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现代汉语同义词解读
浅谈近义词的辨析及使用

浅谈近义词的辨析及使用一、凡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就叫同义词。
同义词意义完全相同,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相替代,亦称等义词。
有些词意义基本相同,但并不完全相等,应用上也不能任意互换,彼此间有一定的细微差别,属近义词。
意义完全相反或相对的词叫反义词。
二、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
正确使用词语就要求掌握初中涉及的汉语词汇含义和正确使用的条件。
主要涉及到近义词的区分,易混易错词语的正确选择,以及实词、虚词等各种词性的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选择。
三、词的感情: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在反映客观事实时所传达出的态度和感情。
包括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
带有喜爱,赞许意味的`词语叫褒义词;带有憎恶,贬斥意味的词语角贬义词;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坏的方面,表达的是客观冷静的态度的词语叫中性词。
四、很多近义词所表示的意思看起来差不多,但实际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却有一定的区别。
比如:“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
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
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
“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五、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
如:“爱护”“爱抚”与“爱戴”这三个词词义相近,但存在差异,是不能混用的。
“爱护”指爱惜并保护,指人时常用于上对下,如老师爱护学生、要爱护年轻一代;指物时,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如爱护公物、爱护集体荣誉。
“爱抚”指疼爱抚慰,如母亲爱抚地给女儿梳妆。
“爱戴”的意思要高一层,指敬爱并拥护,只指人不指物,常用于下对上,大多用于对领袖,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受到人民的爱戴;也可用于对有名望、有突出贡献的人,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和科学家受到人民的爱戴。
汉语同义词的特点和辨析方法

如:“在革命斗争的关键时刻,就可以明显的分出 人们不同的立场和态度:有的动摇,有的坚定,有 的暧昧,有的明朗。”
这段话中的“明朗”显然是不能换用“晴朗”的。
(三)利用反义词来辨析同义词
二、同义词的辨析方法
2 . 再一种是,在一组同义词里,有的有反义词,有的却没有。
例子
反义词
夸大
缩小
同
义
词
夸张
没有相对的 反义词
引进某个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得某种情 况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变化。 如:屋子经过打扫,干净多了。
练习和解析
3 . 尽管 不管
4 . 不免 难免
二、同的辨析方法
后面是假设的情况 如:在党的领导下,不管前方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后面是确定的事实 如:尽管他不接受我的意见,我有意 见还是向他提。
作为副词意思相近,都有“不容易射开”“免不了” 的意思。 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情况,往往产生后面不希望出现 的结果。 “不免”只用于肯定式,“难免”还可以用于否定式。
(二)分析比较相异的语素的不同意义
二、同义词的辨析方法
有相当多的同义词,它们的共同意义表现在相同的构词成分(即语素) 上,它们的差异表现在不同的构词成分上。我们只要把它们相异的语素加以 分析对比,就能辨别出细微的差别来。
例子
担心 担忧
不放心
除了“不放心”之外,还有 “忧愁”的意思。
语气重
(三)利用反义词来辨析同义词
像 丑恶、丑陋
新鲜、新颖 等,都可以借助反义词的
有无来区别它们在意义和用法上的不同特点。
练习和解析
1 . 关于 对于
2 . 通过 经过
二、同的辨析方法
表示关涉的范围 如: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 政策。 主要指出动作,行为的对象。
同义词的辨析方法与技巧

同义词的辨析方法与技巧同义词的辨析汉语的同义词非常多,这是语言高度发达的表现;但也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善于辨析,从而准确地加以运用。
一般说来,同义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差别:1.意义方面的差别(1)表现重点不同。
例如“安定”和“稳定”都有平静正常、没有变动的意思,都可以用于形势、生活和人的情绪,但“安定”含有平安、安好之意,如“我们要维护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局面”。
“稳定”更强调平稳、无大变化,如“这位病人现在病情比较稳定”。
再如:“假冒”和“伪劣”都有所售商品以次充好的意思。
“假冒”侧重指商品冒充名牌,如“请认清商标,谨防假冒”。
“伪劣”侧重指质量低劣,如“怪不得老出毛病,原来是伪劣产品”。
(2)范围大小不同。
例如“心情”、“心境”和“心绪”都指内心的思想感情。
“心情”泛指思想感情所处的状态,意义范围较广,书面、口头都常常使用。
如“心情激动”、“愉快的心情”。
“心境”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境况,意义范围较窄,多用于书面。
如“小张家乡闹水灾,近来心境不好”。
“心绪”主要指萦回不断的思绪,或复杂的内心感情,意义范围较窄,也多用于书面。
如“他担心高考落榜,一直心绪不宁”。
再如:“生命”和“性命”都指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
“生命”意义范围较广,而且引申用于政治、艺术、体育运动以及其他有活力的事物,如“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同样值得学习”。
“性命”多指人,也指动物,意义范围较窄,多用于口头,如“亏得躲闪快,要不我这条性命就没了”。
(3)语意轻重不同。
例如“违背”、“违反”、“违犯”和“违抗”都有不遵从的意思。
“违背”指背离、不遵守、不实行,语意较轻,常用于协议、诺言、良心等,如“他这个人说话算数,从不违背自己的承诺”。
“违反”指不符合,向反面去做。
它有的地方可以和“违背”互换,但总的说来,语意较重,常用于理论、原则、规章、制度等,如“他违反校规,受到了记过处分”。
“违犯”不是一般的违背、违反,且有触犯、抵触之意,性质严重得多,常用于政策、法令、法规、纪律等,如“党纪国法不容违犯”。
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归类整理(二)

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归类整理(二)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归类整理(二)2012-12-29H01、化装、化妆:“化装”有两个意思:(1)假扮;(2)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形象而修饰容貌。
“化妆”的含义:(1)特指艺术范畴,适用对象是指特定的表演者,有通过修饰、打扮而改变原来面貌的意思。
该词义与“化装”是可以通用的。
(2)指生活化妆,有用脂粉等妆饰品修饰容颜,使容貌美丽的意思。
前者侧重于装扮,后者侧重于打扮。
02、含糊(含胡)、模糊(模胡):前者指(1)不明确、不清晰;(2)不认真、马虎;(3)示弱(多用于否定)。
后者指(1)不分明、不清楚;(2)混淆。
03、侯、候:“侯”,可以指统属于天子的国君,秦汉以后,“侯”也指仅次于王的爵位;古时士大夫间也常以“侯”作为尊称,“侯”相当于今天的“君”。
“候”一般指“等候”“等待”,也可指“问好”,还可指随时变化的情状,如“时候”“气候”“火候”等。
04、痕迹、踪迹:前者指(1)物体留下的印记;(2)残存的迹象。
后者指行动所留下的痕迹,重在行动后留下的。
05、合计、核计:前者指(1)盘算,商量;(2)合在一起计算。
后者指核算(成本)。
06、焕发、激发:前者指(1)光彩四射;(2)振作。
后者指刺激使兴奋。
07、荒芜、荒废:前者指(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后者指(1)该种而没有耕种;(2)荒疏(学业等);(3)不利用,浪费(时间)。
J01、拣、捡:使用范围不同,“拣”字有两种解释:(1)挑选、选择,如拣良种、拣菜、挑肥拣瘦等;(2)拾取,如拣破烂、拣到一只皮包等。
“捡”字只有一种解释:拾取。
当“拣”是“拾取”的意思时,这两个字是通用的。
02、坚苦、艰苦:“坚”有坚固、坚定、坚决的意思,在“坚苦”中取“坚定”之意,“坚苦”就是“坚忍刻苦”。
所以,“坚苦”一般喻指一个人在非常困难的环境或条件下,坚守岗位或坚持学习的坚强意志;而“艰苦”专指环境或条件状况不好,如环境艰苦,条件艰苦等。
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

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导语:在现代汉语中,同义词的使用极为常见。
然而,同义词之间的微妙差别却常常让人困扰。
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我们需要对同义词进行辨析。
本文将以"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为中心,对一些常见的同义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一、深入理解同义词辨析的意义同义词辨析是我们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基本功。
正确地选择并使用同义词,不仅可以提高文笔的水平,还可以更准确地传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同义词辨析是语言运用的艺术,是一种对细微差别的敏感和把握。
二、常见同义词辨析1.欣赏和赏识欣赏和赏识都表示对某事物的喜爱和认可,但欣赏更注重对艺术、美学价值的认可,而赏识则更强调对某人的能力、品质的认可。
例如,我们可以说欣赏一幅画、欣赏一部电影,但更常用的是赏识一个人的才华、赏识一个人的品德。
2.目睹和目击目睹和目击都表示亲眼看到某个事件或场景,但目睹更强调对事情的全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观察,而目击则更侧重于对某个瞬间或关键时刻的观察。
例如,我们可以说目睹一场交通事故、目击一次抢劫案。
3.忧虑和担忧忧虑和担忧都表示对某种事情感到担心或不安,但忧虑更强调由于某种原因而感到不安,而担忧则更强调对某种情况的疑虑和不安。
例如,我们可以说忧虑自己的未来、担忧孩子的学习状况。
4.空闲和闲暇空闲和闲暇都表示没有工作或任务的时间,但空闲更强调没有被工作或任务所占据的状态,而闲暇则更强调可以用来休闲或娱乐的时间。
例如,我们可以说空闲时间阅读、闲暇时去旅行。
5.创新和创造创新和创造都表示创造性地产生了新的事物或理念,但创新更强调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发展,而创造则更强调从无到有地创造出全新的东西。
例如,我们可以说创新一种产品、创造一种艺术形式。
三、同义词辨析的方法和技巧1.比较法:将同义词进行对比,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可以通过查阅词典或语法书,寻找相关的解释和例句。
2.语境法:在实际的语境中观察同义词的使用情况,从中寻找它们的区别和用法。
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刍议

同 义 词 是 指 意 义 相 同 或 相 近 的 一 组 词 ,是 反 映 一 个 义
位 的词的横向组合系统 。 同义词 的表意功能是能够 准确 、 严 密地表 达思想感情 , 使语言更加鲜明、 多样 、 生动 、 有力 。
一
① 他的才能超过一般人。 ② 他既年轻 , 才干。 又有 ③我们王老师不仅课教得好 ,在艺术方 面也是才华横
一
①照片已经模糊不清 , 无法辨认 。 ②我在旁边辨认铅 笔在 纸上 写的那些难认 的字 。 巴金 (
《 ( )) 谈 秋 》
又如 : 静一 平 它们 的差 别 是 : 安静
、
从 理 性 意 义 方 面来 辨 析
同义词之 间在理性 意义方 面的差异 ,主要表 现在以下 几点 。
“ 辨认 ” 重指认 出、 清 , 着 认 一般 指通过视 觉来辨 别认 识, 对象是一个或两个 以上 。辨认笔迹 ” “ “ 、辨认方 向” 。 等 例
如:
异 ” 为了能够 更精确 。 更细致 、 更灵活 、 更完美 地反 映客观
事物 , 现思想感情 , 要对同义词进行 辨析 , 表 就 明确其 意义
和用法之 “ 同” 辨别其意义和用法之“ 大 , 小异 ”我们 就要 对 。 同义 词进行辨 析 , 不仅要弄清 这些 词之 间的相 同点 , “ 即 大
同” 更 要 弄 清 它 们 之 间 的不 同点 , “ 异 ” , 即 小 。
那么, 从哪些方 面来辨析 呢? 一般情况 下 , 主要从 以下 几个方面来进行 :
现在所指事物 的特 点方 面 ;动词 的词 义的侧重 点往 往表现 在动作 的方式方 法上 ;形容词的词义 的侧 重点往往 表现在
①过 了好久 , 钱塘 江才恢复 了平静。 《 (观潮》 )
现代汉语同义词理论认识问题试析

现代汉语同义词理论认识问题试析现代汉语同义词的界定问题在学界争论颇多,对其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研究很有必要。
只依靠意义判定同义词的做法并不科学,两个或多个词有相同的所指才是构成同义关系的关键。
有些词的理性义和色彩义相互渗透,色彩义已成为其主要理性意义中的一部分,在确定它与其他词是否构成同义关系时,要把标准定在主要理性意义上。
同义词和近义词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应该区别开来,区分的依据在于所指是否是同一事物。
标签:同义词界定近义词区分多年来,现代汉语中的同义词现象一直是语言学界的研究热点,作为汉语词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其研究涉及到很多方面,诸如词义、语用等。
目前,学界对同义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在什么情况下两个词或多个词可以被称为同义词这一点上却莫衷一是,没有得出一致的、公认的说法。
同义词和近义词有何关系?同义词就是近义词吗?如何区分二者也逐渐成为学界讨论的焦点。
同义词是衡量一种语言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应当予以重视。
一、几种流行观点“概念相同说”认为,同义词是指两个词或几个词具有相同的概念,在这一前提下各个词之间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
这里所说的“概念”指的是事物客观存在的本质特征。
“义位相同说”把义位相同或相近的词看作同义词。
20世纪80年代,国内语言学界引进了“义素分析法”,“义位相同说”便应运而生。
支持此观点的钱乃荣(1995)认为:“词的同义关系就是义位之间一种重要的类聚关系。
”[1]“意义相同说”认为,意义完全相同的两个词或多个词可以构成同义关系,称为同义词,比如“母亲、妈妈、娘”等这样的一类词。
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把等义词当作了同义词。
“意义相同、相近说”认为,同义词就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最多,如在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2011)以及《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都是以此来给同义词下定义的。
“意义相同、相近说”不仅关注互为同义关系的词之间的相同之处,还分析其不同之处。
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

现代汉语同义词辨析归类A01、黯然、暗然、岸然:“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
“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02、爱护、爱戴: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
03、安详、慈祥、祥和:“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
“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
“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祥和”指气氛而言。
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04、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
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
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
“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05、安置、安排: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
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B01、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
“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
(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
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
“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
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02、表率、表帅: “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
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
“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
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
“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
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
因“表帅、表率”同音,“帅”又有“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现代汉语同义词摘要: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词汇异常丰富,有着大量的同义词。
而在现代汉语中,同义词的研究仍然是一大热门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现代汉语同义词的发展、类型、作用以及同义词的辨析角度及方法。
关键词:同义词;发展;类型;作用;辨析角度;方法引言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是反映一个义位的词的横向组合系统。
一种语言的词汇中,同义词的丰富发达,是这种语言发展水平高,表现力强的标志。
现代汉语中有大量的同义词。
同一事物,同一现象,有时可有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同义词。
比如表示“看”的动作,就有“看、瞧、瞅、盯、瞟、瞪、瞥、窥、望、观察、观光、观摩、观看、看望、看见、眺望、仰视、俯视、平视、斜视、鸟瞰、东张西望”等等意义相近的词。
同义词的大量存在,为我们准确地反映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贴切而细微地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感情,或者为表现不同的语言风格,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所以我们要学会辨析同义词,对于同义词的用法,意义有一个准确的理解,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同义词的发展用不同的词指称相同或相近的事物,这些词的词义就是相同关系,有这样关系的一组词称为同义词。
上古汉语词汇发展的表现之一是有了丰富的同义词。
据统计,上古汉语同义词不下1000多组。
到了中古,汉语同义词进一步发展,同义词的构成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首先是词义变化形成同义关系。
有的词上古并不同义,由于词义演变的结果,某一个词产生了另一词所具有的意义,或者两个词引申出同一个意义,于是变成了同义词。
例如:灰—尘,“灰”本指物体燃烧后剩下的粉末状的东西。
《庄子·齐物论》“形固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六朝时引申出“尘土”义。
《代挽歌》“彭韩及廉蔺,畴昔已成灰。
”于是“灰”与“尘”产生同义关系。
两者连用为复音词“灰尘”。
其次是新词与旧词形成同义关系。
中古产生的新词跟上古已有的某一个词意义相同。
例如:“满、盈、拍”“满”和“盈”古今都有“充满”义。
例如:“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泣满衣裳。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
”都有“充满”义,作“充满”讲的“拍”,产生于中古。
如:“拍岸芳草随人去,洞口山无数。
”这样,三字在中古成为同义词。
在近代汉语词汇发展的基础上,近代同义词也有了巨大的发展。
首先,上古和中古产生的同义词,有许多近代仍然广泛应用,成为近代汉语同义词的一部分。
同时随着近代汉语新词的大量产生,近代汉语同义词也空前增加。
有的是新词和新词形成同义关系,有的是新词和旧词形成同义关系;有的是方言词和普通词形成同义关系;也有的是词义引申形成同义关系。
跟中古汉语不同的是近代汉语复音词发展更多,各种形式的同义词更加丰富,显得更为纷繁复杂。
二、同义词的分类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同义词只能是统一语言符号系统内的共时的现象,即我们所说的同义词指的是现代汉语中的词汇聚合,而且构成一个同义聚合至少要有两个词语。
近年来,随着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与更新,大家逐渐认识到对于同义词的辨析是就词的某个意义而言。
而在现代汉语中,大部分学者们对同义词的定义多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即同义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等义词,一类是近义词。
(一)等义词等义词是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都相同的词。
等义词是同义词中意义完全相同的词,是指包括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附加色彩)在内的词义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例如:爸爸—父亲、妈妈—母亲、大夫—医生、西红柿—番茄、公尺—米、扩音器—麦克风自行车—脚踏车、土豆—马铃薯、生日—诞辰、玉米—包谷—包米,等等。
语言中的等义词有些是借用外来词或方言词的结果。
等义词正是因为意义的所有方面都相同,在一般的语境中也都能代替使用,所以在语言中的作用远远逊色于近义词,或者说没有多少积极的作用,它们的数量也极少。
一般来说等义词在语言中大多不能长期存在,有的逐渐分化,产生出细微的差别,由等义词转变为近义词,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变化逐渐淘汰其他的,最终只保留一个。
(二)近义词近义词是理性意义基本相同,但附属意义或用法有细微差异的一组词。
如果词汇意义相同,色彩意义必有差异。
近义词在同义词中占有很大比例。
例如:爱戴—爱护—爱惜、把握—掌握、辩护—辩解、标记—标志、本质—实质、干涉—干预、场所—场合、草率—轻率、担心—担忧,等等。
近义词在意义和用法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这些差异对于人们准确贴切地表情达意是有积极意义的。
不过,如果不仔细辨察,也容易出现误用的情况。
三、同义词的辨析角度汉语的同义词非常多,这是语言高度发达的表现;但也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善于辨析,从而准确地加以运用。
一般说来,同义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差别:(一)意义方面的差别1.侧重点不同一些有部分相同语素的同义词,它们的不同语素在表现意义时往往各有侧重。
比如,名词的词义的侧重点往往表现在所指事物的特点方面;动词的词义的侧重点往往表现在动作的方式方法上;形容词的词义的侧重点往往表现在所指事物的性质、状态方面。
如:才能—才干—才华—才智都是名词,都表示人的较高的能力。
词义的不同点在于:“才能”着重指知识和能力。
“才干”着重指办事的能力。
“才华”着重指表现在文学艺术或科学技术方面的能力和特长。
“才智”着重指智慧和敏捷的思考能力。
例如:①他的才能超过一般人。
②他既年轻,又有才干。
③我们老师不仅课教得好,在艺术方面也是才华横溢。
④我们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
再如:辨别—辨认都是动词,都表示通过认识来区别事物。
词义的不同点在于:“辨别”着重指区别开、分别开,包括通过各种感官或头脑来区别,对象常常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辨别真假”“辨别东西南北”。
例如:①色盲患者不能辨别颜色。
②灵长类的视觉很发达,因而嗅觉不必很灵敏,用来辨别气味的鼻子长得比较小。
“辨认”着重指认出、认清,一般指通过视觉来辨别认识,对象是一个或两个以上。
“辨认笔迹”、“辨认方向”等。
例如:③照片已经模糊不清,无法辨认。
④我在旁边辨认铅笔在纸上写的那些难认的字。
又如:平静—安静它们都是形容词,都可用于形容人或环境的平安状态。
它们的差别是:用于描写环境时,“平静”侧重于“没有动荡”;而“安静”侧重于“没有声响”。
例如:①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②热闹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渐渐安静卜来。
用于描写人时,“平静”多形容人的心情;而“安静”多形容人的心神、动态。
③看完了电影《周恩来的外交生涯》,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④父亲安静地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好像有什么心事。
2.范围大小不同“心情”、“心境”和“心绪”都指内心的思想感情。
“心情”泛指思想感情所处的状态,意义范围较广,书面、口头都常常使用。
如“心情激动”、“愉快的心情”。
“心境”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境况,意义范围较窄,多用于书面。
如“小张家乡闹水灾,近来心境不好”。
“心绪”主要指萦回不断的思绪,或复杂的内心感情,意义范围较窄,也多用于书面。
如“他担心高考落榜,一直心绪不宁”。
再如:“生命”和“性命”都指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
“生命”意义范围较广,而且引申用于政治、艺术、体育运动以及其他有活力的事物,如“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同样值得学习”。
“性命”多指人,也指动物,意义范围较窄,多用于口头,如“亏得躲闪快,要不我这条性命就没了”。
3.语意轻重不同“违背”、“违反”、“违犯”和“违抗”都有不遵从的意思。
“违背”指背离、不遵守、不实行,语意较轻,常用于协议、诺言、良心等,如“他这个人说话算数,从不违背自己的承诺”。
“违反”指不符合,向反面去做。
它有的地方可以和“违背”互换,但总的说来,语意较重,常用于理论、原则、规章、制度等,如“他违反校规,受到了记过处分”。
“违犯”不是一般的违背、违反,且有触犯、抵触之意,性质严重得多,常用于政策、法令、法规、纪律等,如“党纪国法不容违犯”。
“违抗”强调对抗、抗拒,是蓄意的行为,性质恶劣,如“胆敢违抗政府法令的人,定将受到严惩”。
再如:“指摘”、“指责”和“指斥”都有指出错误批评否定之意。
“指摘”表示指出缺点错误,进行批评,语意较轻,如“他说话随随便便,伤了一些人,受到了大家的指摘”。
“指责”强调责备,语意较重,如“对酒后驾车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应该加以指责、处罚”。
“指斥”强调斥责,多用于性质严重的事情,语气很严厉,如“这种荒谬论调理所当然地为人们所指斥”。
(二)色彩方面的差别1.感情色彩不同有的同义词它们的意义差不多,但是反映出来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的态度却不相同,也就是感情色彩不同。
有的带有赞许的意味,叫褒义词;有的带有贬斥的意味,叫贬义词;有的不带褒贬意味,叫中性词。
例如:“结果”、“成果”和“后果”,都指所达到的最后状态,其中,“结果”中性词,可以用于好的事物,也可以用于坏的事物。
如“他们商谈的结果签订了合作协议书”,“结果”用于好的事物;“我们商谈的结果崩了”,“结果”用于坏的事物。
“成果”,褒义词,意思是工作或事业上的收获,是一种好的结果,如“祝贺你们在技术创新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后果”,贬义词,意思是后来的结果、结局,多用于坏的方面,如“滥伐森林的行为再不制止,后果不堪设想”。
再例如:“巨大”、“宏大”和“庞大”,都有很大的意思,其中,“巨大”中性词,如“对这样一个规模巨大的工程,一定要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巨大”用于好的事物;“要防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巨大”用于坏的事物。
“宏大”,褒义词,有雄伟、壮阔之意,如“这是一个宏大的规划,真鼓舞人心”。
“庞大”,贬义词,常含过大或大而无当之意,如“机构庞大、人浮于事的状况应该改变”。
2、语体色彩不同这里主要指书面语和口语的色彩不同。
书面语一般经过文学加工,有的受古代文学的影响还比较大,所以跟平时口头说的话有些不同。
书面语和口语各有自己的色彩特点,适用的语境、场合也不相同。
例如:“儿童”和“小孩儿”都是指比较幼小的未成年人,但前者比较庄重,后者比较亲切。
在“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里,如换用“小孩儿”就不协调;而在“瞧,这位老爷爷在逗小孩儿呢”里,如换用“儿童”,也会失去原有情味。
再如“恐吓”和“吓唬”,“吝啬”和“小气”,均为同义词,前者多用于书面,后者多用于口头。
(三)从词的用法上进行辨析1.搭配对象不同由于词义的差别,词的语法性质的差别,以及约定俗成的关系,有些同义词的搭配对象往往不同。
如:“改进—改善”它们都有改变原来某一不好的状态并使之有所进步的意思。
但“改进”一般与“工作、方法、技术”等词搭配,“改善”则常与“生活、关系、条件”等词搭配。
例如:①工作方法有待改进。
②改革开放30年,我国人民的住房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再如:发挥—发扬它们都表示把好的方面表现出来。
它们的区别是:“发挥”是指把意思尽量地说出,把力量尽量地使出,经常同“作用、威力、智慧、力量、干劲、创造性、积极性、题意、论点”等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