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几种方法简单介绍
鸡兔同笼问题几种不同的解法

鸡兔同笼问题几种不同的解法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趣题,大约在 1500 年前的《孙子算经》中就有记载。
这个问题虽然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维和解题方法。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探讨一下鸡兔同笼问题常见的几种解法。
假设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 35 个头,从下面数有 94 只脚,那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呢?解法一:假设法咱们先假设笼子里全部都是鸡。
因为每只鸡有 2 只脚,那么 35 只鸡总共就应该有 35×2 = 70 只脚。
但实际上有 94 只脚,这说明我们少算了脚的数量。
少算的脚的数量为 94 70 = 24 只。
为什么会少算呢?因为每把一只兔当成鸡就会少算 4 2 = 2 只脚。
那少算的 24 只脚里面有几个 2 只脚,就有几只兔。
所以兔的数量就是 24÷2 = 12 只。
鸡的数量就是 35 12 = 23 只。
同样的,咱们也可以先假设笼子里全部都是兔。
每只兔有 4 只脚,35 只兔就应该有 35×4 = 140 只脚。
但实际上只有 94 只脚,多算了 140 94 = 46 只脚。
每把一只鸡当成兔就会多算 4 2 = 2 只脚。
多算的 46 只脚里面有几个 2 只脚,就有几只鸡。
所以鸡的数量就是 46÷2 = 23 只,兔的数量就是 35 23 = 12 只。
解法二:方程法设鸡的数量为 x 只,兔的数量就是 35 x 只。
因为每只鸡有 2 只脚,每只兔有 4 只脚,总共 94 只脚,所以可以列出方程 2x + 4×(35 x) = 94 。
先计算括号里的式子:2x + 140 4x = 94 。
移项可得:4x 2x = 140 94 。
合并同类项:2x = 46 。
解得:x = 23 ,所以鸡有 23 只,兔有 35 23 = 12 只。
咱们也可以设兔的数量为 y 只,那么鸡的数量就是 35 y 只,列出方程 4y + 2×(35 y) = 94 ,按照同样的步骤也能求出兔有 12 只,鸡有 23 只。
鸡兔同笼的解决方法

鸡兔同笼的解决方法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鸡兔问题,是数理逻辑中常见的问题之一、问题描述为:在一个笼子里面有若干只鸡和兔,一共有35个头和94只脚,问笼子里有几只鸡和几只兔?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代数方法、穷举法或逻辑推理等多种方法来解决。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不同的解决方法。
1.代数方法:假设鸡的数量为x,兔的数量为y。
根据问题的条件,可以建立如下方程组:x+y=35--(1)2x+4y=94--(2)通过解这个方程组,可以求得x和y的值。
将方程(1)乘以2,然后与方程(2)相减,得到:2x+2y-2x-4y=70-94-2y=-24y=12将y的值代入方程(1),可以得到x的值:x+12=35x=23所以,笼子里有23只鸡和12只兔。
2.穷举法:由于题目没有给出鸡和兔的数量的上限,可以通过穷举法逐一尝试笼子里的不同组合。
假设鸡的数量为x,兔的数量为y。
则可以制定以下穷举策略:-鸡的数量不可能超过35,所以可以循环遍历0到35之间的所有可能值,令x等于当前循环值。
-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兔的数量y。
-检查当前组合是否满足总头数和总脚数的条件。
-如果满足条件,则输出当前组合。
代码示例(使用Python语言):```pythondef solve(:for x in range(36):y=35-xif 2*x + 4*y == 94:print("鸡的数量:", x, "兔的数量:", y)solve```运行程序后,可以得到鸡的数量为23,兔的数量为12,与代数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
3.逻辑推理:通过问题中的条件,可以进行一些逻辑推理,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根据条件可知,鸡和兔的总头数为35,而每只鸡和兔的头数都是1,所以必然鸡和兔的总数量小于或等于35但是根据每只鸡有两只脚,每只兔有四只脚的条件,鸡和兔的总脚数为94,所以每只鸡或兔的数量不可能超过47综上所述,鸡和兔的数量范围应该在0到35之间。
鸡兔同笼最简单的方法

鸡兔同笼最简单的方法
有四种方法可以解决:
1、二年级的方法:列表法。
题目里说鸡兔共8只,兔为0只,算出脚的数量。
如果不对再设鸡为7只,兔为1只,算出脚的数量,以此类推。
2、四年级的方法:假设法。
这个是大多数童鞋的钟爱。
可以先假设笼子里全部都是鸡,算出脚数,肯定比实际数量少一些,为什么呢?因为有些兔子被咱误以为是鸡,少了两条脚,把那些与实际数量相差的数去除以(4-2),也就是兔比鸡多的脚数,算出来的就是兔的只数;如果假设全都是兔,算出来的就是鸡。
所以我们总结出了一句话:假鸡得兔,假兔得鸡。
只要记住这句话,写的时候就不会写错了!
3、五年级的方法:方程。
设兔为x只,则鸡为(8-x)只。
列出方程后,解一下就好了!
4、x年级的方法:假设法Ⅱ。
先设鸡抬起一只脚,兔抬起一只脚,就还剩26÷2=13(只)。
笼子里只要有一只兔,脚的数量就比头数多1,就多了13-8=5(只),是兔的只数,那么鸡就是8-5=3(只)。
鸡兔同笼五种解题方法

鸡兔同笼五种解题方法
鸡兔同笼,又称孰胜孰劣问题,是一个著名的古老问题,也可以用来考察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它被认为是一个古老又怪异的数学题目,有几种不同的解法,下面就详细介绍五种解题方法:
一、直接算法:
这是最常用的解题方法,即直接找出兔子与鸡的个数,用数学方法计算出来最精准的答案。
需要用到兔子加鸡等于总数,鸡的脚数也等于总数的概念。
二、迭代算法:
迭代算法是一种重复应用重复运算结果,以解决问题的解法,也就是说,先根据问题给出一个初始猜想,然后根据当前猜想推出下一个猜想,以此类推,直至找出最优解。
三、动态规划法:
动态规划法是根据问题求解步骤,它的特点是分析问题求解过程,建立模型,然后用模型解决问题,通过建立正确的递推关系,把复杂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从而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目的。
四、回溯法:
通过后向查找的方式,不断尝试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回溯可以快速求出满足一定要求的解,但是这种方法如果不能提前给出限制条件,就会产生大量的岔路,影响解题效率。
五、枚举法:
枚举法的思想是将问题的所有可能情况一一枚举出来,然后判断
哪个解符合要求,从而找出最佳解。
枚举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是由于枚举出来的可能解太多,难以确定哪个解是最佳解,因此需要对可能的解进行优化,以节省解题时间。
鸡兔同笼13种解题方法

鸡兔同笼13种解题方法鸡兔同笼问题是一类经典的数学问题,常见于初中数学题目中。
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解方程组来求解鸡和兔子的数量。
在本文中,将介绍13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包括逆向思维、代数法、图形法等多种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问题。
一、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法是一种比较简单易懂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先确定总数量,再确定其中一个物品的数量,最后计算出另一个物品的数量。
1. 假设笼子里有13只动物,则鸡和兔子的总数量为13。
2. 假设有x只鸡,则有13-x只兔子。
3.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总腿数为32”,得到方程式2x+4(13-x)=32。
4. 解方程得到x=6,则笼子里有6只鸡和7只兔子。
二、代数法代数法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设定未知量来建立方程组,并通过求解方程组来得到答案。
1. 设鸡和兔子的数量分别为x和y,则有方程组:x+y=132x+4y=322. 通过求解方程组得到x=6,y=7,则笼子里有6只鸡和7只兔子。
三、图形法图形法是一种直观易懂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鸡和兔子的数量分别为x和y,则可以用一条直线表示鸡和兔子的总数量为13。
2.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总腿数为32”,可以得到另一条直线表示鸡和兔子的总腿数为32。
3. 通过求解两条直线的交点,即可得到笼子里有6只鸡和7只兔子。
四、枚举法枚举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列举所有可能情况来找到符合条件的答案。
1. 从1到12枚举鸡的数量x。
2.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总腿数为32”,计算出相应的兔子数量y。
3. 如果x+y=13,则找到符合条件的答案。
五、分段函数法分段函数法是一种利用函数性质解题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问题拆分成多个部分,并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式来求解问题。
1. 假设笼子里有x只鸡,则有13-x只兔子。
2.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总腿数为32”,可以得到下列函数关系式: f(x)=2x+4(13-x)3. 通过求解f(x)=32的解,即可得到笼子里有6只鸡和7只兔子。
鸡兔同笼问题的三种解法

鸡兔同笼问题的三种解法
一、方法与技巧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主要有三个解题方法:方程法、十字交叉法和假设法..
1方程法:通过一元一次方程或者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
2十字交叉图法:
二、鸡兔同笼问题举例
例:现有鸡兔同笼;已知鸡兔数头35;数脚94;求鸡和兔的个数..鸡兔同笼原型方程法:设鸡的个数为x;则兔的个数为35-x;则有2x435-x=94;解得x=23..故有鸡23只;兔12只..
三、鸡兔同笼解题技巧的运用
例:某地劳动部门租用甲、乙两个教室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两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两教室当月共举办该培训27次;每次培训均座无虚席;当月共培训1290人次..问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多少次这项培训
A.8
B.10
C.12
D.15
答案D
方程法甲教室一次可坐10×5=50人;乙教室一次可坐9×5=45人;设甲教室举办了x次培训;则有:50x4527-x=1290;解得x=15..故选D..
公式法根据题意;甲教室一次可坐10×5=50人;乙教室一次可坐9×5=45人;则由鸡兔同笼公式可知:甲教室举办的培训次数=。
鸡兔同笼的5种解法

鸡兔同笼的5种解法鸡兔同笼问题,是小学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模型。
解决这类问题可以极大的拓宽孩子的解题思路,帮其拓宽解题思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今天除了常规解法之外,我也提供另外几种非常规的解法,下面来一起看看吧。
01极端假设法假设40个头都就是鸡,那么理应肢2×40=80(只),比实际太少-80=20(只)。
这就是把兔看做鸡的缘故。
而把一只兔看作一只鸡,足数就可以太少4-2=2(只)。
因此兔存有20÷2=10(只),鸡存有40-10=30(只)。
02任意假设假设40个头中,鸡存有12个(0至40中的任一整数),则兔存有40-12=28(个),那么它们一共蕨科肿足2×12+4×28=(只),比实际多-=36(只)。
这表明存有一部分鸡看做兔了,而把一只鸡看作一只兔,足数就可以多4-2=2(只),因此把鸡看作兔的只数就是36÷2=18(只)。
那么鸡实际存有12+18=30(只),兔实际存有28-18=10(只)。
通过比较第一类和第二类数学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任一假设就是极端假设的通常形式,而极端假设就是任一假设的特定形式,也就是方便快捷数学分析。
03除减法用脚的总数除以2,也就是÷2=50(只)。
这里我们可以设想为,每只鸡都就是一只脚东站着;而每只兔子都用两条后腿,像是人一样用两只脚东站着。
这样在50这个数里,鸡的头数反正一次,兔子的头数相等于反正两次.因此从50乘以总头数40,剩的就是兔子头数10只。
存有10只兔子当然鸡就存有30只。
这种解法其实就是《孙子算经》中记载的:做一次除法和一次减法,马上能求出兔子数,多简单!这也是文章前面这个数学段子中趣解的由来,我也课堂当中也经常喜欢给学生讲解这种解法。
04第四类数学分析:盈亏法把总足数看作标准数。
假设鸡有25只,兔则有40-25=15(只),那么它们有足2×25+4×15=(只),比标准数盈余-=10(只);再假设鸡有32只,兔则有40-32=8(只),那么它们有足2×32+4×8=96(只),比标准数不足-96=4(只)。
鸡兔同笼问题的13种解决方法

鸡兔同笼问题的13种解决方法鸡兔同笼问题是一道经典的数学问题,许多人在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都会遇到。
此问题的目标是根据给定的头数和脚数,计算出鸡和兔的数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鸡兔同笼问题的13种解决方法,从简单到复杂,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
方法一:穷举法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穷举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我们从给定的头数和脚数开始,逐个尝试鸡和兔的组合数量,直到找到满足条件的解。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计算量大,尤其是当给定的头数和脚数较大时。
方法二:代数方程法我们可以将鸡和兔的数量表示为变量,使用代数方程组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假设鸡的数量为x,兔的数量为y,根据头数和脚数的关系可以得到两个方程:x + y = 头数,2x + 4y = 脚数。
通过解这个方程组,我们可以得到鸡和兔的具体数量。
方法三:二次方程法如果给定的头数和脚数是完全平方数,我们可以使用二次方程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首先,我们假设鸡的数量为x,兔的数量为y,根据头数和脚数的关系可以得到两个方程:x + y = 头数,2x + 4y = 脚数。
将第一个方程代入第二个方程,得到一个只包含鸡或兔数量的二次方程。
通过解这个二次方程,我们可以得到鸡和兔的具体数量。
方法四:列方程法我们可以通过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假设鸡的数量为x,兔的数量为y,根据头数和脚数的关系可以得到两个方程:x + y = 头数,2x + 4y = 脚数。
通过解这个方程组,我们可以得到鸡和兔的具体数量。
方法五:二进制法我们可以使用二进制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将鸡和兔的数量用二进制表示,每个头对应一个二进制位,每个脚对应一个二进制位。
通过遍历所有可能的二进制组合,找到满足条件的解。
这种方法适用于给定的头数和脚数较小的情况。
方法六:因式分解法如果给定的头数和脚数是正整数且具有公因式,我们可以使用因式分解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将头数和脚数分别进行因式分解,找到它们的公因式,然后通过计算得到鸡和兔的具体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兔同笼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
通过学习解鸡兔同笼问题,可以提高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大约一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
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意思就是: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方法一:列表枚举法
列表枚举法就是让我们列出表格,采用依次列举,逐步尝试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详细过程见下表:
用这种方法解题简单,容易理解,但过程太过笨拙、繁琐。
方法二:抬腿法
这是古人解题的方法,也就是《孙子算经》中采用的方法。
1、抬腿,即鸡“金鸡独立”,兔两个后腿着地,前腿抬起,腿的数量就为原来数量的一半。
94÷2=47只脚。
2、现在鸡有一只脚,兔有两只脚。
笼子里只要有一只兔子,脚数就比头数多1。
3、那么脚数与头数的差47-35=12就是兔子的只数。
4、最后用头数减去兔的只数35-12=23就得出鸡的只数。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的公式:兔子的只数=总腿数÷2-总只数。
方法三:假设法
假设法是鸡兔同笼类问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假设这35个头都是兔子,那么腿数就应该是35×4=140,就比94还多,那么是哪里多的呢?当然是我们把两条腿的鸡看成了四条腿的兔子了。
我们都知道一只兔子比一只鸡多2条腿,多2条腿就有1只鸡,那么多的腿数当中有多少个2就有多少只鸡。
我们可以列式为:
鸡的只数=(35×4-94)÷(4-2)。
总结公式为:鸡的只数=(兔的脚数×总只数-总腿数)÷(兔的腿数-鸡的腿数)。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35个头都看成鸡的,那么腿数应该是35×2=70,就比94还少,相信不说你也明白为什么少了?对,因为我们把4条腿的兔子看成了2条腿的鸡,那么每少两条腿就有1只兔子。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列式:
兔的只数=(94-35×2)÷(4-2)。
总结公式为:兔的只数=(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只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
方法四:砍腿法
砍腿法是假设法的深入拓展,它更适合我们小学生的理解方式,下面我就用这种方法来解一下这道题。
我们首先砍去每只鸡、每只兔的两条腿,这样每只鸡就没有腿了,每只兔子就剩下了两条腿,腿的总数也就变成了94-35×2=24(条),那么这24条腿都是砍掉两条腿后的兔子的腿,所以兔子的只数就是24÷2=12(只),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
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它的计算过程和假设法中先把所有的都看成鸡的做法是一样的。
只不过这种说法,我们理解起来更容易而已。
方法五:方程法
1、解:设有X只鸡,那么兔有(35-X)只
数量关系:兔的只数×兔的腿数+鸡的只数×鸡的腿数=总腿数
4×(35-X)+2X=94
4×35-4X+2X=94
2X=140-94
X=46÷2
X=23
兔:35-23=12(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2、解:设有X只兔,那么鸡有(35-X)只
数量关系:兔的只数×兔的腿数+鸡的只数×鸡的腿数=总腿数
4X+2 ×(35-X) =94
4X+ 2×35-2X=94
2X=94-70
X=24÷2
X=12
鸡:35-12=23(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看完了上面的5种解法,不知你有何感想?你一定会觉得学习数学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数学中充满了无穷的奥妙。
我要告诉你: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无从下手的题,我们不能马上解决它,那么我们就要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尝试各种方法去解决,这样你一定能找到解决方法。
所以我们面对困难不能知难而退,反而要迎难而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数学中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