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概述

合集下载

【公文基础】行政公文写作概述

【公文基础】行政公文写作概述

份号:0000001 机密★一年 特急
××××文件
×××〔2006〕×号
签发人:×××
××关于××××的通知
××××: ×××××××××××××××××××××××××××××××××××××××××××
×××××××××××××××××××××××××。 附件:1、×××× 2、×××× (共二件)
1、关于能源部加强节约能源研究工作的请示 2、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
报告
3、××省× ×厅严格控制会议费规定的通知 4、× ×区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管理,制止某
些学校对转学生、插班生以及招收没有正 式户口借读生任意滥收学杂费的请示报告。
四、 指出下列公文语句中的错误, 并作修改。
1、你乡提出试行“关于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惩罚意见” 最
为了确保公文迅速而准确地传递, 避免行文紊乱,《办法》第13条、第14 条指出:“行文应当确有必要,注重效 用。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 确定。”具体的行文规则有:
(一)下行文规则
(1)政府各部门依据部门职权可以互相行 文和向下一级政府的相关业务部门行文; 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 题、审批事项外,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 府正式行文。 (2)部门之间对有关问题未经协商一致, 不得各自向下行文。如擅自行文,上级 机关应当责令纠正或撤销。
第一人称:“本”、“我”,后面加上所代 表的单位简称。如:部、委、办、厅、局、 厂或所等。
第二人称:“贵”、“你”,后面加上所代 表的单位简称。一般用于平行文或涉外公文。
第三人称:“该”,在应用文中使用广泛, 可用于指代人、单位或事物。如:“该厂”、 “该部”、“该同志”、“该产品”等。 “该”字在文件中正确使用,可以使应用文 简明、语气庄重。

《公文写作概论》第二章——公文写作概述

《公文写作概论》第二章——公文写作概述
标题点题
可以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把文章主题分解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用一个小标题的形式来显示,从而将公文的主题散布在各小标题中。
小标题点题
篇末点题,也称“卒章显志法”,即在公文的结尾处点明主题。
篇末点题
在正文的开头使用主旨句点题,这种表现形式的主旨句通常具有固定的结构,如“为⋯⋯”“为了⋯⋯”
开篇点题
2.2.2 公文主题的表现形式
2.6.3 议论
议论的概念议论是对事物进行分析,并通过推理证明的方式来阐明事理、发表见解、表明观点的一种表达方式,它的主要目的是以理服人。议论的特点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手段来议事论理,在许多情况下,它常与叙述结合起来使用,也就是所谓的夹叙夹议。议论的三要素议论有三个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议论的方法公文中议论的方法也就是论证的方法。一般说来,公文中常用的议论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比照法和因果法。事实上,在公文写作中,纯粹的议论是不多的。议论常与叙述紧密结合在一起,表现为“夹叙夹议”的方式,即一边摆事实,一边讲道理。
适用
新颖的材料往往能够反映时代精神、紧扣时代脉搏。社会在不断进步,新事物在不断涌现,公文写作应该立足于时代,不断发现和摄取新颖的材料,反映新面貌,阐发新见解,增强公文的吸引力。
新颖
公文中选用的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才能更深刻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典型
2.3.3 公文材料的选择
观察
观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也是搜集材料的重要途径。通过留心观察社会和生活中的事情,可以获得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从而为公文写作奠定基础。
2.3.2 公文的收集
真实是公文材料选择的首要原则和标准,公文写作中使用的材料必须是客观存在、真实可靠的。真实是保证公文权威性和可信度的重要基础。

公文写作的基本概述和分类

公文写作的基本概述和分类

公文写作的基本概述和分类公文写作是指以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组织为主体,以公共利益为目标,采用特定的写作格式和语言风格,用于传达政策、规定、通知、决议、报告、公告等信息的书面文体形式。

公文写作具有正式性、权威性、规范性和客观性等特点,是公共管理和行政决策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对公文写作的基本概述和分类进行详细阐述。

基本概述:公文写作的基本概述包括写作目的、写作对象、写作原则、写作流程和写作风格等方面内容。

写作目的:公文写作的目的是为了传达特定的信息,如政策指示、工作安排、会议通知等。

公文写作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对外发布或内部传达,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执行。

写作对象:公文的写作对象主要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大众。

根据不同的对象,公文的形式、内容、语言风格等也会有所不同。

写作原则:公文写作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明确性、精确性、简明性、逻辑性和条理性等。

公文应确保信息的明确、准确,同时尽量避免冗长的表述和模糊的措辞。

写作流程:公文写作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明确写作目的和对象;收集和整理所需信息;制定写作计划和提纲;撰写草稿并审阅修改;最终定稿并发出。

写作风格:公文写作的语言风格应以正式、严谨、简练为主。

应避免情感色彩的夸张和修辞手法的滥用,注重内容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分类:公文写作可根据用途、形式和主题等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通知类公文、报告类公文、决议类公文、公告类公文、规章制度类公文和交际类公文等。

通知类公文:通知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达具体事项的公文。

通知类公文通常包括会议通知、活动通知、资金通知等。

其特点是具有强制性和实施性,要求明确、准确地传递需要执行的内容。

报告类公文:报告是一种向上级、下级或同级汇报工作情况或问题的公文。

报告类公文通常包括工作报告、年度总结报告、考核报告等。

其特点是突出事实和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同时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决议类公文:决议是指集体讨论和表决的结果,以书面形式发布的决定性文件。

公文写作简历概述

公文写作简历概述

公文写作简历概述一、公文写作的定义和概念公文写作是指为了正式传递信息和决策而使用的书面文字的创作过程。

公文写作的目的是清晰地传达信息,对于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以及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方式。

良好的公文写作能够提高效率、提升形象,是一种重要的组织沟通工具。

二、公文写作的特点1.正式性:公文写作要遵循一定的格式、用语规范,表达方式要庄重、严谨。

2.客观性:公文要客观中立,避免主观感情色彩,以事实说话。

3.公正性:公文要求公正审慎,不偏不倚,绝对不能失实。

4.规范性:公文写作要符合相关规范,格式统一、篇幅适中、字迹工整。

三、公文写作的基本原则1.简明扼要:内容要简洁明了,语言要简练精当,避免冗长庞杂。

2.准确无误:公文中的信息要准确无误,避免错误或模棱两可的说法。

3.重点突出:需要强调的内容要在文中突出,便于读者快速抓住重点。

4.语言得体:公文语言要得体,避免口头化、随意性和粗俗语言的使用。

5.格式规范:遵循公文写作的格式规范,包括标题、编号、日期、落款等。

四、公文写作的基本结构和要素1. 公文的标题标题应当简洁明了,能够准确概括文件的内容。

在正文之前置于公文首部,字号一般要较大,以便醒目。

2. 公文的编号编号一般应当包括单位名称、顺序号和日期等信息,以便管理和查找。

3. 公文的日期日期是公文发文的时间,要注明年、月、日,避免造成误解。

4. 公文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是公文的核心内容,包括事由、处理意见、建议等。

文字要简练清晰,逻辑严谨。

5. 公文的落款落款包括签发者的署名、单位名称、联系方式等,标明发文单位。

五、公文写作的注意事项1.审慎思考:在写公文之前要深入思考、明确目的,避免涉及错误或模糊不清。

2.遵守规定:遵守相关公文写作规范和法律规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

3.语言规范:用词要得体,语句结构要清晰,避免错别字、语病等错误。

4.信息真实:公文中的信息应当真实可靠,不得捏造和夸大。

5.审查整理:写完公文后要仔细审查、整理,保证无误后再发出。

公文写作概述范文

公文写作概述范文

公文写作概述范文公文写作是一种正式的、规范的书面表达形式,常用于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机构之间的文件往来。

公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准确、快速地传达信息,具有明确的格式和规范的语言表达。

本文将就公文写作的概述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公文的分类、特点以及写作要点等。

一、公文的分类二、公文的特点1.正式性:公文具有正式性,要求格式整齐、规范,使用严肃、客观的语言;2.准确性:公文要求表达清晰、准确,不能有模糊不清的词语或语句;3.权威性:公文是行政机关或党政机关对外发布的文件,具有权威性和法律约束力;4.稳定性:公文的格式和写作规范相对稳定,不随个人情感变化而改变;5.简洁性:公文要求语言简明扼要,不使用冗长的词藻或复杂的句式。

三、公文写作的要点1.格式规范:公文的格式包括信头、标题、正文、落款、附件等,不同类型的公文有不同的格式要求。

2.逻辑严谨:公文要求写作内容要清晰、条理分明,逻辑严密,避免表达含糊或自相矛盾的观点。

3.语言简洁:公文语言应简练、明了,避免使用生僻字或长句子,概括要点,言简意赅。

4.用词严谨:公文的用词要准确、精炼,避免使用口语化或隐晦的词语,一词一意。

5.事理分明:公文要逻辑清晰、事理分明,对于审批、指示、决策等事宜要明确态度和要求。

6.条文精确:对于公文中的法规、制度、政策等内容,在引用时要准确、全面,并标注出处。

7.落款规范:公文的落款要求清晰标准,包括签署人员的姓名、单位、职务、签名、日期等。

8.审稿把关:在公文撰写完成后,要经过仔细审查、校对,并由主管领导或专人审核才能发出。

公文写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技能,掌握公文写作要领对于提升工作效率和规范组织运作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公文的分类、特点以及写作要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撰写与处理公文,提高公文的质量和效率。

希望本文对于公文写作的概述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新编应用写作学——公文写作篇

新编应用写作学——公文写作篇

公文的主体:
● 主体又称主文,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 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等要素组 成。
● 一、标题
● 标题是公文的题目,由发
一般用
,编排于
置,分一行或多行 排布 。
、 和 组成。 位
公文标题由三部分组成
1、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议
发文机关

(二)文种
●文种是指对具体的公文按其性质和用途的不同 要求划分为若干种,并为某种公文规定的固定 的名称,即公文的名称。
●它决定着公文的结构、格式与语言的运用。 ●正确的文种能维护公文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空白演示
● 2012年4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 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 〔2012〕14号),决定从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1996 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 关公文处理条例》和2000 年8 月24 日国务院发 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停止执行。
•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 知的事项。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 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汇报工作 、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 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明确主送机关。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一般用函行文 ● 部门内设机构与相应的其他机关进行工作联系确需行文时,只能以函的
形式行文。 ● 5、平行文在写法上态度要谦和,多用商量的口吻。
公文的批转、转发与引发

第六篇-公文写作知识概述

第六篇-公文写作知识概述

第六篇公文写作知识概述第一章公文写作概述常用公文写作1、通知(1)特点:应用范围的广泛性;较强的时效性;告知性;写作内容的灵活性。

(2)通知的类别和协作要领a.发布性通知:发布性通知用于发布规范性文件、下达计划和印发领导讲话等。

标题有“发布”或“印发”字样。

b.指示性通知:指示性通知用于向下级机关做指示,部署工作等。

c.知照性通知:知照性通知用于一些不需直接执行或办理的事项。

d.转发性通知:转发性通知用于转发上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或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

2、通告(1)特点:广泛性、规定性、专业性(2)结构和写作要领a.标题:使用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的标题。

b.正文:由通告原有、通告事项和结尾三部分构成。

c.落款日期。

3、报告(1)报告特点:沟通性、陈述性、单向性(2)类别: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答复报告、呈送报告4、请示(1)特点:单一性、期复性、时效性(2)请示结构: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和日期组成5、批复(1)批复特点:法定的权威性、执行性、行文的被动性(2)批复的写作要求:针对性要强;观点要明确;表达要准确;批复应讲究实效,及时作出答复6、通报(1)特点:教育性;说理性;时效性(2)类别: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情况通报7、函(1)特点:行文方向的多样性;使用的广泛性;写作的灵活简便性(2)函的类别:商洽函;询问答复函;求批复函8、纪要(1)纪要特点:反映会议情况与传达贯彻会议的议定事项;具有约束执行效用(2)纪要结构:标题、时间、正文、结尾9、倡议书结构:标题、正文、落款10、调查报告特点:强烈的针对性、尊重客观事实,凭借事实说话、解释事务的本质和规律、体现时代精神11、证明信写法简单,结构为标题、称谓、结语、落款和日期12、启事结构:标题、正文、落款和日期公文写作要求1.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合法、规范;求实、准确;合理、完整;简明、清晰;严谨、耐久。

2、语言运用公文语言表达应准确、庄重、平实、简明;选词应遵从语法规则,选取最准确、最贴切且有效的表情达意的词语;语句的组织:含义明确、清晰完整,便于准确理解,无歧义;句子各个成分搭配得当,成分完整;语序安排妥当句式合理;恰当使用不同的修辞方法,产生最佳的表达效果。

简述公文写作

简述公文写作

简述公文写作
公文写作是指以正式、规范、公开的方式,用于传达行政、政务、法律等方面的信息,具有一定权威性和法律约束力的文字表达方式。

公文写作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准确性:公文应准确、精确地表达所要传达的信息,对
于问题的陈述和回复不能含糊、模糊或含混不清。

2. 简明扼要:公文应简明扼要,用简练、简洁、文字简单
易懂的语言表达要点,避免使用庞杂或难以理解的术语和长句。

3. 规范性:公文应符合规范的公文写作格式,包括抬头、
标题、日期、编号、正文、落款、签章等。

同时,公文的文字使用应规范、规范化,不能使用与公文不相称的语言和词汇。

4. 逻辑性:公文应具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各部分之间逻辑
关系明确,条理清晰,以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

5. 客观中立:公文应客观中立,不带个人感情色彩,并遵
循事实陈述、利益平衡、公正公平的原则。

6. 严肃庄重:公文的文风应严肃庄重,避免使用俗语、口
语和不正式的语气,保持公文的正式性和权威性。

公文的常见类型包括公告、通知、通报、报告、决议、调令、
批复等。

在写公文时,应先明确写作目的、对象、内容,再按照相关的格式和规范进行撰写,并经过审核和审定后方可发布或使用。

公文写作对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旨在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便捷性和可追溯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行文书:表、状、骈、启、辞、牒; 平行文书:关、移、刺 • 另有告身、德音、堂帖、辞、榜等。
• 宋代公文在汉唐制度基础上,又创设了 诰命、御札、敕榜、公牒、呈状、申状、 答子、咨报等文体。
• 批:君主对臣工的奏疏允准与否用批。 • 告身:奏授判补之官,皆给以符,称为告身。 • 德音:皇帝加惠官员,以后又称恩诏。 • 堂贴:中书省指挥事宜的下行公文。 • 辞:一般百姓上送的文书。 • 榜:悬挂告示的公文。
(三)公文的分类
• 使用范围
- 专用公文、通用公文
• 行文方向
- 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 来源
- 收文、发文、内部公文
• 作者的性质
- 党政公文、部门公文
• 处理要求
- 参阅性公文、承办性公文
• 紧急程度
- 特急公文、急办公文、常规公文
• 机密程度
- 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内部公文、 开放性公文
李斯《罢封建议》
• 疏:用于上情下达,同奏类似。贾谊《陈政事疏》
• 状:用于向上级说明事实的公文。
• 露布:臣民上书于君主,不封口称露布。汉末以檄 文为露布;北魏时,打胜仗上书奏捷的公文为露布。 • 牒:平行的信札,有通知某事之意。,各朝用法差 别较大,民国时废除,但外交上仍用,“通牒”。
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公文
3、秦汉时期的公文
秦开了官方公文体式规范之先河。汉承秦制,并有 了进一步发展,在公文体式上,在秦制书、诏书的基
础上,命令文书增加了策书、诫书。
皇帝专用文书
• 制书:皇帝颁布重大制度,也用于告诫、晓谕或谴责 大臣。 • 诏书:皇帝颁布一般规章制度,也用于批复臣下奏议 以及诏告天下等。
• 策书:皇帝用于封赠、罢黜诸侯王以及三公的公文。
本章主要内容
一、公文 二、公文处理
一、公文
(一)公文的定义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中央办公厅印发 (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 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国务院发布 (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 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这一时期公文基本承袭秦汉之制,也增加了一 些种类。令、符、启、笺、牒、刺。 令:中央对诸侯王颁发的文书。 符:对非直属下级机关颁发的文书。 启:同奏表。 笺:大臣给皇后、皇太子的文书。 牒:用于下级官僚对上级官僚。 刺:用于平行公文的往来。
5、唐宋时期的公文
• 唐代官方公文
下行文书:制、敕、册、令、符、批;
三者的逻辑关系

公 文
文 件

• 公文的制发者必须是法定的机关、组织及其负责人
• 公文必须是在公务活动中形成并使用的文字材料
• 公文必须是按照统一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
形成的具有规范体式的信息载体
• 公文是各级各类机关和组织依法行政和开展公务活 动的一种重要工具
1、公文的产生
“古有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 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 焉。”——《尚书.序》
• 《尚书》是我国最早一部记言体公文汇编, 上至虞舜时代,下至春秋的秦穆公。 • 全书分为典、谟、训、诰、誓、命、令、 贡、教等
• 典:法。先秦的法律公文称典。《尧典》《舜典》
• 谟:为臣下谋议之词。后世公文无此名称。
• 训:君主教训其民或以上戒下的言辞。后世公文无 此名称。 • 诰:告知性的公文。古代告上称告,告下称诰。 • 誓:古代告诫将士的言辞,一般用于军旅。
甲骨文:卜占、卜辞
前辞:记某年某月某日及占卜人的姓名
命辞:记占卜何事 占辞:即占卜的结果 验辞:即应验的情况
• 公文是国家管理活动的产物, 是国家机关处理社会事物的结 果,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 标志。
• 公文的产生同当时掌握有文字 知识的巫史之官分不开。
巫:从事占卜活动的神职人员 史:记言记事
2、先秦时期的公文
(五)公文的作用
• 记录与传达工作意图的作用
• 强制执行的规范作用
• 工作依据的作用
• 联系和知照的作用
• 宣传教育作用
二、公文处理
• 公文处理的三大环节
- 发文办理
- 收文办理
- 公文管理
发文办理
拟稿 审核 签发 复核 发文登记 用印 发文登记 分发 注发 缮印
发文办理
签收 催办 收文登记 查办 办复 审核 拟办 批办 承办
(四)公文的特点
• 权威性
• 实用性
• 定向性
公文写作的特点 1、受命性的写作(遵命写作)
• 时效性
• 程序性
2、实用性
3、时限性 4、由法定作者制发
5、读者(受体)是定向性的
公文写作与文学写作的比较
2、公文写作的表达内容追求鲜明而准确,文学写作的表
达内容追求朦胧而含蓄。 3、公文写作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侧重说明和议论,文学写 作的主要表达方式则侧重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4、公文写作使用科学修辞,文学写作使用艺术修辞。
• 命:古者王言谓之命。 • 令:“发号施令”。秦孝公下令国中,出现 令。 • 贡:献贡之意,是表彰功绩的公文。 • 教:“敬服五教”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 檄书:军事公文。
• 移书:春秋时期各国官吏或国与国之间的公务书信 来往的公文, • 盟书:各国诸侯盟会时使用的公文。
• 上书:臣民用来陈述自己政治见解或主张的公文。 • 玺书:用印之书,国君或卿大夫印封的文书称玺书。 • 判书:判决的文书。
• 明代新的公文主要有敕命、下帖、告示、 勘合、照会、题本、揭帖、咨呈、牒呈、 参评等。
敕命:授六品至七品官员用敕命。 下帖:知州下行公文用下帖。 告示:上级官府以事告下曰士,官府对百姓的宣 示,张贴于道路的称为告示。
题本:各司部门有急切公务,不好面陈的用题本。 揭帖:内阁中凡有密奏及奉谕对答者,皆称为揭 帖。 咨呈:六部对五军都督府行文、各处承宣布政使 对六部行文用咨呈。 牒呈:应天府对都司布政司、各府对按察司、按 察司对布政司等用牒呈。 参评:称长官告诫属吏的言辞。
1、公文写作是规范性的写作,文学写作是创作性的写作。
认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看其是否符合公文写作的语 体特征要求?如不符合,请加以改动。 • 我局所属XX公司,去年借助外部强劲东风,生产一度 如穿云燕子,飞向百尺竿头。曾几何时,今春以来, 又像高山飞瀑一落千丈。 • 近几年,党的政策好,在农村开了花结了果。农业生 产上去了,农民的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别的不 用说,就看看农民的新房连成了片也就清楚了。有的 高堂大屋,有的楼上楼下,简直是开天辟地从没有过 的事。生产大发展,生活大提高,干嘛不把自己原来 的“土窝”改变成“金窝”呢?
狭义:专指党和国家行政机关各自正式规定的主要文种。
公文、文书、文件
• 内涵上:文书的核心和主体部分是公务文书,
公务文书就是公文;公文既包括党政两大公文
法规中所明确规定的各种法定公文,也包括机 关常用应用文,而法定公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 的“文件”。 • 外延上,文书的外延较大,公文的范围次之, 文件的范围更窄。
• 诫书:又名诫敕,用于皇帝对新任刺史、太守或镇边 驻军军官的训诫,后对京外各官诰谕也用诫书。
其他公文文种
• 章:用于大臣受封赠后对皇帝的谢恩,后汉也用于 对皇帝庆贺和谏议。 • 奏:用于批评、建议及对某官进行弹劾。 • 表:用于陈述下情。 • 议:驳议,用于讨论政事,大臣对某些重大政事有 不同意见可以向皇帝陈述。
• • • • • • •
诰命:宋对文武官员升迁加封等称诰命。 御札:凡皇帝重要诏令用御札。 敕榜:皇帝诏令的公布。 公牒:宋六部相移的平行文。 呈状:宋元之后以呈状作为上行公文名称。 申状:各部对尚书省行文用申状。 答子:下级机关对上有所陈请,要求答复时所 用。 • 咨报:学士院专用,
6、元明清时期的公文
公文管理(立卷归档)
制定立卷类目表 销毁 归卷 调用 立卷 归档
文意准确
• 公文处理的原则
- 准确
- 及时
文种使用准确
传递准确
形成及时 传递及时 物质上的安全 办理及时
- 安全
- 统一
政治上的安全
收发的渠道要统一 格式纸形要统一 书写材料要符合规定
参考资料(有关国家标准)
1、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
• 清代新的公文种类有谕、札、牌、详、揭、禀、折、帖 等。
谕:凡晓谕中外及京官自侍郎以上,外官自知府总兵以上 的罢免、升迁与调补等事宜,皆以谕行文。
札、牌:上级官府对下级官府行文用札,各部对道府以下、 府对州、州对县行文用牌。 详:下级官员对上级官员报告有关事宜。 揭:上级官员对所属官吏纠参时用。 禀:下级官府对上级官府,群众对官府陈述事件时用。 折:下级对上级有所陈请时用。
帖:长官对属吏有所训示用帖。
7、辛亥革命以后的公文变革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公 文程式明令》,公文文
种缩减为令、咨、呈、
示、状等5种。 提倡和规定使用白话文及 新式标点符号撰写公文。
1942年,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发
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公文处理制度》。
新的公文名称规定为:上级给下级的有指示 信、批复、函、令;下级对上级的有报告、 请示。
1950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 《关于统一文件用纸与格式的规 定》,要求: 使用16开纸,在文件上写明文件
发文机关和发文年月日,文字竖 排,在左侧装订。
1951年9月颁布《公文处理暂行办法》, 对公文体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 以语体文为原则,加注标点符号;废除 旧公文套语,尽量避免使用简称;除综 合性报告以外,实行一文一事;统一文 件用纸尺寸;文字采用直行书写形式; 多页的文件必须加盖骑缝章 。
2、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3、新闻出版署《校对符号及其用法》
4、国家技术监督局 《标点符号用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