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四种方法
奥数-鸡兔同笼问题的四种题型

鸡兔同笼冋题的几种解法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
通过学习解鸡兔同笼冋题,可以提高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来介绍几种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大约一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
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意思就是: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 有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解法一:列表枚举法列表枚举法就是让我们列出表格,采用依次列举,逐步尝试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详细过程见下表:鸡3534333226252423兔01239101112脚7072747688909294解法二:抬腿法这是古人解题的方法,也就是《孙子算经》中采用的方法。
1、抬腿,即鸡"金鸡独立”,兔两个后腿着地,前腿抬起,腿的数量就为原来数量的一半。
944- 2=47 只脚。
2、现在鸡有一只脚,兔有两只脚。
笼子里只要有一只兔子,脚数就比头数多1。
3、那么脚数与头数的差47-35=12就是兔子的只数<4、最后用头数减去兔的只数35-12=23就得岀鸡的只数。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岀这样的公式:兔子的只数二总*2-总只数。
解法三:假设法假设法是鸡兔同笼类间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假设这35个头都是兔子,那么腿数就应该是35X4=140,就比94还多,那么是哪里多的呢?当然是我们把两条腿的鸡看成了四条腿的兔子了。
我们都知道一只兔子比一只鸡多2条腿,多2条腿就有1只鸡,那么多的腿数当中有多少个2就有多少只鸡。
我们可以列式为:鸡的只数二(35X4- 94) - (4-2).总结公式为:鸡的只数二(兔的脚数X总只数-总腿数)三(兔的腿数-鸡的腿数)。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35个头都看成鸡的,那么腿数应该是35X2=70,就比94还少,相信不说你也明白为什么少了?对,因为我们把4条腿的兔子看成了2条腿的鸡,那么每少两条腿就有1只兔子。
鸡兔同笼的应用题解题技巧

鸡兔同笼问题是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其解题技巧如下:
假设法:假设笼子里全部是鸡或者全部是兔子,然后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鸡或兔子的数量,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抬腿法:让鸡和兔子都抬起一只脚,此时笼子里的总脚数就会减少一半。
再让鸡和兔子都抬起一只脚,此时笼子里的总脚数又会减少一半。
此时,鸡已经没有脚了,而兔子还有两只脚。
因此,用此时笼子里的总脚数除以2,就可以得到兔子的数量。
列表法: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所有可能的鸡和兔子的数量组合,然后逐一计算,直到找到符合条件的组合。
代数法:通过设立未知数,列出方程来解决问题。
“鸡兔同笼”问题的几种解法

“鸡兔同笼”问题的几种解法青铜关镇梅花小学罗娟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着名趣题之一。
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和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问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这个问题是非常枯燥难解的,我在讲完课本上的方法后发现难倒了许多的学生。
我就想有没有更加有趣易懂的方法呢?为了更简洁我选用上有5头下有14足为例,课本上通常都有以下几种方法:这种方法的缺陷是只能解决鸡兔只数比较少的时候,当数字比较大时,列表法就不太方便了,有局限性。
二、假设法1、假设这5头全是鸡,那么,脚应是2×5=10(只),比实际少14-10=4(只)脚,这是因为1只兔有4只脚,把它看成是2只脚的鸡了,每只兔少算了2只脚,共少算了4只脚,4里面有几个2,就是几只兔。
解:(14-2×5)÷(4-2)=4÷2=2(只)------兔5-2=3(只)答:鸡有3只,兔有2只。
2、也可以假设5只全是兔,解答如下:解:(4×5-14)÷(4-2)=6÷2=3(只)------鸡5-3=2(只)答:鸡有3只,兔有2只。
这种方法也有缺陷,就是算着算着不知道算完后是鸡还是兔。
三、方程法解:设鸡为x只,则兔为(5-x)只。
2x+4(5-x)=142x+20-4x=14对于这个方程小学生还是比较难解的,所以在设的时候要注意设脚多的动物的脚为X。
解:设兔为x只,则鸡为(5-x)只。
4x+2(5-x)=144x+10-2x=142x=4x=25-2=3(只)答:鸡有3只,兔有2只。
这种解法对于方程学的不好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综合上述几种方法的教学我发现一部分同学们似懂非懂,于是就总结了许多公式,这时大部分学生们更加蒙圈了,根本不能很好的理解。
此时就引发了我的思考,难道就没有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的方法?于是我就用一下几种方法来给学生们讲解:第一种:猜测法1、排列猜测法1鸡4兔是18条腿,不对。
鸡兔同笼问题

1.典型鸡兔同笼问题详解例1鸡兔同笼是我国古代的著名趣题。
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着“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翻译成通俗易懂的内容如下:鸡兔共有35个头,94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经梳理,对于这一类问题,总共有以下几种理解方法。
(1)站队法让所有的鸡和兔子都列队站好,鸡和兔子都听哨子指挥。
那么,吹一声哨子让所有动物抬起一只脚,笼中站立的脚:94-35=59(只)那么再吹一声哨子,然后再抬起一只脚,这时候鸡两只脚都抬起来就一屁股坐地上了,只剩下用两只脚站立的兔子,站立脚:59-35=24(只)兔:24÷2=12(只);鸡:35-12=23(只)(2)松绑法由于兔子的脚比鸡的脚多出了2个,因此把兔子的两只前脚用绳子捆起来,看作是一只脚,两只后脚也用绳子捆起来,看作是一只脚。
那么,兔子就成了2只脚。
则捆绑后鸡脚和兔脚的总数:35×2=70(只)比题中所说的94只要少:94-70=24(只)。
现在,我们松开一只兔子脚上的绳子,总的脚数就会增加2只,不断地一个一个地松开绳子,总的脚数则不断地增加2,2,2,2……,一直继续下去,直至增加24,因此兔子数:24÷2=12(只)从而鸡数:35-12=23(只)(3)假设替换法实际上替代法的做题步骤跟上述松绑法相似,只不过是换种方式进行理解。
假设笼子里全是鸡,则应有脚70只。
而实际上多出的部分就是兔子替换了鸡所形成。
每一只兔子替代鸡,则增加每只兔脚减去每只鸡脚的数量。
兔子数=(实际脚数-每只鸡脚数*鸡兔总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与前相似,假设笼子里全是兔,则应有脚120只。
而实际上不足的部分就是鸡替换了兔子所形成。
每一只鸡替代兔子,则减少每只兔脚减去每只鸡脚的数量,即2只。
鸡数=(每只兔脚数*鸡兔总数-实际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将上述数值代入方法(1)可知,兔子数为12只,再求出鸡数为23只。
鸡兔同笼的十种解法公式

鸡兔同笼的十种解法公式摘要:1.鸡兔同笼问题的背景和意义2.鸡兔同笼的十种解法公式3.鸡兔同笼问题的拓展和应用正文:鸡兔同笼问题是一个古老的数学问题,也被称为“鸡兔同笼问题”。
它描述的是在一个笼子里关着鸡和兔子,已知它们的总数量和总腿数,要求计算鸡和兔子的数量。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包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
鸡兔同笼问题不仅能够锻炼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中。
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有很多,下面列举十种解法公式:1.直接法:用总腿数除以2,得到鸡的数量,再用总数量减去鸡的数量,得到兔子的数量。
2.代数法:设鸡的数量为x,兔子的数量为y,则有以下方程组:x + y = 总数量2x + 4y = 总腿数解方程组,可得到鸡和兔子的数量。
3.假设法:假设笼子里全是鸡,计算出总腿数,与实际总腿数进行比较,得到多出的腿数。
因为一只鸡比一只兔子少2 条腿,所以多出的腿数除以2,得到兔子的数量,再用总数量减去兔子的数量,得到鸡的数量。
4.类比法:将鸡和兔子的腿数进行类比,得到以下关系:鸡的腿数: 兔子的腿数= 2 : 4总腿数: 鸡的腿数= 4 : 2根据以上关系,可以得到鸡和兔子的数量。
5.图示法:画出一个笼子,用不同的符号表示鸡和兔子,根据总腿数,在图示中添加腿,然后计算出鸡和兔子的数量。
6.逻辑法:因为鸡和兔子的总数量和总腿数已知,所以每增加一只鸡,总腿数就增加2,每增加一只兔子,总腿数就增加4。
根据这个规律,可以得到鸡和兔子的数量。
7.排列组合法:根据组合数的定义,从总数量中选择鸡的数量,再从剩下的数量中选择兔子的数量,可以得到鸡和兔子的数量。
8.概率法:假设笼子里的鸡和兔子是随机分布的,计算出鸡和兔子的概率,根据概率,可以得到鸡和兔子的数量。
9.矩阵法:建立一个二维矩阵,矩阵的行表示鸡的数量,列表示兔子的数量,矩阵的元素表示总腿数。
根据矩阵的性质,可以得到鸡和兔子的数量。
鸡兔同笼13种解题方法

鸡兔同笼13种解题方法鸡兔同笼问题是一类经典的数学问题,常见于初中数学题目中。
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解方程组来求解鸡和兔子的数量。
在本文中,将介绍13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包括逆向思维、代数法、图形法等多种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问题。
一、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法是一种比较简单易懂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先确定总数量,再确定其中一个物品的数量,最后计算出另一个物品的数量。
1. 假设笼子里有13只动物,则鸡和兔子的总数量为13。
2. 假设有x只鸡,则有13-x只兔子。
3.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总腿数为32”,得到方程式2x+4(13-x)=32。
4. 解方程得到x=6,则笼子里有6只鸡和7只兔子。
二、代数法代数法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设定未知量来建立方程组,并通过求解方程组来得到答案。
1. 设鸡和兔子的数量分别为x和y,则有方程组:x+y=132x+4y=322. 通过求解方程组得到x=6,y=7,则笼子里有6只鸡和7只兔子。
三、图形法图形法是一种直观易懂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鸡和兔子的数量分别为x和y,则可以用一条直线表示鸡和兔子的总数量为13。
2.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总腿数为32”,可以得到另一条直线表示鸡和兔子的总腿数为32。
3. 通过求解两条直线的交点,即可得到笼子里有6只鸡和7只兔子。
四、枚举法枚举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列举所有可能情况来找到符合条件的答案。
1. 从1到12枚举鸡的数量x。
2.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总腿数为32”,计算出相应的兔子数量y。
3. 如果x+y=13,则找到符合条件的答案。
五、分段函数法分段函数法是一种利用函数性质解题的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问题拆分成多个部分,并建立相应的函数关系式来求解问题。
1. 假设笼子里有x只鸡,则有13-x只兔子。
2.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总腿数为32”,可以得到下列函数关系式: f(x)=2x+4(13-x)3. 通过求解f(x)=32的解,即可得到笼子里有6只鸡和7只兔子。
[解题方法]“鸡兔同笼”13种解法,总有一款适合你!
![[解题方法]“鸡兔同笼”13种解法,总有一款适合你!](https://img.taocdn.com/s3/m/b3e5b87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64.png)
【解题方法】“鸡兔同笼”13种解法,总有一款适合你!题目:现有一笼子,里面有鸡和兔子若干只,数一数,共有头14个,腿38条,球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请用尽量多的方法解答)『方法一:人见人爱的列表法』如果二年级小朋友做这道题,可以用列表法!直观、易理解,还不容易出错~好啦,我们来看一下!根据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出,鸡为9只,兔子为5只。
我们在列表的时候不要按顺序列,否则做题的速度会很慢,比如说列完鸡为0只,兔子为14只,发现腿的数量56条,和实际38条相差较大,那么下一个你可以跳过鸡的数量为2只这种情况,直接列鸡的数量为3只,这样做速度会快一些哦!『方法二:最快乐的画图法』画图可以让数学变得形象化,而且经常画图还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假设14只全部是鸡,先把鸡给画好。
14×2=28条,差38-28=10条,而每一只鸡补2条腿就变成兔子,需要把5只鸡每只补2条腿,所以有5只兔子,14-5=9只鸡。
『方法三:最酷的金鸡独立法』分析:让每只鸡都一只脚站立着,每只兔都用两只后脚站立着,那么地上的总脚数只是原来的一半,即19只脚。
鸡的脚数与头数相同,而兔的脚数是兔的头数的2倍,因此从19里减去头数14,剩下来的就是兔的头数19-14=5只,鸡有14-5=9只。
『方法四:最逗的吹哨法』分析:假设鸡和兔接受过特种部队训练,吹一声哨,它们抬起一只脚,还有38-14=24只腿在站着,再吹一声哨,它们又抬起一只脚,这时鸡都一屁股坐地上了,兔子还有两只脚立着。
这时还有24-14=10只腿在站着,而这10只腿全部是兔子的,所以兔子有10÷2=5只,鸡有14-5=9只。
(惊现跑男中包贝尔的抬脚法有木有!)『方法五:最常用的假设法』分析:假设全部是鸡,则有14×2=28条腿,比实际少38-28=10只,一只鸡变成一只兔子腿增加2条,10÷2=5只,所以需要5只鸡变成兔子,即兔子为5只,鸡为14-5=9只。
鸡兔同笼解法

鸡兔同笼解法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趣题之一,也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题型。
它的表述通常是:在一个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子,从上面数有若干个头,从下面数有若干只脚,求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几种常见且易懂的解法。
第一种方法是假设法。
我们先假设笼子里全是鸡,那么脚的总数就应该是头的总数乘以 2。
但实际上脚的总数比这个假设的数量要多,这是因为把兔子当成鸡来算,每只兔子少算了 2 只脚。
用实际脚的总数减去假设全是鸡时脚的总数,再除以每只兔子比鸡多的 2 只脚,就能得出兔子的数量。
而鸡的数量就是头的总数减去兔子的数量。
举个例子来说,假如笼子里有 35 个头,94 只脚。
我们先假设全是鸡,那么脚的数量应该是 35×2 = 70 只。
但实际有 94 只脚,多出来的94 70 = 24 只脚就是因为把兔子当成鸡少算的。
每只兔子少算 2 只脚,所以兔子的数量就是 24÷2 = 12 只。
鸡的数量就是 35 12 = 23 只。
第二种方法是方程法。
我们可以设鸡的数量为 x 只,兔子的数量为y 只。
因为头的总数等于鸡和兔子的数量之和,所以有 x + y =总头数。
又因为鸡有 2 只脚,兔子有 4 只脚,所以脚的总数可以表示为 2x+ 4y =总脚数。
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就能求出 x 和 y 的值,也就是鸡和兔子的数量。
还是以上面的例子为例,设鸡有 x 只,兔子有 y 只。
则有方程组:x + y = 35,2x + 4y = 94。
解这个方程组,首先将第一个方程乘以 2,得到 2x + 2y = 70。
然后用第二个方程减去这个式子,得到 2y = 24,所以 y = 12。
将 y = 12 代入第一个方程,可得 x = 23。
第三种方法是抬腿法。
这个方法很有趣,也容易理解。
让笼子里的鸡和兔子都抬起两只脚,那么此时笼子里脚的总数就会减少鸡和兔子的头的总数乘以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兔同笼问题的几种解法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
通过学习解鸡兔同笼问题,可以提高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来介绍几种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大约一千五百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
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意思就是: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解法一:列表法
列表法就是让我们列出表格,采用依次列举,逐步尝试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详细过程见下表:
解法二:抬腿法
这是古人解题的方法,也就是《孙子算经》中采用的方法。
1、抬腿,即鸡“金鸡独立”,兔两个后腿着地,前腿抬起,腿的数量就为原来数量的一半。
94÷2=47只脚。
2、现在鸡有一只脚,兔有两只脚。
笼子里只要有一只兔子,脚数就比头数多1。
3、那么脚数与头数的差47-35=12就是兔子的只数。
4、最后用头数减去兔的只数35-12=23就得出鸡的只数。
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的公式:兔子的只数=总腿数÷2-总只数。
解法三:假设法
假设法是鸡兔同笼类问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假设这35个头都是兔子,那么腿数就应该是35×4=140,就比94还多,那么是哪里多的呢?当然是我们把两条腿的鸡看成了四条腿的兔子了。
我们都知道一只兔子比一只鸡多2条腿,多2条腿就有1只鸡,那么多的腿数当中有多少个2就有多少只鸡。
我们可以列式为:鸡的只数=(35×4-94)÷(4-2)。
总结公式为:鸡的只数=(兔的脚数×总只数-总腿数)÷(兔的腿数-鸡的腿数)。
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这35个头都看成鸡的,那么腿数应该是35×2=70,就比94还少,相信不说你也明白为什么少了?对,因为我们把4条腿的兔子看成了2条腿的鸡,那么每少两条腿就有1只兔子。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列式:兔的只数=(94-35×2)÷(4-2)。
总结公式为:兔的只数=(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只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
解法四:砍腿法
砍腿法是假设法的深入拓展,下面我就用这种方法来解一下这道题。
我们首先砍去每只鸡、每只兔的两条腿,这样每只鸡就没有腿了,每只兔子就剩下了两条腿,腿的总数也就变成了94-35×2=24(条),那么这24条腿都是砍掉两条腿后的兔子的腿,所以兔子的只数就是24÷2=12(只),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
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它的计算过程和假设法中先把所有的都看成鸡的做法是一样的。
只不过这种说法,我们理解起来更容易而已。
1、鸡兔同笼,头共20个,足共62只,求鸡与兔各有多少只?
2、鸡兔同笼,头共35个,脚共94只,求鸡与兔各有多少个头?
3、、在一个停车场上,停了汽车和摩托车一共32辆。
其中汽车有4个轮子,摩托车有3
个轮子,这些车一共有108个轮子。
求汽车和摩托车各有多少辆?
4、小华买了2元和5元纪念邮票一共34张,用去98元钱。
求小华买了2元和5元的纪念
邮票各多少张?
5、全班46人去划船,共乘12只船,其中大船每只坐5人,小船每只坐3人,求大船和小
船各有多少只?
6、张大妈养鸡兔共200只,鸡兔足数共560只,求鸡兔各有多少只?
7、鹤龟同池,鹤比龟多12只,鹤龟足共72只,求鹤龟各有多少只?
8、小刚买回8分邮票和4分邮票共100张,共付出6.8元,问,小刚买回这两种邮票个多
少张?各付出多少元?
9、东风小学有3名同学去参加数学竞赛,一份试卷共10道题,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道不但不得分,还要扣去3分,这3名同学都回答了所有的题目,小明得74分,小华得22分,小红得87分,他们三人共答对多少题?
10、鸡、兔共有脚100只,若将鸡换成兔,兔换成鸡,则共有脚86只.问:鸡、兔各有几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