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心的翅膀_冀教版
最新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心的翅膀》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大扫除开始了,男同学抢着干重活,让女同学干轻活。 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 四、总结 有些同学在课堂上总是安静地听,不主动思考,这样下去你就会象文中的 成人一样过早地折断飞翔地翅膀,成为小书呆子,你们一定不希望自己变成这 样的人吧!让我们先来一个约定,那就是每节语文课都给自己一次想像的机会 ,给心长上翅膀,让我们一起在文学王国里翱翔,好不好? 五、作业 把自己续写的故事再润色,写在小本上,读给朋友听。 六、板书
“胖胖小男孩儿”的想象大胆,打开了想象思维的大门,“小女孩”的想 象生动,仿佛亲眼所见一般。“小眼镜”的想象心思细腻,情感丰富。“腼腆 小女孩”的想象情节是那么丰富,精彩。
感悟:他们没有渊博的知识,但他们拥有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不受拘束 的心灵,美好的想像。 (三)教师小结:
和成人相比,孩子们有多美好的想像,想像使生活变得绚烂多姿。 (四)激发情感,拓展想象:
《心的翅膀》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神秘兮兮、哑然失笑、大喜过望、绞尽脑汁、心急如
焚”等词语的意思。 4.使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及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5.采取自读自悟及小组学习、轻松谈话的方式,使学生乐于表达。 6.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感受到孩子们故事续编的精彩。
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带领同学们再回顾一遍课文。 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 (一)出示中心话题: 面对同一个故事的开头,成人和孩子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差别?结合课 文相关内容说说,并谈谈从中悟出了什么?
1.小组学习,结合中心话题,在小组中讨论学习,也可以参考课后第二 题来谈。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二)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引导,抓住以下三个点。 (1)身(为工程师的丈夫,学识渊博,但他挠了挠头发,很认真地说:“这个 问题不好回答。”在我启发后,他想了好半天才说:“我想不出来。”
11.心的翅膀(说课稿)(4)

11.《心的翅膀》说课稿一、说教材《心的翅膀》这篇文章是冀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的单元文化主题是“在少年,我要飞翔”,本课的训练重点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体会想象力对每一个人的重要性,体会想象力的美妙。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本班学生学情确定:1、学习目标(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神秘兮兮、哑然失笑、大喜过望、绞尽脑汁、心急如焚”等词语的意思。
(4)激发想象力,在续编的过程中懂得珍视想象。
2、教学.重难点:品词析句,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的故事结局,让学生体会想象力的美妙。
课时安排:二课时二、说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1、朗读法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法宝。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面对同一个童话故事,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的活跃、语言的生动、想象力的丰富。
本节课两个自然段的教学,虽然都是以读为主,读中悟,悟中读,但两次读又各有不同。
小女孩的故事精彩生动,在引导学生读这段时我着重强调了“跨过、穿过、冲进、转来转去”等词语,让学生想象读。
而那个腼腆的小女孩的更是丰富多彩,我范读的是后故意漏掉了“突然、掸掸灰尘、舔湿手掌、”等词语,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读中体会小女孩故事的精彩。
2、情境教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对于学生的主动探索、意义建构有重要的作用。
在上课之前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这样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成功是兴趣最好的理由,所以课堂中,我又以鼓励为主,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尽量让每一个站起来的孩子都体面的坐下。
有一个孩子感兴趣并一直延续的学习情境作支撑,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得以发挥,课堂教学就变得灿烂和丰富多彩。
江阴市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心的翅膀名师教案冀教版

心的翅膀教材分析(请你自己写一写)苏武唐·李白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窟水,肌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赏析】李白这首诗歌描述了苏武被困匈奴,“身在匈奴,心在汉",艰难生活,十九载后终于又回到大汉朝的感人故事。
这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苏武》读来悲怆,一个爱国者被囚在异国的生活总是悲怆的。
苏武被汉武帝派遣出使匈奴,却被扣留了下来。
为了使苏武变节,匈奴人使用的很多办法,威逼利诱,苏武不屈服不动摇,手持汉节。
最后,苏武被发配到今天的贝加尔湖一带牧羊。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十年”是个概数,真实的历史是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十九年。
一个“持”字把苏武坚持、坚定的爱国意志表现的很浩气,很凛然。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中的“上林”是指“上林苑",是一个皇家围场.这里面是说一个故事:一天皇帝射下一只南飞的白雁,大雁的脚上绑着一封帛书,却是苏武思念大汉的书札。
这是很有名的故事.后来常说“鸿雁传书”便从此来,不过把思念的内涵扩大了些,也改变了些,更多是指男女间“相思”的思念了,如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对于这两句,我们应该把想象放开,要联想到了苏武含泪书思念,绑书于雁的情景,可不是一张帛书,而是千万张;绑的不是一只大雁,而是千万只。
把思念寄托与大雁是多么渺茫啊,然而苏武做了,今天看来多少有些荒唐的行为完全是情感至深至纯至烈的率真体现.由此,我们对于“鸿雁传书”有了更细微的体验,那就是思念之深和寄达之渺茫。
联想对于诗歌赏析是必要的,这种联想也是合理的。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中的“落日归心绝”得李白风骨,归期茫然无望,心中常“苦”“绝”,“苦”既是“渴饮月窟水,肌餐天上雪”之苦,也是思念之苦,归期无望之苦。
“绝”是“苦”的深化,落日残照,西风吹寒,“归心绝”与此等景浑融一体,情景交融。
《心的翅膀》教学设计

感悟:因一味追求知识,埋葬了想象力,他完全没有一点想象力,变成一个知识的容器,一个不折不扣的书呆子。
(二)“我”的同事回答,既不生动,也不新奇.他想象的思路就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
一、导入:
2分钟
二、出示中心话题:
15分钟
三、激发情感,拓展想象:
10分钟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心的翅膀》一课,知道了成人和孩子的想象力是有着很大差异的。今天我们将继续讨论这个话题。
面对同一个故事的开头,成人和孩子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差别?结合课文相关内容说说,并谈谈从中悟出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引导,抓住以下三个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神秘兮兮、哑然失笑、大喜过望、绞尽脑汁、心急如焚”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使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及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采取自读自悟及小组学习、轻松谈话的方式,使学生乐于表达。
3.教师小结:
和成人相比,孩子们有多美好的想像,想像使生活变得绚烂多姿。
1.同学们,孩子们的心是长了翅膀的,尽管稚嫩,但飞得很高,飞得很美。在生活中,你们是否也遇到过类似他们这样的人?
2.补充小文章
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带领同学们再回顾一遍课文。
1.小组学习,结合中心话题,在小组中讨论学习,也可以参考课后第二题来谈。
3.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感受到孩子们故事续编的精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珍视想象力的重要。Fra bibliotek教学重难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心的翅膀》教学设计(自主交流)冀教版

《心的翅膀》教学设计(细读交流)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神秘兮兮、哑然失笑、大喜过望、绞尽脑汁、心急如焚”等词语的意思。
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在续编故事的过程中懂得珍视想象。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在续编故事的过程中懂得珍视想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据说兔子输了以后很不服气,想找来乌龟再比一次,乌龟同意了。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一天,比赛开始了……会是一场怎样的比赛呢?谁来讲一讲。
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你们知道吗?这就是你们现在所拥有的财富,不信我们来看课文《心的翅膀》。
(学生发挥想象编故事。
)二、初读。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7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各自轻声试读课文、朗读课文。
3、小组检查读课文。
4、复述这个故事。
第二课时一、细读文本。
1、提出中心话题。
“孩子的想象力往往比成人更丰富。
”一些人持有这样的观点,但是也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
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请就这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同学讨论讨论。
学生小组学习,并在文中批注。
2、全班交流。
预设:(1)工程师的表现:没有想象。
抓住“呜呼!不知他想象的翅膀在哪里折断了。
他可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呀!”结合词句“挠了挠头皮”“想了好半天”让学生感悟:丰富的知识不仅没有提高工程师的想象能力,反而减弱了,起初他并不是完全没有想象力的人,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味追逐知识,让知识埋葬了自己的想象力。
(2)同事的表现:经验代替了想象。
抓住“这多少有些像是在给学生分析应用题,能算是一个好故事吗?”感悟:他想象的思路就是解决数学题的思路,他完全是按照自己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去想。
这就像一只鸡一样在自己狭小的经验世界里扑翅膀,永远也不可能像雄鹰一样展翅翱翔。
翁牛特旗一小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心的翅膀名师教案冀教版

心的翅膀教材分析(请你自己写一写)仰望地球之巅课外阅读地平线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正是因为对未来充满新鲜的幻想和憧憬,人才会在成长中努力地追求,而不被各种不良诱惑所吸引,对地平线这个谜的探索的过程就是人生不断往前看,不断奋斗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体会文中地平线不同含义以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从课文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见过“地平线"吗?交流课前的观察,或是搜集到的有关地平线的资料。
(地平线是指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跟地交界的线。
)2.师述:你望到了吗?是呀,教室的四壁、室外的高楼大厦,挡住了我们的视线。
不过,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的《地平线》这篇课文,将会让你真真切切地看到那一道道的地平线。
二、初读课文三、解读“自然的地平线”。
1、那就让我们先跟随着作者,走进渭北大平原.谁来带我们看看那道地平线?指名朗读。
2、解读地平线:①、读一读有关语句,想一想地平线的样子,看一看屏幕中的彩图,拿出手指看着屏幕画一画地平线。
②、这道地平线在你脑海中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地平线的位置是在远处的天与地形成的三角形的交叉处;地平线的颜色是很亮的灰白色;地平线的形状是一道线;地平线的标志是“有树丛在那里伏着”。
3、这道地平线有没有引起你的遐想?4、想到自己已经看到了天的尽头,那该多么激动兴奋呀!谁来读好第3节这句话—-“啊,天到尽头了!"四、解读“第一次追寻地平线"。
1、师述:带着对这道很亮的灰白色线的遐想,“我”开始了第一次的追寻.2、画出“我”第一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和结果。
(“但”字分清经过与结果)3、读着“我”追寻地平线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4、指导朗读。
解读“第二次追寻地平线”。
1、师述:就在“我"傻愣愣地望着远方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时,一位老人走进了我的视野中。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心的翅膀_冀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一样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事实上确实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因此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事实上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教学目标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差不多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专门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要紧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要,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不管是“博士”“讲师”,依旧“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差不多概念都具有了。
知识与技能目标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样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什么缘故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 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刻,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只是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要紧缘故确实是腹中无物。
专门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明白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差不多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心的翅膀冀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心的翅膀冀教版教材分析:《心的翅膀》选择了一段没有结局的童话故事作视点,对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进行了一番想象力的透视同样是续编一个童话故事,身为工程师的夫君想了好半天竟想不出来,我的同事想了想后则以解承诺用题的方式给出了令人哑然失笑的答案,倒是四年级的小孩们使我大喜过望,续编出了杰出生动的故事,以至于让人由衷地发出感叹:小孩的心是长了翅膀的,尽管稚嫩,但飞得专门高,飞得专门美。
教学要求:1. 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把握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 联系上下文明白得奇异兮兮、哑然失笑、大喜过望、费尽心机、心急如焚等词语的意思。
4. 激发学生想象力,是他们在续编故事的过程中明白得珍视想象。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孩们的思维活跃、语言生动、想象力丰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力。
课前预备:搜集有关想象力的故事及名人名言,感受想象力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激趣导入:谁能讲一讲有关想象力发明的故事?可见想象多么的重要,想象就要给心插上翅膀,才能在想象的天空里自由悠闲地翱翔。
我们一起走进《心的翅膀》,体会那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深深的摸索。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自读课文,注意读音。
2.指读课文,指导字音、字形。
蹿的读音、策与束区别.3.理清层次,围绕一个童话故事有那些人进行了想象?三、复述课文,谈自己的感受。
1.提示:面对同一个故事的开头,成人和小孩各是如何样展开想象的?小组先说一说。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专门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因此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样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现在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心的翅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7 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神秘兮兮、哑然失笑、大喜过望、绞尽脑汁、心急如焚”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使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及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采取自读自悟及小组学习、轻松谈话的方式,使学生乐于表达。
3、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感受到孩子们故事续编的精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
得珍视想象力的重要。
重点、难点
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能够感受到想象力的美妙和重要。
教学环节与预设
第一课时
一、游戏激趣,导入课文。
1、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好吗?(师画一个)有同学可能在纳闷,老师画一个圈干什么呀?这可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圈,因为当你为自己插上想像的翅膀时,它会变幻成五花八门神奇有趣的东西。
怎么样孩子们,你想像到它是什么了吗?
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回答,并给于表扬。
2、有人说,想象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
有了丰富的想象力,人就可以插上翅膀自由翱翔。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板书:11 心的翅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学生默读课文。
要求:圈画出生字词。
2、小组分段读课文。
要求:抓紧时间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把容易错的字在纠错本上记下来。
3、小组自学。
4、出示学生易错的字词,让学生用多种形式反复读。
出示易错词:
神秘兮兮哑然失笑绞尽脑汁心急如焚狐狸蹿下山崖尽管腼腆计策拇指舔湿提示:1)重点分析这几个生字的写法:策舔
2)对于“心急如焚”在分析字形时可以理解词义。
3)学生可以在本上认真写一写生字。
5、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告诉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1、这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虽然简单,但是给我们很多启示。
希望同学们能够再朗读课文,复述这个故事。
复述要求:语言简练,抓住重点词句,把内容讲完整。
2、现在小组中复述,然后推选同学代表复述课文。
教师适时表扬激励,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完成复述任务,同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及时修正。
四、作业。
1、回家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发表意见并记录下来。
2、把本
课生字组词写两遍,课后的词语积累到小本本上。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大意,让大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把
现在你们收集到了意见读给大家听一听。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深入讨论(出示中心话题)
二、品词悟句,学习文章重点段落。
1、出示中心话题:
面对同一个故事的开头,成人和孩子续编的故事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别?为什会如此,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感悟到的?画一画,写一写。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重点研读以下内容:
1)工程师的表现:没有想象。
抓住“呜呼!不知他想象的翅膀在哪里折断了。
他可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呀!”结合词句“挠了挠头皮” “想了好半天”让学生感悟:丰富
的知识不仅没有提高工程师的想象能力,反而减弱了,起初他并不是完全没有想象力的人,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味追逐知识,让知识埋葬了自己的想象力。
2)同事的表现:经验代替了想象。
抓住“这多少有些像是在给学生分析应用题,能算是一个好故事吗?”感悟:他想象的思路就是解决数学题的思路,他完全是按照自己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去想。
这就像一只鸡一样在自己狭小的经验世界里扑翅膀,永远也不可能像雄鹰一样展翅翱翔。
3)小学生的表现:想象丰富,让人大喜过望。
这是本课重点品读部分。
抓住“孩子的心是长了翅膀的,尽管稚嫩,但飞得很高,飞得很美。
”感悟到:孩子续编的故事思维活跃、语言生动、想象力真是丰富!抓住几个孩子的语言,让学生重点研读。
胖男孩儿——抓住“狐狸绞尽脑汁想计策” 体会用词的精妙,他为其他人打开了一个想象的突破口,这是多么珍贵!
小女孩儿——抓住几个动词“狂奔” “穿过”“冲进”“转来转去”感悟想象出的故事情节是多么生动。
“小眼镜”——抓住“心急如焚” “愤然跃起”感悟他心思的细腻,情感的丰富。
腼腆的小女孩儿——抓住“左转右弯” “弹灰尘”“舔手掌”感受狐狸的高兴劲儿,在“仔细打量水中的太阳”后,“对准太阳猛然冲去”的情节是多么丰富,多么精彩!
通过反复品读小学生编的精彩故事,感悟出孩子的想象力真丰富!他们的故事演绎出了生动,演绎出了个性,演绎出了智慧。
4、回顾全文。
提问:“心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板书:孩子的美好的心灵,丰富
的想象)
三、拓展。
1、列举想象力给人类带来巨大进步的例子。
如《科学幻想之父》明》
儿童与发
2、设想如果人类没有想象力,世界将会是怎样的?
四、作业。
张开心的翅膀,你一定也能用这个故事的开头编出一个精彩的故事,续
编的故事写到小本本上,并讲给你的朋友听。
请你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