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余弦定理

合集下载

高三高考数学复习课件4-6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高三高考数学复习课件4-6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题型一 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 1】 (1)在△ABC 中,已知 a=2,b= 6,A=45°,
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有( )
A.1 个
B.2 个
C.0 个
D.无法确定
(2)在△ABC 中,已知 sin A∶sin B= 2∶1,c2=b2+ 2bc, 则三内角 A,B,C 的度数依次是________.
π A= 3 .
由题意得21bcsin A=3sain2 A,a=3,所以 bc=8. 由余弦定理得 b2+c2-bc=9, 即(b+c)2-3bc=9.由 bc=8,得 b+c= 33. 故△ABC 的周长为 3+ 33.
【思维升华】 (1)对于面积公式 S=21absin C=21acsin B=12 bcsin A,一般是已知哪一个角就使用哪一个公式.
π 又 0<B<π,∴B= 3 . (2)因为 a=2,c= 2, 所以由正弦定理可知,sin2 A=sin2C, 故 sin A= 2sin C.
又B=π-(A+C), 故sin B+sin A(sin C-cos C) =sin(A+C)+sin Asin C-sin Acos C =sin Acos C+cos Asin C+sin Asin C-sin Acos C =(sin A+cos A)sin C =0. 又C为△ABC的内角, 故sin C≠0, 则sin A+cos A=0,即tan A=-1.
又 A∈(0,π),所以 A=3π 4 .
从而
sin
C=
1 2sin
A=
22×
22=12.
由 A=3π 4 知 C 为锐角,故 C=π6 .
故选 B.
π 【答案】 (1) 3 (2)B

高三数学复习(理):第6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高三数学复习(理):第6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第6讲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学生用书P87]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内容asin A=bsin B=csin C=2R(R为△ABC外接圆半径)a2=b2+c2-2bc cos_A;b2=c2+a2-2ca cos_B;c2=a2+b2-2ab cos_C变形形式a=2R sin_A,b=2R sin_B,c=2R sin_C;sin A=a2R,sin B=b2R,sin C=c2R;a∶b∶c=sin_A∶sin_B∶sin_C;a+b+csin A+sin B+sin C=asin Acos A=b2+c2-a22bc;cos B=c2+a2-b22ca;cos C=a2+b2-c22ab2.三角形解的判断A为锐角A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a=b sin A b sin A<a<b a≥b a>b 解的个数一解两解一解一解3.三角形中常用的面积公式(1)S=12ah(h表示边a上的高).(2)S=12bc sin A=12ac sin_B=12ab sinC.(3)S=12r(a+b+c)(r为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常用结论1.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1)sin(A+B)=sin C;(2)cos(A+B)=-cos C;(3)sin A+B2=cos C2;(4)cos A+B2=sin C2.2.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在△ABC中,a=b cos C+c cos B;b=a cos C+c cos A;c=b cos A+a cos B.3.在△ABC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A>B⇔a>b ⇔sin A>sin B⇔cos A<cos B.一、思考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三角形中三边之比等于相应的三个内角之比.( ) (2)在△ABC 中,若sin A >sin B ,则A >B .( )(3)在△ABC 的六个元素中,已知任意三个元素可求其他元素.( ) (4)当b 2+c 2-a 2>0时,△ABC 为锐角三角形;当b 2+c 2-a 2=0时,△ABC 为直角三角形;当b 2+c 2-a 2<0时,△ABC 为钝角三角形.( )答案:(1)× (2)√ (3)× (4)× 二、易错纠偏常见误区|K(1)利用正弦定理求角时解的个数弄错; (2)在△ABC 中角与角的正弦关系弄错; (3)判断三角形形状时弄错.1.在△ABC 中,已知b =40,c =20,C =60°,则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是( ) A .有一解 B .有两解 C .无解D .有解但解的个数不确定解析:选C.由正弦定理得b sin B =csin C ,所以sin B =b sin Cc =40×3220=3>1.所以角B 不存在,即满足条件的三角形不存在.2.在△ABC 中,若sin A =sin B ,则A ,B 的关系为________;若sin A >sin B ,则A ,B 的关系为________.解析:sin A =sin B ⇔a =b ⇔A =B ; sin A >sin B ⇔a >b ⇔A >B . 答案:A =B A >B3.在△ABC 中,a cos A =b cos B ,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为________.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sin A cos A =sin B cos B , 即sin 2A =sin 2B ,所以2A =2B 或2A =π-2B ,即A =B 或A +B =π2,所以这个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答案: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学生用书P88]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多维探究) 角度一 求角或三角函数值(1)(2020·高考全国卷Ⅲ)在△ABC 中,cos C =23,AC =4,BC =3,则tan B =( )A.5 B .2 5 C .4 5D .8 5(2)(2021·福州市适应性考试)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os A (sin C -cos C )=cos B ,a =2,c =2,则角C 的大小为________.【解析】 (1)方法一:在△ABC 中,cos C =23,则sin C =53>22,所以C ∈⎝ ⎛⎭⎪⎫π4,π2.由余弦定理知AB 2=AC 2+BC 2-2AC ·BC ·cos C =16+9-2×4×3×23=9,所以AB =3.由正弦定理AC sin B =AB sin C ,得sin B =459,易知B ∈⎝ ⎛⎭⎪⎫0,π2,所以cos B =19,tan B =sin Bcos B =4 5.故选C.方法二:在△ABC 中,cos C =23,AC =4,BC =3,所以由余弦定理知AB 2=AC 2+BC 2-2AC ·BC ·cos C =16+9-2×4×3×23=9,所以AB =3,所以△ABC 是等腰三角形.过点B 作BD ⊥AC 于点D ,则BD =BC 2-CD 2=32-⎝ ⎛⎭⎪⎫422=5,tan B2=25=255,所以tan B=2tanB21-tan2B2=4 5.故选C.(2)因为cos A(sin C-cos C)=cos B,所以cos A(sin C-cos C)=-cos(A+C),所以cos A sin C=sin A sin C,所以sin C(cos A-sin A)=0,因为C∈(0,π),所以sin C≠0,cos A=sin A,则tan A=1,又A∈(0,π)所以A=π4,又asin A=csin C,即2 sin π4=2sin C,所以sin C=12,因为c<a,所以0<C<π4,故C=π6.【答案】(1)C(2)π6角度二求边长或周长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a,b,c成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C=120°.(1)求边长a;(2)(一题多解)求AB边上的高CD的长.【解】(1)由题意得b=a+2,c=a+4,由余弦定理cos C=a2+b2-c22ab得cos 120°=a2+(a+2)2-(a+4)22a(a+2),即a2-a-6=0,所以a=3或a=-2(舍去),所以a=3.(2)方法一:由(1)知a=3,b=5,c=7,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12ab sin ∠ACB=12c×CD,所以CD=ab sin ∠ACBc=3×5×327=15314,即AB边上的高CD=15314.方法二:由(1)知a=3,b=5,c=7,由正弦定理得3sin A =7sin ∠ACB=7sin 120°,即sin A =3314,在Rt △ACD 中,CD =AC sin A =5×3314=15314,即AB 边上的高CD =15314.(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作用是在已知三角形部分元素的情况下求解其余元素,基本思想是方程思想,即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列出关于未知元素的方程,通过解方程求得未知元素.(2)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另一个作用是实现三角形边角关系的互化,解题时可以把已知条件化为角的三角函数关系,也可以把已知条件化为三角形边的关系.(3)涉及最值问题时,常利用基本不等式或表示为三角形的某一内角的三角函数形式求解.1.(2021·广东省七校联考)若△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b sin 2A =3a sin B ,且c =2b ,则ab 等于( )A.32 B . 2 C.43D. 3解析:选B.由2b sin 2A =3a sin B ,及正弦定理可得4sin B ·sin A cos A =3sin A sin B ,由于sin A ≠0,sin B ≠0,所以cos A =34,又c =2b ,所以a 2=b 2+c 2-2bc cos A =b 2+4b 2-2b ×2b ×34=2b 2,所以ab =2,故选B.2.(2019·高考全国卷Ⅰ)△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设(sin B -sin C )2=sin 2A -sin B sinC.(1)求A;(2)若2a+b=2c,求sinC.解:(1)由已知得sin2B+sin2C-sin2A=sin B sin C,故由正弦定理得b2+c2-a2=bc.由余弦定理得cos A=b2+c2-a22bc=12.因为0°<A<180°,所以A=60°.(2)由(1)知B=120°-C,由题设及正弦定理得2sin A+sin(120°-C)=2sinC,即62+32cos C+12sin C=2sin C,可得cos(C+60°)=-22.由于0°<C<120°,所以sin(C+60°)=22,故sin C=sin(C+60°-60°)=sin(C+60°)cos 60°-cos(C+60°)sin 60°=6+2 4.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典例迁移)(2020·重庆六校联考)在△ABC中,cos2B2=a+c2c(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则△ABC的形状为()A.直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解析】已知等式变形得cos B+1=ac+1,即cos B=ac①.由余弦定理得cos B=a2+c2-b22ac,代入①得a2+c2-b22ac=ac,整理得b2+a2=c2,即C为直角,则△ABC为直角三角形.【答案】 A【迁移探究1】(变条件)将“cos2B2=a+c2c”改为“c-a cos B=(2a-b)cosA”,试判断△ABC的形状.解:因为c-a cos B=(2a-b)cos A,C=π-(A+B),所以由正弦定理得sin C-sin A cos B=2sin A cos A-sin B cos A,所以sin A cos B+cos A sin B-sin A cos B=2sin A cos A-sin B cos A,所以cos A(sin B-sin A)=0,所以cos A=0或sin B=sin A,所以A=π2或B=A或B=π-A(舍去),所以△ABC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迁移探究2】(变条件)将“cos2B2=a+c2c”改为“sin Asin B=ac,(b+c+a)(b+c-a)=3bc”,试判断△ABC的形状.解:因为sin Asin B=ac,所以ab=ac,所以b=c.又(b+c+a)(b+c-a)=3bc,所以b2+c2-a2=bc,所以cos A=b2+c2-a22bc=bc2bc=12.因为A∈(0,π),所以A=π3,所以△ABC是等边三角形.(1)判定三角形形状的2种常用途径(2)判定三角形形状的3个注意点①“角化边”后要注意用因式分解、配方等方法得出边的相应关系; ②“边化角”后要注意用三角恒等变换公式、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诱导公式推出角的关系;③还要特别注意“等腰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的区别.在△ABC 中,已知2a cos B =c, sin A sin B ·(2-cos C )=sin 2C2+12,则△ABC 为( )A .等边三角形B .等腰直角三角形C .锐角非等边三角形D .钝角三角形解析:选B.将已知等式2a cos B =c 利用正弦定理化简得2sin A cos B =sin C , 因为sin C =sin ()A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 所以2sin A cos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 即sin A cos B -cos A sin B =sin(A -B )=0, 因为A 与B 都为△ABC 的内角, 所以A -B =0,即A =B .因为sin A sin B (2-cos C )=sin 2C 2+12,所以sin A sin B (2-cos C )=12(1-cos C )+12=1-12cos C , 所以-12⎣⎡⎦⎤cos ()A +B -cos (A -B )(2-cosC )=1-12cos C ,所以-12(-cos C-1)(2-cos C)=1-12cos C,即(cos C+1)(2-cos C)=2-cos C,整理得cos2C-2cos C=0,即cos C(cos C-2)=0,所以cos C=0或cos C =2(舍去),所以C=90°,则△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B.与三角形面积有关的问题(多维探究)角度一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一题多解)(2021·昆明市三诊一模)△ABC的三个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B=120°,sin C=217,c=2,则△ABC的面积等于() A.32B.2 3C.34 D. 3【解析】方法一:由正弦定理bsin B=csin C,得b=c sin Bsin C=2×32217=7.由余弦定理b2=a2+c2-2ac cos B,得7=a2+4+2a,解得a=1或a=-3(舍去),所以S△ABC=12ac sin B=12×1×2×32=32,故选A.方法二:由正弦定理bsin B=csin C,得b=c sin Bsin C=2×32217=7.因为sin C=217,0°<C<60°,所以cos C=277,所以sin A=sin(B+C)=sin B cos C+cos B sin C=32×277-12×217=2114,所以S△ABC=12bc sin A=12×7×2×2114=32,故选A.【答案】 A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1)若三角形中已知一个角(角的大小或该角的正、余弦值),结合题意求解这个角的两边或该角的两边之积,代入公式求面积;(2)若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可先求其中一个角的余弦值,再求其正弦值,代入公式求面积,总之,结合图形恰当选择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角度二已知三角形的面积解三角形(2021·深圳市统一测试)已知△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ABC的面积为S,a2+b2-c2=2S.(1)求cos C;(2)(一题多解)若a cos B+b sin A=c,a=5,求b.【解】(1)因为S=12ab sin C,a2+b2-c2=2S,所以a2+b2-c2=ab sin C,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C=a2+b2-c22ab=ab sin C2ab=sin C2,所以sin C=2cos C,又sin2C+cos2C=1,所以5cos2C=1,cos C=±55,又C∈(0,π),所以sin C>0,所以cos C>0,所以cos C=55.(2)方法一: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A cos B+sin B sin A=sin C,因为sin C=sin[π-(A+B)]=sin(A+B)=sin A cos B+cos A sin B,所以sin A cos B+sin B sin A=sin A cos B+cos A sin B,即sin B sin A=cos A sinB,又A,B∈(0,π),所以sin B≠0,sin A=cos A,得A=π4.因为sin B=sin[π-(A+C)]=sin(A+C),所以sin B=sin A cos C+cos A sin C=22×55+22×255=31010.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b =a sin Bsin A =5×3101022=3.方法二:因为a cos B +b sin A =c , a cos B +b cos A =c ,所以a cos B +b sin A =a cos B +b cos A , 即sin A =cos A ,又A ∈(0,π),所以A =π4.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c =a sin Csin A =5×25522=2 2.因为b =c cos A +a cos C , 所以b =22×22+5×55=3. 方法三:求A 同方法一或方法二.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c =a sin Csin A =5×25522=22,由余弦定理c 2=a 2+b 2-2ab cos C ,得b 2-2b -3=0,解得b =-1(舍去)或b =3.所以b =3.(或由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 A ,得b 2-4b +3=0,解得b =1或b =3.因为当b =1时,a 2+b 2-c 2=-2<0,不满足cos C >0或a 2+b 2-c 2=-2≠2S ,所以应舍去,故b =3)已知三角形面积求边、角的方法(1)若求角,就寻求这个角的两边的关系,利用面积公式列方程求解; (2)若求边,就寻求与该边(或两边)有关联的角,利用面积公式列方程求解. [注意]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与三角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中,要注意三角函数公式的工具性作用.1.在△ABC 中,cos B =14,b =2,sin C =2sin A ,则△ABC 的面积等于( )A.14 B .12C.32D.154解析:选D.在△ABC 中,cos B =14,b =2,sin C =2sin A ,由正弦定理得c=2a ;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a 2+4a 2-2a ·2a ·14=4a 2=4,解得a=1,可得c =2,所以△ABC 的面积为S =12ac sin B =12×1×2×1-⎝ ⎛⎭⎪⎫142=154.故选D.2.(2020·成都市诊断性检测)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b 2+c 2-a 2=423bc .(1)求sin A 的值;(2)若△ABC 的面积为2,且2sin B =3sin C ,求△ABC 的周长. 解:(1)因为b 2+c 2-a 2=2bc cos A ,所以2bc cos A =423bc ,所以cos A =223,所以在△ABC 中,sin A =1-cos 2A =13.(2)因为△ABC 的面积为2,所以12bc sin A =16bc =2, 所以bc =6 2.因为2sin B =3sin C ,所以由正弦定理得 2 b =3c ,所以b =32,c =2,所以a 2=b 2+c 2-2bc cos A =6,所以a = 6. 所以△ABC 的周长为2+32+ 6.[学生用书P91]高考新声音3 解三角形中的结构不良型开放性问题(2020·新高考卷Ⅰ)在①ac =3,②c sin A =3,③c =3b 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题中,若问题中的三角形存在,求c 的值;若问题中的三角形不存在,说明理由.问题:是否存在△ABC ,它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sin A =3sin B ,C =π6,________________?【解题思路】 结合已知条件,根据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可得a = 3 b ,b =c ,选择①ac =3,可由a = 3 b ,b =c ,求得a ,b ,c 的值,得到结论;选择②c sin A =3,可由b =c 得到A ,B ,进而求得a ,b ,c 的值,得到结论;选择③c = 3 b ,与b =c 矛盾,得到结论.【解】 方案一:选条件①.由C =π6和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ab =32. 由sin A =3sin B 及正弦定理得a =3b . 于是3b 2+b 2-c 223b 2=32,由此可得b =c . 由①ac =3,解得a =3,b =c =1.因此,选条件①时问题中的三角形存在,此时c =1. 方案二:选条件②.由C=π6和余弦定理得a2+b2-c22ab=32.由sin A=3sin B及正弦定理得a=3b.于是3b2+b2-c223b2=32,由此可得b=c,B=C=π6,A=2π3.由②c sin A=3,所以c=b=23,a=6.因此,选条件②时问题中的三角形存在,此时c=2 3.方案三:选条件③.由C=π6和余弦定理得a2+b2-c22ab=32.由sin A=3sin B及正弦定理得a=3b.于是3b2+b2-c223b2=32,由此可得b=c.由③c=3b,与b=c矛盾.因此,选条件③时问题中的三角形不存在.本题以解三角形为背景命制,给定了若干条件(在这些条件下三角形并不能随之确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另外给出的几个条件中自主选择,在所选条件下,若问题中的三角形存在,求解三角形;若问题中的三角形不存在,说明理由.(2020·高考北京卷)在△ABC中,a+b=11,再从条件①、条件②这两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已知,求;(1)a的值;(2)sin C和△ABC的面积.条件①:c=7,cos A=-1 7;条件②:cos A=18,cos B=916.解:选①(1)由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 A ,b =11-a ,c =7, 得a 2=(11-a )2+49-2(11-a )×7×⎝ ⎛⎭⎪⎫-17,所以a =8.(2)因为cos A =-17,A ∈(0,π),所以sin A =437. 由正弦定理a sin A =c sin C ,得sin C =c sin A a =7×4378=32,由(1)知b =11-a =3,所以S △ABC =12ab sin C =12×8×3×32=6 3.选②(1)因为cos A =18,所以A ∈⎝ ⎛⎭⎪⎫0,π2,sin A =378.因为cos B =916,所以B ∈⎝ ⎛⎭⎪⎫0,π2,sin B =5716.由正弦定理a sin A =bsin B , 得a 378=11-a 5716,所以a =6.(2)sin C =sin(π-A -B )=sin(A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74. 因为a +b =11,a =6, 所以b =5.所以S △ABC =12ab sin C =12×6×5×74=1574.[学生用书P301(单独成册)][A 级 基础练]1.(2020·六校联盟第二次联考)在△ABC 中,AB =3,AC =1,B =30°,则A =( )A .60°B .30°或90°C .60°或120°D .90°解析:选B.由正弦定理AC sin B =ABsin C 得1sin 30°=3sin C ,所以sin C =32,因为AB >AC ,所以C =60°或120°,当C =60°,B =30°时,A =90°;当C =120°,B =30°时,A =30°.2.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b cos C +c cos B =a sin A ,则△ABC 的形状为(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确定解析:选B.因为b cos C +c cos B =a sin A ,所以由正弦定理得sin B cos C +sin C cos B =sin 2A ,所以sin(B +C )=sin 2A .又sin(B +C )=sin A 且sin A ≠0,所以sin A =1,所以A =π2,所以△ABC 为直角三角形,故选B.3.(2021·长沙市四校模拟考试)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已知2b -a cos C =0,sin A =3sin(A +C ),则bca 2=( )A.74 B .149C.23D.69解析:选D.因为2b -a cos C =0,所以由余弦定理得2b -a ×a 2+b 2-c 22ab =0,整理得3b 2+c 2=a 2 ①.因为sin A =3sin(A +C )=3sin B ,所以由正弦定理可得a =3b ②,由①②可得c =6b ,则bc a 2=b ×6b 9b 2=69.故选D.4.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 ,b ,c .若角A ,B ,C 依次成等差数列,且a =1,b =3,则S △ABC =( )A. 2 B . 3 C.32D .2解析:选C.因为A ,B ,C 依次成等差数列,所以B =60°,所以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得c =2或c =-1(舍去),所以由正弦定理得S △ABC =12ac sin B =32,故选C.5.在△ABC 中,已知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且∠A =60°,若S △ABC =332且2sin B =3sin C ,则△ABC 的周长等于( )A .5+7B .12C .10+7D .5+27解析:选A.在△ABC 中,∠A =60°.因为2sin B =3sin C ,故由正弦定理可得2b =3c ,再由S △ABC =332=12bc ·sin A ,可得bc =6,所以b =3,c =2.由余弦定理可得a 2=b 2+c 2-2bc cos A =7,所以a =7,故△ABC 的周长为a +b +c =5+7,故选A.6.(2020·福州市适应性考试)△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cos B +b cos A =2ac ,则a =________.解析:由题设及正弦定理得sin A cos B +sin B cos A =2a sin C ,所以sin(A +B )=2a sinC .又A +B +C =π,所以sin C =2a sin C ,又sin C ≠0,所以a =12. 答案:127.(2020·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sin B -sin A (sin C +cos C )=0,a =2,c =2,则角C =________.解析:因为A+C=π-B,所以sin B=sin(A+C)=sin A·cos C+cos A sin C,因为sin B-sin A(sin C+cos C)=0,所以cos A sin C-sin A sin C=0,因为C∈(0,π),所以sin C>0,所以cos A=sin A,又A∈(0,π),所以A=π4,由正弦定理得a sin π4=csin C,又a=2,c=2,所以sin C=12,因为a>c,所以C=π6.答案:π68.(2020·福州市质量检测)已知钝角三角形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c=7,b=1,若△ABC的面积为62,则a的长为________.解析:因为△ABC的面积S=12bc sin A,所以62=12×1×7sin A,所以sin A=67,所以cos A=±77,当cos A=77时,由a2=b2+c2-2bc cos A得a=6,此时△ABC为直角三角形(舍去);当cos A=-77时,由a2=b2+c2-2bc cos A得a=10,经检验,a=10符合题意.综上,a=10.答案:109.(2020·高考全国卷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B=150°.(1)若a=3c,b=27,求△ABC的面积;(2)若sin A+3sin C=22,求C.解:(1)由题设及余弦定理得28=3c2+c2-2×3c2×cos 150°.解得c=-2(舍去),c=2,从而a=2 3.△ABC的面积为12×23×2×sin 150°= 3.(2)在△ABC 中,A =180°-B -C =30°-C ,所以 sin A +3sin C =sin(30°-C )+3sin C =sin(30°+C ). 故sin(30°+C )=22.而0°<C <30°,所以30°+C =45°,故C =15°.10.(2020·高考全国卷Ⅱ)△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cos 2⎝ ⎛⎭⎪⎫π2+A +cos A =54.(1)求A ;(2)若b -c =33a ,证明:△ABC 是直角三角形.解:(1)由已知得sin 2A +cos A =54,即cos 2A -cos A +14=0. 所以⎝ ⎛⎭⎪⎫cos A -122=0, cos A =12.由于0<A <π,故A =π3.(2)证明:由正弦定理及已知条件可得sin B -sin C =33sin A . 由(1)知B +C =2π3,所以sin B -sin ⎝ ⎛⎭⎪⎫2π3-B =33sin π3.即12sin B -32cos B =12,sin ⎝⎛⎭⎪⎫B -π3=12.由于0<B <2π3,故B =π2.从而△ABC 是直角三角形.[B 级 综合练]11.已知△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ABC 的面积为43,且2b cos A +a =2c ,a +c =8,则其周长为( )A .10B .12C .8+ 3D .8+2 3解析:选B.因为△ABC 的面积为43,所以12ac sin B =4 3.因为2b cos A +a=2c ,所以由正弦定理得2sin B cos A +sin A =2sin C ,又A +B +C =π,所以2sin B cos A +sin A =2sin A cos B +2cos A sin B ,所以sin A =2cos B ·sin A ,因为sin A ≠0,所以cos B =12,因为0<B <π,所以B =π3,所以ac =16,又a +c =8,所以a =c =4,所以△ABC 为正三角形,所以△ABC 的周长为3×4=12.故选B.12.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a cos B -c -b 2=0,a 2=72bc ,b >c ,则b c =________.解析:由a cos B -c -b 2=0及正弦定理可得sin A cos B -sin C -sin B 2=0.因为sin C =sin(A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所以-sin B 2-cos A sin B =0,所以cosA =-12,即A =2π3.由余弦定理得a 2=72bc =b 2+c 2+bc ,即2b 2-5bc +2c 2=0,又b >c ,所以b c =2.答案:213.(2020·深圳市统一测试)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b )(sin A -sin B )=(a -c )sin C ,b =2,则△ABC 的外接圆面积为________.解析:利用正弦定理将已知等式转化为(a +b )(a -b )=(a -c )c ,即a 2+c 2-b 2=ac ,所以由余弦定理得cos B =a 2+c 2-b 22ac =12,所以B =60°.设△ABC 的外接圆半径为R ,则由正弦定理知,2R =b sin B =43,所以△ABC 的外接圆面积S =πR 2=4π3. 答案:4π314.(2020·广州市调研检测)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c sin ⎝⎛⎭⎪⎫A +π3-a sin C =0. (1)求角A 的值;(2)若△ABC 的面积为3,周长为6,求a 的值.解:(1)因为c sin ⎝⎛⎭⎪⎫A +π3-a sin C =0,所以由正弦定理得sin C ⎝ ⎛⎭⎪⎫12sin A +32cos A -sin A ·sin C =0. 因为sin C >0, 所以32cos A -12sin A =0,即tan A =3,因为A ∈(0,π),所以A =π3.(2)因为△ABC 的面积为3,所以12bc sin A =3,得bc =4.由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 A ,得a 2=b 2+c 2-bc =(b +c )2-3bc =(b +c )2-12,因为△ABC 的周长为6,即a +b +c =6,所以a 2=(6-a )2-12,所以a =2.[C 级 提升练]15.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3b sin A =a ·(2-cosB ).(1)求角B 的大小;(2)D 为边AB 上一点,且满足CD =2,AC =4,锐角△ACD 的面积为15,求BC 的长.解:(1)由正弦定理得3sin B sin A =sin A (2-cos B ),因为A ∈(0,π),则sin A >0,所以3sin B =2-cos B ,所以2sin ⎝⎛⎭⎪⎫B +π6=2, 所以sin ⎝⎛⎭⎪⎫B +π6=1, 因为B ∈(0,π),所以B +π6=π2,解得B =π3.(2)由题意,可得S △ACD =12CD ·CA sin ∠ACD =12×2×4sin ∠ACD =15,解得sin ∠ACD =154. 又因为△ACD 为锐角三角形, 所以cos ∠ACD =1-sin 2∠ACD =14, 在△ACD 中,由余弦定理得AD 2=CA 2+CD 2-2CA ·CD ·cos ∠ACD =42+22-2×2×4×14=16,所以AD =4,在△ACD 中,由正弦定理得CD sin A =AD sin ∠ACD, 则sin A =CD AD ·sin ∠ACD =158,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BC sin A =AC sin B ,所以BC =AC sin A sin B= 5.。

高三数学《余弦定理》评课稿

高三数学《余弦定理》评课稿

高三数学《余弦定理》评课稿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高三数学《余弦定理》评课稿今天上午在高三计算机班观摩了一节中职数学·拓展模块第《余弦定理》的课。

本节课是利用向量的内积来推导余弦定理,然后运用余弦定理解决“边角边”、“边边边”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的新授课。

这节课的教学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设计问题情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解决问题中发现和推导“余弦定理”,以及定理的应用。

总的来说,这是一节运用新课改理念非常成功的概念课。

下面,谈谈我个人对这节课的看法:1、从教学目标来看,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紧紧围绕三维目标展开。

课堂教学中通过情境问题、图片的展示、学生的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逐步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与方法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陶冶。

2、从教学教材处理来看,教师能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能结合中职数学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学情,创设问题情境,从具体问题探究出发,抽象出一般性问题结论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

在教学中,教师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敢于、乐于参与探讨与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非常重视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和组织作用,千方百计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3、从教学程序来看,本节课的设计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合理的设疑,正确的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归纳---推理余弦定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从具体问题出发,抽象出一般性的结论,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发现和推导“余弦定理”。

在引导学生观察余弦定理的结构特征上,运用定理解决三角形“边角边”,“边边边”的问题。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

探要点、究所然
探究点一 :余弦定理的推导
问题 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 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如何利用已知的两边和夹角来解三角形 呢?
探要点、究所然
探究点一 :余弦定理的推导
思考 1 如何用数学符号来表达“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解三角形”? 答 已知△ABC,BC=a,AC=b 和角 C,求解 c,B,A.
探要点、究所然
探究点一 :余弦定理的推导
思考 2 我们可以先研究计算第三边长度的问题,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我们 又从哪些角度研究这个问题能得到一个关系式或计算公式呢? 答 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的数量积,或用解析几何的两点间距 离公式来研究这个问题.
探要点、究所然
探究点一 :余弦定理的推导
探要点、究所然
探究点二 :余弦定理的应用
思考 2 根据余弦定理及其推论,你认为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有哪些? 答 (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就可以求出第三边; (2)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求出其它角.
探要点、究所然
探究点二 :余弦定理的应用
思考 3 勾股定理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余弦定理则指出了 一般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如何看这两个定理之间的关系? 答 若△ABC 中,C=90°,则 cos C=0,将 cos C=0 代入余弦定理得 c2=a2+b2. 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探要点、究所然
探究点二 :余弦定理的应用
在△ABC 中,sin A∶sin B∶sin C=2∶4∶5,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解 因为 a∶b∶c=sin A∶sin B∶sin C=2∶4∶5, 所以可令 a=2k,b=4k,c=5k(k>0). c 最大,cos C=2k22+×24kk×2-4k5k2<0, 所以 C 为钝角,从而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

高中数学高三第三章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教案】

高中数学高三第三章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教案】

§3.7正弦定理、余弦定理1.正弦、余弦定理在△ABC中,若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R为△ABC外接圆半径,则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内容错误!=错误!=错误!=2R a2=b2+c2-2bc cos A;b2=c2+a2-2ca cos B; c2=a2+b2-2ab cos C变形(1)a=2R sin A,b=2R sin B,c=2R sinC;(2)sin A=错误!,sin B=错误!,sin C=错误!;(5)cos A=错误!cos B=错误!;cos C=错误!(3)a ∶b ∶c =sinA ∶sinB ∶sinC ;(4)a sin B =b sin A ,b sinC =c sin B ,a sin C =c sin A2.S △ABC =12ab sin C =错误!bc sin A =错误!ac sin B =错误!=错误!(a +b +c )·r (r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并可由此计算R 、r 。

3.在△ABC 中,已知a 、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A 为锐角A 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 a =b sin A b sin A <a 〈b a ≥b a 〉b解的个数一解 两解 一解 一解【思考辨析】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在△ABC中,A>B必有sin A>sin B.(√)(2)若满足条件C=60°,AB=错误!,BC=a的△ABC有两个,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3,2).( √)(3)若△ABC中,a cos B=b cos A,则△ABC是等腰三角形.( √) (4)在△ABC中,tan A=a2,tan B=b2,那么△ABC是等腰三角形.( ×)(5)当b2+c2-a2〉0时,三角形ABC为锐角三角形;当b2+c2-a2=0时,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当b2+c2-a2<0时,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6)在△ABC中,AB=错误!,AC=1,B=30°,则△ABC的面积等于错误!.(×)1.(2013·湖南改编)在锐角△ABC中,角A,B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若2a sin B=3b,则角A=。

高三数学余弦定理2

高三数学余弦定理2

技术人员先在地面上选一适当的位置A,量出A到山
脚B、C的距离,再利用经纬仪测出A对山脚BC(即
线段BC的张角),最后通过计算求出山脚的长度BC。
已测的:AB=1千米,
AC=
3 2
千米
角A=60O
求山脚BC的长度.
解:BC2 | AB |2 | AC |2 2 | AB | AC | cos A
12 ( 3)2 21 3 1 7
2
22 4
BC 7 2
由余弦定理变型得: cos A b 2 c 2 a 2 2bc
由此可得:余弦定理
a2 b2 c2 2bc cos A b2 a2 c2 2ac cosB c2 a2 b2 2ab cosC
三角形任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 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应用:已知两边和一个夹角,求第三边.
隧道工程设计,经常要测算山脚的长度,工程
∵ BC AC AB
2
BC
(AC
AB) 2
2
2
2
BC AC AB 2AC AB
| AC |2 | AB |2 2 | AC | | AB | cosA
即: a 2 b2 c2 2bc cos A
; 欧洲退税 https:///portfolios/salzburg/ 欧洲退税
;

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 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

高三数学余弦定理5

高三数学余弦定理5
2 2 2
c2 a2 b2 cos B 2ac
a2 b2 c2 cosC 2ab
应用: 1、已知两条边和一个夹角,求第三条边。
2、已知三条边,求三个角。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四类解三角形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的边 和角。 (3)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 两个角; (4)已知三边,求三个角。
必做题: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腰长 为2a,求腰上的中线长。 选做题:已知一钝角三角形的边长是三个连 续自然数,求该三角形的三边长。
(1)若三角形的三个角的比是1:2:3,最 大的边是20,则最小的边是_____.
(2)若A,B,C是⊿ABC的三个内角,则 sinA+sinB____sinC.
2 2 2 a b c 2bc cos A 即:
证明:在三角形ABC中,AB、BC、CA的长分别为c,a,b.
AB AC CB AB AB ( AC CB ) ( AC CB ) AC 2 AC CB CB
2 2 2 2
AC 2 AC CB cos(180 C ) CB
13
猜想:AB² =AC² +BC² -2AC×BC×cosC 对任意三角形是否成立?
研究:在三角形ABC中,AB=c,BC=a,CA=b, ∵ BC AC AB
BC
2
( AC AB ) 2
2 2
BC AC AB 2 AC AB
2
| AC |2 | AB |2 2 | AC | | AB | cos A
0
b 2 2ab cosC a 2 即c 2 a 2 b 2 2ab cosC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

高中数学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高中数学的一个核心内容,也是三角函数的一个重要应用。

余弦定理描述了三角形中一边的平方与另外两边及其夹角的余弦值之间的关系。

对于任何一个三角形,余弦定理都可以给出以下公式:c² = a² + b² - 2abcos(C)其中,a、b和c分别代表三角形的三边长度,C是a和b之间的夹角。

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无论是解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还是在数学竞赛中,它都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一、解三角形余弦定理可以用来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三边长a、b和c,以及角A、B和C的度数,我们可以用余弦定理来计算角C的度数。

公式如下:cos(C) = (a² + b² - c²) / (2ab)二、解决实际问题余弦定理也被广泛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物理学中,余弦定理可以用来解决与力的合成和分解相关的问题;在地理学中,余弦定理可以用来计算地球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在经济学中,余弦定理可以用来计算投资组合的风险和回报。

三、数学竞赛在数学竞赛中,余弦定理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例如,一些几何问题可能需要使用余弦定理来解决;在一些代数问题中,余弦定理也可能是一个关键的工具。

余弦定理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在其他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学习和理解余弦定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各种问题。

一、引言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数学一直是核心学科,特别是在高中阶段,数学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生涯和未来的学术成就具有重大影响。

因此,如何设计有效且吸引人的数学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APOS 理论来设计高中数学定理的教学,并以余弦定理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二、APOS理论概述APOS理论是由美国学者杜宾斯基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它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掌赢专家计划在线
[单选]原油换热回收热量用Q1表示,冷却负荷用Q2表示,则热回收率η=()×100%。A.Q1/Q2B.Q2/(Q1+Q2)C.Q1/(Q1+Q2)D.Q2/Q1 [单选]担保合同因为当事人的过错而导致无效时,有关过错的当事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属于?()A.违约责任B.缔约过失责任C.侵权责任D.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单选]虽然没有明显的疾病,但呈现体力降低,反应能力减退、适应能力下降等,这类人群属于()A.健康人群B.高危人群C.亚健康人群D.重点保护人群E.病人 [单选]下列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临床表现与声像图特点,哪一项是错误的A.囊腔内有较多分隔B.分隔呈不均匀性增厚C.不伴有腹水D.增厚的囊壁可向周围浸润E.肿瘤新生血管频谱多普勒测定呈低阻波形 [单选]拟定沿岸航线,应尽量选择()的显著物标作为转向物标。A.转向一侧附近B.转向另一侧附近C.转向一侧正横附近D.转向另一侧正横附近 [单选,A1型题]氰化物有()A.苦杏仁味B.蒜味C.苯酚味D.酒味E.尿素味 [名词解释]审美注意 [单选]作为荧光抗体标记的荧光素必须具备的条件中,可以提高观察效果的是()A.必须具有化学上的活性基团能与蛋白稳定结合B.性质稳定不会影响抗体的活性C.荧光效率高,荧光与背景组织色泽对比鲜明D.与蛋白质结合的方法简便快速E.与蛋白质的结合物稳定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颤动电复律以下哪项是适应证()A.出现心绞痛或晕厥B.病程2年C.高度房室传导阻滞D.既往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E.左心房内径65mm [单选,A1型题]高压氧可用于治疗()。A.新生儿颅骨骨髓炎B.放射性锁骨坏死C.口底蜂窝织炎D.唇痈E.结核 [单选]重度细胞水肿可继发:A.纤维素样坏死B.凝固性坏死C.凋亡D.溶解性坏死E.干酪样坏死 [问答题,简答题]说明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和功率的原因。 [判断题]转动的轴和固定的泵壳间的密封称轴封A.正确B.错误 [问答题,简答题]投资连结产品如何帮助客户进行投资? [问答题,简答题]中国视图与日本视图有什么区别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为了区别红白血病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下列首选试验是().A.PAS染色B.POX染色C.ALP积分测定D.&alpha;-NAE染色E.以上都正确 [填空题]凡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根据其组成可分为()、()和()等。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不属于运输载体类的血浆蛋白质是().A.清蛋白B.铜蓝蛋白C.转铁蛋白D.前清蛋白E.免疫球蛋白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连续监测法,常通过监测哪处波长吸光度的变化来计算酶的活性().A.260nmB.280nmC.340nmD.410nmE.620nm [填空题]苗木贮藏的方法有()和()。 [单选,A1型题]颈部副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为()A.肩下垂B.上睑下垂C.呼吸困难D.声音嘶哑E.上臂下垂 [单选]车轮的蛇行运动和车轮有()的关。A.锥度B.圆柱度C.粗糙度 [单选]霍奇金病Ⅰb期的治疗方案是()A.次全淋巴结照射B.全淋巴结照射C.全淋巴结照射+化疗D.化疗+全淋巴结照射E.以化疗为主 [单选,A1型题]胎盘附着面的子宫内膜完全修复需在产后何时()A.1~2周B.2~4周C.4~5周D.6周E.8~lO周 [问答题,简答题]古典型霍乱何时传人我国? [填空题]石料的含水率是石料在()温度下烘至恒重时所失去水的质量与石料干质量的比值百分率。 [问答题,简答题]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是什么? [问答题,简答题]什么是“投资单位”、“买入价”、“卖出价”? [名词解释]适配的灵活性 [填空题]自然资源是人类可以直接或间接利用的存在于自然界的()或(),与人类生存直接相关的自然资源有()、()、()、()、()和()。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破伤风患者采用人工冬眠,主要目的是()A.控制炎症扩散B.防止合并症发生C.便于护理D.降低体温E.减少抽搐 [填空题]色漆的遮盖力常用遮盖1m2面积所需用的()来表示。 [单选]心脏病患者在以下哪种情况下最易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A.咽喉炎症或行口腔手术B.心力衰竭C.心房颤动D.脑梗死E.合并高血压 [单选,A1型题]一胎龄35周早产儿,冬天出生,现年龄为1个月2d。母乳喂养,体重已由出生时2.0kg增至3.0kg。现首先应添加的辅食及其添加目的是()A.米汤,以补充热量B.菜汤,以补充矿物质C.米糊,以补充热量D.鱼肝油,以补充维生素AE.鱼肝油,以补充维生素D [单选,A1型题]临产后下列哪种情况可以灌肠()A.胎膜早破B.阴道出血量较多C.臀先露D.枕横位E.估计1小时内可以分娩者 [填空题]()服务是为客户提供包括语音平台、IVR资源、软硬件系统、网络中继、通信线路、接入号码、运维服务等在内的外包服务。 [单选]哪项不是早产原因()A.子宫畸形B.宫颈内口松弛C.胎儿生长受限D.妊娠期高血压疾病E.前置胎盘 [单选]焦炉煤气加热焦炉时,当空气量偏小时,火焰()。A.亮白短小B.暗.冒烟C.充满火道 [名词解释]预付款备用信用证 [单选]何谓中药的四气()A.是指中药的四种特殊气味B.寒凉药具有散寒、助阳的作用C.是指中药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D.是指中药的辛、成、甘、苦四种味道E.温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