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煤泥水处理.
煤泥水处理复习知识点

1、 采用工业上成熟的固液分离技术,从煤泥水中分离、回收不同品质的细粒产品和适合选煤厂循环的用水,做到洗水闭路循环;在煤泥水必须排放时能符合环境保护的排放要求,不污染环境。
这些就是煤泥水处理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煤泥水处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采用各种适应不同特点煤泥水的分级、浓缩、澄清、絮凝、分选和脱水等工艺、方法和设备,对不同特性(浓度、粒度、粘度、水质特点等)的煤泥水进行处理,完成资源的回收、选煤循环用水的净化和防止对环境的污染等一系列任务。
2、煤泥水特点:(1)流量大。
平均每入选1t 原煤需3-5 t 水,大型选煤厂每小时需处理几千立方米的煤泥水。
(2)性质复杂。
所含煤泥粒度、浓度、质量各不相同,有的粗煤泥性质接近于精煤;而有的尾煤泥粒度却极细,灰分高,粘度大,这就使煤泥水处理的工艺环节、设备和管理具有相当的复杂性。
(3)集中了原煤中最细、最难处理的微细颗粒(粒度小于0. 0 5 mm),这些颗粒由于粒度细,使煤泥水粘度大,所以极难用常用的沉淀、回收和脱水设备处理,它们对煤泥水处理系统以及整个选煤工艺系统影响最大,投资和生产成本也最大。
3、煤泥水处理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煤泥的分选、回收、脱水作业。
(2)煤泥水的分级作业。
(3)煤泥水的浓缩作业。
(4)煤泥水的澄清作业。
综合以上介绍可见,煤泥水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作业:(1)目的在于获得最终产物的煤泥分选、回收、脱水等加工作业(2)为这些加工过程准备的煤泥水分级、浓缩等辅助作业;(3)目的在于获得洁净循环水和外排水的煤泥水澄清作业。
4、煤泥水的浓度作为煤泥和水混合物中煤泥和水数量比值的重要参数,和其他悬浮液浓度一样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单位体积悬浮液中固体体积与液体体积之比,称为体积浓度或体积稠度;另一种是单位体积悬浮液中固体质量与悬浮液质量或水的质量比值,称为质量浓度或质量稠度。
从理论上说,煤泥水的浓度用体积表示比用质量表示更准确些,但测定不方便,为计算和测定的方便,通常采用质量表示法。
第9章 煤泥水处理

第九章煤泥水处理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选煤厂入选原煤中<0.5mm级细粒煤的含量也逐年增多,给煤泥水处理及煤泥脱水回收增加了难度。
而煤泥水处理及煤泥脱水回收是选煤厂生产的重要环节,是降低洗水浓度,实现洗水闭路循环的关键,它不仅关系到选煤厂的正常生产和发展,而且影响着选煤厂节水、回收煤炭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此,我国广大选煤工作者不断研究,探讨煤泥水处理过程中的沉降、浓缩、澄清、过滤、压滤等固液分离的机理和实践,同时开发出一批新型、高效煤泥水处理及煤泥脱水回收设备,大大改善了选煤厂的生产条件,提高了选煤厂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节煤泥水的性质及其对选煤工艺的影响在选煤工艺中,尤其在湿法选煤如重介、跳汰、槽选、浮选以及脱泥、水力分级中,都是以水作为工作介质。
因而,选煤工艺是缺不了水的。
无论是作为分选介质的洗水,还是作为脱泥的喷水以及冲洗溜槽的运输水,除了补充部分随产品带走以及工作过程中自然蒸发而损失的水量外,绝大部分用水都要在经过处理后循环复用。
这些在洗选流程中循环使用的工艺用水即称为循环水。
在湿法选煤中,原煤分级、脱泥、精选、脱水等作业分选成产品,其中很大一部分煤泥为产品所带走(主要为精煤所带走),但仍有不少的煤泥混在工艺用水中,这些流经选煤流程各作业,并混入煤泥的工艺用水称为煤泥水。
煤泥水中的煤泥含量及其性质与很多因素有关。
就内因而言,有煤和矸石的物理性质,如它们的硬度、泥化性质等,还有所含矿物杂质的性质等等;就外因而言,有井下开采和运输方法,选煤厂加工方法、流程,煤泥水水量,洗选效果等。
因此,各选煤厂的煤泥水浓度、粒度组成、质量都有很大的差别。
为了有效地回收宝贵的矿物资源,消除工厂排放物对环境的污染,节约工业用水,必须对选煤厂的煤泥水进行处理。
煤泥水处理的基本内容包括两部分:最大限度地从煤泥水中分离出固体物,以获得符合要求的分选介质循环——水,228这一步骤称为洗水澄清和煤泥水浓缩;第二部分就是煤泥处理。
第九章 煤泥水处理

二、煤泥水管理
一、煤泥水流程
1.洗水闭路循环 1)全闭路煤泥水流程(见书上307页 图9-11) 煤泥在厂内回收,洗水澄清后全部返回厂内循环使用。
2)半闭路煤泥水流程(见书上308页 图9-12)
部分煤泥厂内回收,部分
2.浮选处理煤泥水
1)浓缩浮选流程(见书上308页 图9-12) 捞坑溢流全部入煤泥浓缩机浓缩澄清,浓缩机的底流去
第二节 水力分级
一、水力分级原理
二.水力分级设施(设备)
三、水力分机设备的工作指标和影响因素
第三节 浓缩澄清
第四节 煤泥絮凝
第五节 煤泥水系统
对煤泥水系统的基本要求: 煤泥水处理主要采用分级、脱泥、浓缩、澄清、浮选、过 滤、压滤等作业。 对煤泥水系统的基本要求是: (1)煤泥尽快回收,以减少煤泥在系统中的循环,杜绝煤 泥在系统中积聚; (2)煤泥水尽可能澄清,以利于洗水循环复用(选煤厂要 求洗水浓度一般不超过80g/l)或向外排放(环保要求外排 水固体含量不得超过300mg/l); (3)因地制宜处理浮选尾煤; (3)工艺简单,管理方便,技术经济指标合理,不污染环 境。
第九章 煤泥水处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水力分级 浓缩澄清 煤泥絮凝 煤泥水系统
第一章 概述
选煤厂煤泥水处理是一个固、液分离和固、液回 收的过程。 我国《选煤厂洗水闭路循环等级》规定的选煤厂 洗水闭路循环三级标准: 1级:洗水不向厂区外排放,煤泥全部室内机械回收 2级:洗水不向厂区外排放,煤泥全部厂区机械回收 3级:外排水符合环保要求,煤泥全部厂区回收
1.液固比(R):
R=煤泥水中液体质量(W)/煤泥水中固体质量(T)
2.固体质量分数(C): C=煤泥水中固体质量(T)*100%/(煤泥水中液体质量(W)+煤泥水中固体质量 (T) ) 3.固体体积(容积)分数(λ):
选煤厂煤泥水处理技术探讨

选煤厂煤泥水处理技术探讨1. 引言1.1 煤泥水处理技术在选煤厂中的重要性煤泥水处理技术在选煤厂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选煤厂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煤粉、泥土和水的煤泥水,如果不能有效处理,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煤泥水中含有大量的固体颗粒和有机物质,如果直接排放,会导致水资源污染和土壤受到破坏,进而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
煤泥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维护环境、保护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高效的煤泥水处理技术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通过对煤泥水进行有效处理,可以回收其中的煤粉和其他有价值的物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选煤厂需要重视煤泥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化利用的双重目标。
在当前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煤泥水处理技术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技术水平,可以有效应对环境挑战,推动选煤厂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煤泥水的成因分析煤泥水是选煤厂废水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成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选煤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水量较大,包括洗煤、除矿、磨碎、分级等环节都需要用水。
在这些生产过程中,水与煤炭接触后会形成煤泥水。
煤炭本身含有一定的灰分、硫份等杂质,这些杂质在洗煤过程中会与水一起形成泥浆状物质,从而生成煤泥水。
选煤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天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煤场堆放的煤炭遭受雨水浸泡,进而产生煤泥水。
设备运行不良、管道泄漏等也会导致煤泥水的产生。
煤泥水的成因不仅与选煤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方法和设备运行状态有关,还与煤炭本身的性质及外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了解煤泥水的成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和改进相应的处理技术,提高煤泥水处理效率和质量。
2.2 煤泥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分析煤泥水处理技术在选煤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目前,我国许多选煤厂的煤泥水处理技术还停留在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阶段,缺乏前沿的高效处理技术。
煤泥水的水质特性及处理技术

在选煤工艺中煤泥水处理涉及面广、投资大,难于管理。
煤泥水特别稳定,静置几个月也不会自然沉降,处理非常困难。
为了满足煤泥水闭路循环的水质要求,防止煤泥水闭路循环过程中水质的恶化,保护环境,煤泥水的处理技术研究也愈显必要。
煤矿煤泥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地质年代较短、灰分和杂质含量较高的原煤在洗选时所产生的;另一类是由地质年代较长,煤质较好的原煤在洗选时所产生的。
本试验用洗选长焰煤和无烟煤的煤泥水(分别称为长焰煤煤泥水和无烟煤煤泥水)进行研究,对比其水质特性,研究其处理技术。
1 煤泥水来源及水质特性分析1.1 煤泥水来源试验以长焰煤煤泥水和无烟煤煤泥水作为研究对象,长焰煤煤泥水取自陕北某选煤厂,长焰煤属于烟煤,是烟煤中地质年代最短,变质程度最低的煤种,其灰分较高、水分较多;无烟煤煤泥水取自山西晋城某选煤厂,无烟煤是地质年代最长,煤化程度最深的煤种,含碳量最多,灰分和水分均较少,发热量很高。
1.2 煤泥水水质特性对长焰煤煤泥水和无烟煤煤泥水的一般性质进行了常规分析,分析结果如表1 所示。
由表1 可知,两种煤泥水均呈弱碱性,带有一定的负电荷,但它们的SS 和CODCr 相差较大,密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煤泥水是一种复杂的多分散体系,它由一些粒度、形状、密度、岩相等不同的颗粒,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
煤泥的成分很复杂,各选煤厂煤泥的矿物组成以及岩相特征都不一样。
对煤泥的矿物组成进行分析,有助于合理地选择混凝剂,也有助于对混凝过程和机理的理解。
煤泥的矿物组成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 可知,两种煤泥的矿物组成的主要成分为都是SiO 2和Al 2O 3,其次是化合C ,其中SiO 2的含量都在41.5%以上,无烟煤煤泥中的Al 2O 3含量较长焰煤煤泥中的Al 2O 3含量高,长焰煤煤泥中化合C 的含量高于无烟煤煤泥中化合C 的含量,其余含量均较少。
煤泥水中所含颗粒粒度的分布对处理效果有较大的影响,煤泥颗粒的粒度分布,尤其是微细级的含量,对煤泥水的处理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煤泥水处理

一、前言众所周知,能源消费是造成当今环境恶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尤其是煤炭在直接作为能源燃烧过程中,存在着效率低、污染严重的问题。
统计表明,我国每年排入大气的污染物中有80%的烟尘,87%的SO2,67%的NOx来源于煤的燃烧。
我国的大气污染主要是锅炉、窑炉燃煤产生烟气形成的煤烟型污染。
目前我国能源仍然以煤炭为主,改变能源结构,使用油气电等清洁能源,与我国的国情又不太相适应,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这已成为不争的现实。
因此大力发展和应用洁净煤燃烧技术与装置,是解决和控制大气污染的一条重要措施。
近年来,人们已在洁净煤燃烧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但综合效果还都有待于提高。
多年来在总结、借鉴、完善、发展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我们对原煤气化和分相燃烧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几年来的大量实验和工作实践,解决了十多项技术难题,掌握了一种锅炉清洁燃烧技术——煤气化分相燃烧技术,并利用该技术研制出一种煤转化成煤气燃烧的一体化锅炉,我们称之为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
其突出特点是无需炉外除尘系统,经过炉内全新的燃烧、气固分离及换热机理,实现“炉内消烟、除尘”,使其排烟无色——俗称无烟。
烟尘、SO2、NOX排放浓度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要求,而且热效率高达80~85%。
这种锅炉根据气固分相燃烧理论,把互补控制技术、气固分相燃烧技术集于一炉,将煤炭气化、燃烧集于一体,组成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从而实现了原煤的连续燃烧与洁净燃烧。
二、煤气化分相燃烧技术烟尘的主要污染物是碳黑,它是不完全燃烧的产物。
形成黑烟的原因主要是煤在燃烧过程中,形成易燃的轻碳氢化合物和难燃的重碳氢化合物及游离碳粒。
这些难燃的重碳氢化合物、游离碳粒随烟气排出,便可见到浓浓的黑烟。
一般情况下,煤的燃烧属于多相混合燃烧,煤在燃烧过程中析出挥发物,而挥发物的燃烧对煤焦的燃烧起到制约作用,使固体碳的燃烧过程繁杂化、困难化。
选煤厂煤泥水处理问题及对策

选煤厂煤泥水处理问题及对策第一篇:选煤厂煤泥水处理问题及对策选煤厂煤泥水处理问题及对策煤泥水处理在选煤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煤炭分选的效率, 直至造成选煤过程无法进行。
因此, 如何解决并防止循环水浓度偏高的问题一直是选煤厂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
1、循环水浓度偏高的原因整个选煤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造成循环水浓度偏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选煤工艺流程本身的原因, 也有煤质方面的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煤质方面众所周知, 煤泥的沉降速度与煤泥的粒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粒度越细, 沉降越慢。
而煤泥的粒度与煤质有关。
根据实践经验可知, 一般无烟煤的煤泥粒度特别细(如山西晋城地区的无烟煤煤泥粒度-0.074mm 含量近80%)。
粒度细对循环水浓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 粒度越细, 煤泥分选就越需要高效高选择性的浮选设备。
否则对于同一种煤质要求同一个灰分来说, 效率低选择性差就意味着浮选精煤的产率低, 即同样多的煤泥其浮选尾煤量多, 尾矿处理的负荷加重, 从而使循环水的浓度提高。
? 粒度越细, 则煤泥沉降速度越慢, 对相同直径的尾煤浓缩机来说, 其溢流中细颗粒含量相对多。
而这些细颗粒一直在系统中循环, 不断积累。
所以,对整个煤泥水处理系统来说, 相当于进入系统的煤泥多, 排出系统的煤泥少, 始终处于不平衡状态, 高灰细泥在系统内的积聚不仅影响选煤厂其它环节的分选效果, 而且污染精煤。
对循环水浓度影响较大的另一个煤质因素是泥化现象。
一般易泥化煤中都含有高岭土、伊利石、蒙脱石等, 其遇水迅速? 溶碎?, 且灰分非常高, 沉降速度特别慢。
1?2? 工艺系统及设备方面工艺流程对选煤厂的煤泥水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煤泥水处理系统必须保证煤泥(包括煤和高灰泥质等其它成分)有足够的沉降时间和合理的排除途径。
就减少循环水中细颗粒含量来说, 直接浮选工艺要比浓缩浮选和半直接浮选有明显的优越性, 因为直接浮选是在低浓度下进行的, 同时由于其在水中浸泡时间短, 表面比较新鲜, 可浮性好, 其浮选无论在效果还是在深度(主要指粒度)上都是比较理想的。
选煤厂煤泥水处理技术探讨

选煤厂煤泥水处理技术探讨选煤厂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煤泥水,若随意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居民健康。
因此,对煤泥水进行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选煤厂煤泥水处理技术。
一、水力排砂法水力排砂法是将煤泥水通过排水管道放入斗式水轮机内,由于水轮机的离心力作用下,水中的较粗颗粒被甩出,达到分离的效果。
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但对煤泥处理能力受水轮机大小和电源保护器的控制,且不能完全分离出煤泥中的细小颗粒。
二、压滤脱水法压滤脱水法是在压滤机的作用下,将煤泥水中的固体颗粒通过滤布脱水,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
该方法处理效果好,所处理的污泥含水率低,便于储存运输,但设备投资大,处理量小,对操作人员要求高。
三、重介质法重介质法是利用不同比重的介质来进行分离。
常用的介质是水、硫化钠、TBE等。
该方法精度高,效率也高,但介质会含有小部分污染物,因此需要对介质进行回收处理,设备投资较高。
四、反渗透法反渗透法是通过反渗透膜的作用,将煤泥水中的离子、有机物、胶体等分离出来。
该方法处理效果好,设备体积小,能耗低,产水质量高,处理效率高,但成本较高,需要大量能量作为驱动力。
五、气浮法气浮法是将空气注入煤泥水中,使煤泥中的微小固体颗粒聚集为气泡,浮到水面上进行分离。
该方法处理效率高,能耗低,投资成本低,但不能完全分离出胶体颗粒和溶液中的物质。
综上所述,选煤厂数种煤泥水处理技术各有优缺点,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
同时,在处理煤泥水时,也应注意环保意识,防止污染物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选,溢流做循环水。
2)直接浮选流程(见书上307页 图9-11) 捞坑溢流不经浓缩,直接入浮选机。浮选尾煤加 絮凝剂入尾煤浓缩机浓缩澄清,底流压滤脱水,溢流 作循环水。 部分直接浮选是一部分捞坑溢流不经浓缩直接去 浮选,一部分捞坑溢流直接作循环水。 3)脱泥浮选流程(见书上309页 图9-13) 浮选前用旋流分流器分级,脱除细泥再浮选。
第九章 煤泥水处理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水力分级 浓缩澄清 煤泥絮、液分离和固、液回 收的过程。 我国《选煤厂洗水闭路循环等级》规定的选煤厂 洗水闭路循环三级标准: 1级:洗水不向厂区外排放,煤泥全部室内机械回收 2级:洗水不向厂区外排放,煤泥全部厂区机械回收 3级:外排水符合环保要求,煤泥全部厂区回收
第二节 水力分级
一、水力分级原理
二.水力分级设施(设备)
三、水力分机设备的工作指标和影响因素
第三节 浓缩澄清
第四节 煤泥絮凝
第五节 煤泥水系统
对煤泥水系统的基本要求: 煤泥水处理主要采用分级、脱泥、浓缩、澄清、浮选、过 滤、压滤等作业。 对煤泥水系统的基本要求是: (1)煤泥尽快回收,以减少煤泥在系统中的循环,杜绝煤 泥在系统中积聚; (2)煤泥水尽可能澄清,以利于洗水循环复用(选煤厂要 求洗水浓度一般不超过80g/l)或向外排放(环保要求外排 水固体含量不得超过300mg/l); (3)因地制宜处理浮选尾煤; (3)工艺简单,管理方便,技术经济指标合理,不污染环 境。
二、煤泥水管理
1.液固比(R):
R=煤泥水中液体质量(W)/煤泥水中固体质量(T)
2.固体质量分数(C): C=煤泥水中固体质量(T)*100%/(煤泥水中液体质量(W)+煤泥水中固体质量 (T) ) 3.固体体积(容积)分数(λ):
λ=1/(1+(固体密度)σ*液固比(R))
4.矿浆中固体含量(G): G= Tσ /(T+(1-T)))
一、煤泥水流程
1.洗水闭路循环 1)全闭路煤泥水流程(见书上307页 图9-11) 煤泥在厂内回收,洗水澄清后全部返回厂内循环使用。
2)半闭路煤泥水流程(见书上308页 图9-12)
部分煤泥厂内回收,部分进入厂外沉淀池,因补充水量过大, 沉淀池的部分澄清水必须排放出厂。
2.浮选处理煤泥水
1)浓缩浮选流程(见书上308页 图9-12) 捞坑溢流全部入煤泥浓缩机浓缩澄清,浓缩机的底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