
父亲—爸爸 狐疑—疑心 别:前者有书面语色彩,后者有口语色彩。
汞—水银 别:前者有科学语体的书面语色彩,后者有口语色彩。
(3)形象色彩不同
蝉联—连续 雀跃—高兴 龟缩—萎缩 鱼贯—连贯 蚕食—吞并 虎视—怒视
“等义”是相对的,理性意义要求完全相同,附加意义 允许有细微差别。
(2)近义词:理性意义大体相同。 和蔼—和气 平凡—平常 核心—中心—重心 承继—承袭—继承
近义词在同义词中数量最多。
➢ 多义词的同义词 多义词可以在多个义项上与不同的词构成同义关系。
①引以为荣——自豪 骄傲
②自高自大——自满
(二)同义词的差别
• 同一语义场内的成员除了具有共同义素外,还必须具备 区别于其他成员的义素,如“丈夫、妻子”的区别义素分 别是[+男性][-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技术学院备课纸课程现代汉语执行记录日期、星期检查签字班级节次课题第三章第二节同义词课型□理论□实践教学目的了解同义词的类型和作用,掌握同义词辨析的方法;同义词的修辞效果——准确生动地表达情意教学重点与难点熟练掌握同义词辨析的方法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环节时间分配1.课堂教学时间20 2.练习时间65 3.实训时间4.归纳小节时间 5教学后记课外作业预习P144反义词含义和类型P333 3、4、5一、同义词的作用(一)(试着由学生自己把书上内容概括)准确表意。
例如:我是主张先把本民族的东西搞通,吸收外国的东西要加溶化,要使它们不知不觉地和我们本民族的文化溶合在一起。
这种溶合是化学的化合,不是物理的混合,不是把中国的东西和外国的东西“焊接”在一起。
(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在这段话中,作者选用“溶化、溶合、化合、混合、焊接”(依*上下文而形成的临时性同义词,或叫条件同义词)五个意义上有联系但又有区别的同义词,精确而严密地阐明“溶化”是这样的,不是那样的。
(二)协调音律。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英雄赞歌教拳脚武术的老板练铁沙掌耍杨家枪。
——双截棍的歌词(三)含蓄委婉(四)增强语势天大地大都是朋友请不用客气。
画意诗情带笑意只为等待你——北京欢迎你二、为什么会存在同义词词义与概念的关系P130三、同义词的类型1、等义词2、概念同义词3、风格同义词四、同义词的辨析一般说来,同义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差别:1.语素方面的差别讲到双音同义词中,构成成分有的有相同的部分,这就是说,一个语素相同,一个语素不同。
它们之所以是同义词,就因为有相同的语素;之所以存在某些差别,就因为有不同的语素。
我们辨析同义词,特别是意义上的细微不同时,可以利用这一构造特点,注意其中的不同语素。
例如:“欢畅”“欢快”“欢乐”“欢喜”“欢欣”久别相逢,心情十分(欢畅)(欢快)的乐曲她看到孩子上进心这样强,满心(欢喜)(欢欣)鼓舞是一组同义词,都有高兴、愉悦的意思,其中:“欢畅”含畅快、舒畅之意,如“欢快”含愉快、轻快之意,“欢乐”含快快乐乐之意,如“节日的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欢喜”含高兴、喜爱之意,“欢欣”含欣欣然之意,再如:“辩论”“辩解”“辩白”“辩护”“辩驳”通过这次(辩论),谁对谁错很清楚了事情明摆着,(辩解)也没用对人家的(辩白)要耐心听,不能冤枉人对别人的指控你可以为自己(辩护)你的(辩驳)很有说服力,对方无话可说了是一组同义词,都有运用言辞分辨是非曲直、正误真伪的意思,其中:“辩论”含论述、理论之意,“辩解”含解释、消解之意,“辩白”含弄清楚、使明白之意,“辩白”亦作“辨白”。
“辩护”含保护、维护之意,“辩驳”含反驳、驳斥之意,2.功能方面的差别(1)搭配对象不同。
(2)充当的句子成分不同。
如“安定”和“稳定”我们要维护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局面这位病人现在病情比较(稳定)“安定”和“稳定”都有平静正常、没有变动的意思,都可以用于形势、生活和人的情绪,但“安定”含有平安、安好之意,“稳定”更强调平稳、无大变化,例如:“刚才”和“刚”、“刚刚”;(刚才)的电话是找小王的你(刚才)上哪儿去了他(刚)下课小张(刚刚)还在这儿“刚才”和“刚”、“刚刚”,都有不久之前的意思,但“刚才”是时间词,可以做主语(刚才下了一阵雨,现在停了)、定语、状语;“刚”和“刚刚”则是副词,只能作状语如:“愿望”和“希望”;请用造句法辨析区别“愿望”和“希望”都有想达到某种目的的意思,但“愿望”是名词,可以做主语(愿望是好的,做法不可取)、宾语(他终于实现了当一名医生的愿望);而“希望”是名词,又是动词,作为名词,可以做主语(希望寄托在年青一代)、宾语(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我们的希望);作为动词,可以做述语(希望大家事业有成)。
再如:“假冒”和“伪劣”请认清商标,谨防(假冒)怪不得老出毛病,原来是(伪劣)产品都有所售商品以次充好的意思。
“假冒”侧重指商品冒充名牌,如“请认清商标,谨防假冒”。
“伪劣”侧重指质量低劣,3.色彩方面的差别(这方面学生高中时接触多些,可以不做重点)(1)感情色彩不同。
A.“结果”、“成果”和“后果”;B.“巨大”、“宏大”和“庞大”;机构(庞大)、人浮于事的状况应该改变这是一个(宏大)的规划,真鼓舞人心对这样一个规模(巨大)的工程,一定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要防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有的同义词它们的意义差不多,但是反映出来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的态度却不相同,也就是感情色彩不同。
有的带有赞许的意味,叫褒义词;有的带有贬斥的意味,叫贬义词;有的不带褒贬意味,叫中性词。
例如:“结果”、“成果”和“后果”,都指所达到的最后状态,其中,“结果”中性词,可以用于好的事物,也可以用于坏的事物。
如“他们商谈的结果签订了合作协议书”,“结果”用于好的事物;“我们商谈的结果崩了”,“结果”用于坏的事物。
“成果”,褒义词,意思是工作或事业上的收获,是一种好的结果,如“祝贺你们在技术创新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后果”,贬义词,意思是后来的结果、结局,多用于坏的方面,如“滥伐森林的行为再不制止,后果不堪设想”。
再例如:“巨大”、“宏大”和“庞大”,都有很大的意思,其中,“巨大”中性词,如“巨大”用于好的事物;“巨大”用于坏的事物。
“宏大”,褒义词,有雄伟、壮阔之意,如“这是一个宏大的规划,真鼓舞人心”。
“庞大”,贬义词,常含过大或大而无当之意,(2)语体色彩不同“儿童”和“小孩儿”(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瞧,这位老爷爷在逗(小孩儿)呢“恐吓”和“吓唬”“吝啬”和“小气”,这里主要指书面语和口语的色彩不同。
书面语一般经过文学加工,有的受古代文学的影响还比较大,所以跟平时口头说的话有些不同。
书面语和口语各有自己的色彩特点,适用的语境、场合也不相同。
例如:“儿童”和“小孩儿”都是指比较幼小的未成年人,但前者比较庄重,后者比较亲切。
在“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里,如换用“小孩儿”就不协调;而在“瞧,这位老爷爷在逗小孩儿呢”里,如换用“儿童”,也会失去原有情味。
再如“恐吓”和“吓唬”,“吝啬”和“小气”,均为同义词,前者多用于书面,后者多用于口头。
4.意义方面的差别(1)范围大小不同。
例如“心情”、“心境”和“心绪”都指内心的思想感情。
(心情)激动、愉快的(心情)”。
小张家乡闹水灾,近来(心境)不好他担心高考落榜,一直(心绪)不宁——“心情”泛指思想感情所处的状态,意义范围较广,书面、口头都常常使用。
——“心境”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境况,意义范围较窄,多用于书面。
-----“心绪”主要指萦回不断的思绪,或复杂的内心感情,意义范围较窄,也多用于书面。
再如:“生命”和“性命”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同样值得学习亏得躲闪快,要不我这条(性命)就没了“生命”和“性命”都指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
“生命”意义范围较广,而且引申用于政治、艺术、体育运动以及其他有活力的事物,“性命”多指人,也指动物,意义范围较窄,多用于口头,(2)语意轻重不同例如“违背”、“违反”、“违犯”和“违抗”都有不遵从的意思。
(可以先从我们熟悉的搭配方面来辨析)他这个人说话算数,从不(违背)自己的承诺他(违反)校规,受到了记过处分党纪国法不容(违犯)胆敢(违抗)政府法令的人,定将受到严惩“违背”指背离、不遵守、不实行,语意较轻,常用于协议、诺言、良心等,“违反”指不符合,向反面去做。
它有的地方可以和“违背”互换,但总的说来,语意较重,常用于理论、原则、规章、制度等,“违犯”不是一般的违背、违反,且有触犯、抵触之意,性质严重得多,常用于政策、法令、法规、纪律等,“违抗”强调对抗、抗拒,是蓄意的行为,性质恶劣,再如:“指摘”、“指责”和“指斥”都有指出错误批评否定之意。
他说话随随便便,伤了一些人,受到了大家的(指摘)对酒后驾车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应该加以(指责)、处罚这种荒谬论调理所当然地为人们所(指斥)“指摘”表示指出缺点错误,进行批评,语意较轻,“指责”强调责备,语意较重,“指斥”强调斥责,多用于性质严重的事情,语气很严厉。
练习P146 6五、同义词误用的辨析1、发展中国家要把发达国家走了几百年的路程浓缩在短暂的过程中,其困难是可以想见的。
(报)句中“浓缩”用错,应改为“压缩”。
“浓缩”和“压缩”都有表示减少的语素“缩”;但“浓缩”有使物体中不需要的部分减少,从而使需要部分的相对含量增加的意思,用在这里不贴切。
“压缩”则有通过加“压”,使之紧密从而实现减少的意思。
(2)*大家密切配合,越战越勇,连续打败了敌人五次进攻。
(报)这个句子看上去似乎“打败”是和“敌人”搭配的,其实不是。
跟“打败”搭配的主要成分是“进攻”。
“敌人”和“五次”是“进攻”的修饰语,“敌人”表示领属,“五次”表示数量。
“打败”是在战争(或竞赛)中失败的意思,而这里要说的是通过战斗使敌人退却。
应为“打退”,在“打”后再加上表示结果的词“退”。
(3)*到处爆发的农民大起义有如熊熊烈火,惊动了封建地主阶级。
(报)句中“惊动”应改为“震动”。
“惊动”有举动影响旁人,使吃惊或受侵扰的意思,分量过轻。
而“震动”则有使震颤的意思,常用于重大事件。
(4)*小林谢绝了一些人要她在城里另找对象的劝告,不料社会上的舆论便向她袭来:“回城当了工人还要和农民结婚,事迹可以上报了。
”(报)“舆论”,中性词;这个句子的动词既然用了个“袭”,前面就应该用含有贬意的词语跟它配合。
可以改成“冷言冷语”。
(5)*年青人比较容易接受新观念,而父辈有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这样它们之间就存在差异,形成了“代沟”。
(习作)“它们”用错,应为“他们”。
“它”指代事物,“他”指代人。
这里指代的不是“新观念”和“看法”,而是“年青人”和“父辈”。
(6)*秋天的早晨是舒爽的。
走出家门,一阵凉风扑面而来,人精神了好多。
(习作)“舒爽”,生造词。
应改为“舒适凉爽”,或其中的任何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