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概论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教案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章节、专题首页)(章节、专题分页)授课时间第 1 次课(章节、专题分页)授课时间第 2 、3 次课(章节、专题分页)授课时间第 4 次课(章节、专题分页)授课时间第 5 次课(章节、专题分页)授课时间第 6 次课(章节、专题分页)授课时间第7、8 次课(章节、专题分页)授课时间第9、10 次课(章节、专题分页)授课时间第11、12 次课授课时间第13 、14 次课授课时间第15、16、17 次课中国古代音乐史教案第一讲授课内容:上编中国古代音乐(远古——公元1840年)第一章中国上古音乐(远古、夏、商、周、春秋、战国,远古——公元前255年)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音乐的起源和先秦乐律学教学目的:学习本节应了解我国音乐的起源,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掌握先秦乐律学的成就;对中国古代十二律应熟悉。

重点、难点:三份损益法、十二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教学过程:1音乐的起源首先是劳动的进行、语言的出现和人类大脑的发达,奠定了音乐产生的基础和条件,同时也赋予了音乐的表现内容。

劳动中有节奏的呼声,这是原始音乐发端的最初萌芽。

音乐与舞蹈还可以说是人类语言的一种延伸;某些劳动工具的发现和部分生活用具对乐器的出现也给我们的祖先以某些启发,甚至可以说某些劳动工具本身就是乐器的前身。

原始艺术的特点:音乐、舞蹈、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中国古代文献称之为“乐舞”;2音乐起源的几种说法:①异性求爱说②语言扬抑说③摹仿自然说④信号说⑤巫术起源说2先秦乐律学关于音阶和十二音这样一套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后世文献一般认为“商以前但有五音”,至周代始有“七音”。

若根据传说,大概到了周代末年,我国就已经有了七声音阶和十二律了。

《国语•周语》中记载了公元前六世纪时,周景王(公元前544年——公元前522年在位)向伶洲鸠问乐的故事,可以向我们揭示中国音阶发展的历史线索。

3 三分损益法是齐桓公时的相——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地员篇》中提出的乐律学理论,这是中国最早的律学理论。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

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

也就是说,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做中国的民族音乐。

【传统音乐】是一个小于民族音乐的概念。

所谓传统音乐,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传统音乐又可以分为(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几个类别。

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

【我国民间音乐类别】我国民间音乐主要分为五大类别: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

汉族民歌的体裁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大类。

【中国乐系】特点:1.乐音的带腔性。

2.音调具有五声性。

3.均分律动的非功能性和大量应用非均分律动。

4.织体的单声性。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

它以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臻完美。

【朝鲜族民歌特点】(1)音阶、调式——以五声音阶为主,主要调式为平调和界面调。

(2)节奏、节拍——朝鲜语的重音安排往往形成前长后短或前短后长的节奏形式,这与朝鲜音乐的三拍子倾向有明显关系。

朝鲜族民歌中最常用的拍子是6/8﹑3/4、12/8、9/8等。

(3)旋法——引向主音的下行二度级进和四度音程跳进,以及环绕调式中心音的纵向螺旋式升降,是朝鲜族民歌曲调进行的突出特点。

【维吾尔族民歌特点】(1)音阶——有五声、六声、七声及包含中立音的多种音阶形式。

南疆以七声音阶及其变体为主,东疆以五声音阶及其变体为主,北疆则五声、七声及其变体皆较常见。

(2)调式——采用中国音乐体系的维吾尔族民歌多用宫调式,徵调式,商调式次之:采用欧洲音乐体系的维吾尔族民歌以自然小调为主;采用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维吾尔族民歌调式多样。

民族民间音乐 第一讲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概述

民族民间音乐 第一讲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概述

第一讲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概述一、传统音乐的概念我国音乐包括以下几种概念: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专业创作音乐等。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

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

也就是说,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作中国的民族音乐。

传统音乐,是一个小于民族音乐的概念。

所谓传统音乐,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我们常常把清代以前即已形成的音乐划归为传统音乐。

二、传统音乐的分类:1、宫廷音乐:包括宫廷雅乐和宫廷燕乐。

雅乐用于祭祀及朝会典礼等场合,通常为显示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尊严,受厚古薄今观念支配,多沿用古乐或攀拟古乐,肃穆端庄而缺少活力。

燕乐用于宫廷中宴会时供统治者娱乐欣赏,主要取材于民间音乐和其他国家的音乐,经过挑选和加工改造,从内容到形式都要符合为统治者歌功颂德的需要。

2、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和词调音乐等。

古琴音乐:我们都知道,古琴是我国古代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乐器。

孔子、司马相如、嵇康等历史文化名人,都以擅弹古琴著称。

古琴音乐最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文人的音乐美学观念,从“载弹载咏、爰得我娱”的音乐功能观,到“中正平和”、“静、远、淡、逸”的音乐审美观,以及“通乎杳渺,出有入无”的物我两忘的音乐至美境界。

词调音乐:比如南宋词人姜夔(白石道人)的歌曲、文人念诵诗词、古文时的吟诵歌调等,都属于词调音乐。

吟诵音乐:吟诵音乐是文人用读唱方式诵读诗、文言文所形成的音乐门类。

3、宗教音乐:在我国主要是佛教与道教的音乐。

佛教音乐:是佛教寺院在各种法事活动、节日庆典中所使用的音乐。

佛教在印度创立时期就已使用音乐,伴随着佛教向亚洲各地的流传,佛教音乐吸收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成分,形成了不同的风格。

我国的佛教音乐,既含有中国民族音调,又含有印度和西域少数民族音调。

道教音乐:道教音乐是在道教的斋醮和其他活动中配合使用的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中国民族音乐概论

曲艺音乐:又叫说唱,是用来讲唱历史,传说,故事及文学作品作品的艺术体裁,是音乐,文学和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其音乐以叙述的功能为主,兼有抒情的功能。

按照艺术风格,汉族的曲艺种类分评话,鼓曲,快板,相声;说唱音乐部分根据主奏器乐、历史渊源、音乐风格及特点,归纳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琴书。

宋元时期,曲艺艺术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曲艺音乐的特点:1在唱词与曲调方面,说与唱相结合,形成口语化的说唱风格。

(以唱中有说说中有唱、半说半唱、数唱、数板等多种方式紧密结合在一起)。

2在表演形式方面,表演形式分为:单口唱(峡北说书、浙江道情)、对口唱(河南坠子)、帮唱、拆唱(广东粤曲)、群唱、走唱(二人转)。

3在唱腔结构方面,分为板式变化体,曲牌连套体、单曲体和主插体四种类型结构。

板式变化体以上下句结构为基础,采用板式变化的手段来组织唱腔结构。

它具有对比鲜明而丰富的节奏、板眼速度和腔调的变化,能够表现比较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和情感变化。

曲牌连套体有多种不同的唱腔组成。

单曲体的唱段由一个基本曲调无限变化反复构成。

主插体是在板式变化的基础上,加用其他腔调形成。

4在调性结构方面,大多数作品为单一调式或同宫系统转调,也有移宫犯调现象。

5在伴奏乐器方面数量一般较少,多数为弦乐器与节奏性乐器,而且由演唱者自己掌握。

曲艺音乐的类型:1鼓词类,俗称大鼓,主要流行在我国北方。

如西河大鼓,京韵大鼓。

大鼓以演唱者自击鼓极为特点。

其他伴奏乐器还有三弦,四胡。

琵琶等。

2弹词类,是明清时期流行的说唱形式,原在我国南北方都有,后主要流行在江苏,浙江一带。

如苏州弹词。

伴奏以琵琶,三弦多弹拨乐器为主,有演唱者兼操。

其音乐曲调性很强,擅长表现长篇故事,也有抒情的“开篇”小段。

3道情类,又叫渔鼓道情,源于唐代。

后流布于南方的道情多成为说唱曲种,流布与北方的道情则多发展为戏曲形式。

曲种有湖北渔鼓,河南坠子等。

伴奏乐器主要是渔鼓和简板。

唱腔大多比较简单,吟诵性强。

民族音乐概论

民族音乐概论

戏曲音乐重点:掌握戏曲音乐的定义和戏曲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难点:把握和戏曲的历史发展脉络西皮腔与二簧腔各自的音乐特点。

一、戏曲音乐的定义:戏曲是我国传统的舞台戏剧艺术,是以剧本为主体以表演为中心,融歌舞剧为一炉,包括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艺术。

以演故事为主体,以代言为主要文学结构。

戏曲音乐由歌唱和器乐伴奏两部分组成。

二、戏曲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全国戏曲计有十二大声腔系统,三百个以上的剧种。

明代有弋阳、昆山腔、海盐腔、余姚腔等四大声腔,清代则正式形成了我国戏曲艺术如下十二大声腔系统:1、高腔(弋阳腔)系统2、昆曲系统3、梆子腔系统4、皮黄腔系统5、打锣腔系统6、梁山调系统7、调子腔系统8、滩簧调系统9、鼓腔系统10、弦索腔系统11、歌舞腔系统12、古南曲系统。

三、戏曲的历史发展脉络:原始社会(歌舞)→先秦(乐舞)→汉魏(百戏)→隋唐(参军戏)→宋金(说唱)→元明(杂剧)→清(戏曲)简要讲述戏曲音乐的定义及其历史发展脉络?曲牌体戏曲声腔重点:掌握高腔的特点。

难点:把握昆曲的特点。

板腔体戏曲声腔重点:掌握梆子腔的定义。

难点:把握梆子腔的代表性剧种了解戏曲声腔中梆子腔的定义、音乐特点与代表性剧种。

一、梆子腔概述:1、联曲体:它是把许多首乐曲按照一定的宫调类别和排列次序组织起来,变成整套的乐曲,通过曲牌的更迭来实现旋律的变化,属于多曲体结构形式。

2、板腔体:它是以一首乐曲为基础,运用各种节拍形式(即板式),将这首乐曲作种种不同的变奏发展,属于单曲体结构形式。

一、梆子腔1、概述梆子腔是是陕西、甘肃一带的民歌和民间小戏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形成最早、最典型的板腔体结构形式。

因伴奏打击乐器是梆子而得名。

梆子腔起源于陕西,陕西古属秦地,因此,梆子腔也称为“秦腔”。

二、皮簧腔重点:掌握皮黄腔的定义。

难点:把握皮黄腔的代表性剧种。

了解皮黄腔的定义、音乐特点和代表性剧种。

简要讲述皮黄腔的定义、音乐特点及其代表性剧种?一、概述“皮簧腔”就是“西皮”和“二簧”两种腔调的合称,兴起于湖北、安徽一带。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地方音乐少数民族囊玛(藏族)囊玛是西藏古城拉萨独有的种格调个高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囊玛的音乐多为在堆谐音乐素材的基础上吸取汉族的民间音乐而形成的,其舞蹈的一些基本动作也是从堆谐中吸取来的,囊玛歌曲的内容除少量涉及宗教方面外,大多为歌颂家乡,赞美爱情和表现生活,抨击时弊,讽刺统治者的昏庸无能等等。

长鼓舞(朝鲜)长鼓是一种朝鲜民族民间乐器,同时也是长鼓舞的舞蹈道具,长鼓舞多为女子独舞或双人舞,舞者边击鼓边起舞,以丰富的舞蹈,语汇与高低不同,花样繁多的鼓点相配合,构成长鼓舞的风韵,长鼓舞的伴奏乐器有唢呐,笛子,圆鼓等长调(蒙古)蒙古族民歌的主要体裁有狩猎歌、牧歌、赞歌等。

从音乐特点和风格上,蒙古族民歌又可概括为长调和短调两类。

长调的曲调悠长,节奏自由,同甘共苦篇幅较长大,带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牧歌、赞歌属于长调范畴。

长调民歌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代表,它不仅篇幅长大,而且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在持续的长音上常有类似于马头琴演奏式的颤动和装饰。

有的长调还具有史诗般雄浑的气魄和历史沧桑感。

堆谐(西藏)是西藏西部地区的歌舞(堆)-地名.指雅鲁藏布江流域,从日喀则以西至整个阿里地区.(谐)-为藏语,有歌唱之意.堆谐:是在藏族地区古老的民间歌舞.[果谐](圆圈歌舞之意)和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的,原是堆地人民丰收是敬神的歌舞.后由流浪艺人带入拉萨等地,逐渐演变为脚下敲击节奏的踢踏舞形式并出现了职业艺人.十二木卡姆(维吾尔族)背维吾尔族的一种歌舞形式,木卡姆意为“大曲”,是一种含歌曲、歌舞和器乐曲的综合性套曲,在维语里,木卡姆有时也指“散板”。

十二木卡姆指主要流行于新疆南部喀什等地的木卡姆,其音乐结构在木卡姆中最为典型,共十二套,歌曲约170首,器乐曲约70多首。

江南丝竹(浙江、苏南、上海)江南丝竹一般是指流行于浙江、苏南、上海一带的丝竹音乐。

以“江南丝竹”的乐队组合为代表,常用乐器有笛、笙、箫、二胡、琵琶、扬琴等,在音乐演奏中大多注重音量适中、音乐柔和、乐器圆润,讲究“柔、细、轻”的音乐特点,特别强调合奏的柔润音响与精神细腻演奏风格的有机结合,使江南丝竹音乐更加好地表现愉快、欢乐的情绪(柔:指乐队合奏音响柔润的特点;细:指演奏精致、细腻的特点;轻:指乐曲侧重于表现轻快、愉悦的情趣)。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1.玩调是云南省( )佤族民间的风习性多声部舞歌。

A、西盟县B、景洪县C、澜沧县D、沧源县答案: D2.十二木卡姆是由琼拉克曼、达斯坦、( )三部分组成的大型歌舞套曲。

A、麦西热普B、赛乃姆C、且比亚特D、巴亚特答案: A3.花鼓调《凤阳花鼓》,又称为( )。

A、《花鼓歌》B、《花灯》C、《花鼓灯》D、《凤阳歌》答案: D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民间音乐?A、民间歌曲B、宫廷音乐C、民间歌舞D、说唱音乐答案: B5.乐舞类音乐是指舞蹈与谁的结合?A、歌唱B、器乐C、体育D、风俗答案: B6.梆子腔的主要伴奏乐器是:( )A、高胡B、椰胡C、京胡D、板胡答案: D7.一般用“节奏的律动性”来形容哪一类民间歌曲?A、京剧B、劳动号子C、山歌D、小调答案: B8.春秋战国时期,墨家主张的音乐观念是?A、礼乐B、天籁之音C、非乐D、道法自然答案: C9.《十面埋伏》是:( )A、琵琶大曲B、琵琶文曲C、琵琶舞曲D、琵琶小曲答案: C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调的是?A、茉莉花调B、花儿C、摇篮曲D、对花调答案: B11.在小调类民歌中,哪个种类的艺术形式发展得最为规范和成熟:( )A、谣曲B、时调C、吟唱调D、嬉游歌答案: B12.《二泉映月》是一首什么乐器演奏的经典曲目?A、琵琶B、笛子C、阮D、二胡答案: D13.我国戏曲的四大声腔不包含以下哪个选项?A、弋阳腔B、昆腔C、梆子腔D、高腔答案: A二、多选题1.以下哪些属于我国民间音乐的概念范畴A、花儿B、小调C、歌曲《天路》D、昆曲《牡丹亭》答案: A B D2.文人音乐主要是指哪一类音乐?A、文人自度曲B、宴乐C、古琴音乐D、朝会乐答案: A C3.我国鼓书类说唱音乐主要包括以下哪两种?A、四川清音B、单弦牌子曲C、苏州弹词D、京韵大鼓答案: C D4.下面哪个观点属于孔子的音乐思想?A、移风易俗,莫善于乐B、礼乐C、大音希声D、声无哀乐答案: A B5.蒙古族中最具有特色的有以下哪些音乐?A、长调B、呼麦C、冬不拉弹唱D、十二木卡姆小调答案: A B6.传统音乐包括以下哪几个类型?A、民间音乐B、宫廷音乐C、文人音乐D、宗教音乐答案: A B C D7.以下哪些属于小调的艺术特点?A、音乐性格细腻B、节奏规整C、旋法多跳进D、曲式结构庞大答案: A B C8.宫廷音乐是指下面哪一种音乐形态?A、祭祀乐B、宴乐C、朝会乐D、国风答案: A B C9.民间歌曲包括以下哪三项?A、苏州弹词B、号子C、山歌D、小调答案: B C D10.根据乐器演奏方法,我国独奏乐器大概可分为以下哪几类?A、吹奏B、拉弦C、弹拨D、打击答案: A B C D三、名词解释1.燕乐答案:指燕礼之乐,天子大宴群臣和宾客,叫燕享(宴享、宴飨)。

传统音乐概论

传统音乐概论

传统音乐概论传统音乐概论一、民间歌曲(一)民歌: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不断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

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情感体验和音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方法。

(诗经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民间歌曲收集整理工作的光辉起点)(二)民歌的地位: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

(三)民歌与一般歌曲的区别创作方式:民歌为个体创作,一般歌曲为集体创作创作手段:民歌为口头创作,一般歌曲为书面创作流传方式:民歌为口头流传,一般歌曲为乐谱流传呈示方式:民歌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一般歌曲时代派别和创作个性本质区别:创作者和演唱者不同(四)民歌划分按体裁划分为:号子、山歌、小调按题材划分为:生活歌、爱情歌、时政歌按功能划分为:婚嫁歌、丧葬歌、酒歌1、号子1.号子又称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劳动,具有协调劳与指挥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

2.双重公用:一方面,它可以鼓舞精神,调节情绪,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另一方面,它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两者相互制约、相互排斥。

号子最常见的歌唱方式是一唱众和。

3.种类:搬运号子(哈腰挂)工程号子(打硪歌)农事号子(催咚催)船渔号子(川江船夫号子)4.号子的艺术特征:1、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2、节奏的律动性强3、音乐材料具有重复性4、领、和相结合的歌唱方式5、曲式结构简朴2、山歌1.含义山歌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往往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自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

2.山歌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和放牧山歌3.一般山歌分类及地区3.1信天游分布在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及山西中部,代表作啊《兰花花》《脚夫调》特征:曲式结构方面:上下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反复结构,上句曲调---比较开放,音区较高,跨度较大,富于激情,下句曲调---跨度不大,收拢型,旋律下行,具有叙事性、感叹性;唱词特点:上下两句为一段,上句比兴,下句具体叙事、抒情;旋法:双四度音调结构;音阶调式,五声音阶,徵、商调式;演唱方式:多用真声演唱,偶尔结合假声;润腔方面:使用涩滞和不圆润的音色,有股愁感和苍凉感;甩音一种在音调下行的过程中插以短时值的反向上行的装饰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音乐概论
一、民间歌曲
(一)民歌: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着人民群众不断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和提炼。

因此,流传至今的民歌集结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经历的人民群众集体的智慧、情感体验和音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方法。

(诗经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民间歌曲收集整理工作的光辉起点)
(二)民歌的地位:
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早形成的音乐形式,是一切音乐艺术的基础。

(三)民歌与一般歌曲的区别
创作方式:民歌为个体创作,一般歌曲为集体创作
创作手段:民歌为口头创作,一般歌曲为书面创作
流传方式:民歌为口头流传,一般歌曲为乐谱流传
呈示方式:民歌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一般歌曲时代派别和创作个性
本质区别:创作者和演唱者不同
(四)民歌划分
按体裁划分为:号子、山歌、小调
按题材划分为:生活歌、爱情歌、时政歌
按功能划分为:婚嫁歌、丧葬歌、酒歌
1、号子
1.号子
又称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劳动,具有协调劳与指挥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

2.双重公用:
一方面,它可以鼓舞精神,调节情绪,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另一方面,它也具
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两者相互制约、相互排斥。

号子最常见的歌唱方式是一唱众和。

3.种类:
搬运号子(哈腰挂)工程号子(打硪歌)
农事号子(催咚催)船渔号子(川江船夫号子)
4.号子的艺术特征:
1、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
2、节奏的律动性强
3、音乐材料具有重复性
4、领、和相结合的歌唱方式
5、曲式结构简朴
2、山歌
1.含义
山歌多在户外演唱,其曲调往往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自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

2.山歌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和放牧山歌
3.一般山歌分类及地区
3.1信天游
分布在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及山西中部,代表作啊《兰花花》《脚夫调》
特征:
曲式结构方面:上下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反复结构,上句曲调---比较开放,音区较高,跨度较大,富于激情,下句曲调---跨度不大,收拢型,旋律下行,具有叙事性、感叹性;唱词特点:上下两句为一段,上句比兴,下句具体叙事、抒情;旋法:双四度音调结构;音阶调式,五声音阶,徵、商调式;演唱方式:多用真声演唱,偶尔结合假声;润腔方面:使用涩滞和不圆润的音色,有股愁感和苍凉感;甩音一种在音调下行的过程中插以短时值的反向上行的装饰手法。

3.2山曲(酸曲)
主要流行在山西西北的河曲、保德以及陕西北部府谷和神木,主要歌唱爱情内容。

代表作《想哥哥想在心眼眼上》
特征:
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上下两句前半句曲调常相同,往往以走西口、爱情为题材,出现七八度以上的大跳。

3.3花儿
是广泛流行于我国青海、甘肃、宁夏的民歌,结构基本是上下两句体,根据反复的不同,又可分为1头尾齐,四句式,两对上下句;2两担水,折断腰。

称为以令相称,每个令是一个曲调,如河州令、白牡丹令,花儿的演唱形式分为漫、对、联、合。

3.4江浙山歌对鸟
4.山歌艺术特征
坦率直露的表现手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自由、悠长的节奏、节拍;高亢的曲调;曲式结构多为二句体和四句体。

3、小调
1. 小调
又被称为小曲、俗曲,除在农村流传外,在城镇、集市也多有传唱。

2.小调与山歌、号子的区别
流传区域上:小调除在村流传外,在城镇、集市也多有传唱;号子、山歌多流传在农村;
音乐风格上:小调为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山歌坦率直露的表现手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号子直接简朴的表现手法和坚毅粗犷的音乐性格;
创作者:小调的创作者有广泛的社会阶层直接或间接参与创作和加工,山歌小调的创作者多为在劳动中产生
演唱形式:小调有独唱、齐唱、对唱,歌唱时常有乐器伴奏;号子最常见的歌唱方式是一唱众和,山歌多为独唱、对唱
歌唱者:小调演唱不仅有一般的群众歌手,还有大量的职业和半职业的艺人,号
子和山歌多为劳动者演唱
题材:小调题材广泛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山歌多为劳动人民自己抒发感情、号子多为劳动题材
形式:小调规整匀称,旋律性强,易于留传;号子节奏的律动性强,音乐材料具有重复性;山歌自由、悠长的节奏、节拍;高亢的曲调
3.小调分类
吟唱调(儿歌、叫卖调)、谣曲(诉苦歌、情歌)、时调三类
3.1时调
孟姜女调代表《孟姜女》
又叫春调、梳妆台,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民间小曲的基本曲调,是典型的起承转合的四句体结构。

剪靛花调
鲜花调
又叫茉莉花,是清代以来十分流行的小曲,流传范围遍及我国南北地区,这个曲调的变体很多,但填入其他内容的歌词的情况却较少,大部分都在唱茉莉花原词银纽丝调无锡景调
4.小调艺术特征
小调为叙事与抒情相交融的表现方法和曲折细腻的音乐性格,
规整、均衡的节奏、节拍和曲折多样的旋法;
最常见的曲式结构是对应式和起承转合式两类;
4、少数民族民歌
1.蒙古歌曲根据体裁分为长调和短调
区别:长调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代表,反映游牧生活的牧歌体裁,它不仅有较长大的篇幅,而且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在持续的长音上常有类似于马头琴演奏式的颤动和装饰;短调民歌产生于狩猎劳动,歌曲轻快活泼、节奏感鲜明,曲调较长调短小,节奏整齐有力,音域也相对窄一些,但仍有蒙古族音乐中具有特征意义的大跳音程。

2.朝鲜族抒情谣代表曲目:道拉基、丰收歌、阿里郎
3.维吾尔族:
木卡姆,(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每一套由琼拉克曼、达斯坦、麦西热普三部分构成),四分之三音,活音
4.藏族:山歌、酒歌(祝福、祈福)
5.少数民族多声部:呼麦
二、舞蹈音乐
1、定义:
中国民间舞蹈音乐是一种相对于专业舞蹈音乐而言,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综合民歌、器乐、说唱和戏曲等民间音乐因素,与诗歌舞蹈紧密结合的传统音乐体裁形式。

2、划分:舞歌、舞乐、歌舞乐
舞歌:
采用歌唱方式来表现民间舞蹈的内容情绪,代表地区有:我国南方的采茶舞歌,安徽、浙江、江苏等地的花鼓调,我国内蒙西部、山西北部等地二人台。

舞乐:以器乐伴奏为主。

并与舞蹈相结合,安徽淮河两岸的花鼓灯(三大件:花鼓、大锣、大钹;热烈奔放、优美细腻)、秧歌、我国西南、中南部地区的芦笙舞
芦笙舞特征:
1多用于民俗节日、婚嫁、恋爱、喜庆节日,少数用于丧葬仪式;2男子舞蹈时,因双手握芦笙,上肢动作受到局限,故以腿部和脚的动作变化为主;3男子为便于吹奏舞蹈时上身多稍前倾,女子直立,上身随步伐稍稍摆动;4吹芦笙的乐手即为舞者,芦笙舞队的随芦笙乐曲的节奏而舞;5多为男子竞技性舞蹈,动作难度较大
三、说唱音乐
1、定义:
说唱音乐是讲唱故事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是一种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有语言性、即兴性、听觉艺术三个特征,分为牌子曲类(曲牌体)和鼓书类(板腔体)两种。

2、曲牌体(曲牌连缀体)
民间音乐曲式结构的基本体式之一,即以曲牌体为乐曲结构的基本形单位,将若干不同曲牌连缀成套的曲式结构。

3、板腔体(板腔变化体)
民间音乐曲式结构的基本体式之一,即在乐曲反复变奏时,不改变乐曲的板数结构,而以板式(节拍)变化为原则来发展乐曲。

4、传统音乐说唱形式
牌子类说唱音乐:山东琴书、兰州大鼓、天津时调
鼓书类说唱音乐:京韵大鼓、苏州弹词、河南坠子
5、山东琴书(1941年定名)
表演形式:坐唱,演员兼演奏乐器;与其他曲艺形式相同,以说唱为主,以表演为辅;山东琴书的演唱形式,多是三四人在一起,至少两人,一人单挑者很少,通常是打扬琴者居中,还有挎板、坠琴、筝、三弦、京胡等伴奏乐器。

常用曲牌
凤阳歌:旋律委婉,富于歌唱性,适用于抒情,也可变换速度,用于叙事。

垛子板:旋律性不强,朗诵性较强,加快节奏后可表现紧张热烈的情绪
6、京韵大鼓(传统说唱音乐代表)
形成:
京韵大鼓的前身是木板大鼓,也成怯大鼓,清末,木板大鼓随破产农民流入沧县、保定又进入天津、北京等地,天津、北京的认为以河北乡音演唱木板大鼓有怯味,就贬称为怯大鼓,清末艺人刘宝全对其进行改革,在语言方面,把河北方言改为
京音,在唱腔方面,吸收京剧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间曲调创造新腔,在表演方面,借鉴京剧表演程式,运用眼神、面部表情、抬手举足的刀枪架式,形成一套表演身段,从而形成了今天的京韵大鼓。

伴奏乐器:鼓、板、三弦、四胡、琵琶
结构:
属于板腔体,分为慢板和快板,慢板是一板三眼,速度较慢,变化较多,旋律丰富,能表达多种感情,适于抒情、叙事、介绍人物等,是京韵大鼓中占篇幅最大的板式;快板是有板无眼,速度较快,多用来表现紧张激动的情绪,突出故事高潮。

流派及代表剧目:
刘宝全刘派丑末寅初、徐母骂曹鼓界大王
白云鹏白派露泪缘、劝民国
骆玉笙骆派剑阁闻铃(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标志着骆派形成的代表作,分为评、叙、悲、悔、痛五部分)、伯牙摔琴、红梅阁,著有《骆玉笙京韵大鼓集》。

7、牌子曲类和鼓书类的区别
1.牌子曲类以唱为主,旋律性强;鼓书类在说唱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旋律性不强;
2. 牌子曲类唱词以散文为主;鼓书类以七字句、十字句为主;
3. 牌子曲类易发展成戏曲;鼓书类不易发展成戏曲;
4. 牌子曲类音乐结构属于曲牌体,鼓书类音乐结构属于板腔体;
5. 在唱腔风格上,牌子曲类偏于抒情,鼓书类偏于叙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