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传统文化测试题与答案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及答案版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及答案(Word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古人还常以“丝竹〃代表音乐。
B.我国古代表示自我谦称的词有:“愚、鄙、敝、卑、仆〃等。
帝王自我谦称的词有:“孤、寡、不谷〃等。
C.古代的别称都很固定,如桑梓指家乡,社稷指国家,伉俪指朋友,布衣指百姓等。
D.骈文,文体名,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
【答案】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伉俪指夫妻,不是朋友。
其它别称都对。
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
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王维,字摩诘,唐朝诗人。
其诗多咏山水田园。
王维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B.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会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如"浣溪沙〃"水调歌头〃都是词牌名。
C."婵娟〃形容月色明媚,常用来指代明月。
明月的别称还有蟾宫、广寒、望舒等。
D.司马迁是西汉文学家、史学家,他撰写的《史记》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答案】D【解析】【分析】ABC.正确;D.有误,《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不是编年体通史。
故选:D。
故答案为:D o【点评】文学常识浩如烟海,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
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
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
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
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
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网络。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传统文化类(有答案)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传统文化类1.[2019·扬州]汉字是世界上最具诗情画意的文字。
某学校开展“珍爱汉字,传承文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说文解字]请观察下面三个与“止”相关的金文字形的变化,参照解说,填写表格。
金文见形辨义止单个脚趾的造型,表示停留的意思走脚趾造型上有一个甩开臂膀、快速前进的人形,表示跑的意思奔(2)[看图赏字]在“翰墨飘香”活动中,主持人展示出三幅书法作品。
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幅作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谈谈其书法特点。
(3)[文字应用]学校将于5月20日上午9点,在报告厅组织习字社全体成员参加“汉字听写大赛”。
下面是小强拟写的通知,在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你修改。
①内容上:②格式上:2.[2019·扬州联考]中国的戏曲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生活的浓缩。
为了引导学生了解戏曲,校文学社组织同学们参与以“走近戏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走近直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4月28日,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游园》在瘦西湖上演。
众多观众一起邂逅了这场青春情深的牡丹梦。
伴随着琵琶丝竹之声,盛装的“柳梦梅”和“杜丽娘”缓缓走向舞台,昆曲特有的吴侬软语将观众带入那个悠远的世界。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
随着蹁跹的水袖,大家的思绪流连在《牡丹亭》至真至情的世界里。
3小时的演出,浓缩了青春版《牡丹亭》的精华,演员们倾其真情的演绎,留给观众的是撼动人心的美,惊艳了最美的人间四月天。
(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20字,不含标点)[推介讲座](2)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昆曲与扬州的渊源,校文学社拟邀请语文组王老师5月16日下午2:00在学校报告厅为七、八年级师生做昆曲知识讲座,小李同学拟写了通知,请指出其中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错误一:,修改意见:错误二:,修改意见:[分享体验](3)小李同学想分享走近戏曲的快乐,推荐爸爸妈妈去大剧院观看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游园》,但爸爸妈妈认为看戏没意思,不如看书。
中考语文语文文化常识训练附解析附答案

中考语文语文文化常识训练附解析附答案一、初中语文试卷文化常识1.国学,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爱。
(选做三个)(1)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学,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2)二十四节气中“春分”过后是什么?(3)古人常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
这句话出自哪里?(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还有一部是谁写的?作品名字是什么?2.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成语“门庭若市”、“无人问津”、“咏絮之才”,分别出自《战国策》《桃花源记》《世说新语》。
B. 契诃夫,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变色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俄国作家。
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而立”、“始龀”、“不惑”、“弱冠”、“耄老”。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迁”在古代常常用来表示官职的变动,如“左迁”表示升官,“右迁”表示降职。
B.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
C.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D. 《变色龙》作者契诃夫,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其代表作有《装在套子里的人》等。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C. 对联又称桃符、楹联、对子等,张贴的方式是:人朝门立,右手为上联,左手为下联。
D. 我国古代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男子二十岁称“弱冠”,三十岁称“而立”,四十岁称“知命”。
中考语文传统文化测试题与答案

语文传统文化测试题【注意事项:】1.先让孩子做前面的例题页,限时独立思考完成。
2.自行对答案看解析,分析出解答过程及原因。
3.孩子思考订正错题,高效学习。
4.每题用时 2 分钟1、《山海经》现存共18篇,最早的版本由()(朝代)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
A、西汉B、元C、宋D、唐2、下列哪项内容不属于魏晋名士风度?A、清谈B、饮酒C、服药D、作诗3、“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A、文章B、书法C、雕刻D、武艺4、《世说新语·德行》第九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下列选项中对“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远道而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道义被打败了而我活了下来,这是我荀巨伯该做的啊!B、我远道而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打败道义而谋求生存,这是我荀巨伯所能做的啊!C、我远道而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败坏道义而苟且偷生,这是我荀巨伯所能做的吗?D、我远道而来看见你,你却命令我离开,败坏道义而苟且偷生,这是我荀巨伯所能做的吗?5、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稷”字代表的是A、土地之神B、五谷之神C、战争之神D、房舍之神6、阅读《世说新语·文学》第三则,指出下列翻译中有误的一项:郑玄家奴婢皆读书。
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
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著泥中。
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A、称旨:符合心意B、曳著:拉到C、须臾:过了很久D、复有:又有7、对于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理物之至德;清选之高望:(朱永长)执政大臣里面德行最高尚的人,公开选拔的官员中最有声望的人。
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练习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成语“教学相长”“宁静致远”“三顾茅庐”分别出自《礼记》、诸葛亮的《诫子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B.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儒家经典《论语》。
C.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里经常使用比、兴手法。
比,即比喻;光,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D. 古人讲究礼节,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用敬称,如“令郎”“家君”“贤弟”,对自己一方则用谦辞,如“尊君”“舍妹”“小儿”等。
【答案】 D【解析】【分析】D项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父亲,并非对对方亲属的敬称。
“尊君”是对对方父亲的敬称。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考文化、文学常识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考生要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对选项的内容要逐项审读,运用知识去辨析理解。
2.下列不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是()A. 张孝祥B. 辛弃疾C. 苏轼D. 柳永【答案】 D【解析】【分析】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创作《羊脂球》《项链》《漂亮朋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B. “以诗为词”指的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独立的抒情诗体。
C. 乡试是明清科举制中省一级的考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到第三名称亚元。
D. 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古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其中辰时指的是上午七时至九时。
【答案】 C【解析】【分析】C.有误。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传统文化常识100题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传统文化常识100题专项练习题1.“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汉语表意十分丰富,同一对象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如“垂髫”也指“童年”,“夫妻”又称“伉俪”,“汗青”也指“史册”等。
B.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尚书》。
C.《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D.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文章书画稿费。
3.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端午佳节。
下列民间习俗哪一项不会在节日里出现()A.贴“倒福”B.吃粽子C.插艾蒿D.剪艾虎4.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春节是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月亮。
C.《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D.《庄子》是法家思想代表著作。
5.下列对联按春联、婚联、挽联、寿联的顺序排列准确的一项是()①红妆带绾同心结碧沼花开并蒂莲②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③德行齐辉一门合庆福寿大衍百岁同符④鹤驾已随云影杳鹃声犹带月光寒A.②①④③B.②④③①C.①②④③D.①②③④6.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形成了一系列祭奠先人的习惯风俗。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清明节习俗的一项是()A.踏青B.插柳C.扫墓D.插艾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古代“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出身不好。
B.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C.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
初中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初中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不属于四大发明的是: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答案:D2. 以下哪个节日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B. 清明节C. 圣诞节D. 中秋节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书法的流派?A. 行书B. 草书C. 隶书D. 印象派答案:D4. 中国古代的“四书”是指:A.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B.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C. 《春秋》《左传》《国语》《史记》D. 《庄子》《老子》《荀子》《韩非子》答案:A5.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A. 《狂人日记》B. 《呐喊》C. 《朝花夕拾》D. 《红楼梦》答案:D6. 中国古代的“六艺”包括:A. 礼、乐、射、御、书、数B. 诗、书、礼、乐、易、春秋C. 琴、棋、书、画、诗、酒D. 礼、乐、射、御、诗、书答案:A7.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的传统乐器?A. 琵琶B. 古筝C. 钢琴D. 笛子答案:C8. 中国古代的“五经”是指:A.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B.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C.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孝经》D.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孝经》答案:A9.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A. 西施B. 王昭君C. 杨玉环D. 貂蝉答案:D10. 中国古代的“三教”是指:A. 儒、道、佛B. 儒、法、墨C. 儒、道、墨D. 儒、法、兵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红楼梦》、《西游记》、《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三国演义》、《水浒传》2. 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中,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形容的是__________。
答案:西施3.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__________是最早的印刷技术。
答案:活字印刷术4.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绣”包括苏绣、湘绣、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分别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关睢》和《蒹葭》是其中歌咏纯真爱情的名篇。
C. 我国古代有许多词语具有特定的代称:桑梓指故乡,须眉指男子,玉兔指月亮,布衣指平民,汗青指史册。
D.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是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课文《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悲剧。
【答案】 D【解析】【分析】D.有误。
《威尼斯商人》是他的著名的戏剧作品,这是一部喜剧、多幕剧。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2.下面选项中不是“酒杯”名称的一项是()A. 樽B. 白C. 觥D. 筹【答案】 D【解析】【分析】ABC三个词语都是酒杯的意思,D.“筹”,是计数的用具,多用竹子制成。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半夜三更”指晚上三点至五点。
B. “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C.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D. 传记是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叫小传;也有自述生平的,叫自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传统文化测试题【注意事项:】1.先让孩子做前面的例题页,限时独立思考完成。
2.自行对答案看解析,分析出解答过程及原因。
3.孩子思考订正错题,高效学习。
4.每题用时 2 分钟1下列各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A.《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美国B.《我的老师》————魏巍-——王老师C.《济南的冬天》————老舍——-舒庆春D.《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朝2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正确的一项是()A.《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他所叙述的干瘦的老头子勇敢作战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白洋淀。
B.《苏州园林》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介绍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
C.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背景必须独立成段,且不可或缺。
D.《陋室铭》作者周敦颐,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明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写,为一家三代散步安排了一个极佳的自然环境,以美景衬托出一家人生活的美满。
B.《散步》里发生分歧后,写了祖孙三代人的心理活动,突出写的是“我”的心态。
C.《散步》结尾的那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
D.《散步》主要写儿童的世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铭”,刻在器物上的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文辞精炼、讲究押韵。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文中的主旨句是“何陋之有?”。
B.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他的散文诗集《朝花夕拾》。
C.新闻又称为消息,其主要特点是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报道迅速及时。
一则新闻通常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和结语这五结构。
D.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的反应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的一首。
5下列对课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之所以要写小时候脱险的事,是因为这件事回忆起来十分有趣,表现了童趣、快乐。
B.《蝉》一文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写出了作者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悟。
C.《紫藤萝瀑布》一文中,作者回忆起家门前的紫藤萝从稀落到被拆除的命运,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D.《贝壳》一文中,作者表达了要在有生之年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的愿望和决心。
6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孔乙己》中有多处写到众人的哄笑。
短衣帮的笑是没有人性的自私的笑;掌柜的笑是麻木不仁的笑;小孩的笑是天真无邪的笑。
这种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
B.《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颇具特色的幽默讽刺小说。
它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对一条狗的态度的几次变化,刻画出了一个对上献媚、对下欺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官僚的形象。
C.《谈生命》以“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由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和一般规律,以及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生相伴的共同法则,表达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D.《那树》这篇散文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7下列说法错误的—项是()A.寓言,文学体裁中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
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
B.《郭沫若诗两首》为我们描画了令人神往的天上仙境,表达了作者面对现实的黑暗,希望到天上寻找美好社会的愿望。
C.《女娲造人》只是一个神话故事,是人们没有掌握科学知识前对人是怎样产生的的一种解释。
D.《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文,字里行间流淌着爱的清泉,使我们深受感动。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刘义庆,南宋彭城人。
B.《咏雪》中小女孩的回答令人叫绝,后用“咏絮”比喻女子才华过人。
C.蒲松龄,字留仙,清代文学家。
D.蒲松龄在《山市》里面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奇异的图画。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善讲动物故事。
B.《皇帝的新装》是希腊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他的作品还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C.《天山的街市》寄予了诗人郭沫若美好的社会理想。
D.流沙河在《理想》中使用了大量的判断句,多角度的揭示了理想的内涵。
10下列作家作品搭配有误的是()A.《我的老师》魏巍《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B.《化石吟》张锋《绿色蝈蝈》法布尔C.《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刘义庆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河中石兽》纪昀11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桃花源记》讲述了世外桃源的故事,作者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
B.《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春秋时的孔子辑录、编纂而成。
C.《陋室铭》以物为喻,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名文,作者是唐代刘禹锡。
D.《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作者是明末的魏学洢。
12、下列各项里对课文分析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化石吟》是一首赞美化石的抒情诗,读这首诗,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
标题中的“吟”,在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B.《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C.《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作者是法国小说家法布尔。
D.王湾和马致远不同时代,但《次北固山下》与《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却相同。
1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在1936年写的一首词,沁园春,词牌名。
B.《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夜》的作者是俄罗斯著名田园诗人叶赛宁。
C.《致女儿的信》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信,信中阐述了他对爱情的看法,饱含人生哲理。
D.《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唐睢不辱使命》就是出自于其中的《魏策》。
1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是个混混出身的车厂老板,极端的自私自利。
B.《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诗集。
C.《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
D.《背影》和《春》都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写得散文。
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核舟记》作者是清代的张潮。
这是一篇介绍核雕艺术的说明文,展示了我国古代艺人卓越的艺术才能。
B.维克多·雨果,法国著名作家。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陋室铭》中的“铭”,是一种用韵文体,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
D.《老王》一文通过写作者与老王的交往,反映了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以及他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1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芦花荡》是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写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核舟记》选自明代魏学洢所编辑的《虞初新志》。
C.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字子美,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D.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消息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17、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利立浦特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的故事,出自斯威夫特的长篇小说《格列佛游记》,这个故事巧妙地抨击了当时英国宫廷和大臣们的昏聩无能。
B.《水浒传》鲁智深为帮助金家父女掏出自己所有的银子,旁边的李忠也摸出二两银子时,鲁达便认为银两够了,将那二两银子丢还给他。
C.《西游记》中孙悟空手持金箍棒,神通广大,能七十二变;他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他勇敢机智,百折不挠,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深受读者的喜爱。
D.《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蓓姬在洞中迷路后,曾经用一根风筝线探路。
后来,汤姆在无意中发现了光亮,最终两人循着光亮一起走出了困境。
18、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莫怀戚《散步》通过记述“散步”这一平常小事,写出了亲情的温馨,生命的延续。
B.白居易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C.《繁星》《春水》是冰心在英国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活泼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D.“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这一句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19、下面关于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蜡烛》——西蒙诺夫——苏联B.《被压扁的沙子》——阿西莫夫——美国C.《爱莲说》——刘禹锡——宋代D.《湖心亭看雪》——张岱——明末清初20、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家马克·吐温,他的作品多以幽默讽刺见长。
B.《“海盗”生活》描写了汤姆、哈克和蓓姬三个小“海盗”在杰克逊岛的清晨生活。
C.《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两部既有相关性又有独立性的小说,语言清新简约充满童趣。
D.《当海盗去》描写了汤姆厌倦了学校枯燥的生活,体验了人情的冷暖和情感的孤独之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表现了青少年的反抗心态。
参考答案1【答案】 B【解析】:B中应是“《我的老师》————魏巍-——蔡老师”2【答案】 B【解析】:A中应是“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C中应是“背景隐含在主体之中,或可以省略”;D中应是“《陋室铭》作者刘禹锡”。
3【答案】D【解析】:D中《散步》主题应是“弘扬尊老爱幼的美德,崇尚社会和谐”,D表述有误。
4【答案】D【解析】:A项:《陋室铭》。
文中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B项:散文集《朝花夕拾》。
C项: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这五结构5【答案】案A【解析】析:A.《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之所以要写小时候脱险的事,是告诉读者要直面挫折6【答案】A【解析】:A项中掌柜的笑是没有人性的自私的笑,短衣帮的笑是麻木不仁的笑,因此A项是错误的。
7【答案】B【解析】:“希望到天上寻找美好社会的愿望。
”改为“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8【答案】A【解析】: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