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姆斯基理论(德)

合集下载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据《圣经·旧约》上说,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

他们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巴比伦市定居,日子越过越好,决定修建一座可以通到天上去的高塔—巴比伦塔。

上帝大怒,决定让人世间的语言发生混乱,使人们互相言语不通。

这样就无法合作修建高塔.然而,人类在上帝面前从来就不是温顺的羔羊,他们总是在努力进行着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他们有的直接学习某种外语,有的对人类语言普遍规律进行探索,有的企图建立统一的世界语.从某种意上讲,这些有识之士都可以称作是再造巴比伦通天塔的工程师。

而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创始人乔姆斯基无疑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一、乔姆斯基其人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1928-- ),美国语言学家,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

1928年12月7日出生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费城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一位研究希伯来语的学者。

1947年,在哈里斯的影响下他开始研究语言学。

1951年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完成硕士论文《现代希伯莱语语素音位学》,1955年又在该校完成博士论文《转换分析》,获得博士学位。

从1955年秋天开始,他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曾任该校语言学与哲学系主任,并任该校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为语言学界培养了一批有素养的学者。

乔姆斯基是一位富有探索精神的语言学家。

最初,他用结构主义的方法研究希伯莱语,后来发现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转而探索新的方法,逐步建立起转换-生成语法,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就是这一新方法的标志。

这种分析方法风靡全世界,冲垮了结构语言学的支配地位,因而被人们称为"乔姆斯基革命"。

后来他又不断丰富和发展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和方法,相继发表了《句法理论要略》、《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支配和约束论集》等重要著作,对世界语言学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生成语言学理论发展阶段关于乔姆斯基理论发展的阶段,有三阶段四阶段五阶段等说法,为了方便讲述,我们采取三个阶段的说法。

论述乔姆斯基的语言获得理论

论述乔姆斯基的语言获得理论

试述乔姆斯基的语言获得理论乔姆斯基的语言获得理论即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乔姆斯基把语言的内在能力放在重要地位,认为人类的生物禀赋本身含有一个确定的人们可能获得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的原则系统,而经验只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对这些原则起到完善或者强化的作用,人类先天就具有学习语言的内部结构,叫做普遍语法,即语言获得装置。

它在后天语言经验是作用下,转化成为使用某一具体语言的能力和关于这一语言的知识(即该语言的具体语法)。

儿童在出生时就具有学习语言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可以适用于任何语言。

乔姆斯基把语法体系分为句法、语义、语音三个部分。

在这一体系中,句法部分是语法的生成部分,具有生成无限多的句子的创造能力,至于语音部分和语义部分是语法的解释部分。

在该理论中,乔姆斯基发现:(1)儿童掌握母语异常迅速,及其完善。

(2)尽管语言环境不同,但儿童掌握语音尤其是句法结构的次序是相同的,时间也是一致的。

(3)尽管各种句子的形式不一样,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的普通语法基本形式(语法结构)。

(4)儿童生来就具有发现或分析语言程序从而获得语言的能力。

(5)语言具有创造性。

儿童在开始有语言的时候,就能按照一种可以理解的方式来和成人交流语法关系,这正是儿童普遍语言能力的表现。

生成转换语法理论一方面承认儿童普遍的语言能力,同时也承认一些复杂的语法规则是将普遍加以结合和限制的结果,这些规则的获得要在儿童与成人交往中得以实现。

乔姆斯基儿童语言是内在的生物机制决定,注重了语言发生过程中生物学因素,但是没有注意普遍语法的建构过程,语言的发展既要有内源因素又要有外源因素,他没有把语言获得置身于认知过程所从属的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作用,而是求之于“固定的先天内核”。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对语言学和心理学的成就和影响是重大和深远的。

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理论研究

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理论研究

ywjsxxk@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理论研究天津职业大学安维彧分析哲学是当前西方主流哲学的一种,其方法论和基本理论均以经验主义为主。

语言哲学是分析哲学的分支,作为现代哲学分析方法,与现代逻辑有密切的联系。

本文就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理论进行分析探究,总结其对我国语言哲学研究的启示意义。

一、起源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理论与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的语言哲学思想有很大的渊源。

19世纪初,洪堡特首先提出“语言内部形式”的概念,主要指语言的语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系统等内容。

洪堡特认为语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系统藏于语言内部,是某种语言之所以独特的原因。

一个人的思维体现在语言中,语言是思想的手段,研究语言内部形式就是研究语言的整体,能够洞悉其特殊统觉与语言外部形式的关联,从而探索出语言内在的客观规律,这个规律包括语言词源的进化过程。

这种语言观影响了乔姆斯基在“转换生成语法”方面的主张,乔姆斯基对洪堡特的语义哲学思想进行继承、发扬,并在此基础上借鉴了皮尔士猜测本能和溯因逻辑等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从而提出“天赋说”假设,即人天生就有语言天赋。

除了继承前人的语言哲学理论,乔姆斯基还建立了自己的语言哲学理论,从而对社会上各种新政治和新思想的产生根源进行了有效的解释。

二、思想内涵现代逻辑重视语言逻辑句法,将分析研究的出发点定为语义分析,将语言从语形到语义都进行分析。

后来的分析哲学对语言结构进行研究,研究出了“语言的哲学转向”,即通过对语言基础问题的分析进行深入的哲学研讨。

语言由自然语言转向理想语言,最终诞生了分析哲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语言又由理想语言转向自然语言,从而诞生了语言哲学。

分析哲学在发展过程中由经验主义转为唯理主义,这是非常重要的转折,转折的标志就是乔姆斯基倡导的“转换生成语法”。

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天赋说”让人清楚地认识到语言的天赋特质。

人只有拥有表达自由,其语言能力以及其他先天认知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语言教学要提供符合人性发展的理想环境,保障个体的自主性。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三大观点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三大观点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三大观点乔姆斯基的语言学观点:语言能力是说某种语言的人对这种语言的内在认识,而语言运用则是它具体使用语言的行动;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并不是符合的,语言运用并非语言能力的直接反映。

一、乔姆斯基的语言学观念乔姆斯基在研究语言中发现,有许多现象是结构主义语法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所解释不了的。

例如,一个儿童一般在五六岁时就可以掌握母语;这个年龄的儿童的智力还很不发达,学习其他知识(如数学、物理)还相当困难,而学习语言却这样容易。

这种现象,用“白板说”或“刺激—反应”论都解释不通。

在这一点上,“刺激—反应”或“模仿—记忆”等观点也不能自圆其说。

不仅如此,儿童所知的有些东西,似乎不可能是教会的。

比如在He lost his pen和He lost his way中的his的区别,在He told her to leave the party和He promised her to leave the party中,由于两个谓语动词的不同,使to leave的施动者也改变了。

况且,儿童听到的话语并不都是标准的,相当一部分是不标准、不合乎语法的、被简化了的话语(如中国妈妈们说的“吃甜甜”“吃果果”)。

但儿童最后学到的是标准的语言。

这显然不是靠简单模仿得来的。

儿童在五六年之内所接触的话语毕竟是有限的,然而,儿童能说出的句子却是无限的。

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亦称“转换语法理论”、“生成语法理论”。

是指一种新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20世纪50-60年代创立。

用符号化和演绎方法描写自然语言生成语法的理论体系。

主要内容有:语言基本上不是习得的,而是天赋的。

儿童天生具有一种加工语言符号的大脑内在机制,随着儿童的发展,这种内在机制在一定的条件下被激发,儿童即能自然获得语言。

语言是一种结构,设想人有一种天生的“语言获得装置”,称LAD。

深层结构,指短语或句中的基本语法关系和语义,决定句子的内涵与意义,属语法的基础部分和语言能力。

论述乔姆斯基的生成语言学理论

论述乔姆斯基的生成语言学理论

论述乔姆斯基的生成语言学理论1 转换生成语法的产生与发展美国语言学家Chomsky20世纪50年代末创立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迄今已有近60年历史。

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句法学派,它取代了结构主义在欧美语法界的主导地位,并渗透到语言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各个分支,具有巨大的理论影响力。

它被语言学家粗略归结为五个阶段。

(1)20世纪50年代末至1965年,以《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发表为代表的古典理论阶段。

在这一理论下Chomsky 认为语义学是独立于语法学之外的,此时的生成语言学致力于语类规则的探讨,主要由短语结构规则和转换规则构成。

(2)1965年至1970年,以《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Aspect of the Theory of Syntax)为代表的标准理论阶段。

认为语法分析可以纳入语义,但转换规则只改变句子结构,不改变意义。

由于考虑了语义成分,生成语法在语义敏感性方面要更具优势。

(3)1970年到1980年,以《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Deep structure of the surface structure and semantic interpretation)为标志的扩充式标准理论阶段。

在此时期,他认为表层结构也起一定作用,对上一阶段所提的理论进行了修改与完善。

(4)1980年前后到1992年,以《管辖与约束讲演集》(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The Piss Lectures)为标志的修正的扩充式标准理论阶段。

在此阶段,Chomsky把语义解释放到了表层结构中,提出了若干相应理论,如格理论,约束理论,控制理论等。

但导致语法体系异常繁冗。

(5)1992年至今,以《语言理论的最简方案》(A Minimalist Program of Linguistic Theory)为标志。

生成语法理论进入了第五阶段—最简理论阶段。

儿童的言语发展 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

儿童的言语发展 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

一、转换生成说
乔姆斯基认为,儿童在掌握母语过程中,习得是语法系统, 句子的深层结构在早期口语发展中是最重要的。
二、语言习得装置的作用
语言获得过程是从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换的过程, 实现这种转换的工具就是语言习得装置LAD。
二、语言习得装置的作用
儿童自发完成的过程

输入的本民 族语言素材
提出语法假设
逐个和具体的语言素材 结构加以匹配和检验
接受符合的假设 修改不符合的假设 重新建立新的假设
三、乔姆斯基理论的意义
乔姆斯基的先天语言能力说让人们关注儿童言语习得过程中 先天的、生物因素的重要性。
人工野孩 吉妮
语言习得有其特殊时期,这种特殊可能 是与这个时期中语言发展所依赖的特定生物 基础有关。
四、对乔姆斯基理论的评价
1: 语言习得装置究竟
位于哪里?
1
2: LAD究竟是怎样实现
2
转换过程的?
目前儿童语言发展理论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理论!
儿童发展
第七章 儿童的言语发展 乔姆斯基的先天语言能力说 周舟
提纲
1 2 3 4
转换生成说 语言习得装置的作用 乔姆斯基理论的意义 对乔姆斯基理论的评价
一、转换生成说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说强调先天过程和生物机制,主张言语的习得是一种本 能和自然的过程;
所有儿童从一生下来就具有“语言习得装置”(即LAD),不同文化下的 婴儿都是凭借“语言习得装置”获得最初的母语系统。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整理]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整理]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无论是分析哲学还是欧洲大陆哲学,都重视研究语言,这是当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语言不能脱离世界,语言只有表现世界才有它正真的存在。

当代美国语言大师乔姆斯基首创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正是这种转换生成语法在语言中挑起了一场革命。

它标志着西方语言学的研究,尤其是美国的语言学界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即乔姆斯基时期。

一、乔姆斯基“革命”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所研究的不是语言现象,也不是人们的语言运用,而是人们的语言能力,这种做法是对当时美国占统治地位的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否定。

转换生成语法的创立,被认为是语言学中的一场革命,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很快成为现代语言学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理论。

凡是希望跟上语言学当前发展的语言学专家,都重视乔氏理论.一批富有朝气的年轻人,在乔姆斯基周围,形成了转换生成语法学派。

这些学派由于基础理论与方法的新颖,而被公认为是与逻辑实证主义、日常语言学派相并列的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又一个重要派别。

不仅如此,这场“乔姆斯基革命”还很快波及到语言学以外的许多学科,对于哲学、心理学、逻辑学、人工智能、通讯工程等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因为人们认识到,人类与其他种类动物的明显区别,与其说是某种思维功能或智力,不如说是语言能力。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正是为了探究人的语言能力。

目的是为了对人类语言的某些最显著的特征做出数学般的精确描写。

二、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框架。

转换生成语法单纯从形式的角度来描写语法结构,在研究中采用数学和逻辑学的符号和公式等形式化的手段来研究语法。

乔姆斯基在语法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是演绎法和内省法,其理论目标就是通过描述和分析语言结构和语言现象对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作出充分解释,找出普遍语法,并进而探查人类所特有的内在语言习得机制,解释语言的生成和语言的创造性等问题。

本文仅谈及GB模型和MP模型。

GB模型是标志乔姆斯基理论成熟的模型,这个模型中他区分了语音形式PF(Phonetic Form)和逻辑形式MP(Logic Form),它们分别是同人脑主司发音的声音系统和思维认知系统的接口,叫语言模型的外模块性。

乔姆斯基主要理论

乔姆斯基主要理论

主要理论乔姆斯基认为语法主要包括基础和转换两个部分,基础部分生成深层结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得到表层结构,语义部分属于深层结构,它为深层结构作出语义解释。

语音部分属于表层结构并为表层结构作出语音解释。

1.转换生成语法: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由形式语法学家乔姆斯基提出。

他认为仅仅描写语法形式是不够的,而要探索隐藏在语法行为背后的人类普遍的“语法能力”,这种语言能力通过一套“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的转换规则,从而把意义和形式结合起来,把静态描写提高到动态描写。

2。

美国认知语言学家乔姆斯基(A·N·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人具有天生的语言习得机制和语言能力。

人类使用语言不是靠机械模仿和记忆,而是不断理解、掌握语言规则、举一反三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过程。

找到一个图,发不上来,用流程画给你看下语法→转换部分→表层结构→语音部分→句子的语音表现|基础部分→深层结构(指向转换部分)→语义部分→句子的语义表现简单的说,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研究的是人类为什么会说话以及如何了解新的句子。

上图是一个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框图。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家只需要制定上图中突出显示的四个部分的规则。

上图也是转换-生成语法的理论内容的示意图:语法主要包括基础和转换两个部分,基础部分生成深层结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得到表层结构,语义部分属于深层结构,它为深层结构作出语义解释。

语音部分属于表层结构并为表层结构作出语音解释。

2.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所研究的不是语言现象,也不是人们的语言运用,而是人们的语言能力。

依据乔姆斯基,小孩子获得语言知识是一种构造理论的行为,他绝不是单凭经验学会了语言。

语言需要模仿,模仿是语言的基础,但是语言不仅仅是模仿,而且主要不是模仿,主要是创造新的言语,这就是语言的创造性。

乔姆斯基认为,这种创造和生成新的语言的能力是人的天赋能力,是内在的机能。

人都有一本天赋的词典,具有分辨语词变化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第二、清晰性 Explizität S → NP + VP VP → V + NP NP → NP Det. + N 结构公式的左边只能出现一个符号 Symbol,不能有两个, 否则就不清晰,违背了这第二条规则。
第三、完全彻底性 Gründlichkeit / Totalität 要把所有东西都包括进去,不能有遗漏。
• 乔姆斯基提出的TG-语法将语言学研究向前 推进了一大步。 TG-语法含三套规则: • Phransenstrukturregel 短语结构规则 • Transformationsregel 转换规则 • Morphophonemiksregel 形态音位规则 • 短语结构规则是以结构主义的 Konstituentenanalyse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也就是生成语法中一套句子的重写规则。
• 生成一个句子的全部语符列都用上之后, 得到的就是终端语符列,用终端语符可以 生成下列句子: • • • • • • Der Junge liebt das Maedchen. 这小伙子爱上了这个女孩。 Der Mann hilft der Frau. 这个男的在帮这个女的。 Das Kind spielt den Ball. 这个小孩子踢球。 等等。
• 第四个阶段 • 到1977年,乔发表了《关于形式和解释的 论文集》(Essays über Form und Interpretation), 称为“修正的,扩展的标准理论”,形成 了转换生成语法的第四个阶段。
• 比如“同形异构”现象,主动句,被动句 的关系等等。 • 1. Das Fliegen des Flugzeugs ist gefaehrlich. • 飞机的飞行很危险。 • 驾驶飞机很危险。 • 上面的成分有两种结构关系:动宾,主谓, 不论用线性方法还是直接成分分析法,都 表达不出这种结构关系,使得语言学家们 不得不另找出路。
• • • • • • • • •
这套形式化的规则往往是这样开头的: Satz → Norminalphrase + Verbalphrase VP → Verb + NP NP → Determinator + Nomen Satz(句子) ↓ ↓ [Norminalphrase + Verbalphrase] ← Unmittelbare Konstituenten NP + V + PN ↓ ↓ ↓ ↓ Determinator + Nomen + V + Determinator + Nomen (=terminale Synbole终端语符列)
• •

• • •
第五、形式化 Formalität, 尽量避免用文字,而是用符号构成公式, 来实现这套规则的的简单性,清晰性。 从着五项规则中可以看出,这里使用了 三种方法: 一种是合并法, 一种是重复循环方法, 再就是生成句子时的演绎方法。一个一 个公式往下演绎,从开首语符到终端语 符。
• 乔氏的Transformationsregel,是用转换规 则来描写更为复杂的表达结构,这是一种 将更为复杂的结构描写成基本结构的转换 式。 • 转换规则也可以称为将句子的深层结构转 换成表层结构的一套规则,也就是生成转 换语法中将一种语法模式变成另一种语法 模式的一整套程序规则。 • 这套规则可以将一类句子变成另一类句子, 可增减句中的成分,改变成分的秩序,用 一个成分代替另一个成分。
语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第三讲 乔姆斯基语言理论中的 “解释”与“理解”问题
• 第一个阶段 • 1957—1965。以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 (Syntactic structures)一书为代表。 • 第二个阶段 • 1965年乔姆斯基出了第二本书《Aspekte der Syntaxtheorie》。 • 第三个阶段 • 1972年出版《Tiefstruktur, Oberstruktur und semantische Interpretation》《深层结 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语言学通常 称之为“扩展的标准理论” (erweiterte Standardtheorie)

• • • • • •
乔氏理论短语规则的特征是什么?
第一、简单性 Simplizität Er arbeitet. A----B 规则, 他干活。 Er arbeitet (fleißig). A----BC 规则, 他干活(勤奋)。 可简化为 A---B (C),括号里表示为可任 选的,或可有可无的。

•Hale Waihona Puke 第五、可循环性 Zirkulation (递归或 重复出现) 有了这一条,就可以生成无数的句子, 这种语法的属性将终端语符 S 作为任选 成分引导进入扩展规则中,用来生成无 限多的句子,因而也就允许无数次的应 用前面重复使用过的规则,简化程式如 下:
• S NP + VP • VP V + NP • NP Det. + Nom + (S) (S) NP + VP • VP V + NP • VP Det. + Nom +(S) • 带括号的(S)可以嵌入Nomimalphrase (NP) 之中,表达后面所带的从句。用 这条规则来实现这一套短语结构规则的生 成性 Generativität。
• 举例: • Der kleine Peter ißt einen großen Apfel. • 小彼得吃一个大苹果。 • 转换描写: • Peter ißt Apfel • Peter ist klein. • Apfel ist groß. 彼得吃苹果。 彼得小。 苹果大。
• Er bittet mich eine zwaistündige Vorlesung zu halten. • 他请我做一个两小时的报告。 • • • • 转换描写: Er bittet mich. 他请我。 Ich halte Vorlesung. 我做报告。 Die Vorlesung ist zweistündig. (dauert zweistündig)。报告为两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