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半截蜡烛-(1)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半截蜡烛(1)

6半截蜡烛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及表达的效果。
2.默读课文,围绕“半截蜡烛”这一线索,读懂故事背景、情节,感知线索与情节变化之间的关系,理清随着情节的变化人物活动、内心的变化,从而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主旨。
3.利用表演课本剧,合作探究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表现情节变化和人物情感的,品味作者准确而富有内涵的语言,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智斗勇的爱国精神。
4.拓展叙写故事,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把一个场景写具体,把人物表现生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合作探究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表现情节变化和人物情感的,品味作者准确而富有内涵的语言;拓展叙写故事,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把一个场景写具体,把人物表现生动。
难点:围绕“半截蜡烛”这一线索,读懂故事背景、情节,感知线索与情节变化之间的关系;合作探究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表现情节变化和人物情感的,品味作者准确而富有内涵的语言。
三、教学准备1.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搜集二战和德国法西斯的有关资料。
2. 教师:检查预习作业,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 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新课,走进故事。
1.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再来阅读一个发生在战争中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重点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蜡烛”的偏旁分别为“虫”、“火”。
启发学生用“烛”组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2.通过课前读书,故事的主人公都有谁?教师相机板书: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
《半截蜡烛》导学案教学设计教师用详案.docx

《半截蜡烛》导学案教学设计教师用详本节课安排学生活动有:一、学生朗读;二、学生品析语言文字,领悟不同描写手段的效果,体会人物形象;三、续写故事;本节课学生活动的形式:一、个人理解;二、同学补充完善;三、学生总结提升;四、学生讨论,思维碰撞;五、齐读、个人读;本节课教师的角色有:一、导入阶段,教师营造气氛, 使学生明白学习任务;二、学生活动期间,教师认真倾听, 及时引导,引导学生立足语言文字进行品析讨论,适时总结提升;三、组织好学生评测,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
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 •朗读能够体会人物心态,准确读出人物语言的语气, 重音和停顿处理得当,对环境烘托的描写语句要根据语境运用准确的语气和语速。
2.通过抓住描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险境中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的词语和句子,感悟人物特点,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环节:教师导入一一学生齐读全文一一分享学习目标一一出示交流问题一一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适时总结提升一一续写故事一一情感升华一一作业布置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故事的主人公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他们为了半截蜡烛与德国强盗展开了一场令人惊心动魄的战斗,让我们打开课文,再来感受那扣人心弦的场面吧。
学生齐读全文。
师:让我们走进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让我们陪伴伯诺德一家一起紧张,感受光辉的人物形象,感悟信念的力量!师:请看问题: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在保护半截蜡烛与德军周旋的过程中,都表现岀了过人的沉着、勇敢和机制,值得我们去领会学习。
同学们,你比较欣赏其中的哪位人物呢?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说说自己的见解。
有请学生交流期间,教师做好评价,并要引导学生读书。
师:总算可以松口气了,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 蜡烛熄灭了。
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请用几句话写出自己的的想象。
教师巡视并挑有代表性的学生答案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进行全文总结: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优秀3篇)

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教案(优秀3篇)《半截蜡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在语境中理解“绝妙”“绝密”“厄运”等词语的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是怎样与德国军官巧妙周旋的,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简洁概括主要事件。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引读,感受母子三人在凶残的侵略者面前表现出的沉着镇定、勇敢机智的品质,学习她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你对战争的看法吗?2、师:战争是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出示二战图片)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个发生在二战时期法国沦陷区的一个真实而又惊心动魄的故事。
板书课题:19、半截蜡烛二、学习第1、2节,了解蜡烛的作用,初步体会主人公的“勇敢机智”。
1、过渡:别小看这半截蜡烛,它的作用可真不小!那么到底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用呢?2、指名读1、2节,学生思考。
(这是藏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3、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教学“绝密”。
板书:绝密情报4、有这么一家三口,就参加了传递情报的危险工作,这一家三口子分别是(板书:伯纳德杰克杰奎琳)4、为了保护绝密情报,谁想出了一个主意?这个主意是什么?这个主意怎么样?直线画出来。
(点击出示)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
“绝妙”是什么意思?谁用拆字法来解释一下这个词语?5、这个主意妙在哪里?(自由读,体会主意的绝妙)(藏哪里?摆哪里?)6、朗读指导:正如人们所说,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险中求胜这可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让我们为这个出其不意的妙计,更为女主人的勇敢机智而喝彩——(齐读)三、学习3——7节,体会人物沉着镇定、勇敢机智的品质。
一读:体会保护情报的重要性。
过渡:没想到这不起眼的半截蜡烛躲过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搜查,然而,一天晚上,屋子里突然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
《半截蜡烛》导学案

12、《半截蜡烛》导学案一、自主学习,我最棒。
1、查找二次大战期间,德国纳粹的罪行的资料,整理后写在下面。
2、给生字词注音。
半截许诺熄灭厨房烛芯楼梯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无奈:讨厌:不耐烦:若无其事:纯洁:厉声:4、通过预习,我发现这篇课文有些特别的地方,主要表现在:(1)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篇课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_____________、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电影、电视剧等,都是根据剧本拍出来的,这个剧本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请找出文中关于“蜡烛”的描写,充分朗读后并谈体会。
2 、读文思考,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体会人物的勇敢机智与爱国)。
(一)伯诺德夫人:(1)语言: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
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要说得不引起德军的怀疑,关键读好哪个词?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作:(急忙取出一盏油灯)、(吹熄了蜡烛)。
思考:你认为是急速吹灭还是轻轻吹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神态:(不动声色地慢慢说道)“不动声色”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要“不动声色地慢慢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揣测心理:在敌人面前,伯诺德夫人如此镇静,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杰克:(若无其事走到桌前,端起烛台)天真冷。
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课文6半截蜡烛|苏教版

无奈:讨厌:
不耐烦:若无其事:
纯洁:厉声:
3、找出你认为精彩的部分朗读,看谁读得最好。要求:(1)声音响亮,吐字清晰。(2)想象当时人物的表情、心理,有感情认真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伯诺德一家三口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
1、当时,伯纳德夫人(怎么做)(结果怎样)
2.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有效训练
(10分钟)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猛烈( ) 昏暗( ) 严肃( )
显眼( )安全( )粗暴( )
放心( ) 若无其事( )
2.我最欣赏剧本中的语言,因为
3、你想对文中的人说些什么呢?请选择一个人物,写几句话。
4.想象一下,敌人走后,母子三人会说些什么?请你也写一段剧本。
激发学生想像,试着续写剧本。
导学流程
学案
导案
导入
(5分钟)
1、读课题。
2、看看剧本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文体有什么不同。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自主学习
(7分钟)
1、给生字注音:
半截()许诺()熄()灭
厨()房烛芯()楼梯()
2、当时,大儿子杰克(怎么做)(结果怎样)
3、当时,小女儿杰奎琳(怎么做)(结果怎样)
二、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胜利靠的是什么?他们这样做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支撑,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
六年级下册《半截蜡烛》导学案(表格式)

3、合作探究:
(1)、“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蜡烛”真的是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伯诺德一家人的精神品质的?
(3)、伯诺德一家人的计划都很绝妙,为什么只有杰奎琳成功了呢?
学习重、难点:
1、我能把课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同学们听。
2、通过精读文章第3-6自然段,感悟伯诺德一家人的机智勇敢、从容镇定,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来突出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收Biblioteka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爆发时间、参与国家、规模及对人类的影响。
六年级下册《半截蜡烛》导学案(表格式)
教学内容
半截蜡烛
本周养成习惯
交流时认真倾听,及时记录
年级
六年级
科目
语文
课型
自学+展示
主备人
设计时间
节次
学习目标:
1、我能把课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同学们听。
2、我能用自己的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我能说出紧急关头伯诺德一家人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精读文章第3-6自然段,感悟伯诺德一家人的机智勇敢、从容镇定,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来突出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2、任选一处想象并写下来。
轻松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蜡烛被重新点燃,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如果你是杰克,你会怎么想?
计划一次又一次失败,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的光,如果你是杰奎琳,你会怎么想?
3、带着对伯诺德一家人的认识,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6 《半截蜡烛》第一课时-

6 半截蜡烛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4、学习第一段,理解课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教学过程:预习导学1、资料链接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发动的世界性侵略战争。
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这场空前规模的战争,是一场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德、意、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和中国、法国、美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军的胜利而结束。
2、看拼音写词语:bàn jié nuò yán xī miè chú fáng zhú xīn lóu tī( ) ( ) ( ) ( ) ( ) ( )3、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厉历)声喝(hē hè)道厄(èé)运熄(xīxiē)灭摇曳(yè yì)似(sì shì)乎仿佛(fó fú)4、理解词语的意思绝密绝妙厄运5、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2半截蜡烛(导学案)

12*.半截蜡烛(导学案)课题半截蜡烛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主动学习、探究学习,掌握从读到思的学习方法。
在读中抓关键词,体会人物语言,进一步思考理解,在此基础上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细细揣摩,突破难点,在读中感悟主人公一家人对祖国的热爱。
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
(学生)3. 搜集剧本的资料。
(师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够正确读记“负责、解释、无奈、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了如指掌”等词语。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做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用时:5分钟) 1.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在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引导交流关于剧本的知识。
1.浏览课文,自由交流看法。
2.交流关于剧本的资料。
3.齐读课题。
1.读了课题《半截蜡烛》,你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怎样的联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疏通字词。
2.启发思考: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组织全班交流。
1.自由读课文,疏通字词。
2.小组内交流剧本的主要内容。
3.全班汇报。
(1)理解“小心翼翼、若无其事、不动声色”等词语的意思。
(2)课文主要写的是为保住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最终保住情报的事。
2.试着写几个类似“小心翼翼”这样的ABCC式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作:
神态:
心情:
3、杰奎琳
语言:
动作:
神态:
心情:
他们一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最佩服谁?为什么?分小组朗读
2、“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指的是,说它是“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是因为。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6、半截蜡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体验当时紧张的局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与敌
第二段(第3自然段)
第三段(第至自然段)大儿子杰克想假借用蜡烛生活,被德军喝止了。
第四段(第6、7自然段)
伯诺德一家三口为保护情报,与敌军进行周旋,请同学们用心地读一读,找一找。
找出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情的词语。
1、伯诺德夫人
语言:
动作:
神态:
心情:
2、杰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检查预习
1.通过课前预习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说说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多少?(学生展示汇报自己掌握的资料)。
2.通过预习,我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3、我会读:半截 伯诺德 厨房 烛芯 楼梯
熄灭 绝妙 似乎 苍白 仿佛 厄运
4、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至自然段)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了请保安全,将装有情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