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的分类和记载
生药总结

【理化鉴别】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腺苷不得少于0.01%
茯苓
【基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灵芝
【基源】多孔菌科真菌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实体。
绵马贯众 【基源】鳞毛Fra bibliotek类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及叶柄残基
【性状】长倒卵形,略弯曲,上端钝圆或截形,下端狭尖,表面呈黄棕色至黑褐色,密布整齐的叶柄残基和膜质鳞片,并有弯曲的须根,叶柄残基或根茎的断面呈棕色或深绿色,有黄白色小点(分体中柱)5~13个,排列成环。气特殊,味初微涩,渐苦而辛。
【显微特征】横切面 木栓层味数层细胞,充满红棕色物质。韧皮部较宽广,散有异型维管束(复合维管束)4~11个,为外韧型,导管稀少。中央的维管柱形成层成环,其木质部导管较少,周围有管胞和少数木纤维,根中心导管较多,射线宽。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并含有淀粉粒。
毛茛科:花两性,稀单性,萼片3~5枚或更多,常呈花瓣状;花瓣3~5枚或更多,少数缺;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心皮通常多数或3~5,分离;子房上位。
肉桂粉末滴加氯仿2~3滴,略浸渍,速加2%盐酸苯肼1滴,可见黄色针状或杆状结晶(示桂皮醛)。
适宜采收期的确定:①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的高峰期而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显著,则含量高峰期即适宜采收期。②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药用部分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要考虑有效成分的总含量,即有效成分的总量=单产量*有效成分百分含量,总量最大值时,即为适宜采收期。
花 通常为5或4基数 3基数
花粉粒 具3个萌发孔 具单个萌发孔
子叶 2枚 1枚
双子叶植物纲
发汗:鲜药材加热或半干燥后,停止加温,密闭堆置起来使之发热,内部水分向外蒸发,当堆内空气达到饱和,遇堆外低温,水就凝结成水珠附于药材的表面,似人出汗。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第五章生药的分类、记载及检查

组织构造
观察生药的根、茎、叶等组织的构造,如木 质部、韧皮部等。
其他特征
观察生药的其他显微特征,如气孔、毛茸等。
理化鉴别
化学反应
通过化学反应鉴别生药的成分,如沉 淀反应、颜色反应等。
薄层色谱法
利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和检测生药的成 分,通过比对标准品确定生药的成分。
花与果实
描述生药的花和果实的颜色、 形状、大小等特征。
生境分布
1 2
生长环境
描述生药生长的环境,如高山、平原、草地、森 林等。
地理分布
描述生药的地理分布范围,如国内分布或世界分 布。
3
生长习性
描述生药的生长习性,如喜阴、喜阳、耐旱等。
采收加工
采收时间
加工方法
描述生药的最佳采收时间,如春季、 秋季等。
描述生药的加工方法,如晒干、阴干、 烘干等。
采收部位
描述生药的采收部位,如根、叶、花、 果实等。
03
生药的检查
杂质检查
杂质种类
包括泥沙、石块、玻璃屑、 草根、树皮等无机杂质和 其它植物的根、茎、叶、 花、果实等有机杂质。
检查方法
通过目视或称重法等方法, 确保生药中杂质的含量在 规定范围内。
注意事项
生药应存放在清洁干燥的地方,以防尘土和污染。
储存过程中的变异现象
生药变色
长时间的储存会使生药的色泽发生变化,如由浅变深或由深变浅 等。
生药变味
长时间的储存会使生药的味道发生变化,如变苦、变辣等。
生药变质
长时间的储存会使生药的质地发生变化,如变软、变硬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高会导致生药发霉,湿度过 低则会导致生药失水。
生药学课件:第二章 生药的分类与生药的记载大纲

5、按生药的字母顺序或笔划顺序编排
这不是生药分类法,只是一种编排法, 它便于查阅,但不反映生药之间的联系。
第二节 生药的记载大纲
要学习和研究生药,首先要了解、认识生药。 一个生药需要用哪些要素来描述或记载 掌握一个生药,需要了解哪些内容
第二章 生药的分类与生药的记载大纲
第一节 生药的分类
一、生药的种类知多少
《神农本草(经)》(本经),东汉(公元25~220年) 现知我国最早的药物著作 载药 365种(与1年的天数相同)
《新修本草》(唐本草),唐代
世界上最早的药典 , 载药 844种
《证类本草》(大观本草、政和本草、绍兴本草),宋代
胡麻(芝麻)、酸枣、茯苓、决明子、白瓜子 本经中品:
干姜、百合、赤小豆、龙眼 本经下品:
杏核仁
但古人的分类并不绝对准确,如被列为 上品的朱砂、细辛,现在看来均为有毒 之品。
这种三品分类法从汉代一直沿用到明代, 历代本草著作均按此法分类。
上品:top grade drug 中品:medium grade drug 下品:low grade drug
就是指该植物的拉丁名。
例如生药人参的基源如下表示:
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Mayer 的干燥根
(学 名)
(药用部分)
(双名法命名;要特别注意大小写)
生药基源的最重要的要素是学名和药用部分。
注意: ① 植物中文名和生药中文名有的一致,有的 不一致。
我主张植物名和生药分开,即植物名称以 采用和生药名不同的词为好。
二、古代的分类法
1、《本经》三品分类
上品:延年益寿,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 (如:人参、天麻、甘草)
09-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补血药
补气药 补阴药 补阳药
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
人参、甘草、党参、黄芪、山药、白术 北沙参、麦冬、枸杞子、龟甲、鳖甲、山茱 萸、女贞子、桑寄生、石斛、百合、西洋参 肉苁蓉、淫阳藿、鹿茸、杜仲、补骨脂、菟 丝子、巴戟天、蛤蚧、狗脊、冬虫夏草
镇痉药 安神药 开窍药 消导药 驱虫药
白僵蚕、全蝎、蜈蚣、钩藤、天麻、羚羊角、 代赭石、石决明 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琥珀 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远志 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牛黄 神曲、山楂、莱菔子、麦芽、鸡内金 使君子、槟榔、乌梅、苦楝皮、雷丸
在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中药志》、《中药 辞海》等著作均按中文名的笔划顺序,
以字典形式编排。
最简单的编排法,便于查阅。但各生药 间缺少相互联系,一般教材中不采用此 法。
第二节 生药的记载与拉丁名
一、生药的记载大纲 生药学教材中所载生药是按一定次序进 行叙述的。一般对较重要的、具有代表 意义的生药叙述比较详细,对其余的生 药叙述则比较简单。 较详细叙述的生药的记载大纲如下:
树脂 Resina ,分泌物 Venenum
2.具体则有许多表现形式: (1) 药用部位名+属名 一个属中只有一个品种作药用时,或一属 中有几个种作同一药材使用时:
例:黄芩 Radix Scutellariae( 原植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 ,
牛黄 Calculus Bovis( 原动物
多数生药的名称与原植(动)物名称一致, 有些生药则不同,如大青叶的原植物为菘蓝, 金银花-忍冬,香附—莎草,天花粉—栝楼
3. 植(动)物形态
叙述原植(动)物的主
要外形特征及生长习性。便于野外采集,有 助于对生药性状的理解,尤其是全草类生药。 同时还介绍该物种的地理分布。应查考《中 国药用植物志》、《中国植物志》、《中药 志》以及各省市所编的植物志与中药志等。 4. 药用植(动)物的培育 记载药用植物的 栽培和药用动物的饲养技术。
生药学

绪论1.单选题⑴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是。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证类本草》D.《唐本草》⑵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B.《本草纲目》C.《神农本草经》D.《本草拾遗》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的载药数达到了种。
A.1892B.2000C.365D.9002.名词解释⑴道地药材:⑵中草:⑶生药:第一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1.单选题⑴生药人参的拉丁名是。
A.GinsengRadixetRhizomaB.PanaxginsengC.A.Mey C.GinsengRadixD.RadixginsengC.A.Mey2.多选题⑴生药拉丁名的组成可以是。
A.属名+种名+命名人B.生药的属名+药用部位C.生药的种名+药用部位D.直接用原生药的种名或属名E.生药的属名+种名+药用部位3.简述生药的各种分类方法及其优缺点。
4.简述生药拉丁名的命名原则。
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1.单选题⑴蓼科生药大多含有的成分是。
A.挥发油B.生物碱C.蒽醌D.甾体⑵银杏中对心脑血管方面有活性作用的成分是。
A.生物碱B.双黄酮C.内酯D.蒽醌类⑶碘化铋钾试剂可用来检别下面哪种生药。
A.当归B.薄荷C.麻黄D.洋地黄叶⑷盐酸镁粉反应可用来检识下面哪种生药。
A.党参B.大黄C.五倍子D.槐米2.多选题⑴下面哪些属于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
A.强心苷B.黄酮C.生物碱D.蒽醌E.蛋白质3.名词解释:⑴初生代谢产物:⑵次生代谢产物:第三章生药的鉴定1.单选题⑴经验鉴别术语中,“鹦哥嘴”是用来形容下面哪种生药。
A.党参B.天麻C.黄连D.粉防己⑵经验鉴别术语中,“挂甲”是形容下面哪种生药。
A.何首乌B.西红花C.牛黄D.麝香2.多选题⑴生药的常规检查内容有。
A.杂质B.水分C.灰分D.浸出物E.挥发油⑵生药的鉴定方法通常有。
A.原植物鉴定B.性状鉴定C.显微鉴定D.理化鉴定E.DNA分子标记鉴定3.名词解释⑴显微化学反应:⑵泡沫反应:4.简答题:⑴简述生药鉴定的目的及一般程序。
2-生药学 第二节课生药的分类与生药的记载大纲 北京大学药学院

3、按中医功效或药理作用分类
(功效:efficiency; 药理作用:pharmacological action)
根据生药的主要功能或药理作用分类: 解表药、清热药、补养药、祛风湿药……
优点: ① 便于临床应用; ② 便于药理作用的研究比较; ③ 便于寻找具有同样药理作用的药物。 缺点:
具有多种功能或药理作用的生药,不好分类。
《中华本草》载药:11012种
中药卷(1999年): 8980种 藏药卷(2002年): 396种 蒙药卷(2004年): 422种 傣药卷(2004年): 400种 维吾尔药卷(2005年): 423种
苗药卷(2005年): 391种
目前常用中草药有500~600种, 最常用中药材有200多种。 如此众多的生药,为方便应用和研 究需要进行分类。
生药的中医功效分类
功效
生药举例
解表药
麻黄、白芷、防风、辛夷、荆芥、薄荷、葛根、 柴胡、升麻、菊花、蝉蜕
清热药
石膏、知母、天花粉、夏枯草、赤芍、紫草、 牡丹皮、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苦参、秦皮、 白鲜皮、金银花、山豆根、板蓝根、大青叶、连翘 蒲公英、青蒿
祛风湿药 虎杖、秦艽、苍术、桑寄生、五加皮、香加皮、 天仙藤、木瓜
Ginseng, ニンジン
优点: ① 有利于学习和研究生药成分和理化鉴定; ② 便于研究同类化学成分与生药功效间的关系; ③ 便于研究含同类成分的生药与科属之间的关系,
以利于植物化学分类研究; ④ 便于寻找含同类化学成分的生药。 缺点: ① 对于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效成分的生药,分类困难;
如:人参含有皂苷、挥发油等
大黄含有蒽醌、鞣质等 ② 对于有效成分不明的或所含成分不详的生药,分类
第三章 生药的分类和记载

植物药
根类生药根类生药-板蓝根
十字花科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根
根类生药根类生药-郁金
姜科植物温郁金 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 Ling、姜黄 Curcuma longa L. 、广西莪术Cur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ng 或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的干燥 块根
尿 赤
鼻 喉 咽 痛
胸 中 烦 热
茎木类生药茎木类生药-大血藤
木通科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 (Oliv.) Rehd.et Wils.的干燥藤茎。
清热解毒,活血祛风
皮类生药皮类生药-厚朴
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biloba Rehd.et wils.的干燥干皮, 根皮和枝皮。
皮类生药皮类生药-杜仲
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
叶类生药叶类生药-大青叶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 干燥叶
叶类生药叶类生药-紫苏叶
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 的干燥叶(或带嫩绿枝)。
三萜皂苷类生药
五环三萜
雷公藤酮
木栓烷型
三萜皂苷类生药
四环三萜
达玛烷型
养毛脂烷型
甘遂烷型
环阿屯烷型
葫芦烷型
楝烷型
人参含有大量达玛烷 人参含有大量达玛烷 型人参皂苷,是人参 型人参皂苷,是人参 的主要活性成分。人 参皂苷Rb 参皂苷Rb1具有中枢神 经抑制作用和安定作 用,Rg 用,Rg1有轻度中枢神 经兴奋作用和抗疲劳 作用。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11生药分类与记载

目录
• 生药的分类 • 生药的记载 • 生药的化学成分 • 生药的鉴别
01
生药的分类
按药用部位分类
茎类生药
如黄连、黄柏等, 主要药用部位是植 物的茎部。
花类生药
如金银花、菊花等, 主要药用部位是植 物的花朵。
根类生药
如人参、甘草等, 主要药用部位是植 物的根部。
挥发油类成分
总结词
挥发油类成分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 油状液体,易挥发。
详细描述
常见的挥发油类成分包括薄荷油、丁 香油、樟脑油等,具有抗菌、抗炎、 镇痛等药理作用。
总结词
挥发油类成分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根、 茎、叶和果实中,是生药的重要活性 成分之一。
详细描述
挥发油类成分的提取和分离也是生药 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开发新药和 药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显微鉴别
总结词
通过显微镜观察生药的细胞组织结构,对其来源、品种进行 判断。
详细描述
显微鉴别是一种重要的鉴别方法,通过观察生药的细胞组织 结构,可以对生药的来源、品种和质量进行准确的判断。例 如,可以根据生药的显微特征,鉴别出不同种类的生药,如 甘草、黄连等。
理化鉴别
总结词
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性质测试,对生药的成分或性质进行鉴别。
叶类生药
如荷叶、桑叶等, 主要药用部位是植 物的叶片。
果实类生药
如枸杞、山楂等, 主要药用部位是植 物的果实。
按药用功效分类
解表生药
如麻黄、桂枝等,主要功效是 发主要功效是 清热解毒,治疗热性病症如感 冒、咳嗽等。
泻下生药
如大黄、芒硝等,主要功效是 通便泻下,治疗便秘等病症。
详细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9
兼用原植(动)物的属名和种名(第二格),用以区别 同属他种来源的生药,如:青蒿 Artemisiae Annuae Herba 、茵陈 Artemisiae Scoporiae Herba 、羚羊角 Saigae Tataricae Cornu 。 原植物(第二格)和其他附加词,用以说明具体的性质 或状态,如:熟地黄 Rehmanniae Preparata Radix 、鹿 茸 Cervi Pantotrichum Cornu 。 第二部分:药用部位的名称,用第一格表示。如:根 Radix、根茎Rhizoma等。 有些生药的拉丁名中没有药用部位的名称,直接用原 植(动)物的属名或种名。
第二篇 生药学基础(6学时)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自学) 生药的鉴定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中药材的炮制(自学)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控制(自学)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9
第九章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第一节 生药的分类 第二节 生药的记载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9
第一节 生药的分类
按自然分类系统分类 按天然属性及药用部位分类 按化学成分分类 按药理作用或中药功效分类 其他分类法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9
1.按自然分类系统分类
根据生药的原植(动)物在分类学上的亲缘关系, 按门、纲、目、科、属和种分类排列。 本书采用此种分类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9
3.按化学成分分类
根据生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或主要成分来分类: 含黄酮类成分的生药 含生物碱类成分的生药 含蒽苷类成分的生药 含挥发油类成分的生药 便于学习、掌握具有相同化学成分的生药, 有利于研究其有效成分和理化分析; 有利于研究有效成分与疗效的关系,以及含 同类成分的生药与科属之间的关系。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9
菌藻类生药:海藻Sargassum(属名)、茯苓Poria(属名)。 完整动物生药:斑蝥Mylabras(属名)、蛤蚧Gecko(种名)。 动植物的干燥分泌物、汁液等生药:麝香Moschus(属名)。
有些生药的拉丁名采用原产地的土名或俗名,如:阿片Opium。 矿物类生药的拉丁名,一般采用原矿物拉丁名,如:朱砂 Cinnabaris、雄黄Realgar等。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9
性状:叙述生药的外部形态、颜色、大小、质地、断 面特征等。 显微特征:在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 化学成分:记述已知化学成分或活性成分的名称、类 别及主要成分的结构与含量。 理化鉴定:定性与定量测定。包括应用薄层色谱法、气 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药理作用:药物实验研究结果。 功效:包括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与用量等。 附注:记述与该生药有关的其他内容,如类同品、同 名异物的生药、掺杂品、伪品等,或同种不同药用部 位的生药及其化学成分,或含相同化学成分的资源植 物等。
在2010前的中国药典和有关教科书中,生药拉丁名均是药用部 位在前,目前国际通用的表示方法,将药用部分排在后面。 2010版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同一来源的不同生药,可以排在一 起,便于比较。 U.S. Pharmacopeia / National Formulary《美国药典/国家处方集》 (简称USP/NF)。欧洲药典UP6.5 。英国药典BP2010版。
矿物药(mineral drugs)
植物药再依不同的药用部位分为
根类、根茎类、 茎木类、皮类、 叶类、花类、 果实类、种子类、 全草类等。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9
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掌 握各类生药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定方法; 便于比较同类不同生药间在性状和显微特征 上的异同; 有利于掌握传统的药材性状鉴别方法。
第二节 生药的记载
一、记载项目 二、生药的拉丁名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9
一、记载项目
生药的描述和记载,是生药知识传播的重要方式。 记载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名称:中文名、拉丁名、英文名、日文名 基源(来源):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称、 学名和药用部位。 植(动)物形态:描述原植(动)物的主要外形特 征及生长习性。 采制:简述生药的采收、产地加工、干燥、贮藏和 炮制的要点和注意点。 产地:指生药的主产地。 栽培——主要栽培地区; 野生——主要采收地区,分布区比较广,采收区窄。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9
4.按药理作用或中药功效分类
根据生药的药理作用或中药功效来分类。 如按现代药理作用分为: 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生药 作用于循环系统的生药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生药 按中药功效分为: 解表药:麻黄、桂枝、防风 清热药:石膏、知母、黄芩、黄连 祛风湿药:独活、防己、威灵仙 温里祛寒药:附子、干姜 泻下药:大黄、番泻叶
便于学习和研究同科同属生药在形态、性状、 组织构造、化学成分与功效等方面的共同点, 比较其特异性,揭示其规律性; 有利于寻找具有类似成分、功效的植(动)物, 扩大生药资源。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9
2.按天然属性及药用部位分类
植物药(vegetable drugs) 可分为
动物药(animal drugs)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9
二、生药的拉丁名
生药的拉丁名:(2010版药典)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名 称,具有国际意义,便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生药的拉丁名由两部分组成:学名或种名+药用部分
第一部分: 原植(动)物的属名(第二格),如:黄芩Radix Scutellariae(原植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原植(动)物的种名(第二格),如颠茄Herba Belladonnae(原植物Atrope belladonna)。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9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9
5.其他分类法
古代本草文献中《神农本草经》按药物毒性和 用药目的分为:上、中、下三品 现代文献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 药大辞典》、《中药志》等均按中文名的笔 画进行分类。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分类法,便于检索。 但药物间缺少相互联系。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