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全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并由人民代表大会组织其他国家机关,以实现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有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制度。
2.议行合一:国家权力机关统一掌管立法、行政等全部国家权力。
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选举制度:选举制度是指规范选举活动的各类制度。
其含义包括:(1)广义上说,是指有关选举一切公职人员的制度(其中制度是法律、法规、章程、规则和惯例等所有规范、准则的总和)(2)从中义上说,是指有关选举各类国家机关(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组成人员的制度;(3)狭义上说,专指有关选举国家代议机关组成人员的制度。
4.行政组织体制:指国家行政组织内部的各层级之间,各部门之间的权责配置关系和结构体系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一种制度。
6.政党制度:指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权力、干预政治、进行政治活动的方式、方法和程序的总和。
指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以及各政党之间的关系。
二、简答:1.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①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具体包括: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在不与该法律基本原则相抵触的前提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
②法律解释权:1978年宪法第一次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的职权。
凡关于宪法、法律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定或作补充规定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或加以补充。
这种解释或者补充规定与原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③监督权:1982年宪法第一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的实施。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实用版3篇)篇1 目录1.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概述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国家行政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7.总结篇1正文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是社会主义制度,其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时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全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依据宪法制定和修改法律,决定国家的重大事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政治协商制度是通过政治协商会议来实现的,它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增强各民族的团结。
除了上述制度外,我国还实行国家行政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等。
国家行政制度是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
国家公务员制度是选拔、任用、培训、考核、奖惩国家公务员的制度。
特别行政区制度是为了维护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而实行的特殊政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在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开展自治活动,实现基层民主管理的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政治的积极性。
总之,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行政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篇2 目录1.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概述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国家行政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7.小结篇2正文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是社会主义制度,其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包括政党制度(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治体制的核心。
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拥有最高领导权,并负责决策国家的大政方针。
党的领导地位体现在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等各个领域。
中国的政治体制是建立在多党合作基础上的。
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多党制的制度安排,允许其他政党的合法存在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之间开展合作和交流,通过政治协商和协调来共同参与国家治理,为国家的决策提供多元化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个社会团体之间通过政治协商的方式进行广泛、多层次的对话与合作。
政协是中国的最高政治协商机构,代表不同利益群体和政治力量,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
中国政治制度还注重基层民主建设。
中国有着庞大的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组织,通过开展选举、民主评议、听证会等形式,让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决策和监督,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和民主建设。
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还包括严格的法治原则。
中国强调依法治国,通过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和政党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力,各级政府和公职人员必须接受法律的监督和制约。
中国政治制度还注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除了政治选举、政府决策等方面的民主制度,中国还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教育,促进社会文明的提升和社会和谐的构建。
总之,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为基础,注重基层民主建设,坚持法治原则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这一政治制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为保障国家稳定和人民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打印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第一章绪论一、制度:规范、法度的意思。
二、政治制度: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而采取的统治方式、统治方法的总和,它包括国家政权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以及为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维护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维持社会政治实体活动等而制定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
从狭义的角度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三、政治制度的几个显著特点:历史性、稳定性、强制性、合法性。
四、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关系:社会领域的各项制度,尤其是基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
在社会各项制度中,根本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是社会的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是社会结构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主要成分,它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和什么样的国家意识形态、文化教育制度。
因此一个社会的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
二者在性质上是一致的,不一致就要产生矛盾和冲突。
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这种相互关系,告诉我们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就要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就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只有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制度主要体现在居于指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教育方针等方面。
思想文化意识对政治制度主要起导向作用,任何政治制度都是在一定的思想文化意识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意识形态以及传统对政治制度及由政治制度决定的决策活动、实施活动有重要作用。
思想文化意识中的核心内容—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的关系更紧密,也更直接。
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建立与其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文化价值观,以起到巩固和发展政治制度的作用,在我国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五、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1.政体,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权利如何配置,如何构成的方式。
2.政体,君主制,共和制。
3.共和制,贵族共和制,你民主共和制。
4.民主共和制,直接民主,间接民主。
5.人大制度是社会主义的代议制民主共和制政体。
6.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议制民主共和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民主共和制就政体形式而言,求同意类型,有具有代议制民主共和制政体的一般特征。
7.人大制度的主要原则,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明主集中制,民族平等与团结。
8.1949年9月,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召开了各阶层人民,个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参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大会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9.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通过了宪法,标识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确立。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广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会议吗,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狭义,全体会议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2.全国人大组成,代表团,主席团,全体会议。
13.组成,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和特别行政区以及人民解放军选出的代表。
②农村每代表所代表人口数等同于城市。
③总额不超过3000人。
④少数民族代表数由全人委参照各族人口数和分布情况分配给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人口特少应有一个。
14.54宪法规定,全人大任期满的2月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须完成下届选举。
15.只有全国人大有权制定和修改宪法。
16.全国人大职权,最高立法,决定,任免,监督。
17.关于“会议开幕”,全国人大三分之二以上的代表出席,开始。
18.关于“提议案”①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向人大提议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日程。
②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有权提出议案。
19.法律公布4各阶段,提法案,审议法案,法草表决,公布法律20.在国家主席,副主席都缺位是,在全人补选之前,由委员长暂代理国家主席之位,委员长因健康情况不能工作或缺位时,由常务委会在副委员长中推荐一个人代理委员长,直到委员长恢复健康或者全国人大选出新的委员长为止21.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职务。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题1,政治制度的含义及其显著特点是什么?答: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其统治而采取的统治方式,统治方法的总和。
特点:历史性,稳定性,强制性,合法性。
2,什么是选举,选举制度,选举原则?(1)选举,是指人们根据公认的规则,从所有人或一些人中选择几个人或一个人担任一定职务的行为。
(2)选举制度,是指由选举法规定的有关选举国家民意代表机关或公职人员的各项制度的总称。
(3)选举选择,指在选举中有关选举权,选举方法,选举程度的规定中体现的民主原则。
3,国务院的职权有哪些特点?答:(1)拥有决策权,受权利机关监督,(2)最高国家权利机关,(3)拥有对于行政的监督权,监督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对国家宪法,法律以及国务院的决定,命令,指示,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对违反上述几方面内容的命令,指示和规章予以改变和撤销。
4,我国人民法院的职权?答:审判权,司法解释权,指导权,司法行政权,司法建议权。
5,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什么?答:(1)巩固社会主义制度,(2)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3)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6,1997年,我国再次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和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答:目标,建立办事效率高,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队伍,修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原则:(1)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2),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的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
(3),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4),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
7,我国民族问题存在的原因?答:(1)历史行成并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尚未完全消除。
(2)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依然存在。
(3)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观念及行为残余的存在。
简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

简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 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体制中担任领导地位,其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党的领导体现在所有国家行政、立法、司法机关中,党组织都存在并发挥着指导和决策作用。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通过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立法、监督和决策职权。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政治制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
这一制度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依法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4. 依法治国: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强调依法治国,即国家事务和社会行为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进行。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并提出了一系列法治改革的举措。
5. 基层民主:中国政治制度注重基层民主,大力推动乡村及社区自治,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决策。
通过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民主性。
总的来说,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由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依法治国和基层民主等
方面构成,这些基本结构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为中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整理资料(自考)

1.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⑴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民族自治机关、实行区域自治;⑵在港、澳、台湾设立特别行政区;⑶在一般地方行政区域,设置地方国家机关,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依照宪法所赋予的职权,管理要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事务。
2.《各级人代会常委会监督法》对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法律规定:⑴常委会监督的目的是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确保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一尊重和保护;⑵重点是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⑶原则: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监督;三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行使监督权;四是监督同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但不代替“一府两院”依法行使职权;⑷把人大的监督置于人大代表和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3.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的职权:⑴领导权⑵执行权⑶行使部分立法权⑷批准决定权⑸人事任免权⑹行使部分司法权⑺有权解散立法会4.特别行政区政府机关的职权:⑴制定并执行政策;⑵管理各项行政事务;⑶办理《基本法》规定的中央人民政府授权的对外事务;⑷编制并提出财政的预算、决算;⑸提出法案、议案、草拟行政法规;⑹委派官员列席立法会会议听取意见或代表政府发言。
5.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⑴是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下的地方行政区域。
⑵是一个享受高度自治权,基本保留原有法律,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的特别行政区。
⑶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区域,它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不同于中国的一般地方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
6.特别行政区享有的自治权:立法权、行政管理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7.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的职权:⑴制定法律方面的职权⑵财政、税收方面的职权⑶对行政长官提出弹劾案的职权。
⑷监督权⑸对《基本法》的修改提案权。
⑹立法会行使的其他职权。
如受理市民的申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2009版)
(征求意见稿)
教务处编印
二〇〇九年六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The Governmental Processes of Contemporary China
课程编号:4341047
课程属性:专业方向课
学分: 2学分
学时: 32学时(讲课:32学时)
课程性质:选修
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当代中国政府过程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
教材: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旦大学出版社,浦兴祖主编,2005年版。
开课院系:公共事业管理系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该课程主要介绍当代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国家行政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等。
通过学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课程,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了解行政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为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而做出努力。
授课时要做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既要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又要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要求将各章节知识点分为掌握、熟悉、理解、了解、初步了解等)
1.绪论(讲课2学时)
(1)掌握政治制度的涵义
(2)掌握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3)理解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关系
(4)理解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讲课8学时)
(1)熟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掌握民主集中制原则
(3)熟悉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和工作程序
(4)理解如何改革和完善人大制度。
3.选举制度(讲课4学时)
(1)掌握选举制度的原则
(2)熟悉选举的组织和程序
(3)理解如何改革与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
4.国家行政制度(讲课8学时)
(1)掌握行政与行政制度的内涵
(2)了解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法律地位、职权、机构设置
(3)熟悉国家行政体制的改革趋势
(4)理解行政机构改革出现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原因
(5)理解政企分开与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性
5.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制度(讲课4学时)
(1)掌握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3)掌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及自治权
(4)掌握“一国两制”的含义
(5)熟悉以香港为典型的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讲课6学时)
(1)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生活中的核心领导地位
(2)掌握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内容
(3)掌握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
(4)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5)理解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三、大纲说明
(1)作业和报告:作业: 4次,课程论文:1 篇;
(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综合计算)
(4)是否使用多媒体:是
(5)其他:采用小组教学方法,不定期开展课堂讨论
四、参考书目
1、胡伟:《政府过程》,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杨光斌:《中国政府与政治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蔡定剑著:《中国人大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1992年版。
3、李寿初编著:《中国政府制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蔡定剑著:《中国人大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1992年版。
6、浦兴祖、竺乾威主编:《当代中国行政》,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制定人:张素蓉审定人:张教和批准人:焦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