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一语文 2.6《孔雀东南飞》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2.6孔雀东南飞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学案

高中语文 2.6孔雀东南飞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学案
二、浪漫主义的结尾
1、《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离骚》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杰作,那么《孔雀东南飞》属于哪一种?
明确:本诗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充满了浪漫色彩,而中间叙述焦刘悲剧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全文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可以说是一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杰作。
3、关于“赋”
⑴第二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繁琐?(引导学生了解“赋”的特点及作用)
明确:不繁琐。这样写意在强调刘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知书识礼,为下文刘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同情。
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
⑵出示“赋”的诠释:
“赋者,铺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朱熹《诗集传》)
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从头到脚,由腰至耳、指、口、步,一连串铺陈排比,既突出了她的美貌,又表现了她离开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
第21段,铺叙太守家迎娶刘兰芝的热闹隆重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刘兰芝的身价,说明她确实是个“精妙世无双”的女子,反衬了焦母的独断无知,让读者为刘兰芝鸣不平。
4、小结:本诗继承了《诗经》的优秀表现手法赋、比、兴,这些手法对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有关文言知识
1、学生默读全诗,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不懂的词句做出记号
2、就自己不懂的词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3、教师解答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并指导学生理解归纳本课中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互文等文言知识出示示例:(前两类现源自各出示一个例子,其他让学生自己去整理)
①古今异义词
对爱情忠贞不渝,对压迫坚决反抗:3段;5段;7段;11段;25段;27段;31段。
四、认识刘、焦反抗性和对爱情的执著追求

高中语文 6孔雀东南飞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6孔雀东南飞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文章的表现手法
1、人物对话的个性化;
2、铺陈排比的手法
教学反思
“何乃太区区〞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义,会不想从许〞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4、X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
三、文章的表现手法
1、人物对话的个性化;
2、铺陈排比的手法
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X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X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二、人物形象和对话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X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X兰芝:坚强、持重,自尊,果断,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自尊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举身赴清池〞-果断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五、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解通读一遍
解决以下问题:
1、基本解决翻译问题;

《孔雀东南飞》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孔雀东南飞》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孔雀东南飞》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汉乐府的有关常识。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偏意副词、古今异义词。

3、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鉴赏刘兰芝、焦仲卿两个人物形象。

2. 注意把握本诗个性化人物语言。

3、理解铺陈、排比、起兴手法及其艺术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和作者对刘兰芝的同情。

【教学重点】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相”“自”的一词多义。

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教学难点】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和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方法:讨论、提问、对话(可尝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在标题下面写下两行字;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

“其实文章就是一曲悲歌,一段悲剧。

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大家熟悉的感天动地的梁祝化蝶就是这种悲剧的延续,而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终结,劳燕分飞的《钗头凤》仍在上演着……” 师简介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

然而,这一切,并不随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

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

不久,唐婉抑郁而亡。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不同的不幸,我们的文章演绎的是怎样的一段爱情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二、介绍文体及作家作品1、文体知识——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教案

高中语文(孔雀东南飞)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教案

某某省某某县中学高一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案1.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2)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1)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3.德育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教学方法]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以情感朗读贯穿课堂始终,进行“读中品,品中读”。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孔雀东南飞》堪称我国古代爱情诗的绝唱,千百年来,让人们感叹唏嘘不已,也一直让人们思索着。

是什么要素使这首诗具有如此之大的震撼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孔雀东南飞》的世界。

二、解题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三、教师引导学生在几处重要片段的分角色朗读中深入体验、品味人物个性化语言,鉴赏、剖析人物形象(以X兰芝为主要探究对象)1.展示多媒体课件,教师X读““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一段。

高中语文 2.6《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2.6《孔雀东南飞(并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新课程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六课,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它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和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那完整的结构、曲折跌宕的情节、丰满的人物性格及个性化的语言等具有很强的震撼力,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走进那二千多年前的社会生活,情不自禁地融入到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婚姻悲剧氛围之中,由衷产生对焦、刘二人的同情与哀怜,迸发出对封建礼教家长制罪恶的憎恨。

要让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能够理解文章思想内容,逐步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别欣赏能力。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反复吟咏,读出诗歌的节奏;在诵读的基础上,以诗歌作品的具体内容为依据,对古诗的文字予以疏通,把握全诗的基本内容、情节发展、人物对话、中心主题、思想感情;利用与音乐的对比阅读,教育学生深入感受文学艺术美,进一步理解本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是非感,努力去理解作品中蕴含的社会和历史的意义。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高一的学生普遍喜欢古诗词,但对古代长篇叙事诗和文言文阅读有畏难心理,学习较被动,一般等待老师的讲析。

《孔雀东南飞》成诗年代较久远,学生对那一时期的历史尤其是社会生活了解不多,这会影响对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但学生已学习过一些古典诗歌和文言文,大多数学生能够在老师引导下借助注释等疏通文本,筛选出文中主要的信息,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与人物性格。

而且本诗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故事性强,容易诱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可以抓住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较高,也很有音乐和文艺表演才能及欲望的实际,借助音乐的功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他们主动去学习鉴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设计思想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注重学生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正确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用教材教”,并达到三维目标。

“师者,所以引路、开窍、促进也;学者,所以体验、探究、创新也。

”课堂是我们的,更是学生的。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2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2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2)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3.德育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教学方法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 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古今中外,有许多可歌可泣、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一些爱情传说或故事呢?请同学们起来讲述一下自己所知道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个关于焦仲卿和刘兰芝的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

【介绍《孔》和“乐府”、“乐府诗”】1、《孔》,见课文P95注释①,另增加:全诗353句,1785字,被清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卮zhī言——卮,小酒杯。

卮言,酒后之言,无稽之言﹚》中称为“长诗之圣”。

2、注释②上说《孔》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那么,什么是“乐府”呢?乐府:原是西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它的具体任务是制定乐谱,培训乐工,搜集歌词,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乐府诗”是指这个机构为配制乐曲而由文人制作或从民间采集的诗歌,这些诗歌主要是用来入乐的,但并不全部入乐。

魏晋时期开始把“乐府诗”简称为“乐府”,于是“乐府”也由机构名称演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中国文学自《诗经》楚辞后,继之而起的就是两汉乐府诗歌,而《孔》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介绍小序】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成诗经过。

序中的“遣”“逼”二字集中地体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也围绕着这两个字展开情节。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孔雀东南飞 并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孔雀东南飞 并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悉汉乐府的文学常识与《孔雀东南飞》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背诵默写诗歌中的名句。

从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过程与方法:掌握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个文言词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教学难点]了解和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指代性副词〞。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南宋时期,曾有一对令人羡慕的才子佳人,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耳鬓厮磨,情意相投。

常常在月夜花下,吟诗作对,琴瑟和鸣,起舞弄影,互诉衷肠。

这对幸福的恋人就是陆游和唐婉。

本来他们能够幸福地长相厮守,白头偕老。

可是因为婆媳不睦,陆母从中作梗,这对情深意切的鸳鸯刚刚结合不久就被活生生地分开了。

比较阅读陆游、唐婉夫妇的应和词《钗头凤》:《钗头凤》——陆游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钗头凤》——唐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传心事,独倚斜栏。

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从词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心如刀绞搬的悲痛与无奈。

今天,我们一同翻开课本,来读一读与其如出一辙的另一个悲剧故事——《孔雀东南飞》二、文学常识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全诗357句,1785字,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格萨尔王》,英雄史诗,一千万字。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纪实性叙事诗的代表作,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之《孔雀东南飞》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之《孔雀东南飞》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孔雀东南飞》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汉乐府的问题知识;认识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把握这首诗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3)掌握这首叙事诗在表现手法上的一些特点及这些表现手法对突出主题思想所起的作用:叙事与抒情的密切结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尖锐的矛盾冲突,曲折而完整的情节,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铺陈排比的描写手法,托物起兴的开头,浪漫主义的神话结尾。

(4)掌握本诗中一些词古今意义的差异,理解偏义复词与同义复词,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如“相”的诸多用法以及重叠词、活用词的词义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与鉴赏,讨论与探究,讲授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诗歌的写作时代和作品反映的时代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性格感情和主题思想;探讨叙事诗的叙事方法和表现手法;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同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三、教学时间:四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我们每次想起,都难免会为他们的命运感到难过。

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乃是一大憾事。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死后化蝶双飞,总算能够双宿霜栖。

早在汉代,也有这样一对男女,他们生不能在一起,死后化作鸳鸯,成双成对。

这就是《孔雀东南飞》为我们讲述的关于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看看他们为我们演绎的是怎样一段令人断肠的悲剧!(二)新课讲授:1.简介释题:(1)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诗前的小序,为徐陵所加。

据小序所记,这首诗写成于汉末建安年间(196——219)。

后来宋朝郭茂倩收进《乐府诗集》,题作《焦仲卿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雀东南飞》教案《孔雀东南飞》并序[教学设想]《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民歌的行文一般比较通俗,词句的理解并不是很难,一些需要掌握的字词知识可安排在课前预习中解决。

学习的重点应放在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上,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 全诗以主要篇幅描写人物对话,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本诗突出的艺术成就。

学习时让学生从人物对话入手,体会其中的情感,揣摩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的个性。

全诗很长,可指导欣赏关键或精彩的语段。

教法上,让学生读、感悟是重要手段,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关键。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识记有关文学常识。

(2)理解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3)理解铺陈、排比、比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歌咏美好感情,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教学方法]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运用探究法,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探究故事浪漫主义结尾的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预习]1、通过查字典、看课下注释,读准字音2、特殊词语先掌握古今异义:可怜、守节、自由、教训、驱使、区区、来信、处分、便利、逢迎、纷纭、交通等。

3、偏义复词:作息、公姥、父兄、父母、弟兄。

4、文学常识《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稍后出现的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它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

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通读全文,疏通文章脉络2、归纳文中“相”“迎”“谢”“见”“适”在不同语句中的意义和用法3、精彩语段的研读教学难点:文章如何通过人物对话彰显人物个性教学过程:一、导入借助录音机播放屠洪刚的歌曲《孔雀东南飞》,把学生带入凄婉伤感的情境当中。

听完歌曲,教师适时总结:时空,时常回响于耳畔......仲卿和兰芝两情相悦,不能长相斯守,便有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苍凉。

为了摆脱独自徘徊的悲凉,他们选择了共同殉情。

留下了“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千古盟誓。

终究,他们还是走在一起,好不令人掬泪的悲——“生不偕老”,好不令人慨叹的幸福——“死求同穴”......二、以提问的方式检查预习三、研习新课在预习的基础上疏通文章脉络,对全诗有一个整体把握。

(一)把握课前小序,概括其内容。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结局、作诗的缘由。

(二)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根据情节划分课文层次。

明确:课文按情节内容可划分为六部分:托物起兴兰芝被遣夫妻誓别兰芝抗婚双双殉情告诫后人(三)以提问的形式把握重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四)精彩语段的研读(选择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的精彩语段来分析)(1)速读全诗,找出诗中女主人公言行的语段,并揣摩人物心理,说说她是一位怎样的女子。

(学生自读、分析形象、教师启发、引导、归纳)兰芝自述段有教养、有修养、果敢刚强、有反抗精神兰芝严妆段美丽坚强、遇事从容镇定辞婆别姑段从容镇定、不卑不亢、善良有情夫妻誓别段眷恋不舍、对爱忠贞兰芝抗婚段忠于爱情、不慕富贵、遇事有主见兰芝殉情段忠于爱情、有叛逆精神总结:兰芝美丽,善良,坚强,忠于爱情,不为威迫所屈,不为荣华所动,对封建礼教有一种叛逆精神。

(2)以同样的方式分析仲卿、焦母、刘兄仲卿:懦弱、孝顺、忠于爱情、有叛逆精神焦母:专横、冷酷、封建家长制的典型代表刘兄:自私横暴、趋炎附势四、课堂小结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主题,是汉乐府的特点之一。

而以人物形象的准确分析,又来源于对人物言语、故事细节的品读。

因此,细读作品是准确分析的基础。

汉乐府诗歌具有很强的叙述性,汉乐府塑造的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都体现为他们在诗歌中别具一格的言行。

本文以丰富的情节塑造了焦仲卿和刘兰芝两个文学史长廊上的光辉形象,表现了封建时代,爱情青年男女面对封建家长制和封建家长制而无畏无惧地坚持自己追求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1、积累课上提到的五个重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2、课外再查找反映青年男女反抗封建压迫的故事,收集两句名人对相关问题所作评价的评语。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比兴、铺陈排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教学难点:对悲剧故事却有浪漫主义色彩结尾的意义的探究教学过程:一、分析《孔雀东南飞》中运用的比兴、铺陈排比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本单元第四课已学过《诗经》中的篇章,学生已对《诗经》的表现手法有所把握。

让学生从学过的诗文中举例,再次回顾赋、比、兴三种手法的特点结合本课再次把握这几种手法的运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1、比兴手法的运用让学生找出运用比兴手法的句子,然后加以分析,分析后教师归纳。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这一句兼用了“比”和“兴”的手法,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散并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

用具体的形象渲染悲剧气氛,奠定全诗哀怨悱恻的感情基调。

这种以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的手法在民歌中是常见的。

在结构上,开头的这一句也和结尾的鸳鸯双飞构成呼应关系,体现了构思的匠心和用心的良苦。

2、铺陈排比手法的运用(结合初中学过的《木兰辞》体会这种手法的特点)铺陈、排比手法,夸张、渲染地写尽人或事的各方面情态。

它实际上也就是赋,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只是受汉大赋的影响,描写更加细腻更加淋漓尽致,往往一气贯注,渲染某种氛围和情绪。

赋,一般分为三类,赋景观物象、赋事态情状、赋人物形象。

赋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手法。

(1)《木兰辞》里使用铺陈排比手法的诗句(学生发言,体会该手法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让学生找出本文中运用这种手法的诗句(学生找准诗句,分析表达效果,教师归纳)自述经历段: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顺序,意在强调兰芝多才多艺,很有教养。

罗列数字,应作互文看,交叉叙述。

“严妆”一段:这段描写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渲染夸张的铺陈排比,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

美就美在她的沉着、镇定,美就美在她那特别的涵养。

太守家迎娶排场段:作者不惜笔墨,浓墨重彩,写太守办喜事豪华排场,衬托出刘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节操,她对仲卿的爱和忠贞经得起任何严峻的考验。

而且太守家的喜和兰芝明为允婚、暗作死计的悲凉心境形成对照,强化了悲剧性。

总结: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

二、对文章富有浪漫主义特色结尾的探究1、学生集体朗读这一部分2、提问:诗歌的结尾处写兰芝、仲卿魂化为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象这样的结尾,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很常见,试举出一例,然后探讨一下,这样写表达了当时人们什么样的愿望?学生回答,教师明确:《梁祝》中的“化蝶”也是这样的结尾。

本文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是为连理枝,象征了爱情的不朽。

合葬化鸟,生不能相守,死要化作比翼双飞的鸳鸯鸟。

“相向鸣”,是他们爱情与幸福的歌唱,悲愤与压抑的控告。

结尾的浪漫主义手法,反衬现实,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

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一些流传至今的诗句也同样表达了人们的这种美好愿望,如:彩虹万里百花开,蝴蝶双双对对来,天荒地老心不变,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课堂总结: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

当焦刘化鸟,梁祝化蝶成为一幕幕爱情悲剧时,悲剧就演绎成了经典。

尽管我们可能会因他们的爱情感动不已,但我们更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

三、布置作业1、自主学习与水平测试1-9题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加强背诵附板书设计:孔雀东南飞(并序)全文层次:托物起兴兰芝被遣夫妻誓别兰芝抗婚双双殉情告诫后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