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资料 (5)

合集下载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考点热点专攻5 化工(或实验)流程中的含铁化合物的制备

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考点热点专攻5 化工(或实验)流程中的含铁化合物的制备
金属阳离子(Fe3+)浓度为1.0×10-5 mol·L-1,根据Ksp[Fe(OH)3]=1.0×10-38,
-
c(OH )=
3
sp
(Fe 3+ )
=
3
1.0×10-38
1.0×10-5
mol·L-1=1.0×10-11 mol·L-1,根据 pH=-lgc(H+)
W
1.0×10-14
=-lg(OH -)=-lg(1.0×10-11 )=3,C 正确;实验室中进行“浓缩结晶”操作属于蒸发浓
2024
第三章
高考总复习
GAO KAO ZONG FU XI
热点专攻5 化工(或实验)流程中的含铁
化合物的制备
命题前沿
高铁酸钾(K2FeO4)能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且能与水反应放出O2,并
生成Fe(OH)3胶体。K2FeO4主要用于饮用水处理,化工生产中用作磺酸、
亚硝酸盐、亚铁氰化物和其他无机物的氧化剂。
C.“氧化”后的溶液中金属阳离子主要有Fe2+、Fe3+、Na+
D.用激光笔照射“加热沉铁”后所得分散系,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 A
解析 “碱洗”是为了除去锌,生成Na2ZnO2,过滤得到铁单质,A错误;“氧化”
时,Fe2+与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O+2H+===2Fe3++Cl-+H2O,B正确;由B项分析可知,“氧化”时,部分Fe2+与ClO发生反应,故溶液中金属阳离子主要有Fe2+、Fe3+、Na+,C正确;“加热沉铁”
后所得分散系为胶体,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D正确。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五辑)考点六十二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含解析)1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五辑)考点六十二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含解析)1

考点六十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聚焦与凝萃1.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2.由图像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解读与打通常规考点一、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浓度:(1)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与其他物质不相混溶的固体或纯液体物质时,由于其“浓度”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增减而变化,故改变这些固体或液体的量,对平衡基本无影响。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4)这种影响常用于提高某反应物的转化率。

如催化氧化二氧化硫时,多通空气,使平衡右移,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2.温度:(1)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1)规律:在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里,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2)压强的改变,通常是改变容器体积,或向恒容体系中加(减)气体物质等手段实现的。

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实际上就是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只有当这些“改变”能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分压)时,平衡才可能移动。

由于压强对固态、液态物质体积影响非常小,压强的改变几乎不影响这类体系的平衡。

在考虑压强对不均匀体系平衡的影响时,只须考虑对参加反应的气态物质的影响。

4.催化剂:(1)规律: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

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二、勒夏特列原理: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2022届高考化学(人教版新课标)一轮复习配套题库:第五章 第一讲 原子结构

2022届高考化学(人教版新课标)一轮复习配套题库:第五章 第一讲 原子结构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讲原子结构一、选择题1.据新闻网报道:科学家首次合成第117号元素,被美国《时代》周刊评比为当Up和294117Up 年十大科学发觉。

假如第117号元素符号临时定为Up,下列关于293117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293117Up和294117Up是两种元素B.293117Up和294117Up互为同位素C.293117Up和294117Up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相同D.293117Up和294117Up质量数相同、电子数不同解析293117Up和294117Up是同种元素的两种核素,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核素的质量数,左下角的数字表示该核素的质子数,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293117Up和294117Up的质子数、电子数都是117,而质量数分别为293、294,中子数分别为176、177,C、D选项均错误。

答案 B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3C和14C属于同一种元素,它们互为同位素B.1H和2H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C.14C和14N的质量数相等,它们的中子数不等D.6Li和7Li的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也相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位素、核素以及同位素原子中各种微粒的数量关系。

A 项中13C和14C质子数相同,互为同位素;B项中1H和2H是氢元素的两种不同的核素,质子数均为1;C项中14C和14N质量数相同,但是中子数不等;D项中的6Li与7Li为锂元素的两种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数均为3,中子数不等,分别为3和4。

答案 D3.近年来我国政府强化了对稀土元素原料的出口管制,引起了美、日等国家的高度关注与不满。

所谓“稀土元素”是指镧系元素及第五周期ⅢB族的钇(39Y),它们被称为“工业味精”。

它们在军工生产、高科技领域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稀土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原子核外均有5个电子层B.它们的原子最外层均含有3个电子C.它们均是金属元素D.76Y、80Y中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解析镧系元素属于第六周期,而周期序数等于电子层数,A错;过渡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均只有1~2个,B错;76Y、80Y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D错。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全套资料(史上最全版)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全套资料(史上最全版)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全套资料第一部分:知识篇策略1化学基本概念的分析与判断金点子: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

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经典题:例题1 :(2001年全国高考)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甘油加水作护肤剂B.用明矾净化水C.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D.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方法:从有无新物质生成,对题中选项分别进行分析。

捷径:充分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四种物质的应用及现象进行剖析知:甘油用作护肤剂是利用了甘油的吸水性,不涉及化学变化。

明矾净化水,是利用了Al3+水解产生的Al(OH)3胶体的吸附作用;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是两者部分发生了酯化反应之故;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出现红棕色斑迹,属铁的吸氧腐蚀。

此三者均为化学变化。

故选A。

总结:对物质性质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有无新物质生成,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例题2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方法:从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原子的电子式—→得失电子—→化合物或原子团电子式,对题中选项逐一分析的。

捷径:根据上述方法,分析CO2分子中电子总数少于原子中的电子总数,故A选项错。

B项中N与N 之间为三键,且等于原子的电子总数,故B正确。

C有一个负电荷,为从外界得到一个电子,正确。

D为离子化合物,存在一个非极性共价键,正确。

以此得正确选项为A。

总结:电子式的书写是中学化学用语中的重点内容。

此类试题要求考生从原子的电子式及形成化合物时电子的得失与偏移进行分析而获解。

例题3 :(1996年上海高考)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A.空气B.石蜡C.氨水D.二氧化氮气体方法:从纯净物与混合物进行分析。

备战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05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规律含解析

备战2021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05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规律含解析

易错05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规律【易错分析】1.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不一定被还原,也不一定被氧化。

因为元素处于化合态时,其化合价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若元素由负价变为0价,则其被氧化;若元素由正价变为0价,则其被还原。

2。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要看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改变,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只作氧化剂。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不一定只作氧化剂,大部分非金属单质往往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只是以氧化性为主。

如在反应Cl2+H2O=HCl+HClO中,Cl2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4。

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

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其所含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5。

所含元素价态越高,化合物的氧化性一定越强.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氧化性。

如HClO4中Cl元素为+7价(最高价态),HClO中Cl元素为+1价,而实际上HClO4的氧化性没有HClO的强。

6.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若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则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元素被氧化,不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有许多反应是同一种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如在反应2Na2O2+2H2O=4NaOH+O2↑中,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

【错题纠正】例题1、反应MnO2+4HCl(浓)加热MnCl2+Cl2↑+2H2O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2 B.1:1 C.2:1 D.4:1【解析】由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物MnO2中的Mn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生成物MnCl2中Mn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反应物HCl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生成物Cl2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MnCl2是还原产物,Cl2是氧化产物,由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可知,n(Cl2):n(MnCl2)=1:1,B符合题意。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核心素养分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能输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够运用物质分类的方法理解物质的性质。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明确化学变化的研究范围和遵循的规律。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要注意胶体的有关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重点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①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①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①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①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如同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特别提醒】“基”与“官能团”“原子团”的区别①基是指带有单电子的原子团。

如—CH3、—CH2—(亚甲基)、—CH2CH3。

①官能团是指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OH、—CHO、—COOH、—X(卤素原子)等。

①“基”和“官能团”呈电中性,而CO2-3、NO-3、SO2-4、NH+4等原子团可带负电荷或正电荷。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①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同素异形体3、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①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①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 铝热剂等。

备考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五章物质结构与性质元素周期律第5讲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

备考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五章物质结构与性质元素周期律第5讲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

第5讲分子结构与物质的性质1.[2024洛阳模拟改编]以下事实中不能用“相似相溶”规律说明的是(B)A.HCl易溶于水B.Cl2易溶于NaOH溶液C.NH3难溶于苯中D.I2易溶于CCl4解析HCl和H2O都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规律,HCl易溶于水,A项不符合题意;Cl2易溶于NaOH溶液是因为Cl2与NaOH发生了反应:Cl2+2NaOH NaCl+NaClO+H2O,不能用“相似相溶”规律说明,B项符合题意;苯属于非极性溶剂,NH3属于极性分子,NH3难溶于苯,能用“相似相溶”规律说明,C项不符合题意;I2和CCl4都属于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规律,I2易溶于CCl4,D项不符合题意。

2.[2023南京调研等组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HCHO是极性分子B.CO是极性分子C.SiHCl3是非极性分子D.NiC2O4△NiO+CO↑+CO2↑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产物是CO2解析HCHO的结构式为,正、负电中心不重合,故HCHO为极性分子,A项正确。

CO分子中正、负电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B项正确。

SiHCl3分子中正、负电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C项错误。

CO2是直线形分子,结构对称,正负电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D项正确。

3.[2023济南检测等组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Na2O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B.CO2、CS2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C.NH3和N2H4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D.三聚氰胺()分子中所有化学键均为极性键解析Na2O2的阴离子O22-中O和O之间为非极性共价键,A项正确。

C与O、C与S之间均为极性共价键,CO2和CS2中正、负电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B项正确。

NH3、N2H4属于极性分子,且N2H4中存在N—N非极性键,C项错误。

该分子中的共价键均由不同原子形成,均为极性键,D项正确。

4.[2023天津部分学校联考]下列物质性质的差异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的是(C)A.硬度:晶体硅<金刚石B.热稳定性:H2O>H2SC.沸点:HF>HClD.熔点:NaCl>CsCl解析金刚石和晶体硅均是共价晶体,共价晶体中,共价键的键长越短,键能越高,硬度越大,所以金刚石的硬度大于晶体硅,A项不符合题意;非金属性O>S,故热稳定性H2O >H2S,B项不符合题意;分子的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HF中含有氢键,故沸点HF>HCl,C项符合题意;离子晶体的熔点与离子键强弱有关,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越多,离子键越强,熔点越高,离子半径:Na+<Cs+,所以熔点NaCl>CsCl,D项不符合题意。

新编高考化学一轮精选题库【第5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含答案)

新编高考化学一轮精选题库【第5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含答案)

新编高考化学备考资料第五章章末检测(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H、D、T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是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B.OH-与H3O+组成元素相同,所含质子数相同C.结构示意图为和两种粒子为同一种元素D.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是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2.(2011·杭州调研)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十个纵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室温条件下,0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D.ⅥA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3.某电荷数小于18的元素X,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a,最外层电子数为(2a+1)。

下列有关元素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元素X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a2-1)B.元素X形成的单质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C.元素X形成的简单离子,各电子层的电子数均达到2n2个(n表示电子层数)D.由元素X形成的某些化合物,可能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HSO4、Na2O2晶体中的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B.离子化合物中一定不含共价键C.某主族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为H n RO m,则其气态氢化物一般是H2m-n RD.元素周期表中L层电子为奇数的元素所在族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5.下列有关物质结构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78 g Na2O2晶体中所含阴、阳离子个数均为2N AB.1.5 g C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N AC.3.4 g氨气中含有0.6N A个N—H键D.PCl3和BCl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6.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之和为10;B的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A、E同主族,B、C、D同周期相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每天练习20分钟——金属及其化合物(有答案和详细解析)
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NaHCO 3(s)――→△Na 2CO 3(s)―――――→饱和石灰水NaOH(aq)
B .Al(s)――――→NaOH (aq )NaAlO 2(aq)―――――→过量HCl (aq )Al(OH)3(s)
C .AgNO 3(aq)――→氨水[Ag(NH 3)2]+(aq)――――→蔗糖(aq )Ag(s)
D .Fe 2O 3(s)――→Al 高温
Fe(s)―――→HCl (aq )FeCl 3(aq) 答案 A
解析 B 错:NaAlO 2(aq)与过量HCl(aq)反应,生成AlCl 3;C 错:蔗糖(aq)中无醛基,不能与[Ag(NH 3)2]+(aq)反应生成Ag(s);D 错:Fe(s)与HCl(aq)反应生成FeCl 2(aq)。

2. 在给定的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Na ――→O 2点燃
Na 2O 2――→CO 2Na 2CO 3 B .FeS 2――→O 2煅烧
SO 3――→H 2O H 2SO 4 C .NaCl(aq)――→电解Cl 2――――→过量Fe 点燃
FeCl 2(s) D .SiO 2――→H 2O H 2SiO 3―――――→NaOH (aq )Na 2SiO 3
答案 A
解析 B 项,FeS 2与O 2反应生成SO 2,错误;C 项,Fe 与Cl 2反应生成FeCl 3,错误;D 项,SiO 2不与H 2O 反应,错误。

3.(2019·江苏,9)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NaCl(aq)――→电解Cl 2(g)――→Fe (s )△
FeCl 2(s) B .MgCl 2(aq)――→石灰乳Mg(OH)2(s)――→煅烧MgO(s)
C .S(s)――→O 2(g )点燃
SO 3(g)――→H 2O (l )H 2SO 4(aq) D .N 2(g)―――――――→H 2(g )高温高压、催化剂NH 3(g)―――→CO 2(g )NaCl (aq )
Na 2CO 3(s) 答案 B
解析 A 项,Cl 2与Fe 发生反应生成FeCl 3,错误;B 项,MgCl 2与Ca(OH)2发生反应生成Mg(OH)2沉淀,煅烧Mg(OH)2生成MgO 固体,正确;C 项,S 在O 2中燃烧只能生成SO 2,错误;D 项,NH 3、CO 2和NaCl 溶液反应生成NaHC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 3+CO 2+NaCl +H 2O===NaHCO 3↓+NH 4Cl ,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