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_一带一路_合作战略_申现杰

合集下载

加强国际合作机制建设,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加强国际合作机制建设,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加强国际合作机制建设,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者:陶平生来源:《北方经济》2019年第07期摘要:“一带一路”是推动务实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多边合作平台,旨在各方携手应对全球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6年来取得积极而务实的进展,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共建“一带一路”正向纵深发展,现阶段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建设既重要又迫切。

当前“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的机制化水平较低、约束力不强。

为推动“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应一方面主动对接已有重要国际合作机制,另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

关键词:“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机制顶层设计“一带一路”是国际经济开放合作的重要多边平台,旨在各方携手应对全球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要不断完善相关国际合作机制,继续巩固双边合作机制,加强三方合作机制,重点拓展区域合作机制,做实专门领域合作机制,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落实的机制化,逐步形成以高峰论坛为引领、以区域合作机制为依托、以专门领域合作机制为支撑的全方位、多层次国际合作机制网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一、“一带一路”对全球发展的贡献与定位(一)“一带一路”对全球发展的贡献当前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发展问题,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依然明显。

2019年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3.2%,比今年1月调低0.3个百分点。

当前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多边主义受挫。

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美贸易摩擦、美欧飞机补贴纷争、美日和美欧贸易磋商、日韩贸易摩擦等日趋激烈。

2019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WTO)《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指出,2018年全球贸易增长3%,远低于预期3.9%;2019年增长预期由3.7%大幅调低至2.6%。

一带一路与命运共同体形势与政策

一带一路与命运共同体形势与政策

一带一路与命运共同体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倡议和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提出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会从多个角度来回答你关于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的形势与政策。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推动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的国际合作倡议。

它旨在通过建设陆上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亚欧非等地区的互联互通,加强经济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提倡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强调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

在形势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截至目前,已有数十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其中,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和共建项目。

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和参与的国际合作平台之一,为参与国家带来了机遇和发展空间。

在政策方面,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框架包括五大重点领域,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

政策沟通强调参与国之间的政策协调和沟通,设施联通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贸易畅通着重于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资金融通关注投融资合作和金融支持,民心相通强调人文交流和民间合作。

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理念,强调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和共同安全。

它提倡国际社会应该坚持多边主义,尊重各国主权和发展道路的选择,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在形势方面,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支持。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了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贫困等全球性挑战。

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也得到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肯定和积极响应。

在政策方面,命运共同体的政策框架包括多边主义、合作共赢、平等互利、开放包容和共同安全。

多边主义强调国际社会应该通过多边机制解决全球性问题,合作共赢强调各国应该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平等互利强调各国应该平等相待,开放包容强调各国应该开放市场和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共同安全强调各国应该加强安全合作和维护地区稳定。

探析一带一路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2)

探析一带一路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2)

探析一带一路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2)探析一带一路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篇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摘要:随着国家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关于如何如何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文章将通过对一带一路实施的国内国际背景、存在的发展优势、以及面临的困难加以说明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意见,以期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一带一路战略计划的实施情况。

关键词:一带一路;背景;优势;挑战一、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概况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

随后国务院在参加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要铺就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

2015年经国务院授权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三部委在3月28日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文件。

文件中提到未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进程中将会以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为原则;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展开与各国的合作。

目前政府敲定的一带一路战略涉及省份共包括沿海及内陆地区的18个省份。

主要路线包括:路上丝绸之路的路线3条即1.中国-中亚-俄罗斯-欧洲2.中国-中亚-西亚-地中海3.中国-东南亚-印度洋;海上丝绸路线中国-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和中国-南海-印度尼西亚-太平洋这两条。

目前政府已从多个方面出发积极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战略规划,以谋求在中国改革的攻坚时期满足国内发展经济和对外开放的需要,同时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合作的重要举措。

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背景(一)国际背景1.制定国际贸易新规则刻不容缓目前由世界贸易组织(WTO)主导下的关于国际贸易规则的“多哈回合谈判”因为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同意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公平贸易的机会和权利已陷入了停滞状态,而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经济地位得到不断上升,尤其是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力量,然而出于本国利益考虑美国政府不愿再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更多的贸易优惠待遇。

探究“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

探究“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贸易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37探究“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杜 洁聊城大学 山东聊城 2520002003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首脑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面向和平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与东盟达成友好合作共识[1]。

经过十年共同发展,中国与东盟在政治、文化、经济、旅游、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互助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大推动了双方国家建设、商贸往来、环境保护等[2]。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而后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提出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倡议发出后,中亚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给予了很高的支持和响应[3]。

缅甸希望共同参与促进区域发展,带动基础建设。

新加坡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给出了高度评价,并愿意热诚合作。

在七年多的深度合作中,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关联更紧密,合作规模更壮大,区域之间的商贸往来更有序、更自由。

如何延续友好关系,实现长足经济发展,构建更高标准的合作规划,解决跨区域战略部署中的难题,是后期合作的重点。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合作现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后,从国家层面引起重大关注和支持,将其列为顶层发展规划,写入中央决策文件并大力推动。

设立专项基金需求合作的渠道和资金投入,并给予与“一带一路”相关的经济产业资金支持[4]。

成立促进亚洲合作的银行,缓解美元与欧元在世界贸易中对别国造成的依赖和压力,将其列为核心国家项目,列入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中。

从政治高度和思想高度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了肯定和设想,在资金投入和政策辅佐上,布局全面周密,计划详细。

热诚邀请多国领导人参与圆桌会议,商定合作协议。

东南亚国家只有新加坡等极少数国家的经济相对发达。

柬埔寨、老挝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且区域之间存在地缘隔阂。

但东南亚国家与我国的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合作领域范围广大,人员交流密切,在东南亚国家有不少长期居住工作的华人。

2022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心得体会范文2000字【通用3篇】

2022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心得体会范文2000字【通用3篇】

2022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心得体会范文2000字【通用3篇】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心得体会1"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进行,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千余名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

这注定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度拓展与政策沟通具有里程碑意义。

3年多的时间,一个由中国提出的倡议、行动,渐渐形成广泛国际合作共识。

作为中国向世界供应的重要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相关国家在进展的旗帜下聚合起来,既让一些欠发达国家看到了脱贫致富、实现现代化的新盼望,也让一些遭受进展逆境的发达国家捕获到了深化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契机。

在这一倡议下,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进展水平国家共同合作,推动市场多元化,营造互惠新格局,让中国梦与世界梦深度融合、亲密关联,成为沿线各国人民筑梦前行的纽带。

20xx年底,第71届联合国大会决议首次写入"一带一路'倡议,获得193个会员国全都赞同。

今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睬通过第2344号决议,呼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应邀出席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基于全球共同富强的理念提出的,与联合国的目标高度契合,联合国方面盼望将"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年可持续进展议程进行"联姻'。

这无异于是在强化中国梦与世界梦的融合与共为。

中国的进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进展也离不开中国。

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进展的"快车'"便车'。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一系列"中国智造'正逐步进入沿线国家民众的日常生活,为解决民生难题贡献中国方案。

在创新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梦丝路,为这条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赢之路、文明互鉴之路不断注入新动能。

一带一路形势政策论文2000字

一带一路形势政策论文2000字

一带一路形势政策论文2000字“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能够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文明融合,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繁荣。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一带一路政策2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带一路政策2000字论文篇一:《浅析“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国家的影响及政策建议》[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顺应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而提出的重大倡议,是中国应对全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能够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文明融合,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繁荣。

分析“一带一路”建设给沿线国家带来发展机遇与挑战,从政策、文化、体系和市场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政策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政府根据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致力于建立新的世界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加强经济合作、共同繁荣发展而提出的战略构想,对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及战略意义。

在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下,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已成为大势所趋。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领导人在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

同年,国务院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共建面向东盟的海上丝绸之路,是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战略支点。

二、“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国家的影响(一)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的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包括60多个国家、40多亿人口,但因受到资金、技术、人口和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该地区许多国家仍处于经济落后的状态。

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能够为沿线各国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密切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对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而言,更是在引进先进技术、加快产业转变、改善民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合作策略

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合作策略

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合作策略一带一路建设(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简称BRI)是中国提出的一个全球性经济合作倡议,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策略至关重要。

一、多边合作机制的建立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建立多边合作机制是一项重要举措。

多边合作机制可以促进各国间的互利共赢,转变传统的双边合作方式,避免出现利益冲突和零和游戏。

通过设立多边合作机制,各国可以共同商讨并制定一揽子的合作计划,加强政策协调和资源整合,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前发展。

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国际合作的重点领域。

国际合作策略需要注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包括道路、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能源、通信等领域的互联互通。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能够实现贸易便利化、人员往来便捷化,为各国间的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产业合作的深化产业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共同繁荣的重要手段。

国际合作策略需要注重产业合作的深化,包括加强产能合作、推动产业转移和扩大贸易投资。

通过深化产业合作,各国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互补,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金融合作的加强金融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国际合作的重要保障。

国际合作策略需要注重金融合作的加强,包括设立多边开发银行、扩大货币互换合作,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等。

通过加强金融合作,各国可以改善金融服务,提高跨境投资便利度,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五、人文交流的加强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国际合作的重要环节。

国际合作策略需要注重人文交流的加强,包括加强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员往来和交流。

新型国际关系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建设

新型国际关系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建设
一、“一带一路”与新型国际关系构建 的共性
“一带一路”建设在推动新型国际关 系的构建中有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之间的 联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一带一路”与新型国际关系的 关键都在于合作
“一带一路”发展至今一直秉承共商、 共建、共享的原则。 中国作为“一带一路” 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充分重视合作的重要 性,“五通建设” 让沿线国家在政策沟通, 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上加强合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 弥补各国的在建设过程中的短板。缺乏合 作“一带一路”将寸步难行,没有各国的积 极参与和积极配合,“一带一路”就没有新 鲜力量注入,也焕发不了“一带一路”新的 生机 。 “一带一 路”是合作 之路,各国 以“一 带一路”为纽带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共同 建设 “一 带一路”。 在 “一带一路 ”建设过程 中,我国充分利用现有的双边多边合作机 制, 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可以参与到 “一 带 一 路 ”的 建 设 中 来 。 而 新 型 国 际 关 系 的核心则是合作共赢, 新型国际关系的 “新”就在于以合作取代对抗,没有合作的 新型国际关系将充满了阻碍和对立。由此 来看,合作是“一带一路”和新型国际关系 建设的关键,只有通过合作“一带一路”建 设才能汇集各方力量,拥有强大动力更好 的开展各项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也 需要世界各国的深入合作, 充分沟通,更 好的管控矛盾和分歧。无论是“一带一路” 的建设还是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都离不 开合作,只有通过合作,加强沟通交流,才 能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在维护本国利益 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合法利益,才能在合 作中彼此了解,增加各国的信任。
战略研究
新型国际关系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建设
■ 付秋安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的联系 日益紧密, 我国在面对复杂多变得国际局 势率先提出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中国方 案,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对于构建新型国际 关系有着重要意义。“一带一路”五年来的建 设,成效显著,让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日益 密切,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同程 度不断加深,中国正在为各国的发展提供机 遇。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高度认同 和深度合作,为新型国际关系的建设打下了 坚实的经济基础、 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更 好的推动着新型国际关系的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第11期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形势与我国“一带一路”合作战略申现杰肖金成内容提要当前,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势出发,分析了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并从落实“五通”建设、高标准自由贸易区战略、扩大国际合作的重点领域、优化国内区域开放格局等方面,对“一带一路”战略建设重点进行了相关思考。

关键词TPPTTIP区域合作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四国期间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东盟期间又首次提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此后“一带一路”战略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2013年12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历届三中全会《决定》是人们判断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未来5年乃至10年的施政方针和工作重点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未来一个时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成为中国建设开放经济新体制的重要立足点和着眼点。

一、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势(一)区域性贸易协定成为区域合作的新手段乌拉圭回合结束以来,基于WTO 成员自身经济条件的差异性和利益的多样性,在诸如技术标准、服务贸易开放、农业市场开放、投资和竞争政策、环境与知识产权保护、劳工待遇、不公平贸易及争端解决方式等问题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之间已经很难在WTO 内部通过多边谈判来取得一致性。

近年来,多哈回合谈判已经陷入僵局,美国、英国、巴西、印度等国家开始逐渐放弃多哈回合谈判。

与多哈回合下的多边贸易谈判机制不同,区域性贸易协定通过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协商谈判,能以更加优惠的贸易和投资条件,将成员国的经济利益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并增强成员国之间在政治、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因此,这种范围小、交易成本低的区域性协定在多哈回合停滞不前的大背景下开始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自1995年WTO 成立到2014年1月31日,WTO 已经收到了583项关于区域贸易协定的通知,而在1948—1994年期间,GATT 总共收到124个与货物贸易相关的区域贸易协定通知,近20年来区域性协定的数量是WTO 成立以前的4.7倍,其中,区域贸易协定、自由贸易协定(自贸区)和局部范围协定占据了总数的90%,关税同盟占总数的10%。

目前,区域贸易协定的整体数量正呈快速上升趋势,多个区域贸易协定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 )等仍在继续谈判之中。

由于区域性协定对协定外国家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并能给协定外国家带来贸易投资转移效应,处在区域性协定之外的国家担心在众多区域性协定中被边缘化、日后进入的交易成本和在该区域贸易投资风险增加等,也纷纷加快了推进双边或区域性协定谈判的步伐。

近些年来,美、欧、日、韩等贸易大国纷纷将加快实施FTA 战略作为其拓展经贸合作的基础,如美国自2003年开始加快了与有关国家缔结FTA 的进程,短短几年已经有19个国家与美国签署了FTA 协议并付诸实施。

由此,在多边机制进展缓慢的情况下,区域性协定已经成为国家间战略竞合的重要手段,并进一步削弱了WTO 多边机制的作用。

(二)区域性协定加快向高标准、全面性迈进随着各国区域一体化战略的快速发展,在市场化、开放和创新三大驱动之下的区域性协定也开始向全面性和高标准迈进。

在区域性协定下,各国间商品和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深度和广度均在不断提高,区域内各国之间在关税、非关税措施、服务业市场准入、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都在向更加开放和非歧视方向调整,协定内跨国间的纵向生产关系,企业内、产业内和区域内贸易投资日益成为主流,一国的企业已经无法独享本国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通过产业内和企业内贸易投资在全球进行资源及政策整合成为国际贸易投资的主导形态。

如美国主导的TPP 以最终完成完全消除各领域商品服务贸易的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实施成员间贸易和投资的高度自由化为目标,实施全面的资料来源:根据赵晋平(2013)和唐国强(2013)整理得到领域劳工权益问题国有企业问题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纺织品问题新成员加入其他领域内容美国维护高标准的劳工权益而不仅仅是劝告,而是必须执行的义务,美国要求成员执行《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权利的1998年宣言》,该宣言包括以下四项基本原则: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利,禁止强迫或强制劳动,废除童工,禁止就业与职业歧视国有企业不能通过政府补贴、管制例外、优先获得政府采购和其他一些措施获得比私营企业更好的优惠待遇,以使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上,建立国际仲裁制度,使投资者能够以此寻求国际仲裁解决其与东道国政府的投资争端,以保护投资者利益纤维纺成地原则:要求成衣的所有制造素材,从纱布缝线到最后的成衣产品本身都必须在TPP 内完成,才能享有TPP 成员国之间的优惠关税。

供应短缺清单:用肯定列表的方式列出无法从TPP 成员国采购或者TPP 成员国内无法生产的纱布与纺织品的产品清单。

列入供应短缺清单的产品,可以从非TPP 国家进口并享受TPP 成员国家之间的优惠关税。

供应清单分为两种:永久性供应短缺清单包括从TPP 成员国外采购或制造的某些特定纺织品;暂时性供应短缺清单期限为三年,包括暂时无法从TPP 成员国内立即获得,但将来经过技术引进等可以在成员国之内生产的产品目前TPP 提出,最终协议规定与新成员一个个谈判而非事前为扩员设定统一规则,即使对扩员有不同层次的时间表。

未来成员必须与每一个成员国分别进行谈判,将产生一层又一层的除外、豁免和保护条款,并赋予每个初始成员国否决权农产品市场开放、货物的市场准入、增加与贸易有关的规则的透明度、海关手续简化、卫生及植物检疫中的检验检疫手续简化、防止安全及环境标准成为贸易壁垒的原则、中央及地方政府采购规则、保护知识产权抑制假冒产品贸易的规则、阻止反垄断行为的规则、商业人员入境及停留规则、跨界服务贸易规则、跨界金融服务、非歧视性投资规则等表1TPP 谈判涉及的领域及难点问题2014年第11期市场准入;同时,在区域化的制度安排上,涉及服务贸易、农产品贸易、原产地规则、国有企业、政府采购、知识产权、贸易救济和劳工标准、环境保护、竞争政策、技术贸易壁垒、争端解决等多个方面,如对包括农产品在内的99%以上货物实施零关税,要求政府采购透明化等,自由化标准较高且覆盖的领域较广。

因此,走向高标准、全面性的区域贸易协定将对区域间的经济贸易投资格局、甚至政治与安全秩序重构产生重大影响,置身于区域协定之外的国家将很难避免被边缘化的危险。

(三)以美国为主导的TPP、TTIP 将对中国的国际经济合作造成巨大的压力2001年以来,在网络泡沫破裂、“9·11”及随后的反恐战争、伊拉克战争、金融危机等事件的影响下,美国、日本和欧盟主要发达国家吸引外资能力逐渐下降,GDP 增长缓慢,占世界的比重呈逐渐下滑态势。

而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的第一大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第二大国,服务贸易和对外投资的第三大国,2013年GDP 占世界的比重上升至15.48%,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图1、图2、图3)。

对此,美国把问题的根源归结为全球化失控和中国搭便车,使美国没有获得预期的全球化红利,并开始将中国作为挑战其经济霸权的竞争对手。

为了扭转经济下滑和外贸失衡局面,并打压中国这一潜在竞争对手,美国立足自身在农产品、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上的优势,2009年11月高调宣布加入TPP 并开始主导TPP 的谈判进程,2013年6月,美国又开始推动与欧盟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 )谈判;与此同时,欧日“经济合作协定”谈判也于2013年3月正式启动;TPP 涉及的12个APEC 国家和TTIP 涉及的欧盟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市场和外资来源地①,对中国对外经贸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TPP等美国主导的区域性协定在新成员加入上倡导的未来成员必须与每一个成员国分别进行谈判,并赋予每个初始成员国否决权的规则体系,政府采购、劳工权益、国有企业、知识产权等新规则和标准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使中国在日后加入TPP 等区域协定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美国通过构建起这种超越WTO 规范的全面性贸易自由化网络,将打造一个以高度自由化为堡垒的市场准入屏障,以使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之间透过跨国间的经贸协定(世界前四图1中、美、日、欧盟GDP 在世界GDP 中的比重(%)注:依据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at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in US$计算,欧盟数据为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爱尔兰、比利时、丹麦、希腊、卢森堡、荷兰和瑞典15国数据。

资料来源:EIU calculation.World:based on 120countries 图2中、美、日、欧盟及世界GDP 增长率(%)资料来源:EIU calculation.World:based on 120countries大经济体中唯独缺少中国),重新掌握全球地缘的政治经济优势,使中国因不能高尺度互惠开放本国市场而无法加入,错失参与新一轮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制定的机会,从而削弱中国经济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的影响力。

二、中国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一)应对美国TPP、TTIP 带来的外部压力以美国为主导的TPP 和TTIP 谈判几乎囊括了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并对中国参与国际竞争设置重重障碍,使中国有可能处于被边缘化的危险。

但是TPP 和TTIP 所追求的高标准,并不是所有加入谈判的国家都可以达到的,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美国的传统盟友和体系中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如越南等国,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美国的高标准要求,将是美国实施TPP 和TTIP 战略能否成功所面临的重大考验。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开放经济大国,一方面具有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相类似的贸易条件,一方面新一轮改革开放所释放出的巨大溢出效应将对贸易伙伴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因此,中国具备通过新的区域合作模式应对美国TPP 和TTIP 战略所引发的外部挑战的条件。

“一带一路”既涉及西欧、日韩等发达国家,也涉及中亚、东欧等原苏东国家,同时还涉及南亚、西亚、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