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千古一帝秦始皇
千古一帝

秦王扫六合
• ①首先灭韩:前230年
• ②离间灭赵:前228年
• ③水淹灭魏:前225年
• ④王翦灭楚:前223年
• ⑤北向灭燕:前222年
• ⑥最后灭齐:前221年
意义
•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 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 发展的要求; • 2,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 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 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千古一帝-秦始皇
人物名片
• 秦始皇帝(公元前259年-前210年) 名政(正),嬴姓秦氏,又名赵政 (赵正。先秦时期姓氏并未统一,男 子称氏,女子称姓,故秦始皇叫赵 政。)。秦庄襄王之子,杰出的政治 家、军事统帅。战国末期秦国君主、 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 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 “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 的历史均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皇帝的由来
• 春秋战国,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 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同行。 已经一统天下的秦王政,以为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 自己的尊崇,“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他下 令左右大臣们议称号。 • 经过一番商议,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 人认为,秦王政“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 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他们援引传统的尊称,说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人皇,人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 用“泰皇”头衔。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只采用一 个“皇”字,因有“三皇五帝”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创 造出“皇帝”这个新头衔授予自己。 • 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中国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名人名言之“千古一帝--秦始皇”

名人名言之“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名言】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万世,传之无穷。
朕统六国,天下归一,筑长城以镇九州龙脉,卫我大秦、护我社稷。
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朕在,当守土开疆,扫平四夷,定我大秦万世之基!朕亡,亦将身化龙魂,佑我华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为证,天地共鉴,仙魔鬼神共听之!【人物导引】秦始皇(前259--前210年),出生于赵国,姓嬴,名政。
秦庄襄王之子,后继承王位。
嬴政在位时锐意革新,整肃军队,国力强大。
成为始皇帝,在位期间统一了法律、文字、货币、度衡量以及车马规格等,同时常年对外使用武力,打下了现在中国的基本版图。
他修筑的长城被称为当今世界“第八大奇迹”,他陵墓里的兵马俑更是令世人惊叹。
他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
【人生经历】前247年,秦庄襄王去世,嬴政即秦王位。
由于嬴政年少,因此国事由相国吕不韦主持,嬴政尊吕不韦为仲父。
吕不韦既把持朝廷,又与太后(赵姬)偷情。
他见秦始皇日渐年长,怕被他发现,便将假宦官嫪毐给了太后,结果太后生了两个私生子,假宦官嫪毐亦以王父自居,封长信侯,领地为山阳、太原等,并且网罗了很多人。
嫪毐在雍城长年经营,建立了庞大的势力。
嬴政虽然年少,但已经心智成熟,他知道嫪毐随时都可能发生政变,所以暗自作好了准备。
前238年,嬴政的雍城蕲年宫举行成人礼,为了防止嫪毐发生叛乱,便在周围埋伏了精兵。
嫪毐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动用玉玺发动叛乱,派兵向蕲年宫进攻。
嬴政早已布置好,乱军很快被打败。
嫪毐见蕲年宫难以攻下,便转打咸阳宫,岂知咸阳宫也早有军队埋伏,乱军被彻底消灭,最后只剩嫪毐一人落荒而逃,但没过多久便被逮捕。
嬴政将嫪毐五马分尸,曝尸示众,又把他母亲赵姬关进雍城的萯阳宫。
嬴政随后免去吕不韦的职位,把他逐放到巴蜀。
他提拔尉缭子、李斯等文官,重用王翦、王贲、蒙武和蒙恬等武将,重视善于间谍活动的姚贾和顿弱。
嬴政迅速扩充自己在宫中的实力,这充分显示了嬴政高明的政治手腕和用人手段。
秦始皇:嬴政——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位皇帝

秦始皇:嬴政——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争议性和影响力的人物。
作为秦朝的开国皇帝,他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本文将从嬴政的生平、政治理念、经济和文化措施以及历史影响等方面,来探讨这位传奇皇帝的一生。
一、生平简介嬴政出生于公元前259年的赵国都城邯郸,是秦庄襄王的儿子。
他在年幼时便被送往赵国作为质子,后来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秦国国君。
在位期间,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政治理念嬴政的政治理念的核心是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君主专制。
他认为只有通过强大的中央政权,才能够有效地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因此,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推行法家思想、设立郡县制、实行三公九卿制等,以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三、经济和文化措施在经济方面,嬴政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
他实行了度量衡、货币、文字、车轨标准化等制度,以加强国家的经济管理和交流。
此外,他还实行了严格的法律制度,打击盗贼和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治安。
在文化方面,嬴政实行了焚书坑儒等措施,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使得各地的文化交流更加便利。
同时,他也大力支持法家思想的发展,推广法家学派的学术成果。
四、历史影响嬴政的统一六国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和分裂状态,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他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和三公九卿制等措施,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框架。
最后,他推广的文字和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中国各地的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
然而,嬴政的统治方式也引发了不少争议和批评。
他实行的一系列严厉的法律制度和专制措施,被一些人批评为过于残酷和霸道。
同时,他也因为焚书坑儒等文化措施被一些人批评为对文化的摧残。
五、结论总的来说,秦始皇嬴政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位皇帝之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千古一帝秦始皇

论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汉民族实际奠基人、旷世难出的伟大帝王、中华人文始祖,别号祖龙、千古一帝。
秦始皇帝,是秦国庄襄王的儿子。
庄襄王曾以秦昭王的孙子的身份作为人质抵押在赵国,在那里看见吕不韦的妾,十分喜爱,就娶了她,生了始皇。
秦始皇是秦昭王四十八年(前529)在邯郸出生的。
出生后,起名叫政,姓赵。
在他十三岁那年,庄襄王去世,政继承王位做了秦王。
九年后,秦王嬴政在蕲年宫举行加冕礼,亲理国政。
从此,走上了灭六国,统一天下征途。
正是这样一位皇帝,有人说他千古一帝,他的推崇者李白在自己的诗《古风》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桑弘羊的论著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他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等,加上后来的“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都行秦政法”。
两千年的皇权时代的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
所以,有人说他的伟绩归功于他从谏如流的态度,以及他的开创精神,正如《史记》里说的:“相国吕不韦因受嫪毐牵连而被罢官。
桓齮为将军。
齐国和赵国派来使臣摆酒祝贺。
齐国人茅焦劝说秦王道:“秦国正以夺取天下为大事,而大王有流放太后的名声,恐怕诸侯听说了,因此而背弃秦国啊。
”秦王于是把太后从雍地接回咸阳,仍让她住在甘泉宫。
还有当时,秦国大规模地进行搜索,驱逐在秦国做官的别国人。
李斯上书劝说,秦王才废止了逐客令。
李斯借机劝说秦王,建议首先攻取韩国,以此来恐吓其它国家,于是秦王派李斯去降服韩国。
韩王为此而担忧,就跟韩非谋划削弱秦国”,这些都说明秦始皇善于纳谏,当然,他任选贤能丞相李斯,大将王翦,蒙恬等人也是关键因素,他也富国强兵,他还下令统一全国的度量衡、车轨,以秦小篆为全国通用文字,以秦“半两”钱为流通货币,并统一了全国的法规刑律。
他拆毁战国时各国边邻地区的城防工事,修筑驰道,还连接战国时期各国修筑的长城,形成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这一系列大刀阔斧、前无古人的改革措施和铁腕行动,对于巩固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秦始皇

秦灭六国之后,即开始北筑长城,每年征发民夫四十余万。在当时生产力极度低下,男人辛苦劳作尚不能果腹,女人纺织的布都无法蔽体的情况下,征调如此之多的民力去从事非生产性劳动,造成的结果只能是死亡人数无法统计,千里之地尽是尸首,血流成河的惨剧,所以百姓十户人家里有五户想要造反也就不足为奇了。“孟姜女哭塌长城”的民间传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普通百姓对修筑长城的怨言。
统一之后,开始在渭河南岸修建后世皆知的阿房宫(亦名朝宫,阿房为其前殿名),每年动用民工七十多万人.虽然有人辩称这些都是有罪之人,但七十万这个数量相比于当时全国总人口不过2000万来说,这个比例也是很惊人的。朝宫可以容纳十万人,在里面运送酒菜要用车和马才行,仅一个前殿的面积就达到了东西长693米,南北宽116米,台基高达11.65米,上面可以坐上万人。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成的阿房宫考古队,对阿房宫遗址进行的考古工作发现,阿房宫本来就没有建成.秦朝此宫殿仅完成地基而已.
【统一中国】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的策略,发动秦灭六国之战。先后于秦始皇十七年灭韩、十八年灭赵、二十二年灭魏、二十四年灭楚、二十五年灭燕、二十六年灭齐。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
【修筑长城】
除此之外,还有兴乐宫、梁山宫等等。
据《三辅旧事》记载:秦国有“表中外殿观百四十五”。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国有“关中计宫三百,关外四百余”,另外,“咸阳之旁二百里内”,还有“宫观二百七十”。
有宫殿就要有美女,在灭六国时,就把所有各国的美女都掳掠来放在所建造的宫殿之中。宫女总人数,据三辅旧事记载: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并且,秦始皇死后,这些宫女绝大部分都被迫殉葬
秦始皇帝的历史故事及生平简介

秦始皇帝的历史故事及生平简介秦始皇是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始皇的相关资料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秦始皇的简介秦始皇, 姓名嬴政(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中国第一个大统一封建王朝——秦王朝的皇帝。
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
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
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第一个封建制国家——秦朝。
定都咸阳。
秦王政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生平身世秦王政于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生在赵国邯郸,名为政,姓赵氏.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的母亲赵姬本为吕不韦的姬妾。
吕不韦出于政治目的将已怀孕的赵姬献给异人(即后来的秦庄襄王),后来赵姬怀胎十二月才产子,生下了赵政,实则为吕不韦与赵姬之子。
秦王政是秦庄襄王嬴异人与吕不韦的姬妾所生(该姬的真实姓氏失载,《史记》中称之为“吕不韦姬”、“子楚夫人”、“帝太后”。
后世为了方便,称其曰“赵姬”。
又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
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因《史记》两处描写不一,故始皇为何人之子,后世众说纷纭。
到如今依然也是一个谜。
登上王位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采用“远交近攻”的战略,将近攻的对象选定为邻国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联合。
秦始皇嬴政的一生概述

秦始皇嬴政的一生概述
秦始皇嬴政,出生于前259年,逝世于前21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统一的皇帝。
他的原名为嬴政,也被称为赵政、赵正、吕政或祖龙。
嬴政的父亲是秦庄襄王嬴异人,母亲是赵姬。
嬴政在赵国邯郸出生,因为他的父亲在赵国做人质。
后来,嬴政被带回秦国,并在前247年继承了王位。
在他的统治期间,嬴政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并在前238年平定了长信侯嫪毐的叛乱。
他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改革,包括焚书坑儒、书同文、车同轨以及统一度量衡等。
此外,嬴政还修建了万里长城,以防御北方的匈奴。
嬴政的统治手段严厉,他通过中央集权的方式加强了对国家的控制。
他对内的政策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尤其是焚书坑儒事件,这一行为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嬴政的这些措施对于巩固秦朝的统治和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位期间,嬴政还进行了多次巡游,寻求长生不老的仙药。
最终,他在前210年病逝于沙丘平台,享年49岁。
他的继任者是秦二世胡亥。
秦始皇嬴政的统治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统一行动结束了长期的战国纷争,为中国带来了一个相对和平和稳定的时期。
尽管他的某些政策和行为受到了批评,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中国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秦始皇,又称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的统一战争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时代。
秦朝的建立标志着诸侯割据的结束以及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本文将就秦始皇的背景、统一战争、法制改革、修建兵马俑、对汉字的标准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秦始皇的背景秦始皇嬴政生于公元前259年,是秦庄襄王的儿子。
在嬴政的父亲被赶出秦国后,他成为秦国的君主。
在秦始皇时期之前,中国处于诸侯割据的时期,战乱频繁,社会秩序混乱。
秦国虽然规模较小,但君主嬴政却有着远大的抱负,他决心统一六国,建立起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二、统一战争秦始皇实施统一战争的战略是“以秦为主、其他六国为辅”。
他先后灭掉了赵、魏、楚、燕、韩等六国,最终统一了中国。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精确的军事策略,如先下手为强,集中兵力攻打敌方要害,以攻代守等。
他还派遣大军修筑连接各个战场的著名战略性道路——“秦始皇修筑的连山阡陌”。
三、法制改革秦始皇统一战争胜利后,他致力于法制改革,以巩固统一的地位。
他采用了严酷的法律来统治人民,如实行严苛的“阿房宫法”,对犯罪分子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以维护社会秩序。
作为法制改革的重要一环,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四、修建兵马俑秦始皇修建兵马俑是其统一中国后鞭策下的一项重大工程。
兵马俑位于西安附近的秦始皇陵,是为了保护秦始皇在来世的生活而建造的。
这些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形态栩栩如生,堪称世界奇迹。
兵马俑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秦始皇的统治意义重大,也为世人提供了一窥古代军事力量的机会。
五、对汉字的标准化秦始皇通过统一文字的形式,推行了对汉字的标准化。
他下令将各个国家使用的不同文字进行统一,制定了统一的文字标准,称为“小篆”。
小篆的推广使得国家的文字统一,为统治者的统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后来的汉字发展打下了基础。
六、秦始皇的思想与遗产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集权制度,打破了之前世袭的封建制度,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兵馬俑一號坑
谢谢欣赏
始皇詔「瓜棱形五斤權」,銘文為「廿六年,皇帝盡並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 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西漢南 越王博物館藏。
清· 袁耀《阿房宮圖》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銅馬車」,出土時間為1980年11月, 發現地點為陝西省臨潼縣秦始皇陵西側通往地宮的甬道中,由數千件零件組成, 雖只有兵馬俑實際大小的二分之一,但考古學家要用近十三年時間(1980年至 1993年)修復兩輛「銅馬車」,可見秦朝時期的工藝水平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 準。
秦代杜虎符,陝西歷史博物館藏,西安市南郊山門口出土,虎符是古 代朝廷用於傳達命令、調動軍隊的一種特殊憑證。通常作虎形,分為 左右兩半,右半符留在京師,左半符頒發給屯駐在外的軍隊。需調兵 時,由朝廷使者持右半符前往,軍隊長官將右半符與左半符驗合後, 軍隊即按使者傳達的命令行動。
秦虎符小篆
中國山東省武氏祠「荊軻刺秦王」石刻,左邊為秦王政, 右邊為荊軻,中央伏在地上的是秦舞陽,下面是樊於期之 首級。
嬴政—千古一帝秦始皇
蒙汉良编著
秦始皇
嬴政,亦称秦始皇(前259年-前210 年),嬴姓,名政,唐代司馬貞在《史記 索隱》引述《世本》稱其為趙政,但仍有 爭議。後世俗稱嬴政或秦王政,亦被某些 文學作品稱為「祖龍」。自稱「始皇帝」, 是中國戰國末期秦國君主。他十三歲即位, 親政後先後鏟除嫪毐與呂不韋,重用李斯、 尉繚,三十九歲時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五 十#34;
廿六年 皇帝盡併兼天下 諸侯黔首大安 立號為皇帝 乃詔丞相狀綰 法度量則 不壹 嫌疑者 皆明壹之 解說:詔書中的「廿六年」即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皇帝」指秦始皇。 「黔首」指百姓。「丞相狀、綰」指右丞相隗狀和左丞相王綰。「法度量則,不 壹、歉疑者,皆明壹之」,意思指度量衡不統一或者有問題的話,都要弄清楚, 並統一起來。 —《青銅詔版》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採用君 主專制制度及推行中央集權,也是中國歷 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不含追 尊皇帝)。統一天下後推行多項政策,例 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對後世 影響深遠的政策及典章法制,對日後中國 歷史的影響,可說是廣泛而深遠。但另一 方面,秦始皇在位期間亦進行多項大型工 程,包括修築長城、阿房宮、驪山陵等, 加上暴政令人民徭役甚重,這亦是秦朝在 他死後速亡的其中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