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第八版教学文稿

合集下载

内科学二-内科学教学大纲(第八版)

内科学二-内科学教学大纲(第八版)

《内科学》教学大纲(INTERNAL MEDICINE)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17110042 课程总学时178(理论总学时98/实践总学时80)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4 学分 8.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眼视光、影像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理论授课与临床见习,使学生比较系统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内科常见的危重病症的抢救知识与技能,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范围广,专业多,它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许多医学基础和临床学科有密切关系。

内科学的教学对于培养有科学创新精神的优秀临床医学生具有普遍性意义。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内科学(第8版)葛均波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参考书实用内科学(第14版)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 23rd Edition Goldman等主编美国Saunders 公司2007年Davids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Medicine 20th edition Nicholas等主编Churchill Livingstone Elsevier 2006年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考核采用闭卷笔试。

建立了完备的试题库,理论考试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适当。

主观题分名词解释和问答题两种,注重内科学临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选择题由试题库筛选,以临床病例分析为主,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见习带教内容以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为主。

指导学生复习理论知识,以病例为中心,选择典型的病人,演示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的查体、问诊、收集临床资料、诊断治疗等,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

第八版内科学大题总结教学文案

第八版内科学大题总结教学文案

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②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③上述症状可经平喘药物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

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

⑤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有下列三项中至少一项阳性:a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b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c昼夜PEF变异率≥20﹪。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呼衰的分类:①Ⅰ型呼衰,动脉血氧分压〈60mmHg ,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或正常。

主要见于肺换气障碍②Ⅱ型呼衰,动脉血氧分压〈60mmHg ,二氧化碳分压〉50mmHg。

系肺通气不足所致。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阻的主要客观指标,对COPD诊断、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预防及治疗反应等有重要意义①吸入支气管舒张药后FEV1/FVC〈70%(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80%pre(预计)可确定为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②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量(RV)增高,肺活量(VC)减低,表明肺过度充气,有参考价值③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及DLco与肺泡通气量(VA)比值(DLco/VA)下降,该项指标供诊断参考COPD稳定期治疗:1教育和劝导患者戒烟2支气管舒张药3祛痰药4长期家庭氧疗(LTOT)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1确定急性加重期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最多见的急性加重原因是细菌或病毒感染2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门诊或住院治疗3支气管舒张药4控制性吸氧5抗生素6糖皮质激素肺心病并发症:1肺性脑病;2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3、消化道出血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5休克6心律失常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1控制感染2氧疗3控制心力衰竭:1)利尿药;2)正性肌力药;3)血管扩张药4控制心律失常5抗凝治疗6加强护理工作呼衰的治疗原则:1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任何类型的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常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治疗措施2氧疗:纠正缺氧3增加通气量,改善CO2潴留:1)呼吸兴奋剂;2)机械通气4抗感染:敏感抗生素5并发症的处理:急用强镇静药,特别是抑制呼吸药(肺性脑病)6营养支持: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7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1)呼酸:加强通气;2)呼酸+代酸:适当用碱性溶液纠正代酸8预防心衰的常见诱因:1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2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是器质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也是诱发心衰最重要的因素3血容量增加4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5治疗不当6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心功能分级(心衰的分级):I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II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III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IV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

内科学第八版-

内科学第八版-

第一节成人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先天性心血管病(congenit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s)是指心脏及大血管在胎儿期发育异常引起的、在出生时病变即已存在的疾病,简称先心病。

先天性心血管病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先天性缺陷,其发生率约占全部活产婴儿的0.6%〜1.4%。

在我国,先天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为 0.7%〜0.8%。

据估计,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天性心血管病患儿约12〜15万。

先天性心血管病种类很多,所造成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差别悬殊。

本章仅对常见的可自然存活至成人的先天性心血管病作简要介绍。

成人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见表3-7-1。

表3-7-1成人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一、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最常见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占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女性多于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 :1. 5〜3,且有家族遗传倾向。

【病理解剖】|房间隔缺损一般分为原发孔缺损(primum atrial septal defect)和继发孔缺损(secundum atrial septal defect),前者实际上属于部分心内膜垫缺损,常同时合并二尖瓣和三尖瓣发育不良;后者| 为单纯房间隔缺损,又分为中央型缺损、下腔型缺损、上腔型缺损和混合型缺损,以中央型缺损丨最多见,也可有多个缺损同时存在。

【病理生理】房间隔缺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分流量的多少。

由于左房压力高于右房,所以丨形成左向右的分流。

分流量的多少除取决于缺损口大小,还与左、右心室的顺应性和体、肺循环丨的相对阻力有关,影响左心室顺应性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可增加左向右分流的幅度。

持丨续的肺血流量增加导致肺淤血,使右心容量负荷增加,肺血管顺应性下降,从功能性肺动脉高压| 发展为器质性肺动脉高压,右心系统压力随之持续增高直至超过左心系统的压力,使原来的左丨濟释一yj wt i J i JJ ii y i l:au, i: uII 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_ 向右分流逆转为右向左分流而出现青紫。

内科学第八版

内科学第八版

内科学第八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第一节成人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先天性心血管病(congenit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s)是指心脏及大血管在胎儿期发育异常引起的、在出生时病变即已存在的疾病,简称先心病。

先天性心血管病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先天性缺陷,其发生率约占全部活产婴儿的%%。

在我国,先天性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为 %%。

据估计,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天性心血管病患儿约12?15万。

先天性心血管病种类很多,所造成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差别悬殊。

本章仅对常见的可自然存活至成人的先天性心血管病作简要介绍。

成人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见表3-7-1。

表3-7-1成人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病心房房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心室室间隔缺损左向右分流瓣膜二叶主动脉瓣无分流肺动脉瓣狭窄■分流三尖瓣下移无分流血管动?眷管未闭左向右分流主动脉缩窄无分流主动脉窦动脉瘤窦瘤破裂多发生左向右分流复杂法洛四联症右向左分流一、房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最常见的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占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20%30%,女性多于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 :1. 5?3,且有家族遗传倾向。

【病理解剖】|房间隔缺损一般分为原发孔缺损(primum atrial septal defect)和继发孔缺损(secundum atrial septal defect),前者实际上属于部分心内膜垫缺损,常同时合并二尖瓣和三尖瓣发育不良;后者| 为单纯房间隔缺损,又分为中央型缺损、下腔型缺损、上腔型缺损和混合型缺损,以中央型缺损丨最多见,也可有多个缺损同时存在。

【病理生理】房间隔缺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分流量的多少。

由于左房压力高于右房,所以丨形成左向右的分流。

分流量的多少除取决于缺损口大小,还与左、右心室的顺应性和体、肺循环丨的相对阻力有关,影响左心室顺应性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可增加左向右分流的幅度。

内科学:肺炎(中文-本科生-第八版)教学教材

内科学:肺炎(中文-本科生-第八版)教学教材

实验室检查
WBC : (核左移,伴中毒颗粒) 严重病例: WBC(-) or
痰培养 血培养: 常为阴性
X线检查
片状渗出或实变影,伴或不伴空洞形 成
双肺多发球形病灶,伴空洞形成 液气囊腔 易变性(CSS、COP)
诊断
易患因素 症状 WBC 胸部X线表现 痰培养
病毒 酗酒 疲劳
充血期 红肝样变期 灰肝样变期 消散期
临床表现
症状: 寒战, 高热 细菌侵袭 咳嗽, 咳痰(铁锈色) 分泌增加 胸痛 胸膜受累 呼吸困难 V/Q 比值失调 腹痛 膈肌上部胸膜受累
临床表现
体征: 视诊:Biblioteka 口唇单纯疱疹呼吸动度 触诊: 触觉语颤 叩诊: 浊音 听诊: 支气管呼吸音,
湿罗音
肺炎概述
CAP临床诊断依据:
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 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发热 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中性粒
细胞核左移 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
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一项加第5项,除外非感染性疾病可作出诊断
症状 体征 血白细胞增加 胸部X线表现
鉴别诊断
肺结核 肺癌 急性肺脓肿(早期阶段) 肺栓塞 非感染性肺部浸润: 肺间质纤维化, 肺不张
治疗
抗生素:青霉素 青霉素 (+): 氟喹诺酮类 (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严重或耐药: 头孢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支持疗法:
卧床休息, 氧疗, 补液, 止咳:干咳
HAP
入院48h后 老年,有基础疾病,术后 免疫功能缺陷 G-杆菌 吸入口咽部的分泌物 慢性 不典型 小叶性 不敏感 差

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

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

理论部分第一篇内科学绪论(自学)目标要求了解: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内科学的范围、内容、学习方法和发展,内科疾病的诊断与进展。

自学内容内科学的范围、内容、进展,内科疾病的诊断,学习内科学的要求和方法。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自学)目标要求了解:呼吸系统疾病流行病学、防治及研究进展.自学内容1、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及死亡情况2、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3、呼吸系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诊断(常见症状体征及常用实验室检查)、防治展望。

第二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自学)第一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第二节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标要求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分级、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及治疗。

了解:本病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病理、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及预防。

教学内容1、概念2、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3、病理及病理生理4、临床表现(1)症状:慢性咳嗽、咳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体征:肺气肿征.(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CT,血气分析及其他。

5、诊断根据高危因素、病史、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综合分析确定,分5级。

6、鉴别诊断同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的鉴别。

7、并发症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8、防治稳定期治疗,急性发作期治疗,治疗指南。

第四章支气管哮喘目标要求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了解:本病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预后及预防。

教学内容1、概念2、病因及发病机制免疫学机制、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神经机制。

3、临床表现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咳嗽,胸部过度充气,广泛哮鸣音、呼气音延长。

4、实验室和其他检查痰液检查,呼吸功能检查,血气分析,胸部X线,特异性变应原的测定。

完整版_第八版内科冠心病课件讲课教案

完整版_第八版内科冠心病课件讲课教案
功能失调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所致) ,S2逆分裂 或出现交替脉。
包头市第八医院
六、辅助检查
㈠ 实验室检查 ❖血生化 ❖心肌标志物 ㈡ 心脏X线检查 ❖无异常或可见心影增大,肺淤血征等。
一过性缺血缺氧
心绞痛(AP)
持续性缺血缺氧
心肌梗死
包头市第八医院
心肌耗氧
❖ 决定心肌耗氧量的主要因素:心率、心肌收 缩力、心室壁张力
❖ 心肌氧耗=心率×收缩压 ❖ 心肌从血中提取65%-75%的氧
——氧需求增加时,就只能依靠冠状动 脉血流量的增加
包头市第八医院
心肌供氧
❖ 心肌供氧量取决于冠状动脉血流量和血液携 氧能力
病理生理
❖ 患者在心绞痛发作之前,常有血压增高、 心率增快、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压增高 的变化,反映心脏和肺的顺应性降低。
❖ 发作时可有左心室收缩力降低、心排血量 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增高,左室壁收缩不 协调。
包头市第八医院
五、临床表现
㈠ 症状(symptoms) 1.部位(position) 典型的心绞痛部位是在胸骨后或左前胸, 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咽部、颌部 、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及左手指侧,也可以 放射至其他部位,心绞痛还可以发生在胸部以 外如上腹部、咽部、颈部等。每次心绞痛发作 部位往往是相似的。
包头市第八医院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综合防治措施 1.防发病:即一级预防,控制多种危险因素,预防 或减少发病; 2.防事件:预防AMI和心脑血管事件 3.防后果:绿色通道以挽救心肌与生命 4.防复发:二级预防,ABCDE预防对策 5.防治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和脑中风
包头市第八医院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概述
包头市第八医院

第八版内科学教案

第八版内科学教案

第八版内科学教案一、课程背景本教案是针对第八版内科学中的泌尿系统章节,重点讲解狼疮性肾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内容。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见于年轻女性,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狼疮性肾炎的基本知识和诊疗原则,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狼疮性肾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技能目标:掌握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患者的关爱和同情心,提高医疗团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与病程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原则与方法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PPT和示意图,详细讲解狼疮性肾炎的基本知识和诊疗原则。

2.病例分析:选取真实的病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加深对疾病的理解和实际应用。

3.讨论互动:设置讨论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并积极参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研究。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引起学生对狼疮性肾炎的兴趣。

2.知识传授:讲解狼疮性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3.病例分析:选取一例狼疮性肾炎的病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提供诊断和治疗方案。

4.讨论互动:根据病例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5.知识总结:总结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强调团队合作和患者关怀的重要性。

6.图片展示:展示相关疾病的照片和示意图,加深学生对疾病的印象和理解。

7.教学反馈: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六、教学评估1.口头提问:针对课堂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病例分析:通过学生对狼疮性肾炎病例的分析,评估其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3.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环节的表现,评估其批判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PPT:包括狼疮性肾炎的基本知识和相关图片。

2.病例材料:真实且典型的病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学第八版
内科学第七版各病定义背诵
一、呼吸系统疾病
1、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有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
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2、肺脓肿:是肺组织坏死形成的脓腔。

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

胸部X
线显示一个或多发的含气液平的空洞,如多个直径小于2cm的空洞则称为坏死性肺炎。

3、支气管扩张症: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大多继发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
后,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症、致使支气管壁结构破坏,引起支气管异常和持久性扩张。

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

4、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咳
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

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病、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炎、食管反流综合症的疾患)。

5、慢性非阻塞性疾病(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
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6、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
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7、肺栓塞(PE):是肺血栓栓塞症的一种类型。

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
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包括PTE、脂肪栓塞综合症、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

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

通常所指的PE即指PTE。

8、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
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

9、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
疾病,通常亦成为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PLD)。

表现为渐进性劳力性气促、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降低、低氧血症和影像学上的双肺弥漫性病变。

病程多缓慢进展,逐渐丧失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最终发展为弥漫性肺纤维化和蜂窝肺,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10、胸腔积液:胸膜腔是位于肺和胸壁之间的一个潜在的腔隙。

任何因素使胸膜腔内液
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即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水)。

11、气胸:胸膜腔是不含气体的密闭的潜在性腔隙。

当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
时,称为气胸。

12、原发性支气管癌:简称肺癌,为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

13、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
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性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明确诊断有赖于动脉血气分析: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出量降低等因素,可诊为呼吸衰竭。

二、循环系统疾病
1、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
的一组综合征。

由于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损,心排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和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水肿。

2、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其发生原理,区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3、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

4、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
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

5、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
因素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

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
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7、心脏瓣膜病:是由于炎症、黏液样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创
伤等原因引起的单个或多个瓣膜结构(包括瓣叶、瓣环、腱索或乳头肌)的功能或结构异常,导致瓣口狭窄及(或)关闭不全。

心室和主、肺动脉根部严重扩张也可产生相应房室瓣和半月瓣的相对性关闭不全。

8、感染性心内膜炎(IE):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

赘生物为大
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

9、心肌病:是指伴有心肌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

10、心肌炎:指心肌本身的炎症病变,有局灶性和弥漫性,也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
性,总的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11、急性心包炎:为心包脏层和壁层的急性炎症,可由细菌、病毒、肿瘤、自身免疫、
物理、化学等因素引起。

12、缩窄性心包炎:是指心脏被致密厚实的纤维化或钙化心包所包围,使心室舒张期充
盈受限而产生一系列循环障碍的病征。

三、消化系统疾病
1、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
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附近的组织损害。

2、胃炎:指的是任何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

3、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
疡(DU),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

溃疡的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不同于糜烂。

4、肠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

5、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

6、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
病。

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

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

7、克罗恩病(C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胃肠道慢性炎症肉芽肿性疾病。

病变多
位于末端回肠和临近结肠,但从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

临床上以腹痛、腹泻、体重下降、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等全身表现以及关节、皮肤、眼、口腔黏膜等肠外损害。

8、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经排
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9、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

病理上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
假小叶形成为特征。

临床上,起病隐匿,病程发展缓慢,晚期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常出现多种并发症。

10、原发性肝癌: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11、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
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

四、泌尿系统疾病
1、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

其特点为急性起病,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

2、急进型肾小球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症、肾功能急剧恶化、多在早期出现少尿性急
性肾衰竭为临床特征,病理类型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一组疾病。

3、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
现,起病方式各不相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

4、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既往国内称为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系指无水肿、高血
压及肾功能损害,而仅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或(和)蛋白尿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5、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是:○1尿蛋白大于3.5g/d;○2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3水
肿;○4血脂升高。

其中○1○2两项为诊断所必须。

6、尿路感染:简称尿感,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感染性
疾病。

多见于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

7、急性肾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几小时至几周)突然下降而出
现的氮质废物滞留和尿量减少综合征。

ARF主要表现为氮质废物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升高,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全身各系统并发症。

常伴有少尿(<400ml/d),但也可以无少尿表现。

8、慢性肾脏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肾脏损伤病史>3个月),包
括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不明原因的GFR下降(GFR<60ml/min)超过三个月。

五、血液系统疾病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