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庄子》的基本心法

JT叔叔:《庄子》的基本心法
JT叔叔:《庄子》的基本心法

JT叔叔:《庄子》的基本心法

JT叔叔:《庄子》的基本心法我们如果要说《庄子》的道家心法哦,有没有什么基本功?我觉得《庄子》的道家基本心法,如果一定要说“基本功”的话,有一件事是最

要紧的,那个是写在《庄子》的的三十一篇啦,篇里面的。这个【老渔夫】的篇章是讲说,有一个老渔夫,他遇到孔子,他就帮孔子做了一个心理分析(profile),最后证明:孔子是一个大魔头。——大约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哦。我有时候看《庄子》与儒家的一些互动哦,会觉得,有一点武侠小说的味道:有一个孔子,创了一个儒家,而这个【以代偿反应作为基本盘】的孔派儒家心法呢(这不包括孟子派的儒家噢,孟子是一个没有代偿反应的人),有很多练

功的方法,会把人的心搞坏。所以呢,一向是隐藏着做世外高人的道家呢,就忍不住,派了一个庄子出来,写了一门武功,叫作《庄子》,他这个武功,专门破解孔子的魔功——

有这样的一种武林对决的感觉:好像王重阳创了一个全真派,然后就有一个林朝英创了一个玉女剑法来克他一样。

那么,《庄子》呢,除了在篇里面有讲到这件事情之外,还

有一个很【绵密】地在讲这件事情的是,那是《庄子》的第二篇。《庄子》的第一篇等于只是开场白而已,并没有什么

修炼法,只是哲学性的介绍。所以基本功是集中在的。

跟篇不先练成,人不可能让自己的心好起来。那么是主打什么?它是宗旨是:人要好起来,一定要消灭自己所有的辩论心,因为如果你不消灭自己的辩论心的话,你一想要好起来,就会用代偿的方法来加强你负面的能量,这样子人是没有办法好起来的。什么是辩论心?

1、想要纠正别人错误的冲动,就是有辩论心;

2、你要说出自己的意见,如果首先否定对方的观点,就是有辩论心;

3、想要说服对方相信你,就是有辩论心。

至于说篇的话呢,是专门直接在讲这个【代偿反应】。

你有没有想到过道家的那个象征物哦,常常是一个【一阴一阳】相抱在一起的画面,对不对?那么,道家的修炼法,它的最基本的部分,就是要消灭你所有的自我辩论,让你活在【你能用爱去拥抱你的黑暗面、人格上的分裂都统合起来了】的状态,这个时候,才能够修道。简单的来讲:道家的人认为,人有办法修道的品质叫作【真】。那如果我要

用篇的定义来讲什么叫作【真】的话:一个人没有代偿反应的时候叫作真。而,活在代偿反应里面的分裂人呢?《庄子》叫他什么人啊?像孔子那么好的人,《庄子》叫他

什么人?(同学:“魔……”)啊,不是啦,《庄子》里头没有魔这个字啦。《庄子》叫孔子【伪人】,虚伪的伪哦。就是:你做什么事情,不管你自己本人觉得再真心,结果都变成在耍假的一个人。——简单来说,,就是他的一切,

都被代偿反应所主导,他一想向善,结果就加强到邪恶那一方的能量——《庄子》称孔子为【伪人】哦。【真人】跟【伪人】的分界点在这个地方哦……这个地方呢……我要问同学的意见,看先顺哪一条支线讲下去?因为这两个主题都很难讲……已经到我表现力的极限了。第一个主题,是这样子讲:我要讲的第一件事情是,处于【伪人】状态【最轻的症状】的人,伪人状态最轻的是【躁郁症】和【救世主情结】,这个你们听起来,应该已经觉得很严重了吧?这是最轻的!这样的人,如果得了重大绝症,《伤寒论》帮得了你。然后呢,伪人状态的躁郁症和救世主情结,要再进一步恶化的时候,这个转折点,我觉得可以称之为【紧张兮兮的心理医生】——我待会会再解释。然后,再进一步,会形成一种东西叫【修道病】。修道病是一种非常恐怖的心理状态,进入了修道病的状态,基本上这个人的大肠癌就救不了,死定了。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台湾人最近这些年,大肠癌发病率节节攀升,对不对?那,最会得大肠癌的是什么人?修道人。

像我爸爸,他做西医的,就觉得好奇怪,他说:“大肠癌不是吃多了油炸上火的会得的病吗?为什么现在得大肠癌的,都是吃素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厥阴病的末期症状,为什么会密集地发生在那些好像很追求心灵修养的人身上?这是在处理疾病个案的时候,必须要面对的事情。

因为,如果你已经不幸沦落到修道病的状态,那《伤寒论》对你就没有用了,帮不到你。因为你心理层面的那个吸力太强了,好像练了什么邪派吸星大法。《伤寒论》什么桂枝、

芍药、麻黄、附子的拉力哦,拔不出来你吸进去的东西。

当然,还有一个另外更糟的状态:心理变态的状态。但,心理变态的人,不见得会生病,所以那没有关系啦。这个【喜怒哀乐】、【虑叹变态】、【姚逸启态】,这是里面的东西,我也不细讲。庄子他把人【辩论心】的恶化发展,分成三个阶段。这是我这堂课的第一个主轴:

喜怒哀乐(躁郁症,救世主情结)过渡阶段(紧张兮兮的心理医生)虑叹变态(修道病)姚逸启态(心理变态,“我没有这个意思”,心死)第

二个主轴呢,是:我们有没有办法消去自己的代偿反应呢?道家所教导的【你要学会拥抱自己的黑暗面】这句话,听起来很【文艺】哦?有没有什么实际的做法啊?什么叫作【拥抱自己的黑暗面】?什么叫作【正面地去面对自己的影子】?那个一阴一阳的画面要能够融合,这两个相对的两极、分裂的自我,融合成同一个自我的时候,人才能够变成【真】的人,一个对自己诚实的人;然后,才能够修道。现在我问丁助教好了?——因为你的直觉通常比较准——我要先讲“如何拥抱自己的黑暗面”,还是先讲“恶化的故事”?……先讲恶化的故事哦?好,我们

现在讲恶化的故事,再来回头讲怎么拥抱自己的黑暗面哦。我们上一堂课有讲到,当我们对自己有一些不满意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这个自我辩论的结构,形成救世主情结、也可能形成躁郁症。那救世主情结跟躁郁症,何者严重?不一定。因为,救世主情结是如果你意识到的话,你会改得了;躁郁症比较难改。可是,救世主情结比较刁滑,躁郁症比较单纯……所以是各有优劣啦。那么,救世主情结的人,我们上次也讲到:因为他一开始他在生命的设定上,有一种【我不够好,所以我必须要做一点什么事来赎罪】的观念。在这样一种观念的驱使下,当他看到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很容易倾向于奋不顾身地去帮别人。

一个人如果真的像《庄子》认可的那种真小人的话,你要帮别人以前,一定会先想:“帮他,我开不开心?”如果帮他我不开心,那让他死好了,至少不要拉我陪葬,对不对?不犯贱、也不努力扮好人,这就是真人嘛,功力尚浅的真人,俗称【真小人】。练到功力深厚,“小”字去掉,就变成了真人。但是呢,如果你有救世主情结,你就会忍不住地,即使自己有一些还需要做的事情、或能够让你人生更快乐的事情,你都先放着不顾,你就是忍不住以帮别人为优先。而当你在帮别人的时候,就会同时同等地增强这两个(伟大的自己、有罪的自己)信念群,而产生情绪。人的情绪不见得是凭空而来的,人的情绪是信念造成的。就好比说,有一个

人被一个女生骗过,于是就认为“全世界的女人都是母狗”,他抱着这样的信念,以后他如果再遇到一个女孩子,他就会开始有一点怀疑,有一点不能信赖人家……对不对?那些怀疑、不能信赖的情绪,其实是他的信念造成的、心理创伤造成的。当然,这个因果关系反过来的情况也是有的。一个人的某种感受、情绪如果太激烈、太持久了,他也会产生用来【合理化】这种感受的信念的。比如说受虐者当久了,反而会认为【自己活该】之类的。——当一个人在做救世主的、或说是奋不顾身的助人者的时候,他就会同时增强这两个面向的信念:首先是,我在帮你的时候,这个行为会带给我一种感觉,这第一个感觉就是上堂课有讲过的:“我不需要,而你需要”,所以【我是优越的】,这样听得懂吧?就是这个时间、这个力气,我花在你身上,是因为你需要而我不需要,所以我比较优越,对不对?我是一个施舍者。所以他就会有一种优越的感觉,可以得到自我满足。可是呢,因为他把宝贵的时间花在别人身上了,所以他又会有另一种感觉是【你值得,我不值得】,所以也会有【我好贱】的感情。长年地以自我优越跟自我卑贱的感情互相代偿、互相加强:当他觉得优越了,就又觉得有罪恶感,不能那么狂傲;赶快去多多助人,来让自己觉得【我果然是个好人】,让自己安心;可是助人助多了,又觉得【都在为别人活】,又感到不甘心,所以要【瞧不起】被他帮助的人

一下,舔一下【优越感】这颗糖果,来让自我感觉变良好一点。这称之为救世主情结。这是一个路数。然后,讲到躁郁症:躁郁症的人也常常是一开始,因为他所接收到的道德观念,而在自我批判之下,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差劲的人。他觉得自己是很差劲的人之后,就会努力地想表现得让别人说他好、说他优秀,藉此说服自己觉得自己是很好的。所以救世主情结是这两个信念群同时增幅:我又伟大、我又可怜,悲凉跟伟大同时并存。而躁郁症,是摆荡型的:有的时候觉得自己就是最厉害的人,有的时候觉得【我真烂、我去死了算了】,两者交互出现,这是躁郁症。

这两坨信念群的结构,在救世主情结的人,是形成两条蛇互相咬住对方尾巴的圈圈状,一加进能量就一整个圈圈都同时产生情绪。而在躁郁症的患者,则像是两个小孩子在打架:你偷踢我一脚、我就再猫你一拳……救世主情结的【难】哦,是因为他在感受上,【我优越】的爽感,跟【我低贱】的悲感,刚好常常是正负中和的,所以他本人不见得会很清楚地感觉到自己【其实内在有两种不同的情绪】,他可能会自以为是平静有;虽然是带有高度摩擦、紧张和压力的平静(其实这样也就是不平静啦)。救世主情结的难,是在这个地方。那躁郁症的难呢,是什么地方?是他上瘾于这一块(伟大的自我),什么叫作上瘾?他停不下来。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躁郁症患者,我跟他讲说:“你不要事事都

那样表现得好像乐于助人,力求优秀,想要别人夸奖你好不好?”他就是像没听见一样,不吃我这一套。如果我把那个人的精神结构,借来【上身】一下哦?好,如果我现在是个躁郁症的患者,那当然,躁郁症患者常常会陷入低潮,在家里面偷偷哭啦,这个不要表演啦。……如果今天我谭某人是个躁郁症患者,我走到药房,看到一个欧巴桑在买药:“老板,抓给我一帖四物汤,我要调血。”如果我是个躁郁症患者,我会怎么样?我会马上冲过去:“哎呀,阿姨啊,你的身体啊,不一定适合吃四物汤的哦,我跟你讲,你的脉我把一下……哎哟,你体质底子很虚寒哦!而且你嘴唇很干。所以我跟你讲,你这个是要吃温经汤啦,不是要吃四物汤。”……吧啦吧啦,讲一大堆。“老板老板!四物汤不要抓了,帮阿姨抓温经汤。”——就是这种人。而,他【要求】的是什么呢?他就在等那个阿姨说一句:“年轻人啊,你这么年轻就懂这么多,简直是青年才俊啊。”哇,好爽!对不对?他在索求的是这个东西。我的新浪微博:

https://www.360docs.net/doc/1914742509.html,/u/1721961197 我的新浪博客:

https://www.360docs.net/doc/1914742509.html,/s/articlelist_1721961197_0_1.html

出自庄子

出自《庄子》及其注解的成语有: 扶摇直上、鹏程万里——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御风而行——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越俎代庖——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大相迳庭、不近人情——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肌肤胜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形如槁木——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大言炎炎——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朝三暮四——狙公赋芧,曰:『朝三而莫四。』众狙皆怒。 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游刃有余——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余地矣。 踌躇满志——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旁门左道——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盗亦有道——故跖之徒问跖曰:「盗亦有道乎?」 唇亡齿寒——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人人得而诛之——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 独来独往——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 善始善终——善夭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莫逆之交——四人相视而笑,莫逆於心,遂相与为友。 唯命之从——父母於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 冥冥之中——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勃然作色——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 虚与委蛇——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不徐不疾、得心应手——斲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应於 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於其间。 相濡以沫——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吐故纳新——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见笑大方——吾非至於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 井蛙之见——井蛙不可以语於海者,拘於虚也。 夜以继日——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 望洋兴叹——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何罪之有——然且不免於罔罗机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 君子之交淡若水——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亦步亦趋——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哀莫大於心死——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失之交臂——吾终身与女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不知天高地厚——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 化腐朽为神奇——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无所不在——庄子曰:「无所不在。」

出自《庄子》的成语说课讲解

出自《庄子》的成语

出自《庄子》的成语 内篇部分 庄子·逍遥游 【鹏程万里】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扶摇直上】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夏虫朝菌】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庄子·秋水》) 【姑射神人】藐姑射之山(25),有神人居焉。 【绰约多姿】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26),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27),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28)。 【越俎代庖】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大而无当】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 【大相径庭】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断发文身】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中规中矩】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 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 【跳梁小丑】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 罟。

庄子·齐物论 【形如槁木】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心如死灰】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朝三暮四】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养生主 【目无全牛】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发硎新试】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7)。【游刃有余】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踌躇满志】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注:踌躇,悠然自得的样子;满志,满足了心意。与今异意。

庄子中的成语故事(全)

庄子中的成语故事 朝三暮四 原文----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象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成者英雄败者贼 这个故事出于《庄子*盗跖》。 在春秋这个社会(其实不限于春秋),小的盗贼被抓起来,而窃国大盗却成了诸侯。齐桓公小白杀了他的哥哥才当上齐国的国君,当上国君后又把嫂子据为己有。对这样的人,著名的贤人管仲却心甘情愿地辅佐他。齐国的大臣田常杀死了齐王,窃取了齐国,自己当了齐王。对这样的窃国大盗,圣人孔子也毫无愧色地接收了田常送给他的钱。要是议论起来,这种事情真是让人不足挂齿,

出自《庄子》地成语

出自《庄子》的成语 内篇部分 庄子·逍遥游 【鹏程万里】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扶摇直上】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夏虫朝菌】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庄子·秋水》) 【姑射神人】藐姑射之山(25),有神人居焉。 【绰约多姿】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26),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27),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28)。 【越俎代庖】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大而无当】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 【大相径庭】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断发文身】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中规中矩】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 【跳梁小丑】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 庄子·齐物论 【形如槁木】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心如死灰】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朝三暮四】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养生主 【目无全牛】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发硎新试】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7)。 【游刃有余】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踌躇满志】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注:踌躇,悠然自得的样子;满志,满足了心意。与今异意。 庄子·人间世 【螳臂当车】“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庄子·大宗师 【莫逆之交】(相视莫逆)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相忘江湖】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相呴相濡)】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应帝王 【向疾强梁】“有人于此,向疾强梁,物彻疏明,学道不勌。.....” 【虚与委蛇】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庄子·胠箧

《庄子》中成语集锦

出自《庄子》的寓言和成语: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望洋兴叹朝三暮四薪火相传东施效颦无中生有呆若木鸡 每况愈下邯郸学步成者英雄败者贼栉风沐雨庖丁解牛中规中矩大相径庭 朝生暮死沉魚落雁秋毫之末栩栩如生迎刃而解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踌躇滿志不翼而飞支离破碎真知灼见探囊取物强聒不舍吐故纳新昭然若揭似是而非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失之交臂捉襟见肘学富五车 庄子的寓言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3.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5.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6.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7.庄于谓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时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年非也。”惠子曰:“孔子勤志服知也。”庄子曰:“孔子谢之矣,而其未之尝言。孔子云,‘夫受才乎大本,复灵以生。’呜而当律,言而当法。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已乎已乎!吾且不得及彼乎!”

出自庄子人间世的成语

安之若命 读音:ān zhī ruò mìng 释义: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出自:《庄子·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膏火自煎 读音:gāo huǒ zì jiān 释义:比喻有才学的人的人因才得祸。 出自:《庄子·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造句:~熬,多财为患害。(晋·阮籍《咏怀诗·八》) 吉祥止止 读音:jí xiáng zhǐ zhǐ 释义:第一个止字是留止的意思,第二个止字是助词。指喜庆。 出自:《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巧言偏辞 读音:qiǎo yán piān cí 释义:巧言:浮华不实的话;偏辞:便巧的话。指花言巧语。 出自:《庄子·人间世》:“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螳臂当车 读音:táng bì dāng chē 释义:当:阻挡。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出自:《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造句:谁知腹中虽离渊博尚远,那目空一切,旁若无人光景,却处处摆在脸上。可谓“螳臂当车,自不量力。”(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八回)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自不量力泰山压卵 反义词:量力而行 饮冰内热 读音:yǐn bīng nèi rè 释义:形容十分惶恐焦灼。 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来世不可待 读音:lái shì bù kě dài 释义:对于未来的事,不可期望等待。 出自:《庄子·人间世》:“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虚室生白 读音:xū shì shēng bái 释义:虚:使空虚;室:指心;白:指道。心无任何杂念,就会悟出“道”来,生出智慧。也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 出自:《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溢美之言 读音:yì měi zhī yán 释义:过分夸奖的话。

庄子成语及出处大全

1、哀莫大于心死 语出《庄子·田子方》。心死违背天性比人死更可悲,后指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灰意冷,思想停滞。 2、安常处顺 语出《庄子·养生主》。原指顺应自然便无所牵累,逍遥自在。后指安于平稳生活,处于顺境。 3、安室利处 语出《庄子·徐无鬼》。指安全便利的处所。 4、安危相易 语出《庄子·则阳》。指平安与危难相互转换的辩证关系。 5、白驹过隙 语出《庄子·知北游》。比喻时光过得很快,好像在缝隙中窥见飞跑而过的白马,转瞬即逝。 6、百舍重趼(茧) 语出《庄子·天道》。在途中住了上百宿,脚下起了层层茧,形容旅途劳苦。 7、苞苴竿牍 语出《庄子·列御寇》。送人礼物,并且附以书信。指行贿请人办事。 8、奔逸绝尘 语出《庄子·田子方》。形容奔驰得非常快。 9、避世绝俗 语出《庄子·刻意》。脱离现实生活,避免同外界来往。 10、变化无常 语出《庄子·天下》。变化很多,没有定规。 11、冰解冻释 语出《庄子·庚桑楚》。比喻困难、障碍或疑难完全消除。 12、不及之法 语出《庄子·骈拇》。比喻高不可及,无法实用的法式。 13、不急之察 语出《庄子·天地》。指不急需考察的事情。 14、不系之舟 语出《庄子·列御寇》。比喻无忧无虑、随心所欲。 15、不近不情 语出《庄子·逍遥游》。行为不合乎人之常情,或情情行为怪癖。 16、不上不下 语出《庄子·达生》。形容两头都没有着落,进退都困难。 17、不生不死 语出《庄子·大宗师》。原指超出生死的境界,无所谓生与死。 18、不肖子孙 语出《庄子·天地》。指品行不好,不能继承父祖事业的子孙。 19、不言之化 语出《庄子·徐无鬼》。意在言外的话。 20、不言之言 语出《庄子·徐无鬼》。意在言外的话。 21、不易之道 语出《庄子·天道》。永久不变的规律。

出自《庄子》的成语大全

出自《庄子》的成语大全 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 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这是一篇关于庄子的成语大全,供您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与民更始更始:重新开始。原指封建帝王即位改元或采取某些重大措施。后比喻改 革旧状。 以火救火用火来救火灾。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亦步亦趋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 乏主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运斤成风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以沫相濡沫:唾沫;濡:沾湿,湿润。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 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有名无实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异名同实名称不同,实质一样。 溢美溢恶溢:水满外流,引伸为过度。过分夸奖,过分指责。 迎来送往走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酬。 以管窥天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 看事片面。 饮冰内热形容十分惶恐焦灼。 贻笑大方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 饮河满腹比喻人应知足,贪多无益。 越俎代庖越:跨过;俎: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厨师。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 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摇尾涂中战国时,楚王派大夫去请庄子做官,庄子对楚大夫说:听说楚国有神龟, 死去已三千年,现在把它用匣子装起来藏在庙堂之上。你看此龟是留下骨头让人珍藏好呢,还是活着曳尾于泥涂中好?大夫说:当然是活着曳尾于涂中好。庄子说:那末我将曳尾于 涂中。见《庄子·秋水》。曳尾,犹

出自庄子人间世的成语

安之若命 读音:ān zhī ru? mìng 释义: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出自:《庄子·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膏火自煎 读音:gāo huǒ zì jiān 释义:比喻有才学的人的人因才得祸。 出自:《庄子·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造句:~熬,多财为患害。(晋·阮籍《咏怀诗·八》) 吉祥止止 读音:jí xiáng zhǐ zhǐ 释义:第一个止字是留止的意思,第二个止字是助词。指喜庆。 出自:《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巧言偏辞 读音:qiǎo yán piān cí 释义:巧言:浮华不实的话;偏辞:便巧的话。指花言巧语。 出自:《庄子·人间世》:“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 螳臂当车 读音:táng bì dāng chē 释义:当:阻挡。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出自:《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造句:谁知腹中虽离渊博尚远,那目空一切,旁若无人光景,却处处摆在脸上。可谓“螳臂当车,自不量力。”(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八回)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自不量力泰山压卵 反义词:量力而行 饮冰内热 读音:yǐn bīng nai ra 释义:形容十分惶恐焦灼。 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来世不可待 读音:lái shì bù kě dài 释义:对于未来的事,不可期望等待。 出自:《庄子·人间世》:“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虚室生白 读音:xū shì shēng bái 释义:虚:使空虚;室:指心;白:指道。心无任何杂念,就会悟出“道”来,生出智慧。也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 出自:《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溢美之言 读音:yì měi zhī yán 释义:过分夸奖的话。 出自:先秦·庄周《庄子·人间世》:“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溢美之语 读音:yì měi zhī yǔ 释义:过分夸奖的话。 出自:《庄子·人间世》:“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语,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出自《庄子》的成语

常见的出自《庄子》的成语 庄子·逍遥游 1.鹏程万里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扶摇直上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越俎代庖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4.大而无当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 5.大相径庭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6.中规中矩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 庄子·齐物论 7.形如槁木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8.心如死灰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9.朝三暮四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10.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11.目无全牛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12.游刃有余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13.踌躇满志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注:踌躇,悠然自得的样子;满志,满足了心意。与今异意。 庄子·人间世 14.螳臂当车“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1

15.相忘江湖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16.相濡以沫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17.虚与委蛇壶子曰:“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庄子·胠箧 18.盗亦有道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19.唇亡齿寒故曰:唇竭而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道起。 20.老死不相往来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庄子·天地 21.螳臂当车季彻局局然笑曰:“若夫子之言,于帝王之德犹螳蜋之怒臂以当车轶,则必不胜任矣。 22.知其一,不知其二孔子曰:“彼假修浑沌氏之术者也;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 23.贻笑大方+大方之家“...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4.夏虫不可以语冰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25.井底之蛙“子独不闻夫埳井之鼃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 26.子非鱼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27.以管窥天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28.邯郸学步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29.鼓盆而歌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2

出自庄子天下的成语

变化无常 读音:biàn huà wú cháng 释义:无常:没有常态。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出自:《庄子·天下》:“忽漠无形,变化无常。” 造句:近来天气变化无常,一会儿晴空万里,一会儿又大雨倾盆。 变幻无常 读音:biàn huàn wú cháng 释义: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出自:《庄子·天下》:“忽漠无形,变化无常。” 造句:唐古拉山天气变幻无常,往往大晴天里忽然刮起了风雪。 大同小异 读音:dà t?ng xiǎo yì 释义: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出自:《庄子·天下》:“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用于比较 近义词:一模一样神肖酷似 反义词:迥然不同大相径庭 腹载五车 读音:fù zài wǔ chē 释义: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沐雨栉风 读音:mù yǔ zhì fēng

释义: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避风雨地辛苦奔波。 出自:《庄子·天下》:“沐甚雨,栉疾风。”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饱经风霜,劳苦奔波 近义词:饱经风霜 内圣外王 读音:nai shang wài zhǔ 释义: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出自:《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其应若响 读音:qí yìng ru? xiǎng 释义:比喻对答迅速,反应极快。 出自:《庄子·天下》:“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 强聒不舍 读音:qiǎng guō bù shě 释义:聒:声音吵闹;舍:舍弃。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出自:《庄子·天下》:“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 造句:“强聒不舍”虽然是勇壮的行为,但我所奉行的,却是“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这一句古老话。(鲁迅《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 用法:补充式;作谓语;指不顾别人是否愿意听,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万变不离其宗 读音:wàn biàn bù lí qí zōng 释义: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出自:《荀子·儒效》:“千举万变,其道一也。”《庄子·天下》:“不离于宗,谓之天人。”

《任公子钓鱼》出自《庄子.外物》

. ;. 《任公子钓鱼》 出自《庄子.外物》,庄子通过这篇寓言中告诉我们:有远志的人必须有所舍才能有所大成,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得胸怀大志,朝着既定的目标一直走下去,持之以恒,狠下工夫,才会到达胜利的彼岸。 作品原文编辑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⑴,五十犗以为饵⑵,蹲乎会嵇⑶,投竿东海,旦旦而钓⑷,期年不得鱼⑸。已而大鱼食之⑹,牵巨钩,錎没而下⑺,骛扬而奋鬐⑻,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⑼,惮赫千里⑽。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⑾,自制河以东⑿,苍梧以北⒀,莫不厌若鱼者⒁。 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⒂,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⒃,趣灌渎⒄,守鲵鲋⒅,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⒆,其于大达亦远矣⒇。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21),其不可与经于世亦远矣(22)。 原文翻译编辑 任公子做了大鱼钩和粗黑的绳子,他把五十头肥壮的牛作为鱼饵,他蹲在会稽山上,将钓钩甩到东海,天天在那里钓鱼,等了一年还没钓到鱼。后来有一条大鱼吃钩了,牵动巨大的鱼钩,它将巨大的鱼钩拖入水下,迅速地昂头扬尾摆动鬐背,激起的白色波涛就像山一样,(似乎整个)海为之震荡,发出的声响好像出自鬼神,骇人的声威震慑千里。任公子钓到这条鱼,将这条大鱼切小然后腌制成干鱼肉,从制河以东,到苍梧以北的人们,没有不饱食这条鱼的。这样后来的浅薄说客之流,都惊叹这件事并互相告知。他们拿了鱼竿和钓线,赶到沟渠旁边,钓些鲇、鲫这样的小鱼,那样想钓到大鱼就难了啊;(他们)凭借浅薄荒诞的言论获得崇高的声誉,那距离高妙的大道理也差得很远呢。所以不曾听说任公子的作风,他们要治理政事那还差得很远啊。 注释编辑 ⑴任(rén):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济宁东南。公子:诸侯之子。为:制作。缁(zī):黑丝绳。⑵犗(jiè):阉割过的牛,指肥壮的牛。⑶会(kuài)嵇:山名,在今浙江绍兴东南。⑷旦旦:天天。⑸期(jī)年:一整年,满一年。⑹已而:后来。⑺錎:沉入。⑻骛(w ù):奔驰,迅急。扬:昂头扬尾。奋:搧动。鬐(qí):鱼鳍,即鱼翅。⑼侔(móu):相同,等同。⑽惮(dàn)赫:骇人的声威。⑾离:分,剖开。腊(xī):干肉,这里是动词,把肉晾干。⑿制河:制,浙河,今钱塘江。⒀苍梧:山名,在今湖南省南部。相传舜死后葬于此山。⒁厌:饱食。⒂辁(quán):小,轻,比喻低劣。辁才:才疏学浅的人。⒃揭:提,举。竿:钓鱼竿。累:细微,这里借指钓线。⒄趣:疾走。渎(dú):小沟渠。⒅鲵(ní)鲋:鲇鱼和鲫鱼,这里泛指小鱼。⒆小说:浅薄荒诞的话。干:求。县(xuán)令:即高名令闻,指美好的名声。县:高。令:美好。⒇大达:博学明理,大通于至道。(21)风俗:作风。(22)经:治理。

《庄子》中成语集锦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出自《庄子》的寓言和成语: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望洋兴叹朝三暮四薪火相传东施效颦无中生有呆若木鸡每况愈下邯郸学步成者英雄败者贼栉风沐雨庖丁解牛中规中矩大相径庭 朝生暮死沉鱼落雁秋毫之末栩栩如生迎刃而解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踌躇满志不翼而飞支离破碎真知灼见探囊取物强聒不舍吐故纳新昭然若揭似是而非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失之交臂捉襟见肘学富五车 庄子的寓言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3.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5.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6.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7.庄于谓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时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年非也。”惠子曰:“孔子勤志服知也。”庄子曰:“孔子谢之矣,而其未之尝言。孔子云,‘夫受才乎大本,复灵以生。’呜而当律,言而当法。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已乎已乎!吾且不得及彼乎!” 出自庄子的成语 鹏程万里:“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意思: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大而无当: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意思:当:底。虽然大,却无底。原指大得无边际。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 大相径庭: “ 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意思:指彼此相差极远或矛盾

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

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 庄子二则出自庄子所著的《庄子·秋水》,下面一起来看看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的详细内容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庄子二则原文及翻译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译文】惠施做了梁国的宰相,庄子前往去拜访他。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译文】有的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要代替你做宰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译文】于是惠施害怕了,在国都搜寻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译文】庄子前往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鵮,你知道它吗?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实不吃,不是甘泉不喝。 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在这时猫头鹰得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鵮经过它,猫头鹰抬头看着鹓鵮,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译文】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译文】庄子说:“白鲦在河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译文】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译文】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文】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自然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确定的!”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来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快乐的。”

出自庄子天运的成语

播糠眯目 读音:bō kāng mǐ mù 释义:撒播糠秕眯住别人的眼睛。比喻外物虽小,但造成的危害却很大。 出自:《庄子·天运》:“夫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 不主故常 读音:bù zhǔ gù cháng 释义:故常:旧的常规、习惯。不拘于老的一套。 出自:《庄子·天运》:“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 造句:而其盘盘之气,熊熊之光,浏漓顿挫,不主故常。(清·莫友芝《巢经巢诗钞序》) 东施效颦 读音:dōng shī xiào pín 释义: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出自:《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造句: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了,不但不为新奇,而且更是可厌。(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回)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邯郸学步照猫画虎 反义词:独辟蹊径标新立异 俯仰由人 读音:fǔ yǎng yóu rén 释义:俯仰: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比喻一切受人支配。 出自:《庄子·天运》:“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一切受人支配

近义词:俯仰随人 里丑捧心 读音:lǐ chǒu pěng xīn 释义:指妄学别人而愈见其丑。 出自:《庄子·天运》:“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指妄学别人而愈见其丑 近义词:东施效颦 满谷满坑 读音:mǎn gǔ mǎn kēng 释义:充满了谷,充满了坑。形容多得很,到处都是。 出自:《庄子·天运》:“在谷满仓,在坑满坑。” 造句:都是各种的药水,一瓶一瓶的都上了架,登时满谷满坑起来。(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五回) 用法:都是各种的药水,一瓶一瓶的都上了架,登时~起来。◎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五回 满坑满谷 读音:mǎn kēng mǎn gǔ 释义:充满了谷,充满了坑。形容多得很,到处都是。 出自:《庄子·天运》:“在谷满仓,在坑满坑。” 徒劳无功 读音:tú láo wú gōng 释义:白白付出劳动而没有成效。 出自:《庄子·天运》:“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管子·形势》:“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

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 1:鹏程万里 原文: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 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安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 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庄子《庄子·逍遥游》 译文:远古的时候,有一种鸟,名字叫作鹏。大鹏鸟的背像泰山那样高,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云彩。 有一次,大鹏鸟向南海飞去。它在南海海面上用翅膀击水而行,扇一下就是三千里。 它向高空飞去,卷起一股暴风,一下子就飞出九万里。它飞出去一次,要过半年才飞回南 海休息。当它飞向高空的时候,它的背靠着青天,而云层却在它的下边。 生活在洼地里的小安鸟雀,看见大鹏鸟飞得这么高,这么远,很不理解,就说:“他 还想飞到哪里去呢?我们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了,我们在蓬蒿飞来飞去,也算是 飞到边了。大鹏鸟究竟想飞到什么地方去呢?” 寓意:一个目光短浅的人,是不能理解志向高远者的追求的。 2:望洋兴叹 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岸矣清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 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 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庄子·秋水》 译文: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只见波涛汹涌,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 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 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 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观赏水景。 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道理懂得多一 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我就是这样的人啦!” 寓意: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们每个 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3:老汉粘蝉

出自庄子外物的成语

读音:bì xuè dān xīn 释义: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 出自:《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形容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烈士 近义词:赤胆忠心披肝沥胆 反义词:包藏祸心 苌弘化碧 读音:cháng hóng huà bì 释义:苌弘:周朝时期,刘文公的大夫苌弘,一生忠于朝廷,后蒙冤为人所杀,传说其血化为碧玉。 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惮赫千里 读音:dàn hè qiān lǐ 释义:惮赫:威震。威震千里。形容声威极盛。 出自:《庄子·外物》:“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 得意忘言 读音:dé yì wàng yán 释义: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出自:《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心照不宣 反义词:格格不入

读音:dé yú wàng quán 释义: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出自:《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卸磨杀驴过河拆桥 反义词:饮水思源 斗升之水 读音:dǒu shēng zhī shuǐ 释义:比喻微薄的资助。 出自:《庄子·外物》:“我东海之波臣,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妇姑勃谿 读音:fù gū bó xī 释义:妇姑:儿媳和婆婆;勃谿:家庭争吵。原指婆婆和儿媳间的争吵。后也比喻内部争斗。 出自:《庄子·外物》:“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谿。” 造句:而往往不过是将败落家族的妇姑勃谿,叔嫂斗法的手段,移到文坛上。(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涸辙之鲋 读音:hé zhé zhī fù 释义: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出自:《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造句: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鲁迅《坟·娜拉走后怎样》)

出自庄子的成语故事

【典故】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出处】 《大般涅盘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解释】 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守株待兔 【典故】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