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鼋头渚导游词
鼋头渚导游词(3篇)

鼋头渚导游词(3篇)鼋头渚导游词(精选3篇)鼋头渚导游词篇1各位来宾:你们好!今天有幸陪同大家游览太湖,共渡美好时光,我感到很高兴。
(导游作自我介绍)有人讲,太湖的太字真有意思,因为它比大字还要多一点,太湖确实很大,仅水域面积就有2400多平方公里,在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中占了第三位。
很多人又喜欢唱《太湖美》,太湖确实很美,而且美的景点又不少。
有的来宾一定会问,那末最能代表太湖美的景点是谁呢?当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用美丽的诗句,作了明确的回答: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
请大家抬头看,那牌坊上五个潇洒的大字,就是郭老的手迹。
因此有人通俗地把它解释为:不到鼋头渚,等于没有到太湖。
这牌坊左面的山峰,叫做充山,又名南犊山。
自古名山僧占多,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萧梁时,充山的后山就建起了广福庵,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这里最早的风景开发。
到了明清时,不少文人雅士就常到这湖边游览,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还在湖边的山崖石壁上,刻上了言简意赅的摩崖石刻。
其中明末有位叫做王永积的,在他编写的《锡山景物略》中,对这里的景物作了记载:更有一巨石,直瞰湖中,如鼋头状,因呼为鼋头渚。
鼋是一种大型的海龟。
在中国古代,乌龟被看作是长寿的灵物,俗话说得好:到了乌龟头,万事不用愁。
鼋头渚因此被赋于了吉祥的含义。
,地方绅士杨翰西,用做稻谷生意赚来的20__块大洋,向朱某人购买了这里包括鼋头渚在内的60亩山地,从开始构筑别墅园林横云山庄。
杨翰西是清末举人,有相当的文化素养。
在造园时有意识地发挥真山真水的环境优势,因势布局,巧妙点缀,融情入景,恰到好处,所谓三分人意,七分天然,这别墅园林造得很是不俗。
但杨的民族气节不好,抗战时,曾担任汪伪政权的水利委员长。
抗战胜利后,横云山庄被当局接收,改为横云花园。
建国后,又把这里与附近的太湖别墅、陈园、郑园等联成一片,组成鼋头渚公园。
到了八、九十年代,公园进一步扩充,形成了游览面积达130公顷的鼋头渚风景区,包括充山隐秀、鹿顶迎晖、湖山真意、江南兰苑、十里芳径、万浪卷雪、鼋渚春涛、太湖仙岛等八大景点。
鼋头渚导游词(精选19篇)

鼋头渚导游词(精选19篇)鼋头渚篇1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前往游览的是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的鼋头渚。
它距无锡市区18公里,是无锡境内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状如神龟负重翘首而得名。
山清水秀的鼋头渚是无锡最佳游览胜地,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曾有“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赞,道出了鼋头渚令人神往的意境。
在前往鼋头渚的途中,让我先来介绍一下太湖。
【太湖概况—民间传说—成因和物产】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横贯江、浙两省,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第一是位于江西省的鄱阳湖,第二是位于湖南省的洞庭湖),湖泊面积为2428平方公里,号称“三万六千顷”,南北长68公里,湖水的最深处4.8米,平均水深约2米。
湖边的山和湖中的岛号称“72峰”,湖中51个岛屿,尤以鼋头渚、三山、洞庭东西山最为著名。
湖中遗存着大量的文物古迹,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
有关太湖的来历,民间有种说法:相传在很久以前,王母做寿,在天宫大设蟠桃宴,玉皇大帝命四大金刚送去一份寿礼,是一个大银盒,里面装有72颗特大的翡翠,外表还雕饰着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飞禽走兽,如同一只聚宝盆,令在场的各路神仙赞不绝口。
但王母设宴时没请孙悟空,于是这位齐天大圣就大闹天宫。
当他看见玉帝送的这只大银盒时,一棒打翻,银盒便从空中翻落下来,砸到地上成了一大坑,银盒立即化成了湖水。
因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字上的一横落在下面成一点,就是“太”,所以此湖取名为“太湖”。
而72颗翡翠分撒在太湖之中,变成了72峰。
本来银盒是圆的,被孙悟空打了一棒,这便是太湖不圆的原因。
太湖的传说,发人遐想。
其实,太湖原是一个大海湾,约在5000多年前,这里地壳下陷,东部的泥沙不断淤积,导致长江三角洲向东伸展,西部的洼地便形成烟波浩淼的太湖。
然而,民间传说更增添了太湖的神秘感。
太湖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物产特别丰富,水产品种多达30多种。
其中以银鱼、青蟹、白虾最为有名。
鼋头渚太湖仙岛导游词(3篇)

鼋头渚太湖仙岛导游词(3篇)鼋头渚太湖仙岛导游词(精选3篇)鼋头渚太湖仙岛导游词篇1正月初四睛星期五这几天领略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风景后。
今天我们又来到了美丽的无锡。
听人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游无锡必游太湖,游太湖必游无锡。
让我不禁的想起了当代大文豪郭沫若赞美太湖的一句话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
所以我们也要去亲自去看看太湖的美景。
我们座上游船,站在船尾。
仰望太湖,太湖的水很绿很绿,如同碧绿的翡翠一样。
海水在阳光的的照射下,显得波光粼粼。
像金子一样,发出闪闪的光芒。
海水波涛起伏,一浪高过一浪,海浪拍打着船身发出了一阵阵悦耳的音乐,美妙极了。
船缓缓地行驶着,船下的水面荡起层层涟漪,一圈一圈,扩至水天交接处。
远处的群山在迷蒙的云雾中若隐若现。
瞧,湖心有座小岛,看上去很小很小,样子很像一只乌龟,我想就因此而得名吧!不知不觉船已靠岸,温暖的春风送来春天的芳香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上了岸,看到一块高高耸立的岩石上写着《太湖仙岛》。
我在心里想,这里一定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我拉着妈妈蹦蹦跳跳上山了,我们沿着台阶拾掇而上,看到了木牌上写着。
天街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玩意,古色古香。
仿佛步入了仙境。
我们又走过了会仙桥,我就好奇地问妈妈,妈妈说:说不定在这这里我们还能碰到神仙呢?可我们运气不好,没有看到神仙,呵呵。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一座猴山,猴山上树木葱茏,遮天蔽日,又高又陡的,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啊!突然,一尊石像引起了我的注意。
只见两只小猴子正偎依在猴妈妈的怀抱里津津有味地吃着桃子。
多么温馨可爱的画面啊。
接着我们又玩了许多景点七十二峰、广福寺、天都洞府直到一轮红日倒映在湖面上,我们才恋恋不舍得离开了鼋头渚。
鼋头渚太湖仙岛导游词篇2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全校师生一起去了太湖中的“龟山”&&太湖仙岛。
一路上,大家欢歌笑语,脸上挂满了灿烂的笑容,恨不得飞到鼋头渚去。
来到鼋头渚,我们首先乘坐了大游轮,因为我们要去太湖仙岛游玩。
鼋头渚太湖仙岛导游词

鼋头渚太湖仙岛导游词太湖仙岛位于鼋头渚西南公里的湖中“三山”之上,形如神龟,俗称“乌龟山”。
太湖仙岛,原称三山岛,俗称乌龟山,是鼋头渚景区内一组湖中小岛,下面是学识网带来的鼋头渚太湖仙岛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鼋头渚太湖仙岛导游词篇1正月初四睛星期五这几天领略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风景后。
今天我们又来到了美丽的无锡。
听人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游无锡必游太湖,游太湖必游无锡”。
让我不禁的想起了当代大文豪郭沫若赞美太湖的一句话“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
所以我们也要去亲自去看看太湖的美景。
我们座上游船,站在船尾。
仰望太湖,太湖的水很绿很绿,如同碧绿的翡翠一样。
海水在阳光的的照射下,显得波光粼粼。
像金子一样,发出闪闪的光芒。
海水波涛起伏,一浪高过一浪,海浪拍打着船身发出了一阵阵悦耳的音乐,美妙极了。
船缓缓地行驶着,船下的水面荡起层层涟漪,一圈一圈,扩至水天交接处。
远处的群山在迷蒙的云雾中若隐若现。
瞧,湖心有座小岛,看上去很小很小,样子很像一只乌龟,我想就因此而得名吧!不知不觉船已靠岸,温暖的春风送来春天的芳香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上了岸,看到一块高高耸立的岩石上写着《太湖仙岛》。
我在心里想,这里一定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我拉着妈妈蹦蹦跳跳上山了,我们沿着台阶拾掇而上,看到了木牌上写着,>。
天街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玩意,古色古香。
仿佛步入了仙境。
我们又走过了会仙桥,我就好奇地问妈妈,妈妈说:“说不定在这这里我们还能碰到神仙呢”?可我们运气不好,没有看到神仙,呵呵。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一座猴山,猴山上树木葱茏,遮天蔽日,又高又陡的,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啊!突然,一尊石像引起了我的注意。
只见两只小猴子正偎依在猴妈妈的怀抱里津津有味地吃着桃子。
多么温馨可爱的画面啊。
接着我们又玩了许多景点七十二峰、广福寺、天都洞府……直到一轮红日倒映在湖面上,我们才恋恋不舍得离开了鼋头渚。
鼋头渚太湖仙岛导游词篇2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全校师生一起去了太湖中的“龟山”——太湖仙岛。
鼋头渚太湖仙岛导游词(精选3篇)

鼋头渚太湖仙岛导游词(精选3篇)鼋头渚太湖仙岛篇1正月初四睛星期五这几天领略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风景后。
今天我们又来到了美丽的无锡。
听人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游无锡必游太湖,游太湖必游无锡”。
让我不禁的想起了当代大文豪郭沫若赞美太湖的一句话“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
所以我们也要去亲自去看看太湖的美景。
我们座上游船,站在船尾。
仰望太湖,太湖的水很绿很绿,如同碧绿的翡翠一样。
海水在阳光的的照射下,显得波光粼粼。
像金子一样,发出闪闪的光芒。
海水波涛起伏,一浪高过一浪,海浪拍打着船身发出了一阵阵悦耳的音乐,美妙极了。
船缓缓地行驶着,船下的水面荡起层层涟漪,一圈一圈,扩至水天交接处。
远处的群山在迷蒙的云雾中若隐若现。
瞧,湖心有座小岛,看上去很小很小,样子很像一只乌龟,我想就因此而得名吧!不知不觉船已靠岸,温暖的春风送来春天的芳香气息,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上了岸,看到一块高高耸立的岩石上写着《太湖仙岛》。
我在心里想,这里一定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我拉着妈妈蹦蹦跳跳上山了,我们沿着台阶拾掇而上,看到了木牌上写着,>。
天街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玩意,古色古香。
仿佛步入了仙境。
我们又走过了会仙桥,我就好奇地问妈妈,妈妈说:“说不定在这这里我们还能碰到神仙呢”?可我们运气不好,没有看到神仙,呵呵。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一座猴山,猴山上树木葱茏,遮天蔽日,又高又陡的,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啊!突然,一尊石像引起了我的注意。
只见两只小猴子正偎依在猴妈妈的怀抱里津津有味地吃着桃子。
多么温馨可爱的画面啊。
接着我们又玩了许多景点七十二峰、广福寺、天都洞府……直到一轮红日倒映在湖面上,我们才恋恋不舍得离开了鼋头渚。
鼋头渚太湖仙岛导游词篇2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全校师生一起去了太湖中的“龟山”——太湖仙岛。
一路上,大家欢歌笑语,脸上挂满了灿烂的笑容,恨不得飞到鼋头渚去。
来到鼋头渚,我们首先乘坐了大游轮,因为我们要去太湖仙岛游玩。
介绍江苏鼋头渚的导游词

介绍江苏鼋头渚的导游词鼋头渚有充山隐秀、鹿顶迎晖、鼋渚春涛、横云山庄、广福寺、太湖仙岛、江南兰苑,中日樱花友谊林等众多景观,各具风貌。
太湖鼋头渚风景区已成为旅游度假休养地。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江苏鼋头渚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鼋头渚的导游词范文(一)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鼋头渚风景区!很高兴能够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蒋韫帆,你们就叫我小蒋好了。
鼋头渚是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赏无锡必游太湖,游太湖必至鼋头渚。
鼋头渚是横卧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
鼋头风光,山清水秀,浑然天成,为太湖的精华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
当代诗人郭沫若曾留下“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句称赞它的秀丽,更使鼋头渚风韵名扬海外。
行湖春波吻石,碧水和天一色;山巅高阁展振翅,孤鹜与落霞齐飞。
远眺湖光朦胧,岛屿沉浮。
下面的时间,请大家尽情欣赏鼋头渚的美景吧!祝大家玩得愉快!鼋头渚的导游词范文(二)游客朋友们,此刻,我们来到的便是“鼋渚春涛”景区的主建筑之一澄澜堂。
沿阶而上,大家请看,建于1931年的澄澜堂,仿宋、明古宫殿式样,面阔五间,玲珑的游廊环绕四周。
从下往上看,既有着正堂雄伟的气势,又有着江南亭台的小巧精致。
堂外屋檐下正中悬挂着清末无锡书法家华世奎所书的“澄澜堂”匾额。
“澄”,是指湖面平静,水天一碧,云悠山闲。
“澜”,则是指波涛汹涌澎湃。
原先这澄澜堂是让游客亲近太湖的地方。
澄澜堂雄峙于半山腰,背靠逶迤充山、前临万顷太湖,占据了鼋头渚风景区观赏太湖的最佳位置。
“澄”“澜”二字正好相互对应,正合了这堂内的对联“霞飞杰阁,浩气澄圆堪吐纳;雾列雄州,沧波秋水有清涟。
”无锡的春天多东南风,太湖无日不起浪。
晴天在这澄澜堂赏景,远处的马迹山巍峨如障,近处的三山岛与鼋头渚遥相呼应,远近之间湖面云雾缭绕,就如同蓬莱仙境一般。
风和日暖,微波涟漪,涛声清缓而流畅,和谐而有节奏,船行湖中,点点白帆,仿佛身在画中游,令人心驰神往。
江苏鼋头渚导游词

江苏鼋头渚导游词鼋头渚独占太湖最美的一角,向南望,太湖有着青岛海滨的气概;向北望太湖又有着杭州西湖的明媚风光。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苏鼋头渚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江苏鼋头渚导游词(一)鼋头渚位于无锡西南郊的太湖之滨,距离市区约18公里。
渚是指三面临水的小陆地,因为它状如鼋头而叫鼋头渚。
它能够说是独占太湖最美的一角,向南望,太湖有着青岛海滨的气概;向北望太湖又有着杭州西湖的明媚风光。
在这一片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色中辅之以别具匠心的人工点缀,使之成为观赏太湖最为理想的游览胜地。
难怪诗人郭沫若畅游太湖之后,作出了“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评价。
鼋头渚以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辽阔”的无边风月,以及早中晚、晴阴雨景致各异的神奇变幻和春花秋月、夏荷冬雪的四时之景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和无数中外游人。
民国初年,无锡人杨翰西在此购得60亩山地,并于1918年开始对鼋头渚进行最初的开发,开始建构“横云山庄”;1924年他又拨地1亩多给量如和尚,由量如募款将后山的广福庵迁于此,更名为广福寺。
1925年,杨翰西利用无锡商团会长的身份,在工商界集款建造了“陶朱阁”。
抗日战争时期,改名为“横云公园”。
鼋头渚地区还有王心如在1927年建的“太湖别墅”;1928年陈仲言建的“若圃”;1931年郑明山建的“郑园”;以及何缉伍和蔡缄三的退庐。
当时这些风景都因为蠡湖的阻隔,交通不便,因而游人不多。
1934年荣德生老先生60大寿,他利用寿礼在蠡湖上架起了一座长达375米的长桥,因南端架在宝界山上而取名“宝界桥”,从此沟通了蠡湖南北两岸的陆路交通,把梅园、蠡园和鼋头渚等景色连成一片,便于游人游览观光,同时长桥卧波,恰给蠡湖拦腰一束,平添几分秀色,桥下的60个桥孔又正好象征着荣德生老先生的60大寿,提醒人们过桥不忘修桥人。
鼋头渚导游词(精选6篇)

鼋头渚导游词(精选6篇)鼋头渚导游词(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导游,就有可能用到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
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鼋头渚导游词(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鼋头渚导游词1游客朋友们,此刻,我们来到的便是“鼋渚春涛”景区的主建筑之一――澄澜堂。
沿阶而上,大家请看,建于1931年的澄澜堂,仿宋、明古宫殿式样,面阔五间,玲珑的游廊环绕四周。
从下往上看,既有着正堂雄伟的气势,又有着江南亭台的小巧精致。
堂外屋檐下正中悬挂着清末无锡书法家华世奎所书的“澄澜堂”匾额。
“澄”,是指湖面平静,水天一碧,云悠山闲。
“澜”,则是指波涛汹涌澎湃。
原先这澄澜堂是让游客亲近太湖的地方。
澄澜堂雄峙于半山腰,背靠逶迤充山、前临万顷太湖,占据了鼋头渚风景区观赏太湖的最佳位置。
“澄”“澜”二字正好相互对应,正合了这堂内的对联“霞飞杰阁,浩气澄圆堪吐纳;雾列雄州,沧波秋水有清涟。
”无锡的春天多东南风,太湖无日不起浪。
晴天在这澄澜堂赏景,远处的马迹山巍峨如障,近处的三山岛与鼋头渚遥相呼应,远近之间湖面云雾缭绕,就如同蓬莱仙境一般。
风和日暖,微波涟漪,涛声清缓而流畅,和谐而有节奏,船行湖中,点点白帆,仿佛身在画中游,令人心驰神往。
连江南才子文徵明也感叹道:岛屿纵横一镜中,湿银盘紫浸芙蓉。
但如果遇到阴雨连绵,我们便可倚在这回廊上,隔着从天而降的雨帘,静静体会这江南的烟雨朦胧。
堂前太湖则浊浪滔天,轰然而鸣,犹如万马奔腾。
惊涛来自脚底,长风起于眼前,沙鸥翱翔林间,孤帆游移天际,波涛偕松涛齐鸣,秋水共长天一色。
而要脱离这世间的嘈杂,也许只有隔着珠帘的观景人,才能平复起伏的心境,静静品味这片澄静的天空。
清末江苏巡抚陈夔龙就体会到了这样的意境,将此番风景与王勃的《滕王阁序》相比,在这澄澜堂堂内柱上添上了神来之笔:“山横马迹,渚峙鼋头,尽纳湖光开绿野;雨卷珠帘,云飞画栋,此间风景胜洪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湖鼋头渚导游词【篇一:江苏无锡太湖鼋头渚导游词】江苏无锡太湖鼋头渚导游词各位游客:现在前往游览的是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的鼋头渚。
它距无锡市区18公里,是无锡境内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有巨石突入湖中,状如浮重翘首而得名。
山清水秀的鼋头渚是无锡最佳游览胜地,著名文学家郭沫若曾有“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诗赞,道出了重头清今人神往的意境。
游客们:在前往鼋头渚的途中,让我先来介绍一下太湖。
【太湖概况—民间传说—成因和物产】太湖地处长江三角洲,横贯江、浙两省,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泊面积为2427.8平方公里,除去湖中51个岛屿,湖泊实际面积为2338.l 平方公里,号称“三万六千顷”,南北长68公里,湖面海拔3米,平均水深约2米。
湖边的山和湖中的岛台称“72峰”,尤以鼋头渚、三山、洞庭东西山最为著名。
湖中遗存着大量的文物古迹,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
有关太湖的来历,民间有多种说法:相传在很久以前,王母做寿,在天宫大设皤桃宴,玉皇大帝命四大金刚送去一份寿礼,是一个大银盒,里面装有72 颗特大的翡翠,外表还雕饰着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飞禽走兽,如同一只聚宝盆,令在场的各路神仙赞不绝口。
但王母设宴时没请孙悟空,于是这位齐天大圣就大闹天宫。
当他看见王帝送的这只大银盒时,一棒打翻,银盒便从空中翻落下来,砸到地上成了一大坑,银盒立即化成了湖水。
因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字上的一横落在下面成一点,就是“太”,所以此湖取名为“太湖”。
而72颗翡翠分撒在太湖之中,变成了72峰。
本来银盒是圆的,被孙悟空打了一棒,这便是太湖不圆的原因。
游客们:太湖的传说,发人遐想。
其实,太湖原是一个大海湾,约在5000多年前,这里地壳下陷,东部的泥沙不断淤积,导致长江三角洲向东伸展,西部的洼地便形成烟波浩森的太湖。
然而,民间传说更增添了太湖的神秘感。
太湖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物产特别丰富,水产品种多达30多种。
其中以银鱼、青蟹、白虾最为有名。
各种水生植物也深受客人的喜爱,如莲藕、菱白。
水芹、药菜等已成为人们品尝“绿色植物”的美味佳肴。
【鼋头渚所处的位置—人文景观的营建经过】各位游客:我们的车开过宝界桥后,就进入了充山(也叫南犊山)。
重头清就位于南犊山西端,请看山形突入太湖水中,三面临水,好像一只巨大鼋头伸出水面。
这就是鼋头渚。
鼋头渚独占地势,在这里可以眺望太湖,三山仙岛随波浮动,如同仙境一般,令人心驰神往。
因此,在明朝时,这里早已被称为“世外桃源”,是富人们郊游踏青的地方。
关于鼋头渚的营建历史,可以追述到1918年。
当时,杨翰西在这里购得60亩山地,开始对鼋头渚进行最初开发,建造了仿帝王宫苑的“横云山庄”。
20年代起又陆续兴建了王心如的“太湖别墅”,陈仲言的“若圃”,郑明山的“郑园”,何辑五的别墅和蔡缄的“退庐”。
到建国以后逐渐规划建成完整的鼋头渚公园。
现面积达500公顷。
有充山隐秀、湖山真意、十里芳径、万浪卷雪、鹿顶迎晖、鼋渚春涛、江南兰苑、太湖仙岛等十多个景观,各具风貌。
【充山隐秀—聂耳亭—鹿顶迎晖—舒天阁—范蠡堂—西子池—中日樱花友谊林—江南兰苑】各位游客:进人大门后,我们正式进入鼋头渚景区。
首先参观“充山隐秀”景点。
充山隐秀位于充山最高处鹿顶山的东南面,原来是陈家花园的所在地。
陈家花园,也叫“若圃”,是1928年无锡本地民族工商业者陈仲言所建。
1984年开始建设“充山隐秀”景点。
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分为春花、夏荫、秋色、冬景四个区。
面积为13.3公顷。
沿着空中列车站的石路向上,便到春花区内,大家看到的水池名叫“翠湖”,它利用地势,顺其自然回旋在幽谷之中。
水边的土山是人工堆积的,种植着桃李、杏梅、玉兰、杜鹃、月季等花卉和竹、柳、香樟等树木。
在翠湖的水面上,架设着一曲一直两座桥,直桥名为“跨绿”,曲桥名为“俯青”。
水边两层楼是供游人品茗小憩的地方,上层为“醉方楼”,下层为“春风人座”。
楼边的方亭,名叫“家风”。
大家绕过“寥风”小亭,穿过“俯青”曲桥,便看到山坡上林边有一六角形的“竹亭”。
6根柱子仿照毛竹形状,十分逼真。
因“个”字形如竹叶,此亭命名为“个亭”。
各位游客:穿过“荇春”桥亭,我们到达夏荫景区,这里有许多名贵的树木。
其中两株苦櫧,高20米,已有六七百年的树龄,而高大挺拔的大王松,是当年若圃园主陈仲言栽种的。
各位游客:现在看到的建筑是聂耳亭。
这里原来是陈仲言于1928年所建的一座花园。
1934年,22岁的聂耳随电影《大路》摄制组来无锡时就居住在这里,并谱写了著名的《大路歌》和《开路先锋》两首插曲。
当年,这里正在修建公路,聂耳来到筑路工地,将《大路歌》唱给民工们听。
电影尚未拍完,歌曲已在民工中传开了。
1959年无锡市政府主修了这座小阎,为纪念这位人民的音乐家,取名“聂耳亭”。
1981年还雕塑了聂耳胸像供游人们瞻仰。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鹿顶山的“十里芳径”景点。
它是由茂盛的树木、开山留下的池塘、石壁串连在一起的游步小道组成。
每到秋天,这里漫山遍地的原野景色,令游人置身其中,仿佛如在画中畅游。
现在我们登上了鹿顶山,这里海拔96米,是鼋头渚景区的制高点。
鹿顶山还有一个传说:南极仙翁的天鹿触犯了无规,被仙翁一掌打下云头。
仙鹿下凡时,看中了水草丰美的太湖,于是就在湖边化成了美丽的山峰,永远守护着太湖。
鹿顶山共有6个山顶,在无锡“鹿”和“六”同音,所以此山也叫“六顶山”。
1984年,在这里建造了“鹿顶迎晖”景区。
舒天阁是鹿顶山的最高点,坐落在600平方米的平台上,阁高24米,三层八角四重檐,黄色琉璃瓦顶,意为“四时有景,八方入画”。
登阁北望五里湖波光点点,南望整个鼋头渚一览无遗,真有“极目楚天舒,饱览鼋头渚”的意境。
舒天阁东南是“范蠡堂”和“西子池”,相传,越国大夫范蠡和西施隐居五里湖时,经常来鹿顶山。
范蠡堂的屋顶为歇山式建筑,庄重大方。
里面有泥塑彩绘的范蠡像,西边墙上青铜色浮雕分别为《泛舟》、《养鱼》、《制陶》、《经商》,记叙了范蠡生前的事迹。
向上走,便是西子池。
池壁上刻“照影”两字,故叫“照影池”,据说西施曾在浣纱溪边,以水为镜,鱼儿见她美貌无比,羞得纷纷潜入池底,从而有“沉鱼之容”的传说。
池边还有一轩一亭,分别叫“西子”、“淡抹”。
整个景致清远幽静,别具情趣。
再向上走,金沤亭展现在眼前,亭名取自郭沫若的《游鼋头渚》诗中的“四周腾黛浪,万顷泛金沤”。
亭立在峭壁之上,居高临下,向东眺望,远处五里湖上的宝界桥如长龙卧波;北岸的鱼池星罗棋布;南岸山峰绵绵,绿树成荫;湖面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此情此景,各位游客想要细细品味,还可以到旁边的“环碧楼”、“静观”茶室坐下来,慢慢体会。
往前,是“碑刻影壁”。
正面刻有艺术大师刘海粟手书的“鹿顶迎晖”4宇,是刘大师90高龄时书写的,气势雄伟,笔力苍劲。
背面刻沙陆墟撰稿的《鹿顶迎晖建设记》。
最后看到的是“准望亭”,这里原是鹿顶山的最高点,海拔96.6米的三级测量点就设在这里。
后来用石亭取代了原先的三脚架,所以取名“准望亭”。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沿着环山路向面穿过鹿碑,来到了中日樱花友谊林。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80年代中期,日本青年友好访问团来到无锡,为了日中青年友谊长存,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中日青年在鹿顶山上种下樱花树,还建筑“中日友谊亭”。
现在,这些樱花树已经很深叶茂,春天盛开的樱花象征着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古长青。
沿林间小路向西,来到的是“江南兰苑”。
这是一个小巧精致的建筑,一面开敞的亭子,面对着一塘池水,掩映在茂密的竹林中,他中莲叶浮动,体现着江南园林特有的精致——幽静、淡雅。
【鼋头渚门楼—“太湖佳绝处”牌坊—照壁—涵万轩—绛云轩—长春桥—“具区胜境”牌坊—菊花深处】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便是鼋头渚门楼、这座琉璃瓦顶,飞檐翘角的门楼是1973年建造的。
正面“鼋头渚”3个馏金大宇;背面“山辉川媚”四字,点明了鼋头渚风景的特点。
门楼左边是“太湖别墅”门楼。
顺小路上山可到达广福寺。
右边有一巨大的盆景,是一棵百年柏树,树高7米,树冠直径6米,重达 10吨,是1978年从梅园水厂移植来的。
它姿态如云冠,配上假山湖石,似在欢迎各位游客的到来。
顺着大道往前,是300多米的杜鹃坡。
如果春天到此,山坡上的杜鹃花漫山遍野,映红周围。
右边则是高大的香樟树、枫树、大山樱等树木与花草相互映衬,构成了美丽的图画。
各位游客:前面的又一座牌坊,上写“太湖佳绝处”5个大字,只见牌坊外形古朴典雅,斗拱相连,飞檐翘角。
此牌坊是鼋头渚公园的老大门,于 1931年建造,当时有题额“山辉川媚”,1973年移到“鼋头渚”牌楼处。
1981年,以郭沫若手迹制作现在的匾额。
牌楼右边门洞两面分别题有“问津”、“利涉”,表明这里原来是游船停靠的码头。
1934年以前鼋头渚不通陆路。
游人进入重头猪,只能走水路,渡船停泊在此,名“利涉”;而游人上岸,却不知道“桃花源”在何处,所以要“问津”。
穿过“太湖佳绝处”门洞,是一块照壁,起到挡住园中景色的作用,这是造园艺术中“障景”的巧妙运用。
照壁上装饰的“凤戏牡丹”图案是1981年制作的。
照壁后临水的小轩名为“涵万轩”,上方有朱汝珍书写的匾额,呈扇形,取意“亭小,却能包涵万顷波涛”;另~块匾额是清乾隆御书的“湖山置画”,原在北京静明园内,1934年园主人从北京天安门外烟袋斜街购得后,制匾挂在这里。
涵万轩对面的水轩,1981年建造,名叫“绿云轩”,而在绛云轩前依山而建的是“云逗楼”和花神庙。
云逗楼于1931年建造,呈四方形朱门黄顶,上有蔡元培题额。
楼边石壁上是1983年刻的“渐入佳境”4宇。
云逗楼上是花神庙,内有白矾石雕塑的“女夷”像,女夷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花神。
从右边走是樱堤,堤上的这座石拱桥,名叫“长春桥”。
该桥建于1936年,桥的前后有湖堤与太湖分隔。
桥呈拱形,太阳照耀时成浑圆形,像颐和园的玉带桥。
整个长堤种植着日本大山樱树,枝干粗大,是30年代从日本引进的。
每年4月,是这里的最美季节,樱花盛开,缤纷绚丽,华丽幽雅,此景称为“长春樱花”。
过樱堤看到的是“具区胜境”牌坊。
斗拱飞檐,一面为何绍基手书“具区胜境”;另一面书“横云山庄”。
“具区”是太湖的古称,牌坊前的太湖石名“古云石”,系杨斡西家旧物。
由牌坊继续往前过曲桥,荷塘上的方亭题名为“藕花深处”,取自李清照“兴尽晚回舟,误人藕花深处”的词意。
匾额是田原在1981年题写的。
再往前是“清芬屿”,四面临水,宫殿式建筑,原来是杨家洞堂。
1978年8月李苦禅题堂额“诵芬”,请看两边槛联写道:湖阔鱼飞跃,山阴草木香。
调堂后面的亭子为;“诵芬亭”,堂前太湖石亭亭玉立,给周围景观增添不少神韵。
清芬屿对岸坡下,“净香水树”和“山光照槛水绕廊”,临水而立,东面的水谢为“牡丹坞”,棚后山坡上种植着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