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培优讲义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讲义-全面完整版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讲义-全面完整版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讲义-全面完整版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综合复讲义——全面完整版一、基础知识1.全等图形的有关概念1)全等图形的定义: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就是全等图形。

例如,图13-1和图13-2就是全等图形。

2)全等多边形的定义:两个多边形是全等图形,则称为全等多边形。

例如,图13-3和图13-4中的两对多边形就是全等多边形。

3)全等多边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两个全等的多边形,经过运动而重合,相互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相互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4)全等多边形的表示:例如,图13-5中的两个五边形是全等的,记作五边形ABCDE≌五边形A’B’C’D’E’(这里符号“≌”表示全等,读作“全等于”)。

表示图形的全等时,要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

5)全等多边形的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6)全等多边形的识别:对边形相等、对应角相等的两个多边形全等。

2.全等三角形的识别1)根据定义:若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分别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根据SSS: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法中有一个与(SSS)全等识别法相类似,即三条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而相似比为1时,就成为全等三角形。

3)根据SAS: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法中同样有一个是与(SAS)全等识别法相类似,即一角对应相等而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当相似比为1时,即为全等三角形。

4)根据ASA: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5)根据AAS: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识别1)根据HL: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SSS、SAS、ASA、AAS对于直角三角形同样适用。

三角形全等培优讲义

三角形全等培优讲义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第4题第5题第6题
;,则此三角形()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D.15°
2 图
3 沿其对角线BD翻折得到△BED,若∠1
°,∠B=48°;
D=48,E=52,
EBC绕B点逆时针旋转90ABD,若∠E=35°,求∠
第1题
如图所示,ΔABC≌如图所示,ΔABC≌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求证:AC=EF.
.如图,已知△ABC和△DBE,B为AD的中点,=BC,请增加的一个条件____________
.如图,点F、C在线段BE上,且AB=DF,AC=DE,若要使△ABC≌△DEF,则还需补充一个条件
DE折叠,点A落在点
附加:
(1)已知△ABC中, ∠BAC=900, AB=AC, AE是过A的一条直线, 且B、C在A、E的异侧, BD⊥AE 于D, CE⊥AE于E.试说明: BD=DE+CE.
(2)若直线AE绕A点旋转到图(2)位置时(BD<CE), 其余条件不变, 问BD与DE、CE的关系如何? 为什么?
(3)若直线AE绕A点旋转到图(3)位置时(BD>CE), 其余条件不变, 问BD与DE、CE的关系如何? 请直接写出结果, 不需说明.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BC的平分线交AD于点E,
,求证:AC=AE+CD.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A.
第1题图。

全等三角形问题培优

全等三角形问题培优

全等三角形问题培优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全等三角形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全等三角形指的是具有相等边长和相等内角的两个三角形。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常常要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出发,介绍全等三角形问题的培优方法。

一、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全等三角形是指具有相等边长和相等内角的两个三角形。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来简化计算过程和证明过程。

1. 边边边(SSS)全等条件: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 边角边(SAS)全等条件: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边和其夹角分别相等,并且另一边也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角边角(ASA)全等条件: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夹在两个角之间的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利用这些全等条件,我们可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找到相应的全等三角形,从而得出答案。

二、全等三角形的应用1. 边长和角度比较在问题中,经常会出现两个或多个三角形的边长或内角需要进行比较的情况。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我们不需要逐一计算每个边长或者每个内角的数值,只需要通过观察边长和角度的关系,找到全等三角形,就可以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已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的三个内角分别相等,我们可以得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果已知三角形ABC的一条边的长度为a,而三角形DEF的相应边的长度为b,那么我们就可以直接得出三角形DEF的边长与a的比较结果。

2. 证明问题在几何证明中,全等三角形是常常被用到的工具。

通过找到一个或多个全等三角形,我们可以得到所求证的结论。

例如,我们需要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可以通过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使得所求线段等于全等三角形中的某条边。

然后,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所求线段等于另一条边,从而得到所需要证明的结论。

3. 问题求解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全等三角形也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

通过观察问题中的几何关系,我们可以找到并利用全等三角形来简化问题的求解过程。

八年级(上)培优班 第01讲 全等三角形

八年级(上)培优班  第01讲 全等三角形

八年级(上)培优班第01讲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内容的基础,这是因为全等三角形是研究特殊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性质的有力工具,是解决与线段、角相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运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相等、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角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等常见的几何问题.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SAS,ASA,AAS,SSS.2.实际问题中,常将待证的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转化为证明三角形全等,要注意添加适当的辅助线.3.发现或构造全等三角形是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问题的关键,一般是从发现两个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相等入手,逐步发现或推出结论来“凑齐”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证明一条线段等于两条线段之和,一般有两种基本方法:(1)通过添辅助线“构造”一条线段等于求证中的两条线段之和,再证明所构造的线段与求证的那一条线段相等;(2)通过添辅助线先在求证的长线段上截取与两条线段中的某一条相等的线段,再证明剩下的部分与两条线段中的另一条相等.走进优高【例1】(江西南昌中考)如图,AB=AE,∠ABC=∠AED,BC=ED,F是CD的中点,试说明AF⊥CD.A【例2】(诸暨中学提前招生)如图,点D在边BC上,点E在△ABC外部,DE交AC于F,若AB=AD,∠BAD=∠CAE=∠CDE.求证:BC=DE. CDFAB E瞄准重高【例1】如图,∠E=∠F=90°,∠B=∠C,AC=AB,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BE=CF;③△ACN≌△ABM;④CD=D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把你认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填上).(广州市中考题)思路点拨对一个复杂的图形,先找出比较明显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并发现有用的条件,进而判断推出其他三角形全等.注两个三角形的全等是指两个图形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对应’两字,有“相当”、“相应”的含意,对应关系是按一定标准的一对一的关系,“互相重合”是判断其对应部分的标准.实际遇到的图形,两个全等三角形并不重合在一起,但其中一个三角形是由另一个三角形按平行移动、翻拆、旋转等方法得到,这种改变位置,不改变形状大小的图形变动叫三角形的全等变换.【例2】在△ABC中,AC=5,中线AD=4,则边AB的取值范围是( ) (连云港市中考题)A.1<AB<9 B.3<AB<13 C.5<AB<13 D.9<AB<13思路点拨线段AC、AD、AB不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通过中线倍长将分散的条件加以集中.【例3】(江苏省竞赛题) 如图,BD、CE分别是△ABC的边AC和AB上的高,点P在BD的延长线上,BP=A C,点Q在CE上,CQ=AB.求证:(1)AP=AQ;(2)AP⊥AQ.思路点拨 (1)证明对应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在(1)的基础上,证明∠PAQ=90°善于在复杂的图形中发现、分解、构造基本的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需要注的是,通常面临以下情况时,我们才考虑构造全等三角形:(1)给出的图形中没有全等三角形,而证明结论需要全等三角形;(2)从题设条件无法证明图形中的三角形全等,证明需要另行构造全等三角形.学力训练1. 如图,AD 、A ′D ′分别是锐角△ABC 和△A ′B ′C ′中BC 、B ′C 边上的高,且AB= A ′B ′,AD =A ′D ,若使△ABC ≌△A ′B ′C ′,请你补充条件(只需要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 (黑龙江省中考题).2.如图,在△ABD 和△ACE 中,有下列4个论断:①AB=AC ;②AD =AE ;③∠B=∠C ;④BD=CE ,请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一个真命题(用序号○○○→○的形式写出) . (海南省中考题)3.如图,已知在等边△ABC 中,BD =CE ,AD 与BE 相交于P ,则∠APE 的度数是4.如图,DA ⊥AB ,EA ⊥AC ,AB =AD ,AC =AE ,BE 和CD 相交于O ,则∠DOE 的度数是.5.如图,已知OA=OB ,OC=OD ,下列结论中:①∠A=∠B ;②DE =CE ;③连OE ,则OE 平分∠O ,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6.如图,A 在DE 上,F 在AB 上,且AC=CE ,∠1=∠2=∠3,则DE 的长等于( ) A .DC B . BC C .AB D .AE+AC (武汉市选拔赛试题)7.如图,AB ∥CD ,AC ∥DB ,AD 与BC 交于O ,AE ⊥BC 于E ,DF ⊥BC 于F ,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B对A .5B .6C . 7D .88.如图,把△A 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35°,得到△A ′B ′C ′,A ′B ′交AC 于点D ,已知∠A ′DC=90°,求∠A 的度数.(贵州省中考题)9.如图,在△ABE 和△ACD 中,给出以下4个论断:①AB=AC ;②AD =AE ;③AM =AN ;④AD ⊥DC ,AE ⊥BE .以其中3个论断为题设,填人下面的“已知”栏中,一个论断为结论,填人下面的“求证”栏中,使之组成一个真命题,并写出证明过程.(荆州市中考题) 已知: 求证:10.如图,已知∠1=∠2,EF ⊥AD 于P ,交B C 延长线于M , 求证:∠M=(∠ACB -∠B ). (天津市竞赛题)11.在△ABC 中,高AD 和BE 交于H 点,且BH =AC ,则∠ABC =.12.如图,已知AE 平分∠BAC ,BE ⊥AE 于E ,ED ∥AC ,∠BAE =36°,那么∠BED .(河南省竞赛题) 13.如图,D 是△ABC 的边AB 上一点,DF 交A C 于点F ,给出3个论断:①DE=FE ;②AE =CE ;③FC ∥AB ,以其中一个论断为结论,其余两个论断为条件,可作出3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武汉市选拔赛试题)14.如图,AD ∥BC ,∠1=∠2,∠3=∠4,AD=4,BC=2,那么AB=.2115.如图,在△ABC 中,AD 是∠A 的外角平分线,P 是AD 上异于A 的任意一点,设PB =m ,PC =n ,AB=c ,AC=b ,则(m+n )与(b+c)大小关系是( )A .m+n> b+cB . m+n<b+cC .m+n= b+cD .不能确定1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平分∠BAD ,AB>AD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江苏省竞赛题) A .A B -AD>CB -CD B .AB -AD =CB —CDC .AB —AD<CB —CD D .AB -AD 与CB —CD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17.考查下列命题( )(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高、角平分线对应相等;(2) 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或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两角和其中一角的角平分线(或第三角的角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或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 )A .4个B .3个C . 2个D .1个18.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过C 作CE ⊥AB 于E ,并且AE=(AB+AD),求∠ABC+∠ADC 的度数.(上海市竞赛题)19.如图,△ABC 中,D 是BC 的中点,DE ⊥DF ,试判断BE+CF 与EF 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0.如图,已知AB=CD=AE =BC+DE=2,∠ABC=∠AED=90°,求五边形ABCDC 的面积.(江苏省竞赛题)2121.如图,在△ABC中,∠ABC=60°,AD、CE分别平分∠BAC、∠ACB,求证:AC=AE+CD.(武汉市选拔赛试题)参考答案走进优高例1 如右图例2 (1)(2)(3)(4)都不正确.例3 证明△ABC≌△ADE.瞄准重高。

全等三角形培优竞赛讲义(全集)

全等三角形培优竞赛讲义(全集)

全等三角形培优竞赛讲义(一)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 边角边定理(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 角边角定理(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边边边定理(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 角角边定理(AAS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斜边、直角边定理(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 拓展关键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例题精讲板块一、截长补短【例1】 (06年北京中考题)已知ABC ∆中,60A ∠=,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ACB ∠,BD 、CE 交于点O ,试判断BE 、CD 、B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DOEC B A4321FDOE CB A【解析】 BE CD BC +=,理由是:在BC 上截取BF BE =,连结OF , 利用SAS 证得BEO ∆≌BFO ∆,∴12∠=∠,∵60A ∠=︒,∴1901202BOC A ∠=+∠=,∴120DOE ∠=,∴180A DOE ∠+∠=,∴180AEO ADO ∠+∠=,∴13180∠+∠=, ∵24180∠+∠=,∴12∠=∠,∴34∠=∠,利用AAS 证得CDO ∆≌CFO ∆,∴CD CF =,∴BC BF CF BE CD =+=+.【例2】 如图,点M 为正三角形ABD 的边AB 所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点B 除外),作60DMN ∠=︒,射线MN 与DBA ∠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 ,DM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N E B M A DGNEB M A D【解析】 猜测DM MN =.过点M 作MG BD ∥交AD 于点G ,AG AM =,∴GD MB =又∵120ADM DMA +∠=∠,120DMA NMB +=∠∠ ∴ADM NMB =∠∠,而120DGM MBN ==∠∠, ∴DGM MBN ∆∆≌,∴DM MN =.【变式拓展训练】如图,点M 为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任意一点,MN DM ⊥且与ABC∠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 ,MD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N CDE B M A NCDEB M A【解析】 猜测DM MN =。

全等三角形经典讲义

全等三角形经典讲义

全等三角形状元笔记【知识要点】1.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4.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温馨提示】1.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必须有一条边分别相等,只有角分别相等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3.“HL”定理指的是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而不是斜边和直角分别相等.【方法技巧】1.应用全等三角形性质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准确地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其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对应顶点为顶点的角是对应角;(2)对应顶点所对应的边是对应边;(3)公共边(角)是对应边(角);(4)对顶角是对应角;(5)最大边(角)是对应边(角),最小边(角)是对应边(角).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可以依据字母的对应位置来确定,如若△ABC≌△DEF,说明A与D,B与E, C与F是对应点,则∠ABC与∠DEF是对应角,边AC与边DF是对应边.2.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解题思路:专题一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如图,BD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BD 的平分线BE 交AD 于点E ,∠CDB 的平分线DF 交BC 于点F .求证:△ABE≌△CDF .2.如图,在△ABC 中,D 是BC 边上的点(不与B ,C 重合),F ,E 分别是AD 及其延长线上的点,CF ∥BE .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BDE ≌△CDF (不再添加其他线段,不再标注或使用其他字母),并给出证明.(1)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 (2)证明:SAS SSS AAS SAS ASA AAS ASA AAS ⎧⎧⎨⎪⎩⎪⎪⎧⎪⎪⎪⎧⎪⎪⎨⎨⎪⎨⎪⎪⎪⎪⎪⎩⎩⎪⎪⎧⎪⎨⎪⎩⎩找夹角——已知两边找另一边——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边——3.如图,△ABC中,点D在BC上,点E在AB上,BD=BE,要使△ADB≌△CEB,还需添加一个条件.(1)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AD=CE;②AE=CD;③∠BAC=∠BCA;④∠ADB=∠CEB;请你从中选出一个能使△ADB≌△CEB的条件,并给出证明;(2)在(1)中所给出的条件中,能使△ADB≌△CEB的还有哪些?直接在题后横线上写出满足题意的条件序号.__________________.专题二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4.如图,已知△ABC 中,∠ABC =45°,AC =4,H 是高AD 和BE 的交点,则线段BH 的长度为( )AB .4C .D .55.【2013·襄阳】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点D ,将△AD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使AC 与AB 重合,点D 落在点E 处,AE 的延长线交CB 的延长线于点M ,EB 的延长线交AD 的延长线于点N .求证:AM =AN .6.【2012·泸州】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D 是AB 边上一点,以CD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CDE ,使点E 、A 在直线DC 的同侧,连接AE .求证:AE ∥BC .NME D B CA专题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7.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靠在一面墙上.已知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相等,则这两个滑梯与地面夹角∠ABC与∠DFE的度数和是()A.60° B.90° C.120° D.150°8.有一座小山,现要在小山A、B的两端开一条隧道,施工队要知道A、B两端的距离,于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两端的距离,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9.已知如图,要测量水池的宽AB ,可过点A 作直线AC ⊥AB ,再由点C 观测,在BA 延长线上找一点B′,使∠ACB′=∠ACB ,这时只要量出AB′的长,就知道AB 的长,对吗?为什么?10.如图,点D 、B 分别在∠A 的两边上,C 是∠A 内一点,AB = AD ,BC = CD ,CE ⊥AD 于E ,CF ⊥AF于F .求证:CE = CF11.已知:如图,在△ABC 中,∠A =90°,AB = AC ,BD 平分∠ABC .求证:BC = AB + ADFA BECD12.如图,已知AD ∥BC ,∠PAB 的平分线与∠CBA 的平分线相交于E ,CE 的连线交AP 于D .求证:AD +BC =AB13.如图,△ABC 中,AD 是∠CAB 的平分线,且AB =AC +CD ,求证:∠C =2∠B14.如图①,E 、F 分别为线段AC 上的两个动点,且DE ⊥AC 于E ,BF ⊥AC 于F ,若AB =CD ,AF =CE ,BD 交AC 于点M . (1)求证:MB =MD ,ME =MF(2)当E 、F 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DBACPEDCBA D CBA15.已知:如图,DC ∥AB ,且DC =AE ,E 为AB 的中点, (1)求证:△AED ≌△EBC .(2)观看图前,在不添辅助线的情况下,除△EBC 外,请再写出两个与△AED 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直接写出结果,不要求证明):16.如图,△ABC 中,∠BAC =90度,AB =AC ,BD 是∠ABC 的平分线,BD 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 点的直线于E ,直线CE 交BA 的延长线于F .求证:BD =2CE .OEDCBAFEA17.已知:在△ABC中,∠BAC=90,AB=AC,AE是过点A的一条直线,且BD⊥AE于D,CE⊥AE于E.(1)当直线AE处于如图①的位置时,有BD=DE+CE,请说明理由;(2)当直线AE处于如图②的位置时,则BD、DE、CE的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3)归纳(1)、(2),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BD、DE、CE之间的关系.18、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如图1所示放置,图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 C 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结DC.(1)请找出图2中的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图1图2DCAB(2)证明:DC BE⊥.19.如图-1,ABC△的边BC在直线l上,AC BC⊥,且AC BC=;EFP△的边FP也在直线l上,边EF与边AC重合,且EF FP=.(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猜想并写出AB与AP关系;(2)将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图-2的位置时,EP交AC于点Q,连结AP,BQ.猜想并写出BQ与AP的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3)将EFP△沿直线l向左平移到图-3的位置时,EP的延长线交AC的延长线于点Q,连结AP,BQ.你认为(2)中所猜想的BQ与AP的关系还成立吗?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A (E)B C (F)Pl l l图-1 图-2图-3全等三角形——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状元笔记【知识要点】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角的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温馨提示】1.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不是其他线段的交点.2.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的点不仅有内角的平分线的交点,还有相邻两外角的平分线的交点,这样的点共有4个.【方法技巧】1.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挖掘角的平分线上的一点到角两边的垂线段.若已知条件存在两条垂线段——直接考虑垂线段相等,若已知条件存在一条垂线段——考虑通过作辅助线补出另一条垂线段,若已知条件不存在垂线段——考虑通过作辅助线补出两条垂线段.2.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挖掘已知图形中一点到角两边的垂线段.若已知条件存在两条垂线段——先证明两条垂线段相等,然后说明角平分线或角的关系;若已知条件存在一条垂线段——考虑通过作辅助线补出另一条垂线段,再证明两条垂线段相等;若已知条件不存在垂线段——考虑通过作辅助线补出两条垂线段后,证明两条垂线段相等.专题一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题1.如图,在△ABC中,AC=AB,D在BC上,若DF⊥AB,垂足为F,DG⊥AC,垂足为G,且DF=DG.求证:AD⊥BC.2.如图,已知CD⊥AB于点D,BE⊥AC于点E,BE,CD交于点O,且AO平分∠BAC.求证:OB=OC.3.如图,在Rt △ABC 中,∠C=90°,,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DE ⊥AB 于点E ,AC =3 cm ,求BE 的长.专题二 角平分线的性质的应用 4.如图,三条公路把A 、B 、C 三个村庄连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某地区决定在这个三角形区域内修建一个集贸市场,要使集贸市场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这个集贸市场应建在()A .在AC 、BC 两边高线的交点处B .在AC 、BC 两边中线的交点处C .在∠A 、∠B 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处D .在AC 、BC 两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处5.如图,要在河流的南边,公路的左侧M 区处建一个工厂,位置选在到河流和公路的距离相等,并且到河流与公路交叉A 处的距离为1cm (指图上距离),则图中工厂的位置应在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21BAC B ∶∶∠∠6. 如图, ∠ B= ∠ C=90 °, M 是 BC 中点, DM 平分 ∠ ADC ,求证: AM 平分 ∠ DAB .7. 如图,已知 △ ABC 的周长是 22 , OB 、 OC 分别平分 ∠ ABC 和 ∠ ACB , OD ⊥ BC 于 D ,且 OD=3 , △ ABC 的面积是多少?8.如图,已知 ∠ 1= ∠ 2 , P 为 BN 上的一点, PF ⊥ BC 于 F , PA=PC ,求证: ∠ PCB+ ∠ BAP=180 º9.如图,△ ABC 中, P 是角平分线 AD , BE 的交点. 求证:点 P 在∠ C 的平分线上.10. 如图,在 △ ABC 中, BD 为 ∠ ABC 的平分线, DE ⊥ AB 于点 E ,且 DE=2cm , AB=9cm , BC=6cm ,求 △ ABC 的面积.21NP F C BA11.如图, D 、 E 、 F 分别是△ ABC 的三条边上的点, CE=BF ,△ DCE 和△ DBF 的面积相等.求证: AD 平分∠ BAC .。

八年级数学辅导讲义——全等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辅导讲义——全等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辅导讲义教学内容: 【基础知识回顾】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知识点二: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 . (2) . 知识点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1) (2) (3)(4) (5) (只对 来说) 知识点四: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1)角平分线的性质: . (2)角平分线的判定: .(3)三角形三个内角平分线的性质: .ODCBAEDCBA【考点例析】考点一: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例1 如图,AC 和BD 相交于点O ,BO =DO ,AO =CO ,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多少对( )A 、1对B 、2对C 、3对D 、4对考点二:考查全等三角形与垂直平分线的应用.例2 如图所示,在ABC ∆中,AC AB =,BD 平分ABC ∠, AD BC BD ==,DE AB ⊥.(1)求A ∠的度数;(2)求证:AE BE =.考点三:全等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综合运用.例3 已知ABC ∆和DEB ∆为等边三角形,点B D A 、、在同一直线上,如图1所示. (1)求证:AE DC =;(2)若AE BN CD BM ⊥⊥,,垂足分别为N M 、,如图2,求证:BMN ∆是等边三角形.例4 如图所示,ABC ∆为等边三角形,D 为BC 边上的一点,且AC DF AB DE ⊥⊥,,若AB C ∆的高为32,求DF DE +的值. 考点四:角平分线与全等三角形的综合运用.例5 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平分BAC ∠,B C ∠=∠2,求证:CD AC AB +=. 考点五:等腰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综合运用.例 6 如图所示,ABC ∆为等腰三角形,AB AC =,点,D E 分别在AB 和AC 的延长线上,且BD CE =,DE 交BC 于点G ,求证:DG GE =.考点六:考查中线与全等三角形的综合运用.例7 如图所示,AD 是ABC ∆的中线,求证:AC AB AD +<2。

初中八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全套专题15 全等三角形

初中八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全套专题15 全等三角形

初中八年级数学竞赛培优讲义全套专题15 全等三角形专题15:全等三角形全等是指两个几何图形之间的一种关系,其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点的对应关系,以及对应边之间、对应角之间的相等关系。

全等三角形是研究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性质的主要工具,是解决有关线段、角等问题的一个出发点。

证明线段相等、线段和差相等、角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等问题总要直接或间接用到全等三角形,我们把这种应用全等三角形来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为全等三角形法。

我们实际遇到的图形,两个全等三角形并不重合在一起,而是处于各种不同的位置,但其中一个是由另一个经过平移、翻折、旋转等变换而成的。

了解全等变换的这几种形式,有助于发现全等三角形、确定对应元素。

善于在复杂的图形中发现、分解、构造基本的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应熟悉涉及有关共边、公共角的以下两类基本图形:1.三角形2.四边形例题与求解例1】考查下列命题: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中线、高、角平分线对应相等;②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或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两角和其中一角的角平分线(或第三角的角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或第三边上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解题思路:真命题给出证明,假命题举出一个反例。

例2】如图,已知BD、CE是△ABC的高,点P在BD的延长线上,BP=AC,点Q在CE上,CQ=AB。

求证:(1)AP=AQ;(2)AP⊥AQ。

解题思路:(1)证明对应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证明∠PAQ=90°。

例3】如图,已知AD为△ABC的中线,求证:AD<(AB AC)。

解题思路: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是证明线段不等关系的基本工具,关键是设法将AB,AC,AD集中到同一个三角形中,从构造2AD入手。

例4】如图,已知AC∥BD,EA、EB分别平分∠CAB、∠DBA,CD过点E。

求证:AB=AC+BD。

解题思路:本例是线段和差问题的证明,截长法(或补短法)是证明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即在AB上截取AF,使AF=AC,以下只要证明FB=BD即可,于是将问题转化为证明两线段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等三角形培优讲义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作法
【知识导图】
【导学】全等三角形
第一部分:知识点回顾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 遇到等腰三
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
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
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 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
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 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
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
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第二部分:例题剖析
精准诊查
概念
三边之和大于等于第三边稳定性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中线角平分线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
直角三角形
性质判定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三角形
D
C B A
E
D F C
B
A
E
D
C
B
A
D
C
B
A
O
E
D
C
B
A
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
例1、(“希望杯”试题)已知,如图△ABC 中,AB=5,AC=3,则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例2、如图,△ABC 中,E 、F 分别在AB 、AC 上,DE ⊥DF ,D 是中点,试比较BE+CF 与EF 的大小.
例3、如图,△ABC 中,BD=DC=AC ,E 是DC 的中点,求证:AD 平分∠BAE. 二、截长补短
1、如图,ABC ∆中,AB=2AC ,AD 平分BAC ∠,且AD=BD ,求证:CD ⊥AC
2、如图,AC ∥BD ,EA,EB 分别平分∠CAB,∠DBA ,CD 过点E ,求证;AB =
AC+BD 3、如图,已知在ABC 内,0
60BAC ∠=,
040C ∠=,P ,Q 分别在BC ,CA 上,并且AP ,BQ
分别是BAC ∠,ABC ∠的角平分线。

求证:BQ+AQ=AB+BP
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C >BA,AD =CD ,BD 平分ABC ∠,
求证: 0180=∠+∠C A
5、如图在△ABC 中,AB >AC ,∠1=∠2,P 为AD
上任意一点,求证;AB-AC >PB-PC 应用: 三、平移变换
例1 AD 为△ABC 的角平分线,直线MN ⊥AD 于为MN 上一点,△ABC 周长记为A P ,△EBC 周长记为B P .求证B P >A P .
例2 如图,在△ABC 的边上取两点D 、E ,且BD=CE ,求证:AB+AC>AD+AE. 四、借助角平分线造全等
1、如图,已知在△ABC 中,∠B=60°,△ABC 的角平分线AD,CE 相交于点O ,求证:OE=OD
F
E
D
C
B
A
2、如图,△ABC中,AD平分∠BAC,DG⊥BC且平分BC,DE⊥AB于E,DF⊥AC于F. (1)说明BE=CF的理由;(2)如果AB=a,AC=b,求AE、BE的长.
五、旋转
例1 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的一点,F为CD上的一点,BE+DF=EF,求∠EAF 的度数.
例2 如图,ABC
∆是边长为3的等边三角形,BDC
∆是等腰三角形,且0
120
BDC
∠=,以D为顶点做一个0
60角,使其两边分别交AB于点M,交AC于点N,连接MN,则
AMN
∆的周长为;
例3 设点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滑动且保持∠EAF=450,
AP⊥EF于点P,
(1)求证:AP=AB。

(2)若AB=5,求ΔECF的周长。

变式练习1、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BC边上有一点E,∠DAE的平分线交CD于F,试用旋转的
思想方法说明AE=DF+BE.
3.(1)如图11-1,△ADE中,AE=AD且∠AED=∠ADE,∠EAD=90°,EC、DB分别平分∠AED、∠ADE,交AD、AE于点C、B,连接BC.请你判断AB、AC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2)△ADE的位置保持不变,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至图11-2的位置,AD、BE 相交于O,请你判断线段BE与CD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课后作业】
1.如图,在△ABC中,∠ACB=90°,AC=BC,直线l经过顶点C,过A、B两点分别作l的垂线AE、BF,E、F为垂足.
(1)当直线l不与底边AB相交时,求证:EF=AE+BF.
图11-1图11-2
A
E D
D
E
A
C
B
B C
O
(2)如图,将直线l 绕点C 顺时针旋转,使l 与底边AB 交于点D ,请你探究直
线l 在如下位置时,EF 、AE 、BF 之间的关系. ①AD >BD ;②AD =BD ;③AD <BD .
2.如图3,Rt △ABC 中,∠ACB=90°,AC=BC ,AD ⊥CD ,BF ⊥CD ,AB 交CD 于E. 求证:DF=CD-AD.
3.如图,已知AC=BC ,∠ACB=90°,D 为AB 上任意一点,AE ⊥CD 延长线于E ,BF ⊥CD 于F.求证:EF=BF-AE.
4.如图,在△ABC 中,AC ⊥BC,AC=BC,D 为AB 上一点,AF ⊥CD 交CD 的延长线于F ,BE ⊥CD
于E.求证:EF=BE —AF
5.如图,AD 为△ABC 的中线,∠ADB 和∠ADC 的平分线分别交AB 、AC 于点E 、F .求证:BE+CF >EF .
A
C
F D E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