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传统文化知识100题(填空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100附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100附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文化常识100附答案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对课本中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常用籍贯和出生地称人以示尊敬,如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被称为“王临川”;还有用任职之地的地名来称人的,如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还有用官职来称人的,如王羲之被称为“王右军”。

B.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又称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姑娘们最为重视。

这天晚上,妇女们看牵牛织女星,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C. 在古籍文献中,对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名称。

如每月第一日叫“朔”,二日为“既朔”,十五日“望”,十六日“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D. 古人常用“天干”(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和“地支”(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称为天干地支纪年法。

如:“岁在癸丑”“壬戌之秋”。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刺史”,汉初文帝因为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称为“刺史”。

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B. “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条小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人因以“三径”代隐士住处。

“三径之资”指隐居的资本。

C. “督邮”,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

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

D. “元嘉草草”中的“元嘉”是庙号。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3.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千支纪年法。

B. 《诗经》中的名句名篇常常被后代的文学作品引用,本文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等都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

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圣诞节B. 春节C. 感恩节D. 万圣节答案:B. 春节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不包括以下哪部?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史记》答案:D. 《史记》3. 京剧中的“生、旦、净、末、丑”是指什么?A. 五种不同的戏剧情节B. 五种不同的戏剧角色C. 五种不同的戏剧音乐D. 五种不同的戏剧道具答案:B. 五种不同的戏剧角色4. 下列哪个不是中国的传统艺术?A. 书法B. 京剧C. 茶艺D. 油画答案:D. 油画5. 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包括哪项?A. 指南针B. 火药C. 造纸术D. 所有以上答案:D. 所有以上二、填空题1. 请写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种主要哲学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儒家、道家、法家2. 中国的春节,也被称为__________。

答案:农历新年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__________是指通过诗词歌赋等形式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艺术。

答案:文学4. 中国的__________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以其精美的图案和色彩而闻名。

答案:刺绣5. 中国的__________是一种传统的棋类游戏,有着超过3000年的历史。

答案:围棋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答:中国茶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仅是关于饮茶的行为,还包括了茶道、茶艺、茶宴等多种形式。

茶文化强调的是一种以茶为媒介的礼仪、交际和修身养性的活动。

在中国,茶被视为一种社交媒介,通过品茶、赏茶、交流茶艺,人们可以增进友谊、陶冶情操。

2. 描述中国春节的主要习俗。

答: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主要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守岁等。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通常用红纸写上吉祥的话语,然后贴在门框上,以期带来好运。

放鞭炮则是用来驱邪避凶,迎接新年的到来。

拜年是亲友间互相拜访,祝福对方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高中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高中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高中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答案:ABCD2. 我国古代的“四书五经”中,“四书”指的是以下哪四部著作?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孟子》答案:ABCD3. 下列哪位诗人被誉为“诗圣”?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B4. 中国传统戏曲中,京剧的“四大名旦”不包括以下哪位?A. 梅兰芳B. 程砚秋C. 尚小云D. 周信芳答案:D5.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B. 端午节C. 圣诞节D. 中秋节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______。

答案:数2. 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今天的______省。

答案:四川3.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她的别称是______。

答案:明妃4.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最高级别的考试是______。

答案:殿试5.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______。

答案:《三国演义》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孔子的教育理念。

答案:孔子的教育理念强调“仁”与“礼”,主张“因材施教”,重视个人品德的修养,倡导“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 描述一下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

答案: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域、中亚、西亚以及欧洲之间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主要通过陆路和海路两条线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 阐述一下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

答案: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习俗包括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守岁等,象征着辞旧迎新和家庭团聚。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30分)1. 论述中国古代文学中“诗经”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语言的朴实自然、情感的真挚深沉以及形式的多样。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00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00题(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00题(附答案解析)00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00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003、中国古代神话“开天辟地、炼石补天、钻木取火、衔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分别是:()A、女娲、燧人氏、精卫、盘古B、燧人氏、精卫、盘古、女娲C、盘古、女娲、燧人氏、精卫D、精卫、盘古、女娲、燧人氏004、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A、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B、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C、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D、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005、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法分别是:()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006、“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编100题参考答案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编100题参考答案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编100题参考答案1.B(“专指有身份的官吏”错误,还有帝王)2.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3.C(封邑是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财政收入奖励给某一个人,即该地的税赋归被封者。

是古代君主对臣下的一种物质奖励。

一般受封邑的是君主的兄弟们或叔伯等近亲属,也有少量的封邑给那些对国家功劳很大的人)4.C(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5.B(A禅位:君王將帝位禅让給贤人或让位。

指帝王生前將帝位傳給子孙。

不是皇帝登临皇位。

C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D“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6.B(“军令”由兵部掌管)7.C(应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8.D(《论语》不是六经)9.C(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10.(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度的主要科目之一)11.C(流民指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流亡在外,生活没有着落的人)12.A(解析文中意思应是科举考试中的第一等)13.C(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

唐玄宗即位初年改元“先天”,这年即称先天元年,后改元“开元”,又改元“天宝”。

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如明成祖年号是永乐,明成祖就是称为永乐皇帝)14.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多指政事言)15.C(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16.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17.A(降级叫左迁,升级叫右迁)18.C(“除”,任命官职)19.C(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20.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21.B(出,是京官外调,除是授予官职)22.A(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

)23.C(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24.C(“左迁”为贬官。

)25.D(授职之后,只要上报台阁正式行文任命即可)26.A(博士,在文中是官职)27.C(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叫谥号。

传统文化知识练习100题附答案

传统文化知识练习100题附答案

传统文化知识练习100题附答案(1分)“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诗歌《咏柳》中的名句,请问这首诗的作者是A.王维B.贺知章C.李白D.韩愈B《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

语言文字运用(1分)成语“凿壁偷光”说的是谁的故事A.欧阳修B.李清照C.匡衡D.刘禹锡C凿壁借光出自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

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语言文字运用(1分)《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唐代哪位著名僧人A.玄奘B.鉴真C.皎然D.灵澈A玄奘,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县人,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的原型。

鉴真,俗姓淳于,江苏扬州江阳县人,后东渡日本,成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

皎然,唐朝诗僧,俗姓谢,湖州长城卞山人,据说是谢灵运的十世孙。

灵澈,本姓杨氏,越州会稽(今绍兴)人,修行于云门寺,刘长卿有诗歌《送灵澈上人》。

语言文字运用(1分)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A.屈原B.司马相如C.王勃D.纳兰性德C“初唐四杰”是唐代初年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语言文字运用(1分)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是A.罗贯中B.曹雪芹C.吴承恩D.蒲松龄D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而且两人都是明代小说家。

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

语言文字运用(1分)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端午节习俗的一项是A.赛龙舟B.吃粽子C.喝雄黄酒D.登高望远D登高望远属于重阳节的习俗。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相关的描写。

语言文字运用(1分)“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古代哪位皇帝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A.秦始皇B.唐太宗C.武则天D.乾隆帝B由于唐太宗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的政策,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

传统文化知识练习100题附答案

传统文化知识练习100题附答案

(又,本义右手)
(双,繁体作雙,本义一只手抓住两只鸟)
那么 “兵”(本义双手持兵器“斧斤”)的小篆,最可能是哪个字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A兵:双手持兵器“斧斤”。B及:表示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抓住前面的人。C秉:表示 以手持禾。D共:拱手,打拱。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25 (1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4 (1分)下面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
A. 屈原
B. 司马相如
C. 王勃
D. 纳兰性德
答案 C
解析 “初唐四杰”是唐代初年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5 (1分)清代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是
A. 罗贯中
B. 曹雪芹
C. 吴承恩
D. 蒲松龄
C. 木
D. 车
答案 B
解析
题目中提示了左边的字是“本”(本义是树木的根部),右侧是“朱”(本义是一种红 心木头),可以推测出“木”的形状,题目又提示短横为指事的符号(特指木的顶端, 就是末梢),所以是末(本义“木”上加一点,指明树木末梢所在处)。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23 (1分)下列汉字中的形声字是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27 (1分)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
A. 欧阳修
B. 欧阳询
C. 欧阳海
D. 欧阳靖
答案 B
解析 注意欧体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其特点是方圆兼施,以方为主, 点画劲挺,笔力凝聚。
考点
语言文字运用 基础知识

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带答案解析

高考文化常识100题带答案解析

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
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
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
全国独创
逻辑语文
—文化常识
逻辑语文 全国独创
1.下列选项中关于中国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
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
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

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
(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
(显宗)。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
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
盎然。
凹下的叫阴文,凸起的是阳文
逻辑语文 全国独创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在矣作通假时,通
“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
乡亲。
察举制是自下而上的选拔制度
逻辑语文 全国独创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传统文化知识100题
“一”型测试题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的《》。

4.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 ( )的《》。

5.“天下第一行书”指( )的《》。

6.“天下第一关”指( )。

“二”型测试题
7.“两司马”指汉辞赋家( )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8.“二陆”指西晋文学家( )和陆云。

9.书法史上的“二王”指东晋时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 )父子。

10.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指唐代诗人( )和( )。

11.“二程”指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和( )兄弟。

12.“乐府双璧”指《木兰诗》和《》。

13.“二拍”指明末( )编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二乔”指( )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三”型测试题
15.“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 )、曹植。

16.“三苏”指北宋文学家( )与子苏轼、苏辙。

17.“三袁”指明代后期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宗道、( )、袁中道三兄弟。

18.“三玄”指《》、《老子》、《庄子》三书的统称。

19.“春秋三传”简称“三传”,指解释《春秋》的《》、《公羊传》、《穀梁传》。

20.“三吏三别”指唐朝杜甫创作的组诗,包括《新安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六篇。

21.“三言”指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22.《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刘备、( )、张飞。

23.“三皇”通常指伏羲、( )、神农。

24.“三教”指儒教、( )、佛教。

25.“三纲”指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26.“三才”指天、地、( )。

27.“三牲”指用于祭祀的牛、羊、( )。

28.“三省”指中书省、( )、尚书省。

29.“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封建科举考试( )、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 )、状元。

30.殿试三鼎甲:指状元、榜眼、( )。

31.“岁寒三友”指松、竹、( )。

32.“江南三大名楼”指湖北武汉的(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
楼。

“四”型测试题
33.“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 )。

34.“北宋文坛四大家”指黄庭坚、( )、苏轼、王安石。

35.诗歌史上的“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诗人,指陆游、( )、范成大、尤袤。

36.“苏门四学士”指得到苏轼培养、奖掖和荐拔的北宋文学家( )、黄庭坚、晁补之和张耒。

37.“元曲四大家”指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白朴、( )、郑光祖。

38.“明四家”,亦称为“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征明、( )、仇英四位明代画家。

39.“四书”指《大学》《》《论语》《孟子》四种儒家的主要经典。

40.“四史”指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和( )的《三国志》。

41.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

42.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指( )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曹雪芹的《红楼梦》。

43.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 )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曾朴的《孽海花》。

44.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指《》、《孟姜女》、《》和《白蛇传》。

45.“四部”,又称“四库”,指我国古代图书分类中的经、史、( )、集四类。

46.“四大”指道家所称的( )、天、地、王。

47.“四难”,又称“四美”,指良辰、美景、( )、乐事四件难以同时得到的事。

48.书法“四体”指正、草、( )、篆四种主要字体。

49.“孔门四教”指文、行、忠、( )。

50.“文房四宝”指笔、墨、纸、( )。

51.“文人四友”指( )、棋、书、画。

52.“花中四君子”指梅、( )、竹、菊。

53.“中医四诊”指望、闻、问、( )。

54.“京剧四行”指生、旦、( )、丑。

55.“战国四君子”指魏国的( )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 )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56.我国古代“祥瑞四灵”指龙、凤、( )、龟。

57.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指纸、印刷术、( )和火药。

“五”型测试题
58.“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 )、虞舜。

59.“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 )、宋襄公和楚庄王。

60.“五常”通常指仁、( )、礼、智、信。

61.“五伦”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 )五种伦理关系。

62.“五谷”通常是指稻、黍、( )、麦、菽。

63.“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 )五种毒虫。

64.“五行”指( )、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65.“五彩”指青、黄、( )、白、黑五种颜色。

66.“五味”指酸﹑辛﹑( )﹑苦﹑咸五种滋味。

67.“五音”,亦称“五声”,指我国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 )、羽五个音级。

68.“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 )、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69.“五岭”指( )、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70.“五经”指《诗》、《书》、《礼》、《》、《春秋》五种儒家经书。

“六”型测试题
71.“六艺”:①指《诗》《书》《礼》《乐》《》《春秋》六种儒家经书。

②指礼、乐、射、御、书、( )等六种科目。

72.“六义”:①指《诗经》中的( )、雅、颂、赋、比、兴。

②亦称“六书”,指古人归纳出来的象形、指事、( )、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种汉字的造字方法。

73.“六礼”在《礼记·王制》中指( )、婚、丧、( )、乡、相见。

74.“六部”是从隋唐开始,中央行政机构中,吏、( )、礼、兵、( )、工各部的总称。

“七”型测试题
75.“战国七雄”指战国时魏、( )、韩、齐、秦、( )、燕七大强国。

76.“建安七子”指汉末建安时期作家( )、陈琳、( )、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人。

77.“竹林七贤”指魏晋间的嵇康( )、山涛、( )、阮咸、王戎、刘伶。

“八”型测试题
78.“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 )、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 )。

79.“扬州八怪”指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 )、黄慎、金农、高翔、李鳝、( )、李方膺、罗聘。

80.“八仙过海”中的“八仙”指铁拐李、汉钟离、( )、何仙姑、蓝采和、( )、韩湘子、曹国舅等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81.《永州八记》指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八篇散文。

82.“八卦”指乾、( )、震、巽、坎、离、( )、兑。

83.“八节”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夏至、秋分、( )。

84.“八股文”中的“八股”指破题、( )、起讲、( )、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九”型测试题
85.“九州”在《书·禹贡》中指冀、( )、青、徐、扬、( )、豫、梁、雍。

86.“九族”在《书·尧典》中指高祖、( )、祖、父、己身、子、孙、曾孙、( )。

87.“九流”指( )、道家、阴阳家、( )、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十”型测试题
88.“十天干”指甲、乙、丙、丁、( )、己、( )、辛、壬、癸。

89.“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 )、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 )、内乱。

“十二”型测试题
90.“十二生肖”指鼠、牛、( )、兔、龙、蛇、马、羊、( )、鸡、狗、猪。

91.“十二地支”指子、丑、( )、卯、辰、巳、午、未、申、( )、戌、亥。

92.“十二时”指夜半、( )、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脯时、日入、黄昏、( )。

93.“十二律”指( )、( )、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二十四”型测试题
94.下面不属于《二十四史》的是( )
A.《新唐书》
B.《南齐书》
C.《明史》
D.《资治通鉴》
95.下面不属于二十四节气的是( )
A.春分
B.夏至
C.立秋
D.冬蜇
其他数字测试题
96.下面不属于《孙子兵法》中“三十六计”的是( )
A.以逸待劳
B.开门揖盗
C.金蝉脱壳
D.抛砖引玉
97.《红楼梦》前多少回是曹雪芹所作?( )
A.六十四
B.七十二
C.八十
D.一百
98.《百家姓》“首八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 )
A.赵
B.孙
C.武
D.王
99.下面表示100岁的是( )
A.花甲
B.古稀
C.期颐
D.耄耋
100.《水浒传》一百单八将中女将有( )
A.三位
B.四位
C.五位
D.六位
测试题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