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姆斯基主要理论

合集下载

【语言哲学】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语言哲学】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乔姆斯基(1928——)生于美国的费城。

美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

他的父亲是研究希伯来语的学者。

乔姆斯基曾在滨州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自1951年到1955年在哈佛大学进行研究工作;从1955年起在麻省理工学院现代语言系任教,同时在电子学研究实验室兼职。

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是语言学,语言哲学和逻辑等。

乔姆斯基把语言研究和数学,现代数理逻辑结合起来,提出了新的语言理论,即转换生成语法,形成了一个语言学的新派别,即转换生成语法学派。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语法结构》(1957),《语言理论的当前问题》(1964),《语法理论面面观》(1965),《笛卡尔派语言学》(1966),《语言与精神》(1968),《美国权力与新官僚》(1969),《知识问题与自由》(1971),《生成语法的语义学研究》(1972),《语言理论的逻辑结构》(1975),《语言论》(1975),《规则与表达》(1980)。

乔姆斯基研究的不是一般语言现象,即语言的运用,而是语言能力。

他的转换生成语法就是关于语言能力的语法,这种语法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被理想化了的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语言知识”。

他认为语言理论的主要任务是向人们提供选择语法时要依据的标准。

生成语法就是这样的语法理论,它的中心思想是:某一语言的语法应该生成所有的句子。

他认为语言能力是说某种语言的人对这种语言的内在认识,而语言运用则是它具体使用语言的行动。

在一般情况下,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并不是符合的,语言运用并非语言能力的直接反映。

乔姆斯基说,他的语言理论与索绪尔的语言理论有一定联系,索绪尔是区别语言与言语的关系,而他是区别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的关系。

但是他认为必须否定索绪尔的下述观点:语言是意义和声音的网络。

他认为语言能力是一种创造过程,他特别强调了语言的创造性。

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承认经验在人类掌握语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但他认为经验不能单独起作用。

经验只具有激发天赋语言能力的功能。

论述乔姆斯基的语言获得理论

论述乔姆斯基的语言获得理论

试述乔姆斯基的语言获得理论乔姆斯基的语言获得理论即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乔姆斯基把语言的内在能力放在重要地位,认为人类的生物禀赋本身含有一个确定的人们可能获得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的原则系统,而经验只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对这些原则起到完善或者强化的作用,人类先天就具有学习语言的内部结构,叫做普遍语法,即语言获得装置。

它在后天语言经验是作用下,转化成为使用某一具体语言的能力和关于这一语言的知识(即该语言的具体语法)。

儿童在出生时就具有学习语言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可以适用于任何语言。

乔姆斯基把语法体系分为句法、语义、语音三个部分。

在这一体系中,句法部分是语法的生成部分,具有生成无限多的句子的创造能力,至于语音部分和语义部分是语法的解释部分。

在该理论中,乔姆斯基发现:(1)儿童掌握母语异常迅速,及其完善。

(2)尽管语言环境不同,但儿童掌握语音尤其是句法结构的次序是相同的,时间也是一致的。

(3)尽管各种句子的形式不一样,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的普通语法基本形式(语法结构)。

(4)儿童生来就具有发现或分析语言程序从而获得语言的能力。

(5)语言具有创造性。

儿童在开始有语言的时候,就能按照一种可以理解的方式来和成人交流语法关系,这正是儿童普遍语言能力的表现。

生成转换语法理论一方面承认儿童普遍的语言能力,同时也承认一些复杂的语法规则是将普遍加以结合和限制的结果,这些规则的获得要在儿童与成人交往中得以实现。

乔姆斯基儿童语言是内在的生物机制决定,注重了语言发生过程中生物学因素,但是没有注意普遍语法的建构过程,语言的发展既要有内源因素又要有外源因素,他没有把语言获得置身于认知过程所从属的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作用,而是求之于“固定的先天内核”。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对语言学和心理学的成就和影响是重大和深远的。

乔姆斯基主要语言学观点

乔姆斯基主要语言学观点

乔姆斯基主要语言学观点一、语言本质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一种本质上的人类能力,是自然选择机制的结果,用于解决交际中的问题。

他认为语言是人类神经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语言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他反对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语言行为不能通过刺激-反应的模仿学习来解释,因为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过程需要复杂的认知和推理机制。

二、语言结构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结构是由语法规则和词汇组成的。

语法规则包括词法、句法和语义三个部分,用于生成合乎语法的句子。

他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认为语言知识本质上是一种规则系统,这些规则可以生成无限合乎语法的句子。

词汇是语法规则操作的对象,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三、语言生成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的生成过程是由语法规则和词汇的组合来实现的。

语法规则可以生成无限合乎语法的句子,而词汇的加入则使这些句子具有实际意义。

他提出了短语结构规则和转换规则,认为这些规则可以生成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

他还提出了语言的递归性质,认为通过有限数量的规则可以在无限的语境中构建句子。

四、语言习得乔姆斯基认为,语言的习得是人类天生的一种能力,不需要通过模仿和强化来学习。

他认为儿童天生具有一种语言的初始状态,称为“普遍语法”。

在语言环境中接触到语言材料后,普遍语法与具体语言的语法相互作用,逐渐调整和修改普遍语法,最终形成特定语言的语法知识。

他还认为,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会犯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能够改正错误并最终习得正确的语法。

五、语言与思维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帮助人们表达和交流思想;另一方面,语言也塑造了思维方式,对人们的认知和推理方式产生影响。

他强调语言的逻辑结构和语义关系在人类思维中的重要性。

他指出语言具有概念化、推理化和论证化的特性,对人类的认知和思维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他还强调了语言的理性和逻辑性在人类思维中的重要地位。

乔姆斯基——精选推荐

乔姆斯基——精选推荐

乔姆斯基Noam Chomsky●⼀、简介●⼆、学术理论背景●三、天赋假设和经验触发论●四、⽣成语法的发展1.古典理论2.标准理论3.扩展的标准理论4.管辖与约束理论5.最简⽅案五、⼩结⼀、简介●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1928年12⽉7⽇⽣于宾⼣法尼亚州费城的⼀个犹太⼈家庭,⽗亲是研究希伯来语的学者。

乔姆斯基于1951年完成硕⼠论⽂《希伯来语语法》,获得硕⼠学位。

1951年⾄1955年,他在哈佛⼤学以学术协会会员的⾝份从事语⾔学研究⼯作,写出《语⾔理论的逻辑结构》,回到⼤学后取得博⼠学位。

1957年,乔姆斯基把⾃⼰的博⼠论⽂缩写成《句法结构》,在荷兰出版。

此后,他的语⾔学思想开始在语⾔学界、⼼理学界、哲学界引起重视。

不久,他便被⿇省理⼯学院聘为语⾔学教授。

●他的主要著作有:《句法理论若⼲问题》(1966),《笛卡⼉语⾔学》(1966),《语⾔与思维》(1968),《对语⾔的思考》(1975),《规则与表达》(1980),《⽀配与制约讲稿》(1981),《语⾔知识》(1986),这些著作使他的⽣成语法不断发展。

英国当代语⾔学家莱茵斯称“不论乔姆斯基的语法理论正确与否,它⽆疑是当前最有⽣命⼒、最有影响的语法理论。

任何不想落后于语⾔学发展形势的语⾔学家都不敢忽视的理论建树。

”●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Linguistic Theory (1955/1975)●Syntactic Structures (1957)●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 (1965)●Cartesian Linguistics (1966)●The Sound Pattern of English (1968)●Language and Mind (1968/1972/2006)●Reflections on Language (1975)●Rules and Representations (1980)●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 (1981)●Knowledge of Language (1986)●Barriers (1986)●Language and Problems of Knowledge (1988)●Language and Thought (1993)●The Minimalist Program (1995)●New Horizons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Mind (2000)●On Nature and Language (2002)乔姆斯基与⽣成语法●乔姆斯基作为美国结构主义语法的反动,50年代他在《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s)⼀书中所阐述的关于转换⽣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向在美国⽣根的描写主义语⾔学发起了全⾯的挑战,被⼈称为“乔姆斯基⾰命”(Chomskyan revolution),使语⾔学的研究发⽣突破性进展。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是指乔姆斯基在语言学领域提出的一种语法理论。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内在的、先天的、规则化的系统,而语言的生成能力是指人们能够根据这些内在的规则创造出无限的新句子。

这种生成语法认为语言的结构是递归的,也就是说一个简单的结构可以被更复杂的形式化结构无限重复使用,从而生成无限的新句子。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其中最著名的阶段是转换生成语法阶段。

在这个阶段,乔姆斯基提出了语言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概念,并认为语言的生成过程是从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的转换过程。

他还提出了语言的递归性,认为语言的语法规则是递归的,一个简单的结构可以被无限重复使用来生成无限的新句子。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对语言学和语言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强调语言的内在规则和生成能力,挑战了传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观点,并引发了语言学界的革命。

同时,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也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乔姆斯基(Noam

乔姆斯基(Noam

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语⾔习得理论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1928--),美国语⾔学家,转换-⽣成语法的创始⼈。

1928年12⽉7⽇出⽣于美国宾⼣法尼亚州的费城。

1947年,在哈⾥斯的影响下他开始研究语⾔学。

1951年在宾⼣法尼亚⼤学完成硕⼠论⽂《现代希伯莱语语素⾳位学》,1955年⼜在该校完成博⼠论⽂《转换分析》,获得博⼠学位。

从1955年秋天开始,他⼀直在⿇省理⼯学院⼯作,曾任该校语⾔学与哲学系主任,并任该校认知科学研究中⼼主任,为语⾔学界培养了⼀批有素养的学者。

 1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 乔姆斯基在《语⾔与⼼智》⼀书中提出了“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的概念,以后简称为(UG)。

他假设⼉童⼀落⽣⼤脑⾥就存在⼀种独特的语⾔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Device),以后简称LAD。

这种机制使得⼉童从周围听到有限的句⼦却能说出⽆限的句⼦。

他还提出⼀个语⾔习得的公式:最初的语⾔资料→LAD→语⾔能⼒。

乔姆斯基认为⼉童头脑中的LAD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语⾔普遍特征,即普遍语法(UG)和⼀套评价系统。

⼉童听到外来语⾔后启动普遍语法,并在普遍语法的指导和控制下,在外来语⾔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假设——演绎的⽅法,在头脑中逐步形成有关母语的、系统的语法知识。

UG存在于⼈的⼤脑中,帮助⼈类习得语⾔,是⼈与⽣俱来的语⾔初始状态。

UG以第⼀语⾔习得速度快、知识准确、具有创造⼒等为依据研究第⼀语⾔。

乔姆斯基关于UG的假设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孩⼦⼀⽣下来,⽤不了3-5年,不⽤接受系统的教育便已掌握了⾃⼰母语的主要特点。

UG是所有⼈类语⾔都遵循的⼀些共同原则和规则,但是如果语⾔知识仅仅是这些原则的话,那全世界的⼈就应该说同⼀种语⾔,但事实并⾮如此。

为了更合理的解释这⼀现象,就要应⽤到上⾯提到的评价系统。

也就是UG学说中的“原则和参数理论”(Principle and parameters in syntacticaltheory)。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据《圣经·旧约》上说,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

他们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巴比伦市定居,日子越过越好,决定修建一座可以通到天上去的高塔—巴比伦塔。

上帝大怒,决定让人世间的语言发生混乱,使人们互相言语不通。

这样就无法合作修建高塔.然而,人类在上帝面前从来就不是温顺的羔羊,他们总是在努力进行着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他们有的直接学习某种外语,有的对人类语言普遍规律进行探索,有的企图建立统一的世界语.从某种意上讲,这些有识之士都可以称作是再造巴比伦通天塔的工程师。

而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创始人乔姆斯基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一、乔姆斯基其人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1928-- ),美国语言学家,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

1928年12月7日出生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费城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一位研究希伯来语的学者。

1947年,在哈里斯的影响下他开始研究语言学。

1951年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完成硕士论文《现代希伯莱语语素音位学》,1955年又在该校完成博士论文《转换分析》,获得博士学位。

从1955年秋天开始,他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曾任该校语言学与哲学系主任,并任该校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为语言学界培养了一批有素养的学者。

乔姆斯基是一位富有探索精神的语言学家。

最初,他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希伯莱语,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转而探索新的方法,逐步建立起转换-生成语法,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就是这一新方法的标志。

这种分析方法风靡全世界,冲垮了结构语言学的支配地位,因而被人们称为"乔姆斯基革命"。

后来他又不断丰富和发展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和方法,相继发表了《句法理论要略》、《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支配和约束论集》等重要著作,对世界语言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生成语言学理论发展阶段关于乔姆斯基理论发展的阶段,有三阶段四阶段五阶段等说法,为了方便讲述,我们采取三个阶段的说法。

乔姆斯基:语言·心智·大脑

乔姆斯基:语言·心智·大脑
姆 斯 基 的立 场 则 完 全 相 反 , 他 认 为 语 言 学 是 心 理 学 ,最 终 是 生 理 学 的 一 部 分 。这 意 味 着 语 言 学 理
论 必 须 反 映 语 言 的 心 理 、 生 理 特 性 ,也 就 是 “ 心 理 现 实 性 ( p s y c h o 1 o g i c a 1 r e a l i t y ) ” 。按 照 乔姆 斯 基 的观 点 ,对
哲 学 之 上 的 一种 混 合 哲 学 , 心 理 学 基 础 是 心 智 主 义 。而 认 脑 相 提 并 论 的 原 因 。 “ 乔 姆 斯 基 认 为 ,对 语 言 、 心 智 的 研
知 语 言 学 的 哲 学 基 础 是 体 验 哲 学 ,心 理 学 基 础 是 基 于涉 身 究 是 在 抽 象 的 水 平 上 对 大 脑 特 性 的 研 究 , 但 不 等 同 于 对 神 经 验的心智 主义和建构 论。认知语言 学反对把语 言视为 自 经 网 络 的研 究 。 乔 姆 斯 基 追 求 的 是 统 一 : 把 对 语 言 、 心 智
1 9 9 3 年 他 出 版 了代 表 作 《 语 言 论 》 。这 本 书 是 以行 为 主义
1 . 人 们可 以 自发 地判 断哪 些 句子是合乎 语法 而且有 意
的刺激一 反 应 的模 式 为 理 论 依 据 的 。 他 认 为 ,语 言 学 理 论 义 的 ,这种 能 力的 获得 始 于婴 儿 。
语 言 的观 点 ,1 9 6 8 年 他 出版 了 《 语 言 与 心 智 》 ,7 0 年 代 后 刚 , 2 0 0 6 :8 )。 这就 从根 本 上 使 生 成 语 言学 区别 于其 他 任
期 许 多 学 者 逐 步 接 受 了他 的这 一 观 点 ,认 为语 言 存 在 于 人 何 传 统 的语 言 学 研 究 。 们 的 头 脑 里 ,应 该 从 认 知 视 角 加 以研 究 。他 们 认 为 当前 语 言 研 究 的一 个 总 趋 势 是 认 知研 究 , 即认 为 语 言 是 心 智 ( 认 知 ) 的现 象 。 ( 王 寅 ,2 0 0 7 :8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理论
乔姆斯基认为语法主要包括基础和转换两个部分,基础部分生成深层结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得到表层结构,语义部分属于深层结构,它为深层结构作出
语义解释。

语音部分属于表层结构并为表层结构作出语音解释。

1.转换生成语法: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由形式语法学家乔姆斯基提出。

他认为仅仅描写语法形式是不够的,而要探索隐藏在语法行为背后的人
类普遍的“语法能力”,这种语言能力通过一套“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的
转换规则,从而把意义和形式结合起来,把静态描写提高到动态描写。

2。

美国认知语言学家乔姆斯基(A·N·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人具有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和语言能力。


类使用语言不是靠机械模仿和记忆,而是不断理解、掌握语言规则、举
一反三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过程。

找到一个图,发不上来,用流程画给你看下
语法→转换部分→表层结构→语音部分→句子的语音表现
|基础部分→深层结构(指向转换部分)→语义部分→句子的语义表现
简单的说,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研究的是人类为什么会说话以及如何了解
新的句子。

上图是一个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框图。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
家只需要制定上图中突出显示的四个部分的规则。

上图也是转换-生成语
法的理论内容的示意图:语法主要包括基础和转换两个部分,基础部分
生成深层结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得到表层结构,语义部分属于深层结
构,它为深层结构作出语义解释。

语音部分属于表层结构并为表层结构
作出语音解释。

2.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所研究的不是语言现象,也不是人们的语言运用,而是人们的语言能力。

依据乔姆斯基,小孩子获得语言知识是
一种构造理论的行为,他绝不是单凭经验学会了语言。

语言需要模仿,
模仿是语言的基础,但是语言不仅仅是模仿,而且主要不是模仿,主要
是创造新的言语,这就是语言的创造性。

乔姆斯基认为,这种创造和生
成新的语言的能力是人的天赋能力,是内在的机能。

人都有一本天赋的
词典,具有分辨语词变化的能力。

说话人通过一系列结构规则可以生成
这种语言的句子的深层结构,即在每个句子表达出来以前就在大脑中存
在的概念结构。

形成了这种句子的深层结构之后,他头脑中已经有了一
个正确的句子。

在乔姆斯基看来,人们在说话之前他的头脑中存在着一
个深层的语言结构或是思维能力,而且会形成一个内在的正确的句子。

3.
乔姆斯基提出的转换-生成语法很大地冲击了当时以布龙菲尔德为代表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先天机制,他
认为不仅应该研究语言行为,而且应该研究语言能力,转换-生成语法就是关于语言能力的理论。

他认为布龙菲尔德等人的理论只是研究了语言
行为,不能说明语言能力。

语言理论应该解释人类天生的语言能力,他
认为自己的学说是理性主义的,而布龙菲尔德的学说则是经验主义的。

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及其追随者试图从符号的表面结构中鉴别意义的尝试,颠覆了曾在动物行为学家中非常流行的信念——能通过在符号和物体之间建立零碎的联系而获得语言。

他认为语言是整体,要么完全有要么完全没有,我们在演化过程中已经具备获得语言所需的类别,这些类别控制我们话语的“深层结构”,不管我们学习的具体语言是什么。

句子的形成是由于把深层结构转变成为表面顺序的“转换生成语法”不断的操作的结果。

我们所有人都能理解数不清的句子,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的语言能力。

语言技能从根本上说是创造性的,我们理解的无穷尽也标志着我们想表达的意思的无穷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