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形势下中考历史高分应试技巧与方法论文
论文(16) 开卷形势下中考历史备考策略

开卷形势下中考历史备考策略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真正意义之一,就是为了减负,开卷有益,但减的是学生对那些复杂知识的记忆之苦,避免死记硬背,而不是对知识掌握的淡化。
历史开卷考试重在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知识迁移和运用多种能力,中考历史试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不断引导学生正确地考查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
结合教学实践,本人浅谈几点开卷形势下中考历史备考策略。
一提到开卷考试,部分同学、甚至部分家长、老师都认为,平时看不看书、听不听课无所谓,反正中考时可带课本资料,到时翻书找答案不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
中考政治、历史科同场考。
仅历史科就有七本教材,试卷知识点多、考查范围广、综合性强,且遵循“以能力立意命题”为趋向。
一到考试,如果题题都翻书,由于翻书时间太长,考查基础知识的题都难以做完,更没有时间去思考能力提高题和检查试卷。
其实开卷考试并不意味着降低考试要求和水平,更不能弱化考试功能,与闭卷考试相比,它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分析归纳能力。
我们要纠正学生反正是开卷考试,到时翻书就行,“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错误观念,使他们思想上不轻视,不小视,更不忽视开卷考试,对开卷考试要认识到位。
其实开卷考试比闭卷更难。
认真研读课标、考纲,将各个考点落实到教材中去,做到纲本结合,缩小复习内容,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侧重基础知识掌握,紧扣教材提纲,理清思路,把所学知识条理化、模块化。
不仅要掌握每个具体知识点,更要把握每个历史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善于从整体上理清知识脉络,同时还注意树立发展意识,不能简单就某一事件谈某事件,应注意横向、纵向联系,形成一个立体建构。
此外重视考纲新增考点,在熟练掌握新增考点内容的基础上,注意对与其相关热点、周年事件等内容的把握。
专题复习有利于我们把握试题主旨,有利于洞察出题者考查意图。
复习时可分两类专题展开:其一基础性专题,即同类知识点之间纵向联系,此类专题打破单元体系,如中国外交史、列强侵华史、中国近代化史等;其二综合性专题:中外历史同类知识点总结,打破板块体系,如中外改革史、中外战争史、中外思想解放运动等。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下的应试技巧

初中历史开卷考试下的应试技巧晋江市平山中学杨通评文章摘要:开卷形势下的考试更加注重探究性,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注重体现时代性,贴近学生与社会。
如何在考试中发挥出正常水平,考出好成绩,这不仅需要平时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还要在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应用非智力因素考出好成绩也是至关重要的。
正文:从初中历史考试命题精神和发展趋势看,开卷形势下的考试更加注重探究性,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体现时代性,贴近学生与社会。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2005年我省试验区九年级学生中招考试,历史学科首次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
在此情况下,相当一部分考生认为只要翻开书本就可以轻松过关,因而在复习时只是简单的翻翻书、背背书,就走上考场。
其实这是错误的。
中考不仅是对考生知识和能力的测试,更是对考生综合素质的测试。
要想在考试中发挥出正常水平,考出好成绩,这不仅需要我们平时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还要在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应用非智力因素获得高分也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就解题技巧和策略等方面来阐述初中历史开卷考试下的解答方法。
一、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1)单项选择题的解答技巧单项选择题是用来考查基础知识的最佳题型,特点是设计灵活、知识覆盖面广、答案惟一。
解答的关键是要注意审清题干中的关键词及相关的限定因素,排除干扰项。
答题时,千万不要一开始就翻书,第一遍要自我闭卷,会做的一次性做过,不会做的用做上符号,等第一大题全部做完后,反过来马上翻书查找没有做的。
如果通过翻阅资料任然不会做,就只有猜一个答案,或者用排除法,选择字数多的那个答案(2)辨析题的解答技巧辨析题是比较有特色的一道大题,它和传统的判断题与改错题有一定的联系,但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大相径庭,且分值特别大。
这就要求对基础知识一定要落实。
答题时要注意错误项一般不是时间,应该在地点、人物、事件、作用等范围内。
在这道题上,既考基础知识,又考能力要求,还考辨别说理,经常能够拉开学生的分数距离。
浅谈如何提高历史中考开卷考试的成绩

浅谈如何提高历史中考开卷考试的成绩1 提高历史中考开卷考试成绩的复习策略俗话说“基础好,万年牢”,在历史的复习中,一定要准确记忆和理解基础性的历史知识。
对基础知识复习要紧扣课本,课课过关。
对专项热点问题复习(奥运专题、祖国统一、中外关系——中美、中俄、中日、中欧、中非关系等、周年专题、西藏台湾专题、改革开放专题、乡土历史专题等),要点点过关,通过网络把分散的知识形成知识架构网络。
复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遵循从整体到细节逐步加深、逐层分化的原则,多轮复习,逐层充实,从高到低依次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首先进行单元复习。
例如在复习八年级历史时,先将中国近代史的阶段划分及主要内容概述一下,让学生对从1840年到1949年这段历史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然后再分成两个阶段,即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来分别复习。
其次进行专题复习。
它要求把具有同类性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进行比较,重新梳理线索框架结构,这样有助于弥补单元复习的不足,给学生一个更加清晰明了的脉络感,而且还有助于打破原有的教材体系限制,进行知识的迁移和重组。
还要重视中外历史专题知识复习。
以纵向历史知识体系为主,以横向历史知识比较为辅。
例如(1)中国近代现代史可分为: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史、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国民党与国民政府史、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史、新民主主义民主革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的现近代化进程、近代现代科技文化史等。
(2)世界近代现代史可分为: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近代现代国际关系史、世界近代现代科技文化史等历史专题。
第三要重视“双综合”复习。
开卷考试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重视现实,密切联系实际关注热点问题,这是体现综合测试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
所以在复习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就是要注重各学科间知识的交叉联系,让它们“适当串串门”,激活学生的思维,碰创出知识的火花。
因此要重视“双综合”复习:一是历史学科内的综合总复习:二是加强历史与政治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总复习。
浅谈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复习策略

3 . 鼓励质疑 , 强合作 , 答案 增 探究
4及时对课堂讨论进行总结 . 在讨论 中 , 学生积极思 考 、 分析 , 进行热烈讨 论 , 但他们 最关
辈子 书, 为什么连个名字都没有 ?” 学生 面对 这一连 串的问题 , 面 心 的是教 师对 自己见解 的看法 , 因此 , 总结时教师要 分析学 生 的
( 作者单位
河南省温县温泉镇第一初级 中学)
浅谈 中考历 曼 开豢考试复 习策略
文, 唐殿柱
初中历史是一门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认知 目标 的课 程, 记忆量 打开相应教 材 的 目录 , 速确定该 知识点是属 于哪一课 , 立 即 快 并 主要从两方面加以训练 : 一是根 据 目录查找考 大, 因而死记硬背曾一度被当做最好的复习方法。随着各地实施开 定 位。其次是教 法 ,
命来 分别复 习 , 本的历史 知识让学生 看书掌握 , 只讲知识 间 基 我
的联系与区别。如让同学们把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列成表
对于任何一个考点 , 都要求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教材中 格, 将战争的名称、 时间、 原因、 签订的条约、 结果或影响归纳整理
找 出来 。从操作步骤上说 , 可以分为 三步 , 首先是定方 向 , 确定该 在一起 ,然后根 据表格 内容找 出旧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 的一条 主 考点是哪一学年学的。具体说 , 中国史 中清朝 以前是初一 内容 , 清 线, 两大矛盾 , 三大条约等。一条主线即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勾
2 1 年 8 8日 01 月
经 验 荟 萃
如 何 使 掌 生 学 好 语 文
文/ 蒋月娥 教育是 一项 双边 的活动 , 学生是学习 的主体。新 的教学 理念 智力竞赛活动 、 语文作品展评活动 、 语文主题活动等 引入课 堂 , 使 处于 十分 亢奋 的求 知状态 , 使他们 在轻 要求 教师成 为教学活 动的组织者 、 导者 、 指 合作 者和参 与者 。因 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 高涨 , 此, 要改 变学生 的学习方式 , 使学 生学会学 习 , 做到乐 学 , 主动地 松 、 愉悦 的氛 围中, 学到知识 , 到教育 。 受 学, 学有所得 , 越学越爱学。为此 , 应做 到以下几 点 :
浅谈如何应对中考历史开卷考试

想对你说的话” 。
这时 , 同学 们情 绪 高涨 , 很 多 同学 已经高 高地举 起 了手 。学生 甲 : 爸爸 , 我想 对你 说 : 对不 起 , 你 一个 人 陪 着我 度过 了童 年 , 给 了我无 微不 至 的关爱 , 您 遭 受 了多 大 的痛苦 , 我还让 您生气 , 让您伤心 , 真是对 不 起 。说时声 音哽 咽 , 同学 们掌声不 断。
间里不 能完 成试题 。
力, 导 致 学 生 的 历 史 学 习 成 绩 越 来 越 差 。有 鉴 于 此, 我 们 希望 教 育 行政 部 门能够 将综 合 文科 的考 试 成 绩 纳入 总 分 , 同时 , 我 们更 需要 在 当前 背景 下 , 多 加反思 , 寻 找 一 定 的 方 法 和捷 径 , 提 高 学 生 的历 史 成 绩 。 以下 几 点 做 法 是 本 人 对 于 中考 历 史 复 习 的 建议 , 与各位 同行 探讨 :
析, 是对传统 的闭卷考试 的改革 , 随着教育改革的
深入 , 将 会 有 更 多 的 学科 实 行 开 卷 考 试 。 同时 , 找
出一 些 开 放 试 题 让 学 生 感 受 其 答 题 要 领 和答 题 要
义探索时期 、 近代欧洲资产 阶级革命 、 1 9 世纪 6 0 年
代 的革 命 和 改革 、 第 一 次 工业 革命 和第 二 次工 业革 命 的发 明事 物 和 影 响 等 。这 些 都 是 在 考题 中 贯 穿
在考试 中, 有些试题不 是考查 的单一 知识点 ,
而是 涉 及 的 范 围和跨 度 都 比较 大 , 这 就要 求 学生 掌 握 相 关 的历 史 时 间 概 念 和 事 件 。 如 中 国近 代 化 的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应对策略及题型解答技巧例谈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应对策略及题型解答技巧例谈+中考历史开卷考试技巧+中考复习方法专题非选择题答题方法与技巧+中考历史答题技巧+名师指南:中考历史材料题解答方法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发生了一些变化,其核心是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因而考试形式也相应地出现了变化,。
对于备考的初三学生而言,只有了解和掌握好开卷考试的命题特点和解答技巧,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方能提高复习实效和考出更好的成绩。
一、学生在开卷考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历史学科的中考命题,与前几年相比,在考核标准、命题立意,试卷的整体要求及各种技术手段等方面都做了许多调整。
现在中考历史科命题的原则主要是探索怎样使试题更加体现开卷考试的特点,怎样通过考试引导广大师生树立起对历史课教与学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引导历史课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
从这一原则出发,试题一是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纠正学生“开卷考试就是抄书”的误解,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消化知识;二是从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出发,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考查,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思维空间。
开卷考试,课本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是可想而知的,但有的同学在使用课本答题时存在一些得不偿失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平时往教材上抄题,考试时从教材中找题。
有的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把老师上课所讲的例题,或自己在教辅书中做过的题目和答案不厌其烦地、密密麻麻地抄在课本的空白处,甚至把课本的原文字都遮住了。
考试时,出于侥幸心理,凭着自己的印象在书中一题一题地找,或照搬照抄,或断“题”取“点”,最后写出来的答案与试题的要求“貌合神离”相距甚远,难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每道题都翻书。
有的同学对开卷考试感到轻松,认为不就是到考试时翻翻书嘛,但真到考试时,若要题题都在书中找答案,恐怕考试时间就不够用了,更何况现在实行历史、政治综合考试。
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既要翻政治书,又要翻历史书,翻来翻去,一些同学自己都翻糊涂了。
高效应对历史中考开卷考试的几点技巧

谈高效应对历史中考开卷考试的几点技巧以开放性、主观性、探究性为特点的历史中考开卷考试,要求我们在考前务必加强对主干知识的复习,灵活掌握运用基础知识,把握考试方法技巧,才能高效应对历史中考开卷考试。
历史中考开卷考试技巧如今,历史学科考试形式由闭卷考试转变为开卷考试,摈弃了“死”题目(即客观性试题),增加了主观性试题,偏重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查。
这种以开放性、主观性、探究性为特点的历史中考开卷考试,要求我们在考前务必加强对主干知识的复习,灵活掌握运用基础知识,把握考试方法技巧,才能高效应对历史中考开卷考试。
一、要把握对主干知识的复习技巧主干知识包括历史发展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历史结论等内容,其考点涉及面广,因此,应通过强化复习来提高答题速度,否则考试时容易花大量时间翻书。
强化主干知识不是大段背课文,那样会增加记忆负担,要掌握复习方法。
1.回归课本,打牢基础将《中考指导用书》中每课考试要求对照课文认真复读一遍,并把其中的主干知识强化记忆。
该方法比翻阅书本耗时短,且更高效、更具针对性。
如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的考试要求是“了解三大改造,知道1956年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应记住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完成,考试若涉及到便不用再翻书找答案。
2.把握要点,融会贯通只有突出对主干知识要点的理解把握,记忆才能持久;只有融会贯通,才能在考试时明晰问题的内在逻辑联系。
复习时要在每课的相关页码旁加上边签,写上该篇课文的主要知识点,边学边标识注记,以加深理解,此法可在考试中帮助我们快速作答。
3.分类归纳,构建体系从每个单元循序渐进整理主干知识,科学归纳分类要点(历史阶段特征、基本线索等),把分散或相对孤立的分类要点等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使之变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主干知识网络,以适应综合能力测试的需要。
例如,“19世纪60年代,中国和日本进行了怎样的改革?结果有何不同?”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考查我们对同类、同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归类识记,进而进行比较的能力。
历史开卷考试答题技巧)

4、有计划的、周期性的反复浏览做过的试卷,重点看错题,探究 自己出错的原因。
5、根据个人情况每周安排至少做两套高质量中考模拟试题。
二、中考历史试题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1 选择题
三大题型
2 材料解析题
3 历史小短文
1.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思路
更有数百种之多,这一时期是(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D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2016年 河南 5)“停止 ‘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
“召集各党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国方针“”,
促成以上协议达成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C.中共七大的举行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重庆谈判的成功
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3)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 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逻辑关系。
比较型选择题。
• 比较型选择题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人物、 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在题干中一般有“相同点”“不 同的”“共同” “相识”“区别”等提示语.
D 123.6%,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111.4%。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
增长。这直接归因于【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胜利 D.土地改革完成
(2016年 河南 8)1955年8月,武汉钢铁公司开始施工。它的建设
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先后有18个省(自治区)、48个城市、l00多家
C
19.从1990-2007年,全球经济从22.8万亿美元增长至53.3万亿美元,全球贸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卷形势下中考历史高分应试技巧与方法
随着中考新课标理念的不断践行与深化,试卷的灵活度与难度亦随着加大,如何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既是目前广大师生共同面临的新问题,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鉴于此,本文试图从考场中如何应考的细节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考生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读题、审题,读题要慢、准、审题要细
第一步读设问,第二步读题干,即看具体的问题是什么,带着具体的问题读材料,注意读题的过程中要一字一字的认真的、准确的、慢慢的读,审题要细、准。
一般情况下问题的呈现方式有以下几种:(1)、一是文字表述型,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说明了什么现象;
答案就是原材料,但是要注意略作变通。
例如:(2011年陕西省模拟)材料一: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营造与工技著作、医学医方、医疗器械、佛教经典,对西藏的社会、生产、生活都有很大影响。
——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设问: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读:照刚才老师的提示方法,同学们会有这样的答案:
①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科技文化,西藏的社会、生产、生活都有很大变化。
(1分)
②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
(1分)
正确的答案:唐朝时期的汉藏交往给西藏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文
化,促进了西藏的开发。
(2分)
作答的关键环节是:文成公主入藏的交往由点看大隐含的是唐政府与西藏的交往。
即我们常讲的大问题小切口。
个人→国家→人类社会
例1:2010年陕西中考试题第21题:
①指出瓦特在英国经济发展中的贡献(2分)
审题细节:首先第一步判断这是考查瓦特的相关知识;第二步,要思考经济发展和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有怎样的关系,要第一时间想到蒸汽机解决了动力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二时间想到由一台蒸汽机到多台蒸汽机的出现,需要普及和推广,这必然会极大的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答案:瓦特改良蒸汽机,为机器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以柱状图、曲线图、漫画、表格等为载体的材料试题,首先要看图形中数据的最大、最小变化点是什么?并思考为什么?其次就是部分呈现的变化特征,更要注意是既有升、降、升的综合变化。
最后若是带有文字叙述型的数据图标试题需注意前后数据量的变化,例如:(2011·山东聊城)第16题:下表为1950年、1952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土地占有比例(%)。
从表中数据的变化中得出的结论应该是()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解题方法:第一种方法:通过对1950年与1952年对比发现,变
化量最大的是地主、富农的土地占有比例明显减少,将近6倍的减少,结合所学知识,究其原因就是a项的结果。
第二种方法:排除法b、c、d三个选项所呈现的时间与题干不吻合,故选a。
答题技巧:抓变化最明显的关键数据,通过数据回归历史事件背景。
(3)带有文字叙述的材料试题,并且对部分文字用着重号做了强调,这种类型的试题一定要注意着重号文字所包含的表面与隐性信息,直接与间接方面的信息,其答案往往就隐含在着重号文字的信息中。
例如:(2011陕西中考15题)“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
……方今急边防,疲氓未息肩。
苦心著此书,搜讨颇有年。
”材料中“奇书”是指()
a.《马可·波罗行纪》
b.《天工开物》
c.《海国图志》
d.《天演论》
解析:这道试题不是很难,但是中考后我第一时间与学生交流得知,接近90﹪的学生不会作答,原因是考场速查资料中没有,教材中亦没有现成直接的答案。
需要学生进行知识的综合判断才能回答正确。
答题技巧:
方法一:读题干,注意罗列甚远之国这六个字,言外之意就是说此书的内容介绍的是很远很远国家的事情,这时选项锁定在a、c、
d三个选项,但是若选a便于材料中的“苦心著此书,搜讨颇有年”的意思不吻合。
d选项于“方今急边防”的大意不吻合,故排除法选c。
方法二:其实注意研究标点符号的特点及作用就会发现,一般情况下省略号后面的文字内容就是作者要强调的核心思想。
如……方今急边防,这时第一反应就应想到此书肯定是与国防有关联的,请抓住国防两个关键字,在四个选项中唯有c项合适。
(4)注意细节及步骤:
第一、要对问题设问的关键词进行圈划;
第二、按照设问中的关键词再在题干材料中圈划相应的关键词、语句。
第三、如果是以柱状图、曲线图、漫画、表格等为载体的试题,大家务必需注意三点:①读图名称②读图例③读图注解注意:要特别注意柱状图、曲线图、表格中数据的最大、最小点,这个特定点所对应的年代、特征、原因、影响,但要注意的是图形中的年代或时间所对应的肯定是重大历史事件;漫画必然是考查其时代寓意。
二、答题——答题速度要快,需注意以下技巧
(一)看分值多少答题,即1分的答案,一般是学过的某个事件的名称或时代的特征等。
2分,一般答2—3句话,3分一般答3—4句话。
(二)有时设问项特别强调,答案不得照抄原文,反过来也就是
说,答案就是原文,这时只需要我们把原材料的语言做一适当的变通、或翻译就可以了。
三、查题——查题,就是说全部试题答完之后,在剩下的时间内我们该干什么?以我多次监考的发现来看,大多数同学都没有较好的利用起来
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1、试题比较简单,学生提前完成。
2、为了试卷的整体完成,对部分较难题,随便写个答案以满足心理的自我安慰。
3、考试时间的心理压力,总感觉时间紧张,故会匆忙完成。
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
1、对有十足把握的、确信是正确的试题答案,在检查环节就不用再检查了,反之要认真的检查。
尤其是考点速查上没有的,就需要细心谨慎的在查验。
2、根据离考试结束的时间综合考虑,尽可能做到对部分把握度不太大、自由发挥的答案,做到从新读题、审题、答题。
3、检查是否有漏题,或做的不完整的试题。
4、检查书写是否整洁、美观、条例清晰等。
5、检查是否对于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名称的字写错或不完整等。
6、检查答题卡上的答案顺序是否与试卷上的顺序一致。
综上述轮,中考考场的细节完美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分数的高低,细节决定成败。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龙岗学校高中部 7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