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
《夜莺的歌声》优秀课堂实录

《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2、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我理解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它们是:生1,讲解呻吟生2,讲解婉转3、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4、课文中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夜莺”指的是谁?“夜莺的歌声”什么意思?雏鹰组汇报:课文中不是真的指夜莺鸟的叫声。
“夜莺”指的是小男孩,“夜莺的歌声”是小男孩为游击队员传递情报。
天使之翼组:我要补充,夜莺指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那个机智勇敢的小男孩。
5、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
读句子,思考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分组读句子。
二、合作探究1、你觉得小夜莺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生1,小夜莺机智勇敢。
生2,小夜莺在和敌人的交谈中处处表现出大智若愚。
生3,他面对敌人沉着冷静。
2、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1、小组合作,找出第一部分中描写小夜莺机智、勇敢的语句,看是从哪些方面去描写了小夜莺?并体会一下它的作用。
生:外貌、语言、动作汇报交流:(师提示:因为这篇课文很长,所以在读有关句子的时候,说出是哪一页的哪一段。
以便让其他同学很快的找到。
)生1:75页的13段:“林子里就剩你一个人吗?”“怎么会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鹧鸪、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一个。
”我感受到小夜莺答非所问,让敌人认为他只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生2:小夜莺其实在骂敌人呢!师:对。
我们来看看小夜莺与德军的对话部分。
属于(语言描写)你觉得那些语句最精彩,从中你读懂了什么?这是小夜莺在敌人不易察觉的时候戏弄敌人。
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机智。
小夜莺答非所问,让敌人认为他只是一个顽皮的孩子。
这句话就是“一语双关”,指坏东西很多。
暗指敌人。
同学们看看还有哪些地方和这句话一样,表达了两个意思?生1:75页15段:“人?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孩子不慌不忙的回答,“刚刚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喊着,‘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生2:我看出敌人像野兽一样凶残。
师:为什么要把敌人比做野兽?是啊,走进沉寂的小村庄,透过弥漫的硝烟,我们看到:(出示小黑板:)原本美丽的房子,此时(变成黑色的瓦砾);原本苍翠的树木,此时(变成焦木);原本安居乐业的人们,此时(家破人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_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生1:第三十七自然段“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
”这是第三次。
“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有什么两样。
”这是第四次。
师:这两个句子,在一处出现,应该算一次。
不错,你找到了三次,都非常准确,再一次把掌声送给她!还有吗?生2:第二十自然段,“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师:好,非常准确!掌声送给他!还有吗?仔细找找看。
生3:二十九自然段,“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师:找得好!生4:第三十四自然段,“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但是对藏在寂静林中的人们来说,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
”师:很好,我们找出了六处出现“夜莺的歌声”,我们按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标上序号吧。
生标注序号。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句,齐读句子。
生:(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了起来。
师:夜莺的歌声指的是什么?生:小男孩学夜莺叫的声音。
师导: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突然进攻苏联,罪恶的战火烧跑了人民,烧焦了树林,烧毁了村子。
满目疮痍的村子变得格外安静,一点儿声音也没有。
这样的安静,静得让我们的心有种沉重的感觉,用课文里哪个词最能反映当时的这种情景?生:沉寂!师:能把它换成“寂静”吗?为什么?生:不能。
沉寂,静的程度更深。
师:对,“沉寂”静的程度比“寂静”静的程度更深。
而且,我们还感受到,沉寂的静,是我们所不喜欢的、不想要的静。
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小黑板出示:寂静平静宁静沉寂1.小船在( )的湖面上行驶。
2.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 )。
3.美丽的草原,夜晚多么( )啊!4.枪声打破了林中的( )。
(1.齐读词语;2.生自填;3.交流汇报;4.齐读句子。
)(设计辨析近义词填空练习,适时拓展,有效辨别,扎实理解、灵活运用。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_13.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

13.《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教材分析】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不宣而战,发动了对联的侵略战争。
联人民奋起保卫祖国。
《夜莺的歌声》讲述了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巧妙地同敌人周旋,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赞扬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精神。
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
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不绝于耳,一个危险中充满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便跃然纸上。
【课前准备】1.收集联卫国战争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2.收集夜莺资料,了解夜莺。
3.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感悟文章拟人、排比、双关、前后照应等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1.从课题切入,抓歌声主线,抓关键语句。
2.选取重点语段,采取多形式朗读感悟,重视分角色朗读,体会小夜莺的勇敢机智。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勇敢机智和爱国主义精神。
【重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容,体会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勇敢机智和爱国主义精神。
2.感悟文章拟人、排比、双关、前后照应等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长文短教、读中感悟【教学过程】一、读课题,从课题切入课文:师: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13课夜莺的歌声,齐读课题。
生:13、夜莺的歌声师:这里的“夜莺”指的就是那种会唱歌的小鸟吗?生:不是,指的是一位联小男孩。
师:对,是一位联小男孩。
生:“那夜莺的歌声”指的是什么呢?生:指的是小男孩给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声音。
师:指的是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吹的口哨声。
师:再读课题。
生:13 夜莺的歌声(从课题切入,直奔主题,为实践长文短教迅速拉开序幕。
开篇提纲挈领,简洁明快,既让学生明了文中的夜莺指的是什么,又为第四环节深究课题,为升华主题铺垫。
)师过渡:写夜莺的歌声的句子,在文中多次出现,请你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语句。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实录《夜莺的歌声》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实录——《夜莺的歌声》教学实录(第二课时)第一部分师:准备好汇报没有?哪一组先汇报?好,你们先来。
师:谁是负责人?啊,是你。
你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们组打算用什么方法汇报,这么多同学各自都有什么安排?生:我们是用上课的方法,就是老师和同学们讨论问题的方法来汇报。
师:角色怎么分配?生:由苏扬当老师,大家都当学生。
师:好吧,开始。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支老师的指导,充分地了解了课文的大概意思,现在我们再深入地了解一下第一大段。
下面我提几个问题请大家回答。
第一个问题是:在河岸边坐着的小男孩是谁?他在干什么?学生:是一个小男孩坐在那里,他是专门用学鸟叫声引来敌人,然后负责把敌人领到游击队的埋伏地去消灭他们。
老师:第一个问题答对了。
第二个问题,那个小男孩既然是要引诱敌人,那他为什么要穿绿色的衣服?学生:他穿绿色的衣服是为了游击队开火时,他方便逃跑。
老师:没有说明白,为什么穿绿色衣服就方便逃跑?学生:因为周围的树叶都是绿色的,跟他的衣服颜色差不多,他往里一钻就不见了。
老师:在第九自然段,书上说:那军官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这是为什么?学生:这个军官突然想到了让这个孩子给他带路,去寻找游击队。
老师:那他为什么要冷笑。
学生:其实他是想装个笑脸,但装不好,勉强地笑,就成了冷笑。
老师:很好,表扬你!下一个问题,在第十六自然段那军官喊了一声蠢东西,他为什么要这样说?学生:因为战争一开始,村子里的人就都跑了,就剩小孩子一个人,所以军官说他是蠢东西。
学生:老师,他说得不对!我认为在上一句小孩子说野兽来了,也许这个军官听出来是骂他的,但他又有口..有口难言,不好说什么,就气愤地骂小孩子蠢东西。
学生:那军官要是听出来是骂他,他早把小孩杀了!学生:军官想让小孩带路不现在杀他,先让他带路,带完路肯定要杀他。
他想先利用小孩带路就忍着气没有..没有发出来没有发作,只骂了一句蠢东西,轻蔑地微笑了一下。
他心里可能在说,哼,别以为我不知道,一会儿再收拾你!分页标题#e#老师:你们两个人辩论得很好,但我同意关玉婷的意见,你们同意谁的意见?学生:同意关玉婷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13《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夜莺的歌声》是一篇讲读俄文。
课文主要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作“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鸣,为游击队员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课文充分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烧毁、木屑、蘑菇、、宛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1.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结尾两个自然段之间相互照应的关系。
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讲授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汇集有关课文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讲授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课。
1.研究了第三单元,我们走近了奇妙的大自然,在这奇妙的大自然中,有一种鸟名叫夜莺,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2.让我们一起走进1941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
3.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你从文章题目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二、检查预。
交流课前汇集的有关战役的故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朗读课文,评断朗读结果,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问:你知道了什么?附主要内容归纳综合:第1—24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写德国兵发现小夜莺并让其带路,小夜莺的答话虚实结合,颇有童趣,加上顽皮的动作,使敌人相信了他,这是作者叙述的重点,从言行中体现出小夜莺的机智和勇敢。
•第25—34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局部,聪明勇敢的小夜莺用歌声胜利地将仇敌领进埋伏圈,并准确地把敌情报告给了游击队员。
•第35是文章的第三部分,写游击队员消灭了敌人。
4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教学(2)备课资源12-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

老师:上节课,同学们交流了在课外收集来的有关资料,并且已经做了认真的自学。
这节课,我们就在大家自学的基础上交流认识,品读欣赏。
现在请大家打开书,自由速读课文,回顾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评析:开门见山,交待清本节课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目的,使学生明白本节课要走的“路”,而不是盲然地跟着教师跑。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发言)老师:下面谈谈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小夜写的形象活学生学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谁来说说文章的思路?学生(甲):这篇课文是按照事倍的发展顺序记叙的,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共分为四段。
第一段讲了军官让小夜莺去苏蒙塔斯村;第二段就是讲小夜莺把敌人带进了游击队的埋伏圈;第三段写小夜莺用暗号向游击队报告敌人的憎况;第四段讲游击队歼灭了敌人,小夜莺正在等待着新的任务。
学生(乙):这篇课文是按照叙事写人的方法来记叙的。
学生(丙):我也分四段,和他的分段一样。
第一段是说小夜莺被一个军官盘问,军官让小夜莺给他们带路,小夜莺一边学夜莺叫,一边带军官去苏蒙塔斯村;第二段讲军官产学生了疑问,小孩子装作不懂,军官就不再问了;第三段讲了小夜房用夜莺和杜鹃的叫声为暗号把敌人引入了游击队的埋伏圈;第四段讲德国军队被打败了,小夜莺仍是坐在河边唱着夜莺的歌声等待新的任务。
学生(丁):王灿(学生丙)第一段有一点说得不正确,他说:“小夜莺边吹着口哨,边带着军官到苏蒙塔斯村”而这一段还没有讲到带军官到苏蒙斯村呢。
老师:你的耳朵非常灵!对了,第一段还没有讲呢,是吧?咱们就比比谁的耳朵最灵。
(一学生举手)你有什么要讲的?(评析:间接地提示学生要注意听别人的发言。
)学生(甲):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是因为它出现了好几次。
在第一段中,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夜的沉寂,这就是说小男孩用夜莺的歌声来引诱敌人;而第二段中,小孩有时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这是文章为给游击队员报告情况做铺垫,他开始学夜莺唱,后来他用夜莺的歌声报告情况,敌人就不起疑心了;第三大段;小夜莺还是用夜莺的歌声向游击队员报告借报,使游击队员了解敌情;最后小男孩又是用夜莺的歌声来完成新的任务。
《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

《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平定县冶西联校刘亚江一、简介时代背景,导入教师:1、介绍夜莺这种鸟的特征,夜莺又名黄鸟,体长二十五厘米左右,它不但模样漂亮,且善鸣啭,歌喉清脆甜美,是鸟类中有名的歌唱家之一。
2、中述苏联卫国战争的情景,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
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
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本文记述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学生:观察图片,并聆听,思考。
二、揭示审核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本文的“夜莺”指的是谁?“夜莺的歌声”什么意思?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夜莺是指文中的小男孩,歌声实际上是他发出的学鸟叫的声音。
三、整体感知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
读句子,思考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教师: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
“怎么会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战,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就都跑了。
”四、理解课文教师:读“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歌声有什么作用?教师:从哪儿可看出小男孩是有意让敌人发现的呢?学生:读第2、3自然段。
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
”“野兽”实际指什么?学生:读句子“他有时候学……”,此时,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教师: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学生:齐读第二部分。
学生: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三部分,边读边思考,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学生:读“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教师:歌声的作用是什么?教师:从“如果我们……不要忘了……”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孩子的举动,以及巧妙地对付德国军官的问话,都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
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害怕吗?教师:出示题目:为什么小男孩能如此沉着、机智、勇敢呢?用上以下词语,说一段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13夜莺的歌声-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13夜莺的歌声人教新课标一、提醒课题,介绍时代背景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共同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夜莺的歌声?〔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生:夜莺本来是一种鸟,在这里是指一个小男孩,他能够模仿夜莺的叫声。
师:对。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主要讲的是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个故事。
苏联的卫国战争就是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
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场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争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泼,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二、检查预习,理清顺序师:这篇课文比拟长,今天我们采用轮读的方式来读课文,我一叫“停〞,就请刚刚读的同学请下一位同学读,希望大家认真听别人读,同时做好接读的准备,因为你稍微开小差,轮读接龙就会断了。
大家有没有信心挑战轮读大接龙?生:有。
师:好,读的同学声音要响亮,注意读准字音,听的同学要认真,大家都思考两个问题:1、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生轮读。
〔师相机纠正读音〕师:课文轮读完了,大部同学都读得不错。
下面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再次思考刚刚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生: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个叫夜莺的男孩在河边放哨,他把一群德国兵引向游击队的埋伏圈,用鸟叫声向游击队传送情报,使游击队顺利地歼灭这伙德国法西斯强盗。
然后夜莺又继续在村子里放哨。
〕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生:按事情的开展顺序记叙的。
师:对。
课文已经按事情开展的顺序为我们分好了段。
生:有吗?师:请你们再次默读课文,仔细看看这篇文章在排版上有什么特别之处?看谁的眼睛最亮,最快找到。
生:24自然段和25自然段之间空开了一行,34自然段和35自然段,35自然段和36自然段之间都空开了一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夜莺的歌声》课堂实录【教材分析】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不宣而战,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苏联人民奋起保卫祖国。
《夜莺的歌声》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巧妙地同敌人周旋,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赞扬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精神。
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
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不绝于耳,一个危险中充满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便跃然纸上。
【课前准备】1.收集苏联卫国战争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2.收集夜莺资料,了解夜莺。
3.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感悟文章拟人、排比、双关、前后照应等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1.从课题切入,抓歌声主线,抓关键语句。
2.选取重点语段,采取多形式朗读感悟,重视分角色朗读,体会小夜莺的勇敢机智。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勇敢机智和爱国主义精神。
【重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勇敢机智和爱国主义精神。
2.感悟文章拟人、排比、双关、前后照应等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方法】长文短教、读中感悟【教学过程】一、读课题,从课题切入课文:师: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13课夜莺的歌声,齐读课题。
生:13、夜莺的歌声师:这里的“夜莺”指的就是那种会唱歌的小鸟吗?生:不是,指的是一位苏联小男孩。
师:对,是一位苏联小男孩。
生:“那夜莺的歌声”指的是什么呢?生:指的是小男孩给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声音。
师:指的是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吹的口哨声。
师:再读课题。
生:13 夜莺的歌声(从课题切入,直奔主题,为实践长文短教迅速拉开序幕。
开篇提纲挈领,简洁明快,既让学生明了文中的夜莺指的是什么,又为第四环节深究课题,为升华主题铺垫。
)师过渡:写夜莺的歌声的句子,在文中多次出现,请你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语句。
二、品析、朗读感悟课文。
(一)抓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相机理解重点语句,感悟,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师:“夜莺的歌声”到底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请用浪线勾画,并用你喜欢的符号标注。
勾画、标注时,请用铅笔。
生默读勾画,师巡视。
师:“夜莺的歌声”在文中出现了几次?生1:四次师:那你说说,你找到的到底是哪四次?生1:第二自然段的,“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了起来。
”是第一次。
师:找得非常准确!真是个细心的孩子,不仅回答正确、清楚、完整,还说出了句子所在的自然段,这样再长的课文,听的人也会非常清楚。
掌声送给她!那第二次呢?生1:第十一自然段“孩子学了几声杜鹃叫。
接着又把哨子塞到嘴里吹起来。
”师:找得好!接着说。
生1:第三十七自然段“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
”这是第三次。
“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有什么两样。
”这是第四次。
师:这两个句子,在一处出现,应该算一次。
不错,你找到了三次,都非常准确,再一次把掌声送给她!还有吗?生2:第二十自然段,“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师:好,非常准确!掌声送给他!还有吗?仔细找找看。
生3:二十九自然段,“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师:找得好!生4:第三十四自然段,“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但是对藏在寂静林中的人们来说,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
”师:很好,我们找出了六处出现“夜莺的歌声”,我们按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标上序号吧。
生标注序号。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句,齐读句子。
生:(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了起来。
师:夜莺的歌声指的是什么?生:小男孩学夜莺叫的声音。
师导: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突然进攻苏联,罪恶的战火烧跑了人民,烧焦了树林,烧毁了村子。
满目疮痍的村子变得格外安静,一点儿声音也没有。
这样的安静,静得让我们的心有种沉重的感觉,用课文里哪个词最能反映当时的这种情景?生:沉寂!师:能把它换成“寂静”吗?为什么?生:不能。
沉寂,静的程度更深。
师:对,“沉寂”静的程度比“寂静”静的程度更深。
而且,我们还感受到,沉寂的静,是我们所不喜欢的、不想要的静。
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小黑板出示:寂静平静宁静沉寂1.小船在( )的湖面上行驶。
2.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 )。
3.美丽的草原,夜晚多么( )啊!4.枪声打破了林中的( )。
(1.齐读词语;2.生自填;3.交流汇报;4.齐读句子。
)(设计辨析近义词填空练习,适时拓展,有效辨别,扎实理解、灵活运用。
)师:夏日,本是充满活力,最为活跃的季节,但这里却是异常的沉寂。
你能从一自然段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这种让人伤痛的沉寂?生:大道两旁全是黑色的碎瓦。
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师:夏日是树木最具生机、最有活力的季节,可是连最应具有活力与生机的树木都因战争而变得垂头丧气。
这个句子把树木当成什么来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这个句子把树木当成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请你能用朗读,把战后村庄的破败沉寂读出来。
注意基调低沉,语速缓慢,大家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齐读一自然段。
师导: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惟妙惟肖的夜莺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在战后村庄的上空显得格外悠扬。
女生读第二自然段。
女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请你联系上下文想想,小夜莺为什么会在这里歌唱?生1:诱敌上钩师:歌声为什么停了一会儿?生2:他发现敌人了师:又为什么以新的劲头唱了起来呢?生3:小夜莺想好了对付鬼子的办法,准备把鬼子带进埋伏圈。
师:对,小夜莺已经胸有成竹,他想好了对付鬼子的办法,要把鬼子带进埋伏圈。
接着来看第二处。
齐读句子。
生读:(2)孩子学了几声杜鹃叫。
接着又把哨子塞到嘴里吹起来。
师:课题写的是夜莺的歌声,为什么小夜莺还要学杜鹃叫呢?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生:不同的声音传递不同的信息。
师:对。
传递信息的时候,杜鹃叫代表的是什么信息?生:鬼子有两挺机枪。
师:面对凶恶的敌人,小夜莺异常镇定,思维缜密,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巧妙地为传递信息做准备,麻痹敌人。
你看出了小夜莺的什么品质?生:临危不惧,机智勇敢。
师:真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板书:机智勇敢师:一二大组齐读第三次写夜莺歌声的句子。
生:(3)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师:句子里出现了几次“有时候”?生:句子里出现了三次“有时候”。
引读师:小夜莺有时候学生:夜莺唱师:有时候学生:杜鹃叫师:有时候生:弯下腰去拾球果师:谁知道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在一起称什么句子?生:排比句!师:非常好!从这一组排比句里,我们看出小夜莺是什么样的人?生1:活泼可爱生2:活泼可爱、机智勇敢师:小夜莺用外表的活泼可爱来麻痹鬼子,让鬼子觉得他是年幼无知的孩子。
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过人的胆量和智慧,真是有志不在年高读啊!齐读句子,读出对小夜莺的赞美之情。
生齐读第三处句子。
师:谁来读第四处句子?生读:(4)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师:为什么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生:他们离埋伏圈越来越近了。
师:第五处,(5)“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但是对藏在寂静林中的人们来说,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
”师:为什么说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生:歌声传递的信息,游击队早就听清楚了,听明白了。
师:歌声传递的信息,游击队早就听清楚了,听明白了,为什么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学生沉思一会,无人举手。
)师提示:假如此时小夜莺突然不唱了,会怎么样?生:鬼子就会起疑心。
小夜莺这样做是为了麻痹敌人,好把敌人带进埋伏圈。
师:是啊,小夜莺一方面要麻痹敌人,稳住敌人;另一方面,他也在为即将取得的胜利而兴奋,所以他还是那样兴致勃勃。
师:第六次,(6)“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婉转的夜莺的歌声。
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有什么两样。
”师导: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小夜莺又开始歌唱了?生: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
师: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的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着谁似的。
他在望什么,等什么呢?生:他在望德国鬼子,也在等德国鬼子。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生: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几条道路。
师:他在望德国鬼子从村外那几条路上来没有,他在等着鬼子来——送死!师:他为什么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呢?生:为传递信息后隐藏做准备。
师小结:胆大心细,思维极其缜密!师导:唱着悠扬的歌儿,胸有成竹地等着鬼子来送死。
这该是一种多么惬意,多么自豪的感觉啊!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三四大组来试试吧。
生三四大组读第六处句子。
师:文章结尾有个泡泡“我知道结尾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的联系是……”大家黙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和结尾两个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师:读完后你感觉到文章开头三个自然段,和结尾两个自然段的有联系很——生:很密切师:像这样,文章的开头为结尾做铺垫,结尾又印证、补充了开头,这种结构叫前后照应,又叫首尾呼应。
板书:前后照应(抓歌声主线,提纲挈领,线条简洁,思路清晰。
有序有效推进,践行长文短教。
将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主要表现手法的感悟,巧妙融入其中,浑然天成,别有韵味。
如歌的行板,似夜莺的歌声不绝于耳,如诉如泣。
一阵阵,一声声轻叩孩子们的心扉,唤醒他们的灵魂。
)(二)抓重点句段,感悟小夜莺热爱祖国的精神,机智勇敢的品质。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小夜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个——(师指板书生读)生:机智勇敢的人!师:小夜莺机智勇敢,是因为他要拯救生他养他的祖国母亲,因为他——生:热爱祖国!(师板书:热爱祖国)师: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还可以看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黙读3-24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语句,勾画出来。
汇报交流:生:(1)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师:面对凶狠狡猾的敌人,孩子能像平常一样地快活,像平常一样的镇定自若,你看出了孩子具有什么品质?生1:他有胆量!师:不错!有胆量!生2:他很勇敢!师:对,勇敢,机智!你来读读,把你的体会读出。
生读,再齐读。
师:还有表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语句吗?生:(2)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师:这里的麻雀、乌鸦、猫头鹰,指的只是树林里的动物吗?生:不是。
指的是德国鬼子。
师小结:小夜莺凭借自己天真的话,貌似顽皮的动作,在敌人不易察觉中戏弄、谩骂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