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浙商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浙商银行 史一文

浙商银行 史一文

浙商银行史一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浙商银行的创办者史一文先生是一位在国内金融业具有深厚经验和威望的资深专家,他带领团队在银行业务领域迅速成长。

史一文先生有着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和卓越的管理能力,致力于打造一支高效专业的团队,推动银行业务的持续发展。

浙商银行在史一文先生的领导下,不断完善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体系,不断提升风险管控和内部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浙商银行主要经营范围包括个人金融、企业金融、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等,覆盖了零售、公司、金融机构等各个领域。

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浙商银行积极探索和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

浙商银行致力于打造“智能银行”,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金融服务。

史一文先生始终强调,银行要成为客户的信任伙伴,必须注重风险管控和合规合法经营。

在金融业态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浙商银行注重监管合规和风险防控,确保风险可控、经营稳健。

浙商银行在不断壮大的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注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

浙商银行深度参与扶贫济困、公益慈善等社会活动,为构建美好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在未来的发展中,浙商银行将继续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持续不断地提升服务水准和创新能力,努力成为中国最值得信赖的金融机构之一。

史一文先生将继续带领团队,致力于推动银行业务的创新发展,为中国金融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示例:浙商银行的掌门人史一文,是中国银行业的杰出领军人物之一。

史一文生于1963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自小家境贫困,却有着一颗追求卓越的心。

他在成长的过程中,深受家人的教育和熏陶,学会了坚持、勤奋和诚实。

这些品质成为他成功的基石,也是他在金融领域迅速崭露头角的秘诀。

1984年,史一文考入浙江财经学院,开始了他在金融领域的学习与探索之路。

在大学期间,他刻苦学习,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和实践活动,并且在校园内担任学生干部,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浙商银行发展史

浙商银行发展史

浙商银行发展史浙商银行作为中国发展历史中的重要金融机构之一,其发展过程凝结着众多人的智慧和汗水。

下面我们将以一篇内容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文章来介绍浙商银行的发展史。

浙商银行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20年成立的浙江省富民银行。

当时的浙江是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份,许多地方企业家积极投身金融业,以支持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富民银行成立之初,便立下了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企业的宗旨,成为浙江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在中国的井冈山争取的革命斗争中,浙商银行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各种支持,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井冈山银行在1950年改制为井冈山农村信用联社,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金融支持。

此后的几十年,浙商银行一直致力于服务农村经济和中小微企业。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浙商银行以其灵活的经营理念和创新的金融产品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1997年,井冈山农村信用联社正式更名为浙商银行,开始了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浙商银行秉承“遵循市场规律、勇于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经营理念,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推动金融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浙商银行主动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发展至今,浙商银行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全面的金融服务体系。

他们推出的“浙商银行·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平台”、“浙商银行在线”等创新产品,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同时,浙商银行还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引进金融科技,不断提升金融科技水平,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在未来,浙商银行将秉持“专业创新、务实高效、责任担当”的核心价值观,继续深化金融改革,推动浙江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他们将始终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金融支持。

总之,浙商银行作为一家历经风雨、稳步发展的金融机构,始终以客户为中心,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引领金融创新。

它的发展历史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创新、精益求精,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商业文化伦理第七讲 当代浙商

商业文化伦理第七讲    当代浙商

三、浙江各地商帮——温州商人
• 温州早有经商传统,改革开放之后,温州 商人更活跃于国内外商界。温商有遍布全 国及海外的各级商会以及建有“温州街”、 “温州商城”等。温州商人以精明、吃苦 耐劳、敢闯敢干、得风气之先著名,即使 是在条件较为艰苦的非洲,也能够找到温 州商人的身影。温州的产品几乎在世界各 地都能见到,如著名的温州打火机。现有 “温州模式”一说
浙江商人名词释义:
• 最为活跃商人为温商 • 最为吃苦敢闯的商人是萧绍商人 • 最为活跃的商人城市为义乌市 • 最有代表性的商帮为的宁波商帮 • 最低调的浙商是越商(绍兴商帮)
二、浙商的文化特征
• 1.不甘贫穷、不甘平庸 • 2.专著执着,百折不挠 • 3.吃苦耐劳、勤奋朴素 • 4.务实稳重,低调踏实 • 5.聪明机灵、善抓机遇 • 6.有胆有识,敢为天下先 • 7.善于学习,敢于创新
第七章 浙商文化
导入案例——关键词
微利是图 小商品、大市场
导入案例——商的力量
导入案例——商的力量
导入案例——商的力量
学习提纲
浙商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 一、浙商的发展历史 二、浙商文化特征 三、浙江各地商帮 四、现代浙商代表
Add your text in here
浙商
• 浙商,一般指浙江籍的商人,实业家的集 合,是较为新近的称法 。
三、浙江各地商帮——温州商人
• 赵章光:生于温州农村,中学还没 念完便辍学回家务农,在当民间郎 中的父亲的启蒙下开始接触中草药, 并通过卫生系统组织的短期培训成 了一名赤脚医生,自此便开始了一 边从医一边自学钻研的艰难历程。 当年冒着变卖房子和家搞研制,家 中一贫如洗,岳父不得不逼着女儿 与他离婚……,经过100次失败后, 终于迎来第101次成功,调配出了 自己的“独门偏方”101毛发再生 精。

先秦至隋唐时期浙商发展概况及商人社会地位综述

先秦至隋唐时期浙商发展概况及商人社会地位综述

等 多项 指标 均 居 全 国第 一 。浙 商 对 全 国经 济 格 局 , 乃 至 世 界 经济 走 向都 有着 举 足 轻 重 的影 响 。 浙 江 商 人 在 经 济 上 所 取 得 的成 就 吸 引 了越 来 越 多 专 家 学 者 的 关 注 与 研 究 ,从 而 诞 生 了 “ 浙江 模式 ”、 “ 浙
品质 有
誉。
“ 弱 于 罗 兮轻 霏 霏 ”、 “当暑 是服 轻 飘 飘 ” 的赞
基 金项 目:本课 题属 浙江工 业大学校 级人 文社科 研究基 金资助 项 目阶段 成 果 。
春秋 战 国 时期 ,于越 族创 建 了浙 江 史 上第 一 个 国 家 :越 国 。史 料 以及 各 类 出 土 文物 都 反 映 了越 国 的商 业
江 经 验 ”、 “ 浙 江 现 象 ”这 些 浙 商 专 属 名 词 。但 现 有 的 文 献 、 著 述 多 集 中在 对 现 代 浙 商 的研 究 , 着 眼 于 现 代 经
的 自然 发展促进 了浙江地区商 品交换 的出现 ,这 意味着
浙 江 地 区 已经有 了商 业 的雏 形 。 新 石 器 时 代 , 大越 先 民利 用 葛 、 麻 等 野 生 作 物 韧 皮
一 区域 经 济
现代物业 - 现代经济 2 0 1 3 年第l 2 卷第2 期
先秦 至隋唐 时期浙商发展概 况及 商人社 会地位综述
刘 霞 袁 新 苗 ( 浙江工业大学全球浙 商信 息中心 ,浙江 杭州 3 1 0 0 2 3)
摘 要 :本 文的研 究定位 于从 历史 的视角梳理 浙商发展 的脉络 。剖析浙 商在先 秦至隋唐 的历史舞 台上 ,对 经济 、政 治 、文化产 生 了怎样 的影响 以及如 何被影 响。文章着 重从商人 的社会地位 、主要 的商业模式 、主要产业 、商 品流 动 趋 势等几个 方面分析 了当时的商 业经济形势 。对浙江 地区先秦至 隋唐 时期 的商业特 色及成 因作 出 了系统 的阐述 ,对 商业文化也作了简单介绍。 关键 词 :浙商 ;先秦 ・ 9秦代 ;汉朝 ;魏晋 南北 朝 ;隋唐 - 9商品经济

浙商经典案例分析考试资料

浙商经典案例分析考试资料

关于浙商一、浙商崛起1、浙商概况(1)浙商概念:是指那些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籍的或者在浙江从事商业行为,具有独特经营理念,有一定经济贡献和社会责任心的商人群体。

(2)浙江籍企业家:郭广昌、丁磊、宗庆后、鲁冠球、陈天桥等。

(3)企业家与商人的区别:企业家的功能在于创新,而商人在于盈利。

(4)创新活动包括五种情况:采用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市场、获取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实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

2、浙商崛起(1)浙商崛起的三个阶段:a、自发冲动期(1978-1991):家庭作坊式的发展b、政策推动期(1992-2000):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2年南巡讲话;1996年宏观调控)c、浙商转型期(2001-至今):实现企业转型、产业升级(2001年加入WTO,开始全球化运营)(2)浙商崛起的四个因素:a、改革开放带来机遇——时势造英雄b、地理环境的影响c、浙江精神的推动:“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d、区域工商文化渊源二、浙商的文化传承(一)浙商的历史渊源•1、春秋至北宋时期•西汉末年、魏晋南北朝的北人南迁•唐以后,浙江经济地位提升•2、南宋时期•浙江经济发展到高峰•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成分显著增强•出现了商帮(二)近世商帮1、龙游商帮明清时期,崛起于浙、闽、赣、皖四省交界,是旧时中国十大商帮中唯一以县域命名的商帮。

经商条件:物产丰富,主要有纸、甘蔗、木材。

水路交通便捷。

发展历程:萌发于南宋,鼎盛于明中叶至鸦片战争前后,衰落于清光绪以后,为宁绍商人取代2、宁波商帮是宁波府所属鄞县、奉化、慈溪、镇海、定海、象山六县在外埠经营的商人,以血缘姻亲和地缘为纽带连结起来的商业集团。

以传统商业如粮食、布帛、药材等为安身立命之基,以沙船贩运业、轮船运输业和钱庄银行为支柱产业,快速积累资本。

(三)浙商的文化传承1、知识分子的文章典籍南宋浙东学派:永嘉学派的叶适、永康学派的陈亮清代浙东学派:黄宗羲注重功利,重商色彩浓厚2、民间商业习俗“工艺”与“商”的结合案例组织文化与传化集团一、什么是组织文化1、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的方式,它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浙商概论.

浙商概论.

浙商概论:起源、演变、特征及分布杨轶清(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作为中国“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投资者经营者群体,浙商是如何兴起的?他们的成长阶段怎么划分?为什么在同样的中国大环境下,浙江的土壤能够支持创业者大面积的生长?在全球化时代,基于地域文化背景的浙商群体,与其他国家以及国内其他省份的企业家有何异同?浙商的典型形象和本质特征如何界定?浙江省内不同地域不同籍贯的浙商,即所谓的“二级浙商”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个性禀赋差异?一·当代浙商1的历史来源和社会演变截至2011年4月底浙江省工商局的最新统计显示:浙江全省市场主体总数首次突破300万大关,达到3021905户,再创历史新高。

其中私营企业为665169户,占在册内资企业数的84.93%。

之前的统计表明,浙江平均每万人有市场主体476户,远远高于全国263户的平均水平,仅次于上海(每万人在册市场主体数量为511户),居全国1本文所指“浙商”概念,一是法律角度的界定:不论资产多少和组织形式,而视其是否自主决策自主经营承担投资风险。

所以包括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各类股东、合伙人,以及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国有企业经营者等所有的自然人市场主体。

二是文化角度:无论在省内还是省外,符合浙商文化特征的均属于浙商群体。

第二。

其中每万人个体户数为361户,比全国197户的平均水平高83.2%,位居全国第一2。

浙江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密度”之高均为全国之最。

而在1978年,浙江全省仅有个体户2086人,差不多每1.8万人中才有一位个体工商户。

也就是说,30年间,浙江省仅个体工商业从业者总数增加了900倍,密度提高了700倍。

换言之,99.99%以上的浙商在30年前都不是自主创业者,那么这些数量庞大的工商业经营者是从哪里转化而来的呢?追溯浙商的演化历史不难发现,计划经济年代蛰伏浙江民间的工商业意识和技能只是处于暂时休眠状态而没有中断;浙商八成来源于农民,因为农民的身份职业转换临界点和支付的社会成本均最低,而农民率先获得独立的劳动力产权则成为浙商演进的历史起源和政策起点;因为政策强度和“工商业地方性知识”分布的不均衡,浙商兴起在各个时期的频次和地理分布均并不相同;“非私经济”是浙商主要的法人来源,市场主体的发育和经营主体的成长互为因果。

改革开放40年浙商之路

改革开放40年浙商之路

26洞见•名家改革开放40年浙商之路O王永昌浙江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浙商发展研究院院长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J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全面阐述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地位,精辟概括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庄严宣示了中国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

这是一篇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宣言书,意义极为重大】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各自实际体悟践行。

浙商是改革开放的时代产物,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伟大群体。

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今天,浙商也很有必要回顾总结自己走过的历史,不断提升自己,坚持变革创新不停步,为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深刻领悟改革幵放是中国崛起腾飞的必由之路浙商诞生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成长.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每一位浙商无不为中华民族这40年的崛起腾飞而激情满怀,他们对4()年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和历史意义,都有着深切感受.40年风云激荡。

改革开放40年可谓风起云涌。

改革开放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伟大征程,使中国现代化巨轮鸣笛启航。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和人民一次极具时代意义的历史觉醒,实现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转折。

我们走自己的路,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坚定地推进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由此拉开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序幕「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40年砥砺奋进。

中国发展创造了奇迹和辉煌。

中国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质的新提升,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这4()年,“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又一个历史性里程碑,经过这4()年的发展,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40年思泉归流。

(完整版)浙商的发展历程

(完整版)浙商的发展历程

(完整版)浙商的发展历程浙商简介浙商一般指浙江籍的商人,实业家的集合,是一个较为新近的称法(1999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经济生活报》(《今日早报》前身)开出了一个名为“浙商名流系列访谈”的专栏,这是具有当代内涵的“浙商”概念的首次提出)从古至今,浙江商人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的重要推动力量。

如今在私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浙江模式”,“浙江经验”,“浙江现象”已经被写入多地教科书,越来越多的媒体对浙江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给予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对浙江的发展给予关注。

浙商特点:“舍得”、“和气”、“共赢”、“低调”、“敢闯”。

浙商简史浙江的商业文明历史源远流长,工商业活动自古就有深厚的民间基础。

在农业经济占据绝对优势,商人居“四民”末位的传统社会,较之于大多数兄弟省市,浙江的商业和商人的作用和社会地位依旧突出。

浙江工商业活动的历史传承和脉络完整清晰。

隋朝京杭大运河的贯通使得杭州成为江南物资的集散中心。

唐安史之乱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江浙一带成为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商品经济较为发达,也产生了中国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五代吴越国王钱镠的励精图治使得浙江在两宋后富甲东南。

宋元时期,浙江凭借发达的桑蚕丝织业和优良的海港资源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出发点和腹地。

清朝末年及民国初年,浙江商人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中坚之一,为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大陆改革开放之后,浙江商人活跃于国内外商界,目前为中国国内除台商之外最活跃的商帮,为各地的发展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注入了活力。

浙商思想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影响早在六七千年前,浙江先民就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河姆渡文化”。

至春秋时期,浙江又孕育了古越文化,被封为“中华商圣”的范蠡就出现在这一时期,他从国富民强的角度强调了农商并重的主张。

到了南宋时期,中原文化大规模南迁,浙江一度成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到了明清时期,浙江更是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辈出,且这些人多为当时引领全国学术的翘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商简介浙商一般指浙江籍的商人,实业家的集合,是一个较为新近的称法(1999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经济生活报》(《今日早报》前身)开出了一个名为“浙商名流系列访谈”的专栏,这是具有当代内涵的“浙商”概念的首次提出)从古至今,浙江商人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的重要推动力量。

如今在私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浙江模式”,“浙江经验”,“浙江现象”已经被写入多地教科书,越来越多的媒体对浙江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给予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对浙江的发展给予关注。

浙商特点:“舍得”、“和气”、“共赢”、“低调”、“敢闯”。

浙商简史浙江的商业文明历史源远流长,工商业活动自古就有深厚的民间基础。

在农业经济占据绝对优势,商人居“四民”末位的传统社会,较之于大多数兄弟省市,浙江的商业和商人的作用和社会地位依旧突出。

浙江工商业活动的历史传承和脉络完整清晰。

隋朝京杭大运河的贯通使得杭州成为江南物资的集散中心。

唐安史之乱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江浙一带成为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商品经济较为发达,也产生了中国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五代吴越国王钱镠的励精图治使得浙江在两宋后富甲东南。

宋元时期,浙江凭借发达的桑蚕丝织业和优良的海港资源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出发点和腹地。

清朝末年及民国初年,浙江商人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中坚之一,为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大陆改革开放之后,浙江商人活跃于国内外商界,目前为中国国内除台商之外最活跃的商帮,为各地的发展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注入了活力。

浙商思想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影响早在六七千年前,浙江先民就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河姆渡文化”。

至春秋时期,浙江又孕育了古越文化,被封为“中华商圣”的范蠡就出现在这一时期,他从国富民强的角度强调了农商并重的主张。

到了南宋时期,中原文化大规模南迁,浙江一度成为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到了明清时期,浙江更是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辈出,且这些人多为当时引领全国学术的翘楚。

浙江特殊的环境孕育了其重商的文化,浙东学派主张“工商皆本”、“义利兼容”、“国家不可病商以滋弱”,这些通商惠工、经世致用以及士农工商平等的思想观念,在农业经济占绝对优势的社会环境下,促进了浙东地区民间自主工商业活动的孕育和成长,成为浙商文化的源头活水。

浙江较为著名的区域性商人团体宁波商帮宁波商帮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商帮,它以上海为活动基地,在京、津、汉有很大影响力,且波及全国及世界各地。

宁波商帮活跃于工商界,尤其在航运、金融领域颇有影响。

宁波商帮对清末大上海的崛起和二战后香港的繁荣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也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推动了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如第一家近代意义的中资银行,第一家中资轮船航运公司,第一家中资机器厂等等,都是宁波商人所创办。

宁波商帮不仅历史悠久、经济实力雄厚,而且是唯一一个实现了集团性或整体性近现代化转型的传统商帮。

龙游商帮龙游商帮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主要指历史上今浙江境内金华、丽水、衢州地区商人的集合,因其中以龙游商人人数最多,且经营手段最为高明,活动范围最广,资本最为雄厚,故得名“龙游商帮”,其商人主要经营珠宝业、造纸业、屯垦业、印书业、贩书业,在全国各地和海外均有开展商业活动。

明万历年间,龙游商帮与晋商、徽商及江右商人在商场上角逐,称雄一时,故有“遍地龙游”之谚。

龙游商帮崛起于南宋时期,鼎盛于明朝中叶至鸦片战争前后,衰弱于清光绪以后。

南浔商帮南浔商帮是继徽商、晋商之后,在近代中国涌现的,具有强烈地域特征的商人群体。

与潮州帮、宁波帮在同时涌现,对近代中国的政治与经济影响深远。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及较早开埠,使以南浔丝商为代表的湖州商界接触到西方近代思潮,并加入到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革命运动之中。

湖州籍的人士在国民党的前期创党过程,以及后来在党、政、军、财各个部门都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

湖州籍人士曾一度占据国民党中常委1/3的席位,控制了当时的全国政权。

南浔商帮以辑里湖丝起家,形成了以“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金狗”为代表的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团体。

积累财富之后他们大量投资盐业、钱庄、典当业和地产,在他们创办的近代化企业中,更是涉及金融、交通、电力、机械以及其他轻功业,这对当时浙江乃至全国的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南浔商帮崛起于鸦片战争之后,鼎盛于19世纪末,衰弱于20世纪20年代后。

温州商人温州早有经商传统,改革开放之后,温州商人更活跃于国内外商界。

温州商人有遍布全国及海外的各级商会以及建有“温州街”、“温州商城”等。

温州商人以精明、吃苦耐劳、敢闯敢干、得风气之先著名,即使是在条件较为艰苦的非洲,也能够找到温州商人的身影。

温州的产品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见到,如著名的温州打火机。

现有“温州模式”一说(见经济学家董辅礽的研究)。

义乌商人义乌以制造、经营小商品闻名于世,其小商品行销全球。

现义乌小商品市场是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公认的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交易中心。

义乌商人“鸡毛换糖”的商业行为,被列为浙商标志性事件第一名。

义乌商人以其“一分钱利润”的精神发家,在义乌商人当中信奉这这样一个原则:在自己赚钱的同时,想尽一切办法让合作对象也赚钱。

义乌商人遍布世界各地,人称“蚂蚁商人”。

中东欧洲非洲南美等等全世界都有着义乌商会。

在这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土地上,义乌人正在创造世界的奇迹。

义乌商人特点“谦虚”“勤奋”“低调”“共赢”。

浙商的历史发展浙商的萌芽和第一个发展高峰(公元前6世纪至6世纪)春秋末期,越国灭吴,成为当时的最后一个霸主。

越国的强大,有一个人功不可没,那就是被后世奉为“中华商圣”的范蠡,他在越国为官期间,制订了“农末俱利”、“货物官市”的基本国策,他也十分重视宏观调控,提出平粜论,既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也保护了商人的利益。

范蠡“弃官从商”的人生价值理念及其“仗义疏财、施善乡梓”的财富态度和价值观影响了浙江人重视实业,以经商致富为荣,并善待财富。

战国时期浙江地区的造船业与航海业已经有了领先时代的水平,同时期越王勾践号召越国上下养蚕发展丝织业。

至秦朝时,浙江已经有了繁荣的丝绸贸易市场。

到了三国时期更是有了与日本的商贸往来,日本的和服就是当时传入的。

浙江兴起海外民间贸易和民间自主贸易(公元6世纪至10世纪)唐702年日本遣唐使横渡东海至明州(现宁波),东海航路开启(这是一条以明州港为主轴的海上丝绸之路干线),此后浙江的贸易活动更加繁荣。

浙江地区的丝织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海外丝绸贸易亦不断增加。

除了官方贸易外,唐朝的民间贸易也十分活跃,尤其是日本仁明朝中止遣唐使后,私人商船的往来就更加频繁。

到了五代十国的吴越国时期,浙江的丝织业超越北方,吴越国积极发展海外贸易,与日本进行友好往来。

都市集镇商业的繁荣和商人群体的出现(公元10世纪至14世纪)到了两宋时期,朝廷积弱,国都南迁至临安(今杭州),随之而来有大量技艺高超的丝织工人,他们的到来极大促进了浙江丝织业的发展,同时人口的大幅度增加也加快了丝绸贸易以及浙江市镇贸易的发展。

国土减少,财政面临困难的政府,为了扩大收入积极发展海外贸易,指定广州、明州、杭州为对外贸易港,浙江丝绸开始大量外销世界。

与此同时,受到海外贸易的刺激,部分农村的机织户开始分离出来,城市的丝织业开始兴起。

浙江工商业活动和商帮的崛起(公元14世纪至19世纪)明代,浙江的海外丝绸贸易达到极盛时期,但是由于明代海禁森严,合法贸易几乎绝迹,民间贸易主要依靠走私进行。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市镇普遍兴起,明中期资本主义萌芽就出现在中国的江南地区,此时商品流通领域扩大,商人活动十分活跃,商帮逐渐形成。

明清时期中国先后出现了十大著名商帮,其中就有龙游商帮和宁波商帮。

鸦片战争后,杭州、宁波、温州先后开埠,浙江成为近代工商业和商帮的摇篮。

近现代浙商的曲折发展(19世纪至20世纪70年代)清末民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出现了短暂的繁荣。

不少浙江籍官僚、买办和商人相继创办了一批民族产业集团,并以上海为基地,参与了新式银行的投资,这些民营银行的出现表明了中国近代金融资本的正式产生,标志着中国金融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这些大银行和大企业资本集团被统称为浙江财团,也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财团。

蒋介石执政时期,浙江财团便是南京政府赖以建立政权和财权的支柱,但是他们在南京政府中所获得的权利却与他们的付出不成正比,从而导致了这两个集团之间的矛盾,并最终被政府各个击破。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后,国内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打击投机商业,建立计划经济。

因此,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浙江民间的自主工商业活动基本都处于低潮期。

现代浙商(20世纪70年代至今)计划经济至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的农村社队企业时期,这一计划经济环境中的农村集体工业经济形态为浙商的成长提供了最初的人力资源积累。

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国家推动改革开放政策,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大力发展,从全国来看,这一时期浙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很有特色和成效的。

据1995年工业普查资料显示,当年浙江全部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8.9%,而个体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17.8%,私营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3.8%。

“个私经济看浙江”,浙江成为全国各地鼓励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竞相效仿的典型。

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行引导融合,在此背景下,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又有新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由1997年的1775亿元进一步增加到2001年的3466亿元,占全省GDP 的比重有38.3%上升到51.4%浙商的未来现代浙商被台湾商界称之为“大陆之狼”,生存能力让全球感到震撼。

欧洲人美誉浙江人为“东方犹太人”,800万在外浙商每年创造的财富总值和浙江全省年GDP相仿,也就是说,数百万海外浙商等于再造一个浙江!虽然现代浙商已经是当仁不让的华夏第一商帮,但浙商远远没有到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候。

作为前辈的晋商、徽商横跨大江南北屹立数百年不倒,而浙商登上历史舞台充其量才30年。

当年晋商之所以式微,就是因为不能与时俱进及时转型升级而被历史淘汰。

对浙商来说,特定意义上的金融危机已经过去。

但某种意义上说,所谓的“危机”很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

而浙商的传统优势正在弱化甚至消失,未来能否继续领跑并非毫无悬念。

如果不能果断转型升级巩固和重建竞争优势,浙商很快就可能成为“跟跑者”。

对浙商来说,他们的30年就是西方300年企业发展史的浓缩和集中。

30年前他们多数是农民,在基本生存压力的激励下,他们从体制的边缘和缝隙里开始冒险之旅。

所以在浙商身上,可以同时找到冒险家、资本家、革新家和经营者、经理人等五种企业家的特征。

这是他们的幸运,赶上了一个大时代;也是他们的不幸,这是一个急速变化的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