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干燥经验

合集下载

冷冻干燥机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冷冻干燥机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冷冻干燥机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以下是 9 条关于冷冻干燥机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 嘿,你知道吗,使用冷冻干燥机要先把要干燥的东西放好呀!就像你把宝贝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一样。

比如,要把那些容易受损的物品轻轻放进去,可别毛手毛脚的哟!
2. 哎呀呀,冷冻干燥机工作的时候,电源可一定要接好呀!这就像人要吃饭才有力气干活,没接好电它可没法好好工作呢!比如你正在做一项重要实验,突然没电了,那不就傻眼啦?
3. 嘿,要注意冷冻干燥机的温度设置哟!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这就好像给宝宝调洗澡水,得温度刚刚好呢!像那种对温度敏感的物品,要是温度不合适,那不就糟糕啦?
4. 哇塞,使用过程中要时刻留意机器的运行状态呀!就像妈妈随时关注孩子有没有不舒服一样。

要是听到啥奇怪声音或者感觉不对劲,可得赶紧看看呢!
5. 哎呀,给冷冻干燥机清洁保养可不能马虎呀!就像你照顾自己的爱车一样,要精心呵护。

不然以后用起来出问题咋办呢?
6. 嘿,操作冷冻干燥机可别乱来哦!得按照正确步骤来,这跟走迷宫得按路线走是一个道理呀!不然迷路了可不好玩,对吧?
7. 哇,别忘了给冷冻干燥机留出足够的散热空间呀!它也需要透透气呢,好比人在闷热的房间里待久了也难受啊!要是捂着它,它能好好工作吗?
8. 哎呀呀,别随便乱动冷冻干燥机的重要部件呀!那可都是关键部位,就像人的心脏一样重要呢!随便动了出问题可就麻烦啦!
9. 总之,要想让冷冻干燥机好好为你工作,就得认真对待它呀!像对待好朋友一样,用心去呵护,它肯定会给你带来惊喜呢!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正确使用和精心呵护冷冻干燥机,才能让它发挥最大的作用,给我们带来便利呀!。

实验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

实验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

一、实验原理1、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的基本原理水有三种相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相态之间即可以相互转换又可以共存。

真空冷冻干燥是把新鲜的食品如蔬菜、肉类、水产品等预先快速冻结,并在真空状态下,将食品中的水分从固态升华成气态,再由解吸干燥除去部分结合水,从而达到低温脱水干燥的目的。

冻干食品不仅保持了食品的色、香、味、形,而且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食品中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

冻干食品具有良好的复水性,食用时只要将该食品加水即可在几分钟内就会复原。

真空冷冻干燥设备通常由干燥室、制冷系统、真空系统、加热系统和控制系统设备组成。

2、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的特点食品冷冻干燥是一种高质量的干燥保存方法,与通常的晒干、烘干、及真空干燥相比,具有以下特点:()食品干燥是在低温(-0-60℃)下进行,且处于高真空状态,因此,特别使用于热敏性高和极易氧化的食品干燥,可以保留新鲜食品的色、香、味及营养成分。

(2)冻干食品体积、形状基本不变,保持原有的固体骨架结构,同时干制品可以加工成极细的粉状物料,用于制作调味品、保健品和速溶品等。

(3)冻干食品具有多孔结构,因此,具有理想的速溶性和复水性。

复水时,比其它干燥方法生产的食品更接近新鲜食品。

(4)冻干食品在升华过程中溶于水的可溶性物质就地析出,避免了一般干燥方法中因物料内部水分向表面迁移而将无机盐和营养物携带到物料表面而造成表面硬化和营养损失的现象。

(5)冻干食品采用真空或充氮包装和避光保存,可保持5年不变,产品保存期长,常温下即可运输储存,可大大降低其经营费用。

3、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食品加工业中的应用几乎所有的食品原料,果蔬、肉禽、蛋、水产品等都可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加工,但真空冷冻干燥设备比较昂贵,加工中耗能也大,一般生产成本较高,但从产品流通的总成本、销售价格高以及冷冻干燥法所独有的优点来看,冻干食品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真空冻干食品的种类(1)蔬菜类:蒜、葱、蘑菇、香菜、芦笋、胡罗卜、黄花菜、豌豆、洋葱等。

冷冻干燥技术经验

冷冻干燥技术经验

绪论冷冻干燥是将含水物质,先冻结成固态,而后使其中的水分从固态升华成气态,以除去水分而保存物质的方法。

这种干燥方法与通常的晒干、烘干、煮干、喷雾干燥及真空干燥相比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如:(1)它是在低温下干燥,不使蛋白质、微生物之类产生变性或失去生物活力。

这对于那些热敏性物质,如疫苗、菌类、毒种、血液制品等的干燥保存特别适用。

(2)由于是低温干燥,使物质中的挥发性成分和受热变性的营养成分损失很小,是化学制品、药品和食品的优质干燥方法。

(3)在低温干燥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的作用几乎无法进行,能最好地保持物质原来的性状。

(4)干燥后体积、形状基本不变,物质呈海棉状,无干缩;复水时,与水的接触面大,能迅速还原成原来的性状。

(5)因系真空下干燥,氧气极少,使易氧化的物质得到了保护。

(6)能除去物质中95~99%的水分,制品的保存期长。

总之,冷冻干燥是一种优质的干燥方法。

但是它需要比较昂贵的专用设备,干燥过程中的耗能较大,因此加工成本高,目前主要应用在以下一些方面:(1)生物制品、药品方面:如抗菌素、抗毒素、诊断用品和疫苗等。

(2)微生物和藻类方面:如酵母、酵素、原生物、微细藻类等。

(3)生物标本、活组织方面:如制作各种动植物标本,干燥保存用于动物异种移植或同种移植的皮层、角膜、骨骼、主动脉、心瓣膜等边缘组织。

(4)制作用于光学显微镜、电子扫描和投射显微镜的小组织片。

(5)食品的干燥:如咖啡、茶叶、鱼肉蛋类、海藻、水果、蔬菜、调料、豆腐、方便食品等。

(6)高级营养品及中草药方面:如蜂王浆、蜂蜜、花粉、中草药制剂等。

(7)其他:如化工中的催化剂,冻干后可提高催化效率5-20倍;将植物叶子、土壤冻干后保存,用以研究土壤、肥料、气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生长因子的作用;潮湿的木制文物、淹坏的书籍稿件等用冻干法干燥,能最大限度的保持原状等。

冷冻干燥能保存食物很早就为人们所知。

古代北欧的海盗利用干寒空气的自然条件来干燥和保存食物,就是其中一列。

冻干工艺基础及经验汇总教学内容

冻干工艺基础及经验汇总教学内容

冻干工艺基础及经验汇总冻干工艺一、技术简介:真空冷冻干燥是先将制品冻结到共晶点温度以下,使水分变成固态的冰,然后在适当的温度和真空度下,使冰升华为水蒸气。

再用真空系统的冷凝器(水汽凝结器)将水蒸气冷凝,从而获得干燥制品的技术。

技术优点:(1)它是在低温下干燥,不使蛋白质、微生物之类产生变性或失去生物活力。

这对于那些热敏性物质,如疫苗、菌类、毒种、血液制品等的干燥保存特别适用。

(2)由于是低温干燥,使物质中的挥发性成分和受热变性的营养成分损失很小,是化学制品、药品和食品的优质干燥方法。

(3)在低温干燥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的作用几乎无法进行,能最好地保持物质原来的性状。

(4)干燥后体积、形状基本不变,物质呈海棉状,无干缩;复水时,与水的接触面大,能迅速还原成原来的性状。

(5)因系真空下干燥,氧气极少,使易氧化的物质得到了保护。

(6)能除去物质中95~99%的水分,制品的保存期长二、冻干流程样品预冻、升华干燥(第一干燥阶段)、解析干燥(第二干燥阶段)以及干燥后保存:2.1样品预冻阶段:2.1.1 预冻过程变化溶液在冷冻过程中溶质和溶剂存在一个相互分离的过程,大多数冻干药品是以水为溶剂,所以以水为例来说明溶液的凝结过程。

随着温度的下降到某一温度时,水开始结晶,这时的温度是制品的过冷温度。

由于结晶放热,制品温度开始升高后再下降,随着水结晶的增加,溶液的浓度会增加(为了有利于干燥,一般冻干产品溶液配制成含固体物质4%-15%的稀有溶液)。

此外,根据产品的性质不同,这时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溶质可以结晶的产品,随着制品温度的下降,稀溶液变为浓溶液,并逐步成为饱和溶液,温度继续降低时,由于溶解度降低,将会有溶质析出,最后成为冰晶体和溶质晶体的共晶混合物,晶体的大小和冷冻速率有关,这时的温度就是产品的共晶点温度。

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放热过程,在冷冻曲线上也出现过冷和平台。

另一种是溶质不结晶的产品,随着制品温度的下降,稀溶液变为浓溶液,温度继续降低时,溶液以玻璃态形式冻结,这时的温度就是产品的冻结温度。

冻干粉针剂冻干工艺研究经验汇总

冻干粉针剂冻干工艺研究经验汇总

一、冷冻干燥过程研究真空冷冻干燥是先将制品冻结到共晶点温度以下,使水分变成固态的冰,然后在适当的温度和真将水蒸气冷凝,从而获得干燥制品的水汽凝结器)空度下,使冰升华为水蒸气。

再用真空系统的冷凝器(、二次干燥(解吸干燥)和密封保技术。

该过程主要可分为:制品准备、预冻、一次干燥(升华干燥)存五个步骤。

1 产品预冻制品的玻璃化1.1玻璃化的作用。

近年来,人们已经逐渐地认识到,凡是成功的低温保存,细胞的水均以玻璃态的分子玻璃化是指物质以非晶态形式存在的一种状态,其粘度极大,形式被固化,在胞不出现晶态的冰。

故在这种结构中分子运动和分子变性反应非的能动性几乎为零,由于这种非晶体结构的扩散系数很低,常微弱,不利的化学反应能够被抑制,从而提高被保存物质的稳定性。

玻璃化的获得。

在产品预冻时,只要降温速率足够快,且达到足够低的温度,大部分材料都能从指“足够快”的意思是在降温过程中迅速通过结晶区而不发生晶化,“足够低”液体过冷到玻璃态固体。

Tg 以下。

的是必须把温度降到玻璃化转变温度第一步是以一般速对于具有一定初始浓度的细菌制品,其预冻过程一般通过“两步法”来完成。

第胞溶液的浓度逐渐提高;,让细胞外的溶液中产生冰,率进行降温细胞的水分通过细胞膜渗向胞外,,以实现胞溶液的玻璃化。

此法又称“部分玻璃化法”。

二步是以较高速率进行降温点后将开BA当初始浓度为A的溶液(点)从室温开始冷却时,随着温度的下降,溶液过冷到冰晶周围溶液将沿着平衡的熔融线不断析出冰晶,始析出冰,结晶潜热的释放又使溶液局部温度升高。

(D的交点(Ta)与玻璃化转变曲线(Tg)剩余的未冻溶液随温度下降,浓度不断升高,一直下降到熔融线,此时的溶液达到最大冻结浓缩状,浓度较高,)时,溶液中剩余的水分将不再结晶(称为不可冻水点) 以非晶态的形式包围在冰晶周围,形成镶嵌着冰晶的玻璃体。

降温速率与预冻温度1.2其速度可控制在每分钟降形状和成品最初晶格及其微孔的特性,预冻速度决定了制品体积大小、1℃左右。

冷冻干燥的原理与实践

冷冻干燥的原理与实践

冷冻干燥的原理与实践样品经完全冻结,并在一定真空条件下使冰升华,从而达到低温脱水之目的,此种过程称为冷冻干燥(Frccze—drying,Lyophilizaton)。

冻干的固体物质由于微小冰晶体的升华呈现多孔结构,并保持原先冻结时的体积,加水后极易溶解,立即恢复原来的新鲜状态。

制品在升华过程中温度保持在最低共熔点以下(通常为—25℃左右),因而对于那些不耐热的物质,诸如酶、激素、核酸、血液和免疫制品等的干燥尤为适宜。

干燥的结果能排出95—99%以上的水分,有利于制品长期保存。

制品干燥是在真空条件下进行,故不易氧化。

针对部分生化药物的化学、物理、生物的不稳定性,冷冻干燥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随着生化药物与生物制剂的迅速发展,冷冻干燥技术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与优越性。

一、冷冻干燥机的结构与功能简介冷冻干燥机系由制冷系统、真空系统、加热系统、电器仪表控制系统所组成,详见图1—8。

主要部件为干燥箱、凝结器、冷冻机组、真空泵组和加热装置等。

制品的冻干是在干燥箱中进行。

干燥箱内搁板采用铸铝板制成,两排冷管及热管浇注其中,分别用来对制品进行冷却和加热。

干燥箱顶面装有真空传感器,它将真空度转变成电讯号,并由电阻真空计直接显示出箱体中小于0.5托(即毫米汞柱)的压力。

箱门四周镶嵌密封橡胶圈,临用前涂以真空脂保证箱体密封。

凝结器内部装有螺旋状冷气盘管六组,其工作温度低于干燥箱内制品的温度,最低可达—60℃。

制品升华的水气能充分凝结在盘管上,从而保证冻干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冻干结束后,可打开凝结器上部进水管路的节门进行冲霜。

为了避免水溢进干燥箱,在凝结器中部装有溢水管,并从底部阀门将水放出。

最后再吹热风使凝结器干燥。

机械泵(旋片式真空泵)与增压泵(罗茨真空泵)串接以对真空系统抽空。

增压泵在1~10—’托时有较大的拽速,弥补了机械泵在该真空度下抽速较小之不足。

罗茨泵由于转速很高,仅能工作在低压强范围,必须配机械泵作为前级泵,待压强达10托以下始允许启动,否则由于负荷太重而使机器损坏。

冻干工艺经验

冻干工艺经验

冻干知识培训真空冷冻干燥的原理第一节冷冻干燥的原理干燥是保持物质不致***变质的方法之一。

干燥的方法许多,如晒干、煮干、烘干、喷雾干燥和真空干燥等。

但这些干燥方法都是在0℃以上或更高的温度下进行。

干燥所得的产品,一般是体积缩小、质地变硬,有些物质发生了氧化,一些易挥发的成分大部分会损失掉,有些热敏性的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会发生变性。

微生物会失去生物活力,干燥后的物质不易在水中溶解等。

因此干燥后的产品与干燥前相比在性状上有很大的差别。

而冷冻干燥法不同于以上的干燥方法,产品的干燥基本上在0℃以下的温度进行,即在产品冻结的状态下进行,直到后期,为了进一步降低产品的残余水份含量,才让产品升至0℃以上的温度,但一般不超过40℃。

冷冻干燥就是把含有大量水分物质,预先进行降温冻结成固体,然后在真空的条件下使水蒸汽直接升华出来,而物质本身剩留在冻结时的冰架中,因此它干燥后体积不变,疏松多孔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

引起产品本身温度的下降而减慢升华速度,为了增加升华速度,缩短干燥时间,必须要对产品进行适当加热。

整个干燥是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的。

冷冻干燥有下列优点:一.冷冻干燥在低温下进行,因此对于许多热敏性的物质特别适用。

如蛋白质、微生物之类不会发生变性或失去生物活力。

因此在医药上得到广泛地应用。

二.在低温下干燥时,物质中的一些挥发性成分损失很小,适合一些化学产品,药品和食品干燥。

三.在冷冻干燥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的作用无法进行,因此能保持原来的性装。

四.由于在冻结的状态下进行干燥,因此体积几乎不变,保持了原来的结构,不会发生浓缩现象。

五.干燥后的物质疏松多孔,呈海绵状,加水后溶解迅速而完全,几乎立即恢复原来的性状。

六.由于干燥在真空下进行,氧气极少,因此一些易氧化的物质得到了保护。

七.干燥能排除95-99%以上的水份,使干燥后产品能长期保存而不致变质。

因此,冷冻干燥目前在医药工业,食品工业,科研和其他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

5种方法进行冷冻干燥

5种方法进行冷冻干燥

5种方法进行冷冻干燥1、将食物放置在盘子内或托盘上。

分散放置,使它们排列得不那么密集。

将托盘置于冷冻箱内。

如果可以,确保冷冻箱内没有其他的食物。

冷冻食物的时候不要过多的打开冷冻箱。

这样会减缓冷冻的过程并且导致食物产生冰晶。

如果你有深冻冰箱,用它来进行冷冻。

食物应该在尽可能低的温度下进行冷冻。

将食物保藏在冷冻箱内直到它冻干。

大约一周后,水分将会发生升华,食物上所有的水分都被去除了。

2、将食物置于冷冻袋内。

将袋子放平,这样食物就不会在角落里聚集成一团了。

将冷冻袋放置在一个大冷却器内。

用干冰覆盖在食物上。

3、将冷却器放在冷冻箱内。

6个小时之后,用盖子盖上冷却器。

24个小时之后,检查冷却器内的干冰是否还在。

如果没有了,食物就可以进行贮藏了。

从冷却器内拿出食品袋。

然后将其贮藏在冰箱、食品柜或者应急箱内。

4、将食物放置在盘子内或托盘上。

拨开食物的小块,使它们放置地不那么密集。

将托盘置于冷冻箱内直到食物冻硬。

如果可以,确保冷冻箱内没有其他的食物。

将冷冻食品置于真空室内,拉至约120米托。

将温度设定为10摄氏度。

将食物置于密封的容器内贮藏。

5、从包装袋内取出食物。

将食物放入碗或罐内。

在火炉上将几杯水煮沸。

当水煮沸后,从火炉上移开。

往经过冷冻干燥的食物上倒一点沸水。

食物会开始填充膨胀,因为它可以吸收水分。

如果食物看起来需要更多水,就往食物上多倒点水。

重复此步骤直到食物可以进行再制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冻干制剂经验谈来源:摘自网络经验交流一、冻干制剂并不难冻干机体积硕大,动辄充栋盈屋。

庞然如斯,总不免让人产生难以驾驭的错觉。

其实,从冻干机理来看,冻干机无非就是一种两台大冰箱加一个真空泵的结构。

其中一个冰箱首先负责把药品冻成冰块,然后开动真空泵营造一种低真空的环境。

在此减压环境下,物体的沸点、熔点等热常数都相应降低,因而,箱内的药品轻微受热后即能在低温条件下从固体升华为气体。

这些气体随即流向另外一个大冰箱,被捕捉下来重新凝结成冰块。

当药品的水分完全抽干以后,便完成了一个冻干过程。

冻干操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当数对制品共熔点(或共晶点)温度的把握。

如果能够在制品温度上升到共熔点之前把大部分的水分抽去,那么离成功也就为期不远了。

所谓共熔点,就是溶液全部凝结的温度。

常用的共晶点测量仪器主要是基于相变过程中电阻率突变的原理来制作的。

但我们公司大部分产品对共熔点(或共晶点)温度的要求并不需要过于精确,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在预冻阶段通过视窗来观察制品性状的变化来获得。

当制品开始结冰的时候,浸入制品中的电热偶所探测到的温度会突然回升,这是因为结冰过程的放热现象所造成的。

这时候,我们录得的温度就大致接近于共熔点(或共晶点)温度。

在共熔点(或共晶点)之前抽去90%以上的水分的过程在专业术语上称为一次干燥期。

判断一次干燥结束的时间也是比较重要的。

过早或过晚判断,都会造成冻干品质的降低或能量和时间的消耗。

最直观的方法,是根据制品的形状来判断。

一次干燥后期,大部分水分被抽去。

就好象随着洪水退去,墙面的水线不断下降一样,我们可以观测到制品上面也有一条水线不断下降,直至消失。

水线消失,也就意味着一次干燥即将结束了。

第二种方法,可以根据箱内压力的变化趋势来加以判断,当大部分被抽去以后,箱内的压力将不断下降,直至呈现线形。

第三种方法,可以根据制品温度的变化来判断。

当大部分水分被抽去以后,我们会发现,制品与搁板的温差会越来越小。

为了缩短干燥时间,除了可在预冻阶段的晶形做文章以外,还可以在升华阶段适当地掺入无菌气体,使真空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一般不宜超过30Pa)。

这种办法使热传递方式不再是靠热传导来主打,还增强了热对流的方式,加快了水分解析的速度,每每奏效。

二、预冻速率我服膺于这样一种说法,即,预冻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干燥过程的快慢和冻干产品的质量。

通常介绍冻干理论的书籍都会提到,降温速率越大,溶液的过冷度和过饱和度愈大,临界结晶的粒度则愈小,成核速度越快,容易形成颗粒较多尺寸较小的细晶。

因而冰晶升华后,物料内形成的孔隙尺寸较小,干燥速率低,但干后复水性好;相反,慢速冻结容易形成大颗粒的冰晶,冰晶升华后形成的水气逸出通道尺寸较大,有利于提高干燥速率,但干后复水性差。

这样说当然没有错,可是不要忘记,这种理论是在受热均匀的前提下得出来的,然而我们厂里的医药冻干机所提供的冻干条件却没有这么理想,所谓快冻慢冻,可不是导热油降温快慢一句话可以了得的。

相对而言,我还是比较赞成某医药网络论坛tinybayonet战友的提法。

他把快冻慢冻分为以下几类:1、板温降得较快,且板温比品温低很多,则制品底部先冻结产生结晶,但上部液体仍较热,所以不至于瞬间全部结晶,结晶会缓慢生长,就得到了慢冻的效果。

2、板温降得较慢,板温与品温相差不大,则制品整体均匀降温,并形成过冷,当能量积累足够时,瞬间全部结晶,得到了快冻的效果。

3、板温降得很慢,并在低于共熔点的适宜温度保持(或缓慢降温),则制品形成较小的过冷度,液体中先出现少量结晶,这些结晶现象在进一步降温的条件下继续缓慢进行,如此便得到较大的晶体,这即是真正的慢冻。

4、制品浸入超低温环境(如液氮),整体瞬间结晶,形成极细小的晶体(或处于无定形态),这即是真正的快冻。

对于tinybayonet提到的这几种现象,我大多曾在试验过程中观察过,因此,我还是比较赞成这种划分方法的。

更何况,企业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采用瓶冻的冻干方法的,瓶冻的受热不均匀现象就更明显了。

根据对瓶装制品搁板预冻过程的研究,样品初温越高,料液上下部分的温度梯度越大,冰晶生长速度越慢。

若降温速率较慢,则溶液形成的冰晶比较粗大,冰界面由下向上推进的速度较慢,溶液中溶质迁移时间充足,溶液表面冻结层溶质的积聚也就相对密集。

因而导致上表层的溶质往往较多,密度较高,而下底层密度较小,结构疏松。

这种分层现象,在骨架差的制品上体现得最为明显,或者底部萎缩,或者中间断层,或者顶部突起,或者顶部脱落一层硬壳,不一而足。

为了瓶冻分层的现象,在实践中,有人提倡使用三步法,即将样品从室温先冷却至样品的初始冻结温度;然后停止降温过程,使样品内温度自动平衡,消除其中的温度梯度;最后再迅速降温。

由于此时样品上下部分的温度离结晶温度都较近,故样品在冻结过程中温度梯度会相对较小,冰晶生长速度因此而加快。

这样,便提高了预冻速率,解决了溶质聚集在上层的问题。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品种使用了三步法后都能取得明显效果的。

三、溶媒结晶品和冻干品的优劣商务部有位同事曾经问我,溶媒结晶品和冻干品,孰优孰劣?我当时都不知道如何回答。

在我看来,很难一言以蔽之。

理论上,冻干品中的活性成分以结晶态或无定形态(非晶态)的形式存在。

一般对于抗生素来讲,以晶态存在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在储存过程中,无定形态总有向晶态转变的趋势。

因此,我只能说在许多情况下,对于抗生素类来说,溶媒结晶的稳定性可能要好一些。

不过,这种差别有时候不是特别大,而且溶媒结晶品的价格可能数倍冻干品,两相权衡,有些人还是会选择冻干品的。

只是,我有一点困惑。

理论上,晶态结构的溶解性要比无定形态差,可是有人研究发现,对于某些抗生素药物,溶媒结晶品的溶解性优于冻干品。

关于这种现象,我一时间找不到理论支持,甚为困惑。

至于生物类制品就不一定欢迎结晶态了,因为冻结过程中冰晶的生长会对组织和结构造成损坏。

顺便提一下,非晶态材料主要有金属、无机物和有机物三类。

玻璃态原来专指硅酸盐类的无定形态,可是后来泛而用之,所有的无定形态(非晶态)也称为玻璃态了。

四、关于澄清度和可见异物有位军医大的网友包老师,很喜欢跟人切磋冻干问题。

他认为,浑浊、乳光或可见异物的出现与不溶性微粒的大小有关。

小于10nm的微粒才是清澈透明的;当微粒大于100nm时,微粒出现在溶液中,可以引起浑浊;在10-100nm范围内,产生光散射,就可以观察到乳光、浑浊;微粒再大一些,就有沉淀和结晶析出,这就属于μm级的了。

我不知道他这种说法出处在哪,可是根据我自己的体会,我是赞成的。

至于形成微粒的原因,林林总总。

聊举数例,点到即止。

1、配料工艺。

如配料的水温、加料的顺序、活性炭的吸附时间和温度、料液放置时间,等。

2、物料稳定性有的原料存在多晶型,不同晶型的稳定性是不一样的;有的原料对温度敏感;有的原料对pH敏感;有的原料对氧化敏感,等。

不稳定性物质的分解物很可能就是异物的来源。

3、料液性质料液的浓度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个恐怕不需要强调了。

此外,对于料液的pH稳定性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比如,使用缓冲对时,分析课本上的三大原则要谨记:pka尽量接近于pH,尽量使缓冲比接近于1,浓度适当地大。

4、辅料性质最明显的就是盐酸、碳酸氢钠等例子,这些物质挥发性、分解性很强,容易反弹,不易控制。

5、预冻关于快冻、慢冻等老生常谈的话题不提也罢,倒是反复预冻有点意思。

反复预冻可以减小由于成核温度差异造成的冰晶尺寸差异及干燥速率的不均匀性,提高干燥效率和制品均匀性;强化结晶,使结晶成分和未冻结水的结晶率提高。

大家可以在实践中揣摩一下它的妙处。

6、升华升华速度和温度对澄清度会有影响,我了解到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主要是一次升华期。

如果率先干燥的上层物料温度上升得过快,达到坍塌温度,就会造成多孔性骨架刚度降低,干燥层内的颗粒出现脱落。

这些脱落物既而封闭已干燥部分的微孔通道,阻止升华的进行,使升华速率减慢,甚至使下层部分略微萎缩,影响制品残留水分的含量,导致复水性、稳定性和澄清度同时变差。

第二,主要是二次升华期。

小晶体由于具有很高的表面能,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尤其是快速冷却过程中形成的小冰晶,在加热时有可能会发生再结晶,小冰晶之间相互结合形成大冰晶,使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达到最小,而大冰晶使冻干品外观不好,复水性差。

因此,过高温度或过长时间地升华或保温,有时候会对某些品种不利,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澄清度不合格。

7、制品成型性、残留水有的品种,不怕空气,就是怕温度或水分。

一旦获得了水和温度,变化就很迅速了。

8、真空、充氮有没有抽真空,有没有充氮,能否将制品与氧气彻底隔离起来,避免缓慢氧化,有时候显得格外重要的。

9、内包材。

比如瓶子,玻璃材质不好,经酸碱或高温处理产生掉屑是可想而知的事情。

除瓶子以外,胶塞也存在引入微粒的可能。

胶塞不仅可能吸附主药,还可能含有许多助剂,比如硫化剂。

丁基橡胶药用瓶塞的生产过程中少不了硫化。

在其硫化过程中,不同的硫化体系所生成的交联键联和可迁移物质也不同,这样胶塞在储存、高温消毒、药品封装中,低聚物的迁移和分子键联的稳定性均不相同,从而影响药物的相容性。

此外,在瓶塞的生产、加工,包装、储运等过程中,均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瓶塞与设备之间、瓶塞与瓶塞之同的摩擦,这些摩擦自然就产生了微粒。

因此,作为制剂企业,如何减少胶塞清洗过程中的过多摩擦,也是车间技术人员需要注意的问题。

还有瓶塞的透气性,透水性易造成对水份敏感的制剂吸潮变质。

作为制剂厂,我们至少要保证清洗以后的胶塞能达到良好的烘干效果。

10、结晶原理无论是小水针还是冻干品,都经常听见谁在求助某某品种出现澄清度或可见异物不合格。

我猜想,有一部分原因可能与结晶有关。

一般来说,浓度较高的料液中的可溶性粒子都具有成为结晶理论中的核前缔结物的可能,当具备一定的形成结晶的条件时,这些核前缔结物就会不断合并,形成晶核。

晶核一旦产生,晶体就生长起来了。

结晶原理告诉我们,无论是晶体生长线速率,或是晶体生长的质量速率,都取决于溶液的过饱和度或熔体的过冷度,取决于温度、压力、液相的搅拌强度及特性、杂质的存在等。

(1)搅拌能促进扩散加速晶体生长,但同时也能加速晶核的形成。

(2)温度升高有利于扩散,也有利于表面化学反应速度提高,因而使结晶速度增快。

(3)过饱和度增高一般会使结晶速度增大,但同时引起粘度增加,结晶速度受阻。

(4)至于杂质的作用机理则是比较复杂的,下面重点阐述:无机的和有机的可溶性杂质,可以对过饱和度、新相晶核形成以及晶体生长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些作用的机理也许是不同的,它既取决于杂质和结晶物质的性质,也取决于结晶的条件。

当杂质存在时,物质的溶解度可能发生变化,因而最终导致溶液的过饱和度发生变化。

溶解度变化的原因可能不同,既可能是出现盐析效应,溶液的离子力作用,也可能出现化学相互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