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的分类与记载-生药的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自修)全解52页PPT

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自修) 全解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生药学课件:第二章 生药的分类与生药的记载大纲

2、按化学成分分类
根据生药的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的类别分类。
有效成分(effective constituent) : 有药理作用的成分。
活性成分(active constituent): 有生物活性的成分。
有效成分和活性成分两者常通用。 成分类别(类型):生物碱、皂苷、挥发油等。
生药的化学成分分类
会议达成的道地药材定义如下: 道地药材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
选出来的,在特定地域,通过特定生产过程 所产的,较在其他地区所产的同种药材品质 佳、疗效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药材。 道地药材的英文:Dao-di Herbs
六、采制、贮藏、炮制、销售
简述生药的采收(collection)、产地加工(processing in the producing area)、干燥(drying)、贮藏(storage) 和炮制(special processing)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② 有利于从同科同属植物中寻找类似成分、类似 功效的植物,以扩大药物资源。
5、按生药的字母顺序或笔划顺序编排
这不是生药分类法,只是一种编排法, 它便于查阅,但不反映生药之间的联系。
第二节 生药的记载大纲
要学习和研究生药,首先要了解、认识生药。 一个生药需要用哪些要素来描述或记载 掌握一个生药,需要了解哪些内容
十三、附注
类同品(allied drug)、代用品(substitute) 掺杂品(adulterant)、 伪品(假药)(counterfeit drug)
我们的教学按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请认真阅 读教学大纲相关内容。
大纲中要求同学们学习的生药共有130种,均 要求会辨认药材外形,其中35种为重点药(课 堂讲21种,自学14种),要求按生药记载大纲 内容全面掌握,其余的为非重点生药。
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

根据水解后生成皂苷元的结构,皂苷可分为三萜皂苷与甾体皂苷两大类。
组成皂苷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及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等,常与皂苷元 C 3 enoid saponins )
01
三萜皂苷元的结构可分为五环三萜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s) 及四环三萜 (tetracyclic triterpenoids) 。
三糖
龙胆三糖(gentianose) 棉子糖(raffinose) 甘露三糖(manneotriose) 鼠李三糖(rhamninose)
果糖,2分子葡糖 半乳,葡糖、果糖 葡糖,2分子半乳糖 乳糖,2分子鼠李糖
龙胆属某些植物 棉籽 木蜜 鼠李属某些植物
四糖
水苏糖(stachyose)
果糖,葡萄糖,2分子半乳糖
氨基糖(amino sugar) 单糖的一个或几个醇羟基置换成氨基。如庆大霉素的结构:
糖醛酸 (uronic acid) 单糖分子中的伯醇基氧化成羧基,常结合成苷类或多糖存在,常见的如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和半乳糖醛酸(galactocuronic acid)。
低聚糖(oligosaccharides,寡糖):由2~9个单糖通过苷键键合而成的直链或支链的聚糖称低聚糖。
02
Fehling试验:
结果:产生砖红色沉淀;
01
03
试剂:Fehling试液(碱性酒石酸酮试液甲、乙,临用时等量混合);
02
检测化合物类型:还原性糖类,非还原性多糖需水解后呈阳性反应。
04
2.鉴别
试剂:a-萘酚试液,沿管壁滴加浓硫酸
01
结果:二液层交界处成紫色环;
02
检测化合物类型:所有糖类、苷类。
组成皂苷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及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等,常与皂苷元 C 3 enoid saponins )
01
三萜皂苷元的结构可分为五环三萜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s) 及四环三萜 (tetracyclic triterpenoids) 。
三糖
龙胆三糖(gentianose) 棉子糖(raffinose) 甘露三糖(manneotriose) 鼠李三糖(rhamninose)
果糖,2分子葡糖 半乳,葡糖、果糖 葡糖,2分子半乳糖 乳糖,2分子鼠李糖
龙胆属某些植物 棉籽 木蜜 鼠李属某些植物
四糖
水苏糖(stachyose)
果糖,葡萄糖,2分子半乳糖
氨基糖(amino sugar) 单糖的一个或几个醇羟基置换成氨基。如庆大霉素的结构:
糖醛酸 (uronic acid) 单糖分子中的伯醇基氧化成羧基,常结合成苷类或多糖存在,常见的如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和半乳糖醛酸(galactocuronic acid)。
低聚糖(oligosaccharides,寡糖):由2~9个单糖通过苷键键合而成的直链或支链的聚糖称低聚糖。
02
Fehling试验:
结果:产生砖红色沉淀;
01
03
试剂:Fehling试液(碱性酒石酸酮试液甲、乙,临用时等量混合);
02
检测化合物类型:还原性糖类,非还原性多糖需水解后呈阳性反应。
04
2.鉴别
试剂:a-萘酚试液,沿管壁滴加浓硫酸
01
结果:二液层交界处成紫色环;
02
检测化合物类型:所有糖类、苷类。
[课件]第三章 生药的分类和记载PPT
![[课件]第三章 生药的分类和记载PPT](https://img.taocdn.com/s3/m/bd19b76cfe4733687e21aa2c.png)
二、化学成分
根据生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或主要成分的类别 皂苷类生药 强心苷类生药 生物碱类生药 黄酮类生药 蒽醌类生药 香豆素类生药 萜类和挥发油类
皂苷类生药
皂苷类化合物的水溶液,经振摇后产生持续 性肥皂样泡沫而得名。根据皂苷元的结构分 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两大类。
五环三萜
三萜皂苷
四环三萜
皮类生药-杜仲
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
叶类生药-大青叶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干 燥叶
叶类生药-紫苏叶
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的干
燥叶(或带嫩绿枝)。
性温,味辛。能解表散 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 感冒、咳嗽呕恶
皂苷类生药
甾体皂苷
螺甾烷醇类 异螺甾烷醇类 呋甾烷醇类 变形螺甾烷醇类
三萜皂苷类生药
五环三萜
代表性生药:连翘、女贞子 含齐墩果酸、甘草皂苷、 柴胡皂苷 齐墩果烷型
三萜皂苷类生药
五环三萜
代表性生药:车前草, 连钱草,夏枯草和地 榆中的熊果酸 乌苏烷型
三萜皂苷类生药
五环三萜
酸枣仁中的白桦醇 和白桦酸
O OR
O
HO
麦冬皂苷
强心苷类生药
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 广泛分布于夹竹桃科(黄花夹竹桃)、 玄参科(洋地黄)、百合兰科、毛茛 科、萝藦科和卫矛科等植物中。
果实种子类生药-枸杞
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 的干燥成熟果实。
全草类生药
全草类生药又称草类生药,大多为干燥的 草本植物的地上部分,如广藿香、淫羊藿、益 母草等。
生药学课件:第二章 生药的化学成分

(四)性质
白色粉末,味苦而辛辣,具吸湿性。可溶于水,不溶 于极性小的有机溶剂。皂苷元为结晶状物质,可溶于有 机溶剂。皂苷水溶液具有表面活性和溶水条件下与强酸或leweis 酸作用产生 颜色变化或荧光 2.醋酐-浓硫酸反应(Libermann-Burchard反应):加醋 酐- 浓硫酸(1:20),三萜皂苷产生黄红紫蓝等颜色 变化,甾体皂苷最后出现绿色 3.三氯醋酸反应(Rosen-Heimer反应)
鉴别:苦味酸钠试验:生药粉末→试管→加水润湿,加 塞密闭→管口内悬挂一条用碳酸钠溶液润湿的苦味酸试 纸→40~50℃酶解→试纸变成砖红色。 (4)酯苷 苷元以羧基和糖的端基碳结合而成的苷 易被稀酸稀碱水解。 2.硫苷(S-苷) 糖端基羟基与苷元上巯基缩合而成的苷 3.氮苷(N-苷) 糖端基碳与苷元上的氮原子相连的苷称为氮苷
(六)生物碱的鉴别 1.沉淀反应 (1)碘化铋钾试剂(Dragendorff试剂,BiI3·KI):桔红色沉淀 (2)碘-碘化钾试剂(Wangner试剂,I2·KI):棕红色沉淀 (3)碘化汞钾试剂(Mayer试剂,HgI2·KI):白色或黄白色沉淀 (4)硅钨酸试剂(Bertrand试剂,SiO2·I2WO3):灰白色沉淀。 (5)磷钼酸试剂(Sconnenschein试剂,H3PO4·I2MoO3):鲜 黄或棕黄色沉淀 (6)苦味酸试剂(Hager试剂):淡黄色沉淀 (7)氯化金试剂(HAuCl4试剂):黄色晶形沉淀
糖或糖的衍生物与非糖化合物(苷元)通过糖的端基碳原 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根据苷元的结构类型分:氰苷、酚苷、醇苷、蒽苷、黄酮苷、 皂苷、强心苷、香豆素苷、环烯醚萜苷等 根据糖的端基碳原子的构型分:β-苷,α-苷 根据连接单糖基的个数分: 单糖苷(R-O-glc)、二糖苷(R-O-glc-glc)等 根据糖链的位置分:单糖链苷、二糖链苷等 根据苷键原子的不同分:O-苷(R-O-glc)、S-苷(R-S-glc)、N-苷 (R-N-glc)、C-苷(R-C-glc)
《生药学基础》PPT课件

表91生药的化学成分分类表化学成分药物举例含蒽苷类的生药大黄虎仗紫草丹参何首乌番泻叶决明子芦荟含黄酮类的生药葛根黄芩槲寄生桑白皮银杏叶侧柏叶槐米红花蒲黄石韦淫羊霍皂苷类的生药甘草人参三七柴胡麦冬牛膝川牛膝远志桔梗山药土茯苓知母酸枣仁菟丝子含强心苷类的生药香加皮洋地黄叶黄花夹竹桃含香豆素类的生药白芷防风南沙参北沙参菊花蛇床子秦皮青蒿茵陈含环烯醚萜类的生药龙胆地黄玄参秦皮栀子含木脂素类成分的生药厚朴杜仲五味子连翘含挥发油类成分的生药当归川芎苍术石菖蒲姜莪术郁金姜黄木香白术香附沉香肉桂丁香辛夷陈皮小茴香砂仁枳壳豆蔻薄荷细辛紫苏广藿香藿香荆芥海金沙含生物碱类成分的生药麻黄益母草山豆根苦参龙胆秦艽槟榔白鲜皮黄连防己延胡索黄柏钩藤吴茱萸马钱子洋金花颠茄草川贝浙贝川乌附子百部含鞣质及多元酚类成分的生药绵马贯众诃子山茱萸五倍子儿茶含有机酸成分的生药升麻关木通金银花山楂马兜铃木瓜地龙蜂蜜表92生药的中药功效分类表功效药物举例解表药麻黄白芷防风辛夷荆芥薄荷葛根柴胡升麻菊花蝉蜕清热药石膏知母栀子天花粉夏枯草决明子生地黄赤芍紫草白头翁牡丹皮黄芩等祛暑药藿香广藿香祛风湿药虎杖秦艽苍术桑寄生五加皮香加皮天仙藤木瓜温里祛寒药川乌附子姜肉桂吴茱萸丁香小茴香泻下药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巴豆蜜蜂利水渗湿药茯苓防己薏苡仁车前子猪苓关木通海金沙滑石茵陈安神药牡蛎朱砂琥珀远志酸枣仁合欢皮柏子仁灵芝平肝息风药天麻钩藤羚羊角地龙僵蚕全蝎开窍药石菖蒲冰片麝香牛黄苏合香止咳化痰药桔梗桑白皮枇杷叶百部洋金花苦杏仁马兜铃川贝浙贝海藻昆布等理气药沉香厚朴陈皮青皮砂仁青木香枳壳川楝子白豆蔻活血化瘀药川芎丹参莪术郁金姜黄牛膝延胡索红花鸡血藤番红花槐米等补气药甘草黄芪人参党参大枣山药白术太子参西洋参扁豆壮阳药杜仲蛇床子菟丝子肉苁蓉冬虫夏草补血药白芍当归熟地何首乌阿胶龙眼肉滋阴药麦冬北沙参南沙参玄参枸杞子龟甲天冬玉竹百合黄精收敛药五味子桑螵蛸诃子石榴皮莲子乌贼骨金樱子乌梅消导药山楂鸡内金神曲麦芽莱菔子驱虫药槟榔雷丸使君子鹤草芽苦棟皮二生药的拉丁名生药的拉丁名是国际上通用的名称具有国际意义便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生药学》幻灯片PPT 主讲:万定容

(7) 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多卷,南方篇/北
方篇;徐国均、楼之岑院士等主编)
(8)中华本草(共30卷)
2、综合性刊物: (1)《药学学报》(中、西药物) (2)《中国中药杂志》(原名“中药通报”) (3)《中草药》(原名“中草药通讯”) (4)《中药材》(原名“中药材科技”) (5)《中成药》(原名“中成药研究”) (6) 《中国天然药物》 (7)《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
(4)生物技术研究
利用生物技术,扩大繁殖濒危物种、活性成 分高含量的物种和抗性基因的转基因的新物种。
如对药用植物进行组织培养(适于不易采集的品种与 珍稀名贵药用种)。 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将部分组织细胞经培养,在 试管内繁殖试管苗。 利用细胞工程,使植物体培养物产生高含量成分。 利用Ri质粒转化,使植物体受伤部分产生大量“毛状 根”,生产高含量药用成分。
绞股蓝
7 、民族药( ethnomedicines ):以民族医药理论或
经验为指导所应用的药材及生产的制剂(藏、蒙、维、傣、彝 药,等)。
8、道地药材(famous-region drug):源于特定产区、
品质优良的药材。
9、生药(crude drug):源于天然、未加工或只经简单 加工的植、动、矿物类药材(“生货原药”之意)。 包括中药材 ( 药材 ) 、草药、民族药材、提制化学药物的原 料药材。 (范围不限国内)
① 常规的化学定性鉴别只具参考意义。
②薄层色谱法是理化鉴定的重点(专属性强)。 ③ 红外光谱法,高校液相法、气相色谱法,等。
含量测定 的规定。
生药中化学成分测定的方法,及量
10、药理作用 主要指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阐明药物治病的机制。也包含毒理学内容。
药学导论之生药学PPT课件

传统医药的传承与创新
生药学作为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 丰富的实践经验。未来发展中,应注重传统医药的传承与 创新,发掘传统生药的独特疗效和应用价值,推动传统医 药现代化发展。
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药学的研究和发展对于促进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通过推广生态友好型的生药生产方式,降低生 药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医药产业的绿色发展。同 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生药学领域的共同进步和 繁荣。
抗炎镇痛
生药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可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反应。
抗肿瘤
生药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常见生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01
人参
具有抗疲劳、提高免疫力、改善 记忆等作用,常用于治疗神经衰 弱、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
02
03
黄芪
当归
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消肿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心脑血管 疾病等。
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疾 病。
04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储存
CHAPTER
生药的采收原则与方法
采收原则
采收的生药应符合药用要求,确保品质和安全。采收时应选择适宜的季节和时间,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采收方法
根据生药的种类和生长环境,采用适宜的采收方法,如手摘、刀割、挖掘等。采收时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 避免过度采收和破坏。
生药的加工方法与目的
加工方法
生药的加工包括洗涤、修整、干、 炮制等步骤。根据生药的性质和用途 ,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以保持生药 的质量和药效。
加工目的
加工生药的目的是为了去除杂质、清 洁卫生、保持药效和便于储存运输。 通过合理的加工,可以提高生药的药 用价值和安全性。
生药学作为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 丰富的实践经验。未来发展中,应注重传统医药的传承与 创新,发掘传统生药的独特疗效和应用价值,推动传统医 药现代化发展。
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药学的研究和发展对于促进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通过推广生态友好型的生药生产方式,降低生 药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医药产业的绿色发展。同 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生药学领域的共同进步和 繁荣。
抗炎镇痛
生药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可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反应。
抗肿瘤
生药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常见生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01
人参
具有抗疲劳、提高免疫力、改善 记忆等作用,常用于治疗神经衰 弱、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疾病。
02
03
黄芪
当归
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消肿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心脑血管 疾病等。
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等作用, 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疾 病。
04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储存
CHAPTER
生药的采收原则与方法
采收原则
采收的生药应符合药用要求,确保品质和安全。采收时应选择适宜的季节和时间,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采收方法
根据生药的种类和生长环境,采用适宜的采收方法,如手摘、刀割、挖掘等。采收时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 避免过度采收和破坏。
生药的加工方法与目的
加工方法
生药的加工包括洗涤、修整、干、 炮制等步骤。根据生药的性质和用途 ,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以保持生药 的质量和药效。
加工目的
加工生药的目的是为了去除杂质、清 洁卫生、保持药效和便于储存运输。 通过合理的加工,可以提高生药的药 用价值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僵蚕、全蝎、蜈蚣、钩藤、天麻、羚羊角、代赭石、石决明 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琥珀 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皮
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牛黄
神曲、山楂、莱菔子、麦芽、鸡内金
使君子、槟榔、乌梅、苦楝皮、雷丸
五味子、肉豆蔻、金樱子、莲子、柯子、乌贼骨、龙骨、牡蛎 雄黄、轻粉、密佗僧、白矾、斑蝥、蟾酥
谷、菜、果、木、器、虫、鳞、介、禽、兽、
人。
《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药志》- 按
笔划
-
15
第二节 生药的记载
生药的描述和记载,是生药知识传播的重 要方式。
-
16
一、记载项目:
1.名称
2.基源
3.植(动)物形态和生物学特征
4.采制
5.产地
6.性状
7.显微特征
8.化学成分
9.理化鉴定
10.药理作用
藿香、佩兰、砂仁、苍术 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车钱子、木通、防己、海金沙、半边莲
川乌、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高良姜、艾叶、小茴香、丁香
石膏、知母、栀子、黄连、黄芩、黄柏、龙胆、夏枯草、决明子、山豆根 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紫花地丁、蒲公英、败酱草、漏芦、青黛 茵陈、胡黄连、鸦胆子、白头翁 生地黄、玄参、牡丹皮、水牛角、赤芍、青蒿、地骨皮、紫草、秦皮
---便于比较同类不同生药间在性状和显微 特征上的异同;
---有利于掌握传统的药材性状鉴别方法。
-
6
3.按化学成分分类
根据生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或主要成分 的类别来分类: ●含黄酮类成分的生药 ●含生物碱类成分的生药 ●含蒽苷类成分的生药 ●含挥发油类成分的生药
-
7
-
8
---便于学习、掌握具有相同化学成分的生 药,有利于研究其有效成分和理化分析;
植物药(vegetable drugs) 动物药(animal drugs) 矿物药(mineral drugs)
-
4
植物药再依不同的药用部位分为: ●根类、根茎类 ●茎木类、皮类 ●叶类、花类 ●果实类、种子类 ●全草类
-
5
---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外形和内部构造, 掌握各类生药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 定方法;
11.功效
12.附注
-
17
二、 生药的拉丁名
生药的拉丁名:国际上通用的名称,具 有国际意义,便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研究。
生药的拉丁名由两部分组成:
原植物属名
生药名 原植物种名 +药用部位的名 (第二格) 原植物属种名 (第一格)
-
18
第一格 药用部位:
根 Radix
根茎 Rhizoma
茎 Caulis
根据生药的原植(动)物在分类学上的亲 缘关系,按门、纲、目、科、属和种分类 排列。
---便于学习和研究同科同属生药在形态、性状、 组织构造、化学成分与功效等方面的共同点, 比较其特异性,揭示其规律性;
---有利于寻找具有类似成分、功效的植(动)物, 扩大生药资源。
-
3
2.按天然属性及药用部分分类
可分为
甜瓜蒂、常山、胆矾
-
13
---便于学习、掌握和研究具有相同药 理作用或功效的生药;
---有利于与临床用药结合,也可以与 活性成分研究相结合。
-
14
5.其他分类法
《神农本草经》-毒性和用药目的:上中下三品。
《本草经集注》-自然属性:玉石、草、木、果 菜、米食、有名未用6类。每类又分上中下三
品。
《本草纲目》-十六部:水、火、土、石、草、
厚朴、陈皮、青皮、枳壳、枳实、川楝子、木香、乌药、香附、郁金、延胡索、 薤白
川芎、丹参、红花、桃仁、乳香、没药、三棱、益母草、川牛膝、穿山甲、五灵 子、鸡血藤、王不留行
凉血止血药:白茅根、侧柏叶、槐花、小蓟、大蓟
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血余炭、藕节
12
收敛止血药:仙鹤草、白芨、棕榈炭
功效
化痰止咳平喘药 温化寒痰药 清化热痰药 止咳平喘药
-
11
功效
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辛凉解表药
泻下药 攻下药 润下药 峻下药
祛风湿药
芳香化湿药 利尿渗湿药
温理祛寒药
清热药 理气药
清热泻火药 清热解毒药 清热燥湿药 清热凉血药
理血药 活血化淤
止血药
生药的中药功效分类表
药物举例
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白芷、细辛、羌活、蒿本 薄荷、菊花、柴胡、葛根、升麻、蝉蜕、牛蒡子、桑叶、蔓荆子 大黄、芒硝 火麻仁、郁李仁、蜂蜜 甘遂、芫花、大蓟、牵牛子 独活、威灵仙、乌鞘蛇、秦艽、五加皮、桑枝、木瓜
第一章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
1
第一节 生药的分类
生药品种繁多,《中华本草》记载8980种, 其中常用的有500种,为便于学习、研究和使 用,须对其进行分门别类,加以叙述。
※ 自然分类系统分类
※ 按天然属性及药用部分分类
※ 按化学成分分类
※ 按功效及药理作用分类
※ 其他分类法
-
2
1. 按自然分类系统分类
枝 Ramulus
木材 Lignum 树皮 Cortex
叶 Folium
花 Flos
花粉 Pollen
果实 Fructus
种子 Semen 全草 Herba
树脂 Resina 分泌物Venenum
-
19
1.原植物的属名或种名:
原植(动)物的属名(第二格)
如:黄芩 Scutellariae Radix (原植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有利于研究有效成分与疗效的关系,以 及含同类成分的生药与科属之间的关系。
-
9
4.按功效及药理作用分类
根据生药的药理作用或中药功效来分类。 按现代药理作用分为: ●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生药 ●作用于循环系统的生药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生药
-
10
按中药功效分为: ●解表药:麻黄、桂枝、防风 ●清热药:石膏、知母、黄芩、黄连 ●祛风湿药:独活、防己、威灵仙 ●温里祛寒药:附子、干姜 ●泻下药:大黄、番泻叶
原植(动)物的种名(第二格) 如:颠茄 Belladonnae Harba
补益药
补血药 补气药 补阴药
补阳药
镇痉安神药 镇痉药 安神药
开窍药 消导药 驱虫药 收敛药 外用药 涌吐药
药物举例
半夏、天南星、白芥子、旋覆花、白附子 瓜篓、贝母、竹茹、桔梗、天竺黄、前胡、胖大海、浮海石 杏仁、苏子、白部、紫苑、款冬花、桑白皮、葶苈子、地龙
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紫河车 人参、甘草、党参、黄芪、山药、白术 北沙参、麦冬、枸杞子、龟甲、鳖甲、山茱萸、女贞子、桑寄生、石斛、百合、 西洋参、黄精 肉苁蓉、淫阳藿、鹿茸、杜仲、续断、补骨脂、菟丝子、巴戟天、锁阳、沙苑子、 蛤蚧、狗脊、冬虫夏草
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牛黄
神曲、山楂、莱菔子、麦芽、鸡内金
使君子、槟榔、乌梅、苦楝皮、雷丸
五味子、肉豆蔻、金樱子、莲子、柯子、乌贼骨、龙骨、牡蛎 雄黄、轻粉、密佗僧、白矾、斑蝥、蟾酥
谷、菜、果、木、器、虫、鳞、介、禽、兽、
人。
《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药志》- 按
笔划
-
15
第二节 生药的记载
生药的描述和记载,是生药知识传播的重 要方式。
-
16
一、记载项目:
1.名称
2.基源
3.植(动)物形态和生物学特征
4.采制
5.产地
6.性状
7.显微特征
8.化学成分
9.理化鉴定
10.药理作用
藿香、佩兰、砂仁、苍术 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车钱子、木通、防己、海金沙、半边莲
川乌、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高良姜、艾叶、小茴香、丁香
石膏、知母、栀子、黄连、黄芩、黄柏、龙胆、夏枯草、决明子、山豆根 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紫花地丁、蒲公英、败酱草、漏芦、青黛 茵陈、胡黄连、鸦胆子、白头翁 生地黄、玄参、牡丹皮、水牛角、赤芍、青蒿、地骨皮、紫草、秦皮
---便于比较同类不同生药间在性状和显微 特征上的异同;
---有利于掌握传统的药材性状鉴别方法。
-
6
3.按化学成分分类
根据生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或主要成分 的类别来分类: ●含黄酮类成分的生药 ●含生物碱类成分的生药 ●含蒽苷类成分的生药 ●含挥发油类成分的生药
-
7
-
8
---便于学习、掌握具有相同化学成分的生 药,有利于研究其有效成分和理化分析;
植物药(vegetable drugs) 动物药(animal drugs) 矿物药(mineral drugs)
-
4
植物药再依不同的药用部位分为: ●根类、根茎类 ●茎木类、皮类 ●叶类、花类 ●果实类、种子类 ●全草类
-
5
---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外形和内部构造, 掌握各类生药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 定方法;
11.功效
12.附注
-
17
二、 生药的拉丁名
生药的拉丁名:国际上通用的名称,具 有国际意义,便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研究。
生药的拉丁名由两部分组成:
原植物属名
生药名 原植物种名 +药用部位的名 (第二格) 原植物属种名 (第一格)
-
18
第一格 药用部位:
根 Radix
根茎 Rhizoma
茎 Caulis
根据生药的原植(动)物在分类学上的亲 缘关系,按门、纲、目、科、属和种分类 排列。
---便于学习和研究同科同属生药在形态、性状、 组织构造、化学成分与功效等方面的共同点, 比较其特异性,揭示其规律性;
---有利于寻找具有类似成分、功效的植(动)物, 扩大生药资源。
-
3
2.按天然属性及药用部分分类
可分为
甜瓜蒂、常山、胆矾
-
13
---便于学习、掌握和研究具有相同药 理作用或功效的生药;
---有利于与临床用药结合,也可以与 活性成分研究相结合。
-
14
5.其他分类法
《神农本草经》-毒性和用药目的:上中下三品。
《本草经集注》-自然属性:玉石、草、木、果 菜、米食、有名未用6类。每类又分上中下三
品。
《本草纲目》-十六部:水、火、土、石、草、
厚朴、陈皮、青皮、枳壳、枳实、川楝子、木香、乌药、香附、郁金、延胡索、 薤白
川芎、丹参、红花、桃仁、乳香、没药、三棱、益母草、川牛膝、穿山甲、五灵 子、鸡血藤、王不留行
凉血止血药:白茅根、侧柏叶、槐花、小蓟、大蓟
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血余炭、藕节
12
收敛止血药:仙鹤草、白芨、棕榈炭
功效
化痰止咳平喘药 温化寒痰药 清化热痰药 止咳平喘药
-
11
功效
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辛凉解表药
泻下药 攻下药 润下药 峻下药
祛风湿药
芳香化湿药 利尿渗湿药
温理祛寒药
清热药 理气药
清热泻火药 清热解毒药 清热燥湿药 清热凉血药
理血药 活血化淤
止血药
生药的中药功效分类表
药物举例
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白芷、细辛、羌活、蒿本 薄荷、菊花、柴胡、葛根、升麻、蝉蜕、牛蒡子、桑叶、蔓荆子 大黄、芒硝 火麻仁、郁李仁、蜂蜜 甘遂、芫花、大蓟、牵牛子 独活、威灵仙、乌鞘蛇、秦艽、五加皮、桑枝、木瓜
第一章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
1
第一节 生药的分类
生药品种繁多,《中华本草》记载8980种, 其中常用的有500种,为便于学习、研究和使 用,须对其进行分门别类,加以叙述。
※ 自然分类系统分类
※ 按天然属性及药用部分分类
※ 按化学成分分类
※ 按功效及药理作用分类
※ 其他分类法
-
2
1. 按自然分类系统分类
枝 Ramulus
木材 Lignum 树皮 Cortex
叶 Folium
花 Flos
花粉 Pollen
果实 Fructus
种子 Semen 全草 Herba
树脂 Resina 分泌物Venenum
-
19
1.原植物的属名或种名:
原植(动)物的属名(第二格)
如:黄芩 Scutellariae Radix (原植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有利于研究有效成分与疗效的关系,以 及含同类成分的生药与科属之间的关系。
-
9
4.按功效及药理作用分类
根据生药的药理作用或中药功效来分类。 按现代药理作用分为: ●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生药 ●作用于循环系统的生药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生药
-
10
按中药功效分为: ●解表药:麻黄、桂枝、防风 ●清热药:石膏、知母、黄芩、黄连 ●祛风湿药:独活、防己、威灵仙 ●温里祛寒药:附子、干姜 ●泻下药:大黄、番泻叶
原植(动)物的种名(第二格) 如:颠茄 Belladonnae Harba
补益药
补血药 补气药 补阴药
补阳药
镇痉安神药 镇痉药 安神药
开窍药 消导药 驱虫药 收敛药 外用药 涌吐药
药物举例
半夏、天南星、白芥子、旋覆花、白附子 瓜篓、贝母、竹茹、桔梗、天竺黄、前胡、胖大海、浮海石 杏仁、苏子、白部、紫苑、款冬花、桑白皮、葶苈子、地龙
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紫河车 人参、甘草、党参、黄芪、山药、白术 北沙参、麦冬、枸杞子、龟甲、鳖甲、山茱萸、女贞子、桑寄生、石斛、百合、 西洋参、黄精 肉苁蓉、淫阳藿、鹿茸、杜仲、续断、补骨脂、菟丝子、巴戟天、锁阳、沙苑子、 蛤蚧、狗脊、冬虫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